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_第1頁
2025年高考地理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_第2頁
2025年高考地理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_第3頁
2025年高考地理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_第4頁
2025年高考地理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1

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考向1

城市功能分區解題覺醒

八看分析一看面積大?。壕幼^面積最大,工業區次之,商業區最小。二看距市中心遠近:一般情況下,距離市中心由近及遠依次為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三看地租水平:商業區地租最高,居住區次之,工業區地租最低。四看形態:商業區一般呈點狀分布,或沿街、沿河呈條帶狀分布,居住區和工業區一般呈片狀分布。五看人口變化:商業區晝夜人口差別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區與商業區變化相反,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工業區人口晝夜差別最小。六看建筑物密度:商業區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建筑物密度最大,居住區次之,工業區最小。七看分布趨勢: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居住區、工業區不斷向郊區移動,商業區雖也有向郊區交通便捷處移動的趨勢,但幅度較小。八看主要特征:居住區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工業區是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商業區是城市經濟活動,特別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樞。(2024重慶實驗中學期中)重慶光環購物公園是國內首個定位為“城市自然共同體”的商業購物中心,其內部打造了高達48米的立體式植物園,種植了近300種熱帶植物。植物園與購物中心之間通過地面、天空步道等不同路線連通,使消費者購物時猶如在雨林中漫步。下圖為商場內部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推測重慶光環購物公園位于城市的(

)AA.商業區

B.居住區

C.公園附近

D.高速公路出口【解析】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的主要功能是購物,應位于能吸引大量客流的商業區。(【敲黑板】商業區位于市中心,人流量最大)A正確。2.購物中心打造室內植物園的主要目的是(

)DA.減輕城市霧霾

B.提供休憩空間C.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D.吸引消費者【解析】

A(×)購物中心打造的植物園是室內的,對減輕城市霧霾作用不大。B(×)室內植物園可以提供休憩空間,但這也是為了提升購物體驗,吸引消費者。C(×)室內植物園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很小。D(√)打造室內植物園可以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提供休憩空間,提升購物體驗,主要目的是吸引消費者。(2025湖南部分學校聯考)在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下,城市消費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的互動日漸密切,孕育出新的消費空間形態——“網紅打卡地”。長沙市“網紅打卡地”形成五一廣場和岳麓山的雙核心模式,且近年來總體保持穩定。據此完成3—4題。3.長沙市“網紅打卡地”主要分布在(

)D①居住區

②工業區

③商業區

④風景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據材料可知,長沙市“網紅打卡地”形成五一廣場和岳麓山的雙核心模式,故長沙市“網紅打卡地”主要分布在商業區和風景區,③④正確;居住區以日常生活居住為主,“網紅打卡地”分布較少,①錯誤;工業區以工業生產為主,可能存在噪聲等污染,“網紅打卡地”分布較少,②錯誤。綜上,選D。4.長沙市“網紅打卡地”在雙核心模式下保持相對穩定,體現出(

)AA.集聚效應

B.產業升級加快

C.區際合作

D.居民收入降低【解析】

A(√)長沙市“網紅打卡地”在雙核心模式下保持相對穩定,說明雙核心內服務業集聚明顯,優勢突出且得以保持。B、C(×)沒有體現出產業升級和區域合作。D(×)“網紅打卡地”會吸引游客,人流量較大,利于促進消費,使居民收入提高。(2024廣東廣州一模)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客流特征,可以將軌道交通站點劃分為居住導向型、職住混合型、就業導向型和娛樂購物型等四類,不同類型站點的乘客出行特征和進出站客流分布特征均有差異。圖1示意青島市不同類型軌道交通站點分布,圖2示意青島市某類型軌道交通站點進站客流時間分布。據此完成5—7題。圖1圖25.圖2

所示的軌道交通站點類型為(

)B圖1圖2A.就業導向型

B.職住混合型

C.居住導向型

D.娛樂購物型【解析】

A(×)就業導向型站點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時段一般客流量較大,上班時間出現出站高峰,下班時間出現進站高峰。與圖2所示情況不符。B(√)職住混合型站點的進出站客流在一天中相對較為均衡,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集中高峰時段,讀圖可知,該交通站點進站客流量較少,只有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有少量的客流量,且下班時間的客流量遠低于上班時間,說明居住區距離工作區較近,能夠在較短的步行距離內完成日常出行需求,符合職住混合型特點。C(×)居住導向型站點在早高峰時段以進站為主,晚高峰時段以出站為主。D(×)圖2所示的進站客流在7時之后逐漸增多,8時之后明顯減少,人們通常不會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娛樂購物活動,不符合娛樂購物型站點的客流時間分布特征。6.屬于就業導向型站點分布區域的有(

