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_第1頁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_第2頁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_第3頁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_第4頁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 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目 錄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中國人口2025-2100年的趨勢預測7一、人口總量……………………71.1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中國人口總量趨勢……………71.2低生育方案情景下,中國人口總量趨勢………………81.3高生育方案情景下,中國人口總量趨勢………………8二、出生人數……………………92.1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中國出生人口趨勢……………102.2育齡女性總量減少,生育年齡不斷推遲………………112.3結婚對數創新低,初婚年齡不斷推遲…………………14三、人口老齡化…………………153.1老齡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率………………163.2人口年齡中位數…………183.3老齡人口撫養比…………203.4死亡人口規模與死亡率…………………21四、勞動人口……………………234.1勞動人口規模……………234.2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25五、人口金字塔…………………28六、國際比較……………………28第三部分日本、韓國應對低Th育率和老齡化的政策和經驗 31七、日本的政策和經驗………… 31八、韓國的政策和經驗………… 41第四部分總結 47第五部分政策建議 51參考文獻 54第一部分 前言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顯著下降。2022202390019431944414900多萬新生兒,揭示了中國正面臨超低生育的挑戰。出生人數的急劇下降將導致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和勞動人口萎縮,加劇人口老齡化,并引發勞動力人口減少與失衡。人口下降將減少一個國家的生產、消費能力及整個經濟的動能。這些擔憂促使我們這些統計與數據科學工作者研究中國的人口問題,尤其是其未來的走勢。本報告主要關心中國到本世紀末的人口總量和結構。若當前出生率保持不變或進一步下降,在保持現在的死亡率下,中國的出生人口總數及年齡結構會如何變化?到本世紀末中國仍是人口大國嗎?這是本報告主要回答的問題。本報告將從人口總量、2025-2100年的趨勢,闡述中國人口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為科學制定人口政策提供數據支撐,更好地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數據基礎本報告使用的數據主要是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每10年、百分之一抽樣(每5年)及千分之一抽樣(其他年份)2022202331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人口情況,未涵蓋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省。其他國家數據主要來源于聯合國《2024模型方法與參數設定為科學研判中國未來人口結構和趨勢,本報告使用人口統計預測中廣泛采用的隊列要素方法(Cohort-ComponentMethodForProjectingPopulation)[1,2]。在隊列要素方法中,隊列(Cohort)指的是同一年出生的人口,即出生隊列。基于現有的人口各年齡段的總量和性別比例,分析并預測所有出生隊列的生育、死亡和遷移情況,即可預測國家未來的人口總量和年齡結構。隊列要素方法可以通過如下人口平衡等式刻畫,其中,

??(??+1)=??(??)+??(??,??+1)???(??,??+1)+??(??,??+1), (1)??(??)??年的人口總量,??(??+1??+1年的人口總量;??(????+1????+1年的總出生人數;??(????+1????+1年的總死亡人數;??(????+1)????+1年的凈人口遷移數。(1可以表述為第??+1????+1??+1??+1年的凈人口遷移總量。基于上述人口平衡等式,若需要預測未來第??+??年的人口總量,只需要確定模型初始狀??+1,??+??年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和凈遷移人數即可。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年齡段和性別間存在差異,準確計算某一年的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需要細分考慮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隊列的生育率、死亡率和遷移率。本報告將全部人口按年齡分為0,1,…,89,90+9190+為開放隊列,表示901口遷移數的計算公式。在預測階段,本報告所使用的隊列要素方法的生育率參數、死亡率參數和人口遷移參數設定如下:生育率參數育齡女性(15-49歲女性)在第??年每1歲年齡段的橫截面生育率!"#$!??)}%&是計算當年出生人口的核心生育率參數1。總和生育率TotalFertilityRate,TFR)1家或地區的女性在育齡期間(15-49!"#$1生育一般僅考慮育齡女性的生育情況,其余年齡段的女性假定不生育,即當??<15或??>49時,??!(??)=0。中等生育方案:假定未來我國總和生育率保持在2022年的水平,即TFR1.05,12022即{!(??)%& =!202)%& 。出生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 !"#$性對女性的比例)也保持在2022年水平,即男女性別比為111.1。中等生育方案假定各年齡段生育率保持現階段水平不變,能夠反映出如果不采取相關生育支持政策我國未來的人口趨勢,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個參考基準。低生育方案2023-203220230.722033-2100!"#$203320221.0531齡女性每1!??)}%&按照低生育方案與中等生育!"#$圖11990-2023年中國、韓國和中國主要城市(虛線)的總和生育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上海市衛健委、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Wind)1,2020(0.73京(0.87、天津(0.92、成都(1.05)和深圳(1.06,已經接近甚20200.842023率進一步下降至0.72,已排在世界倒數第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0.6,比韓國更低。上述分析意味著未來我國的總和生育率達到韓國這一極端的情形是可能的。因此,低生育方案旨在探究如果生育水平進一步下降時我國未來的人口趨勢。高生育方案2023-20321.312033-21001.31203320221.0525%2011-2020間總和生育率的平均水平1.30。育齡女性每1歲年齡段的生育率!"#${??!(??)}%&!"#$高生育方案反映出若各種生育支持政策出臺后,在總和生育率的下行趨勢得到遏制并上漲25%的情形下,我國未來的人口趨勢。死亡率參數國家統計局人口調查記錄的數據是第??年每1歲年齡段、分性別的死亡率(死亡人數/人口總量){??'(??&()(男性)和{??*??)}&()(女性。需要說明! !"( ! !"(的是,在隊列分量法中,死亡人數的計算使用的是死亡概率。死亡概率是生命表中的概念。第??年每1歲年齡段、分性別的死亡概率{??'(??)}&()(男性)和! {??*(??)}&()(女性)是計算當年死亡人數的核心參數。死亡率與死亡概率可以! !"(通過轉換公式計算2,即死亡率和死亡概率相互決定。2023-21001??'??&()??*(??&()2020! !"( ! !"(這一設定出于兩個考量。一方面,人口千分之一抽樣調查人數每年僅140萬-15012??"/$??)=1???%&$(()。! !1同時,在千分之一抽樣調查中,我們觀測到部分低齡段的死亡人數為0,進而產生了死亡率缺失。這是正常的,因為低齡段的人口死亡率很低,較少的抽樣0,202012020年的人口死亡率相較于正常時期存在較大波動,不宜用于長期人口評估。相較而言,盡管2020控制使得感染和死亡人數相對較少。