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營銷工程
部
華為技術
WirelessMarketing
HuaweiTechnologiesCO.,LTD
2004內部資料
3G技術普及手冊
2
目錄
--標準篇
L
什么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2
_IMT-2000標準組織簡要介紹
3-.3Gpp協議版本的發展路線
4-.3Gpp各個版本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5-.3GppR99和R4版本的主要區別
3GppR4版本為什么使用BICC協議而不是S1P-T?
6-.
在R4中使用的獷展的H.248與H.248有什么不同?
7-.
&3GppR99和R4核心網電路域差異
-
承載與控制分離的結構有'什么Rood處?
9-.
3GppR4相對于R99的優勢
10.
一3GppR5版本為付么要引入IMS域
II國際上3G專利的形勢和進展
12.
一華為公司在3G專利方面的進展
11
14.華為公司在3Gpp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11中國IMT-2000頻譜分配
16.3G頻段OperatingBand仃11那些?
17.CDMA2000標準演進
18.IS-95A/B演進至ljCDMA2000IX有什么變化?
19.如何從CDMA2000IX到CDMA2000AEV的平滑演進
20.IS-95的技術特點是什么?
21.CDMA2000IX有什么技術特點?
22.CDMA2000lxEV-DO有什么技術特點?
23.CDMA20001XEV-DO如何進行網絡部署?
24.CDMA2000IXEV-DV有什么特點?
原理篇
25.什么是CDMA技術
26.CDMA技術的起源
27.CDMA的軟容量是指什么
28.CDMA短碼和長碼
29.為什么功率控制在CDMA系統中非常重要
30.為什么CDMA手機能保持低的發射功率
31.什么是CDMA軟切換?它與硬切換有什么分別
32.什么足CDMA的"更軟切換"
33.CDMA系統的UIMK介紹
M.IMSI(MIN)介紹
35.MDN號碼的介紹
36.TLDN號碼的介紹
37.CDMA為什么要加密和鑒權
38.什么是機卡?體,機卡分離
39.為什么EIR在國內沒有開通
40.CDMA系統如何保護Akey安全性
41.天線增益、水平//直波束寬度、單/雙極化的概念?
4Z接收機底噪、接收機增益、接收靈敏度、移動臺的熱噪聲功率
43.GOS、RSS【、Eb/No、Eb/Io的概念
44.db、dBi、dBm分別是什么單位,有何區別?
45.基站側信號處理,比如交織、復用后同原來相比什么區別
46.I、0信號是如何產生的,I、0信號復用的作用
47.3G系統采用了什么語音編碼技術?
48.3G系統采用了什么信道編碼技術?
49.什么是HARO技術
50.CPCH是否能夠提高上行速率容量,該信道相關功能
51.WCDMA承載分組數據的傳輸信道有哪些
52.WCDMA系統A物理信道的功率分配方式
53.AAL2/AAL5等ATM連接的區別
54.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簡要介紹
55.什么是無線資源管理管控,主要的技術有哪些?
56.WCDMA終端是如何實現與系統的同步的?
57.WCDMA系統是婦何完成尋呼過程的?
58.WCDMA系統在切換時需要測量哪些參數?
59.什么是TD-SCDMA系統中的接力切換技術?
60.WCDMA無線接入網絡那TT哪些接口?
61.WCDMA終端有哪些J2作模式?
62.為什么CDMA需要對整個網絡同步
63.WCDMA的同步方式,以及與cdma2000在同步上的區別
64.相對與同步切換,異步切換會對切換掉話率有多少影響
613G中都采用『哪些分集技術?
66.基站發射分基的實現方式以及帶來的增益、投資成本
67.什么是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技術(HSDPA)?
68.智能天線波束寬度是多大?多徑條件下如何跟蹤用戶?
69.GGSN和SGSN是否和GPRS中的設備相同?
70.3G電路域和分組域網絡鑒權和認證基本要求
71.2G系統和3G系統中對用戶的鑒權有哪些區別?
72.相對2G系統,3G在信息安全措施上有哪措改進?
73.七號信令傳輸如何變為MPLS,也就是如何用IP承我?
74,R4如何和PSTN網絡互通?
75.路由器支持哪些安全協議,后用后對路由用后性能影響?
76.移動網絡中信令尋址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優缺點?
77.什么是APN?
78.什么是SIGTRAN?
79.什么是TFO、TrFO,各有什么優點?
