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省級聯考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省級聯考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省級聯考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省級聯考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省級聯考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省級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遺址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中部,有一個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建筑,還發現了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貴族墓地里發現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些發現反映出,當時該地區()A.已出現早期國家B.居民率先種植水稻C.奴隸制經濟繁榮D.呈現邦國林立局面2.戰國時期,白狄人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建立中山國。當時中山國上層統治者及其侍從著裝模仿周宮廷深衣廣袖;國君“專行仁義,貴儒學”,尊賢重士。這表明,中山國()A.服從周王室的管理B.禮儀制度漸趨完善C.貴族生活奢侈腐化D.受到華夏文明影響3.漢代的合浦港(廣西北部灣)陶瓷窯址群,出土了夾砂陶、彩陶及青白瓷等殘片,這些陶瓷片有彩繪的魚紋、水波紋等圖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出土的陶瓷樣式與此一致。這體現了,當時()A.陶瓷成為主要外銷產品B.海上絲綢之路已開通C.朝廷插手經營商業貿易D.外貿稅收成為重要財源4.《隋書》載,朝廷實施“大索貌閱”后,調集物品“每歲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坂(今山西永濟),達于京師,相屬于路,晝夜不絕者數月”。這些調往京師的物品,絕大部分出自黃河流域。材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A.北方城市商品經濟發達B.黃河流域仍是經濟重心C.政府放松對社會的控制D.區域道路交通網的形成5.五代時期,政治動蕩,君為臣綱的封建倫理受到嚴重沖擊。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要求“以道業誨人”,認為“冠冕百行莫大于孝”,通過強調孝,上下聯動。宋太祖意在()A.推動社會風氣好轉B.促進德治法治的融合C.重建封建政治秩序D.確立理學的統治地位6.下表為某學者統計的明清時期直隸省書院數量最多的10個府(州)和進士數量最多的10個府(州)的情況(單位:個)。這可以用來說明()府(州)書院府(州)進士順天府35順天府1855廣平府33保定府578正定府32河間府414保定府31天津府378宣化府27大名府285河間府21廣平府258冀州19永平府236天津府18正定府205順德府、永平府、大名府16冀州126趙州10趙州120A.學堂選官制度逐步確立B.科舉考試采用南北分卷C.書院制度推動私學發展D.學校教育助力科舉選才7.中國傳統慈善以“供養周濟”為主。道光年間,清朝官員裕謙在武昌設立恤孤局,對孤兒因材施教,聰穎者讀書識字,平庸者教之紡花、織布、結網等手藝。這表明當時()A.社會救濟范圍逐漸擴大B.宗族內部救助活動逐漸興起C.官府是社會救濟的主體D.優撫弱勢群體理念發生變化8.1924年5月,李大釗主張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來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把中國從列強壓迫之下解放出來。他強調說:“倘能循此途轍,以達于民族獨立的境界,那么馬克思的學說真是拯救中國的導星。”由此可見,李大釗()A.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B.倡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C.指明了國民革命的新方向D.主張喚醒國民反帝意識9.有學者指出:“隨著鄉村土地所有權的變更,舊有的精英管理階級出現分化,地主不再擁有鄉村管理和資源配置的權利,知識分子和族群領袖大多被選舉所產生的鄉蘇維埃代表所取代。”上述情境出現的原因在于()A.“三三制”原則的落實B.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C.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踐行D.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10.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滿城縣(今保定市滿城區)姚莊生產合作社使用了馬拉收割機高陽縣辛興村加入高級社的農民在車水澆地A.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B.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C.加快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的開展D.助推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11.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由于缺乏資金,經營舉步維艱。“二汽”在國務院同意下實行承包經營,利用企業留利完成了后期投資。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在于()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B.社會市場需求不斷增加C.國家大量投資的注入D.國營企業自主權的擴大12.下圖為中世紀英國莊園莊官的組織運行圖。莊官組織的運行()注:總管和管家均由領主任命A.導致領主權力的虛化B.具有較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C.有利于農村基層治理D.密切了封君與封臣間的關系、13.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刻畫了夏洛克這一被金錢腐蝕的人物形象。他的密友馬洛在另一部戲劇中描述了一個高利貸資本家被金錢蒙蔽了心靈,導致良心泯滅最終受到報應的故事。上述作品揭示了()A.追求個性解放觀念的興起B.