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1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2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3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4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時,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黑色墨水筆或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北京中軸線創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乃至近現代,歷經700余年,全長約7.8千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中華文明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這條縱貫南北、穿越古今的城市中軸線,與我國延續數千年的古都發展史一脈相承。東周時期《周禮·考工記》提出“以中為尊”的城市規劃理念。在青銅文明極盛期,這一筑城理念成為王朝統治階級的共識,但在連年征戰的背景下難以實現。曹操營造的鄴城,出現中國最早的城市中軸線,沿線建筑已經具有禮儀性與等級性。東晉建康城中軸線進一步升華,以西南牛首山兩個山峰為“天闕”,將城市中軸與自然相融,相映成趣。北魏平城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打造都城,形成以朝堂宮區、中陽門為軸線的中軸線規制。唐朝人對都城中軸線的禮制作用已經形成清晰的認知,但面對地理環境約束時,并不強求中軸對稱。其理念播散影響至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城市營建。到了北宋東京,御街同時具有中軸線和宮廷廣場性質,寬達300米。元大都作為一座全新規劃的都城,擁有筆直的城市中軸線和規整的結構布局,嚴格遵循了《周禮·考工記》對于理想都城的設計要求,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時光流轉,北京中軸線被推薦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它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重大的歷史進程,也寄托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從中不僅看到中華文明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偉大創造與卓越才能,更感受到中軸線融入城市發展所煥發出的時代新韻。(摘編自周冉《漫步中軸線》)材料二:雖然《周禮·考工記》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但是歷朝歷代并沒有嚴格遵循其中的營城制度,直到元代這樣的規制才被用于實踐。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發展演變是歷代城市建設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城市規劃史的重要篇章。中軸線并不是簡單的南北道路相通,而是城市空間按照儀禮制度規劃布局的集中體現。在營城制度之下,反映的是諸多中國傳統禮制思想,“中和”“尊卑”“陰陽”等關系給這條城市軸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呂氏春秋》中記載:“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可見“擇中立宮”的觀念一直貫穿禮制社會的發展。《中庸》曾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與“和”實質上是原因與結果的關系,可將兩者拆分來進行解讀。“中”狹義上可以理解為對方位的描述,廣義上則代表一種思辨的態度,表達的是一種平衡與穩定;“和”是統一矛盾后達到和諧的境界。在城市的規劃中,以中軸線作為全城核心的骨架,是儒家治國理政思想在城市中的體現。在傳統中,人們需要通過對環境中陰陽五行的平衡來達到安定的效果,因此中國傳統城市規劃中,陰陽五行的理論也得到了應用。東方青龍屬木,象征生機與活力,西方白虎屬金,代表殺伐之神,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有“左文右武”之說。北京內城以正陽門為中,左為崇文門,右為宣武門;宮城內左為文華殿,右為武英殿,均是“文武”“陰陽”象征的體現。紫禁城內乾清宮象天、坤寧宮象地,取“象天法地”之意。中軸線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清代在繼承明北京城的基礎上雖略有改建,但整體依然承襲歷史。近代后,隨著社會制度的改變,中軸線上的建筑幾乎都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壇廟辟為公園,不再是祭祀儀禮場所;紫禁城被開放成為博物館;鐘鼓樓也不再進行報時工作……舊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卻在不斷適應著新的時代與社會。