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材料二: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對于這些,以前是一種什么情形呢?我說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無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藝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簡直生疏得很。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農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們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語言不懂,就是說,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不但顯得語言無味,而且里面常常夾著一些生造出來的和人民的語言相對立的不三不四的詞句。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三: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現一個思想,創造一個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語言(文字)。有人把文學家的語言和畫家的顏色相比,畫家把一個顏色盆放在面前,紅的、黃的、藍的,畫家又調配著這些顏色,畫出五光十色的畫。鮮艷奪目的,陰沉濃重的,愉快的人,或是悲愁的景物。但不會畫的人,不會調配顏色的人,便連一個常見的蘿卜也畫不成功。文學上的語言工作也是這樣。生活里有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人把這些語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便能表現人性、時代。也有人組織不好,語言貧乏,便連眼前一只貓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說不清楚。(孫犁《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A.文章用“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比喻讀之令人生厭的黨八股文章,對其文字冗長、內容空洞的文風進行了尖銳的批評。B.“下決心不要群眾看”“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這兩句話深刻揭示了黨八股文風的嚴重危害。C.“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這句話詼諧、幽默,對那些喜歡寫長而空的文章的人進行了諷刺。D.“我們應該研究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作者提出這主張的現實原因是現在是戰爭時期,打仗很多,工作繁忙。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項是()A.文章多處運用設問和反問,引起人們對文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并把相關論述步步推向深入,顯示了很強的邏輯力量。B.文章將斯大林發表的一篇演說和《解放日報》上的社論進行比較,意在肯定《解放日報》社論的寫法,增強了文章的論證力量。C.在論證過程中,文章多處運用人民群眾口頭流行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歇后語、俗語等,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D.文章舉《資本論》的例子,意在說明寫文章要看實際情形,關鍵是要言之有物,而不是都以短為好,這樣使論證更加嚴密。3.根據材料二、三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認為文藝工作者只要熟悉自己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做好了解人、熟悉人這一工作,就能寫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B.材料二指出人民生活存在著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源泉。C.材料三首先論述了語言在文學作品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語言是表現思想、創造形象的最基本的工具。D.材料三運用類比論證,把文學上的語言運用和畫家的顏色調配進行類比,意在論證只有組織好、運用好語言,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針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材料二、三提出了哪些主張?請簡要概述。【答案】1.B2.B3.A4.①首先指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②接著批判“長而空”的危害;③然后又指出“短而空”也不好;④最后得出結論——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5.①走進人民群眾,學習并運用他們豐富生動的語言;②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語言;③組織好語言,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B.結合“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可知,“下決心不要群眾看”不屬于黨八股文風的危害,是作者的批評之語。故選B。【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意在肯定《解放日報》社論的寫法”錯誤,原文為“蘇聯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可見比較的目的是突出斯大林演說的簡短。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邏輯推理錯誤,原文為“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據此推斷不出題干內容。故選A。【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論證思路的能力。文段第一句“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指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接著寫道,“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批判“長而空”的危害;然后又說“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指出“短而空”也不好;最后得出結論“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概信息的能力。結合“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可概括出,走進人民群眾,學習并運用他們豐富生動的語言;結合“生活里有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人把這些語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便能表現人性、時代”可概括出,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語言;結合“也有人組織不好,語言貧乏,便連眼前一只貓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說不清楚”可概括出,組織好語言,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黎明的河邊(節選)峻青有一個時期,人們曾把我當成了英雄,說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夠打開的。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間經過敵占區從永安到河東的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況來說,如果沒有小陳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敵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還能有今天?所以,每到人們要我講斗爭事跡的時候,我第一個提起來的就是小陳。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寧靜。一場激烈的風暴就要卷來了。陳家莊那邊,突然響起了一陣噎噎的鐘聲,緊接著南面的村莊也響起來了,一村連著一村,一剎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莊里,都響起了火急的鐘聲……一場更大的風暴就要來了。槍聲越來越近了。西邊的敵人已遷回到了果樹林的邊沿,伏在一條離我們不遠的沙丘后面向我們射擊,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我們身邊撲撲地亂飛,濺起了壕溝沿上的泥土,打斷了蓬蒿的枝葉。我們沉著地不還一槍,等待著敵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敵人很狡猾,他們始終不肯離開那條沙丘。突然,他們停止射擊了,一個匪徒從沙丘后面探出頭來,揮舞著一塊紅布,喊道:“別打槍,別打槍。”我認得說這話的就是剛才僥幸逃回去的那個匪徒。“小陳,你來看看,這是誰?”小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雪一樣的蒼白。站在沙丘上的原來是一個老大娘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披頭散發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風,把她的散發高高地揚起,把她吹得搖搖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著頭,向著我們這邊張望。