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天津市北辰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Ⅰ卷一、單選題(共12道題,每題4分,共4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細胞外液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下列物質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的是()①尿酸②鎂離子③唾液淀粉酶④血漿蛋白⑤激素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C〖祥解〗細胞外液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凡是存在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質都是細胞外液的組成成分,包括水、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血液運送的物質(如激素、尿酸)。【詳析】①尿酸是細胞代謝廢物,由血液運輸到排泄器官,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①正確;②⑤鎂離子屬于無機鹽,無機鹽和激素均可存在于血漿中,都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②⑤正確;③唾液淀粉酶屬于唾液中的消化酶,不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③錯誤;④血漿蛋白是血漿中的蛋白質,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④正確;綜上分析,故選答案組合,C正確,ABD錯誤。故選C。2.代謝性堿中毒是指體內酸丟失過多或從體外進入堿過多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血漿HCO3-過高,pH值升高。呼吸性堿中毒是指因肺通氣過度,使血漿H?CO?濃度或CO?分壓減少,導致pH值升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代謝性堿中毒患者可以通過注射安全濃度的稀鹽酸來緩解血漿pH升高B.呼吸性堿中毒患者呼吸阻礙時可通過吸入含有5%CO?的O?,來改善病情C.內環境酸堿平衡的維持與肺的呼吸和腎臟的濾過排泄等密切相關D.人從高原突然進入富氧環境時,血液中含氧量增加可誘發呼吸性堿中毒【答案】D〖祥解〗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詳析】A、代謝性堿中毒是指體內酸丟失過多或從體外進入堿過多,pH值升高的情況,可以通過注射安全濃度的稀鹽酸來緩解血漿pH升高,A正確;B、CO2為酸性氣體,臨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O2降低血漿的pH,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B正確;C、呼吸性堿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的出現與肺部和腎臟功能的異常有關,因此內環境酸堿平衡的維持與肺的呼吸和腎臟的濾過排泄等密切相關,C正確;D、血液中含氧不足會引起機體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氣過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漿pH升高,可誘發呼吸性堿中毒,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不會誘發呼吸性堿中毒,D錯誤。故選D。3.焦慮是因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很多學生都經歷過考前焦慮,考前焦慮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緊張不安、心跳加速、排尿增加,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焦慮導致心跳加快與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有關B.副交感神經占優勢會抑制胃腸蠕動造成消化不良C.焦慮這一煩躁情緒若持續時間較長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D.呼吸急促可能是內環境中的CO2刺激相關感受器,進而通過腦干的呼吸中樞調節呼吸運動所致【答案】B〖祥解〗自主神經系統:(1)概念: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它們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稱為自主神經系統。(2)功能: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詳析】A、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故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A正確;B、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的癥狀的出現是因為交感神經占優勢抑制了胃腸蠕動導致的,B錯誤;C、焦慮屬于負面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況,故這一煩躁情緒若持續時間較長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C正確;D、腦干是呼吸中樞,二氧化碳可作為體液調節因子起作用,呼吸急促可能是內環境中CO2刺激腦干的呼吸中樞所致,D正確。故選B。4.下列關于兩個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現象1:小吉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后將手縮回;現象2:小吉伸手拿別人的物品時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A.完成現象1和現象2的結構基礎都是反射弧B.現象1和現象2的完成都需大腦皮層的參與C.現象2中參與反射的神經元數量多于現象1D.現象1和現象2效應器都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答案】B〖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發生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構成,反射必須依賴于反射弧的結構完整性。反射有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兩種類型。【詳析】A、兩個現象都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反射的機構基礎是反射弧,A正確;B、現象1小吉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而將手縮回,反射的中樞在脊髓,現象2小吉伸手拿別人的物品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反射的中樞在大腦皮層,B錯誤;C、完成現象Ⅰ過程的反射弧只有一個,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少;完成現象Ⅱ過程的反射弧不止一個,涉及聽覺反射和縮手反射,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多,C正確;D、兩個現象的反射弧中的效應器都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正確。故選B。5.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過導管注入小腸,其中的酶用來消化食物,如圖是胰液分泌的兩種調節機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促胰液素由小腸黏膜分泌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證明了機制2,同時否定了機制1C.若切斷迷走神經后胰液分泌量顯著減少,則可證明機制1的存在D.若切斷通往小腸的神經后腸道內的鹽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則可證明機制2的存在【答案】B〖祥解〗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它的發現不僅使人類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這使人們認識到,機體除了神經調節,還存在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就是激素調節。【詳析】A、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正確;B、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證明了機制2的存在,但并沒有否定機制1的存在,B錯誤;C、若切斷迷走神經后胰液分泌量顯著減少,證明機制1在促進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證明機制1的存在,C正確;D、若切斷通往小腸的神經后,腸道內的鹽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則可證明存在化學物質的調節,即機制2的存在,D正確。