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專題02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1小題)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潮濕,雨水充沛。考古學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現了一些古代人類活動的遺址。其中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最具代表性。遺址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這表明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長江流域人工栽培的典型農作物。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河姆渡人房屋屬于什么建筑?材料二從東漢末年至南朝末年,為躲避北方戰亂而南遷的人口已近百萬。南遷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部分移民到達嶺南一帶。大批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給江南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帶動了商業的勃興、都市的繁榮及對外貿易的發展,江南的經濟逐漸開始趕超北方。——《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冊(2)根據材料二,指出近百萬南遷的人口對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兩點即可)材料三
當時的江南地區,不像北方那樣戰亂不休,社會比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并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包括推廣和改進犁耕,實行精耕細作,以及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龔肥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3)根據材料三,簡要概括促進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因素。材料四早在夏、商、周三代,北方的農業生產就遠勝于南方。秦漢之際,北方已形成了關中、關東兩個發達的農業區,但南方一直相當落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孫吳政權對江南進行了初步開發,江南農業有了很大發展。東晉南朝偏安于江南,對江南地區的開發更為注重,江南經濟迅速上升,長江中下游的荊揚二州在全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江南基本經濟區形成。——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4)根據材料四,自秦漢之際到東晉南朝,江南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燦爛的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漢書?景帝紀》材料三“蘇湖熟,天下足”。(1)按序填寫材料一中A、B兩處的原始農耕文明居民代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史實?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該現象出現的原因。(3)材料三顯示了我國古代哪一經濟現象?寫出C、D對應的歷史時期和地理區域。(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概括出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至少說出兩條)3.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發展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農業起源篇】(1)中國是農業大國,我國農業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和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遺址可以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哪兩種農作物的國家?(2)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哪一民族?后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為什么?【農業科技篇】(3)春秋時期被譽為“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這一時期哪兩項重要技術的出現能證明這一論斷?(4)“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戰國時期,各國都重視興修水利,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的是哪一項水利工程?它是由誰主持修建的?(5)魏晉南北朝時期,內遷的北方民族與漢族互相學習,使各種生產技術不斷得到交流和提高。北朝賈思勰將這些技術總結撰寫成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請寫出這部農書的名稱。【農業政策篇】農業的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國古代的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6)商鞅變法中為了加強對人民的管理,改革了哪一制度?為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商鞅變法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7)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什么政策促進了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出現的政治局面被稱為什么?【啟示篇】(8)農業主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現階段我國農村脫貧攻堅已取得了決定性成就。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怎樣才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4.稻香話豐年,農業系民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如圖的農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遺址也發現了此作物大量谷殼的堆積。——摘編于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文帝重視農業,十三年下詔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復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稅一,并成為漢朝定制。文帝時,丁男徭役減為“三年而一事”,算賦也由每年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上)材料三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域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南方農業的發展,加速經濟重心南移。——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材料四:明代《農政全書》記載上海等地出現了稻棉輪作制……這些都是很好的經驗。——曾勛、馬成《農學歷史》(1)據材料一,指出圖中是何種農作物?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某遺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區域?(2)據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發展農業的措施。他們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什么?(3)據材料三,指出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據材料四,指出明代江南地區水稻耕作技術提高的表現。(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為我國農業發展獻計獻策。5.社會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察如圖的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材料二:如圖是我國古代兩項偉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圖材料三: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火南下。到東晉后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布滿了南遷的流民,尤其以江蘇一代為多;有一部分流民繼續南下,進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這為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材料四:材料五:明代初期,經過朱元璋31年的勵精圖治,農業恢復了。