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關系研究摘要:地理環境分為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兩個方面。各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各地的作物不同,從而影響著各地區的飲食文化。而自然地理環境具體主要以氣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影響著各地的飲食文化。人文地理環境主要以各地經濟水平,風俗習慣影響著飲食文化。而本文主要從各方面具體分析地理環境對飲食文化的影響及論述各地飲食文化的多樣性。關鍵詞: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飲食文化區域氣候地形正文:一、地理環境對飲食文化的影響地形地勢對各地飲食文化的影響地形因素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包括著人們的飲食文化活動。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也多種多樣,其中地形主要以山地高原為主,其次為平原、丘陵和盆地。在我國東部地區主要以丘陵和平原為主,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條件,我國約三分之二的耕地和三分之四的糧棉油生產基地都集中在這里,從而為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糧食,為多種多樣的飲食文化提供堅實基礎。受此影響,東部地區主要以米面作為主食。在我國的西部地區主要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崎嶇不平,加之高原帶來的嚴酷氣候很難發展種植業。因此西部地區主要以畜牧業為主,人們多飼養綿羊、藏羚羊等牲畜,從而以肉食、奶制品為主要的食物。青稞作為為數不多在高寒地區存活的種植作物,受到高原地區人們的青睞,用青稞釀成的酒也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不僅如此,當地的高海拔導致了水的沸點較低,因此高原地區的人們喜歡把青稞磨成粉末作成糍粑食用。地形除了影響各地的生產方式外,一定程度上也對各地的飲食文化具有保護的作用。以茶文化為例,在我國東部地區主要以喝散裝茶葉為主且以煮茶泡茶為主要形式,從而也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茶藝表演等。而西部地區由于地形崎嶇,海拔較高,運輸不便,從而把茶葉制作成磚的模樣來進行運輸。當地普遍以喝磚茶為主。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取水較為困難且不易燒開水,于是人們將茶葉制成酥油茶和奶茶等形式食用,形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在地勢上,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第一級是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第二級是青藏高原以東以北,海拔在1000-2000米,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級是我國東部地區,以丘陵、平原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此外,我國還有廣闊的大陸架,包括渤海和黃海全部,東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階梯狀的地勢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促進內陸動植物資源的發展;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促進食材運輸,同時也盛產豐富的淡水水產;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進而使激流拍打中的魚鮮更加肉質鮮美。氣候對各地飲食文化的影響受到緯度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主要以季風氣候為主且大陸性季風氣候最為顯著。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青藏高原東部為界限劃分出了我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界限以東為季風區,主要以農業發展為主。以西為非季風區,主要以畜牧業發展為主。在季風區的地區又可以細分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兩種。以秦嶺-淮河線為分界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方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干燥顯然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于是這一地區的人們習慣在冬天采用腌、漬、浸泡、醬等方法制作各種腌菜制品如咸蘿卜條、咸豆角、糖醋蒜等,醬菜制品如醬五香大頭菜、醬黃瓜、醬八寶菜等,泡菜制品如泡洋白菜、泡辣椒等。糖制制品如蜜餞、果脯等.這樣加工既可以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又使得香味濃郁,口味極好。對與肉類食物,也可進行腌制或煙熏加工法來仿佛儲存,如熏魚、熏雞、熏肉、腌魚、腌肉等。以此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人愛吃咸也受此影響。南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氣溫和降水相對于北方較為有優勢。一年四季當中都有蔬菜,因此南方人口味偏為清淡。而南方較低的緯度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使得當地的水果糖分含量較高,許多南方水果也成為了當地的特色食品。因此南方人的口味相對偏甜。從而有了南甜北咸之說。季風區夏季暖熱多雨的氣候,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此外,雨熱同期也是我國氣候的一大優勢,使廣大東部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而南北方受到不同的季風氣候的影響,作物的產量和種類也相應的不同。