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而優·教有方學而優·教有方PAGE2PAGE1第2講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實驗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B.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證明了遺傳因子位于染色體上C.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科學地揭示了兩大遺傳定律D.孟德爾進行測交實驗是為了對提出的假說進行驗證【答案】B【分析】1、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1)選材:豌豆。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且閉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狀態下為純種;品系豐富,具多個可區分的性狀,且雜交后代可育,易追蹤后代的分離情況,總結遺傳規律;(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學思路(即先研究1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多對相對性狀);(3)利用統計學方法。(4)科學的實驗程序和方法.2、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詳解】A、豌花傳粉的特點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這是孟德爾雜交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確;B、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證明了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孟德爾時期還未出現染色體的概念,沒有證明遺傳因子位于染色體上,B錯誤;C、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科學地揭示了基因的分離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兩大遺傳定律,C正確;D、進行測交實驗是為了對提出的假說進行驗證,D正確。故選B。2.孟德爾通過對實驗結果的觀察統計和分析,對豌豆的分離現象和自由組合現象提出了相關的假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在生殖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B.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C.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時,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D.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答案】A【分析】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詳解】A、孟德爾認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生殖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A錯誤;B、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B正確;C、形成生殖細胞時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C正確;D、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D正確。故選A。3.(2023·廣西·統考模擬預測)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純合親本雜交產生F1黃色圓粒豌豆(YyRr),F1自交產生F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實驗中孟德爾都必須在豌豆開花前對母本進行去雄操作B.配子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F1產生的雌配子有4種,這屬于演繹的內容C.F2兩對相對性狀均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D.F2的黃色圓粒豌豆中能夠穩定遺傳的個體占1/3【答案】C【分析】1、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2、在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種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詳解】A、雜交實驗時需要在豌豆開花前對母本進行去雄操作,而自交實驗時不需要對母本去雄,A錯誤;B、“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是孟德爾依據實驗現象提出的假說,通過測交實驗演繹過程推測了F1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B錯誤;C、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逐對分析時,F2中黃色:綠色=3:1,圓粒:皺粒=3:1,說明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C正確;D、F2的黃色圓粒豌豆(Y-R-)占后代總數的9/16,其中能穩定遺傳的只有YYRR,占黃色圓粒的1/9,D錯誤。故選C。4.在蜂王的分化發育中,食用充足蜂王漿的雌蜂幼蟲發育為蜂王,其他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幼蟲則發育為工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現象屬于表觀遺傳,在一定條件下可遺傳給后代B.工蜂和蜂王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DNA甲基化影響其遺傳信息的表達C.雌蜂幼蟲發育為蜂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蜂王漿導致其遺傳物質的改變D.