因此,使用2020可以盡可能提高模型估計精度,降低估計方差。人口遷移參數中國是典型的非移民國家。根據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數據,過去十年,我國凈移民數量年平均為33.1萬人,其中,2020年凈移民數量僅為9.2萬人。相較于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的規模,中國的人口凈遷移量相對較少,對人口總量和結構的影響很小。因此,本報告三種方案均假設中國的人口凈遷移量為0,即??(??,??+1)≡0,以集中研究出生人口和死亡人數變化對我國人口總量和結構的影響。20222023-210020201202120222022年每1歲年齡段人口數量,作為模型預測階段(2023-2100)2023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來評估模型的效果(22025-2100年的預測結果來分析中國未來的人口總量和結構分布趨勢。表2的結果表明我們的方法在人口總量和各年齡段人口規模的預測精度優于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中對中國人口的估計,死亡人數的估計相差不大,而出生人數的估計我們的方法不及聯合國。聯合國報告中對生育率使用了分層貝葉斯模型,20232022202320231.05前水平不變的情景下,未來的人口總量和結構趨勢。因此,2023年總和生育率的進一步降低提醒我們,中等生育方案的假設可能有些樂觀。1數假定。預測情景所采用參數假定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別比死亡率人口遷移中等生育方案20221.051年的水平。總和生育率經十年時間(2023-2032低生育方案年)1.050.72,并在2033-21000.721歲年齡段生育率按照低生育方案與中等生育方案的比值等比例縮小。保持在2022年111.1的水平每歲年齡段死亡率保持在2020年水平零人口遷移總和生育率經十年時間(2023-2032年)從1.05線性上升至1.31,并在高生育方案2033-21001.311歲年齡段生育率按照高生育方案與中等生育方案的比值等比例放大。表2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本報告對2023年中國總人口規模、出生人數、死亡人數和2023人口的預測值來源于聯合國《2024(單位:萬人)總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0-14歲人口15-64歲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2023年真實值1409679021110230639622821676預測值14105294910632345296129214711422599131168236009829320366第二部分 中國人口2025-2100年的趨勢預測一、人口總量202114.13,202214.122060年代以來首次減少,中國人口轉向減量發展階段。在中、低、高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們計算了中國人口2025-2100年的趨勢,得到如下主要結論。在中等Th育方案情景(TFR=1.05)下,2025-205085011.8120501100-1700萬的速度減少,平均每6.85年減少1億。2100年減少至4.6億,僅比美國多4000萬。2202714203513.5,204113,205011.882050減少速度將顯著加快。2050-20751600;2075-2100130020708.6,20807.1,20905.821004.62100印度的15億,只比排名第三的美國多4000萬。圖21950-20232025-2100(總和生育率保持2022年1.05的水平)情景下的人口總量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31950-20232025-2100(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低Th育方案情景下(TFR=0.72,人口總量水平將會更低,減少速度將會更快。21003.221001.0人口第三大國。2025-20501059Th212,2050-21001619Th160202714203813,20461234205011.3580020756.82100年為3.2億,比中等生育方案分別低1.1億和1.4億。在高Th育方案情景下(TFR=1.31,21005.9將會有所減緩。202714204413,20531232035年為13.6,205012.2,20758.8,21005.92025-2050680170;2050-2100每年平均凈減少約1290萬,比中等生育方案降低170萬。3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四個時間節點的中國人口總量。低生育方案假定未來總和20230.72202225%1.31年份低生育方案(TFR=0.72)(TFR=1.05)高生育方案(TFR=1.31)2035年13.3億13.5億13.6億2050年11.3億11.9億12.3億2075年6.8億7.9億8.8億2100年3.2億4.6億5.9億二、出Th人數2000年以來,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呈現下降趨勢。2000-2005年,總和生育率平均1.42,2006-20101.36,2011-20151.17。201620151.0520161.2520171.59。2018-20201.3(4。20201.43,2000-2005,2021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疊加二胎熱潮的減退,總和生育率分別降至1.08和1.0520201.317.0%19.2%。202251.62(2023)1.20(20230.72(20231。隨著總和生育率的降低,同時受到育齡女性(15-49歲女性)人數減少的影響,我國出生人數也呈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2000-20101630年,年平均出生人數為1644萬。2016-2020年,年平均出生人數下降至1540萬。2023年的出生人數為902萬,創下了自1944年以來的最低記錄。相較于2016-2020年年平均出生人數減少了638萬,降幅達41%。在中、低、高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們分別計算了我國出生人數在2025-2100年的趨勢,得到如下主要結論。圖41950-2023年中國、日本、韓國和美國總和生育率趨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韓國國家統計局、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在中等Th育方案(TFR=1.05)下,2025-2050Th640萬區間,年平均出Th7902016Th2040Th800-830Th育小高峰。2050出Th2050-2075Th445,2075-2100萬。561.052025900萬,2029800,20497002025888萬,2035年為787萬,2050年為644萬,2075年為370萬,2100年僅為193萬。圖51950-2023年中國的出生人數,及其在低、中、高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的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62000-2023年中國育齡女性的總量,及其在低、中、高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的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即總和生育率在未來十年線性下降至2023年韓國總和生育率0.72的水平并持續到2100年,我國出生人數下降的形勢將更加嚴峻。2035540,20504352050-21001793511722060235萬,2070年為188萬,2080年為146萬,2090年為88萬,2100年僅64萬。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即總和生育率在未來十年線性上升至1.31的水平并持續到2100年,我國出生人數下降的形勢將有所緩解,但仍將保持下降趨勢。預計2025-20359372035-2050974,2037-204410002050-2100536346179具體來說,2060602,2070612,2080506,2090392,2100369育齡女性總量減少,Th育年齡不斷推遲2010(15-49)3.820203.260002023少了1000萬,降低至3.1億。7中國育齡女性總量及未來趨勢。