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53-2017 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_第1頁
DBJ04T 353-2017 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_第2頁
DBJ04T 353-2017 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_第3頁
DBJ04T 353-2017 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_第4頁
DBJ04T 353-2017 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platformformulti-planintegration施行日期:2018年03月01日中團建材工出出版社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標準Constructionstandardofmanagementinformationalplatformformulti-planint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編*中閾建材工出出版社出版*開本:mm×mm1/32印張:字數:千字2018年月第1版2018年月第1次印刷統一書號:155160·1根據《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2017年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定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晉建標字經驗,參考國內其它省市多規合一平臺建設標準意見的基礎上編制而成。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本標準主編單位: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本標準參編單位:山西省城鎮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胡純杰李忠淑李敬武曉瑋杜霖濤董海波楊雙明葉結紅李公立張鴻輝袁星哈成德1附錄A市(縣)級平臺建設清單……………附錄B多規合一編制成果數據庫屬性結構……附錄C規劃核心指標屬性結構…………………2本標準用詞說明………34Platformarchite6.2Planaormulationandmanagem6.3Workingpresentationsystemofmultiple-planInt6.4Coordinatedpre-approvalsystemofmulti-planIntegra-6.5Inspectionsyst6.6Assessmentsystemof4planIntegration…WordingExplanationoftheS11.0.1為指導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結合山西省實際情1.0.2本標準適合于山西省市、縣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1.0.3本標準應與現行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多規合一規劃1.0.4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山西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0.1一張藍圖ablueprint2.0.2多規合一信息平臺informationsystemof“multi-planin-tegration”目審批、實施監督、評估考核、服務公眾等功能并提升行政審批效能的信息化平臺。2.0.3一張圖amap以基礎地理數據為本底,涵蓋了多規編制成果數據、部門規劃成果數據、項目審批數據等多源數據的集合。2.0.4一本賬abill根據不同的用戶,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統計應用需求,形成數據來源權威、統計口徑一致的綜合臺賬。2.0.5聯動更新linkageupdate數據更新的一種方式,指數據通過信息平臺,基于統一標準實現數據在不同數據庫之間同步更新。2.0.6項目合規性審查projecteligibleexamination基于規劃管控要求,開展建設項目是否符合各類管控要求,確2.0.7綜合服務框架comprehensiveserviceframework面向服務架構的一種實現形式,可提高軟件的重用性、可配置2.0.8評估考核assessmentandevaluation2.0.9運行環境operationenvironment軟件運行所要求的各種條件,包括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33.0.1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應做到整合數據資源,促進相關職能部門信息共享交互,實現項目協同審批,提高建設項目行政服務效率。1對接職能部門相關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建立物理分散、邏輯集中、資源共享的數據倉庫,構建上下聯動、縱橫協同的工作平臺;2根據實際需求,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確保信息平臺建設有序推進;3圍繞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改革,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使信息平臺成為空間治理的重要支撐;4建立多規合一數據資源、服務應用、運行環境、管理運維等標準,保障信息平臺統一管理。