表觀遺傳現象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答案】C【分析】1、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也可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2、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環境相互作用精細地調控著生物的性狀。【詳解】A、雌蜂幼蟲生活環境改變導致的表型變化屬于表觀遺傳,在一定條件下可遺傳給后代,A正確;B、蜂王和工蜂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DNA甲基化影響其遺傳信息表達,B正確;C、蜂王的分化發育是一種表觀遺傳現象,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可見雌蜂幼蟲發育為蜂王的根本原因是蜂王漿導致基因的表達和表型發生改變,遺傳物質并沒有變,C錯誤;D、表觀遺傳更多與環境有關,在遺傳過程中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故選C。5.華北小鼠的毛色有三種情況:白色、黑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應原理如圖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物質甲(尿酸鹽類)積累表現為白色,在體內過多積累,導致成體會有50%死亡。丙物質積累表現為黑色,丁物質積累表現為花斑色。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個體雜交,后代的成體表型及比例為(
)
A.黑色:花斑色:白色=9:3:4B.黑色:花斑色:白色=9:3:2C.花斑色:黑色:白色=9:3:4D.花斑色:黑色:白色=9:3:2【答案】B【分析】已知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由圖可知,有A(酶1)則甲可以生成乙,有B(酶2)乙可以生成丙,沒有B(bb)乙可以生成丁,aa的物質甲(尿酸鹽類)在體內過多積累,導致成體會有50%死亡。【詳解】由于aa使甲物質積累表現為白色,丙物質積累表現為黑色,丁物質積累表現為花斑色,所以AaBb×AaBb雜交,則后代中成體的表型及比例為黑色A_B_:花斑色A_bb:灰白色aa__=9:3:4/2(還有一半死亡)=9:3:2,ACD錯誤,B正確。故選B。1.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黃瓜的苦味物質——葫蘆素主要由兩個“主控開關”控制合成,葉苦與非苦由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苦與非苦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和b控制(二者獨立遺傳)。現將葉和果實均苦味、葉和果實均非苦味的兩品系進行雜交,得到F?全為葉和果實均非苦味類型。進一步研究發現葉片中葫蘆素能有效抵御害蟲侵害,減少農藥的使用。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親本葉和果實均苦味、葉和果實均非苦味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B.將F?自交得F?,F?中表現型為葉苦果非苦的黃瓜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C.將F?植株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即可快速獲得穩定遺傳的所需植株D.依據題意,表現型為葉苦果非苦的黃瓜可作為育種工作者首選【答案】C【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詳解】A、分析題意,F1全為葉和果實非苦味類型,說明葉和果實非苦都是顯性性狀,則A_B_表現型為葉和果實非苦味、A_bb表現型為葉非苦和果實苦、aaB_表現型為葉苦和果實非苦,aabb表現型為表現型為葉苦和果實苦,且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A正確;B、利用雜交育種培育該品種黃瓜時,應該讓獲得的子一代(AaBb)自交,則子二代中表現型符合要求的個體為aaB_,其中aaBB占1/3,aaBb占2/3,即其中純合子占1/3,B正確;C、將F1植株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然后用秋水仙素加倍才可快速獲得穩定遺傳的所需植株,C錯誤;D、由于提高葉片中葫蘆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蟲侵害,減少農藥的使用,而我們食用黃瓜的果實,因此作為育種工作者,應該選育表現型為葉苦果非苦的黃瓜,D正確。故選C。2.(2023·河北保定·河北安國中學校聯考三模)下圖1、2分別表示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和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的部分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這兩個實驗都用到了假說—演繹法B.進行圖2測交實驗并得到了相同的實驗結果,不能完全驗證“控制果蠅紅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C.圖2表示摩爾根設計果蠅紅白眼測交實驗并預測實驗結果,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演繹推理步驟D.圖1表示孟德爾利用提出的假說解釋分離比為9:3:3:1的實驗現象,即說明假說符合事實【答案】D【分析】1、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運用假說—演繹法得出兩大遺傳定律,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3、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詳解】A、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運用假說—演繹法得出兩大遺傳定律,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A正確;B、分析圖2測交實驗可知,測交后代在雌雄個體間的性狀分離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測交后代在雌雄個體間的性狀分離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體上,測交后代在雌雄個體間的性狀分離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該實驗不能證明摩爾根提出的“控制顏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的假說,B正確;C、假說—演繹法的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摩爾根設計果蠅紅白眼測交實驗并預測實驗結果,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演繹推理步驟,C正確;D、假說—演繹法需要根據假說內容進行演繹推理,推出預測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可以認為假說正確,反之,則可以認為假說是錯誤的。