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農技推廣與體系建設專項經費農機項目指南一、項目目標(一)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緊緊圍繞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主產區機械化水平的目標,在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主產區,從解決作物生產機械化的技術瓶頸和關鍵制約因素入手,建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引進、示范先進適用的機械化生產新技術、新機具,進行機械化生產技術的組裝配套,建立健全全程機械化生產工藝,加強農機化技術與農藝技術的集成配套,形成以機械化為支撐、區域適用性廣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計劃2011年新增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縣112個,續建示范縣109個。計劃2011年全國新增水稻機插秧示范面積13萬畝以上,新增玉米機收示范面積11萬畝以上,油菜、花生、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示范面積持續擴大,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選建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縣。各示范縣加大技術培訓和宣傳力度,組織跨區作業、訂單作業等社會化服務,努力擴大機械化生產作業面積,推進優勢區域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實現農業高產、高效、低耗、增收。(二)開展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2011年我部將繼續示范推廣以秸稈覆蓋還田、少免耕播種、深松和病蟲草防控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當年實施部級保護性耕作示范新建縣和續建縣共161個、選建滾動縣24個,全國新增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1500萬畝以上。項目區實現節本增收總效益6億元。同時,通過項目實施,明顯增強項目實施區域耕地的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護農田,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產量,緩解沙塵天氣危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二、項目內容(一)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1.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1)建立育插秧機械化示范點。每縣建立5個以上示范點,對購置育秧示范設施和作業進行補貼,開展培訓示范和宣傳推廣等。示范點主要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科技示范戶為主建設。每個示范點育秧規模滿足向200-400畝示范大田供秧,每縣新增機插秧面積1000-2000畝。示范大田一般應集中連片,面積不少于50畝。(2)開展技術培訓。每縣每年完成200人以上的培訓任務。培訓對象以水稻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和科技示范戶為主。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水稻標準化育秧技術、機插秧操作技術、田間管理要點和插秧機的使用維護知識等。(3)開展技術指導和宣傳。編印技術、宣傳資料。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輔導農民和大戶應用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通過現場會等形式廣泛示范、宣傳。(4)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的集成配套。促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與耕整、植保、收獲等機械化技術集成配套,形成應用規范和生產作業標準,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擴大機械化生產規模和技術推廣應用范圍。2.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1)建立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點。每個示范縣設3個示范點,示范點主要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科技示范戶為主建設。重點示范玉米、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油菜種植、收獲和秸稈處理機械化技術,馬鈴薯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技術,甘蔗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技術,棉花育苗移栽、植保和采摘機械化技術,完成機具選型,開展技術示范。每個玉米示范點完成作業示范面積1000畝,每個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示范點完成作業示范面積300畝。(2)完成技術集成配套。農機與農藝配套,分別組裝集成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技術;總結各生產環節機械化作業的規范、規程等,確定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機械化生產模式和機具配套方案。(3)開展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應用。組織開展技術培訓與宣傳,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每縣每年完成200人以上的培訓任務,甘蔗、棉花每縣每年完成100人的培訓任務,擴大技術輻射和普及面。