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課件_第1頁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課件_第2頁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課件_第3頁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課件_第4頁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課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學習目標1了解元謀人、鄖縣人、藍田人生活的年代、發現的地點以及發現的意義2知道北京人的發現地點、發現過程、特征和生產、生活狀況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理解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大意義。

新課導入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復制品)從遠古人類遺址分布圖來看他們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點?指出最具代表性的遠古人類。(一)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目標導學一: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分布在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代表: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位于長江流域的是哪些遠古人類?元謀人、鄖縣人。

鄖縣人(二)元謀人的發掘1965年在云南省元謀縣發現兩顆人類牙齒的化石結論: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依據:兩顆遠古人類的門齒化石等

化石:古化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時間,被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研究化石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發展的過程。元謀人想象圖(三)鄖縣人和藍田人區分人和動物的重要標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小結:通過對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遺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你認為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2.鄖縣人:發現于湖北鄖陽,目前發掘出3個頭骨化石,距今約100萬年。1.藍田人:發現于陜西藍田,距今約160萬年。目標導學二:北京人(一)北京人的發現北京周口店博物館:北京猿人時間人物發現成果1921年

瑞典的安特生發現北京人遺址發現3顆牙齒化石,“北京人”的命名1929年

中國的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用火遺跡原址出土5個頭蓋骨化石、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動物化石和約10萬件石器意義為復原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證據北京人遺址和北京人的發現【總結】(1)北京人遺址——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2)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北京人視頻(二)北京人的體貌、生產、生活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檔案姓名:生活年代:居住地點:面貌特征:發現時間/發現人:生活環境:生存技能:北京直立人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1929年裴文中距今70萬—20萬年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平均身高157厘米氣候溫暖濕潤,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會使用火腦容量/身高:1.北京人的體貌特征猿手北京人手現代人手觀察古猿頭像、北京人復原頭像和現代人頭像,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結論:北京人的頭部還保留著許多古猿的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下肢能夠直立行走精心制作

必出良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我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學科間關聯。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教學課件是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軟件平臺精心設計與開發的,可在Windows操作系統環境下流暢運行。作為一款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本課件充分整合了多種媒體元素,包括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及聲音等,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2.北京人的生產與組織

周口店出土的石器刮削器尖狀器長尖石錐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叫作舊時器時代。(1)舊石器時代想一想北京人使用這些工具去做什么?狩獵動物采集果實(2)生產生活(3)社會組織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群居生活北京人為什么要過著群居生活?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遠古環境險惡,而遠古人類生產力水平低下,不能獨自抵抗野獸,必須過群居生活。歷史·理解3.北京人使用火你認為北京人能用火做哪些事?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等。

結論:

學會用火是人類演化史上的里程碑。在北京人遺址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什么?

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三)北京人遺址的意義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通過對北京人在內的我國境內直立人遺存的發現,對研究人類起源和古人類演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周口店北京人用火想象圖北京人狩獵想象圖目標導學三:山頂洞人測定:距今約3萬年【圖片展示】山頂洞人生活場景想象圖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北京人復原頭像山頂洞人復原頭像山頂洞人的模樣已經和現代人基本相同現代人(一)山頂洞人——體貌特征、生產生活狀況自我總結山頂洞人復原頭像姓名:居住地點:生活年代:發現時間:面貌特征:生產生活:社會組織:所處時代:山頂洞人周口店龍骨山頂部洞穴距今約3萬年1930年(裴文中主持發掘)和現代人相同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可能已經知道人工取火,采集狩獵,捕魚,縫制衣服母系氏族,平均分配,原始民主舊石器時代(二)山頂洞人——生產與生活的探究材料:如圖1.圖1中是什么物件?是什么人用什么材質制成的?說明了什么?圖1圖2骨針山頂洞人動物骨頭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2.圖2中是什么物件?說明了什么?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

課堂小結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元謀人鄖縣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123了解原始農業的產生。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學習目標

請搶答這些農作物的名稱?以及它們對應的是哪種糧食?小麥水稻粟(谷子)高梁

小麥

大米

小米

高粱

民以食為天!你認識哪些糧食作物?新課導入新課導入雜交水稻之父

黍概況:

距今約1萬年,我國的南北方同事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玉蟾巖遺址出土的稻谷

北京東胡林遺址

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炭化稻谷刻符龜甲七孔骨笛目標導學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一)農作物的栽培