80.R4的承載方式有哪些及其各自優缺點?
81.3G用戶是如何訪問外部數據網的?
82.MIP技術簡單介紹,及技術實現合適的.方案
83.
三.產品一篇
84.
一
85.華為公司系列NodeB產品的規格
一
華為容量的計算方法,配置和共享方式
86.NodeBCE
一
華為NodeB基帶單板的配置方法
87.
一基站靠墻安裝、散熱和工作環境的考慮
88.
一華為的內部結構和單板介紹
粉NodeB
一WCDMA對功放的線性要求,功放規格
90.
一華為NodeB采用的同步方式,失去同步源后可以保持的時間
9|.
一RNC的容量、處理能力和最大端口配置數量
92.
一華為RNC容量(用戶數)的估算方法,基于的話務模型
93.容量指標定義,話音與數據業務量資源共享法則
一RNC
94.頻間硬切換實現的機制,以及對RNC性能的影響
一
95.華為MSC產品容量,處理能力和端口數量
一
華為產品介紹,與其它廠家的連接合適的方案
96.MGWRNC
一
RNCluCS和luPS能否通過同,物理鏈路到MSC再到SGSN
97-.
華為SGSN產品規格,受影響的因素
9S.
一華為GGSN產品規格,主要特點
99.
一華為分組域設備IP地址如何規劃
100
一關于虛擬HLR的概念,華為是否支持
101
一CG靈活計費的方式有哪些?(時長、流量……)
1023G計費的問題變得很復雜,華為公司的計費是怎樣實現的
103.3G業務的計費有何特點?
104.Ga接口和GTP,協議是什么?
105.3G計費與2G計費的差異何在?
)06.TMSC/GMSC是否有計費功能,長途呼叫采用什么方式接入
107.關于計費信息中OoS映像方式
108.電路域業務和分空域業務中的一些計費原則
109.3G條件下,計費信息在安全性上有些什么要求
110.全國和省級3G網管中心的設置原則及其連接方式
111.3G網元管理管控在網管體系中的作用?
112.什么是IRP?
113.3G網絡管理管控的合適的內容和特點?與2G和固網網管相比有何不同?
114.華為WCDMA操作維護網元之間的時間如何同步
115.3G終端有哪些關鍵技術?
116.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都有哪些種類?
117.什么是移動終端應用開發平價?
118,如何比較JAVA和BREW的安全性?
119.3G終端產品上有哪些主流的第二方瀏覽器產品?
120.什么是終端的OTA參數預配置(OTA-Provisionine)如何實現?
121.華為公司3G手機研發情況報告
122.華為公司WCDMA芯片研發進展情況?
業務篇
什么是3G業務網絡?它主要包含哪些⑼元?
3G是業務驅動的,華為公司的OSA構架如何提供業務?
123介紹一下3G業務平臺的建設合適的方案?
124WCDMA業務平臺(或者說業務網關)具有哪些功能
125
126介紹?下3G業務平臺的界面規范?
一
業務管理管控平臺對用戶門戶有哪些功能要求?
127
128會議電視和可視正話的區別?可視用話的工作過程?
129MulliCALL與多方通話關系如何?
130
131綜合預付費業務的主要功能和實現方式?
132
一預付費漫游怎樣實現機制如何?
133移動智能網和固網智能網的主要區別?
134主要的3G智能網協議有那些?
135
1363G智能網相比2G智能網而言,新增了什么業務能力?
137
一CAMEL在R4和R5階段有何區別?
138移動定位業務(LCS業務)采用哪三種移動定位技術?
139初期定位業務主要有哪些?這些業務對定位精度有什么要求?
140
一
通過CelLID方式的定位過程中HLR如何找到了MS
141
142針對3G的商用定位業務是否與2G有不同?
143運營商開展定位業務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一
144提供詳細的VideoStreaming解決合適的方案
145移動流媒體業務有哪些類型的應用?
影響移動流媒體應用的因素存哪些?
移動流媒體業務有哪幾種傳輸方式?
46
移動流媒體業務使用哪些特7T的應用和控制I辦議?
4Z
電路域視頻業務的業務流程。
4
8.電路和分組多媒體業務應用實例介紹
94.
0L.WAPGW可以提供哪些業務類型?
5-
Z什么是交互式短信業務?
5-
1什么是即時通信?
5
-綜合VPN業務的主要功能?
5
4.不同類型的業務在時延的要求有哪些不同
55.
