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下列作品中屬于駢文的是(A)。A.《吊魏武帝文》B.《祭十二郎文》C.《報任安書》D.《與高司諫書》2.吳歌、西曲是(C)中的兩大類。A.漢樂府B.北朝樂府C.南朝樂府D.唐代新樂府3.下列作家中(A)是創作成就最高的“永明體”詩人。A.謝胱B.杜甫C.庾信D.曹植4.蘇軾的《荔枝嘆》在體裁上屬于(B)。A.五古B.七古C.五律D.七律5.下列詩歌中不屬于近體詩的是(D)。A.壬維《山居秋暝》B.李商隱《錦瑟》C.黃庭堅《寄黃幾復》D.李賀《神弦曲》6.下列詞作中,屬于小令的是(A)。A.《菩薩蠻》B.《雨霖鈴》C.《永遇樂》D.《揚州慢》7.下列史書中不屬于紀傳體的是(A)。A.《左傳》B.《史記》C.《漢書》D.《三國志》8.著名的寓言故事“齊人乞燔”出自(D)。A.《呂氏春秋》B.《韓非子》C.《戰國策》D.《孟子》9.下列散曲作品中屬于套數的是(B)。A.馬致遠【越調?天凈沙】《秋思》B.馬致遠【越詞?夜行船】《秋思》C.張養浩【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D.張可久【雙調。折桂令】《九日》10.曹植的《洛神賦》在體裁上屬于(C)。A.大賦B.騷體賦C.駢賦D.寸暗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11.詩人________晚年的絕句多寫景抒情之作,風格雅麗精絕,號為“王荊公體”,《書湖陰先生壁》可為代表。王安石12.《永州八記》是作家________謫居永州期間所作,是其最令人稱道的古文作品。柳宗元13.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在古文理論上提出“義理”“考據”和“________”的統一。辭章14.________是著名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15.著名古文家________的祭文《祭十二郎文》被認為是“祭文中千年絕調”。韓愈16.漢代賦家________的作品《七發》在體制上確立了大賦問答體、鋪敘展衍、曲終奏雅等特征。枚乘17.唐代詩人________山水田園題材的絕句多選用五絕形式,如其《鳥鳴澗》、《竹里館》等。王維18.宋代詞人________擅長運用比興寄托手法間接表現身世之感,《六丑》(正單衣試酒可為代表。周邦彥19.古文名家________的記文常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起來,《文與可畫貧彗谷偃竹記》、《石鐘山記》等可為代表。蘇軾20.小品文名作《湖心亭看雪》是明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張岱三、簡答題(每題15分,共45分)21.試以慢詞作品為例,分析蘇軾詞和辛棄疾詞在情感內涵上有何不同。答:從人生哲思角度蘇軾:蘇軾的慢詞常常蘊含著對人生的深刻哲思與曠達態度。辛棄疾:辛棄疾的慢詞雖也有對人生的思考,但更多是基于現實的壯志未酬與無奈悲憤。從愛國情懷角度蘇軾:蘇軾的愛國情感在慢詞中多以一種較為含蓄、深沉的方式呈現,更多是從文化、精神層面表達對國家的熱愛與對和平的期望。辛棄疾: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則更為直接、濃烈和急切,充滿了戰斗精神和對恢復失地的強烈渴望。從個人情感角度蘇軾:蘇軾的慢詞在個人情感方面,除了愛情、友情外,還常常表現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欣賞,以及在貶謫生活中自我排遣的情感。辛棄疾:辛棄疾的個人情感在慢詞中往往與家國情懷交織在一起,即使是描寫個人生活,也難以擺脫壯志未酬的悲憤和對國家命運的牽掛。22.試以溫庭筠、李煜作品為例,分析“伶工之詞”與“士大夫之詞”有何區別。答:“伶工之詞”與“士大夫之詞”是詞發展過程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溫庭筠和李煜為代表對二者進行了區分,以下是以溫庭筠、李煜作品為例對“伶工之詞”與“士大夫之詞”區別的分析:創作主體與創作目的伶工之詞:以溫庭筠為代表,他的詞多是為伶工演唱而作。溫庭筠長期出入秦樓楚館等娛樂場所,其創作目的主要是應歌,為了滿足宮廷、宴樂等場合的娛樂需求。如《菩薩蠻?小明滅》,“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等句,注重對女子容貌、服飾等外在形象的刻畫,是典型為演唱而創作的艷詞,供伶工在宴會上演唱以娛賓遣興。士大夫之詞:李煜作為南唐國主,有著士大夫的身份和素養。他后期的詞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等,是其經歷了亡國之痛后,內心真實情感的抒發,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思想情感,并非單純為了娛樂而作。內容題材伶工之詞:內容多局限于閨情宮怨、傷春悲秋等,多描繪女性的美貌、情感以及男女之間的相思離別等。如溫庭筠的《菩薩蠻》系列,大量筆墨用于描寫女子的妝飾、體態和閨中寂寞,“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將女子慵懶、寂寞的狀態展現出來,題材較為狹窄。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在前期雖也有一些宮廷享樂題材的作品,但后期則拓展到對人生、對歷史、對宇宙等宏觀問題的思考。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由眼前的自然景象引發對過去歲月的追憶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中“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則蘊含著對故國的思念和對亡國的悲痛,具有更深廣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情感深度與表現方式伶工之詞:情感相對單一、淺露,往往是一種程式化的情感表達,如女子的閨怨多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缺乏深刻的個人體驗和獨特的情感內涵。在表現方式上,多采用細膩的筆觸進行外在描寫,以華麗的辭藻來營造氛圍,情感的傳達較為含蓄委婉,但深度有限。如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通過描寫“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等景象來烘托女子的秋思,但情感較淺,沒有超越一般的閨怨范疇。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情感真摯、深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家國之痛融入詞中,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東流喻愁之無盡,將內心的亡國之痛、人生之悲表現得淋漓盡致;《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中“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深刻地表達了他對故國的眷戀和對淪為階下囚的痛苦,情感深沉而復雜。