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徐州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甲】孝烈將軍傳孝烈將軍,隋煬帝時人,姓魏氏,名木蘭,毫之譙人也。時方征遼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①,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②操戈,躍馬而往。歷一紀③,人莫識之。后凱還。天子嘉其功,除④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成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之見也。遂以事聞于朝,召赴闕。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納諸宮中,對曰:“臣無媲⑤君之禮?!币运朗木埽炔灰?,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選自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有刪改)【注釋】①騃(ái):癡愚的樣子。②鞬橐(jiāngāo):盛弓矢的器具。③紀:十二年為一紀。④除:任命,授職。⑤媲:匹配?!疽摇磕咎m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潮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選自《木蘭從軍》)【丙】題木蘭廟[唐]杜牧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咀⑨尅竣俜髟贫眩旱孛?,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西漢人,為解國家之急而自愿出塞和親。3.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帝方恣酒色,奇之數建奇功B.值可汗點兵后值傾覆C.長而益精木蘭無長兄D.度黑山度已失期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解釋。(1)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2)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6.請對【丙】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作簡要賞析。7.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甲】【乙】【丙】三段文字都寫了木蘭女扮男裝從軍的傳奇故事,對木蘭戰場作戰的經過進行了生動而詳盡的描述。B.與【乙】文相比,【甲】文木蘭形象更豐滿,不僅有動作描寫,還有心理描寫;不僅有正面描寫,還有同行者、帝、土人的襯托。C.【甲】文和【丙】詩創作時代不同,體裁也不一樣,但都體現了木蘭生前的不平凡及死后人們對她的紀念。D.【丙】詩后兩句既表現了木蘭對家鄉的思念,又表現了木蘭對同樣是女性、同樣為國分憂的王昭君的敬慕之情。【參考答案】3.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4.B5.(1)(木蘭)脫下她的戰袍,穿上她以前的衣裳,同行的人都很吃驚。(2)木蘭于是換上男裝,買了鞍馬,代替父親從軍。6.這兩句詩意思是木蘭女扮男裝馳騁疆場,在夢中也曾有過畫眉等女兒家的行為?!皬澒鲬鹱髂袃骸彼茉炝四咎m英勇無畏、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夢里曾經與畫眉”則通過夢境展現了木蘭作為女子的柔情一面,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兩句詩既表現了木蘭的剛強勇敢,又體現了她的溫柔細膩,剛柔并濟,富有感染力。7.A【解析】【導語】這組古詩文圍繞木蘭從軍的故事展開,展現了其果敢無畏的形象?!炯住课脑敿毭枋隽四咎m代父從軍、立功歸鄉,最后因拒絕帝王召幸而自盡的悲劇經過,描繪了一個勇敢、孝順但也無奈于命運的女子形象?!疽摇课膭t簡練概括了木蘭從軍的歷程,強調了女性同樣可以承擔起男性的責任?!颈吭娡ㄟ^簡潔的筆觸,表達了對木蘭戰斗和生活兩種狀態的謳歌,同時借用歷史人物王昭君,增強了木蘭形象的深度和廣度。整體上,這些作品通過不同視角反映了木蘭的勇敢與忠誠,及后人對她的敬仰?!?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當地人建立廟宇,每年在四月八日進行祭祀,大概因為這一天是她的生日?!巴寥肆R”主謂賓結構完整,可單獨成句;“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表示時間和祭祀活動;“蓋其生辰云”是對前面祭祀時間原因的說明。故斷為: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形容詞,奇特的、非凡的;B.