)D圖1圖2①休閑療養區

②金融商務區

③觀光旅游區

④行政辦公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金融商務區和行政辦公區以商務辦公為主,是就業導向型站點分布區域,②④正確。休閑療養區和觀光旅游區一般不是就業集中區域,①③錯誤。故選D。圖1圖27.為滿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青島市交通部門對軌道交通站點接駁服務的優化措施為(

)C圖1圖2A.增加接駁公交發車頻次

B.構建公共交通循環線路C.對接接駁公交運營時刻

D.增設城市干道潮汐車道【解析】

為滿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青島市交通部門對軌道交通站點接駁服務的優化措施為對接接駁公交運營時刻。這樣可以使乘客在乘坐軌道交通后,能夠及時換乘接駁公交,減少等待時間,提高通勤效率,C正確。增加接駁公交發車頻次、構建公共交通循環線路、增設城市干道潮汐車道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狀況,但對于滿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來說,對接接駁公交運營時刻更為直接有效,A、B、D錯誤??枷?

聚落的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2023海南卷)嶺南某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因勢而建,內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圍護村,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景觀特征的散村聚落結構(下圖)。據此完成第8題。8.下列示意圖中,符合該村落空間結構特征的是(

)DA.

B.

C.

D.

【解析】

根據圖文材料可知,該古村落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塘中養魚,呈散村聚落結構。A、B選項圖中,聚居地相對集中,魚塘分布在村落周圍,不符合散村聚落結構特征,A、B錯誤;C選項圖中,主要分布有魚塘、稻田,村落聚居地面積很小,不符合實際情況,C錯誤;D選項圖中,墩塘相間,墩比塘寬闊,聚居地分散,符合該古村落的散村聚落結構特征,D正確。(2025江西九江檢測)川渝丘陵地區的鄉村聚落規模小、分布散,形成了林、塘、田、宅交錯分布的特點。這種布局形式不僅利于居住和耕作,還很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下圖示意該區域鄉村聚落一般的布局模式。據此完成9—10題。9.該區域住宅的主要布局特點是(

)AA.依丘傍田,便于耕作、避洪B.沿河而居,便于取水、避暑C.多居陽坡,便于采光、避寒D.多居山麓,便于通風、避濕【解析】

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區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丘陵地帶,具有住宅分散、田地破碎規模小的特點,住宅多位于山丘底部,靠近農田的較平緩位置。這樣布局既便于耕作,又可以避免洪水災害,A正確,D錯誤;由圖可知,住宅并未沿河而居,B錯誤;由圖可知,住宅既有分布在陽坡也有分布在陰坡,差異不大,C錯誤。10.該區域適宜(

)CA.宅前種樹、宅后種菜

B.宅前挖塘、宅后筑田C.宅前種菜、宅后種樹

D.宅前筑田、宅后挖塘【解析】

A(×)宅前種菜便于管理且不會遮擋陽光和視線,宅前種樹會遮擋陽光。B、D(×)宅后地塊小,坡度較大,不適宜筑田、挖塘。C(√)宅后坡度大,種樹既不會遮擋視線,又利于水土保持,保護生態環境。覺醒集訓(2025湖南益陽階段練習)北京中軸線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標志,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示意明清時期北京城空間格局。據此完成1—2題。1.明清時期北京城空間格局的特點是(

)A.皇城居中,中軸線對稱B.以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為中心C.依山就水,自由布置D.以商務區為中心方格網式布局A【解析】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空間格局或建筑體現皇城居中、中軸線對稱的特點,A

