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滄州市海孟鹽三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內外服制度中,王室與附屬國是同盟關系,但未必有血緣關系,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而在分封制中,諸侯國的主體都與王室有血緣關系,周王室的有效管轄范圍擴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這說明相比分封制,內外服制A.對地方的控制力相對較弱 B.具有開疆拓土的作用C.沖擊了貴族世襲特權地位 D.形成了家國同構格局【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王室與附屬國是同盟關系”“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和“王室的有效管轄范圍擴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相對比商朝的內外服制,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增強,表明內外服制之下,對地方的控制力相對較弱,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內外服制具有開疆拓土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未表明內外服制是否沖擊貴族世襲特權地位,排除C項;家國同構格局是在西周時形成,且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2.下表所示為1689~1884年英國政治的發展情況(部分)。這反映出該時期英國()時間內容1689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法律由議會制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和招募常備軍1701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和羅馬教廷教會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繼承王位1721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1832第一次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1876第二次議會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選舉權1884第三次議會改革,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普選權A.法律是保障國家權力的重要武器 B.政治體制改革步伐的滯后C.君主立憲制度具有明顯貴族色彩 D.民主政治發展具有漸進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689至1884年的英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限制王權,1701年《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議會主權”原則,1721年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1832年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1876年小資產階級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選舉權,1884年英國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的普選權。由此可見,1689~1884年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漸進性的特點,D項正確;“法律是保障國家權力的重要武器”表述正確,但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漸進性特點,并不是滯后性,排除B項;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范圍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貴族色彩的不斷淡化,排除C項。故選D項。3.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中明確規定,實行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權的原則。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些規定()A.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了有利條件B.削弱了國民政府在抗戰區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開始重視民眾在抗戰中的作用D.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中國)。材料中的“三三制”政權的原則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規定,有利于團結抗日根據地的各階級、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日,A項正確;材料中的規定是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沒有削弱國民政府在抗戰區的力量,排除B項;C項中的“開始”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中的規定只是在抗日根據地實行,不能增強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排除D項。故選A項。4.唐朝,朝廷仍規定“工商之家不得預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間,“國家開貢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允許工商雜類中的“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應舉,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進之途這一變化A.提升了士人的社會地位 B.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C.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D.完善了科舉考試程序【答案】B【解析】相比于唐朝而言,宋代允許工商雜類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這有助于進一步擴大統治基礎,B項正確;A項內容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不是強調科舉制對官員文化素質的提升方面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考試程序,排除D項。故選B項。5.1883年《美國文官法》規定:“為了公開與競爭考試以測驗申請現在已分類的或依此分類的公職之人員合格與否,這類測驗在種類上必須有實務性”,考試內容應是“與他們希望被指派的職務之相關能力與資格的那些相關事項”。這一規定()A.有效地解決了政治腐敗的問題 B.確保了官員素質的整體提升C.適應了工業化社會發展的要求 D.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美國)。根據時間“1883年”可知,當時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根據材料“這類測驗在種類上必須有實務性”,考試內容應是“與他們希望被指派的職務之相關能力與資格的那些相關事項”可知,美國文官考試要求務實性,這迎合了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需要,C項正確;有效地解決了政治腐敗的問題,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確保了行政效能的整體提升,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6.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至1993年8月正式公布時,已被修改20多稿。2006年施行的舊公務員法和2019年施行的新公務員法,都是對該條例發展與完善的結果。同時,國家人事部門陸續出臺了30多個配套政策法規。這反映了我國A.公務員制度走向法制化軌道 B.公務員管理體系已十分健全C.公務員考錄工作的公平公正 D.國家機關廉政建設成績顯著【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2006年施行的舊公務員法和2019年施行的新公務員法”“出臺了30多個配套政策法規”可知,我國公務員制度向法制化方向發展,故選A項;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國不斷完善公務員制度,而不是公務員管理體系“十分健全”,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公務員考錄工作和國家機關廉政建設,故排除CD兩項。7.《大明律》主張:“威人以法,不如感人以心,講信義,勵廉恥,才是導民之根本。”對于死罪,“必當分別”,為此,在具體操作上,實行“有罪減等”。凡雜犯死罪者,免死,終身役勞,“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過,復為善人”。這體現出明代法律A.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 B.主要是體現君主意志C.強調懲治與教化并舉 D.缺少嚴格的司法程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大明律》中除了強調法律制裁,同時也認識到“感人以心,講信義,勵廉恥,才是導民之根本”,表明也注重對百姓進行道德的教化,體現了懲治與教化并舉的特點,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明代法律的與時俱進,排除A項;材料是體現懲治與教化并舉,不是君主意志,排除B項;缺少的表述絕對化,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8.