都是動詞,意思是“遇到”;C.動詞,長大/形容詞,年長的;D.動詞,渡過/動詞,估計;故選B【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釋,脫下;衣,穿上;駭,吃驚。(2)乃,于是;易,換;市,買。【6題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皬澒鲬鹱髂袃骸?,此句描繪木蘭在戰場上彎弓射箭、奮勇征戰的場景。一個“彎弓”的動作,生動地展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果敢與堅毅,她如同男兒一般英勇無畏,為了國家和家人,投身于激烈的戰斗之中。此句直接塑造了木蘭馳騁疆場、威風凜凜的英雄形象,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她在戰場上的颯爽英姿?!皦衾镌浥c畫眉”,這句詩通過夢境的描寫,展現出木蘭內心深處作為女子的柔情一面。即使在戰場上歷經艱難困苦,她的心中依然有著對女兒家美好生活的向往,畫眉是女子愛美的表現,在夢中出現畫眉的場景,暗示了木蘭在剛強的外表下,也有著溫柔細膩的內心世界。這兩句詩將木蘭的剛強勇敢與溫柔細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剛柔并濟。既突出了她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又讓我們感受到她作為女子的情感需求,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富有感染力,讓讀者對這位傳奇女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A.【甲】文中主要講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凱旋后拒受官職、拒絕入宮以及自盡后被追贈等事,對于木蘭戰場作戰的經過并沒有進行生動而詳盡的描述,如“歷一紀,人莫識之。后凱還”只是簡單提及了從軍的時間和凱旋的結果。【乙】文中主要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和經歷及戰功,也沒有對戰場作戰經過進行生動而詳盡的描述,如“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代父從軍。潮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只是簡要敘述了從軍的過程和時間以及戰功?!颈吭娭皇峭ㄟ^回憶和夢境來表現木蘭的形象,更沒有對戰場作戰經過進行生動而詳盡的描述,如“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主要是表現木蘭的形象和情感。本項“對木蘭戰場作戰的經過進行了生動而詳盡的描述”有誤;故選A?!緟⒖甲g文】【甲】孝烈將軍,是隋煬帝時期的人,姓魏,名木蘭,是亳州譙地人。當時正征集兵力去征伐遼東,孝烈將軍痛心父親年老體弱,弟弟妹妹都年幼癡愚,感慨激昂地代替父親前去。穿上鎧甲,背著盛弓矢的器具,拿著武器,躍馬奔赴戰場。歷經十二年,沒有人認出她是女子。后來勝利歸來。天子嘉獎她的功勞,任命她為尚書,她不接受。誠懇地奏請回家探望父母,等到回到譙地,她脫下戰袍,穿上以前的衣裳,同行的人都很吃驚。都說自從有人類以來,大概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于是把這件事上報朝廷,(朝廷)召她入朝?;实壅v情于酒色,認為她很奇特,想要把她納入宮中,(木蘭)回答說:“我沒有匹配君主的禮儀?!庇盟纴韴詻Q拒絕,皇帝逼迫不止,于是她自殺了?;实壅痼@憐憫,追贈她為將軍,謚號為孝烈。當地人建立廟宇,每年在四月八日進行祭祀,大概因為這一天是她的生日?!疽摇磕咎m,是古代的一位民間女子。年少時學習騎馬,長大后更加精通。正趕上可汗征兵,她的父親的名字在征兵的名冊里,和同鄉的許多年輕人都按規定應當出征。因為她的父親年老有病不能去,木蘭于是換上男裝,買了鞍馬,代替父親從軍。渡過黃河,翻越黑山,騎馬轉戰奔走共十二年,多次建立奇功。唉!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了木蘭從軍的事情后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2024年江蘇徐州)【甲】延陵季子將西聘①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②。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毖恿昙咀釉唬骸拔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選自劉向《新序》)【乙】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③吾心哉!”(選自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注]①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②嗣君:繼位的君主。③倍:同“背”,違背?!颈?/p>