小佳沒有綁,但被折磨得面色蒼白。他一只手拄著木棍子,一只手扶著媽媽,也向著我這面張望。當中有一個又黑又胖的匪徒,露著大肚子,緊挨著老大娘身邊,站了起來。這時候那個揮紅布的匪徒喊道:“小陳,好好地聽著,五爺要和你說話。”“小陳,”那黑胖子的聲音像只公鴨子,指著老大娘和小佳說,“小陳,你看見了沒有?眼前有兩條路:第一條,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這里!第二條,放下槍和你娘回家去過日子,你帶的那幾個八路,我們也保證寬大他們。好吧,給你講清楚了,兩條大路任你揀,要死要活一句話。”我一聽這話,氣得頭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陳,小陳的蒼白的臉色,突然變得火紅,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可是,他的全身都在發抖,槍口在蓬蒿間閃閃地跳動,怎么也瞄不準,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聲地說:“小陳,冷靜點。不要放槍,別打著你娘。”他嘆了一口氣,眼里涌出了兩汪淚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槍來正在這時,老大娘說話了:“孩子!”聲音是那樣爽朗而安靜,“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見你?”“在這里,娘!”小陳在蓬蒿叢里大聲地答道。“孩子,你站起來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別站起來,孩子,你千萬別站起來,你只叫我一聲就行了。”小陳的眼淚刷刷地淌下來了。“娘!”他顫動著聲音叫了一聲。“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見我和你兄弟嗎?”“看見……”小陳再也說不下去了。“好孩子,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聲音說,“打!不要聽老五這老狗的話,打死這些強盜,打吧!孩子,朝我這里開槍!”“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來了。沙丘上一陣混亂,匪徒們都兔子似的縮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這時,小陳的沖鋒槍響了。那個揮紅布的匪徒,沒有來得及縮回去,就應著槍聲,跌倒在老大娘的腳下了。突然沙丘后面響了一槍,老大娘痛叫了一聲,身子晃了一下,接著,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撲倒下來了……“娘啊!”小陳大叫了一聲。我的全身一陣顫抖,眼淚熱辣辣地順著臉頰直流下來。我端起了槍,然而,沙丘上已經一個人影也沒有了,匪徒們都縮在沙丘的后面,連小佳也被他們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陳,小陳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著火一樣的光,一動不動地望著躺在沙丘上的母親。“別打槍!別打槍!”隨著喊聲,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著,四五個匪徒,一個緊挨一個地尾隨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體擋著自己,飛快地向著堤下沖來。被匪徒們推著的小佳越來越近了,他的胸腔迎著我們的槍口。沙丘后面的敵人又探出頭來了,他們準備著沖鋒。河岸上突然變得驚人的靜寂,雙方的槍都不響了,聽得見小佳的急促的呼吸聲,聽得見隱在小佳身后的匪徒們的越來越近的腳步聲,聽得見河里的波浪的呼嘯聲……突然,在這緊張的寂靜中,響起了一個孩子的清脆而堅決的喊聲:“哥哥!你怎么停著?打呀!打呀!快朝著我打呀!”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騰起來了。小陳的呼吸也急促起來了,他端起了槍。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別打!”“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給娘報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陳老五,朝著我開槍吧!打!給娘……”小佳的話突然停住了,一轉身撲在匪徒身上,奪下了一個手榴彈,高高地擎在頭上,拉開了弦。匪徒們被這意外的變動驚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邊,眼睜睜地看著彈柄的導火管在吱吱地噴著白煙……我的心狂跳起來了,用力地閉上了眼睛。手榴彈轟然一聲炸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陳一家人的支持,讓“我”被人們當成了英雄,但“我”深知沒有群眾的支持,即便是英雄,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B.小陳臉色由“雪一樣的蒼白”變得“火紅”,是小陳內心活動的外射,既有對母親和兄弟的擔憂,更有著對敵人的痛恨。C.老大娘既想讓小陳站起來,又不讓孩子站起來,這看似前后矛盾的話語表現的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掛念和擔憂的心情。D.弟弟前后兩次“打呀!打呀!”的堅決話語,表現了弟弟的勇敢無畏,也進一步突出了小陳一家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的環境描寫為情節的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氛圍,四處響起的“火急的鐘聲”渲染了緊張的情勢氛圍,預示著一場戰斗的到來。B.這篇小說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凝練,口語化明顯,整體上具有樸素之美,同時洋溢著熾熱的情感,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C.小說運用了大量的對話、神態、動作等描寫,通過激烈的場面表現人物性格,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壯烈的英雄形象。D.小說故事讀起來驚心動魄,使人久久不能平靜、難于忘懷,一是因為小陳一家人的形象讓人感動,二是因為群眾對革命的支持。8.“我”在塑造小陳這一形象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9.同為革命戰爭題材,也都塑造了“群眾形象”,但本文與茹志鵑的《百合花》在人物的刻畫上卻很不相同,請加以賞析。【答案】6.A7.C8.①“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小陳的表情、動作、語言等都是“我”親見親聽,讓小陳形象更加真實可信。②戰斗中“我”一直勸說小陳“不要放槍”“別打槍”等等,更加突出了小陳的大無畏犧牲精神,使其形象更光輝偉大。9.①本文把人物放在革命的緊要關頭、生死關頭和矛盾沖突去表現。本文老大娘和小佳一出場就已處于被捕狀態,是為一家人的生存勸導兒子投降,還是為革命犧牲,老大娘和小佳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展現了無畏的、臨死不屈的精神面貌;②《百合花》則從小處著眼,通過典型的細微末節的精心描寫來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品前后三處寫了新被子的花色以及新媳婦對被子的態度,不僅使被子花色的象征意義得以強化,也展示了新媳婦性格的發展過程,使形象更為豐滿,讓人回味無窮。③本文善于正面描寫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在驚險的處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敵人把老大娘和小佳綁起來,推到沙丘上;小陳開槍打死了幾個匪徒;老大娘被敵人在背后放了一槍;弟弟奪下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等等的場面描寫,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生動、崇高起來。④《百合花》則淡化戰爭場面,通過別人的簡略轉述來告訴讀者。如“下來的傷員,只簡單地回答說‘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戰’”,從人們對戰爭的反應、態度和行為等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尊敬,突出人性美、心靈美。【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小陳一家人的支持,讓“我”被人們當成了英雄”錯誤。根據原文“人們曾把我當成了英雄,說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可知,是“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故選A。【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相關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能力。C.“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壯烈的英雄形象”錯誤。開頭原文中“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間經過敵占區從永安到河東的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況來說,如果沒有小陳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敵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還能有今天?”可知小說塑造小陳一家的并非“英雄形象”,而是有著大無畏革命精神的“群眾形象”。故選C。【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敘述人稱作用的能力。①首先,文章使用第一人稱“我”,“我”親歷了小說中的一切情節,是故事的講述者,也親自見證了老大娘、小佳等犧牲的過程,當敵人用“老大娘和小佳”威脅小陳時,小陳當時的情態、動作、語言等都是“我”親眼所見,“小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雪一樣的蒼白”“小陳的蒼白的臉色,突然變得火紅,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可是,他的全身都在發抖,槍口在蓬蒿間閃閃地跳動,怎么也瞄不準”,這樣使得文章內容真實可信。