除了文化遺存,元大都的水系規劃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一環。一根中軸線記錄了三朝的歷史,留下了三朝的遺跡。若干個歷史拐點在這條中軸之上發生,自元代開始,各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也都集中于此。中軸線的空間距離也由元大都時的不足4千米,到今天的7.8千米。在新的城市規劃中,中軸線北延至燕山山脈、南延至北京大興機場,從古城中心向新城兩端生長,象征著從過去向未來的更迭與延續。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一文中這樣描述北京中軸線:“大略地說,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內城,南半是外城,故宮為內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圍繞這中心而部署的……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毫無疑問,北京中軸線已經逐漸成為北京的新標志。王世仁先生在2000年提出保護中軸線和復建永定門。為了完善北京中軸線的南起點,2004年永定門復建工程開始,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北京市政府全面開啟了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北京中軸線建設歷程最長、規劃理念根植于本民族傳統文化、空間延伸與現代城市相融共生,具有匠心獨運的空間藝術特色,這是西方城市中軸線所不可比擬的。(摘編自馬全寶、李宇嘉《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與空間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北京中軸線歷時久遠,并非一時一朝建成,始建于元代,明清乃至近現代又不斷完善。B.“以中為尊”的筑城理念符合現代中國人的審美,但在古代建筑中鮮有體現。C.“陰陽”“中和”等理念影響了北京中軸線的規劃布局,給它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D.在今天,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筑大多喪失了原本的功能,更多顯現出文化功能。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北京中軸線是古都發展史的一個載體,凸顯了中華文明歷史連續性的特征。B.中國最早的城市中軸線出現在鄴城,其沿線建筑兼具禮儀與等級的象征意味。C.北京中軸線是城市的重要軸線,對形成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具有重要意義。D.出于完善北京中軸線南起點的考慮,王世仁提出保護中軸線的倡議并付諸實踐。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使用了“700余年”“約7.8千米”“300米”等數據,這種數據統計的方法,增強了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B.材料一引用《周禮·考工記》中“以中為尊”城市規劃理念,為后文論述中國古代城市中軸線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C.材料二引用《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并加以分析,是為了闡明古代營城制度對儒家治國理政思想影響。D.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大部分”“略有”“幾乎”等詞語,雖然表意上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但是體現了論述語言的嚴謹性。4.材料一第二段為什么列舉三國鄴城、東晉建康城、北魏平城、北宋東京的營建情況?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5.請結合材料二,概括北京中軸線具有的重要價值。(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長安的荔枝(節選)[注]馬伯庸①六月一日,貴妃誕辰當日,辰時。②一騎快馬朝著長安城東側的春明門疾馳而去。③馬匹是剛剛從驛站輪換的健馬,皮毛鮮亮,四蹄帶勁,跑起來鬃毛和尾巴齊齊飄揚。可它背上的那位騎士卻軟軟趴在鞍子上,臉頰干癟枯槁,全身都被塵土覆蓋,活像個毫無生命的土俑。一條右腿從馬鐙上垂下來,無力地來回啷當著。④與其說這是活人,不如說是一具捆在馬上的行尸。⑤在過去的七日中,李善德完全沒有休息。他從骨頭縫里榨出最后幾絲精力,把從江陵到藍田的水陸驛站排查了一遍。今日子時,他連續越過韓公驛、青泥驛、藍田驛和灞橋驛,先后換了五匹馬,最終抵達了長安城東。⑥馬匹接近春明門時,李善德勉強撐開糊滿眼屎的雙眼。短短數日,他的頭發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亂的頹雪,根根銀絲映出來的,是遠處一座前所未見的城門。⑦只見那城樓四角早早掛上了霓紗,寸寸綰著絹花,向八個方向連綴著層疊彩旗。城門正上方用細藤和編筐吊下諸品牡丹,兼以十種雜蕊,令人眼花繚亂,將城門裝點得如仙窟一般。⑧不只是春明門,全城所有的城門,城內所有的坊市都是這般裝點。為了慶祝貴妃誕辰,整個長安城變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要的正是一個萬花攢集、千蕊齊放、香氣沖霄、芳華永繼,極絢爛之能事。