詠睢寧(明)楊于臣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3、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顧反,則徐君死于楚②始一反焉B.①然吾心許之矣②潭中魚可百許頭C.①北遇徐君②北山愚公者D.①以過徐君②人恒過,然后能改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解釋。(6分)(1)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保?)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6、請對【丙】文“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作簡要賞析。(3分)7、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徐君想要季子的寶劍,季子“心許之”,待完成出使任務后即了卻心愿。“季子掛劍”是誠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與仁義的豐碑。B.兩千多年來,包括司馬遷、劉向、楊于臣在內的許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記述或提到過季子的事跡,由此可見“季子掛劍”的文化影響。C.【甲】【乙】兩文除了寫季子,還寫了從者,從者的言行既對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又使情節發展出現起伏。D.同是“季子掛劍”的故事,【甲】文記述最詳盡,【乙】文次之,而【丙】文僅用了“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寥寥十個字,由此可見【甲】文的記述最真實可信。3、【答案】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2分)【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①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②仔細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詞語之間的關系。③先將能斷開的句子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直至斷開全文,加上正確的標點。④斷句后,通讀原文,看意思是否講得通,內容是否合理。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繼位的國君說:“先君沒有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答案】A.(3分)【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均同“反”,均譯為“返回”;B.動詞,答應/助詞,表約數,左右;C.動詞,北行/名詞,北邊;D.動詞,經過/動詞,犯錯。5、【參考答案】1)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2)徐君非常喜愛季札的寶劍,嘴上卻不好意思說出來?!窘馕觥靠疾閷W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從者:隨從:止:制止:以贈:用來作贈禮;(2)好:喜愛;弗敢言:指不好意思說出來。6、【參考答案】“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臺”指當年季札掛劍之處;“至今”交待了掛劍贈人、一諾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傳;“芳蹤”是指“掛劍贈人”的事、遺址還都有跡可循,千古流傳;這兩句話高度贊揚了季札重情義、重然諾的美好品德?!窘馕觥靠疾樵娋滟p析?!爸两胥羲?,高臺遺芳蹤”意思是:到如今泗水的南面,高臺上傳送著他的美名?!爸两瘛敝傅浆F在;說明到現在還在流傳,表現故事流傳之久;“泗水南”點明地理位置;“高臺”指當年季札掛劍之處;“芳蹤”,指美名。徐君觀賞寶劍時,雖沒說出,神色間卻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后來在季子返回徐國,徐君已經死在楚國,于是季子選擇“掛劍贈人”,表現了季札重情義、重然諾的美好品德,而現如今還在流傳著這樣的故事,表現了對其的贊揚。7、【答案】D.(3分)【解析】考查對文段內容理解。D.不能僅根據故事詳盡與否來判斷故事是否真實,司馬遷、劉向、楊于臣在內的許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記述或提到過季子的事跡,可見“季子掛劍”的可信度很高。【參考譯文】【甲】延陵季子要向西出使晉國,佩戴著寶劍去拜訪徐國國君。徐君觀賞寶劍時,雖沒說出,神色間卻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還要出使中原大國,所以沒有獻給他,但心里已經決定要給他了。等完成了出使晉國的使命后,季子返回徐國,徐君已經死在楚國了,季子于是解下寶劍交給繼位的國君。他的侍從阻止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可以贈送他人?!毖恿昙咀诱f:“我不是用來送人的。此前我來徐國,徐君觀賞我的劍,雖沒說出來,神色間卻流露出想要的意思。我因為還要到中原大國訪問,就沒有獻給他。雖然如此,我心里已經決定給他了。現在徐君死去我卻不給他劍,這是欺騙自己的良心。因為吝惜寶劍而欺騙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庇谑墙庀聦殑唤o繼位的國君。繼位的國君說:“先君沒有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庇谑羌咀颖惆褎斓叫炀沟氐臉渖想x開了?!疽摇考驹鍪箷r,北行造訪徐國國君。徐君非常喜愛季札的寶劍,嘴上卻不好意思說出來。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自己)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所以沒把寶劍獻給徐君。出使回來又經過徐國,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才離開。隨從人員說:“徐君已死,又把寶劍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初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能因為徐君之死我就違背我自己的心愿呢!”【丙】季札回報徐君,墳前的樹上掛著劍鋒。到如今泗水的南面,高臺上傳送著他的美名。(2023年江蘇徐州)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①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邪?”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邪?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邪?徹②其環瑱③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選自《戰國策·齊策四》)[注]①歲:收成。②徹;除,摘下。③環瑱(tiàn):古代垂掛在冠冕兩側的玉質飾物。4.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5.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①書未發

