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編版歷史中考復習 第五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_第1頁
2025年統編版歷史中考復習 第五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_第2頁
2025年統編版歷史中考復習 第五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_第3頁
2025年統編版歷史中考復習 第五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_第4頁
2025年統編版歷史中考復習 第五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中考總復習歷史目

錄CONTENTS01考點分析02能力提升考點分析

通過了解隋朝的興亡、“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興盛的原因。(5年3考;考查要點:隋初的郡縣設置、唐初的貴族等第觀念、隋亡的教訓)1.隋的統一與滅亡:統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楊堅(隋文帝)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大興(2)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3)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鞏固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滅亡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隋朝隨之滅亡2.“貞觀之治”: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被喻為可以知得失的“鏡子”;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玄齡、杜如晦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房謀杜斷”)主要措施政治(1)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2)制定法律,減省刑罰(3)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4)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主要措施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發兵擊敗東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民族關系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外交實行開放交流、兼容并包的對外政策影響(1)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使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3.“開元盛世”: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姚崇和宋璟)措施(1)政治:整頓吏治,裁減冗員(2)經濟:發展經濟,改革稅制(3)文化: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影響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相關圖片:1.(2024菏澤)與此前的選官制度相比,隋朝確立的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統一助成歷史中國的政治統一”。據此可知,這一制度(

)A.加強了中央集權B.促進了民族交融C.推動了教育發展D.擴大了選官范圍多A2.(2024廣東)唐朝在建立后,“增損隋律”,制定唐律,盡削前朝“煩峻之法”,“用法務在寬簡”。這反映了唐朝()A.加強吏治整頓B.吸取隋亡的教訓C.注重經濟發展D.開創三省六部制B

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事,從制度、經濟、文學藝術、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5年4考;考查要點:隋朝的大運河、唐朝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唐詩代表人物、唐朝城市商業的發展)1.科舉制度的創建: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員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創立和完善(1)隋文帝: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3)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4)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影響(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員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開通大運河: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開鑿隋煬帝時,從605年起陸續開鑿構成(1)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3點)(2)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4段)(3)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5水)評價(1)大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2)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3.唐朝的經濟與文學藝術:經濟繁榮農業(1)墾田面積逐漸擴大(2)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3)非常重視興修水利,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經濟繁榮手工業(1)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其中蜀錦冠于全國(2)陶瓷器生產水平很高,主要代表有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3)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商業(1)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2)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都城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市:商業區;坊:居民區)文化昌盛(1)唐詩: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代表詩人有:①李白(“詩仙”):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②杜甫(“詩圣”):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淳樸厚重,詩作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③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直面社會現實,揭示了統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書法:代表人物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3)繪畫:代表人物有閻立本、吳道子等4.民族交往:民族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唐蕃交往(1)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2)唐中宗時期:金城公主嫁給赤德祖贊(尺帶珠丹),赤德祖贊稱唐朝與吐蕃“和同為一家”(3)唐穆宗時期: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冊封首領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邊疆管理唐朝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5.中外交流:交往史實遣唐使唐朝時期,日本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鑒真東渡東渡唐玄宗時,鑒真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交往史實玄奘西行唐太宗時,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經。回到長安后,玄奘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唐與新羅的關系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相關圖片:3.【歷史解釋】唐前期,科舉中制舉科目以文辭科和儒學科居多,策問針對性不強;唐中后期則以政事科為主,策問的題材包括軍費開支、土地兼并、邊疆關系等重大問題。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經世致用思潮的推動

B.門閥士族勢力的衰落C.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化

D.科舉考試程序的改革C4.(2023廣東)唐朝洛陽設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貨賄山積”。這說明當時洛陽()A.商業貿易繁榮B.城市布局對稱C.市民文化興盛D.政治制度完備A5.(2024赤峰)唐代,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動;女性日常服飾的等級性沒有那么嚴格,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這說明,唐朝時期(

)A.婦女得到解放B.尚武風氣盛行一時C.文學藝術繁榮D.社會風氣開放包容D6.【教材素材】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遣唐使來中國的主要目的是(

