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七
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考點3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考向1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1.關于信陽市2014—2018年臭氧污染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年際變化大②春季最多發③3月次數最少④年均超標日數>150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信陽市在2014年和2018年近地面臭氧濃度異常,說明該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狀況的年際變化大①正確據圖可知,2014—2018年該市臭氧累計超標日數較多的月份為4、5、6月,春季臭氧污染最多發②正確2014—2018年該市11月、12月、1月、2月臭氧累計超標日數未顯示,無法確定是否3月最少③錯誤圖中的超標日數為2014—2018年累計超標日數,日數相加除以4即為年均超標日數,其小于150天④錯誤故選A。
CA.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氣溫高B.位于山地北側,下沉氣流強C.受鋒面雨帶控制,降水集中D.受暖鋒天氣影響,陰雨連綿【解析】
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氣溫高,強太陽光照射會加速臭氧的形成A錯誤下沉氣流強,污染物不易擴散,更易造成臭氧濃度超標B錯誤臭氧需要強烈的太陽光照才能形成,信陽市7、8月份臭氧濃度超標日數偏少,說明7、8月份太陽光照強度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8月份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東北地區,此時信陽市受鋒面雨帶的影響,降水偏多,光照偏弱C正確7、8月份的降雨不一定都是在暖鋒影響下形成的D錯誤3.(2023福建南平期中,14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生9.0級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約37°N,141°E)核泄漏,放射性物質一部分隨大氣擴散,一部分排入太平洋。十多年來,在關閉的福島核電站廠區內,儲存冷卻核污染水的部分罐體發生輕微位移及泄漏。2023年8月24日,日本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遭到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日本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會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國家之間應對國家間環境安全問題有沖突與合作兩種方式(如下圖)。(1)
分析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污染物向東大幅擴散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
日本福島地處盛行西風帶,被污染的大氣自西向東運動;(2分)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海水自西向東流動。(2分)【解析】
其原因可結合所學知識從大氣環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2)
簡述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6分)【答案】
污染海水,使海水水質下降;破壞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導致浮游生物死亡,使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加劇溫室效應;污染物質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可能危害人類健康;影響海洋漁業發展,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國家經濟發展。(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
核污染水排放的不利影響可以從海水水質、海洋生物多樣性、溫室效應、人類健康、經濟發展等角度分析。(3)
針對材料中反映的問題,指出我國政府應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
督促日本政府正視自身責任,積極與利益相關方和國際機構協商談判,全面及時公開信息,不得擅自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2分)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加強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并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2分)【解析】
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將會危害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所以我國應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抗議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行為,并督促日本對海域環境進行治理和恢復;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及時應對,減少核污染水排放產生的危害。考向2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特有的青藏高原候鳥黑頸鶴的遷徙地,素有“鳥的王國”之稱,是國內外人士考察研究鳥類和旅游避暑的理想勝地。如圖示意草海保護區位置。據此完成4—5題。4.國內外人士來威寧草海考察研究黑頸鶴的最佳季節是(
)D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由材料可知,黑頸鶴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鳥類,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冬季黑頸鶴在青藏高原難以越冬,遷往氣候溫暖的威寧草海,故在威寧草海考察研究黑頸鶴的最佳季節是冬季,D正確。春季黑頸鶴開始遷離威寧草海,威寧草海的黑頸鶴規模較小,不適宜考察研究,A錯誤。夏秋季節,黑頸鶴生活在青藏高原,威寧草海幾乎沒有黑頸鶴的分布,B、C錯誤。5.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后的發展措施為(
)CA.開發岸邊種植作物B.利用水域養殖魚蝦C.提升科研監測能力D.開發核心地區旅游【解析】
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棲息地和遷徙地,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的有效舉措,因此該地應該注重加強原生生態保護,減少人為的開發,提升科研監測能力,加強對鳥類、生態的研究與保護,C正確。開發岸邊種植作物、利用水域養殖魚蝦、開發核心地區旅游會破壞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改變鳥類的棲息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A、B、D錯誤。(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辦,展會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圖1)的原型來自海南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該物種在海南曾廣泛分布,后瀕臨滅絕,1980年建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后,其數量已有較大增長。海南長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圖2為霸王嶺的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6—8題。圖1圖26.在野外追蹤海南長臂猿的活動軌跡,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C圖1圖2A.1月,海拔1