②無從致書以觀B.①使者不說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C.①臣奉使使威后

②使內外異法也D.①何以王齊國

②陳涉乃立為王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解釋。(6分)(1)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趙威后先問齊國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況如何,最后才問到齊王是否無恙。這充分顯示了趙威后作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B.從趙威后對齊國使者的批評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賢人、賞罰分明的政治文化見解。C.全文圍繞一個“民”字,以趙威后對齊國使者的問話一貫到底,卻問而不答,問而無答,問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勢。D.鐘離子、葉陽子和嬰兒子這三位賢士孝女是幫助齊國治理的有德之人,卻沒有得到重用。趙威后以“無恙邪(乎)”發問,弦外之音是對齊王的指責?!緟⒖即鸢浮?、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5、B6、(1)現在不問候君主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是以卑賤者為先(把卑賤的放在前面)而以尊貴者為后(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2)不是這樣(不對),假如沒有收成,哪里(憑什么,怎么能)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里(憑什么,怎么能)有君主?7、C【參考譯文】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后,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后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后尊吧?”趙威后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鐘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摘去耳環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呢?(2022年江蘇徐州)熙寧十年秋七月乙丑,河決于澶淵①,東流入鉅野,北溢于濟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適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鍤,畜土石,積芻茭,完窒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東西北門,水皆自城際山。雨晝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屨,廬于城上,調急夫、發禁卒以從事,令民無得竊出避水。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廬舍,敗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壯者狂走,無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習水者浮舟楫、載糗餌以濟之,得脫者無數。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淵,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淵誠塞,徐則無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請增筑徐城,相水之沖,以木堤捍之,水雖復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親。于是即城之東門為大樓焉,堊以黃土,曰:“土實勝水”。徐人相勸成之。轍方從事于宋,將登黃樓,覽觀山川,吊水之遺跡,乃作黃樓之賦。(選自蘇轍《黃樓賦并敘》)注:①澶淵: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5.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余兄子瞻適為彭城守 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B.使民具畚鍤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C.①方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①水雖復至 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解釋)(4分)(1)澶淵誠塞,徐則無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水既去,而民益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熙寧十年,黃河決堤,滔滔洪水抵達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臨滅頂之災。蘇軾帶領徐州軍民,經過艱苦奮戰,終于取得抗洪的勝利。B.抗洪中,蘇軾“水未至”就未雨綢繆,準備充分,所以大水到來,城內百姓并未逃散。他還賑濟災民,使無數受災百姓獲救。C.水災過后,蘇軾請蘇轍在徐州城東門建樓作賦以作紀念。樓上涂上黃土,取名“黃樓”,寓土能克水之意,表達驅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選文描述了黃河泛濫徐州受災的情景,記述了蘇軾不辭勞苦抗洪救災的政績,不僅具有文學價值,而且具有史料價值?!緟⒖即鸢浮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自己身先士卒,下定決心與城共存亡,因此,水勢雖大但老百姓抗擊洪水的決心很堅固。據此斷句為: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相同,動詞,擔任;B.不同,動詞,準備/副詞,全,都;C.不同,副詞,剛剛/名詞,方圓;D.不同,連詞,即使/連詞,雖然。故選:A。(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誠,確實;則,就;句意為:澶淵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沒有危險了。②中重點詞語有:故,因此;益,更加;句意為:因此大水退去之后,百姓們更加團結了。(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確。C.有誤,根據“轍方從事于宋,將登黃樓”可知,“蘇軾請蘇轍在徐州城東門建樓作賦以作紀念”說法錯誤,應該是建樓在前,蘇轍登樓在后。故選:C。答案:(1)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2)A(3)①澶淵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沒有危險了。②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經退去),百姓們更加親密(團結、友愛、親近)。(4)C【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參考譯文】熙寧十年七月四日,黃河決堤于澶淵,往東流入巨野,北溢出到成功,在泗水往南溢出。八月戊戌日,洪水到了彭城,我哥哥子瞻恰好為彭城守。水沒到,使百姓準備畚箕鐵鍬,準備好了土石、芻茭,把空隙都堵塞上了,做好了防治水患的準備。所以洪水來到后,百姓也不擔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淹到城墻的二丈八尺,流向東西北門,水勢洶洶,浪頭仿佛和遠山、城墻一樣高。大雨晝夜不停。子瞻穿著草鞋,住在城墻上,征調民夫,調派禁卒來抗洪,嚴禁百姓私自出城躲避洪水。自己身先士卒,下定決心與城共存亡,因此,水勢雖大但老百姓抗擊洪水的決心很堅固。當洪水漫無邊際,淹沒千余里的土地,沖走房屋,沖塌墳墓,溺水的老弱隨水漂流,強壯的人還能逃跑,老百姓沒有吃喝,饑渴死在丘陵上的樹木上。子瞻使熟悉水性的浮船,載著吃的、喝的來幫助那些被困的人,獲救的人數不清。水已經干涸,朝廷正堵塞潰決的澶淵,沒有時間顧忌徐州。子瞻說:“澶淵如果真能堵塞,徐州就安全了,如果堵不住,那就是命啊,也不能讓徐州百姓再次遭受水患。”于是請求加高徐州的城墻,防備大水的沖擊,用木頭做成柵欄保護城墻。大水雖然再次襲來,沒有沖潰堅固的堤防。因此,當洪水退去時,百姓更加團結了。于是子瞻在城東修筑高高的門樓,粉刷一層黃土,他說:“水來土掩。”徐人互相慶賀成功抵御洪水。我要到洛陽去上任,路過徐州,將登上黃樓,俯視黃河水患的遺痕,聯想古代黃泛的災難,展紙揮毫,寫成了這篇散文賦。(2021江蘇徐州)秦攻趙,趙使平原君趙勝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從,無以滿二十。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①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逼皆唬骸胺蛸t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泵煸唬骸俺寄私袢照執幠抑卸顾煸棰诘锰幠抑?,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逼皆古c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既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言合從。日中不決。毛遂入,按劍迫楚王,說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從之約。毛遂謂十九人曰:“公等錄錄③,所謂因人成事者也?!逼皆嘧砸詾椴簧葡嗍?,謂:“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彼煲悦鞛樯峡?。(選自《史記·平原常虞卿列傳》)注:①贊:介紹。②蛋:通“早”。③錄錄:通“碌碌”。5.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得十九人僧從②所識旁乏者得我與B.①左右未有所稱誦②不以千里稱也C.①平原君亦自以為不善相士②陳康肅公善射D.①遂以毛遂為上客②不足為外人道也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解釋。