工業資本主義帶來的弊病C.資本原始積累引發的問題D.歐洲商業經營方式的改變14.巴黎公社提出工人每天的勞動時間為八小時,并提高了過低者的收入,保證“擔任任何作工的人員均應給予足夠維持生活和操守的報酬”。這反映出,巴黎公社()A.致力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B.踐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C.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制度D.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15.20世紀20年代初,蘇俄讓原先由國家統管的眾多小企業重新回歸社會,讓其實行“私人資本主義”,同時,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人外國資本。這反映出,當時蘇俄()A.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B.欲借鑒外國經驗實現工業化C.采取措施應對內戰局面D.建立市場機制恢復國民經濟16.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政府邀請國際知名儒學家到新加坡考察研究,為學校開設儒家倫理課程提供各種支持,支持新加坡“亞洲研究會”“中華總商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儒學活動。新加坡此舉()A.助力了國內現代化建設B.意在提升儒學的影響力C.抵制了西方文化的滲透D.推動了東西方文化融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東晉安帝元興年間,太尉桓玄建議廢除金屬貨幣,以谷帛為幣。孔琳之上書認為:“故圣王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運置之苦,此錢之所以嗣(繼承)功龜貝,歷代不廢者也。谷帛為寶,本充衣食,今分以為貨,則致損甚多。又勞毀于商販之手,耗棄于割截之用,此之為敝,著于自曩(過去)。故鐘繇(曹魏時相)曰:‘巧偽之民,競蘊濕谷以要利,制薄絹以充資。’……(錢)今既用而廢之,則百姓頓亡其財。……一朝斷之,便為棄物,是有錢無糧之民,皆坐面饑困,此斷錢之立敝也。且據今用錢之處不為貧,用谷之處不為富。又民習來久,革之必惑。”——選自沈約《宋書》(1)根據材料,說明孔琳之的主張并歸納其提出這一主張的理由。(6分)(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孔琳之的主張。(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歷史學賦予了“危機”更加廣泛和靈活的內涵。它既可以指代一個長的歷史時段,也可以指代一個短的歷史時段,既可以表示固有的矛盾與緊張,也可以表示趨勢發生大反轉或極端的困境,還可以表示一個領域或整體的收縮和蕭條。通過探討危機的影響,提出危機推動了社會形態和國家形態的轉型與變化。——摘編自呂昭《衰落論、轉型論與危機應對論:“中世紀晚期危機”解釋模式的嬗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世界歷史上的危機”這一主題,自擬一個具體論題,并運用世界史相關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表述嚴謹)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早在3000年前,邯鄲已作為商紂王的“離宮別館”。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將趙國都城由中牟遷到邯鄲。秦國在攻取邯鄲之后,平毀邯鄲城。西漢時期,邯鄲再次獲得發展,在“五都”中僅次于洛陽,進入東漢后,因北方連年戰亂,邯鄲逐漸走向衰弱,再無輝煌。——摘編自郝良真《邯鄲古代城市研究的幾個問題》材料二邯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境內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尤其棉花的種植面積較廣。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邯鄲縣站被定為中級站。隨著邯鄲到大名、武安兩條公路的修建,以邯鄲為中心的河北南部近代交通格局初步形成。1907年,邯鄲第一家紡織企業官辦“邯鄲織工廠”誕生,采用大機器生產的面粉、紡織、食品加工、油脂加工和鐵工業等行業紛紛出現。材料三邯鄲市產業結構變化圖邯鄲市產業就業結構年份第一產業(萬人)第二產業(萬人)第三產業(萬人)三個產業就業結構(%)2010年193.2187.5155.236:35:292011年184.1189.5172.433.7:34.7:31.62012年185.5205.5191.231.9:35.3:32.82013年173.7224.421728.2:36.4:35.22014年176233217.128.1:37.2:34.7——摘編自張延平《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實證分析——以邯鄲市為例》(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邯鄲城發展過程體現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邯鄲城市經濟近代化的條件。(6分)(3)綜合材料二、三,談談當代邯鄲市產業結構的變化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啟示。(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張作霖絞殺的消息傳至中共五大會場,引起參會代表,的極大震動。隨后不久,中共中央又聯合湖北省委隆重地舉行了近萬人參加的追悼會。與此同時,蘇、浙、滬三地黨部的駐漢辦事處也舉行了共同追悼李大釗的活動,悼念誓言稱,“我們今后當絕無猶豫地、毫不妥協地踏著李同志的血跡前進!……最后我們高呼:李大釗同志的精神不死!”——摘編自《中共黨史人物傳》材料二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肯定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迅速的發展和偉大的勝利”,而李大釗等所領導的大革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極光榮的一章”。稍后,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預備會議的報告中指出,李大釗是中國“最覺悟的分子”。——摘編自吳興德《新中國成立前對李大釗的系統紀念及其政治價值》(1)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革命史,說明李大釗是中國“最覺悟的分子”。