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4青大附中初二語文教案課題《小石潭記》課型新授課課時2課時授課時間2025.2.24主備人丁娜梅瀚文單元目標1.閱讀古代詩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體會筆下的美好境界。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課文,在此基礎上反復誦讀,把握詩文的豐富內涵,體味語言之美。3.隨文理解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適當關注一些有規律的語言現象。學習目標1.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及課內注釋,基本讀懂課文,課堂上以此為基礎,教師加以點撥指導,在描摹物態的情境體驗中,幫助熟讀成誦。2.本文是著名的寫景記游之作,有比較清晰的線索;在描畫景物方面,用詞準確生動。要抓住關鍵性詞句,注意理解品味。3.引導學生結合柳宗元生平資料,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現出的心情變化以及含蓄流露的心境。4.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些寫法的妙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重點難點1.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及課內注釋,基本讀懂課文,課堂上以此為基礎,教師加以點撥指導,在描摹物態的情境體驗中,幫助熟讀成誦。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些寫法的妙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教學方法1.教法:講授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朗讀教學法。2.學法:合作學習法、朗讀學習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堂引入同學們還記得這是哪首詩里面的畫面嗎?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在此地,他也寫了另一篇山水游記——《小石潭記》。今天我們就跟隨他一起,走近小石潭,感受小石潭。學生根據圖片,背誦古詩,提出作者通過圖片引出之前學過的古詩,從而引出作者,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預習一、初讀課文,讀通讀順(一)預學展示,走近作者師:課前同學們查閱了柳宗元的生平簡介和寫《小石潭記》的背景,請同學們進行解答。1.作者簡介作者柳宗元,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字子厚,世稱“柳柳州”,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并稱“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2.寫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后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本篇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3.本文的題目是“小石潭記”,這里的“記”是什么意思?“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里是用來記游,說明本文是一篇游記。(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2.示范朗讀,讀出節奏師: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稱感。同學們根據朗讀示范,放聲自由朗讀,感受其韻味。3.同桌互讀,評價指正學生根據課下收集的資料,進行回答學生自讀課文。通過示范朗讀,進行學習同桌互讀,進行評價。本環節意在檢查學生課下預習的情況,通過預習了解背景資料的基本情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采用多種方式誦讀,使學生讀得順暢,從而便于學生對后面句意的理解及對內容的把握學習任務二解詞:請在橫線處填寫加點詞詞義,并背過括號內的詞義。從小丘西名作狀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聞水聲,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樂之。伐竹取道,下名作狀向下見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涼。全石以為底(譚以整塊石頭為底),近岸,卷彎曲石底以而出。為坻(水中高地),為嶼(小島),為嵁(不平的巖石),為巖。青樹翠蔓翠綠的藤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意思是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魚可大約百許來頭,皆若空名作狀在空中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日光下名作狀向下澈,影布石上。佁然(呆呆的樣子)不動,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往來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名作狀像北斗星一樣折蛇名作狀像蛇一樣行,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其岸勢犬牙名作狀像狗牙一樣差互(參差不齊),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使動,使人心情凄涼神寒使動,使人寒冷骨(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悄愴幽邃(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悄愴,憂傷的樣子)。以因為其境過清凄清,不可久居,乃于是,就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龔古(作者的朋友),余弟宗玄(作者的堂弟)。隸而從(跟著同去的)者,崔氏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曰恕己,曰奉壹。疏通文意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碰撞發出的聲音,我的心里為之高興。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開出一條小路走過去,向下看見一個小水潭,水格外清涼。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水潭以整塊的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青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6.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魚兒靜止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迅疾。7.似與游者相樂。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樂。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10.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坐在石潭上,四周被竹子和樹林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1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12.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學生小組間自主翻譯,代表回答,最后總結疏通。歸納總結,做資料卡片。此環節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學習任務三一詞多義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不可久居可以為:全石以為底當作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可以為師矣當,做,成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以順為正者當作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稱作,叫做行拂亂其所為做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被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以:全石以為底把以其境過清因為公亦以此自矜憑借以我酌油知之憑借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來以順為正者把請以軍禮見用以備胡來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讓/把2.