(6分)(1)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2)毛遂入,按劍追楚王,說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縱之約。8.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毛遂自薦,本來指毛遂主動自我推薦承擔出使楚國的重任,后來作為成語用以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指薦。B.從平原君趙勝出發前對毛遂不屑一顧、滿懷顧慮的態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趙勝不是一位善于發現人才、知人善任的人這一結論。C.“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在文中屬于側面描寫,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卻都沒有說出來,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華出眾作鋪墊。D.毛遂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贊美?!緟⒖即鸢浮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根據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系來斷句。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語感直接作答。這個句子的意思是: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故停頓應為: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得:挑選/“得”同“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B.稱:稱贊/稱呼;C.善:擅長/擅長;D.為:作為/給;故選:C。(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詞語有:愿,希望。以,用。行,走,出發。句意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诰渲兄攸c詞語有:說,勸說,分析。致,致使。句意為:毛遂進去,手握劍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關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應馬上簽訂“合縱”的盟約。(4)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的理解。ACD.正確。B.有誤,“可以得出平原君趙勝不是一位善于發現人才、知人善任的人這一結論”有誤,平原君趙勝是一位善于發現人才、知人善任的人。故選:B?!緟⒖甲g文】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余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F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有)三年了?!逼皆f:“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F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么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于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毛遂進去,手握劍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關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應馬上簽訂“合縱”的盟約。毛遂對那十九個人說:“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平原君也自以為不擅長鑒選人才,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呂。毛先生用三寸長的舌頭,強似上百萬的軍隊。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為上等賓客對待。(2020江蘇徐州)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賑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①不如蠡;鎮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于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②,為質③于吳。二歲而吳歸蠡。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于王。王方會諸侯于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其后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④弊,輕銳盡死于齊、晉。而越大破吳。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⑤,命為伯。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注:①種:指越國大夫文種。②成:講和,和解,③質:人質。④罷:通“?!?,⑤胙:祭肉。5.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王方會諸侯于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越王勾踐反國②厚遇賓客③為質于吳④勾踐已去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欲使范蠡治國政②使老有所終B.①于是舉國政屬大夫種②忠之屬也C.①以淮上地與楚②念無與為樂者D.①與魯泗東方百里②方欲行,轉視積薪后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女忘會稽之恥邪?②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9.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告訴世人,在艱難困苦中,應刻苦自勵,發憤圖強。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推薦文種并主動請纓前往吳國,表現了他舉賢任能、不怕犧牲的可貴品質。C.越王勾踐趁著吳王在黃池與諸侯會盟,后方空虛之機,一舉打敗吳國留守的軍隊,殺了吳國太子,這是吳越爭霸的轉折點。D.吳王一方面被越國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騙,另一方面因為與其他諸侯的戰爭而使軍民疲憊不堪,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參考答案】5.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句意為: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就堅守秘密。所以其停頓為:王方會諸侯于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6.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①句意:越王勾踐回了越國。反:同“返”,返回;②句意:對賓客厚禮相贈。遇:對待、招待;③句意:到吳國做人質。為:作為;④句意:勾踐離開徐州。去:離開。7.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做好積累,聯系詞意和例句進行歸納整理。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相同,均為“讓”的意思;B.不同,屬:歸屬/屬:類;C.不同,與:給、贈送/與:和;D.不同,方:方圓/方:正、剛。故選:A;8.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女,同“汝”,你。之,結構助詞,的。句意: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②重點詞:于,在。皆,都。句意: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結合重點語句進行分析。ABC.正確;D.有誤,吳國是因為越國不斷地進攻而使軍民疲憊不堪,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吳國與諸侯國訂立盟約,他們之間沒有戰爭。故選:D。答案:5.王方會諸侯于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6.①同“返”,返回;②對待、招待;③作為;④離開。7.(3)A。8.①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②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9.D?!緟⒖甲g文】吳王赦免了越王,勾踐回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屈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越王想讓范蠡管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庇谑前褔艺瘴薪o大夫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吳國作人質。兩年后吳國才讓范蠡回國。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勾踐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太子。吳國使者趕快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就堅守秘密。吳王已經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這以后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中死亡。