故選B。6.當你由溫暖的室內進入寒冷的戶外時,你的身體不會發生下列哪種變化()A.體內的TRH、TSH及TH(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上升,細胞代謝加快,神經系統興奮性上升B.冷覺感受器興奮,經神經-體液調節后,產熱比室內環境時上升,散熱比室內環境時下降C.皮膚蒸發失水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尿量增加D.血糖消耗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B〖祥解〗人體體溫調節:(1)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2)機理: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3)寒冷環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4)炎熱環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詳析】A、人進入寒冷環境后,體內的TRH、TSH及TH(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上升,甲狀腺激素可使細胞代謝加快,神經系統興奮性上升,從而增加產熱,A正確;B、人進入寒冷環境后,冷覺感受器興奮,經神經—體液調節后,產熱量等于散熱量,維持體溫相對恒定,室內環境中的產熱量也等于散熱量,B錯誤;C、人進入寒冷環境后,皮膚蒸發失水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減少,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C正確;D、人進入寒冷環境后,血糖消耗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增加產熱,D正確。故選B。7.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現出與醛固酮缺乏癥患者同樣的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醛固酮可運輸至全身,但主要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B.醛固酮分泌減少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PHA患者體內的血鈉濃度低于健康人的D.推測患PHA的原因可能是醛固酮分泌不足【答案】D〖祥解〗當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相反,當血鈉含量升高時,則醛固酮的分泌量減少,其結果也是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詳析】A、醛固酮屬于激素,分泌后隨體液運輸至全身,但只有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的表面有相應的受體,故主要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A正確;B、受到刺激后,神經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Na+內流導致產生興奮。醛固酮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醛固酮分泌減少,會導致血鈉含量降低,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B正確;C、醛固酮減少會導致血鈉降低,PHA患者體內雖然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是表現出與醛固酮缺乏癥患者同樣的癥狀,說明其體內的血鈉濃度低于健康人的,C正確;D、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后起作用,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現異常,可能是醛固酮受體異常,導致醛固酮無法起作用,D錯誤。故選D。8.動物在被運輸的過程中,體內皮質醇激素的變化能調節其對刺激的適應能力。右圖為皮質醇分泌的調節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動物被運輸過程中,體內皮質醇含量先升高后維持高水平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定向運輸至垂體,促使垂體分泌MC.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激素的調節效應被減小D.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也有類似的調節方式【答案】D〖祥解〗據圖分析:圖中M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動物運輸的過程中,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等狀態的刺激,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遞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皮質,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作用于相關的靶細胞。【詳析】A、動物被運輸過程中,先通過下丘腦和垂體促進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過多又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因此體內皮質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漸恢復,A錯誤;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通過體液運輸,該過程是不定向的,B錯誤;C、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激素的調節效應被放大,C錯誤;D、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也有類似的分級和負反饋調節方式,D正確。故選D。9.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脾臟屬于免疫器官,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B.樹突狀細胞只參與特異性免疫,不參與非特異性免疫C.免疫活性物質都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D.病原體進入細胞后,細胞毒性T細胞可識別、裂解、吞噬靶細胞【答案】A〖祥解〗體液免疫過程會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再由漿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病毒侵入細胞后會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與被病毒侵入的靶細胞結合,使得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詳析】A、脾屬于免疫器官,內含大量的淋巴細胞,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A正確;B、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均可發揮作用,B錯誤;C、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它細胞產生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質,C錯誤;D、病原體進入細胞后,細胞毒性T細胞可識別、裂解靶細胞,將病原體釋放出來,但不能吞噬靶細胞,D錯誤。故選A。10.下圖為人體免疫調節的過程圖,甲~戊表示細胞,①~⑥表示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為體液免疫過程,圖中細胞乙和丙不能識別抗原B.細胞乙是輔助性T細胞,過程②是激活丙細胞的第二個信號C.物質1能促進④過程,物質2能抑制病原體對人體細胞的黏附D.當相同的病原體再次侵入人體時,機體中過程⑥的速度快于過程④【答案】A〖祥解〗分析題圖:圖中甲為抗原呈遞細胞,乙為輔助性T細胞,丙為B淋巴細胞,丁為漿細胞,戊為記憶B細胞,物質1為細胞因子,物質2為抗體。【詳析】A、圖示免疫過程為體液免疫,過程中甲為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抗原,但不具特異性,乙為輔助性T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丙是B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戊為記憶B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丁為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B、乙是輔助性T細胞,過程②表示抗原刺激輔助性T細胞后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B正確;C、物質1為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物質2為漿細胞分泌抗體,能抑制病原體的增殖及對人體細胞的黏附,C正確;D、相同的病原體侵入機體,被記憶細胞識別后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該免疫中記憶細胞產生漿細胞的速度快于B細胞,D正確。