北方受溫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作物一般為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耕地主要以旱地為主,農作物主要為小麥、玉米、高粱、大豆等。南方地區受到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農作物基本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農作物主要為水稻。因此也產生了南米北面的說法。土質的不同對飲食文化的影響土壤是在位置、氣候、地形、地質與母質、水文、生物、時間、人為影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植物則以土壤為依著進行生長,它直接從土壤中獲取營養成分和水分.中國的土壤-植被呈地帶模式分布。其水平地帶模式在三大自然區的框架下形成。東部季風區在溫度驅動下,形成土壤-植被溫度地帶模式;溫帶、暖溫帶地區在水分驅動下,形成土壤-植被經度地帶模式;青藏高原在高度、熱量和水分三重驅動下,形成特殊的土壤-植被高原水平地帶模式。土壤植被是人類從事生產生活最基本的物質資源條件.各個地區的土壤植被特點各不相同,進而飲食文化也產生分異。如東北森林盛產鮮蘑菇、木耳、竹筍、咸菜、獸肉等,而草原地區則以食草動物牛羊為主。特定的土壤也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國的飲食文化。在一定的地理位置方面,土壤也會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眾所周知,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口味偏酸,而導致他們愛酸口味的原因為土壤。當地的土壤偏堿性,含有大量的鈣,因此當地的作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鈣元素。人們長期食用當地生產的糧食,容易在體內引起鈣質的積淀,產生結石。而自古以來生活在這里的人民,經過不斷的經驗積累,發現了酸性食物有中和人體內酸堿度的作用,可以減少結石。久而久之,在這一帶生活的人們就形成了愛吃酸的習慣。人文地理環境對飲食文化的影響各地風俗習慣、信仰的不同對飲食文化的影響我國有56各民族,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飲食喜好,其中蘊藏著一個民族的信仰、心理、性格、審美意趣和歷史文化等等.如滿族的沙琪瑪,維吾爾的烤肉串,傣族的竹筒飯,各樣的清真小吃。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自的圖騰信仰、對動植物的精靈崇拜等都會對飲食文化產生影響。宗教教義規定和宗教習俗也對飲食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佛教教義規定禁止宰殺動物,因此多數民族的佛教徒是茹素的,這進而推動了我國瓜果蔬菜的栽培和豆面制品的發展。道教追求長生不老,飲食頗為講究養生。伊斯蘭教民族以牛、羊等肉食為主,不食用豬肉、狗肉、驢肉和自然死的獸肉、禽畜血、無魚鱗的魚類;此外,他們自己的清蒸菜點和糕餅制作也發展較好。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飲食文化的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當地飲食文化的發展.生產力水平高,飲食文化水平就高.如古人茹毛飲血而今人則掌握了高超的烹飪技藝.此外,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交通發達,要素流通更加頻繁暢通,有利于食材運輸和飲食文化交流融合,進而促進更進一步促進飲食文化發展.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相應地會產生不同的膳食結構以及不同的菜肴風格。政治因素對飲食文化的影響政治因素對于飲食文化的影響主要以古代社會為主。在古代,飲食文化受政治形態的影響較明顯,表現在當權者的好惡和施政方針會影響民間飲食風尚,通過賄食、獻食、賜飲、賜宴,使飲食成為籠絡人心的政治手段或混跡官場的政治工具。如唐代禁食鯉魚,以免觸犯帝王忌諱。總結:綜上,我國飲食文化受到了自然地理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化維修及養護協議
-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八校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解析)
- 低碳材料采購合同示范
- 香港借款合同范本
- 菜籽油購銷合同范本
- 個人短期借款合同協議
- 江蘇省永豐初級中學2025年高三生物試題期末練習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4月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畫法幾何與CAD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臨床室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 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
- 寫字樓項目招商方案
- 期中檢測卷(試題)-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
- 擋墻橋墩沖刷計算表
- 胸痛基層診療指南
-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交底表
-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開展體能大循環活動》課件
- 2024焊接工藝規程
- 市政夜景亮化施工方案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2 1.1“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教學設計(PDF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