農業生產工具——耒耜圖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作為翻土工具,用來耕種。(骨耜)

裴李崗遺址出土羊頭、豬雕塑家畜的飼養開始出現【考古佐證】

江西仙人洞遺址復原陶罐

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陶器之一。

(二)定居生活隨著農業的起源和初步發展,促進了人類的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飼養家畜,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②家畜飼養①農作物種植③聚落的發展④磨制石器

粟和稻陶豬聚落遺址石斧賈湖遺址出土石磨盤和磨棒

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閱讀教學圖文信息,用簡潔語言文字自主完成任務河姆渡原始居民原始居民

距今時間

活動區域

房屋形式原始農耕

原始飼養業

原始手工業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欄式建筑(木結構水井)栽培水稻,使用骨耜豬、狗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樂器骨哨。象牙雕刻目標導學二:河姆渡人與稻作農業的繁榮(一)河姆渡遺址的時空讀圖回答: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時間、地點在何處?河姆渡遺址所處的地理環境是什么?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河姆渡遺址房屋建筑(二)河姆渡人的房屋思考:河姆渡人為什么要建造這種的房子?原因:浙江地區氣候濕熱。作用:①通風防潮;②防蟲蛇猛獸;③下層可飼養家禽家畜。干欄式建筑河姆渡木結構水井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木結構水井之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鑿井的技術(三)河姆渡人的水井7000年前的水井水井和草棚復原圖木結構水井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紋(四)河姆渡人的人工栽培水稻原始農業種植的主要作物:水稻表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骨耜(五)河姆渡人的農具農業生產工具骨耜是用偶蹄類動物的肩胛骨制成的。河姆渡人農業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耒耜豬紋黑陶缽陶豬豬下頜骨(六)河姆渡人的畜牧業原始畜牧業表明河姆渡人飼養家畜以豬、狗為主骨器河姆渡陶器上面是陶盆,下面是陶灶。玉器骨哨(七)河姆渡人的手工業1.說明河姆渡人會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原始手工業雙鳥朝陽紋牙雕2.河姆渡人運用雕刻等技術,用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原始手工業(七)河姆渡人的手工業

目標導學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仰韶文化概況:距今約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黃河中游地區。2.典型代表:半坡遺址、靈寶西坡遺址(一)仰韶文化(二)半坡遺址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1.半坡遺址的時空讀圖回答:半坡遺址發現的時間、地點在何處?半坡遺址所處怎樣的地理環境?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距今約6000年;地處黃河流域,氣候溫暖,冬季嚴寒,干燥少雨。自我探究閱讀教學圖文信息,用簡潔語言文字自主完成任務半坡原始居民原始居民

距今時間

活動區域

房屋形式原始農耕

原始飼養業

原始手工業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主要種植粟;用弓箭等捕獵;用魚叉等捕魚。飼養豬、狗等家畜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為彩陶。樂器、骨針、紡織、制衣等2.半坡居民的房屋灶坑半坡遺址圖柱洞房屋聚落壕溝半地穴式房屋房屋建筑2.半坡居民的房屋思考:半坡人為什么要建造這種的房子?半地穴式房屋構造圖原因: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作用:抵擋風雨,防寒保暖。房屋建筑骨鏟3.半坡居民的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石錐

石錛(bēn)石刀

石鑿

半坡遺址角錐(1)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還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生產工具,從事農業生產。漁獵工具弓箭骨制箭頭(2)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狩獵)用漁叉、漁鉤、漁網捕魚。骨魚叉石網墜4.半坡居民的農業半坡遺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粒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原始農業史料實證石刀

石錐

石錛

石鑿

這些半坡遺址出土的實物史料,說明了什么?半坡人可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弓箭骨制箭頭石球

魚鉤石網墜

半坡人種植的農作物是什么?為什么還要進行漁獵?說明生產力低下,農業收獲不能滿足需求,以漁獵來補充食物粟豬下頜骨雞肢骨羊下頜骨狗下頜骨5.半坡居民的畜牧業原始畜牧業半坡居民會飼養豬和狗等家畜尖底瓶人面魚紋盆鹿紋陶盆6.半坡居民的手工業半坡陶器刻畫的符號(1)陶器—彩陶思考·探究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

猜一猜這些圖案有什么含義呢?