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規定,“有關警察與公共治安的法律,對于住在法國領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強制力”。任何人“不得違反有關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之法律”,“未經政府允許,接受外國政府所授予公職者”,將喪失法國人資格。這說明《法國民法典》()A.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 B.沉重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勢力C.強調憲法的根本法地位 D.注重利用法律維護國家統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4年(法國)。根據材料“有關警察與公共治安的法律,對于住在法國領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強制力”“不得違反有關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之法律”“‘未經政府允許,接受外國政府所授予公職者’,將喪失法國人資格。”可知,《法國民法典》用法律條文的形式維護國家的社會秩序,鞏固國家的統治,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法國民法典》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排除A項;B項表述太過夸張,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法國民法典》的根本法地位,主旨信息《法國民法典》條文維護的是法國的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所示為2011~2019年我國法律服務業務結構變化情況。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我國()A.已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提高C.民主和法制為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D.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11~2019年(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民事訴訟代理案件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人民群眾法律意識提高,B項正確;2010年底,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法律服務業務結構變化不能直接說明法律體系的發展情況,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法律訴訟,不是民主,排除C項;據所學,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建設進入制度化建設的軌道,排除D項。故選B項。10.秦漢時期,我國對外往來對象僅限于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等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的直接往來。而唐朝都城長安“不僅生活著來自日本的使者,還活躍著來自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等地的使者、僧侶與客商”。據此可知,唐朝時期我國()A.全面接受外來文化 B.擴大了對外交往范圍C.對外貿易占據優勢 D.與世界各地友好交往【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中國古代。根據材料可知,秦漢時期只是和鄰近國家有交往,而到了唐朝與周邊國家及中亞、西亞、歐洲、非洲等地有交往,可知唐朝時擴大了對外交往的范圍,B項正確;A項“全面”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貿易占據優勢,排除C項;D項“世界各地”范圍過大,排除D項。故選B項。11.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的這一公約的主要內容是: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蘇聯于1928年9月6日宣布正式加入這一公約。截至1933年,加入這一公約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63個國家。對這一公約解讀正確的是A.開創了利用國際會議解決爭端的先例B.標志著戰后集體安全體制的完善C.對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斗爭有一定作用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所給材料中“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公約為《非戰公約》,其對于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斗爭有一定作用,故C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和會開創了以國際會議解決國際問題的先例,這與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后集體安全體制屬于國聯盟約的內容之一,這與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不屬于《非戰公約》的內容,排除D。12.下表所示為1973~1990年世界主要外匯儲備幣種占比的變化情況(單位:%)。據此可知()貨幣類型年份及占比19731979198519871990美元84.665.156.455.750.1英鎊7.01.92.92.13.1德國馬克5.810.714.213.317.3法國法郎1.00.91.10.82.3日元0.03.37.06.98.1歐洲貨幣單位0.014:610.913.6101其他貨幣010.04.34.66.7A.世界經濟不平衡導致美元外匯的動蕩B.浮動匯率制被取代影響貨幣權重C.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仍居優勢地位D.國際經濟新秩序催生新貨幣體系【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3~1990年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美國取得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1944年7月,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討論戰后國際貨幣問題。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美元兌換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實際上等同于黃金,取得了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此后,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21世紀以后,美元仍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占據最大的權重,是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的影響日益上升。因此,材料體現了世界經濟不平衡導致美元外匯的動蕩,A項正確;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此后,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排除B項;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C項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國際經濟新秩序還未形成,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3.《武周大足元年戶籍》載,戶主邯壽壽,應收田一頃三十一畝,已受田四十四畝,未受田八十七畝,而每年須繳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粟二石。雖實際受田不足應受田的34%,卻按照租庸調制規定交納足額的租調。這表明,唐代的租庸調制()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權B.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C.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D.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農戶雖然實際受田不足,但他們卻是按照理論上的授足百畝田地為依據,負擔定額的租庸調,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唐代租庸調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未涉及對官僚地主特權的影響,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唐代租庸調制的缺陷,即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未涉及“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以庸代役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但材料強調租庸調制的缺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4.