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開學測試地理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1、選擇性必修2前兩章。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中新網1月8日電,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亞冬會”)將于2月7日在哈爾濱啟幕,已進入倒計時30天。下圖為哈爾濱不同日期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據此完成1—3題。1.本次亞冬會啟幕時,最符合哈爾濱太陽視運動軌跡的是()A.①B.②C.③D.④2.本次亞冬會啟幕倒計時30天內,哈爾濱()A.日均氣溫逐漸上升B.正午太陽高度先減后增C.白晝時間逐漸增長D.日落方位先西南后西北3.本次亞冬會啟幕當日,哈爾濱旗桿影子頂端的移動軌跡最可能是()A.B.C.D.南湖戈壁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南部,這里有非常奇特的景觀——橢圓盆(如圖1)。橢圓盆由多層低矮山體層層相套而成,周圍山體均呈同心橢圓形。在其不遠處,有很多近于平行排列、高為3—5m、筆直堅固且表面多裂紋的石墻(如圖2)。橢圓盆附近還分布有多處瑪瑙灘,瑪瑙由富含二氧化硅的熱液冷卻而成。據此完成4—6題。圖1圖24.下列巖石中,與石墻的巖石成因相似的是()A.花崗巖B.玄武巖C.頁巖D.大理巖5.橢圓盆周圍石墻多平行排列的原因是()A.巖漿向外層層涌出B.早期冰川并排移動C.當地盛行風向穩定D.人為壘砌,預防外敵6.導致石墻表面多裂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力侵蝕B.生物風化C.化學風化D.物理風化倒春寒是春季(3—5月)出現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氣溫明顯低于正常年份的現象。下圖示意1991—2020年重慶市倒春寒次數。據此完成7—9題。7.造成重慶市倒春寒次數分布差異較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大氣環流C.緯度D.海陸位置8.倒春寒形成時()A.北方冷空氣活動減弱B.副熱帶高壓偏強C.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偏強D.中緯度西風偏強9.下列關于倒春寒對重慶市的影響,合理的是()A.河湖融冰時間推遲B.水稻秧苗遭遇凍害C.積雪深度明顯增大D.大批麥田暫停收割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地處四川盆地向川西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流域內山高谷深,其中多數河谷為干旱河谷。下圖示意岷江上游流域范圍及干旱河谷分布。據此完成10—11題。10.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①地形②盛行風向③海陸位置④水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區適合發展的方向有()①風力發電②水果種植③礦產采掘④水力發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積5.57×105km2,流域內地形以平原為主。某研究小組結合該流域降水、氣溫、風速等影響因子,可測算出不同土壤侵蝕強度的土壤侵蝕面積。下表示意2001—2020年松花江流域各級土壤侵蝕面積(單位:km2)。據此完成12—13題。侵蝕類型土壤侵蝕等級2001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蝕微度輕度中度強度極強度劇烈509874.4539979.3212.591.420.07—488995.9860815.4945.008.063.030.08474034.3675563.49239.6719.7010.000.73492540.5957294.4726.005.781.06—424059.86125541.15250.3112.912.990.33風蝕微度輕度中度強度極強度劇烈491782.0749959.127562.692853.721703.08674.11489353.8349163.248616.033939.282479.08983.22487712.2951434.558551.343590.232309.59936.66459513.4869812.6611401.396078.125155.662573.36481478.9655488.629212.574342.782750.631261.1712.2001—2020年,松花江流域()①各級風蝕面積均大于水蝕面積②土壤侵蝕面積隨強度增加而減小③各級水蝕面積均逐年增加④土壤侵蝕以微度水蝕或微度風蝕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該研究小組在測算不同土壤侵蝕強度的土壤侵蝕面積時,考慮溫度因子的主要原因是()A.溫度決定降水強度B.溫度影響地形坡度C.溫度決定凍土厚度D.溫度影響水分蒸發陜西省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貌構成,其中黃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0%,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橫跨三個氣候帶。下圖為陜西省按某一地理要素劃分的區域圖,該地理要素自南向北呈減小趨勢。據此完成14—16題。14.推測圖示區域劃分所參考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A.海拔B.降水量C.經濟發展水平D.人口15.與圖中①②區域界線接近的是()A.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C.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分界線D.我國農耕區與放牧區分界線16.陜西省地貌類型多樣,跨氣候區多,體現了()A.區域內部的整體性B.區域內部的可變性C.區域內部的差異性D.區域之間的關聯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受赤道中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并疊加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2023年11月初,我國中東部地區多地接連打破11月最高氣溫紀錄。山東、河南等地出現大面積30℃以上區域,暖如初夏,這對農作物的種植以及人民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影響。下圖示意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大氣環流的影響機制。(1)分析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氣候異常的機制。