對示范作業進行補助,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擴大機械化生產規模和技術推廣應用范圍。(二)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本著鞏固成果、擴大示范的原則,進一步加大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擴大示范推廣范圍,增強示范效果和輻射作用。在以北方為主的旱作地區和部分稻麥輪作區實施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1.新建79個保護性耕作示范縣,每縣新增實施面積1萬畝,進一步擴大示范范圍。2.對2010年新啟動的82個示范縣繼續投入,每縣新增示范面積3萬畝,擴大實施規模,增強示范和輻射作用,促進大面積普及應用。選擇24個的示范縣進行滾動支持,每縣新增示范面積3萬畝。3.開展技術創新試驗研究和監測。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以下統稱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依托單位),在黃淮海地區、農牧交錯區、西北綠洲地區、黃土高原區、東北冷寒旱作區、青藏高原區、稻麥輪作區等地區開展技術指導和創新試驗研究。依托中國農業大學開展項目實施效果監測工作,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技術集成和機具研究,完善技術模式,探索推廣保護性耕作的新途徑、新措施。4.加強項目管理。加強技術引進、交流與合作,指導項目區開展保護性耕作機具質量調查、標準制定和機具推薦選型,開展項目檢查評估與驗收,深入推進學術研究,進一步加大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力度,促進我國保護性耕作的全面發展。三、申報條件(一)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1.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主產區的生產大縣,地方政府和農民對發展農業機械化改變傳統生產模式,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積極性,農機化基礎較好。2.開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和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已有一定基礎的縣市。優先在省級示范縣的基礎上選建。3.地方政府對農機工作重視,農機管理、技術推廣培訓體系健全,農機農藝結合較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扎實。有良好的培訓教學設施和技術人員。4.優先考慮列入《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重點縣、全國100個農機化示范區的縣(市、區)和已評定的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市、區)。(二)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1.新建示范縣,原則上從《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2009-2015年)》涉及的實施縣中選取,優先安排具有一定規模的試驗面積、熟悉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人員隊伍和相關項目承擔經驗,且當地政府、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和農民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有一定認知度的縣市。2.續建示范縣,全部為2010年新建示范縣。3.滾動示范縣,由各地根據保護性耕作發展情況確定。4.技術創新試驗研究項目。原則上由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依托單位聯合有關地方農機化主管部門申報。承擔過創新項目的單位,應在完成原有項目并通過驗收的基礎上再申報新項目。要注重發揮農業部保護性耕作專家的作用,鼓勵研究、推廣、管理和企業等部門聯合組織實施。5.項目實施效果監測工作由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承擔。原則上在原有部、省級監測點上繼續進行。監測點選擇要有區域代表性,確保監測任務順利完成。6.將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作為“農業部級保護性耕作實驗基地”重點支持,按示范縣進行申報。四、申報數量(一)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1.續建項目縣數量2010年新啟動實施的109個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示范縣在2011年繼續實施,并按本指南所要求的項目實施內容、范圍和規模,再次申報。2.新增項目縣數量(1)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2011年新增項目縣64個:湖北、廣西各5個;遼寧、江蘇、浙江(不含寧波)、安徽、江西各4個;黑龍江、湖南、廣東、重慶、四川、貴州各3個;吉林、福建、河南各2個;河北、內蒙古、上海、山東、海南、云南、陜西、寧夏、新疆、寧波各1個。(2)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新增玉米項目縣22個:山東(不含青島)3個;河北、山西、遼寧、河南各2個;天津、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四川、陜西、甘肅、新疆、新疆兵團、青島各1個。新增油菜項目縣14個:安徽、湖北、四川各2個;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南、重慶、貴州、青海各1個。新增花生項目縣1個:山東(不含青島)1個。新增馬鈴薯項目縣4個:貴州、甘肅、西藏、寧夏各1個。新增甘蔗項目縣4個:廣西2個,廣東(農墾)、云南各1個。新增棉花項目縣(團場)3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新疆建設兵團2個。