圖1是利用假說解釋已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還沒有利用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和實驗驗證,所以不能說明假說符合事實,D錯誤。故選D。3.(2022秋·廣東惠州·高三統考期中)孟德爾用豌豆(2n=14)進行遺傳實驗時,研究了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相關性狀及其控制基因在染色上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中每兩對性狀在遺傳時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DDVV和ddvv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莖豆莢不飽滿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16C.豌豆的體細胞中只具有14條染色體,遺傳物質組成簡單是孟德爾成功的重要原因D.DDgg和ddGG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重組型性狀的比例為5/8【答案】D【分析】1、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選材—豌豆;對相對性狀遺傳的研究,從一對到多對;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的分析;運用假說—演繹法(包括“提出問題→提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這一科學方法。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細胞學基礎:(1)實質:在進行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適用條件:①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③兩對或兩對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3)細胞學基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詳解】A、七對相對性狀中比如紅花/白花和子葉黃色和白色兩對基因連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B、D/d和V/v兩對基因連鎖,D與V連鎖,F1的基因型為DdVv,自交得到F2,基因型以及比例為DDVV:DdVv:ddvv=1:2:1,F2中高莖豆莢不飽滿個體所占的比例為0,B錯誤;C、豌豆的體細胞中具有14條或28條染色體,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C錯誤;D、DDgg和ddGG雜交得F1為DdGg,這兩對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F1自交得F2,F2中D_G_:D_gg:ddG_:ddgg=9:3:3:1,其中重組型性狀的比例10/16=5/8,D正確。故選D。4.(2023·安徽合肥·合肥一中校考模擬預測)科學家們不僅敢于質疑,還能創造性地運用科學方法而獲得成功,一步步走近科學真相。下列有關生物學史中經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前,花了幾年時間研究山柳菊,結果卻并不理想B.希爾發現在無CO2的離體葉綠體懸浮液加入鐵鹽,光照下也能產生有機物C.林德曼將群落作為一個整體,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D.班廷等人結扎狗的胰管,將萎縮得只剩腺泡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治療糖尿病【答案】A【分析】正確地選擇實驗材料是孟德爾實驗成功的關鍵,孟德爾研究山柳菊,沒有成功的原因是:(1)山柳菊沒有既容易區分又可以連續觀察的相對性狀,(2)山柳菊有時進行有性生殖,有時進行無性生殖,(3)山柳菊的花小,難以做人工雜交實驗。【詳解】A、山柳菊沒有既容易區分又可以連續觀察的相對性狀,有時進行有性生殖,有時進行無性生殖,他的花小,難以做人工雜交實驗,所以孟德爾花了幾年時間研究山柳菊,結果卻并不理想,選擇豌豆做實驗,發現遺傳規律,A正確;B、離體葉綠體的懸浮液有H2O,無CO2,不能合成糖類,B錯誤;C、賽達伯格湖是一個生態系統,C錯誤;D、班廷等人結扎狗的胰管,將萎縮得沒有腺泡細胞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治療糖尿病,D錯誤。故選A。5.(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老鼠的毛色有栗色、黃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受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的三對等位基因控制,其表型與基因型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兩只純種雌、雄鼠雜交,得到的F1自由交配,F2有栗色、黃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共5種表型。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基因型C_A_B_C_A_bbC_aaB_C_aabbcc____表型栗色黃棕色黑色棕色白色A.兩親本的表型只能為栗色與白色B.F1的基因型只能是CcAaBbC.F2中白色個體的基因型有9種D.F2中棕色雌鼠占3/128【答案】A【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詳解】A、因為兩親本均為純種,故F1的基因型只有一種,且F2中每對基因均出現了顯性和隱性的組合,因此,F1的基因型為CcAaBb,兩個純種雜交能產生基因型為CcAaBb子代的組合有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共四種,所以兩親本的表型除栗色與白色外,還可以是黃棕色與白色、黑色與白色、棕色與白色,A錯誤;B、因為兩親本均為純種,故F1的基因型只有一種,且F2中每對基因均出現了顯性和隱性的組合,因此,F1的基因型為CcAaBb,B正確;C、F1的基因型為CcAaBb,則F2中白色個體(cc____)的基因型有1×3×3=9(種),C正確;D、F2中棕色(C_aabb)雌鼠占3/4×1/4×1/4×1/2=3/128,D正確。