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中考歷史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堂講本課件_第1頁
福建省2024中考歷史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堂講本課件_第2頁
福建省2024中考歷史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堂講本課件_第3頁
福建省2024中考歷史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堂講本課件_第4頁
福建省2024中考歷史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堂講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知識梳理篇中國古代史第7課時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福建考情1時空坐標、同期對比2考點梳理3知識縱橫4福建7年中考聚焦5福建考情1福建中考年份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分數7分14分6分4分4分4分4分時空坐標2中國階段特征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社會由盛轉衰;(1)政治:(2)經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農耕文明趨于衰落,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3)思想:強調經世致用;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4)外交:由對外開放轉為閉關鎖國;中國人民進行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世界階段特征(1)政治: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經濟:工業革命在西方主要國家的開展,促進了世界工業化和近代化進程;(3)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興起,促進了思想解放和資本主義的發展;(4)對外關系: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西歐國家開始殖民擴張與侵略中國世界中外聯系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開始對中國東南沿海進行侵略擴張。為此,明清時期推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荷蘭殖民者在明朝末年侵占臺灣,后來鄭成功收復臺灣考點梳理3·考點1強化皇權·考點2明朝的對外關系·考點3明朝的科技和明清時期文學藝術·考點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考點5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考點6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考點1強化皇權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明軍機處朝強化皇權的舉措加強中央集權(地方)①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布政使司(民政、財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揮使司(軍事)】,分散行省的權力;②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明軍機處朝強化皇權的舉措加強中央集權(地方)①行政:②軍事:③監察:廢除丞相制度(反映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分散兵權,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這兩個機構合稱“廠衛”(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表現),成為皇帝耳目和爪牙明軍機處朝強化皇權的舉措實行八股取士(思想)目的內容格式影響加強思想控制考試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稱為“八股文”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清代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軍機處文化專制設立于雍正年間,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文字獄:盛行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冤獄文化專制:全面檢查全國書籍,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影響: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許多珍貴書籍被查禁和銷毀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①皇權高度集中,容易形成暴政;地方政府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缺乏應變性和自主性。②束縛了社會生產力,阻礙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③禁錮了思想,扼殺了創造力,阻礙了社會進步知識拓展:圖片解讀: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沒有決策權,軍政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標志著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歷史上加強思想控制的重要事件朝代事件秦朝西漢明朝清朝焚書坑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文化專制大一統時期,維護封建統治考點2明朝的對外關系2022版課標:一、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7年2考)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對外關系。條件目的概況特點①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②統治者的支持(明成祖);③造船、航海技術先進[2017年考]①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從劉家港出發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時間長、規模大、次數多、范圍廣、和平交往②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地位弊端影響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①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2020年考];②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不計經濟成本,耗費了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二、戚繼光抗倭(“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7年1考)倭寇經過性質①元末明初,“倭寇”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2018年考]1561年,戚繼光率“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戚繼光又率軍與其他抗倭軍隊一起消滅了福建、廣東的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繼光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②明朝中期,倭寇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考點3明朝的科技和明清時期文學藝術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響;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本草綱目》[2017年考]作者地位傳播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之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一、明朝的科技成就(7年2考)《天工開物》作者內容地位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政全書》作者內容影響共同特點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①從內容上看:多是總結性的巨著,是集大成者;②從價值和影響上看:雖無重大突破、創新,但傳統科技仍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知識延伸:圖片解讀: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影響)長城附近是多民族聚集地區,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2021年考]圖片解讀:在元大都基礎上營造,1420年基本建成。(構成)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是北京城的核心。(特點)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地位)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二、明清時期文學藝術(7年2考)特點明清時期的文學藝術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根源: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成書于元末明初,俗稱《三國演義》。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一的強烈愿望。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小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成書于元末明初。以官逼民反為主題,運用白話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揭示了從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小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出現于明代中期的神話小說。富于浪漫主義色彩,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抒發了作者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小說《紅樓夢》[2023年考]②概況: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①曹雪芹編寫前80回、高鶚續寫后40回。乾隆晚期排印面世。