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4 1《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4 1《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4 1《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4 1《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_第4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4 1《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修辭立其誠》教學設計【課文提要】本文是張岱年寫于1992年4月的一篇文化隨筆,深刻闡述了他的治學為人宗旨:修辭立其誠。作為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張岱年治學貫徹一個“誠”字。20世紀30年代,他提出哲學家須有尋求客觀真理之誠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誠”作為哲學修養之基礎,他晚年自號“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則。《修辭立其誠》一文,首先基于“誠”這個核心概念,闡述了“立其誠”包括的三層含義: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作為一位唯物主義者,他辨析了追求真理時如何處理客觀性和主體性的問題,認為學說、言論、文章都應該遵循唯物主義方法的基本原則,要力求避免主觀干擾,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提出“修辭立其誠”在今天社會主義的學術語境下,應該是端正學風要遵循的首要原則。最后總結:“修辭立其誠”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原則,而“唯物主義是科學研究的真實基礎”,再次強調要敢于說真話,講實話。全文論述緊扣“誠”字,由修辭到為人,展開了深入的思考和闡述,強調為學做人要“說真話、講實話”,對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救蝿漳繕恕繉W習本文,應從理解核心概念“立其誠”入手,通過圈畫出統領性或總結性的語句,梳理文章論證思路,把握文章觀點,進而思考其對我們立身處世的啟發意義。本課的學習任務目標如下:1.感知文章內容,通過辨析各家解釋,準確把握文章的核心觀點;2.圈畫出統領性或總結性的語句,梳理文章的行文脈絡,體會文章論述特點;3.觀點碰撞,思考立其誠對立身處世的現實意義?!绢A習任務】1.了解張岱年及其文章寫作背景。2.積累并掌握曲學阿世、嘩眾取寵、順風轉舵、錯綜紛繁詞匯的意義。學習閱讀注釋引文解釋。3.朗讀全文,篩選每段觀點句,梳理文章的行文脈絡,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課文的邏輯結構,能比較正確地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聯?!救蝿赵O計】任務一辨析概念把握文章觀點張岱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經這樣評價他,說:中國傳統中的讀書人,即所謂“士”者,生平所事,有二大端:一曰治學,二曰立身。張先生治學之道為“修辭立其誠”,立身之道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那么,“修辭立其誠”是什么意思呢?請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下面的材料,說說你的理解?!靶揶o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易經·文言》(解釋:修飾言語文辭建立他的誠信,用來營守功業。)孔穎達疏: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程顥:能修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是修辭言辭為心,只是為偽也。若修其言辭,正為立己之誠意,乃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之實事。(要修養自己的語言,就一定要樹立誠心。如果只是把修養語言當作一種想法,那么這只是一種虛偽的做法。如果修養語言,正是為了樹立自己的誠心,這才是實踐自己的內心謙遜正直,外表方正仁義的實在的事情。)朱熹說:“修省言辭,誠所以立也;修飾言辭,偽所以增也。”任務闡述:“修辭立其誠”作為傳統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其內涵本身尚無定論,而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又從唯物主義角度加以發揮闡述,對于高中生來說,理解難度相當大。因此,第一步應該引導學生辨析這一概念,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核心概念,明白張岱年與眾儒觀點的不同之處,體會其作為哲學家思維的嚴密性:界定概念,才能使論述立住腳。儒者認為,“修辭”原指修飾言語文辭,“立其誠”則指“建立他的誠信”,修飾言語文辭建立他的誠信最終目的是“居業”。兩者內外結合,相輔相成,構成“居業”的前提和基礎。換言之,心中建立了誠信,“修辭”便有了基礎。而對言語文辭修飾與營構,也會影響到內心誠信的養成和提升,二者互相促成。如果一味修飾言語,就會走向虛偽;“立其誠”是“修辭”的基礎,而“修辭”是“立其誠”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修辭立其誠”體現了儒家治學立身內外統一的重要原則。然后引導學生關注文中作者對這句話的解釋,誠者,實也,真也,“修辭立其誠”即發言著論寫文章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學說、言論、文章都有一個誠偽問題,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應是其基本要求。張岱年對“修辭立其誠”的理解,既吸收儒家關于“修辭”和“立其誠”內外相成的關系,闡釋了“立其誠”包含的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同時擴大了“修辭”的范圍,將“立誠”轉為“求真”,并基于“誠”這個核心概念從為文到為人逐層深入,強調“說真話、講實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任務二:篩選信息梳理文章脈絡關鍵語句指文中的觀點句、概念闡釋句、過渡句、反復句等。