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資料顯示,戰國中晚期秦國庶人(沒有貴族身份)墓中,出土帶有禮器特征的玉器的比例明顯高于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這一差異可說明當時的秦國()A.社會結構劇烈重組 B.禮樂教化得到普及C.率先確立官僚政治 D.農民階級相對富裕【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中晚期(中國)。據材料“秦國庶人(沒有貴族身份)墓中,出土帶有禮器特征的玉器的比例明顯高于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和所學可知,秦國比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更能沖破宗法禮樂制度的束縛,其主要原因是改革較為徹底,社會結構劇烈重組,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禮樂制度的崩潰,也未涉及教化得到普及,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官吏的任免現象,也無法說明“率先”的時間問題,排除C項;庶人指無官爵的平民,是具有自由身份的勞動者,并非一定是農民,也可能是手工業者或者商人,排除D項。故選A項。2.如圖所示為漢末書法家鍾繇所上《賀捷表》(唐代摹本),表中文字寓行書的筆意在楷書之中,名為“賀”表,書寫風格上卻沒有體現出激動與喜悅,筆筆平緩,字字疏遠,似群英聚萃。該書法作品()A.隱含作者對政壇的不滿 B.以氣勢雄渾為主要特征C.兼具教化與審美的功能 D.是書法成為藝術的例證【答案】D【解析】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材料圖片所示是一份朝廷的賀表文書,屬于朝廷公文,但文章中的字跡寄托了書法家自身的藝術理解和藝術追求,這是東漢末期書法已實現由實用工具向自覺的藝術轉化的典型例證,D項正確;《賀捷表》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兵敗受傷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可推斷當時作者心情比較愉悅,只不過因為是上呈的公文,因此書寫時情緒稍有收斂而已,而非對政壇不滿,排除A項;該書法作品特點是書寫自然流暢,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較為緊密,筆畫的形態和結構趨于規范化,帶有楷書的特點,而非“以氣勢雄渾為主要特征”,排除B項;《賀捷表》主要內容是祝賀,沒有明顯的教化功能,排除C項。故選D項。3.隋末唐初,中原大地存在較多的防御型村落,村民聚眾自守,封閉性強;到了盛唐時期,農耕型村落增多,以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為代表的田園詩風靡一時。這一轉變主要得益于()A.社會局勢趨于安定 B.詩歌創作植根市井C.租庸調制逐漸廢弛 D.重文輕武風氣滋生【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盛唐時期(中國)。據題干“隋末唐初,村民聚眾自守,封閉性強;到了盛唐時期,農耕型村落增多,田園詩風靡一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相比隋末唐初,盛唐時期社會穩定,為田園詩的出現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A項正確;B項表述絕對,唐詩不僅局限于市井百態,還從歷史傳說、風土人情中尋找詩歌的素材和靈感,排除B項;唐后期,因治政變亂,人口增繁和地籍戶籍失控,租庸調制走向了衰廢,時間不符,排除C項;重文輕武是在宋朝,排除D項;故選A項。4.如表所示為宋金時期,兩國君主針對跨境貿易所發布的詔書內容(部分)。這反映出宋金兩國()發布者詔書內容宋孝宗詔京西、湖北商人以牛馬負茶出境者罪死金章宗禁賣馬入外境,但至界欲賣而為所捕即論死A.外貿被官方所壟斷 B.面臨巨大邊防壓力C.重視戰略資源管控 D.限制了“歲幣”數額【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宋金時期中國。材料顯示,宋金兩國都嚴格限制茶葉、馬匹等對國家經濟安全或軍事安全至關重要的物資流出境外,這反映出兩國都重視戰略資源管控,C項正確;從材料中的詔書的內容看,當時存在私商到邊境開展貿易的情況,排除A項;茶葉貿易與軍事和邊防直接關系不大,不能看出宋朝面臨巨大邊防壓力,排除B項;材料所述為跨境貿易,而非宋向金繳納財物,且紹興和議規定南宋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而非“歲幣”,排除D項。故選C項。5.明中葉至清中葉,中國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自然狀態下稱量的白銀而非白銀鑄幣,而人們的貸款、存儲、匯兌需求基本上依靠錢莊、質鋪等民間機構來解決。這一狀況易導致()A.國家金融體系不穩定 B.產業資本向田產轉化C.西方經濟侵略被抵制 D.白銀貨幣化進程緩慢【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由于明中葉至清中葉的政府并沒有鑄造具有本位幣性質的法定貨幣,諸多金融業務被地方分散的私人錢莊掌握,而這些私人性質的金融機構缺乏協調和調度能力,在面臨金融風浪的時候,會優先選擇保護自身(或商幫小集體)利益,而不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它們也缺乏和西方近代銀行競爭的實力,從而易導致國家金融系統不穩定,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人們儲存在民間金融機構的資金的最終流向,不能得出產業資本向田產轉化的結論,排除B項;此時中國尚未受到西方的經濟侵略,與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的狀況總體上有利于白銀的商業化流通,并不會阻礙白銀貨幣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A項。6.晚清時期,朝廷發布“十年禁絕(鴉片)”詔令和《禁煙章程》?!肚鍖嶄洝凤@示,從光緒元年(1875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因吸食鴉片被革職的官員至少有59人。宣統年間,對吸食鴉片之官吏最高可處以革職并永不敘用的處罰。清廷此舉意在()A.消除腐敗現象 B.維護政治統治C.禁絕鴉片傳播 D.完善行政立法【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鴉片貿易合法化;因此官員民眾吸食鴉片者甚眾,導致白銀外流,威脅清政府統治;晚清時期,朝廷發布“十年禁絕(鴉片)”詔令和《禁煙章程》;并對一些吸食鴉片的官員進行革職并永不敘用的處罰,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政治統治,B項正確;禁絕鴉片并不能達到“消除腐敗現象”的結果,A項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僅僅是強調對吸食鴉片官員的處罰,沒有涉及對民眾吸食鴉片的管理,因此不能禁絕鴉片,且禁絕鴉片只是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項;材料僅僅是對禁絕鴉片的詔令和章程發布,沒有涉及其他法律法規的頒布,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從1912年南北和談后產生的民國政府第一任內閣總理起,到1928年總理一職被行政院長取代,十余年間共產生了32位總理(代總理)。其中任職時間最短的只有6天;“三造共和”的皖系軍閥段祺瑞則五次出任總理一職,但任期短則10余日,最長也不過11個月。材料可用于說明,北洋政府時期()A.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議會內部黨爭激烈C.文官升遷依靠功績 D.責任內閣有形無實【答案】D【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民國初年的中國。由材料可知,民國初年,內閣總理一職更換頻繁,根本無法承擔起領導政府施政,以及組建強有力的內閣以分擔大總統的行政權的責任,責任內閣有形無實,D項正確;材料只顯示了政治高層的斗爭狀況,無法說明群眾對共和觀念的接受程度,排除A項;從材料看不出內閣總理更換原因,結合所學可知主要原因是袁世凱和北洋軍閥實行獨裁統治,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完善,排除B項;內閣總理屬于制定政策的政務官,而非負責執行政策和處理一般事務的文官,排除C項。故選D項。8.如表所示為1927-1935年中國機械、紡織、化學工業的發展指數(以1927年為100,數據取整)概況。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年份機械工業增加值指數紡織工業總值指數化學工業總值指數19271001001001929837120120193121681491481933314816216919353832200194A.國家統一激發投資熱情 B.國貨運動取得顯著成效C.國民經濟結構有所優化 D.官僚資本膨脹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7-1935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此時中國機械工業較快,表明此時中國的重工業有所發展,這有利于調整輕重工業比例,即國民經濟結構有所優化,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不同產業的發展,未涉及投資原因的論述及投資的情況,不能得出國家統一激發投資熱情,排除A項;國貨運動主要推動輕工業的發展,不能直接推動重工業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企業的性質,不能得出官僚資本膨脹速度加快,排除D項。故選C項。9.晉綏抗日根據地是延安和華北各處抗日根據地聯系的樞紐。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軍民共對敵作戰2.8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0.7萬余人,俘2萬余人,犧牲近12.8萬人,邊區財政70%以上用于支前。由此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A.