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在西周時代,“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姓”表示血統,“氏”則為“姓”的分支。貴族男子的“字”全稱有三個漢字:第一字表長幼行輩(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為“父”字。這說明姓氏名字制度在當時最主要的作用是A.強化宗族認同 B.繼承華夏傳統 C.凸顯貴族地位 D.維護尊卑關系2.談到西漢的政權建設,史家常以“漢承秦制”作論。下列選項中能體現該論斷的是()A.皇帝制與郡縣制 B.郡縣制與刺史制C.皇帝制與封國制 D.丞相制與刺史制3.成書于6世紀初的《洛陽伽藍記》,記載了北魏洛陽佛寺及與之相關的名人鐵事、奇談異聞,其中記載“自晉宋以來號稱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義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A.魏晉戰亂對洛陽的影響較小 B.北方民族交融促進了社會發展C.北朝繁榮吸引南方士族北遷 D.國家統一促進了北魏經濟繁榮4.唐朝初年,尚書省的地位明顯高于中書、門下兩省,其實際最高長官尚書仆射為群相之首。貞觀年間,唐太宗一方面削弱尚書仆射的權力,同時委派親信重臣主持門下省的工作,又在門下省設立政事堂,使三省長官同堂議事。這一調整A.旨在提高門下省的地位 B.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民主C.便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使宰相的權力名存實亡5.宋朝,州縣長官都改作“知州”與“知縣”,這與漢朝時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縣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義上是以中央官員的身份兼任地方。這說明宋朝A.地方官員的權力擴大B.中央權力進一步強化C.中央與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6.1842年,中國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國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關稅,因為現有關稅平均為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盡管非正規的雜費很高。這反映出清朝統治者A.國家主權觀念較淡薄 B.對外政策靈活變通C.認識到閉關已無必要 D.受西學東漸影響大7.下列表格中的言論客觀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其共同訴求是1865年李鴻章說:“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1894年鄭觀應說:“西人以商為戰,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1903年章太炎說:“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啟超說:“共和政治,非國民繼續的覺悟努力,萬萬不會維持。”A.實現中國工業化 B.推動中國近代化C.實行民主政治化 D.啟蒙與救亡并重8.下圖源自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內容的目錄。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章內容的主題應是A.洋務運動和中國早期的近代化 B.維新變法思想的形成和傳播C.新政形勢下社會政治的變動 D.民國初年社會形勢的發展狀況9.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這肯定了辛亥革命A.結束了君主專制的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C.結束了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 D.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1938年2月中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以及山東、河北人民抗日游擊隊和工人武裝進行破襲戰,炸毀橋梁拆除路軌,阻滯日軍的運輸,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戰場。這反映出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B.百團大戰是具有全國性戰略意義的戰役C.敵后戰場已經成為抗戰主戰場D.中華民族具有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的精神11.毛澤東曾經在中國共產黨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此次會議的內容還包括A.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B.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D.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12.下表是我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及人數比例統計表(部分)。據此可以得出項目中共黨員無黨派工人農民解放軍歸國華僑少數民族婦女人數668284100636030177147比例54.8%23.16%8.16%%5.144.89%2.45%14.43%11.99%A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 B.奠基于多黨制基礎上C.代表經協商推舉出來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13.倪學勇在《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讀》中說道:“這種專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沒一個角度,可以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力量,在需要的時候,它以絕對真理的面目向少數派和少數意見呼嘯著壓過去,轟然一聲,連呻吟都一并淹沒在塵土之中。”這主要說明雅典民主制A.城邦組織能力強大 B.充分保障公民權利C.鼓勵公民積極參政 D.存在多數人的暴政14.“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的持續增長造成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都大為下降了,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的狀態。”為了解決這種“狀態”,英國在政治上A.發動光榮革命,與新貴族階層妥協 B.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C.建立內閣機構,限制國王的行政權 D.改革議會制度,中等階級更多參政15.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國會分參、眾兩院。參議院由各州議會分別選派兩名參議員組成,眾議院議員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選民普選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這些規定體現了A.參議院代表少數人利益B.各州根據人口分享聯邦權力C.聯邦制與共和制的原則D.眾議院主導聯邦的立法權力16.1948年,美、英、法、比、荷、盧6國外長通過“倫敦建議”。其主要內容是:美、英、法共同管制其在德國占領區的對外貿易;在西占區制定憲法,建立統一的政府。不久,美、英、法三國在西占區內發行統一的新貨幣。這些舉措A.形成歐洲各國間的關稅壁壘 B.導致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C.直接造成了東、西德的分立 D.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7.畫像磚源于戰國時期,盛于兩漢。