(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民主革命時期紀念李大釗的重要意義。(6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BBCDDBC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DCCAA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主張:反對廢除錢幣。(2分)理由:金屬貨幣具有良好的流通功能(錢幣具有耐磨損、便攜帶等優點);金屬貨幣代替龜貝是歷史的必然(歷代沿用);谷帛作為貨幣的弊端較大(易損失、被商販損毀等);廢錢易造成百姓財富喪失;百姓對于錢幣的使用已習慣(廢除會不利于社會穩定)。(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2)簡評:孔琳之的主張體現了國家削弱地方勢力對經濟控制的要求,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其主張適應了東晉時期南方經濟開發與工商業發展的需要;其主張雖體現了對金屬貨幣的認識,但穩定的貨幣體系在當時是無法建立的。(6分,言之有理、符合史實即可)18.【答案】示例1論題:中世紀晚期危機推動西歐社會轉型。(3分)闡述: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出現了一系列危機,首先,疫病危機,14世紀時,歐洲鼠疫(黑死病)流行了3個世紀,歐洲人口死亡過半,莊園勞動力減少,導致莊園經濟衰敗,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它又引發勞動力價格上漲,從而促進了手工工場的技術發明,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黑死病又使得人類追求世俗生活的美好,反對禁欲主義,肯定現世生活,從而使得人文主義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發展起來,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促進了西歐的思想解放。其次是商業危機,15世紀,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使得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出現商業危機。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因此,在西歐就出現了一股開辟新航路的熱潮,推動了西歐的殖民擴張,推動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6分)結論:總之,中世紀晚期危機從經濟、精神等方面,推動西歐社會向資本主義轉型,促進了社會近代化。(3分)示例2論題: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深刻影響了資本主義世界發展走向。(3分)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緩解了經濟危機造成的嚴重破壞,避免了劇烈的社會動蕩,使大多數美國人恢復了對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為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效仿,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全面禁止黃金出口,導致金本位制崩潰。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經濟秩序混亂,同時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吸取了教訓,重建了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建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推動了國際經濟秩序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危機期間,德國、意大利、日本試圖通過走法西斯道路,發動對外戰爭來擺脫危機,最終導致二戰爆發,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的災難。(6分)結論:總之,1929—1933年的大危機促使資本主義自我調整,但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就無法徹底解決危機。(3分)19.【答案】(1)特點:建城歷史悠久(以政治中心為條件興起);較長時期內作為都城(都會)存在;城市發展受政治局勢變化的影響,東漢以后發展長期處于停滯狀態。(6分,每點2分)(2)條件:自然資源儲藏豐富;農業經濟基礎良好;交通運輸的發展;清末新政的推動;西方工業技術的傳播。(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3)啟示:利用資源優勢,凸顯城市產業優勢;重視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及產業升級;發展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口;推動城市化進程,創造城市美好生活。(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20.【答案】(1)說明:俄國十月革命后,李大釗率先宣傳馬克思主義;與陳獨秀一起最早提出并推動成立;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和開展。(6分,每點2分)(2)意義:傳承李大釗的革命精神;教育并激勵人為理想而奮斗;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統一全黨的思想認識。(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河北省省級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遺址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中部,有一個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建筑,還發現了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貴族墓地里發現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些發現反映出,當時該地區()A.已出現早期國家B.居民率先種植水稻C.奴隸制經濟繁榮D.呈現邦國林立局面2.戰國時期,白狄人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建立中山國。