其中,2025-2100(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育齡女性總量的下降速度有望在2025-2035年期間減緩,從2035年起再快速下降(見圖7。20313,20352.9020402.53,20412.50,20502.122025-20502.6636720751.16,2081破1億,2100年只有約6583萬。2025-20352025-2035年,我國育齡女性總量仍將穩定在2.90億-3.05億的規模,是改善生育政策的黃金窗口期。通過優化生育政策,提高總和生育率,可有效地增加出生人數,改善人口總量和結構,推動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們的測算,在中等生育方案(1.05)0.1(10一個孩子,2025-205077萬;長期來看,2050-21007236952100生育方案(4.6)5450(6583)增加1254,65(39.2%)2.6%,位數將比中等生育方案(58.3歲)減少1.7歲,勞動人口總量將比中等生育方案(2.5億)增加4235萬;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將比中等生育方案(46.7歲)減少1.0歲,老齡撫養比將比中等生育方案(72.8%)減少6.7%。2025-2035年是改善Th育政策的黃金窗口期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育齡女性總量的規模和下降速度將加快(見圖6。20313,20412.520502.038802025-20502.6440134207011421003496有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育齡女性總量的一半。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育齡女性總量的規模和下降速度將有所改善,但仍將保持下降趨勢(見圖6。2025-20502.683402050720592,2099跌破141521009702萬,是低生育方案和中等生育方案的2.8倍和1.5倍。與此同時,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也在不斷推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女性199524.7202229.20.17歲。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將繼續增長。分孩次來看,一孩的平均生育年齡推遲速度顯著高于二孩和三孩。2000-202224.028.0歲,增長了4.0歲,而二孩和三孩平均生育年齡同時期分別只增長了1.2圖81995-2022(左圖均生育年齡(右圖(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結婚對數創新低,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婚姻是生育的重要前提。在我國傳統文化和政策法規背景下,婚姻對出生人數的20131347202376843%。根據民政部已公布數據,2024474.794.316.6%,2024將創新低。分年齡段看,20-2425-29要原因。2023,20-24213201195374077.6%;25-295832014水平993萬減少了410萬,降幅達41.3%。結婚率方面,3020-24200510.2%9.5%2.8%3.2%。25-2920-24段。30另一方面,結婚時間也在推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198024.522.7202029.428.0年齡分別推遲了4.9歲和5.3歲。初婚年齡推遲的速度從2010年起有加速的趨勢。結婚登記對數與出生人數 (b)平均初婚年齡 (c)不同年齡段的總結婚人數 (d)不同年齡段的總結婚人數的占比(e)男性不同年齡段結婚率 (f)女性不同年齡段結婚率9(a)2007-20242024(16.6%)2024(b)1980-2020年中國人口平均初婚年齡,及分性別平均初婚年齡。(c)不同年齡段的總結婚人數。(d)不同年齡段的結婚人數的比例。(e)男性不同年齡段結婚率。(f)女性不同年齡段的結婚率。分性別、年齡段結婚率的計算由對應年齡段結婚人數的一半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民政部,Wind三、人口老齡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標準36065202496315-59為保證勞動人群與老年人年齡劃分的銜接性,本報告統一使用15-64歲為勞動人群、65歲及以上為老年人的劃分標準,并基于該標準計算老齡化率。19906564005.6%。到200088006.96%。20013/hd/lyzx/zxgk/202405/t20240524_1954105.html7%,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4。2010-20201.21.9717020108.9%13.5%,4.6%,2000-2010老齡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率20236515.4%,2.17(0.99的美國(0.60)和第四的日本(0.37。102025-2100方案情景下的預測結果,印度、美國、日本的歷史與預測(聯合國中方案)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聯合國《2024。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老齡人口規模的預測 (b)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老齡化率的預測11(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未來我國老齡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率都將加速增長。2025-20502.213.5151745。55。2.0%20353.2,20403.5,20553.662063億。2063-210065置。65歲及以上老齡化率預計于2031年首次達到20.2%,進入“超高齡社會”6。預計203523.6%,205029.5%。2025-2050650.53%,2000-2010(0.16%)2010-2020(0.46%。207536.1%65208642.4%,210039.2%。由于三種生育方案假定各年齡段、分性別的死亡率是相同的,因此2044-2088年6520230-64120246565652089-21002090652.432.442.4421001.64(低生育方案、1.80億(中等生育方案)和1.92億(高生育方案。盡管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的老齡人口規模差異較小,但老齡化率的差異顯著。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老齡化率將加速增長,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劇,老齡化率預計209153.4%,峰值水平比中等生育方案高11.0%。205031.0%,1.5%208350%65210050.7%高位。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老齡化程度將有所放緩,老齡化率預計于2084年達到峰值36.6%,比中等生育方案低5.8%。205028.5%,比中等生1.0%。207532.4%,2050-20751.5%,2.6%20846“超高齡社會”的聯合國標準為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36.1%,6.3%17.3%,齡化程度得到顯著控制。210032.6%,比中等生育方案和低生育方案分別減6.6%18.2%。人口年齡中位數人口年齡中位數是一個反映人口年齡結構的指標,指的是將全體人口按照年齡從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間位置的年齡,即有一半人口年齡小于該值,一半人口年齡大于該值。人口年齡中位數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老齡化的程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029.841.835.331.722.22010位數增長至34.8202038.4(202038.2。2000-20208.60.43歲、印度(0.29)和日本(0.35,慢于韓國(0.61。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持續增長,預計于2064年超過日本(54.4歲。自2041年起,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始終高于50歲,2066年起始終高于55歲,2075年起始終高于58歲。