正確;北京城的中軸線以紫禁城為中心,B錯誤;北京城依山就水,但空間格局并沒有自由布置,C錯誤;以皇城為中心方格網式布局,D錯誤。故選A。2.北京中軸線(

)B①是我國封建社會“南面而聽天下”禮制的表現②是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學理念的表現③是中國傳統都城規劃對禮儀和秩序強調的表現④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思想的表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北京中軸線是我國封建社會“南面而聽天下”禮制的表現、是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學理念的表現、是中國傳統都城規劃對禮儀和秩序強調的表現,故①②③正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思想是道家思想,與北京中軸線無關,故④錯誤。故選B。(2025江西階段練習)地鐵站點的建設和運營,一般會帶動周邊地區地價上漲。下圖示意我國某一線城市三個地鐵站點及其周邊區域的住宅地價(站點向外間隔200

m計一次價格),三個站點分別位于城市的不同位置。據此完成3—4題。3.三個地鐵站點分別位于城市的位置是(

)DA.G站—遠郊、J站—近郊、S站—市中心

B.G站—遠郊、J站—市中心、S站—近郊C.G站—市中心、J站—遠郊、S站—近郊

D.G站—市中心、J站—近郊、S站—遠郊【解析】

讀圖可知,圖中三個地鐵站點整體地價由高到低分別為G站、J站、S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離市中心越近,土地價格越高,因此G站對應市中心,J站對應近郊,S站對應遠郊。D正確。4.G站中心住宅地價低于周邊的原因是(

)CA.交通擁堵

B.土地充足

C.環境嘈雜

D.配套不足【解析】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G站是市中心地鐵線路交會處,屬于地鐵樞紐站點,人流量較大,環境嘈雜,居住環境較差,因此住宅價格較低,C正確;地鐵樞紐站點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配套較好,A、D錯誤;市中心一般土地緊張,B錯誤。(2025河南周口開學考試)贛南傳統的村莊一般選址在河谷、山間盆地和河流階地上,這些地區一般有豐富的耕地資源、森林資源及水資源等,同時自然災害較少。在新農村建設中,贛南鄉村聚落區位指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下圖示意贛南新農村區位指向。據此完成5—7題。5.在新農村建設中,贛南鄉村聚落(

)AA.規模擴大

B.數量增加C.占地增多

D.轉為城市【解析】

由圖可知,

贛南鄉村聚落區位指向上一級中心地,趨向集聚,使聚落規模擴大,數量減少,A正確,B錯誤;聚落布局更加緊湊,多層建筑占比增加,總占地面積減少,C錯誤;鄉村人口向上一級中心地遷移,鄉村不會轉變為城市,D錯誤。6.影響新農村聚落區位指向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CA.就業

B.交通

C.政策

D.耕地【解析】

新農村建設一般是由政府主導的鄉村改造,故其主導因素是政策,C正確;贛南傳統的村莊一般有豐富的耕地資源、森林資源及水資源等,以農業經濟為主,耕地、交通以及就業因素對新農村建設影響小,A、B、D錯誤。7.新農村建設有利于(

)DA.改善城市環境質量B.增加鄉鎮就業機會C.保護與傳承地域文化D.促進農業生產規?;窘馕觥?/p>

A(×)新農村建設不能改善城市環境質量。B(×)新農村建設是在城鎮化過程中,政府主導的農村改造,旨在推動城鎮化進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而就業機會的增加依靠產業的優化和發展。C(×)人口集聚和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但不利于保護與傳承地域文化。D(√)新農村建設促使人口集聚,大量傳統村落閑置住宅會得到改造利用或復耕,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現代化水平。8.(2021河北卷,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漢堡(州)是德國的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為進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遷后,啟動漢堡新城建設項目(下圖)。漢堡新城將半荒廢的老港工業區設計成10大特色板塊,在突出板塊主要功能的基礎上,融入居住、辦公、零售、餐飲、休閑、教育等功能,保留較大面積的廣場、步道、綠地,將紅磚結構工業遺產重新改造利用。(1)

推測老港外遷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

老港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政策引導搬遷;城市地價上漲,老港及其工業區地租成本增加;老港運力有限,難以滿足當前的運輸需求。(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解析】

由材料可知,漢堡(州)是德國的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為進一步提升全球地位,需要擴大城市土地利用面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交通運輸能力的要求提升,老港不符合城市的發展規劃需求,需要進行搬遷。(2)

簡述利于漢堡新城建設的區位條件。(8分)【答案】

該區域有河流經過,且公交、地鐵等交通網密集,水陸交通便利;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