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
000米以上C.7月,海拔1
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
000米以上【解析】
據圖2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南為熱帶季風氣候,4—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海南長臂猿旱季多在海拔
1
000
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因此1月其主要在海拔1
000米以上的地區活動,7月其主要在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A錯誤、C正確;4月海南由旱季向雨季過渡,海南長臂猿從海拔1
000米以上的地區向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開始遷移,B錯誤;10月海南由雨季向旱季過渡,海南長臂猿由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向海拔1
000米以上的地區開始遷移,D錯誤。圖1圖27.當前,影響海南長臂猿生存和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D圖1圖2A.天敵多,食物少
B.熱帶季雨林面積不斷減少C.全球變暖,病蟲害增多
D.棲息地破碎,彼此分割【解析】
A(×)1980年海南建立了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得到保護,其食物應該增多。B(×)自然保護區建立后,熱帶季雨林會得到保護,其面積不斷減少的趨勢應會得到扭轉。C(×)全球變暖對低緯度地區影響較小。D(√)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主要位于海南山區,由于山麓地帶人類活動頻繁,海南長臂猿的活動范圍被壓縮在山區不同的山嶺中,棲息地破碎,彼此分割,影響其生存和種群數量增長。圖1圖28.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有效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措施是(
)D圖1圖2A.發展基因技術,優化海南長臂猿種群結構B.加快道路建設,完善保護區的基礎設施C.加強巡山和人工馴化,保護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D.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擴大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空間【解析】
A(×)1980
年建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后,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已有較大增長,而基因技術主要用于保護瀕臨滅絕的生物種類。B(×)加快道路建設,完善保護區的基礎設施會使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更加破碎。C(×)頻繁的巡山活動會干擾海南長臂猿的生存,人工馴化不利于保護其野生習性。D(√)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擴大海南長臂猿的棲息范圍,擴大其生存空間。知識鏈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三種措施就地保護:在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把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植物繁殖中心等,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離體保護:由于胚胎移植、冷凍精子和克隆等繁殖技術的發展,動物的遺傳物質可以脫離動物的身體進行保存。(2024四川涼山期末)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逐漸破碎,導致大熊貓種群數量下降。2021年,我國宣布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整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原本分屬于69個自然保護地的1
340只大熊貓連成一片,通過恢復棲息地植被、建設大熊貓廊道等措施,為大熊貓相互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如圖為大熊貓國家公園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9—11題。9.與碎片化的棲息地相比,大熊貓國家公園可以使大熊貓(
)A.監控難度降低
B.種群數量增加C.生活習性改變
D.獲得專屬空間B【解析】
雖然大熊貓國家公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監控工作更為集中和有序,但這并不直接導致監控難度的降低,監控難度受地形、氣候、動物活動習性等多種因素影響,A錯誤;大熊貓是珍稀瀕危物種,其種群數量的增加對于物種保護至關重要,大熊貓國家公園通過提供更大、更連續、更穩定的棲息地,增加其繁殖和生存的機會,其種群數量可能會增加,B正確;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主要由其生物學特性和生活環境決定,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不太可能直接導致其生活習性的改變,C錯誤;雖然大熊貓國家公園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提供了相對獨立的生存空間,但“專屬空間”這一表述過于絕對,D錯誤。10.岷山片區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地處岷江上游,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其生態文明建設還應聚焦在
(
)
CA.垃圾分類,資源優化
B.退耕還草,防風固沙C.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D.清淤治污,提升水質【解析】
11.大熊貓國家公園所在地區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熊貓保護與脫貧致富雙贏的過程中,應當(
)AA.合理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林產品的附加值B.實施生態移民,當地人口全部遷至發達地區C.大規模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增加游客的數量D.全部靠財政撥款,避免當地生產經營性活動【解析】
合理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林產品的附加值,兼顧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A正確;生態移民既要保障遷移人口的利益,又需要滿足他們眷戀故土的情感訴求,當地人口全部遷出不合理,B錯誤;大規模發展旅游業,注重追求經濟效益,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C錯誤;全部依靠財政撥款,避免當地生產經營性活動不現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D錯誤。考向3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2021湖北卷)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是我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下圖示意2015年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12—14題。12.2015年,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的空間差異表現為(
)A.東西差異大于南北差異B.東高西低C.南北變化大于東西變化D.北高南低D【解析】
讀圖可知,我國北部碳排放強度為高強度,南部為低強度,而東部以中低強度為主,西部只有新疆為高強度,因此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總體北高南低,D正確。13.影響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B①能源消費結構