2025-20500.41203145,204150,205052.1歲,207558.3,208159.5210058.3歲,顯著高于日本54.0歲、印度48.8歲)和美國46.3歲,僅比韓國(60.8歲)低2.5歲。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峰值水平將達到67.2歲,2100年達到65.5歲,遠高于韓國(60.8歲、日本(54.0歲、印度(48.8歲)和美國(46.3歲。205054.01.9207260,207561.5,208365209267.27.72083-210065我國將面臨十分嚴峻的老齡化挑戰。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的上漲趨勢和峰值水平將有所放緩,人口年齡中位數峰值將控制在55歲以下。205050.0,207354.213.05.3207554.1,210053.8(54.0歲)相當。圖12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的人口年齡中位數。中國非普查年份人口年齡中位數歷史數據基于普查年份(2000年、2010年、2020年)年齡中位數線性插值估計得到。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表4不同生育方案情景下,關鍵時間節點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的預測。年份低生育方案(TFR=0.72)(TFR=1.02)高生育方案(TFR=1.31)2035年47.7歲47.3歲46.7歲2050年54.0歲52.1歲50.0歲峰值67.2歲(2092年)59.5歲(2081年)54.2歲(2073年)2100年65.5歲58.3歲53.8歲老齡人口撫養比656515-64的比率,用以表明勞動人口需要負擔的老齡人口,是從經濟角度反映人口老齡化的后果。2023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撫養比為22.5%,意味著大約每5位勞動者撫17450.3%(325.9%(59。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050651.0%20356535.3%,205048.8%212050-2100負擔將進一步加重。65205150%,207260%,207870%208685.0%(10.85。21006572.8%。13652025-2100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撫養比將在2050-2100年顯著升高,老齡化經濟負擔將顯著增加,預計2091年達到峰值125.5%,屆時,1個勞動人口將撫養1.255低生育率對老齡人口撫養比的影響預計將在2050-210020506550.0%,48.8%207576.6%,12.6%。2081,65人口撫養比將始終高于100%,預計2091年達到峰值125.5%,比中等生育方案情景的峰值(85.0%)高40.5%,預計2100年為111.3%,比中等生育方案情景高38.5%。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撫養比上升的形勢將得到改善。預計2084年達到峰值67.8%,顯著低于低生育方案和中等生育方案的峰值。2100年預計為56.5%。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撫養比預計2050年為47.7%,比中等生育方案低1.1%,207556.4%,比中等生育方案(64.0%)7.6%,210056.5%,生育方案(72.8%)16.3%。死亡人口規模與死亡率2000-202020008176.45‰,20209987.07‰,0.62‰。2023111020201127.87‰,20200.8‰。死亡人數和死亡率的增速已經加快。需要說明的是,死亡率是死亡人數與人口總量的比率。死亡人數是各年齡段、分性別死亡率與對應人數乘積的總和。本報告三種生育方案均假定未來各年齡段、分性2020變的。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齡人口規模不斷增加,老齡人口的死亡是未來我國每年死亡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時,人口總量在未來也將下降。因此,在兩種因素的疊加下,死亡率將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見圖14圖141950-2023年我國死亡人數和死亡率趨勢,及其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的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由于老齡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率的不斷增加,我國每年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都將快速增長,死亡人口規模的迅速增加成為人口總量減少的主要驅動力。未來每年增加的死亡人口將會給我國的醫療系統、民政系統帶來新的挑戰。2025-205016371949-2023人數(821)22050-20752042,2075-21001570202065(15系數為0.94。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老齡化的后果。具體而言,預計死亡人數將從2023111020351552,1244241(1982-2023)20482000,20502062,20562147,20751873,21001342圖15死亡人數與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規模的趨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5-21002023-20500.35‰20237.87‰17.35‰,1980-20230.04‰8.752056207523.8‰,210029.3‰。2025-205012.6‰,2050-207520.9‰,2075-210026.0‰。由于低、中、高三種生育方案的各年齡段、分性別死亡率假定都相同,而且,前652025-2100100萬(如圖16(a)所示。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關于死亡人數的分析結論依然適用于低生育方案和高生育方案。但是,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的死亡率差異顯著。 三種方案情景下,死亡人口規模的預測 (b)三種方案情景下,死亡率的預測161950-20232025-2100年的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如圖16(b)所示,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我國死亡率的增長速度和水平將增加。2025-2050年,死亡率的平均水平預計為12.9‰。2050-2075年平均22.9‰,2075-210032.3‰205017.4‰,生育方案接近,210039.8‰,10.5‰。如圖16(b)所示,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我國死亡率的增長速度和水平將有所放緩。2025-2050年,死亡率的平均水平預計為12.3‰,2050-2075年20.9‰,2075-210025.9‰205016.8‰,中等生育方案接近,210023.5‰,5.76‰16.3‰。四、勞動人口在中等Th育方案(TFR=1.05)2025-20502.593815-642013201074.5%。202315-649.62500068.3%。圖171990-2023年中國15-64歲勞動人口總量與占比及其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的預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035年,勞動人口年均減少約569萬,2035-205012232035人口總量將降至9.02億,占總人口比例降至66.8%;2050年,勞動人口總量將降至7.21202375%,60.7%。2050-207511004.4456.4%至2100年,我國的勞動人口總量將只有2.47億,勞動人口占比僅53.8%。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15-64歲勞動人口總量 (b)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15-64歲勞動人口占比1815-64,1990-2023為歷史觀測值,2025-2100(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勞動人口總量將比中等生育方案平均每年多減少160萬,21001.48億。