詞類活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作狀,向西下見小潭名作狀,向下心樂之為動,為……而樂皆若空游無所依名作狀,在空中日光下澈名作狀,向下潭西南而望名作狀,向西南斗折蛇行名作狀,像蛇一樣像北斗星一樣其岸勢犬牙差互名作狀,像狗牙一樣凄神寒骨使動,使……悲傷,使……傷感使動,使……寒冷3.特殊句式:全石以為底倒裝句影布石上省略句坐潭上省略句學生總結學生去歸納整理通假字、一詞多義及詞類活用等現象,從而鞏固所學,并提高整理歸納能力。學習任務四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作者在本文中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寫作順序是(游覽順序):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幽靜幽深冷寂,孤凄悲涼。本文描寫了小石潭幽美、靜穆的環境景物,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1.學生獨立思考;2.聯系上下文,結合寫作背景,舉手回答問題,說出自己的理解。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出本文的寫作順序,設身處地感受環境的氛圍,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任務五--課文內容理解一、瀏覽石潭,體會美景1.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是怎樣的?在這一過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動詞?試著進行評價。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3.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小石潭及其周圍景物的?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4.第2段對“魚”的描寫歷來為人稱道,你能說說它好在哪里嗎?5.第三自然段寫小潭源流,作者依次抓住了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似與游者相樂”這個句子有什么妙處?由景及情,寫這群憨態可掬又活潑伶俐的小魚好像故意挑逗游人,與人共享山水之樂似的,這個句子以小魚的自由自在來比襯人的心情,比一般的直截了當說出自己心情的歡快更有意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7.第四自然段是怎樣描寫小潭周圍景色的,突出了小潭的什么特點?“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照應開頭的“隔篁竹”,進一步描繪了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潭環境清幽的特點,又表現了作者凄苦、悲涼的情感,反映出他當時壓抑的心境。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有什么作用?這是全文的中心句、點睛之筆,高度概括了小石潭凄清冷寂的環境特點;又由景及人,傳達出作者被貶后內心的凄苦落寞,表現了他內心無法排遣的苦悶。9.從文章最后一段來看,與作者同行的有五個人,為什么第4段還要說“寂寥無人”?(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最后進行總結)①這種感受與作者當時的心境有關。外界的景象與作者貶謫后長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當時沉浸在寂寥無人的心境之下,故而有此說。②這里的“無人”并不是說真的沒有人,而是強調環境的寂寥和內心的落寞。同行的五個人都是柳宗元的親友,也經歷了打擊和磨難,如吳武陵也是被貶在永州。因此,這幾個人心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寓情于景二、潭水之美,體會寫法1.找出課文中寫小石潭的水的句子。①聞水聲,如鳴珮環。②水尤清冽。③全石以為底。④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作者是如何表現潭水的清的?用了什么手法?(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最后進行總結)“聞水聲,如鳴珮環”,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水聲比作珮環撞擊發出的聲音,寫出了水聲清脆悅耳的特點。“水尤清冽”從視覺上直接寫了水的清。“全石以為底”,正是因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這是從側面寫出了水清。“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這也是從側面寫水清。作者只描寫了游魚、陽光、影子這幾個具體景物的靜止和活動的畫面,并沒有直接寫到水清,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無處不在寫水清。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1.本文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請分析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情感的第一個層次:隔篁竹→聽到水聲→內心之“樂”情感的第二個層次: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清水、奇石、郁樹→內心愉悅→游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感到魚兒“似與游者相樂”情感的第三個層次:西南而望→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幽深不可測的內心感受→寂寥無人,凄神寒骨→孤寂、凄涼的心境→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久謫遠荒的凄涼心情盡在其中2.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生動細致精美異常,作者是怎樣做到這點的?在寫法上對我們作文中的寫景有何啟發?(1)課文寫水、寫樹、寫石、寫魚‥‥‥細膩生動,這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繪。繪聲:“聞水聲,如鳴珮環”→寫出流水清脆悅耳繪色:“青樹翠蔓”→寫出了樹木的青翠蔥郁繪形:“全石以為底‥‥‥為巖”→寫出石形多姿多態“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樹形變化萬千“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出水形曲曲折折“犬牙差互”→寫出岸形交互錯雜繪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寫出魚影鮮靈滋潤繪神:“似與游者相樂”→寫出游魚自由閑適(2)作者采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景物。點面結合(如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由面到點,有序體現作者的感知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潭西南而望”→是遠“下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建筑項目招標投標合同地下管線工程施工監理服務協議書
- 2025農產品買賣合同范本
- 合資經營企業協議
- 2025深圳南山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創新分項項目資金使用合同
- 經營管理合作協議書范本
- 中介房屋租賃協議
- 2024年份9月離子液體EPC總承包合同電導率驗收標準
- 被打簽訂諒解協議書
- 2025年03月國家體育總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畢業生3個崗位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江西省石城縣市級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調研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DL-T 1476-2023 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程
- 《陳情表》《項脊軒志》默寫練習-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HEY JUDE歌詞逐字逐句教唱
-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 紅綠燈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制作
- DPP-4抑制劑的同與異-課件
- 不負食光 拒絕浪費-主題班會課件
- wagner假體專題知識培訓
- 太原市修繕土建工程預算定額
- 北大中國通史課件之——從大蒙古國到元朝
- 湖北環境監測服務收費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