當時中山國上層統治者及其侍從著裝模仿周宮廷深衣廣袖;國君“專行仁義,貴儒學”,尊賢重士。這表明,中山國()A.服從周王室的管理B.禮儀制度漸趨完善C.貴族生活奢侈腐化D.受到華夏文明影響3.漢代的合浦港(廣西北部灣)陶瓷窯址群,出土了夾砂陶、彩陶及青白瓷等殘片,這些陶瓷片有彩繪的魚紋、水波紋等圖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出土的陶瓷樣式與此一致。這體現了,當時()A.陶瓷成為主要外銷產品B.海上絲綢之路已開通C.朝廷插手經營商業貿易D.外貿稅收成為重要財源4.《隋書》載,朝廷實施“大索貌閱”后,調集物品“每歲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坂(今山西永濟),達于京師,相屬于路,晝夜不絕者數月”。這些調往京師的物品,絕大部分出自黃河流域。材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A.北方城市商品經濟發達B.黃河流域仍是經濟重心C.政府放松對社會的控制D.區域道路交通網的形成5.五代時期,政治動蕩,君為臣綱的封建倫理受到嚴重沖擊。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要求“以道業誨人”,認為“冠冕百行莫大于孝”,通過強調孝,上下聯動。宋太祖意在()A.推動社會風氣好轉B.促進德治法治的融合C.重建封建政治秩序D.確立理學的統治地位6.下表為某學者統計的明清時期直隸省書院數量最多的10個府(州)和進士數量最多的10個府(州)的情況(單位:個)。這可以用來說明()府(州)書院府(州)進士順天府35順天府1855廣平府33保定府578正定府32河間府414保定府31天津府378宣化府27大名府285河間府21廣平府258冀州19永平府236天津府18正定府205順德府、永平府、大名府16冀州126趙州10趙州120A.學堂選官制度逐步確立B.科舉考試采用南北分卷C.書院制度推動私學發展D.學校教育助力科舉選才7.中國傳統慈善以“供養周濟”為主。道光年間,清朝官員裕謙在武昌設立恤孤局,對孤兒因材施教,聰穎者讀書識字,平庸者教之紡花、織布、結網等手藝。這表明當時()A.社會救濟范圍逐漸擴大B.宗族內部救助活動逐漸興起C.官府是社會救濟的主體D.優撫弱勢群體理念發生變化8.1924年5月,李大釗主張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來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把中國從列強壓迫之下解放出來。他強調說:“倘能循此途轍,以達于民族獨立的境界,那么馬克思的學說真是拯救中國的導星。”由此可見,李大釗()A.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B.倡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C.指明了國民革命的新方向D.主張喚醒國民反帝意識9.有學者指出:“隨著鄉村土地所有權的變更,舊有的精英管理階級出現分化,地主不再擁有鄉村管理和資源配置的權利,知識分子和族群領袖大多被選舉所產生的鄉蘇維埃代表所取代。”上述情境出現的原因在于()A.“三三制”原則的落實B.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C.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踐行D.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10.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滿城縣(今保定市滿城區)姚莊生產合作社使用了馬拉收割機高陽縣辛興村加入高級社的農民在車水澆地A.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B.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C.加快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的開展D.助推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11.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由于缺乏資金,經營舉步維艱。“二汽”在國務院同意下實行承包經營,利用企業留利完成了后期投資。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在于()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B.社會市場需求不斷增加C.國家大量投資的注入D.國營企業自主權的擴大12.下圖為中世紀英國莊園莊官的組織運行圖。莊官組織的運行()注:總管和管家均由領主任命A.導致領主權力的虛化B.具有較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C.有利于農村基層治理D.密切了封君與封臣間的關系、13.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刻畫了夏洛克這一被金錢腐蝕的人物形象。他的密友馬洛在另一部戲劇中描述了一個高利貸資本家被金錢蒙蔽了心靈,導致良心泯滅最終受到報應的故事。上述作品揭示了()A.追求個性解放觀念的興起B.工業資本主義帶來的弊病C.資本原始積累引發的問題D.歐洲商業經營方式的改變14.巴黎公社提出工人每天的勞動時間為八小時,并提高了過低者的收入,保證“擔任任何作工的人員均應給予足夠維持生活和操守的報酬”。這反映出,巴黎公社()A.致力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B.踐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C.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制度D.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15.20世紀20年代初,蘇俄讓原先由國家統管的眾多小企業重新回歸社會,讓其實行“私人資本主義”,同時,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人外國資本。這反映出,當時蘇俄()A.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B.欲借鑒外國經驗實現工業化C.采取措施應對內戰局面D.建立市場機制恢復國民經濟16.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政府邀請國際知名儒學家到新加坡考察研究,為學校開設儒家倫理課程提供各種支持,支持新加坡“亞洲研究會”“中華總商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儒學活動。新加坡此舉()A.助力了國內現代化建設B.