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選篇》課件_第1頁
《古文觀止選篇》課件_第2頁
《古文觀止選篇》課件_第3頁
《古文觀止選篇》課件_第4頁
《古文觀止選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文觀止選篇》PPT課件本課件將帶您走進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領略古文之美,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課程目標11.了解古文的基本知識包括古文的定義、特點、分類和發展歷程等。22.掌握古文鑒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從內容、語言、藝術等方面分析和理解古文。33.熟悉經典古文作品重點學習《論語》、《老子》、《史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古文作品。44.體會古文的文化價值認識古文在傳承中華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重大意義。授課大綱11.前言:什么是古文22.古文的特點33.古文的分類44.古文的發展歷程55.如何鑒賞古文66.作品一:《論語》77.作品二:《老子》88.作品三:《史記》99.作品四:《紅樓夢》1010.作品五:《水滸傳》1111.作品六:《三國演義》1212.小結:古文的價值與意義1313.習題與思考1414.Q&A環節1515.課程總結前言:什么是古文古文,泛指古代漢語寫作的文體,其范圍廣泛,涵蓋了先秦至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多種形式。古文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古文的特點1.語言精煉古文注重簡潔凝練,用詞嚴謹,表達準確,往往以少勝多,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2.結構嚴謹古文注重文章結構,以“起承轉合”為基本框架,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完整。3.意境深遠古文注重營造意境,通過精煉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塑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引發讀者共鳴。4.文風多樣古文風格多樣,既有雄渾大氣,又有婉約秀麗;既有豪邁奔放,又有細膩委婉,展現出中國文學的豐富多彩。古文的分類1.先秦散文主要包括《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以記錄歷史、政治、禮儀、文化為主。2.漢代散文以司馬遷的《史記》為代表,以記敘歷史事件為主,語言生動,文筆流暢,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3.唐宋散文唐代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以議論為主,語言簡潔,文風雄健;宋代以歐陽修、蘇軾為代表,以記敘為主,語言清麗,文風典雅。4.明清散文以歸有光、袁宏道為代表,以記敘為主,語言樸實,文風清新。古文的發展歷程11.先秦時期:古文萌芽22.漢代時期:古文繁榮33.唐宋時期:古文鼎盛44.明清時期:古文轉型如何鑒賞古文1.了解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社會環境等,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2.分析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3.賞析語言關注詞語的運用、句式的特點、修辭手法等,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4.體會意境感受文章營造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藝術追求。作品一:《論語》《論語》,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其內容豐富,涉及道德、政治、教育、哲學等多個方面,對后世影響深遠。《論語》作者及背景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思想,倡導“仁愛”、“忠恕”、“克己復禮”等道德準則,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背景《論語》成書于戰國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諸侯爭霸,社會秩序混亂。孔子及其弟子主張恢復周代禮樂制度,重建社會秩序,其思想在當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論語》核心思想仁愛以“仁”為核心,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愛互助,推己及人。1忠恕忠于君主,恕己及人,強調忠誠和寬容。2克己復禮克制私欲,回歸禮儀規范,強調自我約束和社會秩序。3經典篇目賞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要學以致用,并從中獲得快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己度人,強調要將心比心,尊重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鼓勵學習,要善于向他人學習,即使比自己不如的人,也要從他們身上學習優點。《論語》的語言特點《論語》語言簡潔明快,以“四言句”為主,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記憶。其語言質樸自然,生動形象,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作品二:《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經》,道家經典之一,是老子思想的集中體現。其內容涵蓋哲學、政治、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對后世影響深遠。《老子》作者及思想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戰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無為而治”,強調順應自然規律,以“道”為最高原則,主張清靜無為,返璞歸真。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即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律。他認為“道”是無形無象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遵循著“無為”的原則,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老子》的主要內容上善若水水無定形,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了道家的無為思想。無為而治強調順應自然規律,不強求,不妄為,才能達到治理國家的最佳狀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強調天道循環,善惡有報,強調道德和因果報應。《老子》語言分析《老子》語言簡潔凝練,以“三言句”為主,句式靈活,節奏感強,富有哲理性,體現了道家思想的深奧和玄妙。作品三:《史記》《史記》,又名《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其內容豐富,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史記》作者及體裁作者司馬遷,西漢時期史學家,字子長,以其著作《史記》而聞名于世,被尊稱為“史圣”。他曾擔任太史令,負責編撰史書,后因替李陵辯護而受宮刑,但他不屈不撓,繼續完成史記的撰寫。體裁《史記》采用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主線,按人物生平事跡進行記敘,兼顧年代順序。