6-.業務組合、業務捆綁、業務融合的含義是什么?
5Z
什么是工作流機制?工作流機制在業務管理管控中如何應用?
5
8-.什么是BREW?
5
9-.什么是MMS
5。
MMS與SMS、EMS的區別
5L
-MMS業務應用
62
MMS網絡基本結構
6
MMS業務標準,業務開展,現狀
6
什么是GSM1X?
五.規劃篇
站點面枳和小區半徑之間的計算關系
接入半徑和覆蓋半徑的區別,典型值是多少?
WCDMA與GSM的無線網絡規劃有何丕同?
心
WCDMA與DCS1800覆蓋差異
167一.什么是無線網絡估算?
168一.華為針對一般城市的無線網絡鏈路預算參數取值
169一.什么是無線網絡預規劃?
170一.WCDMA無線網絡仿真有哪些模式?
171一.無線網絡優化的具體流程是什么?
172一.如何看待無線網絡規劃和網絡優化的關系?
173一.如何理解導頻污染,產生導頻污染的原因?
如何調整對不同速率連接的功率分配
174一.
軟切換時怎樣減小額外損耗的功率
175一.
什么是無線網絡的軟阻塞、硬阻塞?
176一.
無線網絡的負載控制技術介紹
177一.
功率配置與軟切換指針與容量的關系
178一.
WCDMA系統中有哪些覆蓋增強技術?
179一.
華為無線網絡規劃軟件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180一.
應在3G網絡中與用戶有關的編號有哪些?
六.試驗篇
182.MTNel的介紹,華為公司MTNei測試情況
183.關于上海外場試驗/移動聯合試驗進展介紹
184,華為試驗網各種業務極限容量的測試結果
185.華為試驗網各種業務覆蓋的測試結果
186.華為試驗網各種業務容量的測試結果
187.靈敏度是用什么測試設備如何測試的,華為測試情況?
七.建網篇
|88.從網絡規劃角度考慮建網思路
|89.在商用網絡建設的時候是否采用收、發分集技術
|90.
|91在建網時功放功率的大小取俏多少合適
|92.
一lu接口傳輸承載是否可以使用ATM骨干網?
|93.和接口流量的?算方法
一lubluri|
|94.華為在3G網絡建網時對同步問題是如何考慮的
一
|95提供全系統時鐘同步的實現機制
一
m各種天饋分布系統的比較,適用的環境
2G對3G會不會有干擾?3G對2G會不會有干擾?
19m1
市區室內覆蓋解決合適的方案主要有哪些
199.核心網如何從R99向R4平滑演進
一
200.如何支持R4系統向R5的演進?接口變化
3G網絡管理管控系統的建設合適的方案
八.市場篇
201.3G網絡建設成本是否會很高,是否有相應的解決合適的方案
202.新進入移動領域的運營商如何迅速提供有競爭力的業務
203.華為WCDMA商用、試驗情況V:總
編號:
時同: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1頁共124頁
--標準篇
1.什么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答復: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是國際電信聯盟JTU)在1985年提出的,
當時稱為陸地移動系統(FPLMTS)。1996年正式更名為IMT2000。與現有
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相比,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
?全球普及和全球無縫漫游
?具有支持多媒體業務的能力,特別是支持Internet的能力
?便于過渡和演進
?高頻譜利用率
?能夠傳送高達2Mbit/s的高質量圖象
2.IMT?2000標準組織簡要介紹
答復:
3G標準組織主要由3GPP、3Gpp2組亦以CDMA碼分多址技術為核心。
IMTSCIMTMC
UWC-136DECT
EDGE
X/
3RDGENERATION
PARTNEA9MIR
PROJECT2TDMA
方正e
3GPP2,
A<1<?>?!■TIATKI
國際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有三種,它們分別是
CDMA2000.WCDMA和TD-SCDMA,其中,CDMA2000和WCDMA屬于
FDD方式,TD-SCDMA屬于TDD方式,系統的二、下行工作于同一頻率。
第1頁共124頁
編號:
時同: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2頁共124頁
3.3Gpp協議版本的發展路線
答復:
3GPP協議版本分為R99/R4/R5/R6等多個階段,其中R99協議于2000年3
月凍結功能,R4協議于2001年3月凍結功能。R99、R4目前已經成熟商用,
R5、R6協議還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
2000/032001/032002/03
4.3Gpp各個版本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復:
R99是目前最成熟的一個版本,n前國外已經商用。它的核心網繼承了傳統的
電路語音交換。
R4的電路域實現了承載和控制的分離,引入了移動軟交換概念及相應的協議,
如BICC、H.248,使之可以采用TrFO等新技術以節約傳輸帶寬并提高通信質
量。此外,R4還正式在無線接入網系統中引入了TD-SCDMA:,
R5版本在空中接口上引入了HSDPA技術,使傳輸速率大大提高到約10Mbps。
同時IMS域的引入則極大增強了移動通信系統的多媒體能力:智能網協議則
升級到了CAMEL4.
