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_第1頁
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_第2頁
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_第3頁
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_第4頁
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手冊TOC\o"1-2"\h\u26701第一章農業資源概述 3292541.1農業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3162431.1.1自然資源 376351.1.2社會資源 3234031.2農業資源的重要性 422826第二章農業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 4149222.1農田資源的合理利用 4199732.1.1優化農業結構 4232782.1.2提高耕作技術水平 4213962.1.3實施輪作與間作 4257092.1.4提高復種指數 5303842.2土壤資源的保護措施 545912.2.1防止土壤侵蝕 5104442.2.2提高土壤肥力 5200602.2.3防治土壤污染 5295412.2.4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516772.3農田水利資源的合理調配 5153592.3.1優化水資源配置 5117372.3.2推廣節水技術 5176462.3.3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541482.3.4實施水資源保護措施 5147162.4農業生態環境建設 598012.4.1保護和恢復植被 6184742.4.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68002.4.3推廣生態農業技術 692512.4.4加強農業廢棄物處理 628764第三章農業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6202483.1農業水資源的現狀與問題 6135963.2農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6222973.3農業水資源保護措施 794563.4農業節水技術 720529第四章農業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 7162724.1農業生物資源的種類與價值 7204174.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8120834.3農業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881874.4生物技術在農業資源利用中的應用 88890第五章農業化學資源利用與保護 8214805.1農業化學資源的種類與作用 8107605.1.1化肥 9268435.1.2農藥 9118365.1.3土壤調理劑 9184965.2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 9114375.2.1化肥的合理使用 9218025.2.2農藥的合理使用 9212075.3農業化學資源的環境影響 9192165.3.1土壤污染 9190985.3.2水體污染 1080765.3.3大氣污染 10167585.4農業化學資源的替代技術 10264095.4.1生物肥料 10191165.4.2生物農藥 10321255.4.3物理防治方法 10315985.4.4農業生態工程 1029468第六章農業能源資源利用與保護 10229146.1農業能源資源的種類與特點 1061896.1.1生物質能源 11143406.1.2太陽能 11288426.1.3風能 11151446.1.4水能 1119346.2農業能源的合理利用 11172006.2.1優化能源結構 111246.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163706.2.3推廣節能技術 119396.3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11147526.3.1合理規劃能源資源開發 12158936.3.2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121716.3.3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 12164436.4農業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2179206.4.1加強政策支持 1261486.4.2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 1297116.4.3推廣農業能源技術 1298466.4.4培育專業化人才 1217273第七章農業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 12308147.1農業生態資源的特點與價值 12160867.2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 13248717.3生態農業的建設與發展 13269997.4農業生態資源的監測與管理 1420843第八章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 14273478.1農業環境資源的現狀與問題 14284198.1.1現狀 14257768.1.2問題 14252488.2農業環境保護政策與技術 15232598.2.1政策措施 15120898.2.2技術手段 153548.3農業環境資源的監測與評價 15188938.3.1監測體系 15281058.3.2評價方法 1572428.4農業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619163第九章農業資源管理與政策 16134649.1農業資源管理的內涵與任務 16276499.2農業資源政策體系 17105239.3農業資源法律法規 17174719.4農業資源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1717962第十章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未來展望 18981110.1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發展趨勢 182976910.2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技術創新 18781410.3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國際合作 18132010.4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19第一章農業資源概述1.1農業資源的定義與分類農業資源是指在一定時空范圍內,對農業生產具有直接或間接價值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它包括土地、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以及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技術資源等。1.1.1自然資源(1)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包括耕地、園地、草地、林地等。土地資源具有地域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2)水資源: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水資源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要素,對作物生長、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包括光、熱、水、風等自然條件。氣候資源對農業生產具有顯著的區域性和季節性特點,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產量和品質。(4)生物資源:生物資源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遺傳材料和生物多樣性,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1.2社會資源(1)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包括農業勞動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人力資源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技術資源:技術資源包括農業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技術資源對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3)經濟資源:經濟資源包括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市場、農業政策等。經濟資源對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顯著影響。1.2農業資源的重要性農業資源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糧食安全:農業資源是實現糧食自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充足、優質的農業資源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2)促進經濟發展:農業資源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通過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可以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3)維護生態平衡: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4)提高國際競爭力:農業資源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有利于我國農業走向世界。第二章農業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2.1農田資源的合理利用農田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合理利用農田資源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農田資源合理利用的幾個方面:2.1.1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效率。