半坡紋飾的形象可愛,表現了人類童年的天真稚氣和與自然的親切關系。仔細體味,有人與自然溶為一體的感覺,可以說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記錄。

彩陶

塤(xūn)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吹奏樂器。其形狀有管形、橄欖魚形、圓錐形等多種。它們的頂端都有一個吹孔,塤體上有的無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塤(2)樂器——陶塤6.半坡居民的手工業紡輪布紋陶缽紡線工具骨針、骨梭我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原料是半坡時期的麻。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會從事簡單的紡織、制衣。(3)紡輪——紡織制衣麻布印跡6.半坡居民的手工業【總結歸納】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產生活上的異同點①處于相同的社會發展時期;②都以農業為主要生產形態;③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生產力的發展知識拓展觀察下列圖片,說出它們之間有何關系?說明了什么?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耜/耒耜

生產工具得到不斷發展,逐步符合生產生活的需求。剩余產品出現私有財產出現出現貧富分化階級產生

目標導學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發現多處公共墓地。距今約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看不出顯著差別。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貧富分化河南靈寶西坡遺址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發展的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領居住或處理部落事務的場所

目標導學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三)大汶口文化1.分布: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2.時間:距今約5900—4400年3.特點:出現了貧富分化【課堂小結】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人與稻作農業的繁榮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大汶口文化:出現貧富分化作物:水稻、粟和黍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河姆渡遺址代表:半坡遺址、西坡遺址特點: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階級分化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

123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學習目標導入新課

圖中巨型雕像是傳說中的炎、黃二帝形象,他們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發現證實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是怎樣的?古老的傳說中有炎帝、黃帝、堯、舜、禹的故事,這些傳說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目標導學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遺址屬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距今5800—5000年。遺址中有祭壇、女神廟和埋葬著貴族的積石冢,反映了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目標導學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城市的形成:大約5000多年前,我國原始社會的農業、畜牧業有了較大發展,人口顯著增長并開始向區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早期國家的形成:以王為首的統治階級依靠社會規范和暴力對內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從而形成了早期國家。3.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目標導學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結構示意圖良渚古城城墻分布示意圖(一)良渚古城目標導學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一)良渚古城1.時間、地點:距今約5300—4300年,位于浙江余杭。2.考古發現(1)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又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是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內城中部的高臺附近發現了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這些發現反映了良渚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2)貴族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這和隨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對比鮮明,說明當時的社會

階級分化

已經相當明顯。3.意義: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目標導學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二)陶寺古城遺址1.時間、地點:距今約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2.考古發現(1)城內有圍墻環繞的宮城,宮城內有多處高等級建筑基址,以及陶質的建筑材料。(2)城內有兩處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豐富的隨葬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貴身份。很多小型墓沒有任何隨葬品,說明當時階級分化嚴重。(3)大型墓葬的隨葬品來源十分廣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4)城內還出土了小件青銅器和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發現了有可能是觀象臺的遺跡。3.意義:陶寺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目標導學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三)考古發現的意義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江、西遼河流域都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流和融治,共同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主體。3.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區在廣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礎上迅速崛起,經過持續的發展,走向一體,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文明新格局開始形成。遠古的傳說盤古開天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氏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虞舜

有巢燧人

伏羲

女媧神農

大禹治水炎黃傳說堯舜禹傳說黃帝陵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1、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2、黃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黃帝、蚩尤等部落阪泉涿鹿黃帝炎帝

涿鹿之戰1.結果:炎帝戰敗歸順黃帝,炎黃部落結成聯盟

炎黃部落

蚩尤指南車2.結果:蚩尤戰敗,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涿鹿之戰后,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逐漸演化為后來的華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初祖,近代以來,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甲辰年(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炎帝黃帝阪泉之戰炎黃聯盟華夏族蚩尤涿鹿之戰其他部落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陜西黃陵縣黃帝陵廟湖南炎陵縣炎帝陵廟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華夏族是由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成。歷史·探究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堯帝舜帝你能講一講堯舜禹的故事嗎?禪讓圖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被推舉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禪讓禪讓制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的制度實質: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原始民主)傳位傳位堯舜禹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遠古五帝之一。因封于唐,故稱“唐堯”。他雖是部落聯盟首領,卻生活簡樸,克己愛民,得到人民的愛戴。功績:鼓勵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推舉舜作為繼承人。山西臨汾堯廟背井離鄉堯帝虞舜孝行

