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古詩詞三首《清平樂-村居》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賴、剝、媼、鋤等生字,會寫剝、翁、茅等六個字。認讀并理解“茅檐、鋤豆、醉里、翁媼、亡賴、臥剝、相媚好"七個詞。

2.有感情地朗讀《清平樂村居》,想象這首詞描繪的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3.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的方法,想象詞中作者描繪的風景美和人情美的圖景,體會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的鄉村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4.通過跟古詩比較,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抓關鍵語句,想象鄉村生活中人情美和風景美的圖景,體會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的鄉村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聯系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者抗擊金兵的初衷就是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聆聽村居

1、播放鄉村生活的視頻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贊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換到豎屏全屏退出全屏

邵陽蘭芳小語名師工作室已關注

分享視頻

進度條,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36

00:36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

超清流暢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video標簽

繼續觀看

《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觀看更多

轉載

,

《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邵陽蘭芳小語名師工作室已關注

分享點贊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評論

視頻詳情

崀山八角寨腳下遍地油菜花,吸引眾人前來游玩。這樣的鄉村田園景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為什么大家都喜歡來這里游玩拍照呢?鏡頭能真實地拍下鄉村美麗的風光,能巧妙地捕捉人們歡快的笑臉,能永恒地保存鄉村的恬靜詳和。宋代沒有相機,可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卻用筆記錄下他看到的鄉村美景和鄉民們幸福的鄉村生活,寫成了一首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清平樂·村居》。(板書:清平樂)齊讀課題。指導讀準“樂yuè”。

2、明確體裁,解釋詞題:

課件出示高鼎的詩《村居》與本文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說出詩詞的區別。詩:每一句字數一樣,詞:長短不一,有長有短,因此也叫“長短句"。

“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詞題,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

二、了解音義,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反復讀詞。

(1)自讀《清平樂·村居》,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

(2)試著借助注釋大致了解詞的意思。

2.交流反饋。

(1)讀準字音。指名分別讀上、下闋,正音:蓬”,平時讀輕聲,在這里因為合仄押韻的需要,念“péng”。

全班齊讀整首詞。

(2)理解難點詞義,指導寫字。

①不常見的詞:翁媼。借助注釋理解“翁媼"的意思。

②指導難寫的字:翁。

③容易誤解的詞:亡賴。看注釋理解:平常怎么理解“亡賴”?看看注釋,古代的“亡賴"是什么意思?

三、品讀,想象詞句所寫畫面

1.結合注釋,指名說說詞句的大意。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誰家的白發老夫、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手藝真巧。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

2.逐句品味,想象詞句所描寫的畫面與情景。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聚焦“相媚好”,展開想象:這對白發翁媼,可能在閑聊些什么?

交流,預設:

可能在聊他們的三個兒子:你看咱們大兒子多勤勞啊!一早就在地里鋤豆了。咱們的二兒子也很不錯啊,有一雙巧手。咱們那個小兒子可調皮啦……

可能在聊今年的收成……

可能在聊他們生活中的趣事……

……

(3)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大兒、中兒、小兒,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可以喜歡大兒、中兒的勤勞能干,也可以喜歡小兒的淘氣可愛、無憂無慮。

3.小結:一間茅屋低矮而窄小,一對翁媼相互打趣逗樂,三個兒子各做各的事情,或在田間揮鋤勞作,或在門前編織雞籠,或在溪邊臥剝蓮蓬。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簡樸、寧靜、和平、安定……

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學習:詩有詩眼,詞有詞眼,請同學們在這首詞中找出最能表達詞人心情的字。

2、生交流“喜"。作者到底喜什么呢?同桌相互交流詩詞大意,并談談你的看法。【預設】喜-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師點撥:(1)讀到“青青草”,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2)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條什么樣的小溪?(3)瞧,他們就生活在這樣優美的山村,你能按順序說說這鄉村的美景嗎?(可以由遠到近,也可以由近到遠)(4)指導朗讀:這么美的風景,真是如詩如畫呀!你能讀好嗎?指名讀。(草真青啊!)

【預設】喜-聽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師點撥:(1)理解“翁媼"別是圖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畫面,老爺爺和老奶奶的關系是?(夫妻)所以,在這首詞里“翁媼”的意思是?翁媼:根據字形,翁上下結構,媼左右結構,能夠知道是老爺爺,老奶奶。(2)理解“相媚好"出示“媚”字的演變過程,指的是相互親熱聊天。

(3)理解“醉里吳音"

師相機講解“吳音:江蘇浙江一帶方言,在這首詞中,特指江西上饒地方口音。茅檐下,翁媼在親密的交談著什么呢?結合詩詞內容,想象一下。小組交流說說這老兩口在交流什么呢?角色扮演,一個同學扮演老爺爺,一個扮演老奶奶。小結:請同學再讀一讀!瞧!多么美的一幅畫呀,小橋流水,夕陽西下,鳥兒鳴叫,夫妻倆在說著家常話,作者在旁邊看到了這些,用詞中一個字表達他的內心情感——醉,陶醉在這溫馨的畫面中。

3、欣賞“翁媼醉酒圖”

來到茅屋前,仔細看,詞人又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指名讀,讀了這句,你想象到怎樣的畫面?詩句中有一個詞——“吳音”,通過注釋我們知道,指的是——(指名說)當地的方言,吳音是一種什么樣的語言?(鏈接課外詩句)

想一想,這兩個老人會聊些什么呢?

小結:說話的聲音這么好聽,說出來的話又很溫暖,這種感覺用書中的一個詞形容——媚好,媚,原本就是喜愛與美好的意思。

誰來讀一讀這幅“翁媼醉酒圖”?(指名讀,最后齊讀。)

4、順著溪水往前走,他又看到了誰,在干什么?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讀)

欣賞“兩兒勞作圖"

這兩個兒子在做什么?你覺得這兩個兒子怎么樣?

大兒勤勞,二兒手巧。

此時,詞人的目光聚焦到小兒身上。

課堂總結:

同是醉里,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