在R6版本中,將會實現WLAN與3G系統的融合,井加入了多媒體廣播與多
播業務。
5.3GPPR99和R4版本的主要區別
答復:
第2頁共124頁
編號:
時恒: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3頁共124頁
1)R4與R99版本在核心網電路域的區別
R4在核心網電路域在網絡架構上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引入了承載控制分離的
軟交換架構。在承載類型上,支持在IP/ATM分組網絡上承載話音,當然也支
持TDM上承載話音。在信令承載方面引入了SIG-RAN技術,支持承載在IP
上的寬帶七號信令網。R4核心網電路域新增功能為:
?控制與承載分離的軟交換架構,引進媒體網絡控制協議H.248
?新的呼叫控制協議,如BICC
?寬帶七號信令承載SIGTRAN
?支持多種承載技術:TDM/ATM/IP
?TrFO功能,以節約TC資源和提高語音質量
?網絡互連互通等等
2)R4與R99版本在核心網分組域的區別
R4在核心網分組域網絡結構沒有大的改動,主要是做/一些業務和功能的增
強,詳細情況見下表:
R4增強特性荷要描述
LCS業務增強支持延遲定位:
MM增強在連接態下,保證數據傳輸的無損
流程的修改PDP激活、一次激活流程的修改
RNC發起的RAB修改流程
另外,在R4階段PS域的Gs、Gr、Gd、Ge接口也可選SIGTRAN信令替
代R99階段的傳統基于TDM承載SS7,從而為實現PS域全IP組網奠定了
基礎。
3)R4與R99版本在接入網的區別
?協議上有所完善:
?標準中引入TD-SCDMA相關規范;
?引入動態AMR的TrFO;
?更高精度的定位業務:
6.3GPPR4版本為什么使用BICC協議而不是SIP-T?
答復:
BICC是BearerIndependentCallControl的縮寫,稱為與承載無關的呼叫控
制。BICC直接面向電話業務的應用提出,是在ISUP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
語音業務支持方面比較成熟,能夠支持ISDN業務集,如語音業務、補充業務
等。
3GPP采用了BICC協議制定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標準,成為R4版本Nc
接口信令協議。其可以承載于ATM和IP之上。BICC與ISUP其中一個主要
第3頁共124頁
編號:
時毫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4頁共124頁
的不同之處是:增加了APM(應用傳送)消息和APP參數。BICC通過APP
參數傳送封裝應月信息;另外通過APM消息在呼叫的過程中實現編解碼協商。
由于BICC由ISUP演進而來的,因此從操作維護的角度看,建立BICC網絡
和建立ISUP網絡沒有過多的區別。為了控制承我網,網管系統經過更新可以
重用。已經具備運營ISUP網絡的技術人員也能夠操作BICC的網絡。
SIP-T的標準化由IETF組織完成,已經有相應的RFC協議。
SIP-T就是將SIP和ISUP消息封裝到隧道的新的協議結構。SIP用于會話識
別,ISUP用丁呼叫拄制。SIP消息中的SDP部分描述了承載的屬性,例如
RTP端口和編碼方式等。ISUP消息中的路由標記和電路識別碼被剝離,因此
只有ISUP消息類型和ISUP參數才會顯示。在SIP-T中傳輸時采用MIME編
碼。ISUP的某些維護功能例如封鎖和甩路重啟等不再支持。
SIP中的信令相關性比BICC中的更為動態。信令我系建立在呼叫基礎上,更
為靈活。但是同時削弱了運營商對網絡的控制和對網絡行為的理解。另外,
SIP-T在支持智能網和與H.248的互通方面也存在問題。
總之,BICC是一個成熟的標準協議,不同設備制造商之間實現互通極為簡單,
就象兩個不同設備制造商的交換機用ISUP互通一樣。而采用SIP-T互通會有
一些問題。從體系架構看,SIP-T更為復雜。
7.在R4中使用的擴展的H.248與H.248有什么不同?