②其次,面對敵人拿親人威脅,小陳“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我”極力勸阻,“小陳,冷靜點。不要放槍,別打著你娘”,面對敵人的威脅、面對親人的磨難,最終“小陳的沖鋒槍響了”,這更加突出了小陳大無畏的犧牲精神。【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解讀的能力。首先看是否將人物刻畫放在矛盾的沖突當中。①原文“站在沙丘上的原來是一個老大娘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可見小說一開場讓將老大娘和小佳處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將其放在了危險的境地,被俘且被推到了兩軍對壘的前面,成為了活人靶子,以此來威脅小陳及其家人,讓他們重新選擇。“‘好孩子,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聲音說,‘打!不要聽老五這老狗的話,打死這些強盜,打吧!孩子,朝我這里開槍!’‘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來了。”從老大娘和小佳的語言描寫中,我們就知道他們選擇了犧牲,展現了無畏的、臨死不屈的精神面貌。②《百合花》則從小處著眼,通過典型的細微末節的精心描寫來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對新被子的描寫,“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的,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以及群眾形象“新媳婦”對被子的態度:先是不借給小通訊員,然后借給“我”再到親手鋪在了犧牲的通訊員的身體等情節。從中可以看出“百合花”象征著通訊員和新媳婦都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象征著軍民之間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樣,戰士與戰士之間的感情如百合花一樣,總之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使其象征意義得到強化。新媳婦的態度的轉變其實是她性格發展的外現,從而使形象更為豐滿,讓人回味無窮。其次,看是否通過描寫戰斗場面來刻畫人物形象。①本文善于正面描寫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在驚險的處境中塑造人物形象。原文中“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披頭散發地站在沙丘上”“那個揮紅布的匪徒,沒有來得及縮回去,就應著槍聲,跌倒在老大娘的腳下了。”“突然沙丘后面響了一槍,老大娘痛叫了一聲,身子晃了一下,接著,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撲倒下來了……”“小佳的話突然停住了,一轉身撲在匪徒身上,奪下了一個手榴彈,高高地擎在頭上,拉開了弦。”可知,敵人把老大娘和小佳綁起來,推到沙丘上;小陳開槍打死了幾個匪徒;老大娘被敵人在背后放了一槍;弟弟奪下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等等的場面描寫,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生動、崇高起來。②《百合花》雖有戰爭,但并沒有當作主戰場來進行描寫刻畫,而是主要通過人們的轉述來揭示,如“傷員一次次帶下來的消息,都是我們突擊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鐵絲網,占領敵人前沿工事打進街了”“下來的傷員,只簡單地回答說‘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戰’”“斷斷續續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從人們對戰爭的反應、態度和行為等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尊敬,突出人性美、心靈美。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材料,完成小題。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進稱曰:“為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為人父,三年不問子,不可謂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國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倉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于是乃遣倉唐紲①北犬,奉晨鳧,獻于文侯。倉唐至,上謁曰:“孽子擊之使者,不敢當大夫之朝,請以燕閑②,奉晨鳧,敬獻庖廚,紲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悅曰:“擊愛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倉唐而見之,曰:“擊無恙乎?”倉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國,君名之,非禮也。”文侯怵然為之變容,問曰:“子之君無恙乎?”倉唐曰:“臣來時,拜送書于庭。”文侯顧指左右曰:“子之君,長孰與是?”倉唐曰:“《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所擬之。”曰:“長大孰與寡人?”倉唐曰:“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勝之;賜之斥帶③,則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業?”倉唐曰:“業《詩》。”文侯曰:“于《詩》何好?”倉唐曰:“好《晨風》《黍離》。”文侯自讀《晨風》曰:“鴪④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文侯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侯復讀《黍離》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文侯曰:“子之君怨乎?”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侯于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敕倉唐以雞鳴時至。太子迎拜受賜,發篋,視衣,盡顛倒。太子曰:“趣早駕,君侯召擊也。”倉唐曰:“臣來時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與謀,故敕子以雞鳴時至。”《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謁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稱曰:“夫遠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也。”乃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復太子擊。故曰:“欲知其子,視其友;欲知其君,視其所使。”趙倉唐一使而文侯為慈父,而擊為孝子。太子乃稱《詩》曰:“‘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舍人之謂也。”(節選自《說苑·奉使》)〖備注〗①紲(xiè):栓,系。②燕閑:安閑。這里指退朝后休息。③斥帶:大絲帶,又稱為“紳”。④鴪(yù):鳥兒疾飛的樣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禮》A擬人B必C于D其倫E諸侯F毋偶G無所H擬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請,指要求對方允許實施某一行為。與《唐雎不辱使命》“請廣于君”中的“請”意思不同。B.名,指稱呼。與《師說》“則群聚而笑之”中的“群”用法相同,都為名詞活用為動詞。C.左右,指身邊的人。與《水滸傳》第十六回“你左右將到村里去”的“左右”意思不同。D.趣,在文言中有通假用法,可通“促”或“趨”。在文中讀作cù,通“促”,表示催促。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文侯把太子擊分封到中山國,父子間三年不通音信,舍人趙倉唐認為這樣有違人倫,很不正常。于是勸太子擊派人出使京城,去看望魏文侯。B.趙倉唐自告奮勇,愿意做出使京城的使者。他將出使前的準備做得很充分,特意帶去了魏文侯愛吃的野鴨,還帶上了魏文侯喜歡的北方獵犬。C.趙倉唐在朝堂上從容應對,很有外交家的風度。他不僅很得體地回答了魏文侯好幾個挑釁性的問題,還抓住魏文侯言辭中的錯誤,數次反擊。D.魏文侯聽說太子愛讀《詩經》,于是要召見太子也不明說,而是借賜衣給他打了一個與《詩經》有關的啞謎。父子以《詩經》為媒和好,別有興味。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文侯怵然為之變容,問曰:“子之君無恙乎?”(2)太子迎拜受賜,發篋,視衣,盡顛倒。14.魏文侯對太子擊的情感是有變化的。請結合文章加以梳理。【答案】10.AEG11.B12.C13.(1)魏文侯感到吃驚并因此變得嚴肅起來,問道:“你的君主身體健康吧?”(2)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賞賜,打開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顛倒的。14.先是疏遠(三年不聞不問),再到關心(詢問身體的身高、健康等問題),接著是高興欣慰(太子擊專心學業),最后是肯定才能并接納他(太子擊能領悟他送衣的用意,并且恢復他的太子身份。)【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按照《周禮》,拿人相比一定要是與他同類的人。