2.1.2提高耕作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耕作技術,如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秸稈還田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減少土地退化。2.1.3實施輪作與間作通過輪作與間作,合理利用土壤養分,提高土地的持續利用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2.1.4提高復種指數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土地產出率。2.2土壤資源的保護措施土壤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保護土壤資源對于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2.1防止土壤侵蝕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蝕。2.2.2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化肥、有機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土壤肥力。2.2.3防治土壤污染加強農業環境監測,預防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農藥、化肥等對土壤的污染。2.2.4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閑置土地。2.3農田水利資源的合理調配農田水利資源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合理調配農田水利資源對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3.1優化水資源配置根據區域水資源狀況,合理調配水資源,實現地表水、地下水、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2.3.2推廣節水技術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2.3.3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抗災能力,保障農業灌溉需求。2.3.4實施水資源保護措施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農業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2.4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以下是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幾個方面:2.4.1保護和恢復植被加強植被保護,恢復退化植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2.4.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2.4.3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等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2.4.4加強農業廢棄物處理加強農業廢棄物處理,防止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第三章農業水資源利用與保護3.1農業水資源的現狀與問題我國農業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在時空分布上,農業水資源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當前,農業水資源利用存在以下問題:(1)水資源浪費嚴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等原因,導致水資源利用率較低。(2)水資源污染問題突出。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工業廢水排放,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3)水資源管理不善。農業水資源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缺乏統一協調,導致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3.2農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為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應采取以下措施:(1)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改進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耐旱作物,減少對水資源的依賴。(3)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4)實施水資源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實行總量控制,保證水資源合理分配。3.3農業水資源保護措施為保護農業水資源,應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水資源監測。建立健全水資源監測體系,實時掌握水資源狀況。(2)嚴格水資源管理。加強水資源管理,規范農業用水行為,保證水資源合理利用。(3)防治水資源污染。加強農業環境保護,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防治水資源污染。(4)推廣水資源保護技術。研發和推廣水資源保護技術,提高農業水資源保護水平。3.4農業節水技術農業節水技術是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以下幾種節水技術值得推廣:(1)滴灌技術。滴灌技術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減少了水的浪費,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2)噴灌技術。噴灌技術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到作物上,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3)微灌技術。微灌技術通過微管道將水輸送到作物根部,減少了水的浪費。(4)雨水集蓄利用技術。雨水集蓄利用技術將雨水收集起來,用于農業生產,減輕了對地下水的開采壓力。第四章農業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4.1農業生物資源的種類與價值農業生物資源是指農業生產中可直接或間接利用的生物資源,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植物資源主要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野生植物等;動物資源包括家畜、家禽、水產動物和昆蟲等;微生物資源則涵蓋土壤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等。農業生物資源具有極高的價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人類提供食物和工業原料;飼料作物為畜牧業提供飼料;野生植物則為人類提供藥物、食材和工業原料。家畜、家禽和水產動物為人類提供肉、蛋、奶等食品。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促進土壤肥力、防治病蟲害和發酵食品等。4.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基因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提高農業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產力。但是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破壞,如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等。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和重要生態系統;二是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引導農民參與生態保護;三是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四是加強生物多樣性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4.3農業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農業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指在不破壞生態環境、不影響未來人類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農業生物資源。為實現農業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國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二是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強農業資源監測和管理,防止資源過度開發;四是實施農業資源循環利用,降低資源浪費。4.4生物技術在農業資源利用中的應用生物技術在農業資源利用中具有廣泛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可改良作物品種,提高產量、抗病性和適應性;發酵工程技術可生產微生物肥料、飼料和食品添加劑;三是細胞工程技術可培養植物組織和細胞,實現工廠化生產;四是生物信息技術在農業資源管理、病蟲害防治和農業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農業資源利用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第五章農業化學資源利用與保護5.1農業化學資源的種類與作用農業化學資源是指用于農業生產中的化學物質,主要包括化肥、農藥、土壤調理劑等。