(6分)(2)闡述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山東、河南等地農作物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6分)(3)寫出與厄爾尼諾相反作用的現象名稱,并說明該現象對山東冬季氣溫的影響。(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石林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石林縣),位于云南省東部,轄區內石灰巖廣布。由于特殊的地貌特征和人為因素,石林縣石漠化問題嚴重,不僅危害當地生態環境,還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近年來,石林縣將光伏發電與石漠化生態修復相結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助推石漠化區域提升生態健康水平,實現了區域生態健康協調發展、土地集約化等多重目標。下圖為石林縣某石漠化丘陵上鋪展的一排排光伏板景觀圖。(1)指出石灰巖地區常見的地貌類型,并列舉兩個常見的該類型沉積地貌。(6分)(2)簡述石林縣石漠化問題嚴重的自然原因。(6分)(3)石林縣采用光伏發電與石漠化生態修復相結合的方式,試說明這樣做的好處。(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地表植被表現出多種分布規律。下圖為亞歐大陸某剖面線上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西部為40°N,東部為45°N)。(1)指出圖中a植被帶的名稱,并分析該植被所在地形成的氣候特征。(6分)(2)分析甲山脈東西坡景觀差異的形成原因。(6分)(3)指出乙山脈東坡植被所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并說明如此分布的原因。(6分)

2024—2025學年高二開學測試地理參考答案1.B【解析】本次亞冬會啟幕于2月7日,最符合該日哈爾濱太陽視運動軌跡的是②。故B選項正確。2.C【解析】本次亞冬會啟幕30天內,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哈爾濱白晝時間逐漸延長,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日均氣溫受多種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波動;日落方位始終位于西南方向。故C選項正確。3.A【解析】根據材料和圖示信息可知,當日哈爾濱旗桿影子頂端的移動軌跡應與A圖相吻合。故A選項正確。4.B【解析】由材料可知,石墻的巖石由巖漿冷凝而成,與玄武巖的成因相似。故B選項正確。5.A【解析】橢圓盆周圍石墻可能是巖漿間歇性涌出后冷凝而成的,外層石墻呈平行排列。故A選項正確。6.D【解析】該地地處內陸,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導致石墻表面多裂紋發育。故D選項正確。7.A【解析】重慶地形復雜,山地分布多,導致其倒春寒次數分布差異較大。故A選項正確。8.C【解析】倒春寒形成時,北方冷空氣氣流較強,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偏強。故C選項正確。9.B【解析】倒春寒導致重慶氣溫偏低,影響春季水稻秧苗的生長,符合題意。故B選項正確。10.A【解析】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河谷走向與盛行風方向夾角較大,甚至相互垂直,導致該地焚風效應明顯,因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主要形成因素有地形和盛行風向。故A選項正確。11.D【解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光熱資源、灌溉水源均較充足,可發展水果種植;其上游支流多,匯水面積廣,河水流量大,且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可發展水力發電。故D選項正確。12.D【解析】2001—2020年,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蝕面積隨強度增加而減小,②正確;微度水蝕和微度風蝕面積明顯偏大,土壤侵蝕以微度水蝕或微度風蝕為主,④正確。故D選項正確。13.C【解析】松花江流域冬季氣溫較低,凍土層較厚,對土壤的風蝕和水蝕都有較大影響,因此該研究小組在測算不同土壤侵蝕強度的土壤侵蝕面積時,考慮了溫度因子。故C選項正確。14.B【解析】陜西省地處我國西部,受夏季風影響自南向北逐漸減小,導致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小,因此圖示區域的劃分依據最可能是降水量;南部為濕潤區,中部為半濕潤區,北部為半干旱區。故B選項正確。15.B【解析】圖中①②區域界線與秦嶺基本吻合,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基本一致,與其他選項的分界線均不吻合。故B選項正確。16.C【解析】陜西省地貌類型多樣,跨氣候區多,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差異性。故C選項正確。17.(1)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中東太平洋赤道海域表面溫度升高,使得近地面氣溫升高,對流旺盛;隨著大氣環流的變化,我國北上的暖氣流活躍,北方地區冷氣流勢力減弱;導致北方氣溫偏高。(6分)(2)出現干熱的天氣狀況,土壤水分蒸發加快,失墑加快;加速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釋放,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為病蟲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病蟲害的暴發風險顯著增加。(6分)(3)拉尼娜現象。(2分)影響: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增大,且氣溫波動幅度加大。(2分)18.(1)地貌類型:喀斯特地貌(或巖溶地貌)。(2分)沉積地貌: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簾等。(合理即可,答出兩點,4分)(2)地處我國南部季風區,降水多,流水侵蝕嚴重;地形崎嶇,植被稀疏,加劇土壤侵蝕;石灰巖廣布,流水溶蝕作用明顯;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表水易滲漏,地下水位較低,不利于土壤和植被發育,加劇地表土壤流失。(答出三點,6分)(3)丘陵上鋪展光伏板,可減小雨水對地表的沖刷,降低水土流失強度,有利于生態修復;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形成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