有學者指出,雖然里甲一般在自然村落基礎上編成,但是這并不等于里甲制度是一種村落制度。其實里甲只是一種相對獨立于村落和地域性社區系統之外的戶籍組織。可見,里甲制的實行旨在()A.維護社會治安 B.實現地方自治C.平衡城鄉財富 D.發展農村經濟【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里甲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基層組織形式,主要在明朝實行,里甲制的核心功能是通過編制和管理戶籍來維護社會治安,確保人口數量和身份信息的準確性,從而有利于國家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A項正確;里甲制雖然一般在自然村落基礎上編成,但里甲制的主要目的并非是為了實現地方自治而是有效地控制基層人口和保障賦稅征收,排除B項;里甲制作為基層組織形式無法起到平衡城鄉財富的作用,排除C項;里甲制作為基層組織形式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人口信息,強化對社會的控制和管理,與發展農村經濟關聯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15.如表所示為英、美、德、法、日及中國主要社會保險的建立時間(單位:年)。對表格信息解讀最為合理的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養老保險190819101889193519411997醫療保險191119301883194219221998失業保險191119401927193519111999工傷保險189718981884190819471996A.福利國家的建設由政府主導 B.經濟是影響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因素C.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日漸強化 D.國家統一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觀察圖表可知,英、美、德、法、日等國社會保險的建立在20世紀上半葉,而中國建立社會保險體系,在20世紀末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美、德、法、日等國屬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上半葉時,這些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從而建立了社會保險體系,而中國屬于新興國家經濟起步晚,在20年代末才具備發展社會保險體系的條件,B項正確;“福利國家的建設由政府主導”的說法絕對化,有部分國家的福利建設由國家,社會與企業三方構建,排除A項;“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日漸強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新中國建立于1949年,但是建立社會保險卻在20世紀末,故“國家統一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6題15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4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權分立”的,行政、軍政、財政分別由中書、樞密院、三司三個機構管理。中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宰相府,但同傳統宰相府包攬一切、無所不統不同,宋朝的中書不管軍政,也不管財政。樞密院的級別比中書略低,三司更低,但是,這兩個機構的長官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樞密院負責軍隊的調度等,三司主要負責財政,管理國庫。——摘編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權制衡》材料二美國所實行的三權分立與制衡不是簡單的權力再分配,也不是簡單的權力之間的制約,而是在動態的權力運作過程中體現各自的價值,展現各自的權威,實現相互的協作。從美國歷史演進的事實看,當“三權”中的一個權力部門專權,導致權力失衡時,其他部門便可以依據憲法授予的權力給予限制和糾正,使權力恢復平衡,進入正軌。法定條件下形成的“三權分立”集聚了強迫人人守法的威懾力量,避免了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人物的出現,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濫用和過于集中。但當某一權力主體在行使主要歸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權力時經常繞過其他權力主體,而當權力的行使帶來嚴重后果時,權力分享容易導致責任的互相推諉,這會給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礙。——摘編自岳西寬《略述美國三權分立體制形成的過程》(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宋代分權與美國分權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西方分權體制對現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啟示?!敬鸢浮浚?)不同之處:宋代分權源于封建體制下的皇權專制需要,而美國分權源于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宋代分權是行政權、軍政權、財政權三權平行分立,而美國分權則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交叉(制約)分立;宋代分權是基于前代分化宰相權力的歷史傳統,而美國分權則是基于建國前已存在的民主傳統。(2)積極影響:有利于調節不同利益集團的沖突;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民的民主權利。消極影響:不同權力部門之間的推諉造成了機構龐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3)啟示:要處理好行政效率與分權制衡之間的關系;堅持實行黨內權力分立與黨外民主黨派監督相結合;運用社會力量制約權力。【解析】(1)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中國宋代的分權本質上是為了鞏固皇權,美國的分權是為了進行權利制衡。所以宋代分權和美國分權的不同之處可從目的、內容和基礎等方面進行比較。(2)積極影響:根據“法定條件下形成的‘三權分立’集聚了強迫人人守法的威懾力量,避免了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人物的出現,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濫用和過于集中”可知美國三權分立制度有利于調節不同利益集團的沖突;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民的民主權利。消極影響根據“當權力的行使帶來嚴重后果時,權力分享容易導致責任的互相推諉,這會給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礙”可知主要是不同權力部門之間的推諉造成了機構龐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言之有理即可。如要處理好行政效率與分權制衡之間的關系;堅持實行黨內權力分立與黨外民主黨派監督相結合;運用社會力量制約權力。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官員的考核制度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結合官員的任期,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考核內容,是確保權責一致、循名責實的考核得以進行的前提條件。比如,對高級官員和中低級官員、京官和外官的考核內容分層分類進行。在考核內容上既重視常規性考核又加強特殊性考核,有利于對官僚集團形成普遍約束力并突出管理的重點。在考核過程中,加入監察權對考核權進行制約和監督,比如秦漢時期設有御史在考核中進行監督。考核結果貴在使用,考核后的賞罰兌現與否,關系到整個考核制度。唐代考核的結果與官職聯系起來;明代三年一考,九年考滿,最終的考核結果還要看工作崗位的性質,以及任職期間有無過失?!幾札R瑞《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特點及功效》材料二為避免文官隊伍滋生腐敗,濫用職權,西方各國制定了文職官員必須遵守的各項嚴密規定,如官員經商、兼職,接受金錢、禮品饋贈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政府官員同經濟界是完全脫鉤的,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消除了官員以職權謀取經濟利益的可能性。普遍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制度。嚴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門后的文官人員不敢懈怠。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督機構有效監控,它們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督政府的權力。此外,還實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此穩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幾詴r聰《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機制及其借鑒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廉政機制的主要內容。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說明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和西方文官廉政機制給當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借鑒?!