故選A。6.(2023·四川資陽·四川省資陽中學校考模擬預測)根據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全為黃色圓粒,自交后代表現為9∶3∶3∶1的性狀分離比,據此實驗孟德爾提出了對基因自由組合現象的假說,其主要內容是,并通過實驗驗證其假說,從而總結出了該定律。(2)有人提出孟德爾運用自交的方法也可進行驗證,如下是相應的實驗方案:方法一:將進行自交,如果出現9∶3∶3∶1的分離比,即可證明假說。方法二:將自交得,讓植株分別自交,單株收獲種子,并單獨種植在一起成為一個株系。觀察并統計的性狀。①你認為方法一可行嗎?(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②方法二實驗結果分析:出現9∶3∶3∶1的分離比,且的雙顯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現3∶1的占;單顯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現性狀分離的占2/3,中雙隱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現一致,則孟德爾的假說成立,若未出現上述情況則不成立。③已知上述假設成立,實驗發現自交得到的過程中有1/4比例的個體不發生性狀分離;還有(比例)的后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與該比例相對應的中共有種基因型。【答案】(1)F1在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測交(2)不可行讓F1進行自交只是對實驗進行了重復,并不能證明假說4/91/24/四【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四種,比例是1:1:1:1,可以用測交實驗進行驗證。【詳解】(1)孟德爾通過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提出了基因自由組合現象的假說,其主要內容是:F1在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并用假說內容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釋,進而通過測交實驗驗證其假說,總結出了該定律。(2)①讓F1進行自交只是對實驗進行了重復,并不能證明假說,因此方法一不可行。②F2中出現了9種基因型,分別為1YYRR、2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1YYrr、1yyrr,F2的分離比為9:3:3:1,用方法二進行驗證,如果F2的雙顯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現3:1的占4/9,即2YyRR和2YYRr;出現9:3:3:1的占4/9,即4YrRr;F2單顯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現性狀分離的占2/3,即2yyRr、2Yyrr;F2中雙隱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現一致,則孟德爾的假說成立,若未出現上述情況則不成立。③根據②中的分析可知,實驗發現F2自交得到F3的過程中有1/4比例的個體(即四種純種)不發生性狀分離;還有1/2的后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與該比例相對應的F2中共有4種基因型,分別為YyRR、YYRr、Yyrr和yyRr。7.(2023·河北保定·河北安國中學校聯考三模)安哥拉兔的短毛和長毛分別由A基因和a基因控制,而毛色白色、灰色和黑色分別受復等位基因d、d+和dh控制,選取不同表現型的純合親本進行正交、反交實驗,如①、②、③、④組,并利用部分子代進行了進一步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雜交親本子代表現型父本母本①短毛灰色兔長毛白色兔短毛灰色雌、長毛灰色雄②長毛白色兔短毛灰色兔短毛灰色雌、長毛灰色雄③短毛黑色兔長毛白色兔短毛黑色雌、長毛黑色雄④長毛白色兔短毛黑色兔短毛黑色雌、長毛黑色雄⑤第①組F1中的雄兔第③組F1中的雌兔雌兔:短毛灰色:短毛黑色:短毛白色:長毛灰色:長毛黑色:長毛白色=6:3:3:2:1:1雄兔:短毛灰色:短毛黑色:短毛白色:長毛灰色:長毛黑色:長毛白色=2:1:1:6:3:3(1)安哥拉兔控制毛長短的基因(填“是”或“不是”)位于X染色體上,推斷理由是。(2)判斷黑色(dh)和灰色(d+)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的依據是:。(3)根據第⑤組的雜交結果,可判斷控制毛長短和毛色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理由是。(4)利用第④組中的F1的雌雄個體相互雜交,F2中雄性的表現型及比例為。(5)只考慮毛色,利用第①組中的F1的雌雄個體相互雜交得F2,讓F2中的灰色雌兔與第②組的F1的灰色雄兔個體相互雜交,后代中攜帶有控制白色基因的概率為。【答案】(1)不是從毛長短這對性狀來看,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結果都相同(2)第⑤組得到的子代中灰∶黑∶白為2∶1∶1(3)子代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比例無論雌、雄均符合(3∶1)×(2∶1∶1),遵循自由組合定律(4)長毛黑色∶長毛白色∶短毛黑色∶短毛白色=9∶3∶3∶1(5)2/3【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2、安哥拉兔的短毛和長毛分別由A基因和a基因控制,該性狀遵循分離定律;而毛色白色、灰色和黑色分別受復等位基因dh、d+和d控制,是受復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的分離定律。【詳解】(1)如果控制毛長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第②和第④組子代無論雌雄均應為短毛,第①和第③組子代雌為短毛,雄為長毛,即正反交結果應不同。題中正反交結果均呈現雌為短毛,雄為長毛,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雜合子在不同性別中表現不同。