3.0.3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的內容及功能應符合本標準附錄3.0.4多規合一編制成果數據屬性結構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3.0.5多規合一規劃評估指標屬性結構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地理空間數據庫訪問接口》GB/T3032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基本規定》GB/T30319《地理空間框架基本規定》GB/T30317《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基本規定》GB/T30318《地理信息分類與編碼規則》GB/T25529《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地名/地址編碼規范》GB/T《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T210104《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一部分》GB/T20258.1《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二部分》GB/T20258.2《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GB/T18317《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3923《電子政務業務流程設計方法通用規范》GB/T19487《市(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3《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4《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TD/T1022《地理信息改革服務平臺電子地圖數據規范》CH/Z9011《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技術規范》CHZ90015施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業務應用層、用戶層等。用層業務應用層用層業務應用層應用支撐層數據資源層標準規范網絡安全決策層應用部門平臺運維部門公眾服務網絡安全規劃遙感規劃評估服務授權服務監控系統配置運維監控地理信息數據庫規劃編制數據庫部門規劃數據庫存儲設施計算資源網絡設施網絡安全設施輸入、輸出設備圖4.0.1平臺總體架構圖4.0.2基礎設施層應包括支持系統運行的硬件與網絡設施,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安全設施、輸入、輸出設備等基礎設施;4.0.3數據資源層應包括地理信息數據、多規合一規劃編制成果數據、部門規劃數據、項目審批數據以及其它數據等;對采用數據服務方式接入或共享的空間數據應符合數據服務標準;6統,整合各類數據服務、功能服務、應用服務以及支撐信息平臺的4.0.5業務應用層應以多規合一應用為基礎,提供日常工作所需4.0.6用戶層應面向決策層、應用部門、公眾、運維部門四類用75.1一般規定5.1.1地理空間參考應統一為:高程基準:1985國家高程基準;平面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5.1.2成果數據應包括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空間數據指圖紙圖形要素的圖層文件;非空間數據指規劃文檔、規劃表格、基礎5.1.3數據存儲方式應采用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數據5.2成果數據內容5.2.1多規合一信息平臺中的數據內容應包括:基礎地理數據、5.2.2基礎地理數據應符合表5.2.2的要求。圖層代碼市級行政區面見附錄表B.3.1M縣級行政區面M鄉鎮級行政區 面M村級行政區 面C點C 線M水系面C地名點C-M5.2.3多規合一編制數據應符合表5.2.3的要求。8圖層代碼多規合一三區生態農業城鎮三空間面見附錄表B.1.1M面M面M面M面M面M面M面M面M注:約束條件取值:M為“必選”,C為“條件必選”,0為“可選”5.2.4部門規劃數據應符合表5.2.4的要求。圖層代碼部門發改規劃主體功能區面見附錄表B.2.1C國土規劃建設用地管制區面M土地用途區面M面C面M面M面0環境功能分區面M產業用地布局面C面C注:約束條件取值:M為“必選”,C為“條件必選”,0為“可選”5.2.5項目審批數據應符合表5.2.5的要求。9圖層代碼項目生成策劃面見附錄表B.4.1C見書用地范圍面C審線面C用地范圍面C可證用地范圍面C件用地范圍面C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用地范圍面C據面-C注:約束條件取值:M為“必選”,C為“條件必選”,0為“可選”非空間M CCCC注:約束條件取值:M為“必選”,C為“條件必選”,0為“可選”6.1平臺應用架構6.1.1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應包括規劃編制管理、成果展示、項目理、綜合服務管理等基本應用,架構見圖6.1.1。圖6.1.1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應用架構6.2多規合一規劃編制管理系統6.2.1系統建設應面向規劃編制人員和職能部門數據管理人員,提供數據處理功能,滿足規劃成果沖突檢測和編制成果的實時更新需求。6.2.2系統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面向規劃編制人員實現基于標準規范的規劃成果規整、質檢和入庫;基于統一規則的規劃差異的輔助識別,完成規劃差異協調的過程管控;解決多規合一編制過程中規劃成果規整和沖突檢測,以統一的標準規范和管控規則完成規劃成果沖突檢測;2為各部門規劃成果管理人員提供規劃成果質檢和規劃沖突檢測的功能;輔助各部門規劃成果管理人員發現規劃成果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是否與其他部門規劃產生新的規劃沖突;3保證多規合一成果和各部門規劃成果通過技術審查之后,實時更新入庫;保障多規合一控制線、多規合一用地以及其它納入到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的各類規劃及基礎地理數據成果的現實性與4實現多規合一成果和各部門規劃成果的版本管理,滿足對各類規劃成果的不同歷史版本進行回溯,包括版本查看、成果比對6.3多規合一成果展示系統6.3.1系統建設應面向職能部門,提供基礎地理數據、多規合一6.3.2系統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提供各類成果數據的匯集展示、瀏覽查詢和對比查看,能夠實現跨職能部門的成果數據共享;2提供對各類成果數據的專題統計信息,包括市、縣(區)域各類用地情況統計、指定區域范圍的各類規劃用地情況統計、建設項目審批結果統計等,實現統計結果與空間圖形信息的聯動;3基于多規合一成果和各部門規劃成果管控要求,提供對建設項目預選址的規劃符合性審查,審查項目預選址是否滿足相關規劃管控要求,輔助項目審查人員確定項目是否能夠生成落地;4基于各類成果數據和各部門規劃成果管控要求,提供空間位置分析決策,輔助建設項目選址落地。