敬鸢浮浚?)特點:考核內容具有針對性且較為全面;考核結果等級化;考核方法常規與特殊并重;考核與監察權相結合;考核結果與獎懲制相配套。(任答三點即可)(2)主要內容:健全行政法規,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完善管理體制,嚴格限制文官行政權力;加強對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督察:堅持政企分開,充分發揮社會及輿論監督作用;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文官隊伍。(任答三點即可)借鑒:加強對公務員的考核和監督;注重人民群眾對公務員的監督作用;公務員選拔方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培養方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公務員制度改革應日益制度化和規范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特點:依據材料“結合官員的任期,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考核內容”可知,考核內容具有針對性且較為全面;依據“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可知,考核結果等級化;依據“在考核內容上既重視常規性考核又加強特殊性考核”可知,考核方法常規與特殊并重;依據“在考核過程中,加入監察權對考核權進行制約和監督”可知,考核與監察權相結合;依據“考核結果貴在使用,考核后的賞罰兌現與否,關系到整個考核制度。唐代考核的結果與官職聯系起來;明代三年一考,九年考滿,最終的考核結果還要看工作崗位的性質,以及任職期間有無過失”可知,考核結果與獎懲制相配套?!拘?】主要內容:依據材料“為避免文官隊伍滋生腐敗,濫用職權,西方各國制定了文職官員必須遵守的各項嚴密規定,如官員經商、兼職,接受金錢、禮品饋贈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可知,可知,健全行政法規,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完善管理體制,嚴格限制文官行政權力;依據“政府官員同經濟界是完全脫鉤的,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消除了官員以職權謀取經濟利益的可能性”、“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督機構有效監控,它們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督政府的權力”可知,堅持政企分開,充分發揮社會及輿論監督作用;依據“普遍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制度。嚴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門后的文官人員不敢懈怠”可知,加強對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督察;依據“實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此穩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可知,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文官隊伍。借鑒:綜合材料一、二,結合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和西方文官廉政機制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分析,如加強對公務員的考核和監督;注重人民群眾對公務員的監督作用;公務員選拔方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培養方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公務員制度改革應日益制度化和規范化。言之有理即可。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奧地利國際法學家菲德羅斯曾說過:“哪里有往來,哪里就有法”。國際法隨著國際交往的出現和日益頻繁不斷發展,是制度化的國際關系,是國際關系的特定表現形式。國際法規則的制定是國家間政治、經濟等綜合力量對比的反映,是各國在國際合作與斗爭中不同利益沖突和妥協的結果。同時,作為國際關系發展產物的國際法,反過來又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主權國家在處理國際關系中遇到問題時,都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際法規則的影響?!幾岳罹鶆s輝《國際法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選一個角度擬定論題并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合理,表達清晰。)【答案】示例:論題:國際法推動國際關系體系不斷發展。論述:1618~1648年戰爭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形成,開創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確立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成為共識。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維也納體系。隨著殖民擴張的加劇和兩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各國間的矛盾沖突加劇,舊體系已難以維系。于是一戰、二戰相繼爆發,而一戰后的國際聯盟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使之難以履行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1928年的《非戰公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維護和平的作用,但并沒有化解矛盾。二戰后《聯合國憲章》的簽署確定了“大國一致”的原則,通過各項國際協議推動了集體安全機制進一步完善,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舉措,促進了國際關系體系的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隨著國際協議的簽訂,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的修改以及國際組織的出現,國際關系體系在不斷發展。(“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現代世界。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如根據材料“國際法隨著國際交往的出現和日益頻繁不斷發展,是制度化的國際關系,是國際關系的特定表現形式”得出論題:國際法推動國際關系體系不斷發展。其次,結合國際法發展的相關史實,結合國際關系變化的史實分析闡述,如1618—1648年的戰爭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形成,開創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確立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成為共識;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維也納體系;隨著殖民擴張的加劇和兩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各國間的矛盾沖突加劇,舊體系已難以維系,于是一戰、二戰相繼爆發,而一戰后的國際聯盟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使之難以履行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1928年的《非戰公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維護和平的作用,但并沒有化解矛盾;二戰后《聯合國憲章》的簽署確定了“大國一致”的原則,通過各項國際協議推動了集體安全機制進一步完善,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舉措,促進了國際關系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最后總結,如隨著國際協議的簽訂,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的修改以及國際組織的出現,國際關系體系在不斷發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歷代統治者對鄉村的治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夏商周至隋文帝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時,出現了鄉里制度的萌芽。戰國時期,隨著以郡領縣的“郡縣制”在各國推行后,鄉、里以上行政組織漸具雛形,成為基層組織。秦漢時期實行郡縣制,廷命官至郡縣而止,其鄉里制度則逐步成熟,既發揮基層政權的作用,又帶有半自治的性質。第二階段大致為隋唐、兩宋時期。隋朝鄉的基層官吏數量比此前大為減少,鄉官權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對城邑之外紛繁雜亂的各種聚落形態,進行全面規范和整頓,不僅從名稱上統一為村,而且從法律上實施統一管理,職責完備,國家力量向基層社會進一步滲透。這一階段處于由鄉里制向保甲制、由鄉官制向職役制的轉折時期,鄉和里的地位逐漸淪落,鄉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與統治逐步增強。第三階段是從王安石變法至清代,鄉里制度轉變為職役制,治權所代表的官治體制從鄉鎮退縮到縣一級,縣為基層行政組織,縣以下實行以代表皇權的保甲制度為載體。