答復:
擴展的H.248使用在MSCServer與MGW間。一般以ITU定義的H.248.1
作為基準,其后包括ITU自身在內的標準組織所定義的相關規范都可看作是
H.248的擴展。H.248主要通過Package(包)來進行擴展,R4在Me接口
上并不是簡單的H.248擴展,而是對H.248既有精簡又有擴展,主要如下:
精簡了H.248中一些無線系統中不會使用的標準包;增加了BICC包;增加了
UMTS包。
8.3GPPR99和R4核心網電路域差異
1)R99和R4在網絡結構差異
第4頁共124頁
編號:
時同: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5頁共124頁
R4
如圖所示,R99電路域核心網主要設備為GMSC/MSC/VLR,MSC/VLR和
RNC之間用ATM相連接,設備之間通過ATM信令來交互,媒體流使用AAL2
承我的AMR編碼。MSC和GMSC,GMSC和PSTN以及MSC和傳統的
2GBSS設備相聯等均使用TDM連接,設備之間通過TDM承載的窄帶NO7
信令交互,媒體流使用G.711格式的PCM編碼。
R4電路域核心網設備在網絡實體上分為MSCServer和MGW.在MSC
Server和MGW之間通過H.248協議進行網關控制:在MSCServer/GMSC
Server之間增加了BICC協議來控制局間的媒體流。控制和承載分離是R4網
絡的主要特色,它的good處是MSCServer和MGW在技術上可以分別向兩
個不同的方向發展,可以在需要時分別對其容量進行擴充。
2)R99和R4在承我網的差異
在R99的組網中.GMSC和MSC之間或者MSC之間只能是TDM承載,從
RNC上來的媒體流到了MSC以后進行編解碼操作轉換成G.711的PCM編碼;
而到了R4的組網中,GMSC-MGW和MSC-MGW以及MSC-MGW和
MSC-MGW之間的承載方式除了原有的TDM方式以外,還新增加了IP承載
和ATM承載兩種方式。
媒體流在IP上的分組復用極大地節約/傳送帶寬,可以建立起端到端地連接,
使得傳統長途電話的概念象因特網一樣在逐漸消失。
3)R99和R4在信令網的差異
R99核心網電路域的信令網除了和RNC交互是ATM信令以外,同其它如
PSTN/GMSC/HLR/SCP等實體交互都是在TDM上承載的窄帶NO7信令。
R4核心網電路域的信令網除了可以繼續支持傳統的TDM上承載NO7信令以
外,還可以支持在IP上承載的NO7信令。可以把傳統窄帶NO7信令在SG
(信令網關,也可以內置在MSCServer或者MGW_L)設備_L匯聚以后在接
入到MSCServer設備上,從而解決了窄帶NO7信令浪費傳輸(特別是長途
傳輸)和帶寬不足的問題。窄帶NO7信令目前普遍使用的是64K,2M也在
逐步投入運用,用IP上承載的NO7信令只需要一個接口(如FED)接入到
MSCServer設備就可以把帶寬提高到100M,這讀得信令傳送技術有/一個
質的提高。在IP上承載的NO7信令在R4中主要是采用的M3UA/SCTP/IP
協議。
第5頁共124頁
編號:
時恒: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6頁共124頁
4)R99和R4在組網模式上的差異
R99和R4的最大差別是承載和控制分離,原有的MSC實體被分離為MSC
Server和MGW兩個實體。控制和承載的分離使嚕組網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
化。由于在R991勺組網中MSC之間的傳輸是TDM話路,如果把MSC集中
設置必然會造成傳輸的長途迂回,從而增加運營商的成本:因此在規劃網絡的
時候一般都采取把MSC設置到每個本地網(也有少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1個
MSC管理管控多個本地網)的方式,MSC之間直接互聯或者在省會或中心城
市來設置一級或者二級匯結局來疏通MSC之間的話務。而在R4的組網中,
由于控制和承載分離并且MSCServer和MGW之間只走IP上承我的信令(其
他PSTN等窄帶信令可以通過SG轉換到IP上承載),占用的帶寬非常少,使
得MSCServer和MGW之間可以經濟地拉遠放置,因此在R4的規劃過程中,
完全可以考慮將MSCServer只設置在省會或者中心城市,在經濟不發達地區
可以只設置MGW來和PSTN以及RNC互通。由于MSCServer較為復雜并