勞動人口占比將加速降低,208050%以下。20507.020002050-207513003.7;21001.481.0210045.6%,21個勞動力。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勞動人口總量將比中等生育方案平均每年少減少150萬,2100年約3.4億。勞動人口占比將顯著改善,且始終保持在57.0%以上。20507.440002050-2075總量將以平均每年約900521003.4930057.6%。40202015-6440.1200033.7201037.13.2(3.4,顯著高于日本(1.4、美國(0.5)和印度(平均每十年增長1.2。202341.4(34.6)和美國(39.1,略低于日本(43.8)和韓國(43.1。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將繼續上升,預計2058年超過45具體而言,預計2035年達到43.0歲,2037年超過日本(43.0,205043.9,2063(46.5,2070歲。210047.4(43.3、日本歲、美國(40.2)和印度(41.9。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將進一步上升,峰值水平將高于50歲,顯著高于韓國、日本、美國和印度等國家。2040生育方案情景的差異。205044.5(0.6,206750,207351.9(3.4,2100年為50.1歲。1915-64動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基于普查年份(200020102020)數線性插值估計得到。其他國家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上漲趨勢將顯著放緩,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峰值將在45歲左右。2050206945.4210044.9生育方案和中等生育方案分別低5.2歲和2.5歲。表5不同生育方案情景下中國15-64歲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的預測。低生育方案(TFR=0.72)(TFR=1.02)高生育方案(TFR=1.31)2035年43.0歲43.0歲43.0歲2050年44.5歲43.9歲43.1歲峰值51.9歲(2073年)48.5歲(2070年)45.4歲(2069年)2100年50.1歲47.4歲44.9歲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未來預測低生育方案中等生育方案高生育方案2035年2050年2075年2100年206515-64(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五、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一種圖形化的人口結構展示工具,用于顯示一個地區或國家不同年齡段、分性別的人口分布情況。根據人口金字塔的形狀,通常將一個國家人口分為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增長型的特征是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低年齡段,呈現出上窄下寬的金字塔形狀。穩定型的特征是除老齡人口外,各年齡段人口分布較為均衡,呈現出塔型較直的金字塔。衰退型的特征是年輕人口較少,老齡人口較多,呈現下窄上寬的倒金字塔形狀。20102020定型人口年齡結構。20將大幅度減少。在低生育方案和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50年我國人口金字塔將出現明顯的倒金字塔結構,呈現出衰退型的特征。2075年,都將呈現出清晰的倒金字塔結構,低生育方案的倒金字塔形狀更突出。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盡管各年齡段人口數量持續減少,但各年齡段人口規模仍比中等生育方案和低生育方案高,人口金字塔在205020752100六、國際比較2023(14.29、中國(14.10美國(3.351.98(20231.62(2023中國為1.05(2022年,顯著低于印度和美國。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印度人口將在206117.01210015.053.8,21004.220352.320504.720708.3210010.5202010.820359.920508.120704.72100年中國人口僅比美國多4000萬。20237.87‰,略高于韓國6.64‰)和印度6.90‰,略低于美國(8.69‰,但遠低于日本7.87‰。與聯合國的中方案預測相比,到2100年,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的死亡率預計達到29.3‰,大約是美國的2.7倍、日本的2.2倍、印度的2.15倍和韓國的1.5倍。211950-2023,2025-2100年為本報告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的預測結果。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221950-20231995-2022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中國(1950-1994、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231960-2023來源于國家統計局,2025-2100年為本報告三種生育方案的預測。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的數據來源于聯合國《2024第三部分日本、韓國應對低Th育率和老齡化的政策和經驗日本和韓國較早于中國進入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階段。為有效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挑戰,日本和韓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遺憾的是,日本和韓國的總和生育率下行趨勢并未反彈。20231.20.72,141本部分旨在梳理日本和韓國在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方面的政策,為我國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鑒和參考。241950-2023(合國《2024Wind)七、日本的政策和經驗構建從結婚、懷孕、Tha.支持新婚家庭,建立婚姻補助金項目202347.50.39%,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202230.02%[3]婚年齡和生育年齡也都在延遲。根據厚生省勞動統計,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從197527.024.7202231.129.725.730.90.119751.9120231.20。圖251947-2023年,日本結婚對數與結婚率趨勢。(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261975-2022(日本厚生勞動省)不婚和晚婚是導致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為了鼓勵年輕人走進婚姻,改善人口低生育率狀況,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2013策,形成了結婚、懷孕和生育援助三重支持。2015年,日本內閣批準《第三次少子化20251.8施就是促進年輕人婚姻,并成立了“新婚生活支援事業費補助金”項目,項目資金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該項目的主要內容是對新婚夫婦購房或租房、搬家費30018(1.1,以幫助應對持續減少的結婚對數。2020202139540(35,皆可60(3.9)2024784248%1/22/3[4]。271980-2020(數據來源:厚生勞動白皮書,令和5年版)b.不斷提高一次性Th育補貼,保持其與正常分娩平均費用基本持平日本對分娩費用的補貼起始于1927年《健康保險法》實施時的現金轉移支付。1954199430娩費用的增加,為減輕家庭在分娩直接費用或分娩前后產檢費用上的經濟負擔,日本政府不斷提高補助金額,200635,2009138200910201134220114202350萬日元[5]。整體上看,一次性生育補貼金額基本與當年度正常分娩的平均費用持平。此外,日本政府改革了一次性補助金的支付方式,可由保險公司直接向醫院支付分娩費用,使其更加靈活方便。