意在提升儒學的影響力C.抵制了西方文化的滲透D.推動了東西方文化融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東晉安帝元興年間,太尉桓玄建議廢除金屬貨幣,以谷帛為幣。孔琳之上書認為:“故圣王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運置之苦,此錢之所以嗣(繼承)功龜貝,歷代不廢者也。谷帛為寶,本充衣食,今分以為貨,則致損甚多。又勞毀于商販之手,耗棄于割截之用,此之為敝,著于自曩(過去)。故鐘繇(曹魏時相)曰:‘巧偽之民,競蘊濕谷以要利,制薄絹以充資。’……(錢)今既用而廢之,則百姓頓亡其財。……一朝斷之,便為棄物,是有錢無糧之民,皆坐面饑困,此斷錢之立敝也。且據今用錢之處不為貧,用谷之處不為富。又民習來久,革之必惑。”——選自沈約《宋書》(1)根據材料,說明孔琳之的主張并歸納其提出這一主張的理由。(6分)(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孔琳之的主張。(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歷史學賦予了“危機”更加廣泛和靈活的內涵。它既可以指代一個長的歷史時段,也可以指代一個短的歷史時段,既可以表示固有的矛盾與緊張,也可以表示趨勢發生大反轉或極端的困境,還可以表示一個領域或整體的收縮和蕭條。通過探討危機的影響,提出危機推動了社會形態和國家形態的轉型與變化。——摘編自呂昭《衰落論、轉型論與危機應對論:“中世紀晚期危機”解釋模式的嬗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世界歷史上的危機”這一主題,自擬一個具體論題,并運用世界史相關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表述嚴謹)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早在3000年前,邯鄲已作為商紂王的“離宮別館”。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將趙國都城由中牟遷到邯鄲。秦國在攻取邯鄲之后,平毀邯鄲城。西漢時期,邯鄲再次獲得發展,在“五都”中僅次于洛陽,進入東漢后,因北方連年戰亂,邯鄲逐漸走向衰弱,再無輝煌。——摘編自郝良真《邯鄲古代城市研究的幾個問題》材料二邯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境內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尤其棉花的種植面積較廣。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邯鄲縣站被定為中級站。隨著邯鄲到大名、武安兩條公路的修建,以邯鄲為中心的河北南部近代交通格局初步形成。1907年,邯鄲第一家紡織企業官辦“邯鄲織工廠”誕生,采用大機器生產的面粉、紡織、食品加工、油脂加工和鐵工業等行業紛紛出現。材料三邯鄲市產業結構變化圖邯鄲市產業就業結構年份第一產業(萬人)第二產業(萬人)第三產業(萬人)三個產業就業結構(%)2010年193.2187.5155.236:35:292011年184.1189.5172.433.7:34.7:31.62012年185.5205.5191.231.9:35.3:32.82013年173.7224.421728.2:36.4:35.22014年176233217.128.1:37.2:34.7——摘編自張延平《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實證分析——以邯鄲市為例》(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邯鄲城發展過程體現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邯鄲城市經濟近代化的條件。(6分)(3)綜合材料二、三,談談當代邯鄲市產業結構的變化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啟示。(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張作霖絞殺的消息傳至中共五大會場,引起參會代表,的極大震動。隨后不久,中共中央又聯合湖北省委隆重地舉行了近萬人參加的追悼會。與此同時,蘇、浙、滬三地黨部的駐漢辦事處也舉行了共同追悼李大釗的活動,悼念誓言稱,“我們今后當絕無猶豫地、毫不妥協地踏著李同志的血跡前進!……最后我們高呼:李大釗同志的精神不死!”——摘編自《中共黨史人物傳》材料二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肯定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迅速的發展和偉大的勝利”,而李大釗等所領導的大革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極光榮的一章”。稍后,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預備會議的報告中指出,李大釗是中國“最覺悟的分子”。——摘編自吳興德《新中國成立前對李大釗的系統紀念及其政治價值》(1)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革命史,說明李大釗是中國“最覺悟的分子”。(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民主革命時期紀念李大釗的重要意義。(6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BBCDDBC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DCCAA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主張:反對廢除錢幣。(2分)理由:金屬貨幣具有良好的流通功能(錢幣具有耐磨損、便攜帶等優點);金屬貨幣代替龜貝是歷史的必然(歷代沿用);谷帛作為貨幣的弊端較大(易損失、被商販損毀等);廢錢易造成百姓財富喪失;百姓對于錢幣的使用已習慣(廢除會不利于社會穩定)。(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2)簡評:孔琳之的主張體現了國家削弱地方勢力對經濟控制的要求,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其主張適應了東晉時期南方經濟開發與工商業發展的需要;其主張雖體現了對金屬貨幣的認識,但穩定的貨幣體系在當時是無法建立的。(6分,言之有理、符合史實即可)18.【答案】示例1論題:中世紀晚期危機推動西歐社會轉型。(3分)闡述: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出現了一系列危機,首先,疫病危機,14世紀時,歐洲鼠疫(黑死病)流行了3個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