6.4多規合一項目協同預審批系統6.4.1系統建設應對建設項目的審批流程再造,開展建設項目前期策劃和聯合審批,提高建設項目生成落地和審批的效率。6.4.2系統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2依托多規合一信息平臺,通過與職能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6.5規劃遙感督察系統6.5.1系統建設應利用遙感技術手段加強城市總體規劃監督檢查要求,對住建部、住建廳下發的遙感圖斑進行督察,提供圖斑核6.5.2系統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析、分析結果管理等功能;具備相關部門對住建部、住建廳下發的遙感圖斑進行識別判定,將變化圖斑與規劃編制成果數據、審批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分析,提取屬性信息,輔助生成相應的圖斑核查表,并將結果傳給圖斑督查任務管理子系統,實現圖斑核查任務的下發以及督查;表導出、圖斑督查結果確認、督查圖斑和違法圖斑的統計報表等功能;實現對住建部、住建廳下發的遙感圖斑管理,以及圖斑督查的任務下發和督查結果的收集,滿足全局對遙感圖斑督查、管理的工作需求。6.6規劃評估考核系統6.6.1系統建設應根據“一張藍圖”核心規劃管控模型,對城市運行數據開展實時監測,開展規劃實施情況一年一體6.6.2系統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照總體規劃的核心規劃管控指標,將實際完成值和規劃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形成規劃實施情況的總體判斷;2結合年度的重點、熱點、難點工作進行專項評估,6.7規劃公共服務系統6.7.1系統建設應面向社會公眾,實現規劃編制、規劃實施、規劃監督、規劃體檢評估全過程信息服務,充分利用網站、自媒體等方式拓寬服務渠道,提高規劃公眾參與度。6.7.2系統功能應符合以下規定評估全過程信息公開公示;評估全過程的信息反饋渠道和意見征求。6.8運維管理系統6.8.1系統建設應實現多規合一數據資源專題配置、數據資源權限管理、用戶權限管理、功能權限管理及日志監控等功能,滿足多規合一信息平臺運行維護人員對平臺進行管理維護,保障多規合一信息平臺靈活調整和穩定運行。6.8.2系統功能功能應符合以下規定持按組織機構劃分用戶角色,支持用戶權限的配置和賬戶秘密的增、刪、改等操作;2提供平臺權限的控制,實現不同用戶角色的權限管理,可針對不同角色、用戶分配與角色相匹配的系統權限,包含數據權限、功能權限;3提供平臺的界面等功能配置管理,包括平臺的數據服務的局等進行調整配置,實現前端界面的快捷調整;能使用日志,滿足系統使用監控的需求。6.9綜合服務管理系統6.9.1系統建設應打通職能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應用的鏈路,匯集多規合一相關服務,通過統一標準服務提供給多規合一職能部門6.9.2系統功能應符合以下規定1提供多規合一成果中各類數據服務以及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各類功能服務的注冊登記,包括本地和異地服務的注冊,支持SOAP,REST,HTTP等多種服務類型的注冊和配置;2提供注冊服務的申請功能,各部門可通過多規合一信息平臺了解已注冊登記的各部門數據服務信息和功能服務信息,并根據本部門業務應用的需要,向服務注冊部門提出服務調用或者服務使用的申請,將服務應用至本部門的業務系統中,依據需要向其他部門發出數據和應用服務的使用申請;3提供注冊服務的授權功能,服務注冊的部門通過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收到其他部門的服務申請之后,根據該部門的申請理由以及服務的共享權限,可對該部門進行本部門服務的應用授權,經過授權之后,申請部門可將服務應用至本部門業務系統中,滿足業務應用的具體需求;4提供服務監控的功能,包括監控服務的請求個數、響應狀態個數、響應時間等指標,動態掌握服務的請求和使用情況,保障數據和服務的可用性、可控性。7.1一般規定7.1.1統籌各級政務內網及部門局域網,實現市、縣(區)之間的數據同步。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的部署運行建議采用政務內網的環境。保證多規合一信息平臺中的各類數據安全要求。7.1.2成果數據必須通過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設備進行安全防護,不同網絡間數據交換應符合國家信息安全技術要求。7.1.3多規合一信息平臺運行環境應符合下列規定:1運行硬件配置優先采用政務云部署,不具備條件的市縣,應采購相關硬件設備,至少需要包括如下設備:數據庫服務器、應2各市、縣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服務器采用集群部署等方式,以保障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和數據安全。7.1.4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在實施過程中需采用的第三方組件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地理信息基礎軟件平臺、數據庫管理軟件等。各市(縣)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采購。