2820122420246變化趨勢。(數據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保險局《關于分娩費用的狀況等》)c.針對不孕治療給予特定補貼,并納入公共醫療保險日本晚婚、晚育加劇,使得想要生育的家庭很可能錯過最佳生育期,受孕難度大幅增加,加之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影響,不孕不育患者呈快速上升趨勢。據統計,日本19851195,200069699,2022543630輔助生殖治療費用高昂,且最初不在醫保范圍內。為了減輕治療不孕癥的經濟負200440436501022020年的擴充方案中,收入限制被廢除(202130406,4043提高到3次,事實婚姻也可獲得補貼[6]。該計劃實施以來,補貼數量從2004年的17657201516073322%。2015202013200012274202277206,8%,202110%。2022450(3)8(4800。29不孕治療實施件數(IVF,ICSIFET(JSOG2022ART冊)302004-2020(311985-2022(IVF技術,ICSI,FET,ART殖技術(JSOG2022ART)0-3日本的幼托機構主要有幼稚園、保育園和兒童園三種類型。其中,幼稚園依據《學校教育法》設立,由文部科學省監管,目的是促進幼兒的身心發育,與中國的幼36(保育所)06育的場所,目的是受兒童監護人委托,對缺乏保育的嬰幼兒進行保育。保育所提供的服務時間長,每天可達8-12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共同監管,旨在將幼稚園與保育所的功能一體化,構建綜合性保育所,在提供長時間保育的同時又能使兒童接受一定教育[7]。日本托育制度起源于二戰后,初衷是為了解決戰爭所帶來的兒童撫養問題。20世90度進行了多輪修訂和完善。經過長期發展,日本托育體系已經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多種機構和家庭共同參與的模式。自19897”開始,日本政府圍繞育兒支援體系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擴充和完善嬰幼兒保育服務一直是日本少子化對策的著力點和主要內容。1994年,(簡稱“天使719891.581992計劃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數量、充實托兒所設施、豐富托兒形式、建設地方育兒支援中心等措施。不同形式的托兒機構數量迅速增加。1999年,作為“天3規模和設施數量。2003本應對少子化挑戰的基礎法律。依據該法,2004年日本制定了《少子化社會對策綱要2010年制定《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2012年,日本通過了《兒童、育兒援助法》等相關三法,將少子化對策經費支出納入社會保障,拓展了之前主要面向老年人的三種經費支出(養老金、醫療、護理。2016日本對《兒童、育兒援助法》進行修訂,加強了企業內以保育為目的的設施補貼的力度。對于雙職工家庭,兒童上學后也面臨著放學后安全安心托管的問題,日本文部科201420192017消除待入園兒童等政策提案。2019年,日本通過《兒童及育兒援助法》修正案,全面落實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免費化政策。根據該法案,居民稅免稅家庭的023512加快消減待入園(所)兒童數量。同時,為推進男性參與育兒活動,實施男性國家公12012年,日本眾議院通過了以提高消費稅稅率為主的社會保障和稅制一體化大綱,201442015105%8%和10%(因受經濟發展緩慢的影響,10%201910費稅稅率等措施,為日本政府育兒制度提供了穩定的經費支持。發展護理保險制度,構建養老、醫療、護理三層社會保障體系207065740,1995,651826萬[8]。老年人口規模的不斷上升使得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失能的老年人不斷增加,護理期限呈現出長期化的趨勢。另一方面,老齡人口的居家環境也呈現出家庭規模縮小、負責護理的家庭成員老齡化的趨勢。而醫療保險主要側重于保障疾病的治療,對于老年人因衰老、慢性疾病等導致的長期護理需求覆蓋不足。因此,僅靠以往的制度已無法有效解決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在此背1997(2000,創設了護理保險制度[9]。護理保險制度以幫助老年人實現生活自理為基本理念,超越了僅向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起居服務的范疇。圖321950-2023(數據來源:日本內閣府《令和6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40理保險。其中,651的支持;40642身體不適時,才可申請護理保險賠付。護理保險的費用由個人和政府共同承擔。第1號被保險人的保險費從其養老金中扣除,第2號被保險人的保險費則與醫療保險費一同繳納。由專業的醫療機構或醫生根據被保險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認定護理需求等級,由公立機構、私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共同提供居家護理、日間中心護理、入住護理、短期托付等服務。被保險人經認定符合護理條件后,接受護理服務所產生的費用大部分由護理保險支付。一般來說,護理保險承擔護理費用的比例約為70%-90%[9]。截至2022年4月,65歲以上參保人數已增至最初的約2.65倍,服務用戶人數增4.04刺激了銀發產業的發展,也推動了護理服務、老年醫療、康復保健、養老機構運營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的就業壓力,同時吸引了部分外籍護理勞動力赴日工作。推動退休年齡改革,保障和促進高齡人群就業,延遲退休金領取隨著經濟和社會情況的發展變化,日本的退休制度進行過多次重要調整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的挑戰,主要包括: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和厚生年金(日本的退休金)領取年齡,并配套相關就業政策和措施,減輕企業雇傭高齡勞動者負擔,為高齡勞動者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1-1998Th60188755,55作為退休年齡的設定被日本社會廣泛采用。1954年,日本改革厚生年金制度,將男性5560657.1%,齡化率的增加使得日本開始重視老年人的就業形勢。1971年出臺《中老年人就業促進人的就業。1986(ActonStabilizationofEmploymentofElderlyPersons6060199465齡化率達到14%,601998形成了60歲退休的制度,完成了退休年齡提升的第一次改革。9-2019Th65為應對不斷加劇的老齡化挑戰,緩解養老金壓力,日本對厚生年金領取年齡、彈性退休制度等進行了改革。1999年,日本在《第九次雇傭對策基本計劃》中首次提出,10652000652004,規定企業要分階段漸進式提高退休年齡,最終提高到65歲。漸進式方案規定:退休200641200733162,2007412013年3月31日每三年延長一歲,2013年4月1日延長到65歲。養老金改革方面,19946562000200120136065201320256065案中,女性皆比男性晚五年實施。c.2020年至今第三次改革,提升退休年齡至70歲2020年,日本再次修訂《高齡者雇傭安定法》并于2021年4月正式實施。該法案70供補貼。332003-2023()八、韓國的政策和經驗2021517420209.11949年,韓國人口總量513323.520225.6%,2023年總和生育率僅為0.72,全球排名倒數第一。出生人數和總和生育率均創下歷史新低。20246在人口政策方面,韓國與中國很像,都經歷過抑制生育和放開生育的階段,都面臨人口負增長和低生育率的挑戰。本部分重點梳理韓國在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方面的政策。本部分使用的韓國數據主要來源于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a)韓國人口規模與自然增長率 (b)韓國出生人數與總和生育率341950-2023(據來源:聯合國《2024)Th1950年韓國總人口為1976萬。朝鮮戰爭結束后,韓國出現了嬰兒潮,人口規模快1960257159530.1%。1950年至1960年,韓國總和生育率保持在6.0-6.2的水平。出生人數在1960年達到了峰值110萬。1-1995Th育”有限的國土面積和快速增長的人口規模,促使韓國開始考慮應對人口膨脹的問題。19611995計劃”推進,包括提供避孕援助、提出家庭生育口號來引導社會風氣以及對低生育家庭給予財政支持。196119832.1(即每個2.11989年至19955.81.6,1.2,計劃生育政策取得顯著效果。