是日軍“囚籠”圍困的重點B.對保衛戰略后方貢獻突出C.在大生產運動中表現優異D.未全面貫徹游擊戰的策略【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不僅是延安和華北各處抗日根據地聯系的樞紐,而且在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軍民共對敵作戰2.8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0.7萬余人,俘2萬余人,犧牲近12.8萬人。由此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對保衛戰略后方意義重大、貢獻突出,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晉綏抗日根據地的戰略地位,以及其對敵作戰的貢獻,沒有涉及“日軍”對其采取的政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在對敵作戰中的貢獻,但并未特意指出其在大生產運動的表現,排除C項;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后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抗日根據地之一,其特點就是貫徹全面抗戰路線,實行游擊戰略,排除D項。故選B項。10.1963年10月,國務院批準并轉發《關于糧、油議價購銷業務歸糧食部門統一經營的報告》,允許完成糧、油征購任務的生產隊和社員個人上市出售自己多余的糧、油,允許缺糧、油的農民和職工、城鎮居民上市購買自食的糧、油。這一做法主要著眼于()A.建立統購統銷制度 B.積累工業建設資金C.改革人民公社體制 D.緩解群眾生活困境【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年(中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自然災害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農產品供給不足,群眾生活面臨困境。1963年發布的這一政策允許余糧和余油的出售,給了農民和居民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當時群眾生活上的困境,提高生活水平,D項正確;材料的內容是為了調整供需關系,改善糧油供應,緩解群眾生活的實際困難,而非統購統銷制度的建立,且1953年,為解決糧食匱乏問題,我國開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排除A項;積累工業建設資金與題干時間不符,其次積累工業建設資金是為了工業發展,而材料是為了緩解群眾生活困境,排除B項;改革人民公社體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圖所示為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的2002年和2006年我國學校占地總面積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統計數據的變化情況。圖中所示變化()A.順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B.助推了基礎教育均衡化進程C.體現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D.奠定了創新型社會建設基礎【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2-2006年(中國)。從圖中可以看出,2002年到2006年,我國學校占地面積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都有顯著增加。這種增長反映了國家對教育資源投入的加大,旨在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順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國家對于教育的投入適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無法得出基礎教育的發展情況,排除B項;科學發展觀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材料沒有提及相關內容,排除C項;奠定創新型社會建設基礎包括多方面內容,包括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材料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D項。故選A項。12.史載,從波斯帝國行政中心通往小亞細亞的御道總長約2600千米,每隔一定距離就有帝國政府設置的驛館。即便如此,公元前401年春,小居魯士從小亞細亞出兵爭奪王位,其軍隊到達兩河流域時已是仲夏時節。這可用于探究波斯帝國()A.增進對外交往意圖 B.防范地方叛亂的機制C.實現中央集權的艱難 D.整合多元文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波斯帝國)。據材料可知,波斯帝國在境內修建了相對完善的從行政中心至小亞細亞的道路系統,每隔一定距離都設有政府設置的驛館,結合所學可知,道路和驛館的修建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傳達,軍隊的調遣,有利于強化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但材料表明,即使擁有相對完善的道路交通,派往小亞細亞的軍隊耗時也很長,說明古代時期強化對邊疆控制的措施效率很低,效果不明顯,C項正確;對外交往,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交往的活動,材料主旨是波斯帝國境內修建了相對完善的道路系統,未涉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排除A項;防范地方叛亂的機制,主要是指對地方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材料中修建道路交通有利于派遣軍隊,傳達政府政令,提高了鎮壓地方叛亂的效率,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不屬于防范機制,排除B項;整合多元文化的成果,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實現不同文化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現象,道路交通是推動多元文化融合的手段,不是結果,排除D項。故選C項。13.16世紀時,有關美洲、非洲、亞洲的圖書被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攜帶著一起旅行。歐洲人能很快閱讀到新大陸土生白人創作的新書;葡萄牙人與非洲人的黑白混血兒對印度、巴西的東西頗感興趣,移居巴西的葡萄牙人也密切關注著他們的非洲鄰居。這說明,當時歐洲人的“旅行”()A.劃分了霸權領域 B.密切了世界聯系C.傳播了先進文化 D.催生了世界市場【答案】B【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6世紀時歐洲人通過全球性的“旅行”對世界各地的了解不斷豐富,受其影響,新大陸的居民也對歐洲、非洲的事物關注增多,世界聯系日益密切,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對霸權領域的劃分,并且劃分霸權領域是兩國勢力對抗的結果,排除A項;材料集中體現的是地理大發現對歐洲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并沒有強調歐洲向新大陸傳播先進文化,排除C項;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誕生,但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在19世紀的西歐,一批經歷了拿破侖戰爭到1848年革命的學者,深入剖析了民主制與世襲制各自的缺陷,他們呼喚由英雄人物掌握領導權,高度稱頌英雄崇拜的價值,但并不否認未來的“領袖”可能會從勞動階級中產生。這批史學家的觀點()A.宣示了貴族階層的立場 B.反映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刺激了唯物史觀的形成 D.體現了改良主義的傾向【答案】D【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這些“史學家”一方面秉持一定的精英立場反對極端的民主制,同時他們又站在時代進步的角度,反對世襲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勞動人民的偉大,這體現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時期,封建思想、資產階級觀念和社會主義理論相互交織的時代特色,D項正確;這些史學家反對世襲制,并沒有站在貴族的立場上,排除A項;材料所述現象與民族主義的覺醒缺乏直接關聯,排除B項:1848年革命之前,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提出唯物史觀,排除C項。故選D項。15.據統計,與1913年相比,1923年的蘇聯農民購買等量的工業品需要售出相當于原來2.8倍的農產品。為此,農民不得不盡可能地少買工業品,這又導致工業品市場呈現出蕭條局面。這反映出當時的蘇聯()A.計劃經濟弊端顯現 B.工農聯盟遭到破壞C.經濟復蘇困難重重 D.集體農莊普遍貧窮【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3年(蘇聯)。據題干“1923年的蘇聯農民購買等量的工業品需要售出相當于原來2.8倍的農產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余糧收集制保障了戰爭供應但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了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蘇聯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欲復蘇經濟,但困難重重,C項正確;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也意味著斯大林創立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確立,此時并未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工農聯盟遭到破壞的信息,且1932—1933年,蘇共中央,以“消滅反革命,鎮壓藏糧富農”的名義,對抵制農業集體化的蘇聯西南農業區實施武裝暴力,導致農民與政府產生抵觸甚至沖突,新經濟建立起來的工農聯盟基礎被破壞,排除B項;1927年,蘇聯走“農業集體化”道路,出現集體農莊,排除D項。