越國大敗了吳軍。勾踐平定了吳國后,就出兵向北渡過黃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句踐,稱他為“伯”。句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2019江蘇徐州)【甲】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背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保ㄟx自《墨子?公輸》)【乙】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吾請無/攻宋矣B.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D.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⑴公輸盤詘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見相如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B.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C.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②間至趙矣D.①男有分,女有歸②畢禮而歸之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字的解釋。(4分)⑴雖殺臣,不能絕也。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9.墨子止楚攻宋,藺相如完璧歸趙,他們都表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2分)【參考答案】5.(3分)C6.(4分,每詞1分,意思對即可)⑴通“屈”,理屈,理虧。⑵入侵,侵犯,侵略。⑶拉、牽。⑷終于,最終,最后。7.(3分)B(實在)8.(4分,每句2分,關鍵詞語解釋正確,句子通順即給分。)⑴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⑵不如趁此給他優厚的待遇,讓他回趙國,趙王怎么能因為一塊璧玉的緣故欺騙秦國呢?9.(2分)不畏強權、無所畏懼、英勇無畏、鎮定自若(答出其中一點得1分);有勇有謀、聰明機智、足智多謀、機智靈活(答出其中一點得1分)【解析】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劃分句子朗讀節奏的能力。劃分節奏主要根據句子的結構,一般是主語和謂語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切忌漏翻關鍵詞語。本題要注意“雖”“絕”“因”“遇”“豈”“以”的意思。點睛: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語境,做到句不離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關鍵字詞,要翻譯準確,不可遺漏。第三,盡量直譯,不便直譯就要意譯,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古今異義等問題。第四,句子要通順,語氣要連貫,結構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內容,在不影響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詞來疏通句子。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鑒賞能力。鑒賞人物形象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質;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題依據【甲】【乙】兩文內容,可以從“不畏強權、足智多謀”兩大方面概括墨子和藺相如的品質?!緟⒖甲g文】【甲】于是楚王又叫來魯班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魯班多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進攻。魯班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術還有余。魯班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么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蹦右舱f:“我知道你用什么辦法對付我了,但我不說?!背鯁栐颉D踊卮鹫f:“魯班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的侵略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背跽f:“好?。∥也还ゴ蛩螄??!薄疽摇肯嗳鐏淼胶?,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余位君主,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里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愿意接受湯鑊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發出苦笑之聲。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后讓他回了國。(2018江蘇徐州)【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緄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疽摇啃熘行?,臺州臨海人。始知學,聞安定胡瑗講明道學,其徒轉相傳授,將往從焉。至京師,首謁范純仁,純仁賢之,薦于司馬光。光謂斯入神清氣和,可與進道。會福唐劉彝赴闕,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乃歸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詣人莫測也。父死,跣足廬墓,躬耕養母。推其余力,葬內外親及州里貧無后者十余喪。晚年教授學者,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于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選自《宋史·徐中行傳》)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所造詣/人莫測也C.葬內外親及州里貧/無后者十余喪。D.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于治國平天下6.解釋下列加點定的詞語。(4分)(1)主人日再食:(2)同舍生皆被綺繡:(3)聞安定胡瑗講明道學:(4)會福唐劉彝赴闕: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當余之從師也②其徒轉相傳授,將往從焉B.①久而乃和②光謂斯人神清氣和C.①乃歸葺小室②太守歸而賓客從也D.①所造詣人莫測也②夫大國,難測也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9.【甲】【乙】兩文都表現了古人求學的,【乙】文還表現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2分)【參考答案】5.D解析:應停頓為“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于治國平天下”。6.(1)兩次(2)通“披”,穿(3)聽說(4)恰逢,恰巧遇到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含義的理解和把握。(1)(2)是課內文言文中的內容,學習時注意識記、積累。(3)(4)是課外文言文中的字詞,可結合課內文言文內容完成。比如,“聞”可聯系《醉翁亭記》中的“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會”可聯系《陳涉世家》中的“會天大雨”和《口技》中的“會賓客大宴”。7.B解析:A項中的“從”都解釋為“跟從”;B項中的“和”可解釋為“暖和…‘平和”;C項中的“歸”都解釋為“回家”;D項中的“測”都解釋為“揣測(預料、推測)”,故選B。8.(1)因為(我)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2)夏天不搖扇取涼,冬天不生爐取暖,夜晚(也因苦讀)難以安眠,就這樣過了一年多。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語句含義的理解和把握。翻譯時,應抓住關鍵字詞,逐字逐句翻譯,注意相關的特殊句式。9.刻苦勤奮高潔操守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完成時,應先在文中找到兩段文章中人物的共同特點?!緟⒖甲g文】【乙】徐中行是臺州臨海人。他剛剛通曉儒學,就聽說世居陜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將理學講得非常透徹,他的門生之間互相傳授學業(先入學的學生直接和老師學習,然后輔導后入學的學生),將要去跟從胡瑗學習。到了京城,首先拜訪范純仁,范純仁認為他很賢能,就向司馬光推薦了他,司馬光認為這個人心神清朗,態度和藹,可以和他一起進修道業。恰逢福唐人劉彝入朝,(徐中行)(從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傳授的經義,反復誦讀,深入思考,勤苦自勵,一心向學(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無味之物),夏天不搖扇取涼,冬天不生爐取暖,夜晚(也因苦讀)難以安眠,就這樣過了一年多。于是回鄉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達到的境地沒有人能夠揣測。父親死后,他赤著腳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親自耕種撫養母親。(就著)剩余的力量推廣施行(這樣的行為),安葬了十多個同姓和外姓的親戚以及鄉里貧苦沒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導學生,從灑水掃地、應酬答對,以及研究事理、獲取知識,以至于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過學的次第,如此這般方才罷手。(2017江蘇徐州)【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