保甲對鄉里的控制更加嚴密,鄉村自治的色彩越來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的社會現實,最終在清朝末年為鄉鎮地方自治所取代?!幾蕴气Q劉志鵬《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歷史變遷》材料二“光榮革命”后,英國社會事業的重點是救濟貧困,組織形態以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為主。18世紀20年代以后,教區相繼建立濟貧院,“濟貧院體制”逐漸發展。到18世紀70年代,全國約有2000所這樣的濟貧院。19世紀30年代起,議會先后通過修訂《濟貧法》(1834年),頒布《公共衛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擔更多扶助貧困和提供基礎教育的責任,并增設濟貧部(1847年)地方事務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機構,搭建起管理社會事業的基礎框架?!幾酝蹀薄队苿由鐣卫憩F代化的主要歷程、特點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鄉村治理變革的基本趨勢及其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英國社會治理的變化并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敬鸢浮浚?)趨勢:由鄉里制向保甲制轉變;由鄉官制向職役制轉變;國家對鄉村的干預和控制逐步加強;鄉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積極影響:有利于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農業發展和鞏固小農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社會教化;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2)變化:組織形態由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為主到政府加強立法,開始著手建立社會管理體制,對社會事業進行“有限管理”。原因:工業革命后貧富分化加劇;工人階級的斗爭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解析】【小問1】趨勢:根據材料“這一階段處于由鄉里制向保甲制、由鄉官制向職役制的轉折時期”可歸納出由鄉里制向保甲制轉變及由鄉官制向職役制轉變;根據材料“鄉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與統治逐步增強”可歸納出國家對鄉村的干預和控制逐步加強;根據材料“保甲對鄉里的控制更加嚴密,鄉村自治的色彩越來越弱”可歸納出鄉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積極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利于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利于維護農業發展和鞏固小農經濟的主體地位、利于社會教化、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等角度進行分析。【小問2】變化:根據材料“英國社會事業的重點是救濟貧困,組織形態以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為主”“要求政府承擔更多扶助貧困和提供基礎教育的責任”可歸納出組織形態由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為主到政府加強立法,開始著手建立社會管理體制,對社會事業進行“有限管理”。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工業革命后貧富分化加劇、工人階級的斗爭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等角度進行分析。河北省滄州市海孟鹽三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內外服制度中,王室與附屬國是同盟關系,但未必有血緣關系,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而在分封制中,諸侯國的主體都與王室有血緣關系,周王室的有效管轄范圍擴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這說明相比分封制,內外服制A.對地方的控制力相對較弱 B.具有開疆拓土的作用C.沖擊了貴族世襲特權地位 D.形成了家國同構格局【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王室與附屬國是同盟關系”“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和“王室的有效管轄范圍擴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相對比商朝的內外服制,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增強,表明內外服制之下,對地方的控制力相對較弱,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內外服制具有開疆拓土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未表明內外服制是否沖擊貴族世襲特權地位,排除C項;家國同構格局是在西周時形成,且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2.下表所示為1689~1884年英國政治的發展情況(部分)。這反映出該時期英國()時間內容1689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法律由議會制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和招募常備軍1701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和羅馬教廷教會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繼承王位1721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1832第一次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1876第二次議會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選舉權1884第三次議會改革,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普選權A.法律是保障國家權力的重要武器 B.政治體制改革步伐的滯后C.君主立憲制度具有明顯貴族色彩 D.民主政治發展具有漸進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689至1884年的英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限制王權,1701年《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議會主權”原則,1721年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1832年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1876年小資產階級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選舉權,1884年英國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的普選權。由此可見,1689~1884年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漸進性的特點,D項正確;“法律是保障國家權力的重要武器”表述正確,但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漸進性特點,并不是滯后性,排除B項;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范圍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貴族色彩的不斷淡化,排除C項。故選D項。3.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中明確規定,實行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權的原則。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些規定()A.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了有利條件B.削弱了國民政府在抗戰區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開始重視民眾在抗戰中的作用D.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中國)。材料中的“三三制”政權的原則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規定,有利于團結抗日根據地的各階級、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日,A項正確;材料中的規定是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沒有削弱國民政府在抗戰區的力量,排除B項;C項中的“開始”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中的規定只是在抗日根據地實行,不能增強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排除D項。故選A項。4.唐朝,朝廷仍規定“工商之家不得預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間,“國家開貢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允許工商雜類中的“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應舉,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進之途這一變化A.