③是我國古代優秀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名著戲劇昆曲京劇[2019年考]②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傳世之作①原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到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照{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為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后被稱為“京戲”或“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考點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7年6考)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以及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明清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總結:明清管轄邊疆地區的手段有冊封、平定叛亂、設置行政管轄機構臺灣地區(東南海防)(4)設?。?1)(2)鄭成功收復臺灣:(3)建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①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②隋煬帝曾派船隊到流求(今臺灣)。③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1662年,鄭成功率軍收復被荷蘭侵略者占據的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022年、2019年考]建制:1684年,清(康熙)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2020年、2017年考]1885年,光緒帝在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西藏地區(西南邊疆)[2021年考]認識: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關系的發展變化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的管轄新疆地區(西北邊疆)[2018總結:中國歷代中央政府均重視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不斷鞏固和發展歷代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不斷加強鞏固東北邊疆釣魚島南海諸島因沙俄政府一再入侵我國領土,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發動兩次進攻俄軍的雅克薩之戰;1689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明朝初期,將釣魚島列入防區;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眾多古今中外的地圖均標繪釣魚島屬于中國清朝在海南設立瓊州府,將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劃歸瓊州府管轄清朝前期的疆域版圖清朝治理西藏、新疆和臺灣等邊疆地區,一方面加強了邊疆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另一方面保持邊疆地區的秩序穩定,促進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使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考點5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7年1考)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明清時期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2023年考]農業①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體現了全球性的經濟互動。②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明清時期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2023年考]手工業商業①景德鎮所產青花瓷遠銷國外;②清朝前期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手工業工場,采用雇傭勞動的方式商品經濟相當活躍,出現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如北京和南京;出現了晉商、徽商等一些大商幫。人口增長①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②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勞動力和擴大了商品銷售市場。③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過渡開發,環境破壞;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明清時期經濟發展原因新航路開辟,世界各地聯系和交流日益頻繁,高產農作物引進統治者重視;勞動力大量增加;生產技術革新;農業和手工業繁榮進步;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商業市場和規模擴大。①內因:②外因:考點6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2022版課標:通過明末李自成起義,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19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李自成起義清中葉以來政治腐敗表現①官僚貪腐:乾隆以后,整個官僚體制呈現出日益腐敗的趨勢;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階級矛盾異常尖銳。1644年4月,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統治③財政危機: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嘉慶以后,出現財政危機;②軍紀敗壞:軍風軍紀日益敗壞,將領貪污兵餉現象十分普遍,軍備廢弛;④土地兼并:人口增長造成用地緊缺,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清中葉以來政治腐敗影響經濟衰退,國力虛弱,社會貧富分化嚴重,民眾生活困苦,社會危機重重閉關鎖國政策實行背景含義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清朝統治者擔心西方殖民者侵犯國家領土主權;③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閉關鎖國政策具體措施①海禁: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強迫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內遷;②四口通商:臺灣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等地對外通商,嚴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③一口通商:1757年,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閉關鎖國政策影響②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19世紀的國際局勢②相繼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船堅炮利,加緊對外殖民擴張①英、美、法、德、日、俄等國先后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改革),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知識縱橫4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路線目的從劉家港出發,沿中南半島南下,穿過馬六甲海峽,遠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從西班牙、葡萄牙出發,向西抵達美洲,并可穿越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向東抵達印度西海岸從英國、葡萄牙、西班牙出發到非洲,從非洲到美洲,再返回歐洲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對外擴張,掠奪財富獲取巨額利潤;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聯系地區共同點觀點總結中國與印度洋沿岸的亞非地區亞、非、歐、美,形成全球航線歐洲→非洲→美洲→歐洲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間的交流與聯系;都得到政府的支持;都得益于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的進步觀點1:東西方航海家的遠洋航行促進了不同文明的聯系與交流。觀點2:世界由局部聯系到全球聯系,逐步連為一個整體01020304060708090510福建7年中考聚焦5點擊顯示本課時答案1.【2020福建2分】“(他)把明朝的鐵錨拋扎在諸洋沿岸的港灣,奉行‘以德睦鄰’政策,肩負‘與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跡是()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C.東渡日本 D.七下西洋D2.【2021福建2分】明代長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墻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綿延伸展的墻體為干線,構建了多層次、縱深的防御體系。這體現了長城是()A.商品貿易的主要場所B.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備的軍事防御體系D.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D3.【2018福建2分】圖中所示歌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鄭和下西洋B.戚繼光抗倭C.鄭成功收復臺灣D.左宗棠收復新疆B4.【2020福建2分】康熙時,清朝設置臺灣府,派兵八千人駐防。這一舉措()A.蕩平了倭寇勢力B.平定了回部叛亂C.鞏固了東南海防D.強化了君主專制C5.【2021福建2分】乾隆時頒布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這體現了清朝()A.設置宣政院統轄西藏B.完成對全國的統一C.創設了金瓶掣簽制度D.加強對西藏的管轄D6.【2023福建2分】明末清初,廣東的佛山鎮以冶鐵業發跡,江西的景德鎮以陶瓷業揚名,河南的朱仙鎮以集商賈繁興。這表明當時()A.水陸交通發達B.工商業市鎮的發展C.商幫資本雄厚D.經濟總量居世界首位B7.【2021福建2分】下表所示納稅田畝數的變化反映了當時()A.精耕細作的推廣B.手工業技術提高C.農業經濟的發展D.水利工程的興修時間納稅田畝數比1683年增加的數量(%)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23雍正四年(1726年)60此時耕地面積已超過明末耕地面積20.6%C8.【2023福建2分】圖一至圖三是張明同學搜集的研究性學習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A.經濟重心的南移B.傳統節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創立D.文學藝術的發展D9.【2022福建2分】17—18世紀,中國的瓷器、漆器和絲綢等產品為了輸出歐洲,專門按照歐洲風格制造;歐洲的建筑、園林等裝飾造型競相采用中國題材和模仿中國風格,也融入了歐洲固有的形式。這反映了()A.中西文明交流融會 B.中國打開歐洲市場C.中國建筑技術發達 D.中華文明的先進性A10.【2022福建12分】閱讀材料,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