6-2004,Th育政策進入過渡期,著力于提高人口質量19967點從人口數量控制轉移到提高人口質量上來。新人口政策的目標包括:調整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增進家庭生殖健康和福祉、促進女性就業、增加高齡人群的福利設施等。盡管新人口政策不再限制生育數量,但是總和生育率下行趨勢并未扭轉。1996-20041.571.16c.2005年至今,轉向鼓勵Th育,設立人口政策機構進行專項研究2005員會。生育政策至此正式轉向鼓勵生育階段。委員會每五年發布一次《低生育高齡社鼓勵結婚,完善Tha.鼓勵婚姻,為新婚夫婦提供住房支持會基本計劃》提出將向無家可歸、住房負擔能力低的低收入新婚夫婦出售專用面積為6085[11]。20093014.3%5.9%5.7%減輕新婚夫婦住房負擔,在《第二次低生育高齡社會基本計劃》中,取消了新婚夫婦6個月以上無住房狀態的限制,2011年將購買資金貸款的低收入限制從夫妻合計年收20003000(17.6、將租賃資金貸款的低收入限制從300035002013低收入限制上調至4000萬韓元。同時給予新婚夫婦租賃住房時的優先入住權。截至2014301.2租賃住房供應仍然不足,政府認為有必要激活企業型民間租賃,以適當的月租負擔實現長期居住[11]。在《第三次低生育高齡社會基本計劃》中,提出企業可以提供長期居住(8)20152017了至少6萬套。減免Th育醫療費用《第一次低生育高齡社會基本計劃》提出了擴大對產前檢查(如超聲)所需費用的保險報銷,主要以電子優惠券的形式對懷孕分娩相關診療費用實施附加補貼(每次204。該電子優惠券可以在接受婦產科診療的結算費用中直接使用。20082030資戰略》明確提出:2008年開始實施孕婦從懷孕到分娩全過程醫療費用政府承擔的“免費生育”政策,1歲以下幼兒醫療費實行全免。對不孕治療提供補貼2006年,韓國健康與社會事務研究所調查發現,在被診斷出患有不孕癥后,有26.6%的人因費用而放棄治療,83.2%的人抱怨費用過高。為了減輕不孕治療的經濟負擔,從2006年開始,政府開始對不孕治療提供補貼。構建多層次的托育體系2006-2010員加班服務費以實現托兒所營業時間的多樣化[12]。2009-2012年,韓國政府推出05補貼比例,減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保育費用。同時,計劃每年擴充一定數量的國立保育院,延長保育服務時間(包括日常保育時間延長、24小時保育、節假日保育職場父母提供育兒支持。2013-201705歲兒童提供免費保育;在全國范圍擴大育兒綜合支援中心,提供咨詢、游戲空間、臨時保育等各種育兒支持服務;為殘疾兒童逐步配置特殊教師和保育教師;擴充公共設施、加強質量管理等[13]。2018-2022對嬰幼兒提供現金補貼,對大齡兒童提供稅收減免,降低家庭養育成本政府以現金和減稅的形式對養育子女的家庭提供普惠性或特惠性的補貼。20222023年起新設“父母070(3500135(1750)的補貼。2024100元(5000)50[15]8410(500)萬韓元的補貼。此外,202472024100(50)382025(1250、30元、40[16]。建立老年人長期療養8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Th活質量,減輕家人護理負擔2000657%,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了應1999著手制定老年人長期療養保險制度,并于2007年通過了《老年人長期療養保險法》(2008。8韓國的“療養”與日本的“介護”概念相同,均指護理。長期療養保險主要目標是向因高齡或老年病等原因,無法獨立生活(6個月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身體活動或家務支持,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減輕其家人的負26565來源主要包括政府補貼、保險費用和個人繳費三部分。老年人長期療養保險提供的服務主要包含居家服務和機構服務兩大類。居家服務主要包括上門護理、家庭看護、上門沐浴、全天候護理等。機構服務包含入住養老院和集體生活照料[17]。建立國家托底的零支柱養老金,發展公共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構建“四支柱”的養老金體系0-19881960務員和軍人。此后,韓國養老金體系不斷改革,形成了覆蓋全體國民的國家養老金計劃體系。1963;1975教師的職業養老金;19861988的國民年金制度。國民養老金計劃和特殊職業(公務員、軍人及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共同構成了韓國養老金體系的第一支柱[18]。4-2008年,豐富和完善養老金體系,先后引入個人養老金、企業年金和零基礎老年養老金1994年,為滿足國民差異化的養老需求,韓國建立了個人養老金計劃。個人養老金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由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提供的養老金累積型產品;二是由保險公司提供的養老金保險類產品。個人養老金的領取年齡為55歲。個人養老金計劃構成了韓國養老金體系的第三支柱。2005年,韓國頒布《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正式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由雇主進5510度構成了韓國養老金體系的第二支柱。2008的老年家庭,資金由國家財政全部承擔,用于對低收入的老年人群提供生活補貼。基礎老年養老金計劃構成了韓國養老金體系的零支柱[19]。基礎老年養老金計劃規定,651020(500-1000)的養老金補助。202440(2100。與傳統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不同的是,韓國建立的“四支柱”養老金體系引入零基礎老年養老金,托底了韓國低收入家庭的養老,緩解了低收入家庭退休后生活的壓力。降低養老金替代率,提高繳費率和延遲國民養老金領取年齡,改革國民年金制度以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率。按198640平設定為70%。隨著韓國經濟增速的下降以及老齡化的加劇,作為第一支柱的國民養老金面臨較大的支付壓力。為了應對國民養老金不平衡的收支結構,1998年,韓國開始對國民年金制度進行改革,將繳納4070%減少至60%[20]200760%20090.5%,202840%的水平。19886%,19989%。202499%上調至13%,并規定不同的年齡段適用不同的上漲速度。6010老金。1998年韓國對國民年金制度的改革也包含延遲國民養老金的領取年齡,根據改203365[20]。第四部分 總結2025-2100測結果的分析,我們總結如下: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2025-2100年我國人口總量將加速下降,21004.61540001.05(中等生育方案,預計我國人口總量202714,203513.5,204113,205011.88億。2025-2050850,2050-2100145920230.72口減少速度將會更快,總量水平將會更低。21003.21.0(TFR=1.31)下,2100年我國人口總量預計為5.9億,人口總量減少的規模和速度都將有所減緩。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2025-2050Th640890Th79020162040Th800830Th育小高峰。年之后,出Th人數將加速下降,預計2050-2075年,年平均出Th人數為445萬,2075-2100Th258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雖然假定了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05不變,但受到育20258882035年為757萬,2050年為655萬,2075年為370萬,2100年僅為193萬。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0505772132050-2100179景下,2025-20509582037-204410002050-2100536案和低生育方案。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由于人口的慣性,育齡女性總量的下降速度2025-20352035,2035-2050513,2050-21002922100658320253.05,2035億,20502.122050202331.6%。20502.663672050-2100年平均約1.28億。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育齡女性的總量將加速減少。預計2050年育齡女性總2.0388021003496育方案的一半。在高生育方案情景下,育齡女性的總量和下降速度將有所改善。