提升了士人的社會地位 B.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C.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D.完善了科舉考試程序【答案】B【解析】相比于唐朝而言,宋代允許工商雜類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這有助于進一步擴大統治基礎,B項正確;A項內容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不是強調科舉制對官員文化素質的提升方面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考試程序,排除D項。故選B項。5.1883年《美國文官法》規定:“為了公開與競爭考試以測驗申請現在已分類的或依此分類的公職之人員合格與否,這類測驗在種類上必須有實務性”,考試內容應是“與他們希望被指派的職務之相關能力與資格的那些相關事項”。這一規定()A.有效地解決了政治腐敗的問題 B.確保了官員素質的整體提升C.適應了工業化社會發展的要求 D.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美國)。根據時間“1883年”可知,當時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根據材料“這類測驗在種類上必須有實務性”,考試內容應是“與他們希望被指派的職務之相關能力與資格的那些相關事項”可知,美國文官考試要求務實性,這迎合了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需要,C項正確;有效地解決了政治腐敗的問題,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確保了行政效能的整體提升,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6.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至1993年8月正式公布時,已被修改20多稿。2006年施行的舊公務員法和2019年施行的新公務員法,都是對該條例發展與完善的結果。同時,國家人事部門陸續出臺了30多個配套政策法規。這反映了我國A.公務員制度走向法制化軌道 B.公務員管理體系已十分健全C.公務員考錄工作的公平公正 D.國家機關廉政建設成績顯著【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2006年施行的舊公務員法和2019年施行的新公務員法”“出臺了30多個配套政策法規”可知,我國公務員制度向法制化方向發展,故選A項;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國不斷完善公務員制度,而不是公務員管理體系“十分健全”,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公務員考錄工作和國家機關廉政建設,故排除CD兩項。7.《大明律》主張:“威人以法,不如感人以心,講信義,勵廉恥,才是導民之根本?!睂τ谒雷铮氨禺敺謩e”,為此,在具體操作上,實行“有罪減等”。凡雜犯死罪者,免死,終身役勞,“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過,復為善人”。這體現出明代法律A.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 B.主要是體現君主意志C.強調懲治與教化并舉 D.缺少嚴格的司法程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大明律》中除了強調法律制裁,同時也認識到“感人以心,講信義,勵廉恥,才是導民之根本”,表明也注重對百姓進行道德的教化,體現了懲治與教化并舉的特點,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明代法律的與時俱進,排除A項;材料是體現懲治與教化并舉,不是君主意志,排除B項;缺少的表述絕對化,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8.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規定,“有關警察與公共治安的法律,對于住在法國領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強制力”。任何人“不得違反有關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之法律”,“未經政府允許,接受外國政府所授予公職者”,將喪失法國人資格。這說明《法國民法典》()A.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 B.沉重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勢力C.強調憲法的根本法地位 D.注重利用法律維護國家統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4年(法國)。根據材料“有關警察與公共治安的法律,對于住在法國領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強制力”“不得違反有關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之法律”“‘未經政府允許,接受外國政府所授予公職者’,將喪失法國人資格?!笨芍?,《法國民法典》用法律條文的形式維護國家的社會秩序,鞏固國家的統治,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法國民法典》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排除A項;B項表述太過夸張,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法國民法典》的根本法地位,主旨信息《法國民法典》條文維護的是法國的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所示為2011~2019年我國法律服務業務結構變化情況。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我國()A.已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提高C.民主和法制為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D.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11~2019年(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民事訴訟代理案件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人民群眾法律意識提高,B項正確;2010年底,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法律服務業務結構變化不能直接說明法律體系的發展情況,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法律訴訟,不是民主,排除C項;據所學,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建設進入制度化建設的軌道,排除D項。故選B項。10.秦漢時期,我國對外往來對象僅限于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等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的直接往來。而唐朝都城長安“不僅生活著來自日本的使者,還活躍著來自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等地的使者、僧侶與客商”。據此可知,唐朝時期我國()A.全面接受外來文化 B.擴大了對外交往范圍C.對外貿易占據優勢 D.與世界各地友好交往【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中國古代。根據材料可知,秦漢時期只是和鄰近國家有交往,而到了唐朝與周邊國家及中亞、西亞、歐洲、非洲等地有交往,可知唐朝時擴大了對外交往的范圍,B項正確;A項“全面”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貿易占據優勢,排除C項;D項“世界各地”范圍過大,排除D項。故選B項。11.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的這一公約的主要內容是: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蘇聯于1928年9月6日宣布正式加入這一公約。截至1933年,加入這一公約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63個國家。對這一公約解讀正確的是A.開創了利用國際會議解決爭端的先例B.標志著戰后集體安全體制的完善C.對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斗爭有一定作用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所給材料中“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公約為《非戰公約》,其對于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斗爭有一定作用,故C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和會開創了以國際會議解決國際問題的先例,這與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后集體安全體制屬于國聯盟約的內容之一,這與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不屬于《非戰公約》的內容,排除D。12.下表所示為1973~1990年世界主要外匯儲備幣種占比的變化情況(單位:%)。據此可知()貨幣類型年份及占比19731979198519871990美元84.665.156.455.750.1英鎊7.01.92.92.13.1德國馬克5.810.714.213.317.3法國法郎1.00.91.10.82.3日元0.03.37.06.98.1歐洲貨幣單位0.014:610.913.6101其他貨幣010.04.34.66.7A.