化肥是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的物質,包括氮肥、磷肥、鉀肥等;農藥則主要用于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和草害,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土壤調理劑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和性質,提高土壤肥力。5.1.1化肥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提高農作物產量。氮肥能促進植物生長,增加葉面積和干物質積累;磷肥能促進根系發達,增強植物抗逆性;鉀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5.1.2農藥農藥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殺蟲劑用于防治害蟲,殺菌劑用于防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除草劑用于防治雜草。農藥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5.1.3土壤調理劑土壤調理劑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土壤調理劑包括石灰、石膏、硅酸鹽等。土壤調理劑的使用可以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孔隙度等。5.2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合理使用是農業化學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鍵。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減少環境污染。5.2.1化肥的合理使用化肥的合理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2)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3)推廣有機無機肥料配合使用,提高土壤肥力。5.2.2農藥的合理使用農藥的合理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和防治指標適時防治;(2)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3)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5.3農業化學資源的環境影響農業化學資源的不合理使用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3.1土壤污染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會導致土壤污染,影響土壤質量和生態環境。化肥過量施用會導致土壤鹽漬化、土壤結構惡化等問題;農藥殘留會對土壤微生物產生毒害作用,影響土壤肥力。5.3.2水體污染化肥和農藥的流失會導致水體污染,影響水生生態環境。過量使用化肥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引起水華、赤潮等生態環境問題;農藥殘留會對水生生物產生毒害作用。5.3.3大氣污染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過程中,部分化學物質會揮發進入大氣,導致大氣污染。例如,氮肥施用過程中產生的氨氣、氮氧化物等氣體,會對大氣環境產生負面影響。5.4農業化學資源的替代技術為了減少農業化學資源的環境影響,研究和推廣替代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農業化學資源替代技術:5.4.1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技術生產的肥料,具有無污染、高效、可持續等優點。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有機肥料等。5.4.2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的農藥,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等優點。主要包括生物殺蟲劑、生物殺菌劑等。5.4.3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是通過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如誘殺、阻隔、高溫等。這些方法對環境污染較小,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5.4.4農業生態工程農業生態工程是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生產模式等手段,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例如,推行輪作、間作、混作等種植模式,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第六章農業能源資源利用與保護6.1農業能源資源的種類與特點農業能源資源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能源資源,主要包括生物質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等。以下為農業能源資源的種類及其特點:6.1.1生物質能源生物質能源是指來源于生物質的能源,包括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副產品、林業廢棄物等。其主要特點為:可再生、清潔、環保,同時具有原料豐富、分布廣泛、易于儲存和運輸等優點。6.1.2太陽能太陽能是指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其主要特點為:資源豐富、清潔無污染、分布廣泛、穩定性好。在農業領域,太陽能可應用于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等方面。6.1.3風能風能是指風力驅動的能量。其主要特點為:清潔、可再生、分布廣泛。風能在農業領域可應用于灌溉、農產品加工等。6.1.4水能水能是指水流的能量。其主要特點為:清潔、可再生、分布廣泛。水能在農業領域可應用于灌溉、農產品加工等。6.2農業能源的合理利用農業能源的合理利用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農業能源的合理利用措施:6.2.1優化能源結構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降低傳統能源的使用比例。6.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6.2.3推廣節能技術推廣節能技術,如節能灌溉、節能農產品加工等,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6.3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是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以下為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措施:6.3.1合理規劃能源資源開發根據資源分布、市場需求和環境保護等因素,合理規劃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6.3.2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加強對農業能源資源的保護,保證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6.3.3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引導等手段,提高農業能源資源的利用水平。6.4農業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農業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以下為農業能源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6.4.1加強政策支持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業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6.4.2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能源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6.4.3推廣農業能源技術加大農業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農業能源利用水平。6.4.4培育專業化人才加強農業能源領域的教育和培訓,培育一批專業化的人才。第七章農業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7.1農業生態資源的特點與價值農業生態資源是指在一定區域內,農業生態系統所包含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及其環境條件。農業生態資源具有以下特點:(1)多樣性:農業生態資源包括土地、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多種類型,它們在空間分布、時間變化和功能上具有多樣性。(2)互補性:農業生態資源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共同構成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3)可更新性:農業生態資源在合理利用和保護的條件下,具有自然更新和恢復的能力。(4)有限性:農業生態資源在數量、質量和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農業生態資源具有極高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生產價值:農業生態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物質基礎,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2)生態價值:農業生態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化等。(3)社會價值:農業生態資源為人類提供休閑、觀光、教育等社會服務功能。7.2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是農業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核心。