7.1.5多規合一平臺數據應遵循國家信息安全規范及國家保密管理有關要求。7.1.6建立由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等構成的安全保障體系。重視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存在的安全風險,強化邊界保護措施。應對每類數據的安全屬性進行定義和設置,并嚴格執行相應的權限管理。7.2運維保障7.2.1建立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動態運行與維護管理體系,確保信息平臺規范有序運行,包括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協同審批工作機7.2.2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應編制信息資源目錄、數據共享交換標準和數據更新管理辦法,對職能部門的數據共享、交換、更新情況進行監督考核,保障數據資源有序開放和共享。7.2.3協同審批工作機制應由各級人民政府牽頭,建立職能部門的協同審批工作機制。根據“一張藍圖”管控的要求,制定項目生成策劃和項目審批流程,實現職能部門對“一張藍圖”協同審批與7.2.4平臺運行維護機制應明確信息平臺的運行維護責任主體及相應工作職責,落實經費保障。在安全保障要求下,制定運行維護管理辦法,保障信息平臺安全穩定運行。7.2.5監督考核工作機制應明確職能部門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的監督職責與考核流程,日常監督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督促各項工作推進,保障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工作有序開展。子系統(模塊)1—成果更新機制——2——3多規合一規劃多規合一成果多規成果匯集展示多規合一項目項目前期策劃多規合一運維管理應用多規合一服務B.1多規合一編制成果規定。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5 0一62 M7說明 0—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 0 6 0 7 M 82 M9 M 說明 0 B.1.3生態控制線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1.3規定表B.1.3控制線:生態控制線(DG_KZX_ST)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 0 6 0 7 M 82M9 M 說明 0 表B.1.4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DG_KZX_JBNT)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 0 6 0 7 M 82 M9 M 說明 0 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5 M—6所屬產業園區 M—字段別名7 M 8園區管理主體 M 9 M 2 M M 說明 0 表B.1.6控制線:基礎設施廊道控制線(DG_KZX_JCSSLD)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0 6 0 7 M 82 M9 M 說明 0 表B.1.7控制線:歷史文化遺產控制線(DG_KZX_LSWHYC)字段別名1 M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 0 6 0 7 M 82 M9 M 說明 0 表B.1.8控制線:城市安全控制線(DG_CSAQKZX)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5 0—607 M—82 M9 M—說明 0—表B.1.9兩規差異圖斑:兩規差異圖斑(DG_LGCY)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9M3“兩規”均為建2M4“兩規”均為非2M5土規建設用地、城規非建設用2M6土規非建設用地、城規建設用地面積2M70B.2.1發改部門主體功能區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1規定。表B.2.1主體功能區(FG_ZTGN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05 M一62 M7 M8說明 0一表B.2.2建設用地管制區(TG_JSYDGZ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一5管制區面積2 M6 M—7說明 B.2.3國土規劃土地用途區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3規定。字段別名 1 M唯一標識2 M3 M4土地用途區 M—52 M6 M—7 M—8說明 0—B.2.4國土規劃土地規劃地類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4規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2 M6 M—7 M 8說明 0一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52 M62 M7 M—8說明 0—B.2.6城鄉規劃總規規劃用地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6規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續表B.2.6字段別名4 M5 M 62 M7 M 8 M 9說明 0 B.2.7城鄉規劃控規規劃用地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7規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 5 M 62 M7 M 8 M 9說明 0 表B.2.8環境功能分區(HG_HJGNF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0—5 M—62 M7 M—8說明 0—B.2.9產業規劃產業用地布局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2.9規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XX鎮(鄉、街道)4 M—5 0—62 M7 M—8說明 0—B.3基礎地理數據屬性結構表B.3.1市級行政區(JC_SJXZQ)(CG_KGGHYD)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4 M表B.3.2縣級行政區(JC_XJXZ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4 MXX縣(市、區)B.3.3鄉鎮級行政區數據表結構應符合表B.3.3規定。