故選C項。16.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帝國主義國家逐漸承認殖民地政治獨立,但仍試圖維持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的控制與掠奪。老牌殖民帝國以“保護”“收復失地”等名義對南方國家發動武裝干涉的事件時有發生。由此可見,二戰后()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改變B.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亟須變革C.兩極格局有利于殖民地解放D.民族自決上升為國際法準則【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據材料可知,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帝國主義國家逐漸承認殖民地的政治獨立,但仍試圖維持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的控制與掠奪。老牌殖民帝國以“保護”“收復失地”等名義對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動武裝干涉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仍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亟需變革,B項正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指以社會化的機器大生產為物質條件,以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有制為基礎,以資本剝削雇傭工人為主要特征的社會經濟制度,二戰后該生產方式仍未改變,排除A項;兩極格局是二戰后建立的以美蘇為代表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但材料僅僅涉及的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態度,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二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對新興國家的經濟政治滲透,沒有涉及發展中國家的維護民族獨立(民族自決上升為國際法準則)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司馬彪出身于西晉皇族,著有《續漢書》《戰略》等。只有《續漢書》八志因附于范曄《后漢書》中而得以保存。在《續漢書·百官志》中司馬彪認為,圣人應當不刻意建立各種功勛以立名,這在政治實踐上表現為精簡機構及政令、與民休息、崇尚節約等。他批判漢武帝“多所改作”使百姓的負擔大大增加;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三代時并無祭祀六宗之制,且后來實行的所謂六宗之祀其實已涵蓋在其他祭祀制度之中?!幾岳钜沔谩段鲿x前期政治思想的玄學化——以司馬彪為中心》材料二《后漢書》的作者范曄認為,劉秀之所以能“系隆我漢”,天命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則是“人為”。范曄不僅認可劉秀稱帝后的功業,也對劉秀“發奮興兵……平定天下,海內蒙恩”等詔語多有引述。他把東漢帝王“人為”的根本歸之于“帝德”之善,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基于這一認識,曹操等人成了范曄批評的對象。范曄還在論及東漢一代女主專權、宦官干政時,取儒家所強調的“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為評判的準繩?!幾酝趿淋姟墩摲稌?lt;后漢書〉中的“大一統”意識》材料三西晉時,陳壽寫《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東晉史家習鑿齒寫《晉承漢統論》,認為曹魏并沒有統一天下,不得為正統,晉朝應該直接繼承漢朝而為正統。唐朝官方編纂的一系列史書中以“大一統”王朝的眼光平視南北朝的政權,并上推唐朝的授受關系,以北朝為正統。到北宋時期,以統一天下為標準的正統論占了主流,歐陽修、司馬光的著作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幾越亍墩y論:深入理解中國文明的關鍵概念》(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續漢書》和《后漢書》思想傾向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晉至北宋史家正統觀的變化趨向,并對此進行簡要評價?!敬鸢浮浚?)同:深受儒學影響;側重人事,帶有民本色彩;關注統治者的德行;重視政治垂訓作用。異:《續漢書》受道家(玄學)的無為影響更深;《后漢書》更崇尚人道有為的儒學觀念;《續漢書》和《后漢書》在評判帝王功績時分別以休養生息和建功立業為標準。(2)變化趨向:由占據中原地區的政權為正統到轉向以統一王朝為正統。評價:傳播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理念;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向心力;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對偏安王朝統治者有一定勸諫作用;深受政治環境影響,根本上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漢朝時期。同;據材料“《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及材料“范曄還在論及東漢一代女主專權、宦官干政時,取儒家所強調的‘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為評判的準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續漢書》和《后漢書》深受儒學影響;據材料“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可知,《續漢書》強調漢光武帝講求節儉,裁并官吏,減輕人民負擔,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后漢書》中對劉秀“發奮興兵……平定天下,海內蒙恩”等 詔語的引述,反映了漢光武帝時期天下太平,百姓得以享受太平,這體現了二者均側重人事,帶有民本色彩;據材料“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可知,《續漢書》漢光武帝講求節儉,裁并官吏,減輕人民負擔;而材料“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反映了《后漢書》強調統治者在順應天命同時,要以德治國,即二者均關注統治者的德行;據材料“《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三代時并無祭祀六宗之制,且后來實行的所謂六宗之祀其實已涵蓋在其他祭祀制度之中”及材料“基于這一認識,曹操等人成了范曄批評的對象”可知,二者均對前代歷史有所借鑒,重視政治垂訓作用。異:據材料“在《續漢書·百官志》中司馬彪認為,圣人應當不刻意建立各種功勛以立名,這在政治實踐上表現為精簡機構及政令、與民休息、崇尚節約等”可知,《續漢書》中強調的“休養生息”,反映了其受道家(玄學)的無為影響更深;據材料“……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可知,《后漢書》更崇尚人道有為的儒學觀念,強調“德治”;二者反映了《續漢書》和《后漢書》在評判帝王功績時分別以休養生息和建功立業為標準。【小問2】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趨向:據材料“西晉時……,以曹魏為正統”“東晉史家習鑿齒寫《晉承漢統論》,認為曹魏并沒有統一天下,不得為正統,晉朝應該直接繼承漢朝而為正統”可知,兩晉時期強調的正統王朝均占據中原地區;據材料“唐朝官方編纂的一系列史書中以‘大一統’王朝的眼光平視南北朝的政權,并上推唐朝的授受關系,以北朝為正統”“到北宋時期,以統一天下為標準的正統論占了主流,歐陽修、司馬光的著作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可知,唐朝至時期強調以“統一”王朝為正統。評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傳播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理念;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向心力;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對偏安王朝統治者有一定勸諫作用;深受政治環境影響,根本上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8.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當西歐地區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社會經濟出現全面倒退時,拜占庭反而一度呈現出了繁榮景象。材料二從對馬其頓等地的考古發掘來看.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同時,人們在生活中用過的水還可以通過管道來澆灌果園菜地,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拜占庭當時農業的生產率。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如表所示為拜占庭帝國不同時期的基本經濟(或政治)制度。