以下措施有助于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1)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遵循土地適宜性原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2)保護水資源:加強水資源管理,合理調配水資源,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3)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植被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防治水土流失。(4)防治農業污染:控制化肥、農藥使用,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業廢棄物排放。(5)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7.3生態農業的建設與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重要途徑。以下措施有助于生態農業的建設與發展:(1)推廣農業生態技術:運用生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等。(3)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率。(4)完善農業政策體系:制定和完善生態農業政策,引導農業可持續發展。(5)加強農業生態教育:普及生態農業知識,提高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7.4農業生態資源的監測與管理農業生態資源的監測與管理是保證農業生態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基礎。以下措施有助于農業生態資源的監測與管理:(1)建立健全監測體系:構建農業生態資源監測網絡,實時掌握農業生態資源狀況。(2)加強數據收集與分析:對農業生態資源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3)制定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規劃:根據農業生態資源狀況,制定相應的保護規劃。(4)實施農業生態資源管理措施:依據法律法規,對農業生態資源進行有效管理。(5)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動農業生態資源利用與保護領域的合作與發展。第八章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8.1農業環境資源的現狀與問題8.1.1現狀我國農業環境資源豐富,涵蓋了土地、水資源、氣候、生物多樣性等多個方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環境資源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環境資源面臨著一系列問題。8.1.2問題(1)土地資源過度開發: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存在過度開發、不合理利用等問題,導致土地質量下降、土壤肥力流失、水土流失等。(2)水資源短缺與污染:水資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且農業用水效率較低,同時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影響水環境質量。(3)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環境資源產生顯著影響,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對農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4)生物多樣性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物多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過量使用,導致生態環境惡化。8.2農業環境保護政策與技術8.2.1政策措施(1)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農業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約束力。(2)政策引導: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3)社會參與: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業環境保護,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業環境保護格局。8.2.2技術手段(1)節能減排技術:推廣節能型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生態農業技術:發展生態農業,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3)水資源保護技術:推廣水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8.3農業環境資源的監測與評價8.3.1監測體系建立農業環境資源監測體系,對農業環境資源進行實時監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土地資源監測:監測土地質量、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等指標。(2)水資源監測:監測農業用水量、水質、水資源分布等指標。(3)氣候資源監測:監測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因子。(4)生物多樣性監測:監測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的變化。8.3.2評價方法采用綜合評價方法,對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狀況進行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評價指標:選取反映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狀況的指標,如土地質量指數、水資源利用效率、生態環境質量等。(2)評價模型:構建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評價模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參數設置。(3)評價結果:根據評價模型,計算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綜合評分,反映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現狀。8.4農業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實現農業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應采取以下措施:(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2)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3)加強農業環境監測與評價:建立完善的農業環境監測與評價體系,為農業環境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4)推廣綠色農業技術: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輕農業環境壓力。(5)強化政策引導與監管:完善農業環境保護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引導與監管,保證農業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第九章農業資源管理與政策9.1農業資源管理的內涵與任務農業資源管理是指在農業發展中,對土地、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利用與保護的過程。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合理規劃與配置資源: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實現資源在各農業生產環節的最優配置。(2)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保護農業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3)資源監測與預警:對農業資源利用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覺和預警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4)資源管理與政策制定:制定相關政策,規范農業資源利用行為,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資源管理的任務主要包括:(1)制定農業資源利用規劃:明確資源利用方向、目標和重點,指導農業資源合理利用。(2)實施農業資源保護政策:通過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保護農業資源,防止資源過度開發。(3)加強農業資源監測與預警:建立農業資源監測體系,對資源利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預警。(4)推廣農業資源管理技術:應用先進的資源管理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9.2農業資源政策體系農業資源政策體系是指國家為實現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目標,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規、技術規范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農業資源利用行為,保障資源權益。(2)政策措施:制定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等政策措施,引導農業資源合理利用。(3)技術規范:制定農業資源利用的技術規范,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利用資源。(4)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農業資源管理體系,加強資源監測、評價和監管。9.3農業資源法律法規農業資源法律法規是農業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和合理利用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