(二)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1.示范縣北京7個,天津4個,河北16個(新建8個),山西17個(新建8個),內蒙古16個(新建8個),遼寧10個(新建4個),吉林7個(新建3個),黑龍江8個(新建4個),山東14個(新建7個),河南16個(新建8個),陜西12個(新建6個),甘肅12個(新建6個),青海4個(新建2個),寧夏4個(新建2個),新疆13個(新建6個),大連1個,青島3個,新疆兵團5個(新建2個),黑龍江農墾總局5個(新建2個),四川2個,湖南1個(新建1個),湖北1個,江蘇2個,安徽3個(新建1個),江西1個,貴州1個(新建1個)。2.技術創新試驗研究項目。每個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依托單位牽頭申報的項目數量不超過1個。3.項目監測。保護性耕作監測點不少于10個,并保持監測點的連續性。五、資金使用計劃(一)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每個示范縣國家補助資金10萬元,主要用于購置水稻育秧示范設施補貼、開展示范推廣、宣傳培訓、作業補助和組織社會化服務等。(二)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1.每個新建示范縣計劃安排中央財政投入20萬元,每個續建示范縣投入10萬元,每個滾動縣投入10萬元。中央資金主要用于示范區建設、技術指導、培訓宣傳等工作。其中,示范區建設資金占60%,主要用于實施補助、對比試驗及土壤養分測試、數據采集等儀器設備購置與更新等;技術指導資金占20%,主要用于組織開展專家指導咨詢、制定技術操作規程、項目實施要點等;培訓宣傳資金占20%,主要用于對技術骨干、農機手和實施區農民的技術培訓,以及開展技術宣傳等。中央項目資金不得用于購買機具,購置保護性耕作機具的資金按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有關規定執行。2.每個技術創新試驗研究項目計劃安排中央投入10-30萬元左右,主要用于開展創新研究和試驗示范工作的勞務、地租、作業、試驗監測用品和分析研究資料等支出。3.監測點中央投入20萬元,主要用于監測點建設和開展監測、分析、研究等工作保障。六、申報程序及相關要求(一)各有關省(區、市、兵團、農墾)農機化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項目申報和初評工作,農業部復評通過后,由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通過省級初評的示范縣要分縣編制年度項目實施方案(格式見附件6-1),由省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按優先順序排列后匯編成冊,統一報送。(二)示范縣項目實施方案的示范內容中,要明確關鍵技術路線及相關要求。示范點建設必須落實地點(鄉鎮、村、農戶)、規模(面積),并遵循地塊相對集中的原則。項目實施要與農機購置補貼有機結合,發揮倍增效應。示范樣機主要由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支持農民或農機服務組織購買,中央項目資金不再用于機具購置或購置補貼。在項目運行機制方面,要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建立由農機、農藝等方面專家共同參加的項目實施指導管理組織。主要依托有基礎的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建立示范點。在有條件的地方,選建示范點還要注意與農業科技入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及糧棉油高產創建等活動相結合,統籌各類項目資源,發揮整體合力。要重視對項目建設的宣傳工作,每個示范點均應在顯要位置樹立項目建設標牌。(三)編制項目支出經濟分類預算。為提高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各項目申報單位要按照自下而上逐級編制的方法,編制項目支出經濟分類預算。要在項目申報材料中,依照項目資金補助的標準、具體用途和經濟性質劃分支出經濟分類,合理進行測算,填寫“申請資金經濟分類明細表”(表一)。應明確列出中央資金、地方資金和農民自籌資金在各項建設內容中的配備比例。中央財政資金不得列支地方管理費。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各級不得截留和挪用。(四)要將示范縣政府(團場)的項目申報函、資金配套函、各個示范縣的農業區劃圖及示范區位置圖、以省為單位繪制的示范縣彩色分布圖等,作為項目申報材料的附件。(五)申報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應注意以下事項:1.項目實施方案中要詳細列出示范推廣的機具型號、生產廠家、主要性能指標和數量。2.申報單位可參照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機械化”專欄中提供的項目實施方案參考文本,組織編制項目申報材料。(六)申報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項目應注意以下事項:1.實施面積。是指在示范區帶動下全年按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實施的耕地面積。如一年兩熟地區上茬作物實行少免耕播種而下茬作物未實行少免耕播種的,不計入實施面積。2.技術模式。應按全年作物品種,順序列出作業技術路線和要求,相同作物采用多種技術路線時,分別說明其比例或面積。3.機具配置。要根據作業量科學配置示范用免少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械設備,根據技術模式(或路線)選擇適宜機型。示范用機械設備要發揮農民、農機大戶和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現有設備的作用。4.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項目申報材料(格式參照附件6-1),由有關推廣和科研單位申報,通過農業部評審后,由申報單位組織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檢測申報書(格式參照附件6-1)由中國農業大學申報,要求對監測目標、內容、資金使用計劃及相關工作安排等進行說明。