故選A。1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HIV侵染人體后,依次經歷三個階段: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某人三個階段體液中HIV濃度和T細胞的相對數量變化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不同階段相對數量急性期無癥狀期艾滋病期HIV濃度輔助性T細胞300-500200-300100-200細胞毒性T細胞600-700800-900400-500A.通過檢測HIV濃度可以確定感染者是否處于艾滋病期B.急性期,HIV迅速增殖導致T細胞數量減少C.無癥狀期,抗體和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D.艾滋病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喪失【答案】C〖祥解〗該表表示的是艾滋病感染者體內HIV濃度和T細胞數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詳析】A、根據圖表可知,急性期HIV濃度為105-106,艾滋病期HIV濃度為104-106,因此通過檢測HIV濃度不能確定感染者是否處于艾滋病期,A錯誤;B、根據圖表可知,與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相比,急性期的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相對數量較高,B錯誤;C、根據圖表可知,在無癥狀期,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相對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因此推測在該時期,抗體和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C正確;D、根據圖表可知,在艾滋病期存在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因此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未完全喪失,D錯誤。故選C。12.主動免疫是指利用抗原刺激,使機體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方法,而非直接自體外引入抗體。主動免疫對隨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被動免疫是指機體被動接受抗體、致敏淋巴細胞或其產物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與主動產生的自動免疫不同,其特點是效應快,不需經過潛伏期,一經輸入,立即可獲得免疫力。但維持時間短。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療。將上述描述與你所學的內容相結合,從下列四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A.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所有特性或部分特性B.一般情況下,建議患免疫缺陷病的兒童要主動接種疫苗C.對于群體而言,接種疫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群體免疫屏障D.疫苗效果好不好,要看抗體水平、抗體持久性、免疫記憶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等因素。【答案】B〖祥解〗機體人工獲取特異性免疫的方法有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指通過向機體注射抗原,再刺激機體產生抗體;被動免疫是直接給機體注射特異性抗體。前者用于提前預防,獲得的免疫持續時間長,后者主要用于緊急預防,但維持時間短。【詳析】A、不同的疫苗,有的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部分特性、有的保留了全部特性,A正確;B、患免疫缺陷病的兒童因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幾乎完全喪失,所以不建議接種疫苗,B錯誤;C、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對于群體而言,接種疫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群體免疫屏障,C正確;D、評價疫苗效果好不好,要看抗體水平、抗體持久性、免疫記憶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等因素,D正確。故選B。第Ⅱ卷二、非選擇題(共4道題,共52分)13.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并進行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在神經系統正常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控制作用。根據對下一級神經元活動的影響,可以把突觸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下列圖1和圖2是分別表示這兩種突觸作用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神經遞質合成后,儲存在______內以防止被細胞內其他酶系所破壞。當興奮抵達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釋放并與位于突觸______(填“前”或“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在圖1中,當某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鈉離子大量內流,使后膜的電位逆轉為______,從而發生興奮。而在圖2中,當另一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是氯離子內流。由于抑制了突觸后神經元______(填“靜息電位”或“動作電位”)的產生,所以無法產生興奮。(2)氨基丁酸(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遞質,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發現癲癇病人體內GABA的量不正常,若將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抑制劑作為藥物用于病人,使______,抑制癲癇病人異常興奮的形成,從而緩解病情。(3)不同麻醉劑的作用機理不同,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遞質作用類似的效果),它主要作用于______(填“興奮性”或“抑制性”)突觸。【答案】(1)①.突觸小泡②.后③.外負內正④.動作電位(2)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3)抑制性〖祥解〗分析題圖:圖1表示興奮型突觸作用示意圖,Na+大量內流,導致后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后膜表現為興奮;圖2表示抑制型突觸作用示意圖,Cl-大量內流,膜電位仍然為外正內負,即為靜息電位,無法產生興奮。【小問1詳析】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特異性結合,使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當某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Na+大量內流,導致后膜由內負外正的靜息狀態變為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從而產生興奮;當另一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使Cl-內流,Cl-內流后膜電位仍然為外正內負,即為靜息電位,抑制了動作電位的產生,無法產生興奮。【小問2詳析】已知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所以治療病人需抑制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活性,以降低GABA分解速率,以緩解病情。【小問3詳析】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遞質擬似劑作用于抑制性突觸,能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抑制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起到麻醉效果。如果遞質擬似劑作用于興奮性突觸,會引起痛覺加強。14.血糖的平衡對于保證機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胰島素是維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及胰島素作用機理。