(2)第①組中灰色和白色個體交配,子代全為為灰色,說明灰色對白色是顯性,即d+>d;第③組黑色和白色雜交子代全為黑色,說明黑色對白色為顯性,即dh>d;且利用第①組F1中的雄兔(灰色)與第③組F1中的雌免(黑色)雜交,得到的F2中,灰色∶黑色∶白色=2∶1∶1,說明灰色對黑色為顯性,即d+〉dh,故控制毛色的三種基因中,顯隱關系為d+〉dh>d。(3)F2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及比例雌為(短∶長=3∶1)×(灰∶黑∶白=2∶1∶1),雄為(短∶長=1∶3)×(灰∶黑∶白=2∶1∶1),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比例無論雌、雄均符合(3∶1)×(2∶1∶1),只有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即表現為自由組合,才會出現題中所給結果。(4)根據第⑤組雜交子代中雌雄均出現灰色∶黑色∶白色=2∶1∶1可知,控制顏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雜交組合④的親本為長毛白色雄兔(BBdd)×短毛黑色雌兔(bbdhdh),F1為長毛黑色雄兔(Bbdhd)、短毛黑色雌兔(Bbdhd),F1的雌雄個體相互雜交,F2雌性為9短毛黑兔(6Bbdh_、3bbdh_)∶3長毛黑兔(3BBdh_)∶3短毛白兔(2Bbdd、1bbdd)∶1長毛白兔(1BBdd)=9∶3∶3∶1;F2中雄性的表現型9長毛黑兔(6Bbdh_、3BBdh_)∶3短毛黑兔(3bbdh_)∶3長毛白兔(2Bbdd、1BBdd)∶1短毛白兔(1bbdd)=9∶3∶3∶1。(5)控制毛色的三種基因中,顯隱關系為d+>dh>d。第①組中灰色和白色個體交配,子代全為為灰色,利用第①組中的F1的雌雄個體相互雜交得F2,F2為1/4d+d+、1/2d+d、1/4dd,讓F2中的灰色雌兔(1/3d+d+、2/3d+d)與第②組的F1的灰色雄兔(d+d)個體相互雜交,后代中攜帶有控制白色基因的概率為1-d+d+(1/3×1/2+2/3×1/4)=2/3。8.下圖是虎皮鸚鵡羽毛顏色的遺傳機理示意圖,當個體基因型為aabb時,兩種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現為白色。現有一只純合藍色和一只純合黃色鸚鵡雜交得F1,再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F2。回答下列問題:
(1)鸚鵡羽毛顏色的遺傳遵循定律,這是因為。(2)若F1與雜合的黃色鸚鵡交配,后代出現白色鸚鵡的概率為。(3)F2的表型及比例為。(4)某綠色鸚鵡與藍色鸚鵡雜交,后代只有綠色鸚鵡和黃色鸚鵡,比例為3:1,則該綠色鸚鵡、藍色鸚鵡的基因型分別為、。【答案】(1)基因的自由組合(“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也可)控制鸚鵡羽毛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2)1/8(3)綠色:藍色:黃色:白色=9:3:3:1(4)AaBBAabb【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A位于1號染色體上,基因B位于3號染色體上,所以虎皮鸚鵡羽毛顏色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律。A_bb為藍色,A_B_為綠色,aaB_為黃色,aabb不能合成色素,為白色。【詳解】(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A位于1號染色體上,基因B位于3號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虎皮鸚鵡羽毛顏色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律。(2)一只純合藍色鸚鵡(AAbb)和一只純合黃色鸚鵡(aaBB)雜交得F1,既AAbb×aaBB→AaBb(F1),因此F1與雜合的黃色鸚鵡(aaBb)交配后代出現白色鸚鵡(aabb)的概率為1/2×1/4=1/8。(3)F1(AaBb)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F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綠色(A_B_):藍色(A_bb):黃色(aaB_):白色(aabb)=9:3:3:1。(4)綠色鸚鵡(A-B-)與藍色鸚鵡(A-bb)雜交,后代只有綠色鸚鵡(A-B-)和黃色鸚鵡(aaB_),且比例為3:1,說明該綠色鸚鵡的基因型為AaBB,藍色鸚鵡的基因型為Aabb。1.(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某種植物的寬葉/窄葉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寬葉性狀:高莖/矮莖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莖性狀。這2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為研究該種植物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兩個實驗,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錯誤的是(
)A.從實驗①可判斷A基因純合致死,從實驗②可判斷B基因純合致死B.實驗①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寬葉矮莖的基因型也為AabbC.若發現該種植物中的某個植株表現為寬葉高莖,則其基因型為AaBbD.將寬葉高莖植株進行自交,所獲得子代植株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4【答案】D【分析】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詳解】A、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A正確;B、實驗①中親本為寬葉矮莖,且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所以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寬葉矮莖的基因型也為Aabb,B正確;C、由于AA和BB均致死,因此若發現該種植物中的某個植株表現為寬葉高莖,則其基因型為AaBb,C正確;D、將寬葉高莖植株AaBb進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其中只有窄葉矮莖的植株為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9,D錯誤。故選D。2.(2016·上海·高考真題)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D/d分別位于三對染色體上獨立遺傳。已知基因型為aabbdd的棉花纖維基礎長度為6厘米,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dd)與乙(aaBbDd)雜交,則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是(