制度特征性質隸農制(5-7世紀)繼承自羅馬帝國晚期的奴隸制奴隸制的變種軍區制(7-11世紀)(勞動者)亦兵亦農封建化改革(社會轉型期)的產物普洛尼亞制(1115世紀)大地產制封建化完成,土地兼并加劇的產物以上材料均據胡長江《中古拜占庭農業若干問題研究》等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拜占庭帝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古時期主要文明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一般性特征。【答案】(1)有利條件:生產工具先進;灌溉系統發達;拜占庭農耕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農耕經驗。(2)特征:農耕發達,農作物種類豐富;農業技術先進;農耕歷史悠久?!窘馕觥俊拘?】本題是背景類題。時空是7世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根據材料二“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可得出,生產工具先進;根據材料二“人們在生活中用過的水還可以通過管道來澆灌果園菜地,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拜占庭當時農業的生產率”可得出,灌溉系統發達;根據材料“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和“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拜占庭農耕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農耕經驗。【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題。時空是中古時期主要文明區的農業發展。根據材料一“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可得出,農耕發達,農作物類型豐富;根據材料二“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可得出,農業技術先進;根據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可得出,農耕歷史悠久。1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美國成立之初,作為烈性傳染病的黃熱病和霍亂頻繁流行。19世紀時,美國區域間頻繁的貿易往來使人際交流范圍大大延伸,進而令黃熱病和霍亂的傳播范圍不斷擴展。在公共衛生專家積極呼吁下,美國早期的公共衛生運動拉開帷幕。其重要表現,一是城市衛生設施的建設;二是各級政府衛生行政權力的增長。對州和地方政府而言,傳染病的防治從臨時事務逐漸變為常規責任;聯邦政府也從州檢疫的協助者,變身為檢疫工作的重要執行者,逐步分享由州和地方政府獨占的檢疫權。——摘編自王光偉《黃熱病、霍亂與美國公共衛生發展研究(1793—1905)》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深受多種烈性傳染病危害。1949年,張家口發生鼠疫,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嚴密封鎖交通,緊急調配醫療隊伍和防疫物資馳援河北。毛澤東還向蘇聯提出醫療專家和疫苗援助等請求。1950年,政務院下發《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1957年,國務院發出《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等防治文件。這一時期,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條件下,有計劃地向鼠疫、天花、血吸蟲病等發起進攻,極大地減少了烈性傳染病對人民群眾的折磨與痛苦,血吸蟲病等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幾运阡h《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抗擊重大疫情的歷史回顧與經驗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成立后烈性傳染病流行的原因及美國應對烈性傳染病歷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領導人民向重大傳染病發起進攻的意義。(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美兩國應對傳染病的共同經驗?!敬鸢浮浚?)原因:舊大陸移民攜帶傳染病病毒遷入;工業化導致人口向城市聚集;交通工具的進步,區域經濟聯系的加強,人際交往更為密切;近代早期城市公共衛生設施相對落后。特點:從民間運動到官方行動;衛生領域專家發揮引領作用;注重城市衛生設施改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協調性加強。(2)意義:迅速遏制了烈性傳染病傳播,改善了人民健康狀況;提高了黨的政治威信;有利于新政權的鞏固;向群眾傳播了衛生知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為此后愛國衛生運動的常態化開展積累了經驗。(3)共同經驗:政府積極擔當作為;廣泛發動和依靠民間力量;重視科學手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窘馕觥俊拘?】本題時空是近代(美國)。原因:根據材料一“美國區域間頻繁的貿易往來使人際交流范圍大大延伸”得出,舊大陸移民攜帶傳染病病毒遷入;根據材料一“19世紀時”,“一是城市衛生設施的建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傳染病病毒來源、傳播途徑、傳染對象等角度加以分析,如:工業化導致人口向城市聚集;交通工具的進步,區域經濟聯系的加強,人際交往更為密切;近代早期城市公共衛生設施相對落后。特點:根據材料一“在公共衛生專家積極呼吁下,美國早期的公共衛生運動拉開帷幕”得出,衛生領域專家發揮引領作用;根據材料一“其重要表現,一是城市衛生設施的建設”得出,注重城市衛生設施改善;根據材料一“對州和地方政府而言,傳染病的防治從臨時事務逐漸變為常規責任;聯邦政府也從州檢疫的協助者,變身為檢疫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得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協調性加強。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從傳染病預防工作主體分析回答,如:從民間運動到官方行動?!拘?】本題是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二“1949年,張家口發生鼠疫,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嚴密封鎖交通,緊急調配醫療隊伍和防疫物資馳援河北”得出,迅速遏制了烈性傳染病的傳播,改善了人民健康狀況;根據材料二“1950年,政務院下發《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1957年,國務院發出《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等防治文件”得出,向群眾傳播了衛生知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從政治局勢以及對今后發展的深遠影響進行分析回答,如:提高了黨的政治威信;有利于新政權的鞏固;為此后愛國衛生運動的常態化開展積累了經驗?!拘?】本題時空是近現代(中美)。根據所學知識,可從不同的疾病防治主體的角度分別歸納,也可從防治過程中總結經驗,如:政府積極擔當作為;廣泛發動和依靠民間力量;重視科學手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20.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他(道光帝)不英武,也不昏庸,是一個勤政圖治而無顯著政績的皇帝……由于鴉片戰爭的喪權辱國,在近代史的記述中,夸大了他顓預虛驕的一面?!幾躁愋衤础兜拦馐窃鯓右粋€皇帝——序〈道光皇帝傳〉》材料二光緒帝是“百日維新”的實際決策者。史學工作者要“大寫‘比較能接受新思想’‘頗想有作為的載活(光緒帝的名)'"?!幾躁愋衤础豆饩w論略》材料三早在20世紀50年代,陳先生就撰寫了多篇有關研究歷史人物的文章。他批評那種為了標新立異可以完全抹殺甚至歪曲事實的做法。他提出,我們評論歷史人物,自有一定的“理”,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故”和“理”?!幾愿档氯A《陳旭麓的文章為何受讀者喜愛?復旦大學教授這樣評價》材料蘊含了評價歷史人物的若干原則。從材料中提煉一條原則,并以中國近代史上的具體人物為例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正確,所選人物不得與材料重復,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原則: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客觀性原則。觀點:康有為是一個有著先進思想,卻又有著落后行為的人物。闡述: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要從他一生的全部活動出發,結合社會歷史條件與歷史人物個性的實際,以發展的眼光進行全面的探討,切莫局限于一時一事,抓住一點概況一生,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如對康有為的評價,1895年,聯合多名舉人,上萬言書,簡稱“公車上書”,請求光緒帝變法自強,抵抗外侮,振興中華??涤袨橹鲝堊兎?,即在維護清朝君主專制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求挽救清朝的危局。康有為的變法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中。1898年,光緒帝正式下令變法,康有為與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成為變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在短短的一百天內,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廢除八股文,改革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興辦工商業,改革軍制,裁撤冗官,創辦報刊,宣傳變法等。