我的君主貴為諸侯,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禮》”作狀語,起強調作用,應單獨成句,所以A處斷開;“于其倫”是“擬人”的后置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應從“倫”后E處斷開;“諸侯毋偶”句子結構完整,主謂賓齊全,從其后G處斷開。故選AEG。【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請允許我/請求別人。句意:請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時。/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B.錯誤,二者用法不同。名,名詞作動詞,指稱呼;群,名詞活用為狀語,“聚集在一起”。句意:您剛才還直接稱呼他的名字。/那么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就嘲笑他們。C.正確。指身邊的人/口語,意為橫豎,反正。句意:文侯又回頭指著左右的人問他。/你反正都要挑到村子里去(賣)。D.正確。句意:趕快趁早駕車。故選B。【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魏文侯好幾個挑釁性的問題”理解錯誤,根據原文內容可知,魏文侯在交談中沒有提“挑釁性的問題”,另外,“數次反擊”理解也不合適,趙倉唐對魏文侯的批評也不是“反擊”。故選C。【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怵然”,吃驚的樣子;“變容”,臉變嚴肅。(2)“迎拜”,迎接跪拜;“發”,打開;“篋”,箱子。【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根據原文“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可知,太子擊封到中山國三年,魏文侯對他不聞不問,可得出魏文侯先是疏遠太子擊;根據原文“子之君無恙乎?”“子之君,長孰與是?”可知,魏文侯詢問太子擊的身體的身高、健康等問題,可得出魏文侯再到關心太子擊;根據原文“子之君何業?”“倉唐曰:‘好《晨風》《黍離》。’”可知,魏文侯接著得知太子擊專心學業后是高興欣慰;根據原文“太子曰:‘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與謀,故敕子以雞鳴時至。’”“《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乃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復太子擊。”可知,太子擊能領悟魏文侯送衣的用意,魏文侯最后是肯定才能并接納太子擊,恢復他的太子身份。【參考譯文】魏文候封太子擊到中山國,過了三年,沒有派使臣前來,舍人趙倉唐進見太子說:“作為兒子,三年聽不到父親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順。作為父親,三年不過問兒子,不能說是慈愛。您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說:“我有這個愿望很久了,還沒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倉唐說:“我愿意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說:“父親嗜好野鴨和北方的獵犬。”于是就派趙倉唐拴上北方的獵犬,捧著野鴨,去進獻給魏文候。趙倉唐到了魏都,上書求見說:“庶子擊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樣朝見,請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時,讓我捧上野鴨,敬獻給君侯的廚房,牽來北方的獵犬,敬獻給您的內侍。”魏文侯高興地說:“擊敬愛我,知道我愛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歡什么。”于是召見倉唐,問道:擊一向可好?”倉唐說:“是的,是的!”像這樣回答了幾次,倉唐才說:“君侯已讓太子出外并封給他中山國,您剛才還直接稱呼他的名字,這不符合禮制。”文侯感到吃驚并因此變得嚴肅起來,問道:“你的君主身體健康吧?”趙倉唐說:“我來的時候,他還親自到堂上行禮才送出這封書信。”文侯又回頭指著左右的人問他:“你的君主的個頭,和他們相比誰更高?”倉唐回答說:“按照《周禮》,拿人相比一定要是與他同類的人。我的君主貴為諸侯,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魏文侯便說:“與我相比,他的個頭怎樣?”倉唐回答說:“您賞賜給他的外府的皮衣,他都能穿;賞賜的大絲帶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問:“你的君主學習什么?”倉唐說:“學習《詩經》。”文侯問:“在《詩經》中喜歡哪些篇章?”倉唐說:“喜歡《晨風》《泰離》。”魏文侯就自己通讀《晨風》中的句子:“鴪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文侯又問:“你的君主認為我忘了他嗎?”倉唐說:“不敢。只不過時常思念您罷了。”魏文侯又誦讀《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文侯問:“你的君主怨恨我嗎?”倉唐說“不敢。只不過時常思念您罷了。”魏文侯就讓趙倉唐帶上自己賞賜給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趙倉唐必須在雞鳴時到達中山國。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賞賜,打開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顛倒的。太子說:“趕快趁早駕車,君侯要召見我了。”倉唐說:“我回來的時候可沒有接到這樣的命令。”太子說:“父王賞賜衣服給我,并不是認為我會受寒,他想要召見我,又沒有誰能與他謀劃,所以他吩咐你一定要在雞鳴時趕到。”《詩經》中就說:“‘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于是便往西前去謁見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辦酒宴并宣稱說:“疏遠賢臣而親近所愛的人,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兒子摯,封他到中山國,并恢復了太子擊的地位。所以說:“想要了解兒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趙倉唐做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擊就成了孝子。太子于是引《詩經》的詩句說:“‘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這說的就是舍人你啊。”(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許渾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陵陽秋盡多歸思,紅樹蕭蕭覆碧潭。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寫眼前的十畝山田景色與石涵村的景色十分相似,引發了詩人對茅山石涵村的懷念。B.第五句“云暖”點明春光明媚,寫石涵村民在春日采茶的勞動場景,展現了村民的勤勞。C.第六句寫明月初上村民渡溪去買酒,既寫出了清幽的環境,也展現了知足快樂的民風。D.尾聯以景作結,融情于景,渲染陵陽秋天的暗淡色彩,給人憂愁感,暗示詩人思歸之情。16.本詩頷聯中“驚”與“待”用得極妙,請結合詩句具體賞析。【答案】15.D16.“驚”與“待”運用擬人的手法,“驚”字寫窗前的白色艾草驚訝于春燕的歸來;“待”字寫籬邊的桑葉長勢喜人,在等待喂養晚蠶。傳神形象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來臨時一派生機的景象,暗示了詩人當時的欣喜與今日的懷念。【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D.“渲染陵陽秋天的暗淡色彩,給人悲涼感”錯誤。尾聯寫陵陽已到了深秋,而自己越發想要回到茅山石涵。最后一句描寫陵陽的秋景,經霜的紅葉蕭蕭而下,飄落在碧綠潭水之上。這是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詩人巧妙地將懷念思歸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并沒有“暗淡悲涼感”。故選D。【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頷聯“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意思是:窗前的白色艾草驚訝于春燕的歸來,籬邊的桑葉長勢喜人在等待喂養晚蠶。“驚”是“驚訝”之意,寫窗前的白色艾草驚訝于早春燕子的歸來:“待”是“等待”之意,寫籬邊的綠油油的桑葉長勢喜人,在等待喂養晚蠶。兩個動詞都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其人的神態與動作,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來臨時,春燕早歸,青桑喜人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再結合詩題“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中的“懷”字分析景物描寫中傳遞的情感,可知暗示了詩人當時的欣喜與今日的懷念。(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師說》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韻悠揚,互文見義,說明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3)“尊”是古代盛酒的器具,蘇軾詞賦中多次出現,如《赤壁賦》中“____________”,《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答案】(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舉匏樽以相屬一尊還酹江月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幾乎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離不開它。然而,我們中很多人,只知道蛋黃蛋白可以吃,給身體補充營養,①____________。