舜帝,姓姚名重華,號稱舜帝,即孝順友愛的君主。舜嚴于律己,寬厚待人,處處以身作則。功績: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讓位于禹。舜帝陵雕像(湖南)舜帝

1.禹的父親鯀主持治理黃河水患9年卻以失敗告終,被舜處死于羽山。2.禹用疏導的方法,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趨勢,疏通九河引水入海,

平息了洪水。3.大禹治水精神:創新精神,堅持不懈的斗爭精神,無私奉獻和敬業精神。鯀堵塞失敗大禹疏通成功想一想:從鯀和大禹治水的對比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失敗乃成功之母,要堅定信念勇于創新,以民為本做事要根據事物的規律去做解決問題時,治標只是一時得利,治本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認識提升】中華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遠古的傳說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形成早期城市逐步形成早期國家形成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良渚古城遺址陶寺古城遺址

課堂小結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禪讓制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實。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

學習目標

三字經【宋朝·王應麟】夏有禹,商有湯。周武王,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BC2070年BC1600年BC1046年BC770年禹建夏建都陽城湯建商湯建都亳盤庚遷都殷周武王建西周建都鎬京周平王建東周建都洛邑BC221年秦朝建立東周結束約400年約600年人文初祖是

制度堯舜禹;

建夏屬第一,華夏從此

。新課導入奴隸制黃帝禪讓大禹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1、夏朝的建立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啟繼父位是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2、世襲制3、夏朝的統治(1)都城:(3)國家機構的實質:(2)國家機器:陽城(今河南登封)建立各種制度,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奴隸主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4、二里頭遺址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1)位置、時間:洛陽附近相當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遺址。(2)遺址構成:有大型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業作坊、生活區、墓葬群(3)出土文物:玉器、樂器、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銅爵鑲嵌綠松石的銅牌二里頭宮殿復原圖精心制作

必出良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我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學科間關聯。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教學課件是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軟件平臺精心設計與開發的,可在Windows操作系統環境下流暢運行。作為一款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本課件充分整合了多種媒體元素,包括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及聲音等,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5、陷入危機

夏朝前后經歷了400多年,到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激化,國勢走向衰弱。末代君主桀(jié)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目標導學二:商朝的統治1.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領湯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商朝,以亳為都城。山東西部陜西西部河北北部長江流域2.商朝的強盛: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商朝很快走向強盛。3.盤庚遷殷: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多次遷都,到商王盤庚時遷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商朝的疆域目標導學二:商湯滅夏軍事上連年征伐,耗費國力經濟上,橫征暴斂,政治上,施行嚴刑峻法,導致民不聊生目標導學二:商湯滅夏紂的暴政周文王渭水求賢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諸侯之長,《封神演義》演繹為西伯侯),又稱周侯,周季歷(周朝建立后,尊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個人檔案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1.周部族發展:商朝晚期,周部族以農業立國,不斷拓展疆土,發展迅速。

周武王姬發,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他繼承父親遺志,于西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謚號“武”,史稱周武王。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1)公元前1046年,雙方在牧野大戰。商軍在陣前紛紛倒戈,引導周軍攻入商都,商紂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2)同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稱西周。2.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①夏桀,商紂的極端殘暴統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和反抗;②商湯和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人心;③商湯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聯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一起取勝。想一想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商湯滅夏與武王伐紂如出一轍,為什么都會取得勝利?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夏商周假如你是統治者,面對廣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會,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廣闊的疆土?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1)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2)對象:宗親、功臣(3)內容:諸侯有管理土地和民眾的權力,建立諸侯國。受封的諸侯承擔向周王進獻貢賦的義務,其軍隊也要服從周王調遣;同時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4)作用: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3.西周的分封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奴隸平民(5)分封制形成的等級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6)分封制形成的主要諸侯國及其分布圖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1)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了“國人暴動”,厲王逃亡。(2)滅亡: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區的犬戎攻陷鎬京,曾經強盛一時的西周滅亡。4.西周的滅亡目標導學三:西周的興衰陽城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禹桀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殷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湯紂鎬京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盤庚遷殷分封制