它主要用于宮殿、廟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裝飾,生動反映了當時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狀況。下圖磚畫體現了古代自然經濟的-個特點,這一特點是A.粗放經營 B.男耕女織 C.集體協作 D.農耕為主18.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主要產糧區示意圖。該時期是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19.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A.經濟嚴重衰退 B.土地政策調整C.坊市制度崩潰 D.政府管理失控20.明初,瓷都景德鎮有官窯58座,民窯不過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窯已達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燒”現象逐步增多。這反映了A.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B.私營手工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C.官營手工業已經破產 D.皇室貴族瓷器需求量日益減少21.乾隆十六年,清廷頒布上諭關閉泉州港、淞滬港,只留下寧波、廣州口岸;乾隆二十年,又增加寧波港賦稅,所有洋行及來往中國的海外商人皆被趕到了廣州;乾隆二十二年,撤寧波貿易港只留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這一做法A.是君權強化的體現 B.意在防范西方侵擾中國C.維護了領土的完整 D.促進了外貿的持續繁榮22.鴉片戰爭后,閩江流域上游產糧區大量改種茶葉以出口。19世紀80年代后,該地很多茶園因印度茶葉的競爭而改植其它農作物。這反映A.自然經濟迅速解體 B.通商口岸帶動地區發展C.中國卷入世界市場 D.列強加緊對華商品輸出23.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時談到,如果僅從當前需要來看,自造輪船還不如雇買,但要“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相衍于無窮,非許以重資不可”。材料反映了左宗棠旨在A創辦民用工業抵御經濟侵略 B.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節省資金C.著眼長遠發展提高近代技術 D.重資雇買外國輪船維護主權24.1913—1921年,中國海關稅征收額受國際局勢影響出現了一定變化。下列各項反映這一時期變化狀況的是A. B.C. D.25.1915年4月,《大公報》針對歐洲形勢發表評論稱:“交通阻絕,航路危險,舶來物品,一時難以運輸,洋貨之價目,陡然增高”。該現象對中國的影響是A.推銷國貨獲得了天賜的良機 B.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有所增加C.物流不暢使工商業陷入蕭條 D.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高漲26.下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紡織中心佛羅倫薩毛紡織品產量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1560年1600年1650年產量30000匹13000匹6000匹A.工業革命的沖擊 B.商業革命的影響C.政治分裂的阻礙 D.羅馬教廷的束縛27.荷蘭向海外擴張的有力組織形式是獨占貿易公司。公司根據政府頒發的特許狀,可以享受許多特權,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陸海軍,有權力宣戰媾和,有權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這反映出荷蘭殖民活動的特點是A.建立壟斷性的殖民貿易公司B.以政府為后盾,官商勾結C.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奪主D.商品輸出與文化滲透相結合28.17世紀中后期,英國每年印花棉布的進口量從1萬匹增加到125萬匹,以至于“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女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飾”;同一時期,糖在英國的人均消費量也增加了4倍,零售價格則降了一半。這反映了當時的英國A.工業革命成果顯著 B.海外市場不斷擴大C.政治革命促進生產發展 D.社會貧富差距日益縮小29.下圖是英國部分年代棉紡織品出口價值變化示意圖,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責任內閣制形成和完善B.棉紡織業部門的系列創新C.世界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D.棉紡織手工工場不斷增多30.下面是20世紀美國福特公司部分產品的發展歷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主要認識是福特A.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企業 B.重視科技研發和技術引領C.實行企業多元化經營發展道路 D.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二、非選擇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國大約有216個機器廠礦和小火輪公司。其中洋務派軍事企業19個,經費約5000萬余兩,雇用工人1萬余;洋務派民用企業共約27個,經費2964萬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資本企業170個,投資額879萬兩,工人6萬多。這一時期以民族工業興起為重要表現的經濟結構轉換對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經濟結構中,新因素雖微乎其微,但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動力。-摘編自許滌新《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等材料二“通州之設紗廠,為張謇投身實業之始。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張屬蘇、鎮、通紳士,招商集股,設機廠,造土貨,謇亦承之。”“狀元辦廠”是令人驚異的,但卻決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1899年,該新型紗廠的誕生,也標志著張塞開始從傳統的士人群體轉向一個中國前所未有的新的社會群體-資產階級。摘引自楊立強《張謇存稿》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經濟結構中出現的“新因素”,概述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寫出“新型紗廠”的名稱,概括促成“狀元辦廠”的歷史動因。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關于英國工業革命對工人階級的影響,以下兩種觀點頗具代表性。觀點一強迫工人、兒童每天工作16小時,將工人擠入貧民窟里,降低了他們的生活水平,摧毀了傳統的手工行業,剝奪了工人們的尊嚴,將他們扔進沒有靈魂的工廠和城市。觀點二創造了許多充滿機會的城市,給千百萬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給予他們較大的自由,使他們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編自(美)克萊頓·羅伯茨等《英國史》材料二英國工人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后半期,從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大家知道,這些發明推動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同時又引起了市民社會中的全面變革,而它的世界歷史意義只是在現在才開始被認識清楚。——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1)結合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