若想發揮雞蛋殼的妙用,就得先對它進行處理。首先,需將廢棄的雞蛋殼收集起來并進行晾曬,在晾曬之前,要先用水沖洗雞蛋殼,把附著的蛋清清洗干凈,以免發出吸引小昆蟲的氣味;接著,準備一個口罩,并用剪刀把口罩的一端剪開,同時取下口罩旁邊的鋼絲條,并將捏碎的雞蛋殼放入口罩內,用剛剛取下的鋼絲條將口罩口部緊緊扎牢。然后,準備一個容器,將口罩包放入其中,并倒上沸騰的開水,浸泡大約半個小時,直至雞蛋殼內的物質充分溶解于水中。這樣處理完畢后,②____________。我們可以用它清潔衣物上的污跡,③____________,雞蛋中的鈣離子可以有效分解油漬;可以用它擦拭家具,由于雞蛋殼水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可以作為家具養護劑使用;此外,我們還可以把它作為花草的養料,用來澆灌,用它澆灌的花草長勢會很茂盛。所以,不要將雞蛋殼隨意丟掉,它們可是大有作用的。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19.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40個字。【答案】18.①卻并不了解雞蛋殼也有妙用②我們便得到了有多種用途的雞蛋殼水/有多種用途的雞蛋殼水便制作完成③尤其是那些難以清洗的油漬19.正是因為雞蛋殼本身含有鈣離子等多種營養物質,所以我們可以用它制作清潔或灌溉的溶液。【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根據“然而,我們中很多人,只知道蛋黃蛋白可以吃,給身體補充營養”可知,后面內容應該是一個轉折,表達對什么不知道或者知道很少的意思。由后面“若想發揮雞蛋殼的妙用”可知橫線上應該有“雞蛋殼”。因此,第一處橫線可以填寫“卻并不了解雞蛋殼也有妙用”,既與上文形成轉折,又引出下文關于雞蛋殼妙用的描述。根據“然后,準備一個容器,將口罩包放入其中,并倒上沸騰的開水,浸泡大約半個小時,直至雞蛋殼內的物質充分溶解于水中”的描述,可以推斷出處理完畢后得到的是一盆含有雞蛋殼溶解物質的水。加之后面敘述了這盆水的作用,第二處橫線可以填寫“我們便得到了有多種用途的雞蛋殼水/有多種用途的雞蛋殼水便制作完成了”,既總結了上文的步驟,又為下文的利用做了鋪墊。根據“我們可以用它清潔衣物上的污跡”和“雞蛋中的鈣離子可以有效分解油漬”的描述,可以推斷出雞蛋殼水在清潔衣物上的油漬方面特別有效。因此,第三處橫線應填寫“尤其是針對衣物上的油漬”,既與上文形成遞進關系,又具體說明了雞蛋殼水的一個主要用途。【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的能力。題干明確了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這一段主要敘述了雞蛋殼水的作用。首先提煉出第二段的關鍵信息:雞蛋殼水具有分解油漬和富含營養物質的特性,可以用來清潔衣物、擦拭家具和澆灌花草。然后,根據這些信息,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進行表達,可以借助一些表達因果關系的關聯詞,比如“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既然……那么”“于是”“因此”等等,即可得出答案“由于雞蛋殼水具有分解油漬和富含營養物質的特性,因此它可以用來清潔衣物、擦拭家具和澆灌花草”,這樣的表述既簡潔流暢,又準確地概括了段落的主要內容。(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節,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數萬畝荷花競相開放,黃澄澄的花蕊點綴在綠油油的荷葉之中,賞心悅目。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局部小景,也有“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動態畫面,更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闊風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樂而忘返,但對靠湖吃飯的農民而言,大家所關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產的收成,因為這才是與他們切身利益①的。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盡管水坡洼地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但也讓他們充分提升瀕湖的紅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飼養豬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飼料,豐富的魚蝦是人們改善生活、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陰雨成災、糧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區的居民或許會為②發愁,生活在湖邊的百姓則可以隨處挖野菜、割蒲菜、捕魚蝦充饑。拆遷也讓沿湖居民搬上了樓房,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20.①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密切相關②忍饑挨餓/食不果腹21.修改后的句子為:水坡洼地盡管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但也讓他們充分獲取瀕湖的紅利。22.①引用古詩句描寫荷花的不同景致,既具有較強的畫面感,也使語言更有文采,富有感染力。②運用排比,句式整齊和諧,節奏感強,多角度、多層次地凸顯萬畝荷花的景色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北湖夏景的喜愛之情。【解析】【2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根據“因為這才是與他們切身利益”,可知要填入一個表示兩者關系密切的成語,可填入表示形容關系非常密切的“息息相關”,類似的成語還有“密不可分”“密切相關”。息息相關:彼此呼吸都相互關聯,形容關系非常密切。密不可分:形容事物或關系非常緊密,不可分割,就像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樣。密切相關:彼此間走得很近,很親密,形容關系非常密切。第二空,根據后文“生活在湖邊的百姓則可以隨處挖野菜、割蒲菜、捕魚蝦充饑”,可知前文是說碰上陰雨成災、糧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區的居民或許會挨餓,據此可填入表示忍受饑餓吃不飽飯或吃不上飯的“忍饑挨餓”,或者是表示吃不飽肚子,形容生活艱難的“食不果腹”。忍饑挨餓:指忍受饑餓,吃不飽飯或吃不上飯。食不果腹:吃不飽肚子,形容生活非常艱難或貧困。【2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以下語病:“盡管水坡洼地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中關聯詞語序不當,應該把“盡管”放在“水坡洼地”之后。“提升瀕湖的紅利”中“提升……紅利”搭配不當,可將“提升”改為“享受”或“獲取”。故句子應修改為:水坡洼地盡管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但也讓他們充分獲取瀕湖的紅利。【2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都是引用,文中引用了多個描寫荷花的詩句,從局部小景、動態畫面到壯闊風光,多角度描寫了荷花的不同景致。引用古詩句可使所表達的語言意思簡潔凝練,增添感染力,也有利于作者表情達意。“既有……”“也有……”“更有……”三個句式相同的句子構成排比句,排比句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語勢;內容上,三個排比句從局部小景、動態畫面到壯闊風光,多角度、多層次地描寫了荷花的不同景致,表達了作者對北湖夏景的喜愛之情。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因志趣相投而走得比較近,同時通常會疏遠、排斥與自己存在較大差異的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會選擇與自己有較大差異的人來交往,正所謂“海納百川”,廣交四方友。讀了上述材料,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你認為應該如何交友?請寫一篇發言稿,在以交友為主題的周日班會上發言。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脫離材料范圍;不得抄襲或套作。【答案】略【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首先指出交往中人們以往常見的心理習慣:因某方面的共同點而相互吸引,因較大差異而相互排斥。第二部分則從反向出發,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當代人們追求“異類”之友的現象。對于前者而言,從客觀現實的角度看,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有些人更容易被“共同點”所吸引,從而樂意與志趣、愛好、價值觀等相近的人走近,慢慢形成自己的“朋友圈”。與此同時與其他“異己者”保持一種疏遠,甚至排斥、抵觸的狀態。從理性角度關照這一普遍現象,思考產生這一普遍現象背后的原因,說到底,人是怕孤獨的,喜歡和諧的。而不同、沖突等不能很好滿足人的這一情感需求。而對于后者,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不同”也許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有時候多接納一些“不同”,一來可以為我們增加新鮮感,同時也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所以差異性的交流與碰撞也是成長的一種有益的途徑。由此可見,題目中關于交友的兩個選擇都有道理,考生可以見仁見智。兩種觀點看似對立,其實,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個體間的差異和趨同可以做到和諧統一,并不矛盾;考生也可以辯證分析交往過程中的差異問題,尊重差異,和而不同,理性交友。