,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

(選自晉·陳壽《進<<諸葛亮集>表》)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

/

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是以

/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C.是以先帝

/

簡拔以遺陛下

D.是以先帝簡拔以遺

/

陛下【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斷句的主要標準是不破句,即意思相對完整。好在本題只考一句,反復推敲的話,必然選對。“是以”是一個固定結構,即“以是”,解釋為“因此、所以”。如果只停頓一處的話,你要知道,“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短語。搞定!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1)志慮忠純

志:__________________(2)悉以咨之

咨:__________________(3)時人異焉

異:__________________(4)益州既定

既: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志向(2)詢問,咨詢(3)(感到)驚奇,(感到)詫異(4)已經,……之后【試題解析】前兩題是課內字詞解釋,不再做解釋?!皶r人異焉”的“異”作謂語,且它的后面省略了“之”(他,指諸葛亮),所以解釋為“感到驚異”;“益州既定”的“既”常用意義就是“已經”,如“既然”,由此可知。7.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有所廣益

B.①性行淑均②益慕圣賢之道

②大道之行也C.①備得用與武帝交戰

D.①江南悉平②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②悉如外人【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結題標準是“意義和用法相同”。D項中的“悉”都是“全部、全都”的意思。A項中的“益”一指“增加”,一指“更加”;B項中的“行”一指“品行”,一指“施行、實行”C項中的“得”一指“得以”,一指“感激恩德”。其實,仔細一點,看詞性也能進行比較判斷。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緟⒖即鸢浮浚?)獎懲功過、好壞(獎勵好的,懲罰壞的),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同。(2)諸葛亮當時才二十七歲,就提出(建議)良策,親自出使(到)孫權那里,請求吳國助援?!驹囶}解析】翻譯的規則和技巧:連猜帶蒙、逐字解釋,確保通順、意思完整、注意句式。前一句課內句子,故略。亮(諸葛亮)時(當時)年(年齡、年紀)二十七(歲),乃(于是,就)建(提出、建議)奇(奇妙、良)策(計策),身(親自)使(出使)孫權,求(尋求)援(援助)吳會(吳國)。9.【甲】文表現了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則表現了諸葛亮的________。(2分)【參考答案】忠誠,忠心耿耿,深謀遠慮,遠見卓識;才華出眾,有勇有謀?!驹囶}解析】《出師表》的主旨簡言之“報先帝忠陛下”,所以在出師前上表進言,你說這表現了他的什么特點?【乙】文中“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亮有殊量”、“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江南悉平”“益州既定”,諸葛亮的特點不是明顯得很嘛?!緟⒖甲g文】【乙】諸葛亮年輕時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偉岸,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遇到漢末戰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出名顯達。當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十分稱道劉備的杰出才能,于是結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把整個荊州當作禮物送給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劉備失去了權勢和地位,人數少沒有立足之地。諸葛亮當年27歲,就進諫奇策,親自出使孫權,向吳國求援。孫權早就敬佩劉備,又看到諸葛亮有特別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萬人來幫助劉備。劉備能夠用兵和曹操交戰,大敗曹軍,乘勝攻下曹軍。江南全都平定了。后來諸葛亮幫助劉備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實之后,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2016江蘇徐州)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0.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詞從題材、情感、藝術形象、語言風格來看都是粗狂、豪放的,體現了蘇軾豪放派的詩詞風格。B.詞的上闋展現出人數眾多、裝備齊全的壯觀的狩獵場面,突出表現了作者的“狂氣”。C.“何日遣馮唐”一句采用馮唐持節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痛恨和憤懣之意。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馳騁沙場為國御敵的壯志,抒發了關懷國家命運、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痛恨和憤懣之意”是絕對沒有的,是蘇東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滅族的罪名;除非是對別的王朝。稍微對封建王朝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選錯的。好意提醒一下: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蘇東坡差一丟丟就廢了。(2016江蘇徐州)【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疽摇糠蛩钦邩芬?。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m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1)凄神寒骨()(2)而適類于余()(3)而善鑒萬類()(4)樂而不能去也()6.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潭中魚可百許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C于是作《八愚詩》屬予作文以記之D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8.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因小石潭“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記之而去”?!耙杂揶o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作者在空寂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眰让嬉r托潭水清澈?!跋m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則從正面直接寫愚溪的清澈減低,光潔如玉。C、“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連用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連用五個否定詞,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D、“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作者懷才不遇的憂傷與凄涼?!敖袷窍氁娙栌谟蕖眲t表現了作者對愚溪的厭惡之情?!緟⒖即鸢浮?.(1)使??凄涼

(2)像(好像)

(3)善于,擅長

(4)離開(離去)

6.C創作,寫作(A①表示對數量的估計,上下、左右②處所,地方B①留,停留②

居住D①知道

②通“智”,聰明,智慧)

7.(1)(魚兒)呆呆的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2)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3)(愚溪的河道)幽暗狹窄,蛟龍對它不屑一顧,不能在些興風弄雨,愚溪(它)沒有利于世人的地方。