且負責有關業務邏輯、呼叫控制、計費等與業務相關地部分,因此MSCServer
的集中設置一方面有利于系統軟件升級和新業務普及,另外一方面運營商也可
以考慮只需要在中心機房配備維護人員,節約維護運營成本。
設置在每個本地網的MGW也可以根據原有本地網的機房情況靈活配置,如設
置在和PSTN同址的機房,從而行省傳輸資源,降低成本,還可以起到容災
的作用。另外方面適當地集中配置部分共享資源(如放音資源等)到某個
MGW,也可以減少相關資源配置更新的維護工作星,加快新業務的響應速度。
MSCServer的集中設置需要MSCServer設備在功能上支持管理管控多個本
地網,容量要足夠大。因此這就帶來網絡安全性的問題,如R99的組網模式
下,一個MSCServer出現故障僅僅影響一個本地網,而在R4的組網模式下,
一個MSCServer的故障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針對這個問題,部分設備廠
商都提出了DUALHOMING(雙歸屬)的解決合適的方案,即讓一個MGW
可以在故障的時候注冊到另外一個MSCServer上。
R4的控制和承載分離也影響了匯接網的組網模式,傳統的R99組網模式一般
為多級組網方式,端到端之間的話路需要多級轉接。而在R4的組網中,由于
媒體流可以在IP上承載,使得承載可以看作是一個平面上交互:只要相關信
令通過MSCSer/er或者TMSCServer協商完成,就可以建立起端到端到承
載。
5)R99和R4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
R99到R4在功能上差別比較小,主要是引入了TrFO功能。由于話音編碼器
對話音編碼是有損壓縮,每經過一次編解碼會降低話音質量,因此減少語音解
碼次數可以改善語音質量。同時減少語音解碼次數還可以減少話音的傳輸時延
和節省網絡設備功率。另外,相對R99,R4在業務上對MMS、LCS等也進-
步地完善和明確規范。
6)R99和R4在設備開發的差異
在3G的網路建設中,由于業務個性化多樣化和開放的業務平臺將產生越來越
多的業務,因此對設備提出了更高處理能力需求:而R4的分離式建設和組網
使得設備越來越其中設置,提出了大容量建設的需求。所以R4的核心網電路
域設備必須滿足大容量,高處理能力的需求。
第6頁共124頁
編號:
加: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7頁共124頁
同時由于在R4階段核心網絡分組化,使信令傳輸和內部交換帶寬得到了質的
提高:控制和承載分離和網絡構件化,使得各個業務實體分工明確并且可以分
別針對不同的技術方向發展。因此相對R99的核心網電路域設備,R4核心網
電路域設備一般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更大的容量和更強的處理能力。
9.承載與控制分離的結構有什么good處?
答復:
承載與控制分離的結構是指控制面的信令和用戶而的承載分別由獨立的網元,
Server和MGW來負責,Server通過H.248控制MGW.3GR4的核心網電
路域采用的就是這種結構。
承載與控制分離的結構給組網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Server和MGW可以分
開放置。通常Server集中在省會和區域中心,而MGW可以按最佳的話務吸
收點進行設置。這種組網方式帶來的good處有:
升級方便,便于新業務的開展。業務的處理邏輯主要在Server上,因此開展
新業務時,一般只需要Server升級,而Server容量大,網元少且集中設置,
升級的工作量相對少,從而加快了新業務的開展。因為移動網的服務要求能全
程全網提供,所以這個優點對新業務的開展很有意義。
Server的集中管理管控,便于提高運維的效率。業務的處理,計費,信令的
監控等主要集中在Server上,維護人員主要配置在Server的所在地,從而提
高了運維的效率。
組網靈活性增強,MGW可按最佳的話務吸收點設置。采用承載控制合一的設
備組網時,在非用戶密集地區,為了實現廣覆蓋,往往需要將MSC下放到各
小本地網,網元數多,網絡結構較復朵。如果采用大容量的MSC負責多個本
地網的業務處理又會導致大量本地話務長途迂回的問題,這樣就出現了廣覆蓋、
大容是與路由迂回間的矛盾,且采用承載控制合一的設備無法解決這個矛質.