知識小結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夏朝建立與“家天下”商朝統治西周的興亡湯建立商朝盤庚遷殷

課堂小結武王伐紂分封制西周滅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12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了解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

學習目標如果春秋時期相當于一個班級班主任班上同學有100多位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踐

你唱罷我登場上演春秋爭霸

新課導入閱讀東周和西周王室實力對比表,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東周面積縮小經濟薄弱政治地位下降兵力下降結論

直轄方圓千里

直轄方圓百里

直轄14萬人

直轄幾千人人口眾多,資源豐富人口所剩無幾,財力減少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天子成為傀儡,依靠強大的諸侯王室衰微目標導學一:王室衰微今昔對比西周—分封制東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層層分封土地和人口向周王進獻貢物周天子僅管轄洛邑一帶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沒地沒臣沒權沒錢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權力被諸侯取代難點解析請你思考,東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鐵器、牛耕的使用,生產工具的變革,說明生產力得到大發展,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歷史的必然趨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材料研讀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春秋時期諸侯取代周王室操縱了國家政治,使得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諸侯爭霸,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目標導學二:諸侯爭霸春秋爭霸形勢圖“鼎之大小輕重”—《左傳·宣公三年》楚莊王意欲移鼎于楚,表示對周王室的藐視,已有替代周王號令天下的野心。楚王問鼎說明了什么?楚王問鼎1.諸侯爭霸觀察地圖,春秋時期較強大的諸侯國有哪些?分小組討論諸侯爭霸的原因?③為了奪取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天下霸主。②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①王室衰微何為“尊王攘夷”?借尊奉周王之名號令諸侯,抵御狄戎(少數民族),爭奪諸侯霸主。人物小傳

齊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齊襄公幼子。姜姓,呂氏,名“小白”。宿怨公子小白與管仲的“一箭之仇”拜相法家代表人物葵丘會盟齊桓公不計前嫌,聽從鮑叔牙建議,拜管仲為相,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號令諸侯。2.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難點解析3.齊國率先強大基于哪些因素?地理優勢地處山東,盛產魚鹽。政治優勢經濟優勢外交優勢尊王,賢才管仲執掌國政。發展生產,重視工商業。親鄰、攘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山東臨淄春秋殉馬坑反映出齊國國力強盛4.一代霸主——晉文公驪姬之亂時,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吃盡苦頭。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晉奪權。

晉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晉國第22任君主。春秋第二位霸主。逃亡變革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賢才,重視農業生產,降低賦稅,使晉國國力大增。城濮之戰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山東鄄城)進行了爭奪中原霸權的大戰,楚軍大敗。稱霸踐土會盟,成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據史書記載,春秋294年間,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480多起。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春秋末期,東南地區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春秋霸主夫差矛勾踐劍吳王闔閭越王勾踐(4)小結:春秋爭霸的實質:奴隸主的掠奪戰爭。春秋初期形勢圖春秋后期形勢圖

觀察兩張地圖,春秋時期的爭霸有何利弊?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春秋初有170多諸侯國春秋末年數量大幅減少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5.爭霸利弊目標導學三: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1.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春秋時期穿有鼻環的牛尊春秋時期的鐵鍤(chā)春秋時期經濟發展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材料

《鹽鐵論·水旱》中說:“農,天下之大業也;鐵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則用力少而得作多。”2.農業3.手工業4.商業鐵鍤(chā)穿鼻環牛尊春秋后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影響:使農業的深耕細作、山林的開發、耕地的擴大都具備了條件,糧食產量有了明顯增長,人口頁不斷增多

手工業規模擴大,分工更加細致,鑄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和漆器制作等有所發展。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廣泛使用。鐵器時代齊桓公“宮中七市”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瓦解諸侯崛起王室衰微農業手工業商業春秋霸主影響:促進民族融合

課堂小結請課后查閱相關資料,總結春秋時期出現過哪些我們熟悉的成語典故。(要求:每位同學寫出10個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

前475—前221年

東周

春秋

戰國

前770—前476年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123了解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理解商鞅變法等改革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學習目標趙括依我的計謀定能打敗秦國!紙上談兵畫蛇添足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孫臏圍魏救趙減灶誘敵

新課導入戰國形勢圖禮崩樂壞“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依靠武力假借仁義之名而統一天下的叫“霸”