但變法最終失敗,因此,康有為是有先進思想和偉大理想的。但是,康有為變法失敗后,在海外繼續從事反清活動,成立保皇會,認為,只有光緒帝才能實現變法,而革命黨人的推翻清朝的主張,只會導致國家分裂,民族滅亡??涤袨槎啻尾邉澃l動武裝起義,試圖恢復光緒帝的地位,但都以失敗告終??涤袨檫€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生了激烈的論戰。辛亥革命后,康有為仍然堅持?;实牧觯怀姓J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反對共和制度,主張復辟清朝??涤袨樵浥c袁世凱、張勛等人合作,企圖復辟清宣統帝,但都失敗了。所以,康有為有著落后行為。結論:對于康有為的評價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既要肯定他的歷史貢獻,也要批判他的過失和錯誤?!窘馕觥勘绢}是評論解說題,本題時空是近代(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提煉原則,根據材料“他批評那種為了標新立異可以完全抹殺甚至歪曲事實的做法。評論歷史人物,自有一定的“理”,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故”和“理”?!笨芍?,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客觀性原則。其次,結合所學,擬定論題,康有為是一個有著先進思想,卻又有著落后行為的人物。然后,結合所學,從貢獻和過失兩方面來闡述,如1895年,聯合多名舉人,上萬言書,簡稱“公車上書”,請求光緒帝變法自強,抵抗外侮,振興中華??涤袨橹鲝堊兎ǎ丛诰S護清朝君主專制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求挽救清朝的危局??涤袨榈淖兎ㄋ枷胫饕w現在他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中。1898年,光緒帝正式下令變法,康有為與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成為變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在短短的一百天內,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廢除八股文,改革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興辦工商業,改革軍制,裁撤冗官,創辦報刊,宣傳變法等。但變法最終失敗,因此,康有為是有先進思想和偉大理想的。但是,康有為變法失敗后,在海外繼續從事反清活動,成立保皇會,認為,只有光緒帝才能實現變法,而革命黨人的推翻清朝的主張,只會導致國家分裂,民族滅亡??涤袨槎啻尾邉澃l動武裝起義,試圖恢復光緒帝的地位,但都以失敗告終??涤袨檫€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生了激烈的論戰。辛亥革命后,康有為仍然堅持?;实牧?,不承認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反對共和制度,主張復辟清朝??涤袨樵浥c袁世凱、張勛等人合作,企圖復辟清宣統帝,但都失敗了。最后,得出結論,對于康有為的評價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既要肯定他的歷史貢獻,也要批判他的過失和錯誤。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資料顯示,戰國中晚期秦國庶人(沒有貴族身份)墓中,出土帶有禮器特征的玉器的比例明顯高于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這一差異可說明當時的秦國()A.社會結構劇烈重組 B.禮樂教化得到普及C.率先確立官僚政治 D.農民階級相對富?!敬鸢浮緼【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中晚期(中國)。據材料“秦國庶人(沒有貴族身份)墓中,出土帶有禮器特征的玉器的比例明顯高于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和所學可知,秦國比同一時期的東方六國更能沖破宗法禮樂制度的束縛,其主要原因是改革較為徹底,社會結構劇烈重組,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禮樂制度的崩潰,也未涉及教化得到普及,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官吏的任免現象,也無法說明“率先”的時間問題,排除C項;庶人指無官爵的平民,是具有自由身份的勞動者,并非一定是農民,也可能是手工業者或者商人,排除D項。故選A項。2.如圖所示為漢末書法家鍾繇所上《賀捷表》(唐代摹本),表中文字寓行書的筆意在楷書之中,名為“賀”表,書寫風格上卻沒有體現出激動與喜悅,筆筆平緩,字字疏遠,似群英聚萃。該書法作品()A.隱含作者對政壇的不滿 B.以氣勢雄渾為主要特征C.兼具教化與審美的功能 D.是書法成為藝術的例證【答案】D【解析】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材料圖片所示是一份朝廷的賀表文書,屬于朝廷公文,但文章中的字跡寄托了書法家自身的藝術理解和藝術追求,這是東漢末期書法已實現由實用工具向自覺的藝術轉化的典型例證,D項正確;《賀捷表》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兵敗受傷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可推斷當時作者心情比較愉悅,只不過因為是上呈的公文,因此書寫時情緒稍有收斂而已,而非對政壇不滿,排除A項;該書法作品特點是書寫自然流暢,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較為緊密,筆畫的形態和結構趨于規范化,帶有楷書的特點,而非“以氣勢雄渾為主要特征”,排除B項;《賀捷表》主要內容是祝賀,沒有明顯的教化功能,排除C項。故選D項。3.隋末唐初,中原大地存在較多的防御型村落,村民聚眾自守,封閉性強;到了盛唐時期,農耕型村落增多,以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為代表的田園詩風靡一時。這一轉變主要得益于()A.社會局勢趨于安定 B.詩歌創作植根市井C.租庸調制逐漸廢弛 D.重文輕武風氣滋生【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盛唐時期(中國)。據題干“隋末唐初,村民聚眾自守,封閉性強;到了盛唐時期,農耕型村落增多,田園詩風靡一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相比隋末唐初,盛唐時期社會穩定,為田園詩的出現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A項正確;B項表述絕對,唐詩不僅局限于市井百態,還從歷史傳說、風土人情中尋找詩歌的素材和靈感,排除B項;唐后期,因治政變亂,人口增繁和地籍戶籍失控,租庸調制走向了衰廢,時間不符,排除C項;重文輕武是在宋朝,排除D項;故選A項。4.如表所示為宋金時期,兩國君主針對跨境貿易所發布的詔書內容(部分)。這反映出宋金兩國()發布者詔書內容宋孝宗詔京西、湖北商人以牛馬負茶出境者罪死金章宗禁賣馬入外境,但至界欲賣而為所捕即論死A.外貿被官方所壟斷 B.面臨巨大邊防壓力C.重視戰略資源管控 D.限制了“歲幣”數額【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宋金時期中國。材料顯示,宋金兩國都嚴格限制茶葉、馬匹等對國家經濟安全或軍事安全至關重要的物資流出境外,這反映出兩國都重視戰略資源管控,C項正確;從材料中的詔書的內容看,當時存在私商到邊境開展貿易的情況,排除A項;茶葉貿易與軍事和邊防直接關系不大,不能看出宋朝面臨巨大邊防壓力,排除B項;材料所述為跨境貿易,而非宋向金繳納財物,且紹興和議規定南宋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而非“歲幣”,排除D項。故選C項。5.明中葉至清中葉,中國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自然狀態下稱量的白銀而非白銀鑄幣,而人們的貸款、存儲、匯兌需求基本上依靠錢莊、質鋪等民間機構來解決。這一狀況易導致()A.國家金融體系不穩定 B.產業資本向田產轉化C.西方經濟侵略被抵制 D.白銀貨幣化進程緩慢【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由于明中葉至清中葉的政府并沒有鑄造具有本位幣性質的法定貨幣,諸多金融業務被地方分散的私人錢莊掌握,而這些私人性質的金融機構缺乏協調和調度能力,在面臨金融風浪的時候,會優先選擇保護自身(或商幫小集體)利益,而不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它們也缺乏和西方近代銀行競爭的實力,從而易導致國家金融系統不穩定,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人們儲存在民間金融機構的資金的最終流向,不能得出產業資本向田產轉化的結論,排除B項;此時中國尚未受到西方的經濟侵略,與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的狀況總體上有利于白銀的商業化流通,并不會阻礙白銀貨幣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A項。6.晚清時期,朝廷發布“十年禁絕(鴉片)”詔令和《禁煙章程》?!肚鍖嶄洝凤@示,從光緒元年(1875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因吸食鴉片被革職的官員至少有59人。宣統年間,對吸食鴉片之官吏最高可處以革職并永不敘用的處罰。清廷此舉意在()A.消除腐敗現象 B.維護政治統治C.禁絕鴉片傳播 D.