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1頁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2頁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3頁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4頁
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年考試真題——2025年整理歷年考試真題——2025年整理/歷年考試真題——2025年整理2018下半年江西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5題,共50分)1.在一份中國考古報告中寫道:陶器,除支座外,均為以稻草莖葉、稻殼為羼和料的夾碳黑陶。由此可推斷出土這種陶器的遺址是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C.河姆渡遺址 D.山頂洞人遺址2.先秦時期,某思想家認為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莊子 D.墨子3.《漢書》載:詔賢良曰:賢良明于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于是董仲舒、公孫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A.漢高祖 B.漢文帝C.漢景帝 D.漢武帝4.下圖是古代中國某一歷史時期的政局形勢圖。這一政局形勢出現于A.公元5世紀 B.公元6世紀C.公元7世紀 D.公元8世紀5.唐朝科舉制度中最重要的兩科是A.明經、進士 B.秀才、進士C.明經、明法 D.明法、明書6.農業著述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歷史文獻屬于該分類的是①《溝洫志》②《齊民要術》③《氾勝之書》④《水經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⑧④7.蘇軾云: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下列書法作品中為顏公創作的是A.B.C.D.8.兩宋時期,風俗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繁榮,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B.程朱理學影響的擴大C.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強9.《新元史》記載:上至中書省,下逮郡縣,親民之吏,必以蒙古人為長,漢人南人貳之。此處的漢人指的是A.所有的漢族人B.隨蒙古人西征的漢族人C.原南宋統治下長江以南的漢族人D.原遼、金統治下的漢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10.史學家黃仁宇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后,感到不滿意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下列使戰勝國感到最不滿意的是A.中國賠款數量太少B.“修約”要求遭到拒絕C.鴉片貿易未合法化D.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有限11.《全球通史》中寫道:(西方的)入侵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大的規模,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結果,愈來愈多的中國領導人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重大的變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這種變革不能僅限于軍事和經濟方面。文中所說的重大的變革指的是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 D.護國運動12.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年)》一書中寫道:在向西北前進的路上,毛澤東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舉上了中共領導地位,自那以后再沒有更換。下列與這一論述相關的史事是A.中共二大 B.八七會議C.古田會議 D.遵義會議13.20世紀上半期的一份歷史課程標準規定,歷史課程要敘述中華民族之演進,特別注意各支族間之融合與其相互依存之關系,以闡發全民族團結之歷史的根據,而于歷史上之光榮,以及近代所受列強之侵略與其原因,尤宜充分說明,以激發學生復興民族之意志與決心。據此判斷,該文件頒行于A.辛亥革命時期B.國民革命時期C.全面抗戰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14.下列選項中,與下圖所反映史事相關的是A.土地改革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20世紀后半期,我國決定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七個領域作為國家發展高科技的重點。這一科技發展規劃是A.“七五計劃”B.“985工程”C.“211工程”D.“863計劃”16.英國詩人雪萊說:我們全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這句話強調的是A.英國人和希臘人同宗同源B.英國全盤繼承古希臘遺產C.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D.西方法律、文學與宗教聯系緊密17.有學者評價某一史事時指出:在14世紀嚴峻的考驗中新思想滲透到激流涌動的城市國家里。學者和政治家一同復蘇了人類尊嚴的驕傲、人類實踐主義的自信及古典思想的魅力。該史事指的是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18.有學者認為:16世紀前后,它的生產、傳播、消費,連接起美洲、歐洲、中亞、東亞等地,成為流淌在全球貿易機體中的血液。文中的它指的是A.白銀 B.香料C.瓷器 D.呢絨19.有學者在評論一位西方科學家時說,他用一把利劍斬斷了無知、迷信和傲慢這些束縛人類對億萬年來生命了解的鐐銬。他評論的這位科學家是A.達爾文 B.牛頓C.哥白尼 D.愛因斯坦20.下圖所示是蘇聯時期的一幅宣傳畫。它所反映的史事是A.“大清洗”運動B.農業集體化運動C.第一個五年計劃D.反擊法西斯入侵21.1917年4月,美國總統威爾遜說:這是一種與全世界各國為敵的戰爭,美國船已被擊沉,美國人的生命被奪去,其手段令我們聽到大為激怒。威爾遜所說的手段指的是A.閃電戰 B.海空一體戰C.大規模消耗戰 D.無限制潛艇戰22.下圖所示為歐洲大陸某時期的形勢圖,其反映的是A.凡爾賽體系下的局勢B.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局勢C.“冷戰”開始時的局勢D.美蘇爭霸時的局勢23.下列史家名句中,出自意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的是A.