②國內生產總值③能源利用技術
④地區人口總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與能源消費結構、能源利用技術有關。北方地區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碳排放強度大,①正確;東南地區經濟發達,新能源利用技術水平較高,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較小,③正確;東南地區經濟總量較大,人口總量較大,但其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較小,②④錯誤。故選B。14.為實現我國碳減排目標,下列區域差異化減排措施合理的是(
)A①東部地區推進自主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②西部地區加強環境監管,合理推進產業布局③北方地區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產業比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④南方地區大力開發太陽能,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解析】
循環經濟具有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點,東部地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實現碳減排目標,①正確;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應加強環境監管,合理推進產業布局,②正確;北方地區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碳排放量較大,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降低煤炭的使用量,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產業比例,③正確;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大,太陽能資源并不豐富,但其水能資源豐富,應大力開發水能資源,④錯誤。故選A。
【答案】
自然原因: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墨西哥灣沿岸地殼沉降等導致沿海濕地被淹沒;海潮侵蝕,海岸線后退。(每點2分,共
6分)人為原因: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占用濕地;上游用水量增加及水利工程建設等導致輸送到下游的泥沙量減少。(每點2分,共
4分)【解析】
原因可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如下圖:覺醒集訓(2024山東青島檢測)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送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3題。1.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的條件主要包括(
)C①鄰近的印度次大陸等地,工農業活動頻繁
②高原面積廣,可沉降面積大③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④氣溫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青藏高原氣候受西風環流和季風的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使得POPs數量較多,③正確;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青藏高原南部地區鄰近印度次大陸等地,其人口眾多,工農業活動多,POPs數量多,①正確;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POPs進入高原后流動性變差,并伴隨降雪逐步沉降,④正確;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與高原面積廣并無關聯,主要是受其位置特殊性影響,②錯誤。故選C。2.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
)BA.夏季
夏季
B.夏季
冬季
C.冬季
夏季
D.冬季
冬季【解析】
分析如下:3.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DA.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提供生態修復技術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D.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解析】
A(×)禁止POPs等污染物排放的可行性不高。B(×)中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且技術水平較低,排放的POPs較少。C(×)POPs污染主要借助風力傳輸,通過工程措施難以阻止。D(√)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主要是污染物跨境轉移,故應多國開展合作,并積極研發POPs的替代物。(2022浙江卷)人工濕地系統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圖。據此完成4—5題。4.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
)AA.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B.減少土地占用面積
C.不受季節變化影響
D.加快污水處理速度【解析】
A(√)由圖文材料可知,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可以降低污水處理成本。B(×)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建設氧化塘、表流濕地和潛流濕地,占用的土地面積較大。C(×)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繁殖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大。D(×)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通過微生物、植物、土層等的分解、吸收、吸附、過濾等作用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污水處理速度較慢。5.在濕地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
)BA.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B.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灘【解析】
A(×)濕地生態修復的目標是盡可能恢復和還原生態系統,以生物修復為基礎。引進外來物種可能導致生物入侵,破壞本地生態系統。B(√)蘆葦是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于江河湖澤、池塘溝渠,在全球廣泛分布,因此河道兩岸適宜種植蘆葦。種植蘆葦可以形成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為鳥類、魚類等提供棲息、覓食的空間,充分體現了生態修復的理念。C(×)增加水域面積需要考慮該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氣候、地形、水文等),而擴大養殖規模不屬于生態修復。D(×)清除全部河灘,河床裸露,侵蝕加劇,反而破壞生態環境。知識拓展生態修復是在生態學原理指導下,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結合各種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措施,通過優化組合,使之達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費的一種綜合的修復生態環境的方法。6.(2021天津卷,18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變暖趨勢,給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變化也會對全球的氣候產生影響。(1)