表B.3.3鄉鎮級行政區(JC_XZJXZ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4 MXX鎮(鄉、街道)表B.3.4村級行政區(JC_CJXZQ)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12位行政區代碼4 MXX村(居委會)表B.3.5政府駐地(JC_ZFZD)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 3 M 4 M 表B.3.6道路(JC_DL)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 3 M 4 M 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 3類別 M 4 M 字段別名1 M唯一標識2 M—3 M4 M—B.4建設項目審批數據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項目類別2M02:經營性項目03:工業項目5M6072M8B.4.2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屬性表結構應符合表B.4.2規定。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國家編號05M607M8M9MMM00MMM用地性質MM2M總用地面積2M2M表B.4.3用地預審意見(JS_YDYS)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M5M6M72M80續表B.4.3字段別名90M2M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M5M62M708土地所有權性質M94MM0M2M表B.4.5用地許可(JS_YDXK)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M5M708M9M字段別名0MM000M用地性質M02M總用地面積2020B.4.6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條件屬性表結構應符合表B.4.6規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M5M607M809M2MMM用地性質M可兼容性質0兼容比例20B.4.7土地使用權證屬性表結構應符合表B.4.7規定。表B.4.7土地使用權(JS_SYQZ)字段別名1M唯一標識2M3M4M5M1:國有建設用6M1:地表2:地上3:地下72M8M9MM字段別名1M2M32M44M5受過高等教育2M6當年新增企業比例2M7展經費支出占的比重2M84M9市域常住人口4M市區常住人口4M2M常住人口人均4M2M2M2M字段別名4M4M比重2M2M2M4M2M4M2M2M2M2M2M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比例M國土開發強度2M2M2MM2M4M中水回用率2M2M字段別名2M綠色出行比例2M4M4M比例2M人口4M2M國際學校數量M人均基礎教育2M2M2M人均公共體育2M敞空間面積2M2M2M2M2M2M字段別名2M史文化保護和意度2M2M2M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用詞: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采用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地理空間數據庫訪問接口》GB/T3032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基本規定》GB/T30319《地理空間框架基本規定》GB/T30317《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基本規定》GB/T30318《地理信息分類與編碼規則》GB/T25529《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地名/地址編碼規范》GB/T《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T21010《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一部分》GB/T20258.1《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二部分》GB/T20258.2《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GB/T18317《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3923《電子政務業務流程設計方法通用規范》GB/T19487《市(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3《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4《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TD/T1022《地理信息改革服務平臺電子地圖數據規范》CH/Z90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