(1)由圖可知,正常情況下胰島B細胞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過程中,會接受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信號分子作用。(2)由圖可知,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______增多,從而促進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也能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______、轉化為______和脂肪等非糖類物質,有效降低血糖濃度。(3)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隨______運輸,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______,共同維持血糖的穩定,血糖調節過程中,存在著______調節機制。(4)由圖可知,僅僅由______(填“抗體1”或“抗體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答案】(1)①.神經遞質②.葡萄糖③.胰高血糖素(2)①.葡萄糖轉運蛋白②.糖原③.蛋白質(3)①.體液②.抗衡③.(負)反饋(4)抗體1〖祥解〗題圖分析,當血糖濃度上升時,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通過下丘腦血糖調節中樞,最終由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與胰島B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與胰島B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與組織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一方面增加細胞內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合成,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另一方面促進細胞內蛋白質、脂肪、糖原的合成;圖中抗體1與胰島B細胞膜上感受葡萄糖的受體結合,使得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濃度升高;抗體2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組織細胞利用;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這兩種異常抗體引起的糖尿病都屬于自身免疫病;抗體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小問1詳析】結合圖示可以看出,下丘腦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過程中,涉及的信號分子有神經遞質、胰島素、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即血糖平衡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調節的結果。【小問2詳析】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故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增多,從而促進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也能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為蛋白質和脂肪等非糖類物質,有效降低血糖濃度。【小問3詳析】內分泌腺沒有導管,直接進入血液中,即分泌的激素隨體液(血液)運輸,運送到靶器官或靶腺的位置起作用,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上升,因此,二者在調節血糖平衡方面表現為相互抗衡作用,共同維持血糖的穩定,另外血糖調節的效果還會反饋作用于血糖調節過程,即存在著(負)反饋調節機制。【小問4詳析】“抗體1”作用的是胰島B細胞表面感受葡萄糖的受體,因而會導致胰島素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糖尿病,而“抗體2”攻擊的是胰島素的受體,因而會導致胰島素無法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進而表現為糖尿病,可見抗體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而抗體2引起的糖尿病無法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緩解。15.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以內環境的穩態為基礎,水鹽代謝的平衡是內環境穩態的一個重要方面。回答下列問題:(1)當人吃的食物過咸時,可通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來直接調節水的攝入量,進而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穩定,這種調節方式屬于______。(2)尿量超過3L/d稱為尿崩。引起尿崩癥原因有多種,其中之一是與抗利尿激素(ADH)有關。圖1表示ADH作用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后發揮作用的機理(ADHR表示ADH受體),請據圖提出尿崩癥的兩種可能機制:①______,導致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下降;②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沒有減少,______,導致抗利尿激素無法起作用。(3)圖2為醛固酮的作用示意圖,據圖可知,醛固酮進入集合管上皮細胞后,與細胞內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復合體并通過核膜,與核中DNA特異性結合位點相互作用,合成多種醛固酮誘導蛋白,這些蛋白可能是:①鈉離子通道蛋白,該蛋白的數量增加,促進Na+進入細胞,此過程屬于______運輸;②促進______,使ATP的生成量增加,為鈉鉀泵提供能量;③鈉鉀泵,促進______,進入血液。【答案】(1)神經調節(2)①.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少②.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膜上抗利尿激素的受體減少(3)①.被動②.醛固酮誘導蛋白可能促進有氧呼吸③.Na+運出細胞〖祥解〗當機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強,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強。當機體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減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減弱。【小問1詳析】當人吃的食物過咸時,可通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來直接調節水的攝入量,這一生命活動受神經支配,需要反射弧參與,因而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過程,通過該方式可降低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穩定。【小問2詳析】尿量超過3L/d稱為尿崩。引起尿崩癥的原因有多種,其中之一是與抗利尿激素(ADH)有關。圖1表示ADH作用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后發揮作用的機理,圖中表示抗利尿激素是通過增加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的數量來促進水的重吸收的,據此可推測尿崩癥的兩種可能機制是①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少,導致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尿量增多;②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沒有減少,但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膜上抗利尿激素的受體減少,導致抗利尿激素無法起作用,進而表現尿崩癥。【小問3詳析】圖2為醛固酮的作用示意圖,據圖可知,醛固酮進入集合管上皮細胞后,與細胞內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復合體并通過核膜,與核中DNA特異性結合位點相互作用,合成多種醛固酮誘導蛋白,這些蛋白的作用可能有如下情況:①若醛固酮誘導蛋白是鈉離子通道蛋白,則隨著鈉離子通道蛋白數量增加,進而會促進鈉離子的重吸收,鈉離子通過鈉離子通道蛋白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該過程屬于被動運輸;②結合圖示可知,若醛固酮誘導蛋白能催化有氧呼吸過程使ATP的生成量增加,則可為鈉鉀泵提供能量,因為鈉鉀泵轉運鉀離子和鈉離子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進而促進鈉離子的排出,同時將鉀離子吸收進入細胞;③若醛固酮誘導蛋白鈉鉀泵,則可通過增加鈉鉀泵的數量來促進Na+運出細胞,進入血液,同時也會促進鉀離子運進細胞。