城門尚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時那棟花萼相輝樓該是何等雍容華麗。⑨以往貴妃誕辰,都是在驪山宮中,唯有這一次是在城中。現在這場盛宴,只差最后一樣東西,即可完美無瑕。⑩在距離春明門還有一里出頭的地方,李善德的身子突然晃了晃。他的力量已是涓埃不剩,毫無掙扎地從馬背上跌落下去,重重摔在一塊從泥土中露出的青巖旁邊。?李善德迷茫地看向身下,發現那不是一塊青巖,而是一塊劣質石碑。碑上滿是青苔和裂縫,字跡漫漶不清。他再向四周看去,發現自己置身于一片矮丘的邊緣。坡面野草萋萋,灰褐色的砂土與青石塊各半。矮丘之間有很多深淺不一的小坑,坑中不是薄棺便是碎碑,偶爾還可以看到白森森的骨頭。幾條野狗蹲在不遠處的丘頂,墨綠色的雙眼朝這里望來。?李善德認出來了,這是上好坊啊,長安附近的亂葬崗。這里和不遠處的春明門相比,簡直就是無間地獄與極樂凈土的區別。?李善德沒有急切地逃離這里。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他想站起來,那條右腿卻一點也不爭氣。它在奔波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廢了。他索性癱坐在石碑旁,讓身軀緊緊倚靠著碑面。上好坊的地勢較高,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春明門與長安大道盡收眼底。?理論上,現在荔枝轉運應該快要沖過灞橋驛了吧?在那里,幾十名最老練的騎手和最精良的馬匹已做好了準備,他們一接到荔枝,便會放足狂奔,沿著筆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門,送入鄰近的興慶宮去。?當然,這只是計算的結果。究竟現在荔枝是什么狀況,能不能及時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只剩下等待。?他吃力地從懷中拿出一軸泛黃的文卷,就這么靠著石碑,入神地看起來,如老僧入定,如翁仲石像。大約在正午時分,耳膜忽然感到震動,有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李善德緩緩放下紙卷,轉動脖子,渾濁的瞳孔中映出了東方大道盡頭的一個小黑點。?那個小黑點跑得實在太快,無論是馬蹄掀起的煙塵、天頂拋灑下的陽光還是李善德的視線,都無法追上它的速度。轉瞬之間,黑點已沖到了春明門前。?一騎,只有一騎。?騎手正彎著脊背,全力奔馳。馬背上用細藤筐裝著兩個甕,甕的外側沾著星星點點的污漬,與馬身上的明亮轡頭形成鮮明對比。?李善德數得沒錯,只有一騎,兩壇。?后面的大道空蕩蕩的,再沒有其他騎手跟上來。?從嶺南到長安之間漫長驛路中,九成九的荔枝由于各種原因中途損毀了。從石門山出發的浩浩蕩蕩的隊伍,最終抵達長安的,只有區區一騎、兩壇。壇內應該擺放著各種竹筒,筒內塞滿了荔枝。?至于荔枝到底是什么狀態,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春明門的守軍早已做好了準備,二十面開城鼓同時擂響,平時絕不同時開啟的兩扇城門,罕見地一起向兩側讓開。?在盛大的鼓聲中,飛騎毫不減速地一頭扎進城門洞子。與此同時,城內更遠處也傳來鼓聲。一陣比一陣更遠,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興慶宮前的城門、宮門、殿門正在次第敞開,迎接貴客的到來。?沒過多久,一陣悠揚的鐘聲也加入這場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鐘,這種事他們可是從不落人后的。隨后鐘鼓齊鳴,樂音交響,所有的廟宇、道觀,所有的坊市都加入慶祝行列,整個城市陷入喜慶的狂歡。?李善德低下頭,依靠著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著眼前的文卷。他的魂魄已在漫長的跋涉中磨蝕一空,失去了對城墻內側那個綺麗世界的全部想象。(有刪改)【注釋】背景介紹:唐玄宗時期,長安基層官員李善德遭同僚設計被迫接敕令,六月初一貴妃壽辰日,從嶺南送鮮荔枝到京城。嶺南到長安遠近不下五千里,而荔枝物性“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第⑦段對城門的描寫,展現了貴妃誕辰慶祝活動的盛大隆重,旨在渲染大唐帝國的繁華與風流。B.第?段短句單獨成段,詞語重復,強調李善德看到結果時的復雜心緒,“只有”二字也體現出運輸荔枝的過程之艱難與代價之大。C.第?段是李善德看到只有一騎騎手時對路上情況展開的猜想,體現出他對荔枝保存方式的高度自信。D.第?段通過動作描寫,暗示了荔枝送達后李善德如釋重負,也體現了李德善的氣定神閑。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描寫李善德騎馬奔向長安的情景,極具鏡頭感,先遠景展現一騎疾馳的畫面,再聚焦特寫,突顯騎士的疲憊。B.裝扮華麗的春明門與殘敗荒涼的上好坊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社會繁華之下,底層百姓生活的艱辛,諷刺意味濃厚。C.小說以歷史事件為基礎,加以文學想象,細致地展現了人物艱難的處境與不懈的抗爭,帶給讀者超越時間的感受。D.小說以李善德為主要人物,又以轉運鮮荔枝為單一線索,減少不必要的人物與情節,全文敘事節奏明快緊湊。8.請從敘述人稱和敘述順序的角度簡要分析本文在敘述方面的特點。9.《長安的荔枝》是馬伯庸“見微”系列的作品,“見微”取自“見微知著”。請結合節選片段,從“見微知著”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節選自《孫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毅。