完善行政立法【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鴉片貿易合法化;因此官員民眾吸食鴉片者甚眾,導致白銀外流,威脅清政府統治;晚清時期,朝廷發布“十年禁絕(鴉片)”詔令和《禁煙章程》;并對一些吸食鴉片的官員進行革職并永不敘用的處罰,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政治統治,B項正確;禁絕鴉片并不能達到“消除腐敗現象”的結果,A項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僅僅是強調對吸食鴉片官員的處罰,沒有涉及對民眾吸食鴉片的管理,因此不能禁絕鴉片,且禁絕鴉片只是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項;材料僅僅是對禁絕鴉片的詔令和章程發布,沒有涉及其他法律法規的頒布,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從1912年南北和談后產生的民國政府第一任內閣總理起,到1928年總理一職被行政院長取代,十余年間共產生了32位總理(代總理)。其中任職時間最短的只有6天;“三造共和”的皖系軍閥段祺瑞則五次出任總理一職,但任期短則10余日,最長也不過11個月。材料可用于說明,北洋政府時期()A.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議會內部黨爭激烈C.文官升遷依靠功績 D.責任內閣有形無實【答案】D【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民國初年的中國。由材料可知,民國初年,內閣總理一職更換頻繁,根本無法承擔起領導政府施政,以及組建強有力的內閣以分擔大總統的行政權的責任,責任內閣有形無實,D項正確;材料只顯示了政治高層的斗爭狀況,無法說明群眾對共和觀念的接受程度,排除A項;從材料看不出內閣總理更換原因,結合所學可知主要原因是袁世凱和北洋軍閥實行獨裁統治,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完善,排除B項;內閣總理屬于制定政策的政務官,而非負責執行政策和處理一般事務的文官,排除C項。故選D項。8.如表所示為1927-1935年中國機械、紡織、化學工業的發展指數(以1927年為100,數據取整)概況。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年份機械工業增加值指數紡織工業總值指數化學工業總值指數19271001001001929837120120193121681491481933314816216919353832200194A.國家統一激發投資熱情 B.國貨運動取得顯著成效C.國民經濟結構有所優化 D.官僚資本膨脹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7-1935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此時中國機械工業較快,表明此時中國的重工業有所發展,這有利于調整輕重工業比例,即國民經濟結構有所優化,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不同產業的發展,未涉及投資原因的論述及投資的情況,不能得出國家統一激發投資熱情,排除A項;國貨運動主要推動輕工業的發展,不能直接推動重工業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企業的性質,不能得出官僚資本膨脹速度加快,排除D項。故選C項。9.晉綏抗日根據地是延安和華北各處抗日根據地聯系的樞紐。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軍民共對敵作戰2.8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0.7萬余人,俘2萬余人,犧牲近12.8萬人,邊區財政70%以上用于支前。由此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A.是日軍“囚籠”圍困的重點B.對保衛戰略后方貢獻突出C.在大生產運動中表現優異D.未全面貫徹游擊戰的策略【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不僅是延安和華北各處抗日根據地聯系的樞紐,而且在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軍民共對敵作戰2.8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0.7萬余人,俘2萬余人,犧牲近12.8萬人。由此可知,晉綏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對保衛戰略后方意義重大、貢獻突出,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晉綏抗日根據地的戰略地位,以及其對敵作戰的貢獻,沒有涉及“日軍”對其采取的政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1937--1945年晉綏抗日根據地在對敵作戰中的貢獻,但并未特意指出其在大生產運動的表現,排除C項;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后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抗日根據地之一,其特點就是貫徹全面抗戰路線,實行游擊戰略,排除D項。故選B項。10.1963年10月,國務院批準并轉發《關于糧、油議價購銷業務歸糧食部門統一經營的報告》,允許完成糧、油征購任務的生產隊和社員個人上市出售自己多余的糧、油,允許缺糧、油的農民和職工、城鎮居民上市購買自食的糧、油。這一做法主要著眼于()A.建立統購統銷制度 B.積累工業建設資金C.改革人民公社體制 D.緩解群眾生活困境【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年(中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自然災害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農產品供給不足,群眾生活面臨困境。1963年發布的這一政策允許余糧和余油的出售,給了農民和居民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當時群眾生活上的困境,提高生活水平,D項正確;材料的內容是為了調整供需關系,改善糧油供應,緩解群眾生活的實際困難,而非統購統銷制度的建立,且1953年,為解決糧食匱乏問題,我國開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排除A項;積累工業建設資金與題干時間不符,其次積累工業建設資金是為了工業發展,而材料是為了緩解群眾生活困境,排除B項;改革人民公社體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圖所示為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的2002年和2006年我國學校占地總面積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統計數據的變化情況。圖中所示變化()A.順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B.助推了基礎教育均衡化進程C.體現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D.奠定了創新型社會建設基礎【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2-2006年(中國)。從圖中可以看出,2002年到2006年,我國學校占地面積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都有顯著增加。這種增長反映了國家對教育資源投入的加大,旨在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順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國家對于教育的投入適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無法得出基礎教育的發展情況,排除B項;科學發展觀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材料沒有提及相關內容,排除C項;奠定創新型社會建設基礎包括多方面內容,包括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材料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D項。故選A項。12.史載,從波斯帝國行政中心通往小亞細亞的御道總長約2600千米,每隔一定距離就有帝國政府設置的驛館。即便如此,公元前401年春,小居魯士從小亞細亞出兵爭奪王位,其軍隊到達兩河流域時已是仲夏時節。這可用于探究波斯帝國()A.增進對外交往意圖 B.防范地方叛亂的機制C.實現中央集權的艱難 D.整合多元文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波斯帝國)。據材料可知,波斯帝國在境內修建了相對完善的從行政中心至小亞細亞的道路系統,每隔一定距離都設有政府設置的驛館,結合所學可知,道路和驛館的修建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傳達,軍隊的調遣,有利于強化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但材料表明,即使擁有相對完善的道路交通,派往小亞細亞的軍隊耗時也很長,說明古代時期強化對邊疆控制的措施效率很低,效果不明顯,C項正確;對外交往,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交往的活動,材料主旨是波斯帝國境內修建了相對完善的道路系統,未涉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排除A項;防范地方叛亂的機制,主要是指對地方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材料中修建道路交通有利于派遣軍隊,傳達政府政令,提高了鎮壓地方叛亂的效率,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不屬于防范機制,排除B項;整合多元文化的成果,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實現不同文化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現象,道路交通是推動多元文化融合的手段,不是結果,排除D項。故選C項。13.16世紀時,有關美洲、非洲、亞洲的圖書被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攜帶著一起旅行。