經過春秋近300年的紛爭,我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當時,維系周王室統治的各種制度走向瓦解(一)社會背景:目標導學一:戰國七雄田氏代齊讀圖學史2.趙韓魏三家分晉齊景公廢長立幼政局不穩。田乞趁機政變,操控齊國朝政。前386年田和被周王冊命齊侯,取得合法地位。難點解析這些變化反映出戰國怎樣的權力特點?天子諸侯卿大夫

權力下移趙魏韓晉

新興地主階級崛起戰國形勢圖(二)戰國七雄燕齊楚秦記憶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韓趙魏漢水江水河水淮水渭水渤海東海戰國七雄形勢圖周王城封國都邑臨淄郢咸陽薊大梁鄭洛陽1234567

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多個諸侯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諸侯并立七雄一雄在爭霸與兼并的過程中,國家逐漸走向統一。材料研讀(三)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征社會特點戰國風云1.諸侯們放棄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公開提出自己的利益訴求,各自為政,發展實力,致力于拓展疆域2.戰爭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春秋時期,大的諸侯國兵力也不過六、七萬人。而在戰國時期,隨著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軍隊人數成倍增加,如秦、楚兩國兵力都達百萬,齊、趙、魏、韓、燕等國的兵力也都有數十萬。合縱齊楚燕韓趙魏秦合縱:

合眾勢以攻一強蘇秦——合縱主張的代表蘇秦游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咤風云。社會特點3.七雄之間的兼并戰爭日趨激烈、連綿不斷,各諸侯國的勢力此消彼長,魏、楚、齊、秦等先后崛起,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四)戰國三次經典戰役與戰爭特點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圍魏救趙減灶計長平之戰離間計戰爭特點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戰國銅壺壺身有水陸攻戰圖

耗時3年兵力百萬計孫臏/龐涓齊魏孫臏/龐涓齊魏“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

——孟子齊勝魏敗魏削弱,齊強大秦國大勝,加速統一進程秦趙兼并戰爭秦趙白起長平之戰交戰雙方:統帥:廉頗趙括戰況:秦反間計成功易帥趙括。秦誘敵深入,合圍趙軍。被困46天后,趙括突圍時被射殺,趙軍投降。秦坑殺降軍40萬。趙括前261年秦攻趙。廉頗拒不出戰。“秦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戰國策》秦國一國獨大紙上談兵——以消滅各國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材料解析材料1:據考古發現,在戰國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興隆縣一次出土鐵范87件,大多為農具范。——生產中普遍使用鐵農具材料2: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荒地大量被開墾出來,成為私田。而魯國最早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繳稅,承認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漸轉變為地主,出現新興地主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出現力求私有土地的合法化,掌握國家政權。新興地主階級有何需求?變法精心制作

必出良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我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學科間關聯。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教學課件是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軟件平臺精心設計與開發的,可在Windows操作系統環境下流暢運行。作為一款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本課件充分整合了多種媒體元素,包括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及聲音等,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商鞅,又稱衛鞅,公孫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熟悉變法理論和實踐,聽說秦孝公求賢若渴,于是他發奮圖強,投奔秦國,得到秦孝公的賞識,開始推行變法。期間率軍大破魏軍,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稱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0~前338年)法家思想目標導學二:商鞅變法難點解析奴隸主地主奴隸農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如果生產力是雙腳,

那鞋子就是生產關系。

腳決定鞋子的大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腳大鞋小,腳小鞋大都不行。生產關系要符合生產力的發展,兩者必須相適應。租種土地封建地主農民封建的剝削方式變法到底是要改變什么?

變法本質上改變的是生產關系舊制度的瓦解新制度的確立

商鞅變法(一)背景:1.經濟:為適應先進生產力(鐵制農具、牛耕推廣),發展封建經濟。——改革的根本原因2.政治: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壯大,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確立新的政治秩序。——改革的政治原因3.軍事:為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各國變法以求富國強兵。——改革的直接動力4.思想:戰國時期出現的法家學說成為改革的思想武器。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各國變法(二)目的:(三)內容1: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基層管理,加強專制統治改革內容合法化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掌權上述內容中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建立縣制內容作用