毅歸趙,燕軍共忿。單復宣言曰:“君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悉劓,皆堅守,唯恐見得。單又宣言:“君懼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鍤,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皆呼“萬歲”。田單乃收民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擄掠吾族家妻妾。”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由此益懈。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采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遂殺騎劫。(摘編自《智囊·兵智部·田單》)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五千人因銜枚A擊之B城中C鼓噪D從之E老弱F皆擊G銅器為聲H聲動天地。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勝,盡,與《鴻門宴》中“刑人如恐不勝”的“勝”意思相同。B.端,盡頭,與《人皆有不忍之心》中“仁之端也”的“端”意思相同。C.操,拿著,與《答司馬諫議書》中“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的“操”意思不同。D.行伍,古代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行,因此“行伍”泛指整個軍隊。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運用類比論證,生動地闡述了戰爭中既要正面交戰,又要會用奇兵出奇制勝,奇正結合,變化無窮的道理。B.田單聽說惠王和樂毅有矛盾,于是在燕國散布謠言,燕國人都信以為真,果真按田單所說的去做,即墨人因此感到憤怒。C.田單和百姓一起守城,親自拿著筑板和鐵鍬,與士兵分擔辛勞,并且把妻妾也編在軍隊中以抵御燕軍。D.兩則材料都談到了作戰中出奇制勝的問題,材料一主要從理論上來闡述,而材料二則主要通過作戰案例來具體說明。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2)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14.田單是如何做到“以奇勝”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初夏幽居偶題①四首(其三)陸游昔如轉戰墮重圍,今幸騫翔②脫駭機。曉樹好風鶯獨語,夜窗細雨燕相依。安居不恨蝸廬迮③,得食寧論鶴料④微?更喜暮年強健在,又看刀尺制縑衣。【注釋】①本詩為詩人晚年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②騫翔:飛翔。③迮:同“窄”。④鶴料:指官府給的俸祿。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以“轉戰墮重圍”暗示了詩人曾經的政治處境,“騫翔”一詞蘊含了詩人如今退居故鄉后輕松自在的心情。B.頷聯運用多個意象渲染了初夏特有的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點題可謂巧妙。C.頸聯“蝸廬迮”表明詩人的居室窄小,后又以問句的形式表現出詩人對朝廷給予的俸祿的不屑。D.尾聯交代了詩人雖已到暮年仍身強體健,亦有家人手持刀尺為其趕制絲織新衣的生活現狀。16.后人評論這首詩的情感“悲喜交雜”,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中學的校訓中有“明德”“弘毅”四字,前者語出《禮記·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后者出自《論語·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把酒問月》一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意同。(3)“窗”雖是生活中的常見物象,卻擁有獨特的美感,古人常常借助“窗”來表情達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隨著夕陽越來越貼近地面,原本一片金色的沙丘出現了晦明不一的強烈反差。沙丘的背面因照不到陽光被陰影覆蓋,而連綿起伏的沙丘脊線卻在夕陽映照下更加金光閃閃,就像一波連一波的金色波浪,源源不斷地向著夕陽奔涌而去。眼前閃耀著金光的沙丘脊線,一下子有了鮮活而流動的美,恰似細浪在瀚海之中輕歌曼舞。在我的驚訝中,已呈紅色的夕陽開始親吻大地,緩緩投入大地的懷抱,沙丘脊線的金輝也逐漸暗淡。隨著夕陽的最后一抹紅沉入地平線,夜幕升起來了。漠風漸起,帶來了些許涼意。我起身四顧,仿佛不知身在何處。少頃,回過神來,一個疑問慢慢從心頭浮現:為何少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將光影變幻過程如此絕美且令人驚嘆的大漠日落之景較為完整地呈現?雖然不乏一言勝萬語的千古絕唱,但終究只是畫了龍的眼睛,而未能畫出龍的全貌。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一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