寫作時,考生可以從材料出發,展開聯想和思考,圍繞高中生關切的交友話題談自身的體驗和思考;也可以理性思考,將兩個觀點進行比較權衡;還可以將問題引向深處,思考當今世界各文明之間如何實現和諧相處,如何認識國與國之間的單邊問題和多邊問題,在邏輯思辨中體現自己的胸襟和韜略。寫作時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和而不同,尊重差異。(2)尊重差異,尋求和諧。(3)不同,讓交往的世界更多彩。(4)尋找心靈的共鳴之友。(5)在求同存異中開出友誼之花。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材料二: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對于這些,以前是一種什么情形呢?我說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無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藝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簡直生疏得很。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農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們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語言不懂,就是說,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不但顯得語言無味,而且里面常常夾著一些生造出來的和人民的語言相對立的不三不四的詞句。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三: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現一個思想,創造一個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語言(文字)。有人把文學家的語言和畫家的顏色相比,畫家把一個顏色盆放在面前,紅的、黃的、藍的,畫家又調配著這些顏色,畫出五光十色的畫。鮮艷奪目的,陰沉濃重的,愉快的人,或是悲愁的景物。但不會畫的人,不會調配顏色的人,便連一個常見的蘿卜也畫不成功。文學上的語言工作也是這樣。生活里有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人把這些語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便能表現人性、時代。也有人組織不好,語言貧乏,便連眼前一只貓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說不清楚。(孫犁《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A.文章用“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比喻讀之令人生厭的黨八股文章,對其文字冗長、內容空洞的文風進行了尖銳的批評。B.“下決心不要群眾看”“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這兩句話深刻揭示了黨八股文風的嚴重危害。C.“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這句話詼諧、幽默,對那些喜歡寫長而空的文章的人進行了諷刺。D.“我們應該研究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作者提出這主張的現實原因是現在是戰爭時期,打仗很多,工作繁忙。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項是()A.文章多處運用設問和反問,引起人們對文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并把相關論述步步推向深入,顯示了很強的邏輯力量。B.文章將斯大林發表的一篇演說和《解放日報》上的社論進行比較,意在肯定《解放日報》社論的寫法,增強了文章的論證力量。C.在論證過程中,文章多處運用人民群眾口頭流行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歇后語、俗語等,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D.文章舉《資本論》的例子,意在說明寫文章要看實際情形,關鍵是要言之有物,而不是都以短為好,這樣使論證更加嚴密。3.根據材料二、三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認為文藝工作者只要熟悉自己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做好了解人、熟悉人這一工作,就能寫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B.材料二指出人民生活存在著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源泉。C.材料三首先論述了語言在文學作品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語言是表現思想、創造形象的最基本的工具。D.材料三運用類比論證,把文學上的語言運用和畫家的顏色調配進行類比,意在論證只有組織好、運用好語言,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針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材料二、三提出了哪些主張?請簡要概述。【答案】1.B2.B3.A4.①首先指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②接著批判“長而空”的危害;③然后又指出“短而空”也不好;④最后得出結論——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5.①走進人民群眾,學習并運用他們豐富生動的語言;②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語言;③組織好語言,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B.結合“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可知,“下決心不要群眾看”不屬于黨八股文風的危害,是作者的批評之語。故選B。【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意在肯定《解放日報》社論的寫法”錯誤,原文為“蘇聯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可見比較的目的是突出斯大林演說的簡短。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邏輯推理錯誤,原文為“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據此推斷不出題干內容。故選A。【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論證思路的能力。文段第一句“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指出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接著寫道,“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批判“長而空”的危害;然后又說“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指出“短而空”也不好;最后得出結論“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概信息的能力。結合“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可概括出,走進人民群眾,學習并運用他們豐富生動的語言;結合“生活里有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人把這些語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便能表現人性、時代”可概括出,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語言;結合“也有人組織不好,語言貧乏,便連眼前一只貓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說不清楚”可概括出,組織好語言,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黎明的河邊(節選)峻青有一個時期,人們曾把我當成了英雄,說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夠打開的。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間經過敵占區從永安到河東的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況來說,如果沒有小陳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敵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還能有今天?所以,每到人們要我講斗爭事跡的時候,我第一個提起來的就是小陳。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寧靜。一場激烈的風暴就要卷來了。陳家莊那邊,突然響起了一陣噎噎的鐘聲,緊接著南面的村莊也響起來了,一村連著一村,一剎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莊里,都響起了火急的鐘聲……一場更大的風暴就要來了。槍聲越來越近了。西邊的敵人已遷回到了果樹林的邊沿,伏在一條離我們不遠的沙丘后面向我們射擊,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我們身邊撲撲地亂飛,濺起了壕溝沿上的泥土,打斷了蓬蒿的枝葉。我們沉著地不還一槍,等待著敵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敵人很狡猾,他們始終不肯離開那條沙丘。突然,他們停止射擊了,一個匪徒從沙丘后面探出頭來,揮舞著一塊紅布,喊道:“別打槍,別打槍。”我認得說這話的就是剛才僥幸逃回去的那個匪徒。“小陳,你來看看,這是誰?”