圖中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塊狀冰的區域分布特征見下表,填表分析原因。(6分)永久性塊狀冰區域分布特征原因在極點附近海區分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歐洲以北海區分布面積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極點附近海區溫度更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海水增溫
與大西洋之間通道較寬,與溫度較高的海水交換多(每空2分,共6分)【解析】
北冰洋永久性塊狀冰區域分布特征主要受氣溫、水溫的影響。永久性塊狀冰在極點附近海區分布廣闊的原因主要是極點附近緯度高、氣溫低;永久性塊狀冰在歐洲以北海區分布面積小主要與北大西洋暖流和海水交換通道密切相關。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有廣闊的海水交換通道,使得溫度較低的北冰洋海水與溫度較高的大西洋海水交換頻繁,靠近大西洋的北冰洋海區(歐洲以北海區)海水溫度升高,冰塊易融化或結冰少。
我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建立在斯瓦爾巴群島上。該群島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2)
分析該群島生態環境脆弱,一旦被破壞很難恢復的原因。(6分)【答案】
該群島氣溫低,環境惡劣;生物數量、種類少,生物生長緩慢;島嶼面積小,相對封閉。(每點2分,共
6分)【解析】
如下圖:
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會造成北極地區冰川、凍土、植被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溫室效應增強,也可能會導致溫室效應減弱。(3)
任選一角度(溫室效應增強或減弱),說明上述變化影響溫室效應的過程。(6分)【答案】
角度一:溫室效應增強。①過程:冰川面積減小,地表吸收太陽輻射增多,地面輻射增強,導致溫室效應增強。②過程:凍土融化,土層中釋放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增強。(6分)或角度二:溫室效應減弱。過程:地表植被覆蓋率增加,植物光合作用能夠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減弱。(6分)【解析】
主要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溫室效應增強:①冰川面積減小→地表吸收太陽輻射增多→地面輻射增強→溫室效應增強;②凍土融化→土層中釋放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增強。溫室效應減弱:地表植被覆蓋率增加→植物光合作用能夠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減弱。7.(2024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一中期末,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灘黑化既可能是自然演化形成的,也可能是人為污染造成的。三亞灣海灘黑化問題由來已久,嚴重影響了三亞市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三亞灣海灘出現的黑化現象,可將海灘劃分為東部黑化區(①區)、中部正常區(②區)和西部黑化區(③區)
(馬嶺附近的基巖富含鈦鐵礦,顏色呈鐵黑或鋼灰色),如圖所示。海岸東段的波浪受東瑁洲、西瑁洲與鹿回頭半島的阻擋,動力明顯減弱。近年來,三亞市發展迅猛,而城市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后。(1)
分析三亞灣海灘西部黑化的原因。(8分)【答案】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降雨多,風化作用強烈;(2分)馬嶺附近基巖富含鈦鐵礦,顏色呈鐵黑或鋼灰色;(2分)風化碎屑物經流水搬運作用到達周邊海岸;(2分)再受向岸波浪的搬運、沉積作用,在海灘西部沉積,導致海灘黑化。(2分)【解析】
讀圖可知,西部黑化區位于馬嶺附近,再結合材料可知,馬嶺附近的基巖富含鈦鐵礦,顏色呈鐵黑或鋼灰色,因此該地區海灘黑化主要是自然演化形成的,可從外力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角度分析原因。(2)
說明三亞灣海灘東部黑化的原因及其危害。(6
分)【答案】
原因:三亞河為三亞市污水排放入海的主要通道,三亞市早期污水排放管網建設不完善,加上城市開發建設與人口激增,大量的污水通過三亞河排放到海灣東部;(2分)受東瑁洲、西瑁洲與鹿回頭半島地形影響,三亞灣東部海水流動較弱,自凈能力較差,污染物擴散范圍有限,污染物受向岸波浪的搬運、沉積作用,在海灘沉積,導致海灘黑化。(2分)危害:影響海灘美觀和旅游業的發展;(1分)影響沿岸生態系統正常功能。(1分)【解析】
三亞灣海灘東部黑化的原因分析如下圖:三亞灣海灘東部黑化是海洋環境污染造成的,其危害主要從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兩方面分析。前者主要使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后者直接影響海灘景觀并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3)
從環境安全的角度,指出三亞在旅游業發展中應改進的方面。(4
分)【答案】
增建污水處理廠,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禁止污水直排三亞河(污水治理);治理海洋污染,保護近海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保護);控制房地產建設規模,控制人口遷入和游客量(環境安全)。(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解析】
主要從旅游業發展會造成水污染、生態破壞的角度分析。從水污染角度看,當地應從污水處理和污水減排方面著手。從生態破壞角度看,要提高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開展生態保護行動,保護近海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8.(2021北京卷,13分)下圖為洱海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洱海流域面積約2
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萬。該地農業生產涵蓋種植、養殖和水產捕撈等,工業生產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業發展迅速。(1)
說明洱海流域特征對水體污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玻璃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組織競爭力分析與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空調器壓縮機性能分析考核試卷
- 環境保護與綠色金融發展考核試卷
- 經紀人如何制定藝人長期發展計劃考核試卷
- 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考核試卷
- 海洋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臨晉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線上)周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蘭州工商學院《中西文化交流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數據庫設計與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強度計算.材料疲勞與壽命預測:S-N曲線:疲勞壽命預測技術
- 教學課件《權力與理性-17、18世紀西方美術》
- 小兒肺炎中醫護理
- 創業大賽承辦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
- DL∕T 5028.1-2015 電力工程制圖標準 第1部分:一般規則部分
- 員工合同書一張紙的勞動合同書書2024年
- 辛棄疾詞《青玉案·元夕》
- 公路橋梁塔柱施工平臺及通道安全技術要求
- 糖尿病臨床診療指南:基層實踐
- 2023年形勢與政策期末考試滿分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