在手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初工商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宋、元以來中國海外貿易發達,對外移民增加。明成祖奪得皇位時,明朝已經建立了三十多年,農業與人們的生活并沒有受到這場政變的影響。這時,中國廣州等沿海大都市發展得十分繁榮。材料六:清統一全國后,為穩固統治,積極促進生產的恢復與發展。如蘇松地區以紡織業生產興旺聞名全國。此外,蘇州也是全國商品運轉和銷售的重要市場。清朝前期經濟發展,使人口數量發生變化。《清實錄》中記載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國“民數”為2.7千萬余人,到乾隆六年(1741年),“民數”就達到1億4千余萬。1760年前后,中國總人口上升到兩億;1787年前后,上升到3億;1830年前后上升至四億。(1)依據材料一說說當時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什么新現象?(2)仔細觀察材料二示意圖,分別說出兩項水利工程的名稱。(3)材料三反映了西晉末年怎樣的歷史現象?該現象對我國以后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依據材料四分析中國古代農業的主要發展趨勢。(5)材料五反映的是鄭和下西洋在哪方面的準備?(6)材料六說明了什么?6.我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鐵器的情況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江西九江、江蘇六合、河南洛陽等地,都發現了春秋中晚期的鐵農具。孔子的弟子舟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簡明中國古代史》材料二漢初幾任皇帝最為重視的就是國之命脈農業的發展。漢文帝曾說:“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終始。……其令郡國務農桑。--《漢書》材料三從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起,北方長時間陷入戰亂之中,人民紛紛遷徙到江南,黃河中下游地區一片蕭條,南方則在相對穩定條件下利用北方南遷的大批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經驗,使南方經濟得以發展。--《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戰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2)材料二體現了漢初的統治者實行什么樣的統治措施?材料中的統治者在位期間出現的盛世局面史稱什么?(3)根據材料三,歸納西晉末年以來江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推動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寫出兩點)7.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農業與農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發展。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糧食的儲備,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內部大小血緣集體之間以及個人之間,關系平等和睦。——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據材料一,指出農業“有了很大發展”的具體表現。材料二絲綢之路最初是軍事路、外交路。漢武帝派使臣聯合西域的大宛、烏孫、大月氏,成立一個松散的合作聯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勢力。之后是民生路、商業路、世貿路,再之后發展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穆濤《漢代的政治豐碑和國家隱痛》(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概括絲綢之路功能的轉變。材料三自西晉末年至劉宋為止,許多少數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與漢族雜居。中原地區陷入動蕩也造成中原人士離開故土。北來的僑民多集中在長江流域。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為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摘編自曹文柱等《乾坤眾生——閱讀中國?社會卷》(3)根據材料三,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表現。材料四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域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南方農業的發展,加速經濟重心南移。——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4)根據材料四,歸納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至少兩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8.區域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到梁代(南朝時期),姑孰(安徽東南部,毗鄰長江)附近已是“良疇美柘,畦吠相望,連宇高甍(連延的房屋),阡陌如繡”。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摘編自萬繩楠《江東僑郡縣的建立與經濟的開發》江南……兵革勿用,民不外勞,役務寬簡,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糧棲畝,戶不業闔,蓋東南之極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號,457~465,南朝宋代)之際,民戶繁育……良田亦數十萬頃,畝值一金……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二臨安府(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商業中心。在宋金戰爭中,北方人大量南遷,其中不少士民和商賈都集中到杭州,使杭州的人口大增。杭州市場上的各種商品,都來自其他地區,客販往來,“旁午于道,曾無虛日”。杭州城內,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鋪連門皆是,“即無虛空之屋”。大街上的買賣晝夜不絕,而且“萬物所聚”,交易量很大,珠子市的買賣“動以萬數”,尤其興隆。——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隋唐遼宋金卷》材料三明中葉以后,糧食、棉布、生絲、食鹽、煙草、瓷器等都成為主要的商品。手工業發達的城市,如蘇州、杭州是絲織業的中心,景德鎮是擁有數十萬人的瓷都。商業大城市有三十余個。北方的工商業城市比較少,南方則占了絕大多數。民間大小交易多用銀,政府的田賦、徭役、工商業稅、海關稅乃至官吏俸祿、國庫開支,也大都是以銀折價,以銀計算。——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1)請從材料一中的兩則史料中,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2)根據材料二,概括南宋時期商業出現怎樣的新氣象?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宋杭州商業繁盛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概述明朝中葉以后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不得照抄原文)。9.歷史證明,貨幣體系改革能從側面反映一個時代的變化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初,一些貴族官僚、富商大賈操縱造幣之權,威脅中央。郡國諸侯王操持鑄幣權,勢力膨脹,成為吳楚七國之亂的經濟基礎。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國鑄錢,把全國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成立專門鑄幣機構,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的貨幣。——摘編自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材料二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古時貿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緡(貫)……謂之交子,富民十六戶主之。后富民貲(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轉運使薛田、張若谷請置益州交子務,以榷(專營)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從其議。——摘自《宋史?食貨志》材料三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應用,有利于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數字人民幣的落地,也有望催生一批新業態。同時,數字人民幣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內容和新機遇,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摘編自《數字人民幣將如何影響你我?》