歐洲人能很快閱讀到新大陸土生白人創作的新書;葡萄牙人與非洲人的黑白混血兒對印度、巴西的東西頗感興趣,移居巴西的葡萄牙人也密切關注著他們的非洲鄰居。這說明,當時歐洲人的“旅行”()A.劃分了霸權領域 B.密切了世界聯系C.傳播了先進文化 D.催生了世界市場【答案】B【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6世紀時歐洲人通過全球性的“旅行”對世界各地的了解不斷豐富,受其影響,新大陸的居民也對歐洲、非洲的事物關注增多,世界聯系日益密切,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對霸權領域的劃分,并且劃分霸權領域是兩國勢力對抗的結果,排除A項;材料集中體現的是地理大發現對歐洲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并沒有強調歐洲向新大陸傳播先進文化,排除C項;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誕生,但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在19世紀的西歐,一批經歷了拿破侖戰爭到1848年革命的學者,深入剖析了民主制與世襲制各自的缺陷,他們呼喚由英雄人物掌握領導權,高度稱頌英雄崇拜的價值,但并不否認未來的“領袖”可能會從勞動階級中產生。這批史學家的觀點()A.宣示了貴族階層的立場 B.反映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刺激了唯物史觀的形成 D.體現了改良主義的傾向【答案】D【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這些“史學家”一方面秉持一定的精英立場反對極端的民主制,同時他們又站在時代進步的角度,反對世襲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勞動人民的偉大,這體現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時期,封建思想、資產階級觀念和社會主義理論相互交織的時代特色,D項正確;這些史學家反對世襲制,并沒有站在貴族的立場上,排除A項;材料所述現象與民族主義的覺醒缺乏直接關聯,排除B項:1848年革命之前,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提出唯物史觀,排除C項。故選D項。15.據統計,與1913年相比,1923年的蘇聯農民購買等量的工業品需要售出相當于原來2.8倍的農產品。為此,農民不得不盡可能地少買工業品,這又導致工業品市場呈現出蕭條局面。這反映出當時的蘇聯()A.計劃經濟弊端顯現 B.工農聯盟遭到破壞C.經濟復蘇困難重重 D.集體農莊普遍貧窮【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3年(蘇聯)。據題干“1923年的蘇聯農民購買等量的工業品需要售出相當于原來2.8倍的農產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余糧收集制保障了戰爭供應但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了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蘇聯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欲復蘇經濟,但困難重重,C項正確;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也意味著斯大林創立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確立,此時并未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工農聯盟遭到破壞的信息,且1932—1933年,蘇共中央,以“消滅反革命,鎮壓藏糧富農”的名義,對抵制農業集體化的蘇聯西南農業區實施武裝暴力,導致農民與政府產生抵觸甚至沖突,新經濟建立起來的工農聯盟基礎被破壞,排除B項;1927年,蘇聯走“農業集體化”道路,出現集體農莊,排除D項。故選C項。16.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帝國主義國家逐漸承認殖民地政治獨立,但仍試圖維持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的控制與掠奪。老牌殖民帝國以“保護”“收復失地”等名義對南方國家發動武裝干涉的事件時有發生。由此可見,二戰后()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改變B.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亟須變革C.兩極格局有利于殖民地解放D.民族自決上升為國際法準則【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據材料可知,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帝國主義國家逐漸承認殖民地的政治獨立,但仍試圖維持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的控制與掠奪。老牌殖民帝國以“保護”“收復失地”等名義對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動武裝干涉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仍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亟需變革,B項正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指以社會化的機器大生產為物質條件,以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有制為基礎,以資本剝削雇傭工人為主要特征的社會經濟制度,二戰后該生產方式仍未改變,排除A項;兩極格局是二戰后建立的以美蘇為代表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但材料僅僅涉及的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態度,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二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對新興國家的經濟政治滲透,沒有涉及發展中國家的維護民族獨立(民族自決上升為國際法準則)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司馬彪出身于西晉皇族,著有《續漢書》《戰略》等。只有《續漢書》八志因附于范曄《后漢書》中而得以保存。在《續漢書·百官志》中司馬彪認為,圣人應當不刻意建立各種功勛以立名,這在政治實踐上表現為精簡機構及政令、與民休息、崇尚節約等。他批判漢武帝“多所改作”使百姓的負擔大大增加;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三代時并無祭祀六宗之制,且后來實行的所謂六宗之祀其實已涵蓋在其他祭祀制度之中?!幾岳钜沔谩段鲿x前期政治思想的玄學化——以司馬彪為中心》材料二《后漢書》的作者范曄認為,劉秀之所以能“系隆我漢”,天命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則是“人為”。范曄不僅認可劉秀稱帝后的功業,也對劉秀“發奮興兵……平定天下,海內蒙恩”等詔語多有引述。他把東漢帝王“人為”的根本歸之于“帝德”之善,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谶@一認識,曹操等人成了范曄批評的對象。范曄還在論及東漢一代女主專權、宦官干政時,取儒家所強調的“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為評判的準繩?!幾酝趿淋姟墩摲稌?lt;后漢書〉中的“大一統”意識》材料三西晉時,陳壽寫《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東晉史家習鑿齒寫《晉承漢統論》,認為曹魏并沒有統一天下,不得為正統,晉朝應該直接繼承漢朝而為正統。唐朝官方編纂的一系列史書中以“大一統”王朝的眼光平視南北朝的政權,并上推唐朝的授受關系,以北朝為正統。到北宋時期,以統一天下為標準的正統論占了主流,歐陽修、司馬光的著作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幾越亍墩y論:深入理解中國文明的關鍵概念》(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續漢書》和《后漢書》思想傾向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晉至北宋史家正統觀的變化趨向,并對此進行簡要評價?!敬鸢浮浚?)同:深受儒學影響;側重人事,帶有民本色彩;關注統治者的德行;重視政治垂訓作用。異:《續漢書》受道家(玄學)的無為影響更深;《后漢書》更崇尚人道有為的儒學觀念;《續漢書》和《后漢書》在評判帝王功績時分別以休養生息和建功立業為標準。(2)變化趨向:由占據中原地區的政權為正統到轉向以統一王朝為正統。評價:傳播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理念;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向心力;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對偏安王朝統治者有一定勸諫作用;深受政治環境影響,根本上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漢朝時期。