世界經濟不平衡導致美元外匯的動蕩B.浮動匯率制被取代影響貨幣權重C.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仍居優勢地位D.國際經濟新秩序催生新貨幣體系【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3~1990年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美國取得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1944年7月,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討論戰后國際貨幣問題。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美元兌換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實際上等同于黃金,取得了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此后,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21世紀以后,美元仍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占據最大的權重,是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的影響日益上升。因此,材料體現了世界經濟不平衡導致美元外匯的動蕩,A項正確;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此后,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排除B項;1971年,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C項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國際經濟新秩序還未形成,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3.《武周大足元年戶籍》載,戶主邯壽壽,應收田一頃三十一畝,已受田四十四畝,未受田八十七畝,而每年須繳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粟二石。雖實際受田不足應受田的34%,卻按照租庸調制規定交納足額的租調。這表明,唐代的租庸調制()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權B.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C.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D.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農戶雖然實際受田不足,但他們卻是按照理論上的授足百畝田地為依據,負擔定額的租庸調,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唐代租庸調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未涉及對官僚地主特權的影響,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唐代租庸調制的缺陷,即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加重了人民負擔,未涉及“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以庸代役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但材料強調租庸調制的缺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4.有學者指出,雖然里甲一般在自然村落基礎上編成,但是這并不等于里甲制度是一種村落制度。其實里甲只是一種相對獨立于村落和地域性社區系統之外的戶籍組織。可見,里甲制的實行旨在()A.維護社會治安 B.實現地方自治C.平衡城鄉財富 D.發展農村經濟【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里甲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基層組織形式,主要在明朝實行,里甲制的核心功能是通過編制和管理戶籍來維護社會治安,確保人口數量和身份信息的準確性,從而有利于國家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A項正確;里甲制雖然一般在自然村落基礎上編成,但里甲制的主要目的并非是為了實現地方自治而是有效地控制基層人口和保障賦稅征收,排除B項;里甲制作為基層組織形式無法起到平衡城鄉財富的作用,排除C項;里甲制作為基層組織形式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人口信息,強化對社會的控制和管理,與發展農村經濟關聯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15.如表所示為英、美、德、法、日及中國主要社會保險的建立時間(單位:年)。對表格信息解讀最為合理的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養老保險190819101889193519411997醫療保險191119301883194219221998失業保險191119401927193519111999工傷保險189718981884190819471996A.福利國家的建設由政府主導 B.經濟是影響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因素C.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日漸強化 D.國家統一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觀察圖表可知,英、美、德、法、日等國社會保險的建立在20世紀上半葉,而中國建立社會保險體系,在20世紀末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美、德、法、日等國屬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上半葉時,這些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從而建立了社會保險體系,而中國屬于新興國家經濟起步晚,在20年代末才具備發展社會保險體系的條件,B項正確;“福利國家的建設由政府主導”的說法絕對化,有部分國家的福利建設由國家,社會與企業三方構建,排除A項;“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日漸強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新中國建立于1949年,但是建立社會保險卻在20世紀末,故“國家統一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6題15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4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權分立”的,行政、軍政、財政分別由中書、樞密院、三司三個機構管理。中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宰相府,但同傳統宰相府包攬一切、無所不統不同,宋朝的中書不管軍政,也不管財政。樞密院的級別比中書略低,三司更低,但是,這兩個機構的長官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樞密院負責軍隊的調度等,三司主要負責財政,管理國庫?!幾栽蕉贰侗彼尉碌姆謾嘀坪狻凡牧隙绹鶎嵭械娜龣喾至⑴c制衡不是簡單的權力再分配,也不是簡單的權力之間的制約,而是在動態的權力運作過程中體現各自的價值,展現各自的權威,實現相互的協作。從美國歷史演進的事實看,當“三權”中的一個權力部門專權,導致權力失衡時,其他部門便可以依據憲法授予的權力給予限制和糾正,使權力恢復平衡,進入正軌。法定條件下形成的“三權分立”集聚了強迫人人守法的威懾力量,避免了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人物的出現,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濫用和過于集中。但當某一權力主體在行使主要歸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權力時經常繞過其他權力主體,而當權力的行使帶來嚴重后果時,權力分享容易導致責任的互相推諉,這會給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礙。——摘編自岳西寬《略述美國三權分立體制形成的過程》(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宋代分權與美國分權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西方分權體制對現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啟示?!敬鸢浮浚?)不同之處:宋代分權源于封建體制下的皇權專制需要,而美國分權源于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宋代分權是行政權、軍政權、財政權三權平行分立,而美國分權則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交叉(制約)分立;宋代分權是基于前代分化宰相權力的歷史傳統,而美國分權則是基于建國前已存在的民主傳統。(2)積極影響:有利于調節不同利益集團的沖突;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民的民主權利。消極影響:不同權力部門之間的推諉造成了機構龐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3)啟示:要處理好行政效率與分權制衡之間的關系;堅持實行黨內權力分立與黨外民主黨派監督相結合;運用社會力量制約權力?!窘馕觥浚?)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中國宋代的分權本質上是為了鞏固皇權,美國的分權是為了進行權利制衡。