(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進行幣制改革的背景。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武帝為加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貨幣出現的新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特點出現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概括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和應用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10.回望農耕文明,厚植“三農”情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漢代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國進入鐵器時代,開始出現鐵農具,并已使用①______。鐵農具數量大大增加,出現了曲柄鋤、大鐮、耬車等新式農具。南方相對北方較為穩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太湖、鄱陽湖和洞庭湖流域,是當時的重要糧倉。改進耕作技術,出現了②______和筒車,糧食總產量持續增加。江南地區處于長期相對和平的環境,農業發展很快,③______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材料二中國古代封建政府確實減輕農民納稅應役負擔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是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時期……第二個黃金時期是唐太宗統治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摘編自陳明光《中國古代的納稅與應役》(1)請將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處填寫完整。(2)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能印證材料二說法的相關史實。(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11.我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256年,秦國郡守李冰經過精心設計……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構成。渠首工程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主體工程。魚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將岷江分成內江和外江。內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寶瓶口能引水流入網狀的渠道,灌溉農田。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的滾水壩,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減少泥沙淤積。——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三: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域陷入長期藩鎮割據的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設的高潮,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南方農業的發展,加速經濟重心南移。——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馬鈴薯(土豆)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明清時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種植日益廣泛,產品大量流入市場。——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第二版)》(1)根據材料一,概括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作用。(2)材料二中所敘述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3)根據材料三,分析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時期海外貿易興盛的技術原因是什么?(4)根據材料四,概括明清時期農業較前代相比的新發展。
專題02古代經濟參考答案1.【答案】(1)水稻。干欄式建筑。(2)給江南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帶動了商業的勃興、都市的繁榮及對外貿易的發展;江南的經濟逐漸開始趕超北方。(3)社會比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4)由落后到經濟迅速上升。2.【答案】(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文景之治;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等等。(3)經濟重心南移;南宋、長江流域。(4)因素: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技術進步;社會環境;政府重視;對外開放;創新等等。3.【答案】(1)水稻和粟。(2)華夏族;人文始祖。(3)鐵犁牛耕。(4)都江堰;李冰。4.【答案】(1)農作物:稻谷。原始居民:河姆渡人。(2)措施:減免田租,減輕徭役、算賦。局面:文景之治。(3)原因:北方戰亂,南方相當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水利工程的興建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朝代:南宋。表現:出現了稻棉輪作制。(4)計策:政府要重視農業;政府出臺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研制新型的農業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等。5.【答案】(1)鐵質農具和牛耕的出現。(2)圖三:都江堰。圖四:隋朝大運河。(3)北方人口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4)趨勢:農業的重心逐漸向南方移動。(5)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資條件。(6)清朝前期隨著經濟發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長。6.【答案】(1)鐵農具、牛耕。(2)以農為本,重視農業發展;文景之治。(3)北方人口大量南遷。(4)生產工具革新、制定適當的政策、先進的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安定的局面等。7.【答案】(1)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糧食的儲備。(2)聯絡大月氏等勢力,孤立和削弱匈奴勢力;由最初的軍事外交為主發展到以經貿物流交往為主。(3)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中原地區民眾南遷。(4)南方社會相對穩定;南遷人民給南方帶來充足勞動力;南遷人民帶來先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物理下冊 11.4 核能教學設計 (新版)教科版
-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 變來變去的水教學設計2 北師大版
- 專題三第2課《閱讀材料 3D打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青島版(2018)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2024四川大決策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復工消防安全培訓
- 2024華山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部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四年級音樂上冊(五線譜)第5單元《唱歌 那達慕之歌》教學設計
- 對公客戶經理綜合能力提升培訓大綱
-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小數的認識-人教版
- 鉑金珠寶知識培訓
- DB32-T 4281-2022 江蘇省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配備標準
- 中小型病理技術團隊崗位設置及績效分配現狀分析
- 防護棚驗收表
- 醫院藥學智慧裝備規劃建設構想
- 2023年防腐防火涂裝、鋼結構變形檢測試卷及答案
- 教科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屋一:皎皎空中孤月輪 名師獲獎
- 2023年全國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統計
- 內蒙古曹四夭鉬礦床原生暈特征及深部找礦預測
- 大學研究生招生體檢表
- 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競賽題庫
- 電力現貨市場基本原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