R4階段,因Server和MGW可分離設置,Server大容量,集中設置在省會
和區域中心,而MGW按照最佳話務吸收點設置在各本地網,可以和RNC共
址,解決以上所提的問題,網絡結構更優化。
10.3GPPR4相對于R99的優勢
答復:
相對于傳統電路交換網絡,軟交換網絡可以實現更簡單的目標網絡結構,主要
是從節約運營成本、易于維護和保護投資三方面為運營商帶來利益。
1)簡單的目標網絡結構
?簡單清晰的網絡結構
第7頁共124頁
編號:
時恒: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8頁共124頁
軟交換架構的核心網采用IP承載方式可以實現無級組網,無需建設匯接網。
在承載網方面,IP承載網節點與TDM匯接網節點相比,節點容量大大增加。
TDM的終局容量一般在2000—4000E1左右,交換容量在4—8G左右;而目
前主流高性能IP路由器的交換容量已經可以達到40-80G,部分廠家IP路
由器的交換容量可以達到數百G。大容量的交換節點可以使網絡結構更加清晰,
節點之間的連接大大減少。
?簡單靈活的路由方式
較之于傳統的電話網絡,在軟交換網絡中沒有了傳統的匯接局之間固定的中繼
接口和局間中繼群的操作維護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虛擬中繼”概念:話路
不再是預先設置good而是根據需要在數據網絡上動態建立的。這一改變大大
降低了設備成本和與之相應的操作維護成本,以及網絡的總帶寬需求量。
2)可快速提供新業務
采用IP承載技術的軟交換網絡,最大的特點是承載與控制的相分離,這一特
征應用于實際的組網就是MSCSERVER的集中設置和MGW的分散設置相
結合。
我們知道,很多業務的推行往往需要全網的垓務控制功能實體的升級,在GSM
時代,MSC是業務控制的實體,分布于各本地網,數量很大,升級工程困難,
導致業務推出周期長。采用R4組網時,MSCSERVER是業務控制的功能實
體,容量大,局點少,集中設置,升級很方便,這在3G建設初期,新業務不
斷涌現的情況下尤為重:要,便于幫助運營商盡快推出3G特色新業務,在未來
業務競爭中贏得優勢。
在2G時代,控制和承載合一,集于MSC一身。在話路量少的地區,往往不
設置MSC,通過將BSS接入到臨近地區的MSC來提供移動業務,這樣本地
區的移動、固定間的呼叫就存在話路迂回的問題。采用R4組網時,在話務量
少的地區僅僅設置一個MGW與當地PSTN互通和接入RAN.MSCSERVER
遠程控制MGW,就可以很good的解決話路迂回的問題。
3)降低建網成本和運營成本
?IP承載技術的軟交換網絡容量利用率高
基于TDM連接的傳統匯接網絡各網元之間網狀網相連,造成各個網元兩兩之
間局向的N平方問題,隨著網絡節點的增加,各個局向的中繼利用率很低:
采用IP承載技術的軟交換網絡中的MGW通過千兆以太網口或STM-1接口連
接至分組骨干傳輸網,組成一個平面網絡,由骨干網本身進行用戶層話務的路
由、連接,不必象傳統CS網絡那樣需要規劃和配置各個局向的電路,大大提
高了話務的收斂比和端口的利用率,從而有效的提高了網絡利用率、減少了網
絡建設容量、自省了傳輸,有利于降低建網成本。
?減少局點數目,降低配套設施成本
由于控制層與用尸層的分離,在網絡的組織方面,處于控制層面的MSCserver
可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如只在大區城市設置,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控制資源,
減少網絡中的閑置容量,從而大幅度減少局點數量。MSCServer的容量可達
第8頁共124頁
編號:
加: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9頁共124頁
100萬用戶以上,大容量的網元具有集成度高,耗電量低,占地面積小等特點,
自然就減少了網元數目和局點數目,從而降低了配套設施的成本。
?IP承載技術帶來的傳輸成本的節約和運營維護成本的降低:
IP傳輸建設和維護成本遠低于TDM交換成本。對于分組傳輸骨干網絡,MSC
Server系統還可以通過AMR(AdaptiveMulti-Rate)達到節省傳輸的目的。
AMR使用12.2K的語音編碼,而不是象基于TDM連接的傳統網絡,無論語
音編碼的實際帶寬多少總要占用多達64kb/s的一個時隙,從而極大地節省了
傳輸。而核心分組交換網絡具有規劃簡單、易于維護的特點,也將大大降低網
絡的整體運營維護成本。
?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可以共用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