)A.8~14厘米 B.6~16厘米 C.6~14厘米 D.8~16厘米【答案】A【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C/c對長度的作用相等,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三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aabbcc的棉花纖維長度為6厘米,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厘米,甲(AABbdd)與乙(aaBbDd)雜交,問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求出子一代顯性基因的個數范圍即可。【詳解】已知棉花植株甲的基因型為AABbdd,乙的基因型為aaBbDd,產生的F1中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A,其長度最短為6+2=8厘米;含有顯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Dd,其長度為6+4×2=14厘米。因此,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是8~14厘米。故選A。3.(2022·山東·高考真題)(多選)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無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基因I不影響上述2對基因的功能,但i純合的個體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I_和A_bbI_的個體分別表現紫紅色花和靛藍色花。現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它們的花色分別為靛藍色、白色和紅色。不考慮突變,根據表中雜交結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雜交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乙紫紅色紫紅色∶靛藍色∶白色=9∶3∶4乙×丙紫紅色紫紅色∶紅色∶白色=9∶3∶4A.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可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B.讓表中所有F2的紫紅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1/4,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D.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F2表型比例為9紫紅色∶3靛藍色∶3紅色∶1藍色【答案】BC【分析】題意分析,基因型為A_B_I_和A_bbI_的個體分別表現紫紅色花和靛藍色花,基因型為aaB_I_表現為紅色,____ii表現為白色。雜交組合一中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紫紅色∶靛藍色∶白色=9∶3∶4,為9∶3∶3∶1的變式,說明相關的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同理根據乙、丙雜交結果,也說明相關的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根據F2中性狀表現確定親本甲、乙和丙的基因型依次為AAbbII、AABBii,aaBBII。【詳解】A、當植株是白花時候,其基因型為____ii,與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仍然是白花,無法鑒別它的具體的基因型,A錯誤;B、甲×乙雜交組合中F2的紫紅色植株基因型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乙×丙雜交組合中F2的紫紅色植株基因型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其中II:Ii=1:2所以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2/3×1/4=1/6,B正確;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1/4,則親本為(____Ii),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3×3),C正確;D、由于題中不能說明相關基因A/a和B/b是否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當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甲與丙雜交所得F1的基因型為AaBbII,其自交的子二代的表現型比為紫紅色(A_B_II):靛藍色花(A_bbII):紅色(aaB_II):藍色(aabblI)=9: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湖南省長沙市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生物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硫酸銅在生物農藥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與農業保險制度探索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瓶裝技術與發展考核試卷
- 石膏在防輻射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文化機械行業法律法規知識考核試卷
- 石棉纖維的難燃特性研究考核試卷
- Dcker容器技術應用 教案1 項目一創建Dcker運行環境
- 港口及航運設施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策略考核試卷
- 燃氣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建設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