同;據材料“《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及材料“范曄還在論及東漢一代女主專權、宦官干政時,取儒家所強調的‘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為評判的準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續漢書》和《后漢書》深受儒學影響;據材料“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可知,《續漢書》強調漢光武帝講求節儉,裁并官吏,減輕人民負擔,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后漢書》中對劉秀“發奮興兵……平定天下,海內蒙恩”等 詔語的引述,反映了漢光武帝時期天下太平,百姓得以享受太平,這體現了二者均側重人事,帶有民本色彩;據材料“他盛贊漢光武帝‘務從節約,并官省職’,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可知,《續漢書》漢光武帝講求節儉,裁并官吏,減輕人民負擔;而材料“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反映了《后漢書》強調統治者在順應天命同時,要以德治國,即二者均關注統治者的德行;據材料“《續漢書·禮儀志》還記載了他在晉武帝泰始年間上表反對將祭祀六宗立為新禮的理由:三代時并無祭祀六宗之制,且后來實行的所謂六宗之祀其實已涵蓋在其他祭祀制度之中”及材料“基于這一認識,曹操等人成了范曄批評的對象”可知,二者均對前代歷史有所借鑒,重視政治垂訓作用。異:據材料“在《續漢書·百官志》中司馬彪認為,圣人應當不刻意建立各種功勛以立名,這在政治實踐上表現為精簡機構及政令、與民休息、崇尚節約等”可知,《續漢書》中強調的“休養生息”,反映了其受道家(玄學)的無為影響更深;據材料“……強調帝王在因應天命的同時,還應當以德行之,從而創建和恪守功業”可知,《后漢書》更崇尚人道有為的儒學觀念,強調“德治”;二者反映了《續漢書》和《后漢書》在評判帝王功績時分別以休養生息和建功立業為標準?!拘?】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趨向:據材料“西晉時……,以曹魏為正統”“東晉史家習鑿齒寫《晉承漢統論》,認為曹魏并沒有統一天下,不得為正統,晉朝應該直接繼承漢朝而為正統”可知,兩晉時期強調的正統王朝均占據中原地區;據材料“唐朝官方編纂的一系列史書中以‘大一統’王朝的眼光平視南北朝的政權,并上推唐朝的授受關系,以北朝為正統”“到北宋時期,以統一天下為標準的正統論占了主流,歐陽修、司馬光的著作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可知,唐朝至時期強調以“統一”王朝為正統。評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傳播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理念;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向心力;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對偏安王朝統治者有一定勸諫作用;深受政治環境影響,根本上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8.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當西歐地區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社會經濟出現全面倒退時,拜占庭反而一度呈現出了繁榮景象。材料二從對馬其頓等地的考古發掘來看.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同時,人們在生活中用過的水還可以通過管道來澆灌果園菜地,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拜占庭當時農業的生產率。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如表所示為拜占庭帝國不同時期的基本經濟(或政治)制度。制度特征性質隸農制(5-7世紀)繼承自羅馬帝國晚期的奴隸制奴隸制的變種軍區制(7-11世紀)(勞動者)亦兵亦農封建化改革(社會轉型期)的產物普洛尼亞制(1115世紀)大地產制封建化完成,土地兼并加劇的產物以上材料均據胡長江《中古拜占庭農業若干問題研究》等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拜占庭帝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古時期主要文明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一般性特征。【答案】(1)有利條件:生產工具先進;灌溉系統發達;拜占庭農耕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農耕經驗。(2)特征:農耕發達,農作物種類豐富;農業技術先進;農耕歷史悠久?!窘馕觥俊拘?】本題是背景類題。時空是7世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根據材料二“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可得出,生產工具先進;根據材料二“人們在生活中用過的水還可以通過管道來澆灌果園菜地,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拜占庭當時農業的生產率”可得出,灌溉系統發達;根據材料“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和“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拜占庭農耕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農耕經驗。【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題。時空是中古時期主要文明區的農業發展。根據材料一“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西西里島在中古素有糧倉之稱,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可得出,農耕發達,農作物類型豐富;根據材料二“鋤頭、鐵犁等鐵制農用工具都有出土,說明鐵制農用工具在拜占庭帝國范圍內就已經普遍使用,水磨的使用在10世紀前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達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可得出,農業技術先進;根據材料三“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里,拜占庭的農業制度經歷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可得出,農耕歷史悠久。1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美國成立之初,作為烈性傳染病的黃熱病和霍亂頻繁流行。19世紀時,美國區域間頻繁的貿易往來使人際交流范圍大大延伸,進而令黃熱病和霍亂的傳播范圍不斷擴展。在公共衛生專家積極呼吁下,美國早期的公共衛生運動拉開帷幕。其重要表現,一是城市衛生設施的建設;二是各級政府衛生行政權力的增長。對州和地方政府而言,傳染病的防治從臨時事務逐漸變為常規責任;聯邦政府也從州檢疫的協助者,變身為檢疫工作的重要執行者,逐步分享由州和地方政府獨占的檢疫權。——摘編自王光偉《黃熱病、霍亂與美國公共衛生發展研究(1793—1905)》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深受多種烈性傳染病危害。1949年,張家口發生鼠疫,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嚴密封鎖交通,緊急調配醫療隊伍和防疫物資馳援河北。毛澤東還向蘇聯提出醫療專家和疫苗援助等請求。1950年,政務院下發《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1957年,國務院發出《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等防治文件。這一時期,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條件下,有計劃地向鼠疫、天花、血吸蟲病等發起進攻,極大地減少了烈性傳染病對人民群眾的折磨與痛苦,血吸蟲病等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摘編自粟鋒《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抗擊重大疫情的歷史回顧與經驗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成立后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醫科大學《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藝術哲學與社會批判》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交通大學《民俗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化學反應工程(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師范學院《科技外語文獻》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邊職業技術學院《水產動物育種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科技學院《電子商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印刷學院《視覺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本科畢業生實習總結模版
- 2025年高考英語復習難題速遞之說明文閱讀理解(2025年4月)
- 殘聯委員筆試題及答案大全
- 安徽卓越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份檢測物理試題+答案
- 購買廢舊電纜合同協議
- 2024年河北承德辰飛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2024初級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筆試考試易錯題帶答案
- 2024年陜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 中國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4年)解讀
- 2mm土工膜長絲土工布檢測報告合格證
- 一年級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