西周:分封制

秦國:建立縣制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

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三)內容2: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發展封建經濟,國富方便稅收和交換地主通過軍功途徑參政兵強;觸動舊貴族利益商鞅方升重點解析何為“廢井田,開阡陌”?說明了什么?“阡陌”指井田中間的灌溉渠道和相應的縱橫道路,縱稱阡,橫為陌。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去掉,即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確立起土地私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內容作用性質:商鞅變法是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改革

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四)意義:思考探究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發展趨勢(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客觀原因);商鞅作為改革家的個人品質和得力措施。徙木立信封建制度確立

土地私有合法建立縣制地主階級參政國富兵強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變革的時代!地主農民士兵貴族動腦筋請同學們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階層,談一談商鞅變法給你們造成的影響。【歷史劇表演】角色扮演《史記》記載,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商鞅被處死。請大家議一議,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

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被處死,說明了守舊勢力的猖狂和統治者的昏庸。

商鞅雖死,但因經過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知能拓展】商鞅變化是成功還是失敗呢?議一議成功!

目標導學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一)農業:冶鐵技術迅速提高,鐵器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多,鐵器的使用日趨普遍;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耕作技術明顯進步。這些都使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二)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三)商業:貨幣流通廣泛,各地涌現出一批人口眾多、商賈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業主聚集了大量錢財。戰國時期的雙鐮鐵范戰國時期銅冰鑒這是當時貴族使用的青銅冰酒器,中間有夾層,可放冰塊。銅冰鑒表面有非常繁縟的紋飾,堪稱青銅器的杰作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譽為“天府”的四川成都平原,古時也曾飽受水患之苦:從川西北雪山中發源的岷江,經過上游的高山深谷,匯成急流,沖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潰決堤岸、泛濫成災。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秦相司馬錯語)(四)都江堰成都附近岷江上都江堰1.地點自主學習

閱讀課文,對下列知識點進行自我歸納:(背景、時間、人物、地點、結構、功效、作用)李冰石像魚嘴

分水堤壩把岷江分成內江和外江飛沙堰

滾水壩分洪排沙寶瓶口

出水口引水入渠灌溉農田內江

灌溉外江

分洪

成都平原——天府之國2.修建4.功能3.構成公元前256年,秦國郡守李冰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防洪、灌溉、水運等。5.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目標導學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社會大動蕩

政治大變革

經濟大發展

戰國七雄

商鞅變法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都江堰

秦國完成統一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7課

百家爭鳴

學習目標12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公元前2070年夏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西周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秦朝政治上:諸侯爭霸經濟上:土地私有化思想上:百家爭鳴新課導入時代背景1生產力的提高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史記》——社會大動蕩——社會大變革

舊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會制度正在形成戰國時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活九口人,耕種一般土地也能養活五口人。——社會大發展——士的崛起不同階層間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假設你是當時的周王室\諸侯\卿大夫,想想這些急劇的變化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時代背景2目標導學一:老子和《道德經》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書。他學識淵博,據說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很多問題。處世和政治方面:處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張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地位和著作:道家學派創始人,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1思想方面:核心是“道”,“道”是孕育萬物運行的總規律,人們要順應事物內在規律來運行;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23(一)老子的思想、政治主張、著作:

——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要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難——長——高——強——前——生——易短矮弱后死“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二)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老子“滿齒不存,舌頭猶在”大道無形,道在口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的不斷積累可以引發事物質的變化出生明志教學從政周游修訂逝世前551

前479(73歲)15歲37—50歲51歲55—68歲68歲(一)孔子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稱為“圣人”。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學嚴謹的教育家目標導學二:孔子和儒家學說(二)核心思想仁

何為“仁”?所謂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讓別人通達。

仁:愛心,同理心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張問仁,子曰“恭、寬、信、敏、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統治者應體恤民意,愛惜民力,社會就和諧。(二)政治主張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反對苛政,統治者要實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會才會穩定。

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反對苛政,提出“為政以德”“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史記》齊景公問政。孔子說:“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齊景公說:“說得好極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糧食再多,我能吃到嗎?”通過孔子的論述,你認為孔子推崇何種制度?西周的禮制,加強道德規范的約束。

在春秋爭霸的背景下,你覺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實現嗎?(二)政治主張材料研讀材料: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積極的意義?“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體現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會風化,弘揚正氣。這些對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借鑒意義。(三)教育理念