預20502.19210097022.8和1.5倍。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老齡人口規模和老齡化率將加速上升。預計老齡人口在2055年達到峰值3.6億,老齡化率為29.5。2055年后,隨著人口總量的下降老齡化率將繼續上升。我國老齡人口規模將長期處于世界第一,直到20632100,651.8,65以上老齡化率為39.8。2035653.192025-20502.213.515172.0%20316520.2%,203523.6%,205029.5%。由于三種生育方案假定各年齡段、分性別的死亡率是相同的,因此,三種生育方案間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規模差異較小。但老齡化率差異顯著。在低生育方案205031.0%,210050.7%208350%265生育方案情景下,老齡化程度將有所放緩。老齡化率預計2050年為28.5%,2100年32.6%,比中等生育方案和低生育方案分別減少6.6%和18.2%。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2041年起,50,206655,2075203547.3,205052.1,208159.5210058.3(54.0印度(48.8)和美國(46.3,僅比韓國(60.8)2.567.2歲,208365,210065.555歲以下,預計2100年為53.8歲,與日本(54.0歲)相當。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65歲老齡人口撫養比預計2050年達到48.822050-21002086年達到峰值85。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652035205048.8%,207564.0%210072.8%,1.4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652050-2100年顯著升2091125.5%,1.255,65208467.8%,值。210056.5%。2020年水平不變,但是,由于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死亡規模也將增加。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2025-2100年,每年人口死亡數與老齡人口規模呈現高度相關性(0.94。20231110規模會迅速增加,20500.9,20750.7,21000.2年增加的死亡人口將會給我國的醫療系統、民政系統帶來新的挑戰。由于我們假定三種生育方案的各年齡段、分性別死亡率相同,因此,三種生育方案情景下的每年人口死亡規模差異很小。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15-6420502.59382050-207511004.420359.0,2050億,21002.5203568.8%,205060.7%,210053.8%。16021001.48208050%以下,210045.6%,意21,21003.457.0%以上。在目前的總和Th育率(TFR=1.05)下,15-64歲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將繼續上升,205845,210047.4(43.3日本(41.6、美國(40.2)和印度(41.9。在中等生育方案情景下,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預計2035年達到43.0歲,205043.9,207048.52023高于美國和印度,預計將先后超過日本(2037)和韓國(2063。在低生育方案情景下,我國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峰值水平將高于50歲(2073年210050.145.4(2069210044.9第五部分 政策建議為了減緩人口急劇下降及造成的人口結構失衡,避免人口超低生育模式的發生,保持中國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和經濟、社會活力,本報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議。(一)全面放開Th育,取消對家庭Th育數量的限制建議全面放開生育,取消計劃生育時代遺留的限制人口生育的規章和條例。當前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僅明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孩,應將政策全面放開,不設限制。這將釋放積極信號,讓有生育愿望和能力的家庭釋放生育潛能。(二)降低法定結婚年齡,提高Th育人口基數2220取的措施。目前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是世界上最高的,國際上通常的法定婚齡是18歲(不分性別。為了擴大生育人口基數,我們建議將法定婚齡回歸到18歲,并實行無差別化的男女結婚年齡,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數。(三)推行Th育激勵政策,挖掘全社會Th育潛力鑒于目前各種鼓勵城市人口生育措施的收效低于預期,建議在全國(包括農村地區)推行更多樣、更大力度的生育激勵政策,如每月對每個兒童提供現金補助和兒童獨立的醫療支持到一定年齡等。有些政策對城市人口效果有限,但對農村人口有望產生顯著效果。2025-20352.93.1一改善生育政策的黃金窗口期,盡快在一些地區進行激勵政策試點,開展生育意愿統計調查與數據分析。借鑒已有國內外的經驗,找到有效針對不同人群的生育鼓勵方案。20221.051.15,10生育一個孩子,2025-2050772005;2051-21007236192100545512542.6%,1.7423516.7%,總人口死亡率也將減少2.6‰。如果總和生育率提升至高生育方案情形(TFR=1.31到2100年,我國的人口總量預計為5.9億,各項人口指標均較中等生育方案有顯著改善(見附圖1。因此,我們建議未來的各項生育政策以高生育方案為理想目標。表6.總和生育率的提升對關鍵人口指標的改善效果(四)婚育是最大的消費與機會創造目前各級政府都在出臺各種政策鼓勵人群消費和耐用品的以舊換新。長期以來以公路、高鐵、住房為代表的基礎建設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人口長期處于下降期時,基建投資的邊際回報和使用效率將逐漸減少。婚育與維持人口規模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一個新生兒的生育、撫養、教育、成長將帶來多系列的消費需求,這種長期的鏈式效應將產生持續的經濟增長動力。所以鼓勵結婚、生育是最好的長期消費促進和社會、經濟活力制造。我們建議各級政府與中央政府配合,也出臺適用于本地的鼓勵婚育政策,提高本地的人口增長。保住一個地區的人口就是保留未來的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五)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口素質和Th育意愿在人口下降的趨勢下,只有通過全員生產率的提高,才能使經濟總量、國民收入等保持增長。我們建議加大對大、中、小學建設的投入,制造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減少教育內卷,緩解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焦慮,讓更多年輕人人愿意結婚,愿意生育小孩。讓優質教育資源向2胎、3胎、4胎學生傾斜。真正好的學校應該不只依賴學生的優秀程度,更多是老師的教育水平。讓多生子女有更大機會接受優質教育,將有利于釋放生育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六)營造家庭友好型社會,增強對有兒童家庭的支持體系建議設立家庭友好型交通設施,提高多子女家庭的榮譽感。完善兒童的醫療保障,提高兒童醫療保險的覆蓋程度,降低醫療費用,強化兒科醫療服務及優化兒科服務資源的分布。加大對多子女家庭的資源分配,提供多子女家庭專項補貼,加大對多子女家庭的稅收減免政策。建議在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晉升、福利分配中,在同等條件下向多子女員工傾斜。(七)做好人口數量時空分布監測預測,構建時空人口基礎數據集人口事關中華民族的繁衍和傳承,是經濟與社會的基礎和發展動能。在人口數量變化大的時期,做好準確的人口數量時間和空間分布的預測、及時測度人口政策的效果,對制定精準、有效的人口政策十分重要。構建高分辨率人口時空分布的數據集將為各級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資源分配、社會服務供給、雙碳戰略、企業投資和有效的商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