16.鋁(Al)是土壤中含量較多的金屬元素之一,當含量超過50μmol。L-1時會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長發育。本試驗以番茄為研究材料,通過外源施加生長素類似物(NAA)和生長素合成抑制劑(yucasin),分析其對鋁脅迫下番茄主根生長的影響(CK為對照組),結果如圖甲。請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甲分析可知,外源施加NAA會______(填“加重”“減輕”或“不影響”)鋁脅迫對番茄主根的生長抑制;施加生長素合成抑制劑處理時,鋁脅迫誘導產生的根生長抑制得到______。當施加______(填“2.5”或“5”或“10”或“20”)μmol。L-1生長素合成抑制劑處理時,作用不顯著。(2)番茄根系合成的生長素能______根系的生長,超過一定濃度會抑制根系的生長。(3)研究人員進一步以含生長素報告基因DR5:GUS的轉基因番茄為實驗材料,分析鋁脅迫對番茄根尖生長素含量的影響,結果如圖乙。據圖乙分析,鋁脅迫通過______抑制根的伸長生長,而外源yucasin可以通過______緩解鋁脅迫導致的生長抑制。【答案】(1)①.加重②.緩解(減弱)③.20(2)促進根系生長(3)①.促進根尖生長素的積累②.減少根尖生長素的積累〖祥解〗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作用表現為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小問1詳析】據圖甲可知,外源施加NAA會加重鋁脅迫對番茄主根的生長抑制;當施加生長素合成抑制劑(yucasin)處理時,鋁脅迫誘導產生的根生長抑制得到顯著緩解。與對照組相比,當施加20μmol.L-1生長素合成抑制劑處理時,對鋁脅迫下番茄主根生長不顯著。小問2詳析】生長素的作用表現為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即番茄根系合成的生長素能促進根系的生長,超過一定濃度會抑制根系的生長。【小問3詳析】據圖乙分析,與對照組相比,AI組生長素含量較高,AI+yucasin組生長素含量較低,由此說明鋁脅迫通過促進根尖生長素的積累抑制根的伸長生長,而外源yucasin可以通過減少根尖生長素的積累緩解鋁脅迫導致的生長抑制。天津市北辰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Ⅰ卷一、單選題(共12道題,每題4分,共4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細胞外液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下列物質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的是()①尿酸②鎂離子③唾液淀粉酶④血漿蛋白⑤激素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C〖祥解〗細胞外液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凡是存在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質都是細胞外液的組成成分,包括水、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血液運送的物質(如激素、尿酸)。【詳析】①尿酸是細胞代謝廢物,由血液運輸到排泄器官,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①正確;②⑤鎂離子屬于無機鹽,無機鹽和激素均可存在于血漿中,都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②⑤正確;③唾液淀粉酶屬于唾液中的消化酶,不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③錯誤;④血漿蛋白是血漿中的蛋白質,屬于細胞外液中含有的化學成分,④正確;綜上分析,故選答案組合,C正確,ABD錯誤。故選C。2.代謝性堿中毒是指體內酸丟失過多或從體外進入堿過多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血漿HCO3-過高,pH值升高。呼吸性堿中毒是指因肺通氣過度,使血漿H?CO?濃度或CO?分壓減少,導致pH值升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代謝性堿中毒患者可以通過注射安全濃度的稀鹽酸來緩解血漿pH升高B.呼吸性堿中毒患者呼吸阻礙時可通過吸入含有5%CO?的O?,來改善病情C.內環境酸堿平衡的維持與肺的呼吸和腎臟的濾過排泄等密切相關D.人從高原突然進入富氧環境時,血液中含氧量增加可誘發呼吸性堿中毒【答案】D〖祥解〗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詳析】A、代謝性堿中毒是指體內酸丟失過多或從體外進入堿過多,pH值升高的情況,可以通過注射安全濃度的稀鹽酸來緩解血漿pH升高,A正確;B、CO2為酸性氣體,臨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O2降低血漿的pH,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B正確;C、呼吸性堿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的出現與肺部和腎臟功能的異常有關,因此內環境酸堿平衡的維持與肺的呼吸和腎臟的濾過排泄等密切相關,C正確;D、血液中含氧不足會引起機體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氣過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漿pH升高,可誘發呼吸性堿中毒,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不會誘發呼吸性堿中毒,D錯誤。故選D。3.焦慮是因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很多學生都經歷過考前焦慮,考前焦慮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緊張不安、心跳加速、排尿增加,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焦慮導致心跳加快與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有關B.副交感神經占優勢會抑制胃腸蠕動造成消化不良C.焦慮這一煩躁情緒若持續時間較長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D.呼吸急促可能是內環境中的CO2刺激相關感受器,進而通過腦干的呼吸中樞調節呼吸運動所致【答案】B〖祥解〗自主神經系統:(1)概念: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它們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稱為自主神經系統。(2)功能: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詳析】A、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故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A正確;B、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的癥狀的出現是因為交感神經占優勢抑制了胃腸蠕動導致的,B錯誤;C、焦慮屬于負面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況,故這一煩躁情緒若持續時間較長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C正確;D、腦干是呼吸中樞,二氧化碳可作為體液調節因子起作用,呼吸急促可能是內環境中CO2刺激腦干的呼吸中樞所致,D正確。故選B。4.下列關于兩個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現象1:小吉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后將手縮回;現象2:小吉伸手拿別人的物品時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A.完成現象1和現象2的結構基礎都是反射弧B.現象1和現象2的完成都需大腦皮層的參與C.現象2中參與反射的神經元數量多于現象1D.現象1和現象2效應器都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答案】B〖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發生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構成,反射必須依賴于反射弧的結構完整性。反射有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兩種類型。