(七)申報材料請用A4紙制成標準打印文檔,封面采用3號仿宋黑體,文件內一律采用仿宋4號字體,標題加黑,行距1.5倍,每頁四周加框及頁碼。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或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項目申報材料應分別裝訂成冊,首頁以目錄形式注明申報材料清單。為便于歸檔保存,申報材料請用紙質材料作封面和封底,勿用塑料封皮。(八)請將以上材料紙質文件一式3份(A4紙)報送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同時報送電子文檔。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1號(100125)聯系人:王家忠、路玉彬聯系電話59192862;傳真箱:njhcyc@附件6-1:2011年農技推廣與體系建設專項經費項目實施方案項目任務: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馬鈴薯、甘蔗、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或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項目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聯系人:省級農機化主管部門: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聯系人:填制日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制(申報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的單位請參照本頁內容填報)一、立項背景與必要性;二、實施地點、建設規模與內容;三、基礎條件與保障措施;四、預期目標與實施計劃;五、組織管理與任務分工;六、項目內容、金額與籌資方式;七、預期成果與考核指標;八、申報單位、項目縣政府、省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及蓋章;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審批意見及蓋章。(申報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項目的單位請參照本頁及后續兩頁內容要求填報)一、立項基礎與必要性主要包括當地農業基本情況、已有工作基礎、立項必要性和下一步本地發展保護性耕作的目標任務。二、實施地點、建設規模與內容1.結合當地實際,簡要說明項目已實施情況及本年度項目示范推廣的主要內容。項目任務、建設內容須細化分解落實到鄉(鎮)、村。要寫明項目實施所在鄉(鎮)、村名稱、面積數、種植作物、技術模式等。2.簡要說明對比試驗田的地點、面積,擬開展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及配套農藝、農機措施的試驗示范、創新研究和實施效果檢測等的工作計劃。三、保障措施1.組織保障。成立項目組織機構,包括領導組、實施組。領導組要有主管農業的縣級領導,實施組要有農機、農藝、土肥、植保等部門的技術人員及鄉、村干部等。要配有詳細任務分工表,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負責人。2.措施保障。(1)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的政策措施。(2)計劃開展的宣傳指導、技術培訓等工作措施。(3)簡要說明示范縣開展機具試驗選購工作的計劃安排;以購機補貼等形式新增部分保護性耕作專用機具的方案設想;各示范縣擬新增保護性耕作機具的型號及數量等。四、實施進度及工作安排按時間進度,詳細列出本年度項目實施各作業環節主要工作內容、地點、采取的措施等。五、預期成效與考核指標“預期成效”指項目實施擬取得的經濟及環保指標,包括節本增收指標、培肥地力指標、改善生態環境指標等,簡要提出秸稈覆蓋、表土處理、深松、免耕播種等作業要達到的作業質量,并提出項目實施要實現的增產、節本、減少風蝕水蝕、培肥地力、抑制揚塵等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量化指標。“考核指標”包括:①各個項目縣年度新增面積,新建項目縣要在1萬畝以上,續建項目縣要在3萬畝以上。②每個項目縣開展保護性耕作所需機具臺數及配置情況(在測算所需機具類別和數量時,務必說明項目縣當前擁有的機具類別和數量,并在此基礎上測算)。六、項目內容、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單位:萬元項目內容合計示范區建設技術指導培訓宣傳機具購置項目管理其它投資估算資金籌措與使用方向中央投入──────地方配套農民自籌“投資估算”指簡要估算在示范區建設、技術指導、培訓宣傳、機具購置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項目資金投入情況。“資金籌措與使用方向”指明確列出中央資金、地方資金和農民自籌資金在各項建設內容中的配備比例和使用方向,項目中央資金使用還須填寫保護性耕作項目支出經濟分類明細表(見表一、表二);地方財政配套及農民自籌資金主要用于農機具購置、項目管理及作業補助等。七、項目單位情況1.單位類型、隸屬關系、職能業務范圍、技術設備條件、財務收支資產狀況、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情況、有無不良記錄。2.涉及的相關單位及事項。八、其他有關材料1.示范縣政府項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安協助維護合同樣本
- 公司擔保保證合同樣本
- 餐廳租賃合同范本
- 親子活動合同樣本
- 公司房屋改造合同樣本
- 債務繼承合同標準文本
- 親屬房屋贈與合同樣本
- 中海分包合同標準文本
- 產權酒店購房合同樣本
- 二手設備轉讓合同樣本
- 食品復檢申請書
- 醫院管理貴重藥品管理制度
- 項目部管理崗位人員配置及職責表
- 成人癌性疼痛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2019
- 清明節主題班會緬懷先烈致敬英雄愛國主義教育PPT課件(含完整內容)
- 《病理學基礎》知識考核試題題庫與答案
- YC/T 227-2007光滑工件退刀槽
- 定向井設計暨compass操作指南講解
- 慣性導航PPT匯總
- FZ/T 10005-2018棉及化纖純紡、混紡印染布檢驗規則
- 《綠色建筑概論》整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