8.D(“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一句并不是表達作者對愚溪的厭惡之情)

【參考譯文】【乙】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和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洗滌各種事物,囊括各樣形態,而無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人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2015江蘇徐州)【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乙】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記》)注釋:①昭慶:指西湖北岸的昭慶寺。②東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之美有極其驚艷的描寫。④凈寺:即西湖南岸的凈慈寺。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上下一白()(2)從武林門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徑塘而歸()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湖中人鳥聲俱絕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①才一舉頭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C.①草草領略,未及遍賞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簣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8.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皠t心已飛湖上也”中的“飛”字,寫出了一個初游西湖者目奪神搖的內心激蕩,遙見塔影凌空,便自心飛神越。B.寫賞雪,卻寫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只是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則突出了“山”“湖”“好友”齊聚的喜悅。C.“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按蠹s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一句寫出了作者對山水的癡迷。D.“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渾然一體,舉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連用四個比喻,寥寥數筆,寫出了撲面而來的西湖美景?!緟⒖即鸢浮?.(4分,每詞1分,意思對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馬上)(4)回去(回來)6.(3分)D(得到A.①消失②絕妙的,到極點的B.①抬起②發動C.①來得及②和)7.(6分,每句2分,關鍵詞語解釋正確,句子通順即給分)(1)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ㄏ氩坏胶羞€會有這樣的人?。?)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ú灰f相公您癡迷,還有像您一樣癡迷于此的人啊?。?)這時候想要用一句話描寫(眼前美景)卻無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夢中初次遇到洛神時(那種驚艷的感覺吧)。8.(3分)B(寫湖心亭上與金陵人同飲,主要表達幸逢知己之樂。)【參考譯文】從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可(詩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劃船進入西湖。山的顏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麗,就像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剛一抬頭,已經覺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這時候我想用一句話把這種境況描寫出來,竟然不知怎么寫。大約好像《洛神賦》中所說曹植由京都洛陽回封地,路過洛水,精神迷離恍惚時,忽見水邊有個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華麗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愛慕的心情的時候。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時是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凈慈寺,找到弟弟小修過去住的僧房。游覽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后走回來。很匆忙地領略了這些景致,沒有仔細觀賞。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簣的請帖,第二天早上,石簣兄弟偕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到了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聚集到一起了。(2014江蘇徐州)【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厦嬷?,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①放鶴亭:位于今江蘇徐州市云龍山上。②陂(bēi):水田。③傃(sù):向,向著,沿著。④悒(yì):通:“揖”,作揖。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念無與為樂者()(2)相與步于中庭()(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4)故名之曰“放鶴亭”()7、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①欣然起行②大道之行也B.①升高而望,得異境焉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C.①作亭于其上②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D.①好之則亡其國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6分)(1)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9、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文中的“閑人”包含兩層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B.乙文是詩人被貶徐州時所作,記述了他拜訪云龍山人時的一番問答。C.乙文指出,好鶴與縱酒兩種嗜好,君主因之敗亂王國,隱士卻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為君不如隱居之樂。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爭失敗后豁達向上的生活態度。D.乙文的著眼點不在“亭”,也不在“鶴”,而在贊頌它們高雅的主人。蘇軾以極其欣賞的態度摹寫了張山人隱居生活的無窮樂趣?!緟⒖即鸢浮?、(4分)(1)考慮,想到(2)共同,一起(3)有時(4)命名7、(3分)B(遠看A.①行走②實行、施行、推行C.①建造②產生D.①使……滅亡②逃跑)8、(6分,每句各3分,關鍵詞語解釋正確,句子通順即給分)(1)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2)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9、(3分)C(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爭失敗后的消極情緒。)【參考譯文】【乙】熙寧十年的秋天,彭城發大水,云龍山人張君的草堂,水已沒到他家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龍山人搬到故居的東面。在東山的腳下,登到高處遠望去,看到一個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岡從四面合攏,隱約的像一個大環;只是在西面缺一個口,而云龍山人的亭子,恰好對著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風雨陰晴,瞬息萬變。山人養兩只鶴,非常溫馴而且善于飛翔。早晨就朝著西山的缺口放飛它們,任它們飛到哪里,有時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時飛翔在萬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著東山飛回來,因此給這個亭子取名叫“放鶴亭”??な靥K軾,當時帶著賓客隨從,前往拜見山人,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給山人作揖并告訴他說:“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婺系木?,即使清凈深遠幽閑曠達,像鶴這樣,還不能過分享受,過分喜好就會使他的國家滅亡。而超脫世俗隱居山林的賢士,即使荒唐迷惑頹敗迷亂像飲酒的人,還不能成為禍害,更何況對鶴的喜愛呢?由此看來,君主之樂和隱士之樂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鄙饺诵廊恍χf:“有這樣的道理??!”(2013江蘇徐州)【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