“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B.“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C.“歷史不僅是過去,而且是有意義的過去”D.“歷史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24.下列王朝中,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的是A.唐朝 B.北宋C.元朝 D.清朝25.教師在編制歷史初中試題時,要關注難度與區分度。為保證試題有較好的區分度,試題難度應控制的區間是A.0.1~0.2B.0.2~0.4C.0.4~0.6D.0.7~0.9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3題,共30分)26.概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27.簡述歷史課堂教學中板書的主要作用。28.《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試列舉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主要策略。三、材料分析題(每題16分,共3題,共48分)(一)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1933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一方面控制農產品產量,從而提高農產品價格;另一方面,政府對縮減耕地、縮減產量的農民提供補貼。不久,國會又通過《農業調整法》的修正案,允許政府采用減少美元含金量等辦法,增加全國貨幣流通量和信用貸款數量。1933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提高工人工資和工業品價格。在《國家工業復興法》的影響下,物價很快上漲。價格上升吸收了投放到市場的貨幣,增加了貨幣存量。貨幣存量的增加,導致名義收入的增加和就業人口的增加。這一增加,又進一步提高了物價。李世安《美國金融改革及其影響》問題:問題:根據材料,概述這兩項法案所采取的相同的金融貨幣手段。(8分)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上述兩項法案分布的背景與影響。(8分)(二)材料:某實習生在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以課進行教學設計時,直接從網上下載了下面的《清時期全圖》準備用于教學。30.問題:(1)實習生的指導教師認為用這幅地圖不合適,其理由是什么?(2)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選擇歷史地圖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下面是某師范生在模擬教學中講授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的內容時制作的一幅課件:31.問題:(1)該課件的內容存在哪些問題?(2)課件制作中設計示意圖應注意哪些問題?四、教學設計題(每題22分,共1題,共22分)32.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材料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材料二課文摘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我國在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遼、宋、西夏、金時期,刻書很盛行。雕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但雕版印刷刻版費工費時,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種書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礎上,宋代的印刷技術有了新的突破,這就是活字印刷術的問世。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時期的匠人畢昇發明的。他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制版時,在一塊四周有框的鐵板上撒上松脂、石蠟和紙灰等,將燒制好的字模在鐵板上排成版,用火將鐵板中的松脂熔化,將字版壓平,這樣就可以印書了。印完之后,再將松脂熔化,泥字拆開,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此后,能工巧匠們又發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技術做了系統的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了轉輪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相關史事: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學家,他寫了《夢溪筆談》一書,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生理學以及科技諸多方面,在我國科技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沈括在這本書中記錄了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并指出用這種技術印書,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要求: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意圖。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C。河姆渡遺址2.答案:B.孔子3.答案D。漢武帝4.答案,公元6世紀5.答案A。明經、進士6.答案A④《溝洫志》②《齊民要術》③《氾勝之書》7.答案:B。《多寶塔碑》8.答案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9.答案:D原遼、金統治下的漢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10.答案:D。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有限11.答案B。戊戌變法12.答察D,遵義會議13.答案C。全面抗戰時期14.【答案】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15.【答案】D。"863計劃16.答案C,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17.答案A。文藝復興18.答案A。19.答案A,達爾文20.答案B。農業集體化運動21.答案D。無限制潛艇戰22.答案C。“冷戰”開始時的局勢23.答案:B。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24.答案D。清朝25.答案C。