)A.傳播日本建筑技術B.增進兩國友誼C.學習唐朝先進文化D.求取佛教經典C

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局面,認識唐末五代的社會危機。1.安史之亂:背景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日趨腐敗,社會矛盾尖銳,節度使勢力膨脹概況755年,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叛軍一度逼近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安史之亂持續八年,最終于763年被平定影響(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2.五代十國:背景黃巢起義對唐朝統治造成致命打擊;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局面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影響(1)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2)南方地區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3)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7.(2024眉山)學習歷史離不開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事實判斷只解決“真偽”問題,而價值判斷是對事物的美丑、善惡、好壞、進步或落后等進行評價。下列屬于價值判斷的是(

)A.長平之戰B.楚漢之爭C.赤壁之戰D.安史之亂D8.五代十國時期,有些蜀地畫家深受唐代畫風之影響,故其畫作較多地保留了唐代遺風。敦煌莫高窟中不少五代壁畫,格法(指繪畫的造型之法)雖沿自唐代,但亦頗具特色。據此可知,五代十國時期(

)A.藝術成就高于唐代B.格法僅保留了唐風C.文化在傳承中發展D.南北商業往來密切C能力提升1.(2024山西)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題1圖)。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千米,有數百個糧窖。這種規模宏大的倉窖,不僅數目繁多,而且庫藏巨大,在全國運河地區普遍建立。這些倉窖遺址可用于研究隋朝()A.國家統一的條件B.政治制度的創新C.商業發展的水平D.財政經濟的狀況D題1圖2.【唯物史觀】在評價唐太宗時,《舊唐書》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虛心納諫;《新唐書》則主要肯定了他在反隋建唐和國家治理方面的貢獻,同時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之處。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帝王B.兩部史書對唐太宗的評價完全一致C.《新唐書》的史學價值高于《舊唐書》D.歷史評價帶有主觀性,需多方考證D3.(2024安徽)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唐太宗這段話可用以研究()A.科舉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鎮割據現象D.重文輕武政策B4.【歷史解釋】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機制,這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材料表明科舉制()A.有利于形成新的價值取向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忽視了讀書人品德的考察D.提升了全社會文化水平A5.【家國情懷】“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B6.(2024成都)題6圖所示為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局部),展示了唐朝時期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說明當時()A.鐵器牛耕的出現B.棉花種植的普及C.生產技術的改進D.玉米甘薯的推廣C題6圖7.(2024白銀)唐初,法律規定工商業者免除交納稅收,只交納按資產規定的戶稅,同時嚴禁官員兼職經營商業;唐高祖詔令“食祿之家,不得與下人爭利”。這些措施()A.遏制了官員貪腐行為B.摒棄了重農抑商政策C.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D.有利于唐朝商業發展D8.(2024南通)隋唐時期大書法家共15位,其中南方占11位,并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蘇、浙江兩省。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區得到了持續開發B.科舉制度培養了大量人才C.書法開始成為專門的藝術D.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頻繁A9.(2023嘉興)普陀山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豎于普陀山楊枝禪林大殿中,碑上鐫有唐朝某畫家所繪觀音立像,右上角鐫刻“……普陀圣像,摹自閻公,一時妙墨,百代欽崇……”等內容。下列畫作中也是由“閻公”所繪的是()A.《步輦圖》B.《送子天王圖》C.《女史箴圖》D.《洛神賦圖》A10.(2023雅安)唐中宗時期,吐蕃贊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帶去了大批絲綢錦緞、龜茲樂,以及各類工匠、藝人,在西藏建立禮佛等制度。該事件()A.顯示了唐朝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B.加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統一C.促進了唐朝文學藝術的高度繁榮D.推動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D11.(2024包頭)唐朝時,來自東羅馬、大食、新羅等國的客使匯聚于都城長安。不少外國人在中國長期定居,有的還在朝廷中任職。這反映出唐朝()A.文化交流的頻繁B.民族交融的盛況C.對外交通的發達D.開放包容的氣度D

12.貞觀初年,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天寶年間,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歷經重重艱辛,最終抵達日本,傳授佛經。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共同之處是()A.都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B.都加強了對少數民族的統治C.都拓展了唐朝的疆域D.都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A13.(2023金昌)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寫道:“在唐朝統治的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中,亞洲的國家幾乎都有人曾經進入過唐朝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證這一論述的史事是()A.鑒真東渡至日本傳授佛經B.玄奘西行途中游歷100多個國家C.有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