藝術風格與審美境界伶工之詞:溫庭筠的詞風華麗香艷,注重詞的形式美和音樂性,以精美的意象、華麗的辭藻堆砌來營造一種柔美的藝術氛圍,追求的是一種感官上的審美享受。其審美境界多停留在世俗的、淺層次的情感和美感上,如“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呈現出一種精致、艷麗的美感,但缺乏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風則以自然真率、意境深遠為特點。他善于用簡潔自然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情感,不刻意雕琢,卻能達到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語言樸素自然,卻營造出一種宏大而深沉的意境,將個人的情感與對宇宙人生的思考融為一體,具有更高的審美境界,能引發讀者對人生、歷史等問題的深刻思考。23.《離騷》是如何“寄情草木”的?答:《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不朽杰作,詩人屈原在其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意象來“寄情草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具體如下:以草木喻品德修養屈原常以蘭、蕙等香草自比,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詩人將江離、芷草、秋蘭等披掛在身,象征著自己通過不斷地修養和學習,具備了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如同這些香草一樣散發著芬芳。“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蘭高潔,秋菊傲霜,詩人以飲木蘭之露、餐秋菊之英來表明自己追求純凈、高潔的品德,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以草木的純凈來映襯自己內心的純凈和品德的高尚。以草木喻美好理想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申椒、菌桂比喻小人壞人,蕙茞比喻君子賢人,表達了屈原對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能有更多的賢才與自己一起實現理想政治,同時也批判了當時楚國朝廷中小人當道,排擠賢能的現象,暗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現實中受到的阻礙。“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詩人在這里種植留夷、揭車、杜衡、芳芷等香草,象征著他對培養眾多美好品德和才能之士,共同實現理想社會的渴望,這些草木代表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景和政治理想。以草木營造氛圍“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蘭皋”“椒丘”描繪出一個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和長著椒樹的山丘的場景,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雅的氛圍,襯托出詩人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孤獨與彷徨,也暗示了他在現實中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苦悶。“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詩人早晨從蒼梧出發,晚上到達縣圃,縣圃中多植奇花異草,這里通過對行程和所處環境中草木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奇幻、縹緲的氛圍,為詩人在詩中的上下求索增添了神秘色彩。以草木表情感變化在表達自己遭受挫折后的痛苦時,如“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詩人攬過柔軟的蕙草掩面哭泣,眼淚沾濕了衣襟,這里的蕙草成為他抒發痛苦、悲傷情感的寄托。當詩人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因為佩戴蕙草、采集茞草而遭受挫折,詩人依然堅定地表示這是自己內心所追求的,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草木在這里體現了他對理想追求的執著和堅定。四、論述題(共35分)24.試以《逍遙游》為例,分析《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答:《莊子》是道家經典著作,其散文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以《逍遙游》為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想象奇幻豐富《逍遙游》展現了莊子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了一個奇幻絢麗的世界。如文中描寫鯤鵬,“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將鯤鵬的巨大和神奇描繪得令人驚嘆,這種超乎尋常的想象超越了現實的局限,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藝術空間,使文章具有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莊子還想象出了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通過這些奇特的想象,莊子構建了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他對超越現實、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善用寓言故事《逍遙游》中運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來傳達深刻的哲理。如蜩與學鳩嘲笑大鵬南飛的故事,蜩與學鳩只能飛到榆樹和枋樹就停下來,它們無法理解大鵬為什么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飛,通過這則寓言,莊子諷刺了那些目光短淺、局限于自身認知而無法理解偉大志向和境界的人。