"學在官府"變為"學在民間"

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的發展閱讀課文,總結孔子在教育教學中有哪些理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溫故而知新——學習方法貴族子弟:蒙德子司馬牛窮苦子弟:子路顏回家境富裕:子貢冉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態度觀察圖片,說明春秋時期的教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文化成就整理古籍編定《詩經》《尚書》《禮記》《周易》

《春秋》言論記錄《論語》(五)影響: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四)文化成就截至2023年12月,全球有563所孔子學院,遍布154個國家,歐洲、美洲、亞洲居多。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北歐目標導學三:百家爭鳴什么是百家爭鳴?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莊子韓非(一)戰國時期的代表學說“兼愛”“非攻”,尚賢、節儉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提倡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墨子》《孟子》

《莊子》《韓非子》實行禮治,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荀子孟子《荀子》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擁護爭議之戰兵家孫武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孫子兵法》難點解析孔子講“仁愛”,墨子主張“兼愛”,二者有區別嗎?

墨子像尊為“科圣”

孔子講仁愛是有等級的愛。以血緣關系的親情為出發點,先愛父母子女,之后再愛他人,是一種有秩序的關愛。意在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和社會秩序。墨子的兼愛是不分親疏遠近、尊卑貴賤,是一視同仁的博愛。這種愛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愛。“非攻”墨子反對戰爭。他的兼愛理想太高貴,卑微時代根本沒有準備好迎接他。亞圣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體現了堅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荀子孟子主張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①孔子

②韓非子③孫武

④墨子⑤孟子孟子

韓非

提倡法治

孫武

軍事思想

墨子

兼愛非攻

孔子

教育思想

【跨越時空】請你推薦節目欄主持人仁政《仁政治國》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法治時空》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軍事天地》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愛心世界》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教育論壇》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

歷史影響

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春秋戰國文化繁榮的局面,是在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劇烈變化、社會大變革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這表明思想觀念的產生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孔孟荀老莊墨子韓非商鞅

課堂小結百家爭鳴老子和《道德經》孔子和儒家學說百家爭鳴孟子和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孫武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12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

學習目標

這是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太陽神鳥金飾,通體圓形,采用鏤空方式呈現出內外兩層圖案。內層圖案是一個圓圈、周邊均勻分布著12條旋轉的齒狀光芒,整體好像不停旋轉的太陽。外層圖案由四只相同的飛鳥組成,圍繞在太陽的周圍。這件金飾制作精美,表達了古人對太陽的崇拜。夏商周時期,人們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這一時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

新課導入目標導學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一)天文在河南省安陽市出土一根長約12厘米的獸骨上刻著有關一次日食的卜問:“癸酉貞日夕又食,佳若?癸酉貞日夕又食,非若?”“癸酉”為占卜的日期,“貞”意為占卜,“夕”指黃昏,這句卜辭的大意為:“癸酉日占卜,黃昏發生日食,是吉兆還是兇兆?”經研究人員判斷這是殷商武乙時期(即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文物。

目標導學一:天文、歷法和醫學我國歷史文獻中保存的交食記錄大部分是可靠的。譬如《詩經》日食和《春秋》日食。《詩經?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時記載了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春秋》記錄了37次日食,魯宣公以前15次,有7次記明發生在朔日;魯成公以后22次,全部記明發生在朔日。經用現代天文學方法推算,這37次日食中實際發生的有33次。這些結果說明魯成公以后的歷法對朔的推求已經達到相當準確的程度。目標導學一:天文、歷法和醫學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到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甲骨文中開始出現干支紀日。到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二)歷法目標導學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三)醫學(1)神農嘗百草:傳說中神農嘗百草,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扁鵲針灸圖(山東畫像石)(2)扁鵲:戰國時期的名醫。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3)《黃帝內經》:戰國時期問世。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介紹了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目標導學二:甲骨文與青銅器王懿榮(一)甲骨文

商朝時期,人們常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對許多事情進行占卜,把記錄占卜情況的文字刻在甲骨上,這些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出土有大量商周時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約15萬片,單字計4400個以上,已經識別的字在1500個以上。目標導學二:甲骨文與青銅器1.甲骨文造字方法:2.象形字:3.指事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車衣上用一種指示性符號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本

你能列舉出幾個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