小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雪一樣的蒼白。站在沙丘上的原來是一個老大娘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披頭散發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風,把她的散發高高地揚起,把她吹得搖搖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著頭,向著我們這邊張望。小佳沒有綁,但被折磨得面色蒼白。他一只手拄著木棍子,一只手扶著媽媽,也向著我這面張望。當中有一個又黑又胖的匪徒,露著大肚子,緊挨著老大娘身邊,站了起來。這時候那個揮紅布的匪徒喊道:“小陳,好好地聽著,五爺要和你說話。”“小陳,”那黑胖子的聲音像只公鴨子,指著老大娘和小佳說,“小陳,你看見了沒有?眼前有兩條路:第一條,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這里!第二條,放下槍和你娘回家去過日子,你帶的那幾個八路,我們也保證寬大他們。好吧,給你講清楚了,兩條大路任你揀,要死要活一句話。”我一聽這話,氣得頭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陳,小陳的蒼白的臉色,突然變得火紅,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可是,他的全身都在發抖,槍口在蓬蒿間閃閃地跳動,怎么也瞄不準,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聲地說:“小陳,冷靜點。不要放槍,別打著你娘。”他嘆了一口氣,眼里涌出了兩汪淚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槍來正在這時,老大娘說話了:“孩子!”聲音是那樣爽朗而安靜,“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見你?”“在這里,娘!”小陳在蓬蒿叢里大聲地答道。“孩子,你站起來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別站起來,孩子,你千萬別站起來,你只叫我一聲就行了。”小陳的眼淚刷刷地淌下來了。“娘!”他顫動著聲音叫了一聲。“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見我和你兄弟嗎?”“看見……”小陳再也說不下去了。“好孩子,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聲音說,“打!不要聽老五這老狗的話,打死這些強盜,打吧!孩子,朝我這里開槍!”“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來了。沙丘上一陣混亂,匪徒們都兔子似的縮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這時,小陳的沖鋒槍響了。那個揮紅布的匪徒,沒有來得及縮回去,就應著槍聲,跌倒在老大娘的腳下了。突然沙丘后面響了一槍,老大娘痛叫了一聲,身子晃了一下,接著,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撲倒下來了……“娘啊!”小陳大叫了一聲。我的全身一陣顫抖,眼淚熱辣辣地順著臉頰直流下來。我端起了槍,然而,沙丘上已經一個人影也沒有了,匪徒們都縮在沙丘的后面,連小佳也被他們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陳,小陳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著火一樣的光,一動不動地望著躺在沙丘上的母親。“別打槍!別打槍!”隨著喊聲,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著,四五個匪徒,一個緊挨一個地尾隨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體擋著自己,飛快地向著堤下沖來。被匪徒們推著的小佳越來越近了,他的胸腔迎著我們的槍口。沙丘后面的敵人又探出頭來了,他們準備著沖鋒。河岸上突然變得驚人的靜寂,雙方的槍都不響了,聽得見小佳的急促的呼吸聲,聽得見隱在小佳身后的匪徒們的越來越近的腳步聲,聽得見河里的波浪的呼嘯聲……突然,在這緊張的寂靜中,響起了一個孩子的清脆而堅決的喊聲:“哥哥!你怎么停著?打呀!打呀!快朝著我打呀!”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騰起來了。小陳的呼吸也急促起來了,他端起了槍。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別打!”“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給娘報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陳老五,朝著我開槍吧!打!給娘……”小佳的話突然停住了,一轉身撲在匪徒身上,奪下了一個手榴彈,高高地擎在頭上,拉開了弦。匪徒們被這意外的變動驚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邊,眼睜睜地看著彈柄的導火管在吱吱地噴著白煙……我的心狂跳起來了,用力地閉上了眼睛。手榴彈轟然一聲炸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陳一家人的支持,讓“我”被人們當成了英雄,但“我”深知沒有群眾的支持,即便是英雄,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B.小陳臉色由“雪一樣的蒼白”變得“火紅”,是小陳內心活動的外射,既有對母親和兄弟的擔憂,更有著對敵人的痛恨。C.老大娘既想讓小陳站起來,又不讓孩子站起來,這看似前后矛盾的話語表現的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掛念和擔憂的心情。D.弟弟前后兩次“打呀!打呀!”的堅決話語,表現了弟弟的勇敢無畏,也進一步突出了小陳一家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的環境描寫為情節的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氛圍,四處響起的“火急的鐘聲”渲染了緊張的情勢氛圍,預示著一場戰斗的到來。B.這篇小說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凝練,口語化明顯,整體上具有樸素之美,同時洋溢著熾熱的情感,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C.小說運用了大量的對話、神態、動作等描寫,通過激烈的場面表現人物性格,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壯烈的英雄形象。D.小說故事讀起來驚心動魄,使人久久不能平靜、難于忘懷,一是因為小陳一家人的形象讓人感動,二是因為群眾對革命的支持。8.“我”在塑造小陳這一形象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9.同為革命戰爭題材,也都塑造了“群眾形象”,但本文與茹志鵑的《百合花》在人物的刻畫上卻很不相同,請加以賞析。【答案】6.A7.C8.①“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小陳的表情、動作、語言等都是“我”親見親聽,讓小陳形象更加真實可信。②戰斗中“我”一直勸說小陳“不要放槍”“別打槍”等等,更加突出了小陳的大無畏犧牲精神,使其形象更光輝偉大。9.①本文把人物放在革命的緊要關頭、生死關頭和矛盾沖突去表現。本文老大娘和小佳一出場就已處于被捕狀態,是為一家人的生存勸導兒子投降,還是為革命犧牲,老大娘和小佳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展現了無畏的、臨死不屈的精神面貌;②《百合花》則從小處著眼,通過典型的細微末節的精心描寫來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品前后三處寫了新被子的花色以及新媳婦對被子的態度,不僅使被子花色的象征意義得以強化,也展示了新媳婦性格的發展過程,使形象更為豐滿,讓人回味無窮。③本文善于正面描寫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在驚險的處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敵人把老大娘和小佳綁起來,推到沙丘上;小陳開槍打死了幾個匪徒;老大娘被敵人在背后放了一槍;弟弟奪下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等等的場面描寫,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生動、崇高起來。④《百合花》則淡化戰爭場面,通過別人的簡略轉述來告訴讀者。如“下來的傷員,只簡單地回答說‘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戰’”,從人們對戰爭的反應、態度和行為等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尊敬,突出人性美、心靈美。【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小陳一家人的支持,讓“我”被人們當成了英雄”錯誤。根據原文“人們曾把我當成了英雄,說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可知,是“我在堅持昌濰平原的敵后斗爭中打開了新的局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頑強”。故選A。【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相關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能力。C.“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壯烈的英雄形象”錯誤。開頭原文中“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間經過敵占區從永安到河東的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況來說,如果沒有小陳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敵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還能有今天?”可知小說塑造小陳一家的并非“英雄形象”,而是有著大無畏革命精神的“群眾形象”。