斥鴳笑鵬的寓言也是如此,斥鴳在蓬蒿之間跳躍飛翔,自以為這就是最大的快樂和自由,它不明白大鵬所追求的廣闊天地和高遠境界,莊子借此進一步強調了不同境界的生物之間難以相互理解的道理,同時也批判了那些滿足于小知小見、小成小得的人,使抽象的道理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夸張與對比手法的運用夸張:莊子在《逍遙游》中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除了對鯤鵬巨大身形的夸張描寫外,還有對時間的夸張,如“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通過這種夸張,突出了生命在時間維度上的巨大差異,強調了世間萬物在存在形態和壽命等方面的懸殊,使讀者對宇宙的廣闊和生命的多樣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對比: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如將鯤鵬的巨大和高飛與蜩、學鳩、斥鴳的渺小和低飛進行對比,鮮明地展現了不同生物在能力和境界上的巨大差距,突出了莊子對高遠志向和廣闊境界的推崇;將朝菌、蟪蛄的短命與冥靈、大椿的長壽對比,強調了生命的有限與無限的差異,引發人們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思考。語言靈動優美《逍遙游》的語言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句式長短錯落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通過這種疑問句的形式和長短相間的句式,使文章的語言具有了一種靈動的美感,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又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流暢的韻律之美。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如把鵬的翅膀比作垂天之云,形象地描繪出了鵬翼的巨大和壯觀;賦予蜩、學鳩、斥鴳等人的情感和思維,使它們能夠像人一樣嘲笑大鵬,使文章更加活潑有趣,充滿了生活氣息。哲理深邃《逍遙游》不僅僅是一篇充滿奇幻想象和優美語言的文章,更是蘊含著深刻哲理的經典之作。莊子在文中提出了“逍遙”的思想,認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祿、是非觀念和生死界限,順應自然,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和逍遙。他通過一系列的寓言和形象的描寫,層層深入地探討了人生的價值、自由的本質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哲學問題,引導人們超越現實的束縛,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這種深邃的哲理使《莊子》散文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學意義,對后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學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5.為什么說杜甫的七律達到了集大成的境界?答:杜甫的七律被公認為達到了集大成的境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藝術技巧的精湛成熟格律嚴謹:杜甫嚴格遵守七律的格律要求,在平仄、押韻、對仗等方面一絲不茍,使詩歌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如《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對仗極為工整,“風急”對“渚清”,“天高”對“沙白”,“猿嘯哀”對“鳥飛回”,不僅詞性相對,意義也相互映襯,平仄交替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對仗工巧:杜甫的對仗不僅形式上工整,而且在內容和意境上也相互呼應、相得益彰。他善于運用各種對仗手法,如工對、寬對、流水對、借對、扇面對等,使詩歌在整齊中富有變化。如《秋興八首?其一》中“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以“江間”對“塞上”,“波浪”對“風云”,“兼天涌”對“接地陰”,氣象雄渾,對仗精工,展現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句法多變:杜甫在七律的句法運用上靈活多變,善于通過不同的句式組合和詞語搭配來營造獨特的藝術效果。他有時采用倒裝句,如《秋興八首?其一》中“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正常語序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通過倒裝突出了“香稻”“碧梧”等意象,使詩歌更具表現力。情感表達的深沉豐富家國情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動蕩時期,他的七律作品中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通過描寫戰亂后國家的破敗和春天的荒蕪,抒發了詩人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對親人離散的思念,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個人感慨:杜甫的七律也蘊含著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個人的情感體驗。如《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年老多病、漂泊他鄉的境遇,抒發了內心的孤獨、愁苦和對人生的無奈,情感真摯深沉。情感層次:杜甫的七律情感豐富復雜,往往在一首詩中蘊含著多個層次的情感。如《登樓》中“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既有對眼前美景的欣賞,又有對國家多難的憂慮,還有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使詩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內涵。題材內容的廣泛拓展社會現實:杜甫的七律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涉及戰爭、政治腐敗、民生疾苦等諸多方面。如《兵車行》《麗人行》等作品,以七律的形式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和荒淫無道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百姓的苦難生活進行了真實的描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自然景觀:杜甫也善于以七律描繪自然景觀,他的山水詩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還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通過對泰山雄偉壯觀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追求。日常生活:杜甫還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情感等納入七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