【詳析】A、兩個現象都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反射的機構基礎是反射弧,A正確;B、現象1小吉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而將手縮回,反射的中樞在脊髓,現象2小吉伸手拿別人的物品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反射的中樞在大腦皮層,B錯誤;C、完成現象Ⅰ過程的反射弧只有一個,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少;完成現象Ⅱ過程的反射弧不止一個,涉及聽覺反射和縮手反射,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多,C正確;D、兩個現象的反射弧中的效應器都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正確。故選B。5.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過導管注入小腸,其中的酶用來消化食物,如圖是胰液分泌的兩種調節機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促胰液素由小腸黏膜分泌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證明了機制2,同時否定了機制1C.若切斷迷走神經后胰液分泌量顯著減少,則可證明機制1的存在D.若切斷通往小腸的神經后腸道內的鹽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則可證明機制2的存在【答案】B〖祥解〗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它的發現不僅使人類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這使人們認識到,機體除了神經調節,還存在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就是激素調節。【詳析】A、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正確;B、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證明了機制2的存在,但并沒有否定機制1的存在,B錯誤;C、若切斷迷走神經后胰液分泌量顯著減少,證明機制1在促進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證明機制1的存在,C正確;D、若切斷通往小腸的神經后,腸道內的鹽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則可證明存在化學物質的調節,即機制2的存在,D正確。故選B。6.當你由溫暖的室內進入寒冷的戶外時,你的身體不會發生下列哪種變化()A.體內的TRH、TSH及TH(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上升,細胞代謝加快,神經系統興奮性上升B.冷覺感受器興奮,經神經-體液調節后,產熱比室內環境時上升,散熱比室內環境時下降C.皮膚蒸發失水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尿量增加D.血糖消耗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B〖祥解〗人體體溫調節:(1)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2)機理: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3)寒冷環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4)炎熱環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詳析】A、人進入寒冷環境后,體內的TRH、TSH及TH(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上升,甲狀腺激素可使細胞代謝加快,神經系統興奮性上升,從而增加產熱,A正確;B、人進入寒冷環境后,冷覺感受器興奮,經神經—體液調節后,產熱量等于散熱量,維持體溫相對恒定,室內環境中的產熱量也等于散熱量,B錯誤;C、人進入寒冷環境后,皮膚蒸發失水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減少,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C正確;D、人進入寒冷環境后,血糖消耗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增加產熱,D正確。故選B。7.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現出與醛固酮缺乏癥患者同樣的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醛固酮可運輸至全身,但主要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B.醛固酮分泌減少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PHA患者體內的血鈉濃度低于健康人的D.推測患PHA的原因可能是醛固酮分泌不足【答案】D〖祥解〗當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相反,當血鈉含量升高時,則醛固酮的分泌量減少,其結果也是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詳析】A、醛固酮屬于激素,分泌后隨體液運輸至全身,但只有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的表面有相應的受體,故主要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A正確;B、受到刺激后,神經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Na+內流導致產生興奮。醛固酮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醛固酮分泌減少,會導致血鈉含量降低,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B正確;C、醛固酮減少會導致血鈉降低,PHA患者體內雖然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是表現出與醛固酮缺乏癥患者同樣的癥狀,說明其體內的血鈉濃度低于健康人的,C正確;D、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后起作用,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現異常,可能是醛固酮受體異常,導致醛固酮無法起作用,D錯誤。故選D。8.動物在被運輸的過程中,體內皮質醇激素的變化能調節其對刺激的適應能力。右圖為皮質醇分泌的調節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動物被運輸過程中,體內皮質醇含量先升高后維持高水平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定向運輸至垂體,促使垂體分泌MC.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激素的調節效應被減小D.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也有類似的調節方式【答案】D〖祥解〗據圖分析:圖中M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動物運輸的過程中,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等狀態的刺激,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遞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皮質,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作用于相關的靶細胞。【詳析】A、動物被運輸過程中,先通過下丘腦和垂體促進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過多又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因此體內皮質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漸恢復,A錯誤;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通過體液運輸,該過程是不定向的,B錯誤;C、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激素的調節效應被放大,C錯誤;D、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也有類似的分級和負反饋調節方式,D正確。故選D。9.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脾臟屬于免疫器官,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B.樹突狀細胞只參與特異性免疫,不參與非特異性免疫C.免疫活性物質都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D.