故選C。【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敘述人稱作用的能力。①首先,文章使用第一人稱“我”,“我”親歷了小說中的一切情節,是故事的講述者,也親自見證了老大娘、小佳等犧牲的過程,當敵人用“老大娘和小佳”威脅小陳時,小陳當時的情態、動作、語言等都是“我”親眼所見,“小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雪一樣的蒼白”“小陳的蒼白的臉色,突然變得火紅,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可是,他的全身都在發抖,槍口在蓬蒿間閃閃地跳動,怎么也瞄不準”,這樣使得文章內容真實可信。②其次,面對敵人拿親人威脅,小陳“忽地端起槍來,就向著陳老五瞄準”,“我”極力勸阻,“小陳,冷靜點。不要放槍,別打著你娘”,面對敵人的威脅、面對親人的磨難,最終“小陳的沖鋒槍響了”,這更加突出了小陳大無畏的犧牲精神。【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解讀的能力。首先看是否將人物刻畫放在矛盾的沖突當中。①原文“站在沙丘上的原來是一個老大娘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可見小說一開場讓將老大娘和小佳處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將其放在了危險的境地,被俘且被推到了兩軍對壘的前面,成為了活人靶子,以此來威脅小陳及其家人,讓他們重新選擇。“‘好孩子,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聲音說,‘打!不要聽老五這老狗的話,打死這些強盜,打吧!孩子,朝我這里開槍!’‘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來了。”從老大娘和小佳的語言描寫中,我們就知道他們選擇了犧牲,展現了無畏的、臨死不屈的精神面貌。②《百合花》則從小處著眼,通過典型的細微末節的精心描寫來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對新被子的描寫,“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的,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以及群眾形象“新媳婦”對被子的態度:先是不借給小通訊員,然后借給“我”再到親手鋪在了犧牲的通訊員的身體等情節。從中可以看出“百合花”象征著通訊員和新媳婦都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象征著軍民之間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樣,戰士與戰士之間的感情如百合花一樣,總之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使其象征意義得到強化。新媳婦的態度的轉變其實是她性格發展的外現,從而使形象更為豐滿,讓人回味無窮。其次,看是否通過描寫戰斗場面來刻畫人物形象。①本文善于正面描寫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在驚險的處境中塑造人物形象。原文中“老大娘被綁著雙手,滿臉血跡,披頭散發地站在沙丘上”“那個揮紅布的匪徒,沒有來得及縮回去,就應著槍聲,跌倒在老大娘的腳下了。”“突然沙丘后面響了一槍,老大娘痛叫了一聲,身子晃了一下,接著,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撲倒下來了……”“小佳的話突然停住了,一轉身撲在匪徒身上,奪下了一個手榴彈,高高地擎在頭上,拉開了弦。”可知,敵人把老大娘和小佳綁起來,推到沙丘上;小陳開槍打死了幾個匪徒;老大娘被敵人在背后放了一槍;弟弟奪下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于盡等等的場面描寫,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生動、崇高起來。②《百合花》雖有戰爭,但并沒有當作主戰場來進行描寫刻畫,而是主要通過人們的轉述來揭示,如“傷員一次次帶下來的消息,都是我們突擊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鐵絲網,占領敵人前沿工事打進街了”“下來的傷員,只簡單地回答說‘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戰’”“斷斷續續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從人們對戰爭的反應、態度和行為等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尊敬,突出人性美、心靈美。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材料,完成小題。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進稱曰:“為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為人父,三年不問子,不可謂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國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倉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于是乃遣倉唐紲①北犬,奉晨鳧,獻于文侯。倉唐至,上謁曰:“孽子擊之使者,不敢當大夫之朝,請以燕閑②,奉晨鳧,敬獻庖廚,紲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悅曰:“擊愛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倉唐而見之,曰:“擊無恙乎?”倉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國,君名之,非禮也。”文侯怵然為之變容,問曰:“子之君無恙乎?”倉唐曰:“臣來時,拜送書于庭。”文侯顧指左右曰:“子之君,長孰與是?”倉唐曰:“《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所擬之。”曰:“長大孰與寡人?”倉唐曰:“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勝之;賜之斥帶③,則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業?”倉唐曰:“業《詩》。”文侯曰:“于《詩》何好?”倉唐曰:“好《晨風》《黍離》。”文侯自讀《晨風》曰:“鴪④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文侯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侯復讀《黍離》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文侯曰:“子之君怨乎?”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侯于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敕倉唐以雞鳴時至。太子迎拜受賜,發篋,視衣,盡顛倒。太子曰:“趣早駕,君侯召擊也。”倉唐曰:“臣來時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與謀,故敕子以雞鳴時至。”《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謁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稱曰:“夫遠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也。”乃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復太子擊。故曰:“欲知其子,視其友;欲知其君,視其所使。”趙倉唐一使而文侯為慈父,而擊為孝子。太子乃稱《詩》曰:“‘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舍人之謂也。”(節選自《說苑·奉使》)〖備注〗①紲(xiè):栓,系。②燕閑:安閑。這里指退朝后休息。③斥帶:大絲帶,又稱為“紳”。④鴪(yù):鳥兒疾飛的樣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禮》A擬人B必C于D其倫E諸侯F毋偶G無所H擬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FRM金融風險管理師考試專業試卷(金融風險管理與金融創新風險)
- 2025年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卷八十五
- 2025年阿拉伯語水平測試模擬試卷:實戰演練提升應對能力
- 書法教師2025年職業能力測試卷:書法教學評價與反思試題
-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創新實踐題解析與答案詳解
- 2025年甘南場地租賃合同示例
- 2025年西班牙語DELE考試真題模擬試卷(C1)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礦產勘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教師職業發展與心理健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模擬考試(一)生物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與信仰對話 課件-2024年入團積極分子培訓
- 2024《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全文課件
- 2024年社區工作者考試必背1000題題庫【含答案】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氣金屬管道焊接工藝評定-PDF解密
- 研學旅行PPT模板
- 普通車床主軸變速箱設計及主軸箱設計說明書
- 招標代理工作服務流程圖
- 經典老歌簡譜100首
- 水管管徑流速流量對照表
- 三一重裝EBZ260A掘進機各配件價格表
- 古代詩歌題材分類鑒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