所以宋代分權和美國分權的不同之處可從目的、內容和基礎等方面進行比較。(2)積極影響:根據“法定條件下形成的‘三權分立’集聚了強迫人人守法的威懾力量,避免了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人物的出現,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濫用和過于集中”可知美國三權分立制度有利于調節不同利益集團的沖突;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民的民主權利。消極影響根據“當權力的行使帶來嚴重后果時,權力分享容易導致責任的互相推諉,這會給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礙”可知主要是不同權力部門之間的推諉造成了機構龐大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言之有理即可。如要處理好行政效率與分權制衡之間的關系;堅持實行黨內權力分立與黨外民主黨派監督相結合;運用社會力量制約權力。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官員的考核制度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結合官員的任期,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考核內容,是確保權責一致、循名責實的考核得以進行的前提條件。比如,對高級官員和中低級官員、京官和外官的考核內容分層分類進行。在考核內容上既重視常規性考核又加強特殊性考核,有利于對官僚集團形成普遍約束力并突出管理的重點。在考核過程中,加入監察權對考核權進行制約和監督,比如秦漢時期設有御史在考核中進行監督??己私Y果貴在使用,考核后的賞罰兌現與否,關系到整個考核制度。唐代考核的結果與官職聯系起來;明代三年一考,九年考滿,最終的考核結果還要看工作崗位的性質,以及任職期間有無過失。——摘編自齊瑞《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特點及功效》材料二為避免文官隊伍滋生腐敗,濫用職權,西方各國制定了文職官員必須遵守的各項嚴密規定,如官員經商、兼職,接受金錢、禮品饋贈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政府官員同經濟界是完全脫鉤的,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消除了官員以職權謀取經濟利益的可能性。普遍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制度。嚴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門后的文官人員不敢懈怠。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督機構有效監控,它們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督政府的權力。此外,還實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此穩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幾詴r聰《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機制及其借鑒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廉政機制的主要內容。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說明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和西方文官廉政機制給當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借鑒?!敬鸢浮浚?)特點:考核內容具有針對性且較為全面;考核結果等級化;考核方法常規與特殊并重;考核與監察權相結合;考核結果與獎懲制相配套。(任答三點即可)(2)主要內容:健全行政法規,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完善管理體制,嚴格限制文官行政權力;加強對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督察:堅持政企分開,充分發揮社會及輿論監督作用;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文官隊伍。(任答三點即可)借鑒:加強對公務員的考核和監督;注重人民群眾對公務員的監督作用;公務員選拔方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培養方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公務員制度改革應日益制度化和規范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特點:依據材料“結合官員的任期,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考核內容”可知,考核內容具有針對性且較為全面;依據“按照官制規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官員的品行、績效進行考核,分出等次”可知,考核結果等級化;依據“在考核內容上既重視常規性考核又加強特殊性考核”可知,考核方法常規與特殊并重;依據“在考核過程中,加入監察權對考核權進行制約和監督”可知,考核與監察權相結合;依據“考核結果貴在使用,考核后的賞罰兌現與否,關系到整個考核制度。唐代考核的結果與官職聯系起來;明代三年一考,九年考滿,最終的考核結果還要看工作崗位的性質,以及任職期間有無過失”可知,考核結果與獎懲制相配套?!拘?】主要內容:依據材料“為避免文官隊伍滋生腐敗,濫用職權,西方各國制定了文職官員必須遵守的各項嚴密規定,如官員經商、兼職,接受金錢、禮品饋贈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可知,可知,健全行政法規,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完善管理體制,嚴格限制文官行政權力;依據“政府官員同經濟界是完全脫鉤的,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消除了官員以職權謀取經濟利益的可能性”、“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督機構有效監控,它們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督政府的權力”可知,堅持政企分開,充分發揮社會及輿論監督作用;依據“普遍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制度。嚴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門后的文官人員不敢懈怠”可知,加強對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督察;依據“實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此穩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可知,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文官隊伍。借鑒:綜合材料一、二,結合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和西方文官廉政機制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分析,如加強對公務員的考核和監督;注重人民群眾對公務員的監督作用;公務員選拔方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培養方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公務員制度改革應日益制度化和規范化。言之有理即可。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奧地利國際法學家菲德羅斯曾說過:“哪里有往來,哪里就有法”。國際法隨著國際交往的出現和日益頻繁不斷發展,是制度化的國際關系,是國際關系的特定表現形式。國際法規則的制定是國家間政治、經濟等綜合力量對比的反映,是各國在國際合作與斗爭中不同利益沖突和妥協的結果。同時,作為國際關系發展產物的國際法,反過來又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主權國家在處理國際關系中遇到問題時,都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際法規則的影響?!幾岳罹鶆s輝《國際法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選一個角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焊接工藝參數優化考核試卷
- 緊固件螺紋設計深入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綠色施工技術創新實踐與發展動態考核試卷
- 滾動軸承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機設備的狀態監測與預測維護考核試卷
- 描寫月亮的初三語文作文
- 開心為題初二語文作文
- 空調系統的故障樹分析考核試卷
- 焙烤食品制造食品安全風險識別與控制考核試卷
- 批發業品牌故事與內容營銷考核試卷
- 建筑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
- 資產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手冊
- 2023年某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 靜壓樁機安裝拆卸方案
- 電腦故障維修
- 2023山東春季高考數學真題(含答案)
- 2022年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電子版
- 平面四桿機構的急回特性
- 考研經驗分享課件
- iFix培訓手冊的資料
- 夜空中最亮的星二部合唱簡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