病原體進入細胞后,細胞毒性T細胞可識別、裂解、吞噬靶細胞【答案】A〖祥解〗體液免疫過程會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再由漿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病毒侵入細胞后會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與被病毒侵入的靶細胞結合,使得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詳析】A、脾屬于免疫器官,內含大量的淋巴細胞,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A正確;B、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均可發揮作用,B錯誤;C、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它細胞產生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質,C錯誤;D、病原體進入細胞后,細胞毒性T細胞可識別、裂解靶細胞,將病原體釋放出來,但不能吞噬靶細胞,D錯誤。故選A。10.下圖為人體免疫調節的過程圖,甲~戊表示細胞,①~⑥表示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為體液免疫過程,圖中細胞乙和丙不能識別抗原B.細胞乙是輔助性T細胞,過程②是激活丙細胞的第二個信號C.物質1能促進④過程,物質2能抑制病原體對人體細胞的黏附D.當相同的病原體再次侵入人體時,機體中過程⑥的速度快于過程④【答案】A〖祥解〗分析題圖:圖中甲為抗原呈遞細胞,乙為輔助性T細胞,丙為B淋巴細胞,丁為漿細胞,戊為記憶B細胞,物質1為細胞因子,物質2為抗體。【詳析】A、圖示免疫過程為體液免疫,過程中甲為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抗原,但不具特異性,乙為輔助性T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丙是B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戊為記憶B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丁為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B、乙是輔助性T細胞,過程②表示抗原刺激輔助性T細胞后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B正確;C、物質1為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物質2為漿細胞分泌抗體,能抑制病原體的增殖及對人體細胞的黏附,C正確;D、相同的病原體侵入機體,被記憶細胞識別后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該免疫中記憶細胞產生漿細胞的速度快于B細胞,D正確。故選A。1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HIV侵染人體后,依次經歷三個階段: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某人三個階段體液中HIV濃度和T細胞的相對數量變化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不同階段相對數量急性期無癥狀期艾滋病期HIV濃度輔助性T細胞300-500200-300100-200細胞毒性T細胞600-700800-900400-500A.通過檢測HIV濃度可以確定感染者是否處于艾滋病期B.急性期,HIV迅速增殖導致T細胞數量減少C.無癥狀期,抗體和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D.艾滋病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喪失【答案】C〖祥解〗該表表示的是艾滋病感染者體內HIV濃度和T細胞數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詳析】A、根據圖表可知,急性期HIV濃度為105-106,艾滋病期HIV濃度為104-106,因此通過檢測HIV濃度不能確定感染者是否處于艾滋病期,A錯誤;B、根據圖表可知,與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相比,急性期的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相對數量較高,B錯誤;C、根據圖表可知,在無癥狀期,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相對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因此推測在該時期,抗體和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維持在較高水平,C正確;D、根據圖表可知,在艾滋病期存在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因此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未完全喪失,D錯誤。故選C。12.主動免疫是指利用抗原刺激,使機體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方法,而非直接自體外引入抗體。主動免疫對隨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被動免疫是指機體被動接受抗體、致敏淋巴細胞或其產物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與主動產生的自動免疫不同,其特點是效應快,不需經過潛伏期,一經輸入,立即可獲得免疫力。但維持時間短。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療。將上述描述與你所學的內容相結合,從下列四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A.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所有特性或部分特性B.一般情況下,建議患免疫缺陷病的兒童要主動接種疫苗C.對于群體而言,接種疫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群體免疫屏障D.疫苗效果好不好,要看抗體水平、抗體持久性、免疫記憶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等因素。【答案】B〖祥解〗機體人工獲取特異性免疫的方法有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指通過向機體注射抗原,再刺激機體產生抗體;被動免疫是直接給機體注射特異性抗體。前者用于提前預防,獲得的免疫持續時間長,后者主要用于緊急預防,但維持時間短。【詳析】A、不同的疫苗,有的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部分特性、有的保留了全部特性,A正確;B、患免疫缺陷病的兒童因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幾乎完全喪失,所以不建議接種疫苗,B錯誤;C、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對于群體而言,接種疫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群體免疫屏障,C正確;D、評價疫苗效果好不好,要看抗體水平、抗體持久性、免疫記憶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等因素,D正確。故選B。第Ⅱ卷二、非選擇題(共4道題,共52分)13.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并進行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在神經系統正常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控制作用。根據對下一級神經元活動的影響,可以把突觸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下列圖1和圖2是分別表示這兩種突觸作用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神經遞質合成后,儲存在______內以防止被細胞內其他酶系所破壞。當興奮抵達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釋放并與位于突觸______(填“前”或“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在圖1中,當某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鈉離子大量內流,使后膜的電位逆轉為______,從而發生興奮。而在圖2中,當另一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是氯離子內流。由于抑制了突觸后神經元______(填“靜息電位”或“動作電位”)的產生,所以無法產生興奮。(2)氨基丁酸(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遞質,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發現癲癇病人體內GABA的量不正常,若將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抑制劑作為藥物用于病人,使______,抑制癲癇病人異常興奮的形成,從而緩解病情。(3)不同麻醉劑的作用機理不同,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遞質作用類似的效果),它主要作用于______(填“興奮性”或“抑制性”)突觸。