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 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_第1頁
北方地區 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_第2頁
北方地區 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_第3頁
北方地區 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_第4頁
北方地區 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方地區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操作規程范圍本規程規定了北方地區綠色食品夏播綠豆生產的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整地與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生產廢棄物的處理、儲藏、包裝與運輸及生產檔案管理。本規程適用于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山東北部的綠色食品綠豆生產。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2糧食作物種子第2部分:豆類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NY/T1056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產地環境3.1環境條件應選擇生態環境良好和無污染的地區,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干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基地相對集中連片,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T391的規定。3.2土壤條件要求耕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以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好的中性或弱堿性壤土、排灌方便、不重茬的地塊為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間隔2~3年輪作一次。3.3地理條件本區位于北緯34~40°之間,本區域種植制度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制。品種選擇4.1選擇原則根據北方地區生產條件及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株型直立緊湊,底莢果與地面有一定的高度,結莢集中、成熟相對一致,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品種。4.2品種選用各地結合區域條件,選擇抗旱、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綠豆品種。河北:冀綠9號、冀綠13等。山西:晉綠1號、晉綠6號等。山東:濰綠11號、濰綠12號等。河南:鄭綠8號、鄭綠12等。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2的要求。5.1整地前茬宜選小麥、馬鈴薯等非豆科作物茬口。播前要趁墑深翻耕,精細整地,耕深20cm~25cm;或麥收后及早整地,淺犁細耙,掩埋底肥。5.2施足底肥、種肥每畝施農家肥2000kg~3000kg,硫酸銨(含N20%)20~30kg/畝、過磷酸鈣(含P2O512%)20~30kg/畝,或復合肥25~40kg/畝做底肥,播種前結合整地一次施入;土壤肥力差時,每畝應施尿素2~2.5kg做種肥,種肥深施于種子下方4~5cm處,切忌種肥同位。5.3播前造墑播種要求田間土壤持水量70%以上,播前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灌水或坐水點播。灌溉水質量應符合NY/T391要求。5.4播種5.4.1播期麥收后搶墑播種后,立即耙磨一遍,鎮壓保墑。適播期6月中旬以前,不晚于7月上旬。5.4.2種子處理播種前利用風選、水選、機械清選,選留飽滿大粒種子。播前5d~7d將種子攤在席子上,厚度≤5mm,翻曬1d~2d。播前用根瘤菌肥(3億個/g)每畝120g~130g接種,或鉬酸銨3g、硼砂3g~5g拌種,或用種量3%增產菌拌種,或用1%的磷酸二氫鉀拌種。5.4.3播種方式有條播、穴播、撒播3種。大面積播種可用機器條播;選擇穴播機,保證種肥隔離5cm~7cm,行距40cm~50cm,穴距15cm~17cm,每穴1~3粒,覆土深度3~5cm為宜。土壤墑情差,播后鎮壓,土壤黏重或水分較大時可淺播,播后遇雨應及時淺松土表。5.4.4播量及留苗密度按照早熟品種密晚熟品種稀,旱地密水澆地稀,瘠薄地密肥地稀,直立型密蔓生型稀的原則留苗。根據粒型大小,畝播量1.0~2.0kg,一般每畝留苗密度12000株~15000株。田間管理6.1查苗補苗、間定苗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補種和移栽應在7d內完成;第一片復葉出現間苗,第二片復葉展開后定苗。6.2中耕除草中耕掌握“淺深淺”原則,頭遍中耕在苗期進行,破除板結,結合間定苗進行第二次中耕,第三遍在開花封壟前中耕,深度5cm~7cm,結合中耕,進行培土、除草和擴根。6.3灌溉排水有條件的地區可在綠豆開花前灌水一次,結莢期再灌水一次。如水源緊張,應集中在盛花期灌水一次。灌溉量應使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綠豆遇雨應注意排澇。灌溉水質量應符合NY/T391要求。6.4追肥使用肥料應嚴格按照NY/T394規定執行。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當季無機氮與有機氮用量比不超過1:1,無機氮素用量不得高于當季非綠色食品作物需求量的一半。做到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始花期葉面追施,每畝用磷酸二氫鉀40g~60g、鉬酸銨25g~35g,硼砂15g~25g,各兌水15kg~20kg,或用0.4%磷酸二氫鉀與1%尿素混合;花莢期葉面噴施硼酸溶液(含H3BO30.2%)0.7~1kg/畝、磷酸二氫鉀0.3kg/畝。6.5病蟲害防治6.5.1防治原則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食品綜合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農藥使用嚴格執行NY/T393的有關規定。6.5.2常見病蟲害根腐病、病毒病、葉斑病、白粉病、地老虎、蚜蟲、豆葉螟等。6.5.3防治措施6.5.3.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抗逆優質品種。與禾本科等非豆科作物合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田園清潔,及時拔掉病株、病葉、病莢。適期播種,避開病蟲害高發期。6.5.3.2物理防治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進行誘殺。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誘殺小地老虎、豆莢螟,每20畝安裝一臺頻振式殺蟲燈為宜;利用糖醋液(紅糖5:醋20:水80)誘殺金龜子、小地老虎,每畝掛10~20個為宜;利用粘蟲板誘殺蚜蟲、飛虱,按照每畝掛30塊~40塊的密度掛在行間,懸掛高度高出植株上部20cm~30cm,或人工捕捉等。采用防鳥網、稻草人、懸掛彩飄帶等防控鳥害。6.5.3.3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天敵,利用田間捕食螨、寄生蜂等自然天敵捕食蚜蟲。6.5.3.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應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農藥的使用應符合NY/T393的要求,所選用的農藥獲得國家在綠豆上的使用登記或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的臨時用藥措施。采收7.1分次采收田間70%左右豆莢變色,豆角變干,豆粒圓鼓時分次采收,每隔6d~8d采摘一次,應在上午10時前及傍晚收獲,實行單打、單收。7.2一次性收獲全田80%以上莢果變黑,籽粒含水量15%左右時及時機械收獲。7.3及時晾曬綠豆收獲后應選擇通風陰涼處及時晾曬,防止雨浸濕發芽。生產廢棄物處理生產資料包裝物使用后當場收集或集中處理,不能引起環境污染。收獲后的綠豆秸稈應掩青還田,也可將其收集整理后用于其他用途,不得在田間焚燒。運輸貯藏9.1貯藏綠豆晾曬清選后貯藏于冷涼干燥處,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3.5%以下。貯藏設施、周圍環境、衛生要求、出入庫、堆放等應符合NY/T1056的要求。倉庫的地周邊、墻壁、墻面、門窗、房頂和管道等,都做防鼠處理,所有的縫隙不超過1cm。9.2包裝、運輸包裝材料符合綠色食品相關產品質量要求且方便回收,包裝符合NY/T658要求;運輸工具清潔、干燥、有防雨設施,運輸符合NY/T1056要求,運輸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