它打破了以往編年體史書的局限,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的歷史意義1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打破了以往編年體史書的局限,為后世史學提供了新的模式。2史料翔實記載了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史料。3文學價值高語言生動,文筆流暢,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的文學特色1人物形象鮮明通過生動的語言和描寫,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秦始皇、項羽、劉邦等。2語言精煉語言簡潔凝練,富含哲理,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3文筆優美文筆流暢,敘事生動,描寫細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作品四:《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由清代小說家曹雪芹創作。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物為中心,描寫了封建貴族家庭的興衰史,以及人物之間的愛情糾葛,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紅樓夢》作者及背景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經歷過家族的興衰,他對封建社會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用畢生的精力創作了《紅樓夢》,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體驗融入其中。背景《紅樓夢》創作于清代中期,當時社會矛盾尖銳,封建制度日益腐朽,人們對封建社會的弊端有著深刻的反思。曹雪芹以賈府的興衰為背景,展現了封建貴族家庭內部的矛盾和沖突,以及人物命運的悲劇性。《紅樓夢》的創作特點120章回體小說采用章回體結構,語言生動,情節曲折,人物眾多,人物命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40寫實主義以寫實手法,細致入微地描繪了封建貴族家庭的生活場景、人物性格和社會風俗,具有很強的真實感。80浪漫主義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夢幻般的意境,如“寶玉葬花”等情節。70詩詞歌賦大量運用詩詞歌賦,如“元春省親”的詩詞,展現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紅樓夢》的主要人物賈寶玉出身名門望族,性格風流倜儻,追求自由愛情,最終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選擇了出家。林黛玉才華橫溢,性格孤傲,與寶玉情投意合,最終因病早逝。薛寶釵性格穩重,為人精明,與寶玉最終結婚,但兩人之間缺乏真正的愛情。《紅樓夢》的思想內涵批判封建制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虛偽,批判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對人性的壓抑。1追求自由愛情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2探索人生真諦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展現了封建社會下人物命運的悲劇性。3揭示人性弱點揭示了封建社會下人性的復雜性,如虛榮、貪婪、嫉妒等。4作品五:《水滸傳》《水滸傳》,又名《水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創作。它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聚義梁山,反抗朝廷的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藝術成就。《水滸傳》作者及創作背景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其生平事跡不詳,但其創作的《水滸傳》對后世影響深遠,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之作。背景《水滸傳》創作于元末明初,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人民生活困苦。施耐庵以梁山好漢的起義為背景,描寫了農民反抗統治階級的斗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水滸傳》的題材特點《水滸傳》的藝術成就1人物塑造塑造了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軌跡。2情節跌宕起伏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武松打虎”、“林沖棒打洪教頭”等情節,展現了強烈的戲劇性和故事性。3語言生動形象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含民間色彩,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等語言,展現了人物的豪邁和粗獷性格。作品六:《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作。它以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人物之間的權謀爭斗,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歷史性。《三國演義》作者及內容作者羅貫中,明代小說家,其生平事跡不詳,但其創作的《三國演義》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之作。內容《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開端,描寫了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物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物的忠義故事,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歷史背景。《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曹操雄才大略,足智多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也有著奸詐的一面。劉備仁義之主,寬厚待人,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政治家,但也有優柔寡斷的一面。諸葛亮足智多謀,忠肝義膽,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也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悲劇性。《三國演義》的語言特色《三國演義》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含戲劇性,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情節,展現了人物的智謀和勇氣,以及故事的精彩和曲折。小結:古文的價值與意義古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精神,是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窗口,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古文,我們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體會中國古代的思想和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