【答案】(1)①.突觸小泡②.后③.外負內正④.動作電位(2)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3)抑制性〖祥解〗分析題圖:圖1表示興奮型突觸作用示意圖,Na+大量內流,導致后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后膜表現為興奮;圖2表示抑制型突觸作用示意圖,Cl-大量內流,膜電位仍然為外正內負,即為靜息電位,無法產生興奮。【小問1詳析】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特異性結合,使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當某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Na+大量內流,導致后膜由內負外正的靜息狀態變為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從而產生興奮;當另一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使Cl-內流,Cl-內流后膜電位仍然為外正內負,即為靜息電位,抑制了動作電位的產生,無法產生興奮。【小問2詳析】已知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所以治療病人需抑制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活性,以降低GABA分解速率,以緩解病情。【小問3詳析】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遞質擬似劑作用于抑制性突觸,能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抑制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起到麻醉效果。如果遞質擬似劑作用于興奮性突觸,會引起痛覺加強。14.血糖的平衡對于保證機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胰島素是維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及胰島素作用機理。(1)由圖可知,正常情況下胰島B細胞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過程中,會接受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信號分子作用。(2)由圖可知,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______增多,從而促進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也能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______、轉化為______和脂肪等非糖類物質,有效降低血糖濃度。(3)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隨______運輸,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______,共同維持血糖的穩定,血糖調節過程中,存在著______調節機制。(4)由圖可知,僅僅由______(填“抗體1”或“抗體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答案】(1)①.神經遞質②.葡萄糖③.胰高血糖素(2)①.葡萄糖轉運蛋白②.糖原③.蛋白質(3)①.體液②.抗衡③.(負)反饋(4)抗體1〖祥解〗題圖分析,當血糖濃度上升時,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通過下丘腦血糖調節中樞,最終由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與胰島B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與胰島B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與組織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一方面增加細胞內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合成,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另一方面促進細胞內蛋白質、脂肪、糖原的合成;圖中抗體1與胰島B細胞膜上感受葡萄糖的受體結合,使得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濃度升高;抗體2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組織細胞利用;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這兩種異常抗體引起的糖尿病都屬于自身免疫病;抗體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小問1詳析】結合圖示可以看出,下丘腦參與血糖平衡調節的過程中,涉及的信號分子有神經遞質、胰島素、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即血糖平衡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調節的結果。【小問2詳析】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故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增多,從而促進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也能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為蛋白質和脂肪等非糖類物質,有效降低血糖濃度。【小問3詳析】內分泌腺沒有導管,直接進入血液中,即分泌的激素隨體液(血液)運輸,運送到靶器官或靶腺的位置起作用,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上升,因此,二者在調節血糖平衡方面表現為相互抗衡作用,共同維持血糖的穩定,另外血糖調節的效果還會反饋作用于血糖調節過程,即存在著(負)反饋調節機制。【小問4詳析】“抗體1”作用的是胰島B細胞表面感受葡萄糖的受體,因而會導致胰島素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糖尿病,而“抗體2”攻擊的是胰島素的受體,因而會導致胰島素無法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進而表現為糖尿病,可見抗體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而抗體2引起的糖尿病無法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緩解。15.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以內環境的穩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開學第一課安全主題班會教案范例
- 2025年玻璃花盆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猴頭菇多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皮紙繩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時尚健美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淮北市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青浦區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5月份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醫學實驗基本技術與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交通學院《大數據基礎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遂寧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畢業班聯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DB3309T 86-2021 晚稻楊梅生產技術規程
- 水電安裝合同范本6篇
- 2024年03月徽商銀行社會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國兒童營養趨勢洞察報告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學概論
- 孩子畏難情緒心理健康教育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點解讀
- 手術患者液體管理
- 中國融通集團北京企業管理共享中心社會招聘筆試真題2023
- T-CCSAS 042-2023 在役常壓儲罐檢驗與適用性評價技術規范
- 2024年10月自考15040習概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