04~0.6二、簡答題26參考答案(1)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提供美國愛迪生發明電燈。(2)交通工具的創制: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創制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世紀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中公師提供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3)通訊手段的發明: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實驗無線電報取得成功。(4)化工技術的進步:1867年,諾貝爾發明炸藥:80年代改良成無煙火藥。27.參考答案(1)板書是教學中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提煉知識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中公教育提供清晰適當的板書,有助于學生把握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結構化、要點化,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2)板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復雜的歷史內容,便于學生記憶。(3)板書的內容能刺激學生注意,調控學生的思維方向,有一定的啟發性。28.參考答案注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結合具體、生動的史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中公教育提供如創設歷史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歷史上出現的矛盾、糾紛,從而產生了解歷史和探尋歷史的愿望。中公教育提供常見的策略主要有:探究性學習策略、合作性學習策略、體驗性學習策略、自主性學習策略和接受性學習策略。三、材料分析題29.參考答案(1)中公教育提供實行貨幣擴張政策,增加貨幣發行量,促進貨幣貶值;加強國家對金融的干預;控制產品產量,提高產品價格。(2)中公教育提供背景:處于經濟大危機時期,企業破產,市場蕭條,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中公教育提供影響:促進了經濟的逐步恢復和復興,穩定了社會發展;美國廢除了金本位制度,拋棄了貨幣緊縮政策,實施了貨幣擴張性政策;加速了舊的自由放任主義金融政策的衰落,逐步確立了國家干預的金融政策。30.參考答案(1)原因:①地圖不夠清晰,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太多。中公教育提供②沒有體現在西北邊疆準部叛亂、大小和卓叛亂、西南邊疆西藏地區的統治,以及東南部分對臺灣地區的經略。③年代不夠精確,清朝不同時期,疆域面積變化比較大,因此應該標注清楚年代。中公教育提供④很多地區運用了現代地名,應該使用古代地名。(2)中公教育提供①歷史地圖這一教學資源,就必須把它與教師講授、學生思考相結合,考慮教學實際與學生狀況,以簡明為宜;②對歷史地圖的選擇,應該注意能夠幫助培養閱讀、理解、分析歷史地圖的能力;中公教育提供③辨別歷史地圖的種類,注意歷史地圖的古今對照信息,注重地圖之間的比較,注意古今地名的對照。④充分使用教科書的地圖和手工地圖。31.參考答案(1)不符合科學性原則,該課件制作不夠科學嚴謹和規范正確。中公教育提供如標題中應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發展。以及1920年至1927年的“迅速蕭條”在圖示中就沒有進行注解。中公教育提供不符合簡約性原則,課件設計應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符合觀看特點。畫面中對于每一個階段的注解位置不明,而且中斷了折線圖,使得整個畫面雜亂不堪。應采用不同類型的線表明每一個階段,并在每一個階段正上方進行標注,這樣會更清晰。不符合藝術性原則,該老師的ppt設計感欠佳,不能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使人沒有觀看的興趣。(2)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需符合基本事實,注意知識的準確性。中公教育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需要將眾多的歷史信息進行正確分類,并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用圖示表明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公教育提供歷史示意圖應簡潔明了,要對知識要點進行高度的概括。這樣才能突出知識的重點,方便學生獲取信息。中公教育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應直觀生動,一方面是畫面直觀,即采用生動形象的線條,文字來進行設計。另一方面是呈現方式直觀,即歷史示意圖的呈現盡量分步呈現,隨著教師的講解進行逐步呈現,這樣效果會更加。中公教育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還需要兼顧美觀,美觀的示意圖更能引起學生的觀看興趣和記憶效果。四、教學設計題32.參考答案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向學生展示當今印刷機高速運轉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認識到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方便了我們的讀書和學習。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引導:若要對印刷技術進行追本溯源,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設計意圖】用生活常見的事物進行導入,更好的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環節二:新課講授(一)背景中公教育提供教師展示關于雕版印刷利弊的相關史料,并向學生提問: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是什么時候?有哪些不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我國在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但其費時費力,不經濟。【設計意圖】史料的出示更好地鍛煉學生史料分析和總結概括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意識。(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出現教師提問:人們是如何解決雕版印刷術的弊端的?學生閱讀課本找到答案: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