一般位于句首或句尾,或有“因此、但是、然而”等關聯詞提示。請快速閱讀全文,圈畫出每段關鍵語句。梳理文章的行文脈絡,以思維導圖形式在班級展示,說說各部分之間的關聯。文章關鍵語句:①修辭立其誠,發言著論寫文章要堅持真實性原則。②立其誠包含三層含義。③名實一致。④言行一致。⑤表里一致。⑥學說言論文章都有誠偽問題。⑦追求真理,力求避免主觀的干擾。⑧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⑨“修辭立其誠”應是端正學風的首要準則。⑩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這是起碼要求。11“修辭立其誠”是一個唯物主義原則,唯物主義是科學研究的真實基礎。任務闡述:學會篩選關鍵句子,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脈絡,是閱讀理解學術類文本的重要方法。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段落之間的論證關系,體會作者寫作的意圖:避免曲學阿世,“修辭立其誠”是端正學風的首要原則,而敢于說真話,講實話應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作為以追求真理為宗旨的唯物主義者,要無所畏懼,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見解亮出來。任務三:觀點碰撞辯證分析觀點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圍繞“修辭立其誠”,小組討論,談談你的看法。材料一:整理父親的遺物,里面有幾本包著封皮的書。拉開看,全是一些中醫藥書,大多數是二十年前出版的,有的更早。這些書不知被翻了多少回,書中有各種顏色的筆畫的圈和記的數字,更多的是注明哪些地方出產中藥原材料,哪個中藥店能購買等。這些中草藥最大的特點都是和那個特殊的病癥CA有關。再仔細想想,我們家好像沒有出過醫生,不論中西醫。再看那些筆跡,就是父親的。我們一直認為父親這個病他自己不知道,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隱瞞了他二十年,其實他從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了。現在想想,在我們家父親學歷最高,他怎么會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很多時候他到醫院去看病,明明掛的是西醫號,可我們找到他時往往是在中醫科;外出時常常一轉身就看不到他,最后也常常在中藥店看到他正和藥店的營業員聊天……二十年前醫生已經發出病危通知,可父親沒讓死神輕易地帶走他??粗鴶傇诿媲暗倪@些中藥書籍,回想這二十年來父親的承受那肉體和精神的折磨都是難以名狀的,而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那里戰斗。父親一定很想好好活下去,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我們,他還有許多沒有做的事,他留戀這個給他帶來快樂人生的世界,他要再多看幾年那些一個個從嬰兒長大成人的孩子,還有孩子的孩子……書中各種顏色的筆跡歷歷在目,我真不知道父親按照那些書中的藥方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為了活下去,他嘗了太多不為我們所知的痛苦。二十年中,他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每一次動手術我總是陪伴在他的身邊。一直記得他第一次動手術的前一天,讓我看到了什么叫一夜間黑發變白發。怪不得動手術前他堅持要理一個平頭就像他把那些書的封面包起來一樣,他不想讓我們知道他脆弱的那一面。(鄭樹林《幾本包著封皮的書》)我們以為瞞住了他,其實,是他成功地瞞住了我們……任務闡述:這則材料,學生可以從為文的角度入手,談“修辭立其誠”的必要性,為其真實,才感人至深。也可以從為人的角度去分析,雖然為人要講誠實,求真,但要看交際的具體情境。文中子女向患絕癥的老人隱瞞病情,已知真相的老人佯裝上當;他們彼此隱瞞,卻讓人體會彼此的深情。正如季羨林在《漫談撒謊》里所說,不撒謊應該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提倡,但不能頑固不化。材料二:在西方思想史上,兩個事件標志著哲學與政治之間的復雜勾連。一個是古希臘城邦時代蘇格拉底之死,一個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與納粹政權的曖昧合作。蘇格拉底在雅典的廣場或集市上與青年人交談,諷刺那些宣稱擁有知識的人,又不時批評暴政,以不斷追問的方式對秩序的根基進行反思。最后,他在七十多歲時被雅典的公民大會投票以不敬神、毒害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海德格爾在1933年加入納粹黨,擔任納粹統治時期的學術要職,為民族社會主義與帝國元首希特勒唱贊歌,并以其學術為納粹意識形態提供哲學基礎,給壞政權披上思想與學術的外衣。等到“二戰”結束德國戰敗,則不免受到世人的嘲諷。任務闡述:蘇格拉底求真,為捍衛內心的誠實而寧愿赴死;海德格爾在政治現實面前卻迷失方向,為納粹唱贊歌。雖然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這應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但通過這兩個例子,意在讓學生思考:堅持自己認為正義的事并不是易事,能將“修辭立其誠”作為自己的立身處世的準則,不為外在環境、時代動搖,爭取讓自己說實話、講真話,且讓說的心里話、真心話有真知灼見,是真理,本身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和強烈的使命感。材料三: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一些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在網絡上層出不窮,折射出年輕網民活躍多樣的思想觀念,與他們求新求變的特點互為表里。但近來,所謂“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絡媒體的標題、正文中頻頻出現,其浮夸荒誕的文風,卻令不少讀者感到不適。有網友說:“跪求體”“哭暈體”橫空出世,配合“驚天一響”“全球震驚”等詞語,感覺假得不能再假了。部分媒體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結”在作祟。修飾文辭,創新表達無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嘩眾取寵,則少了一份真誠,也容易助推謠言肆虐。當網絡流量與廣告收益掛鉤,“眼球情結”就與“營銷心態”結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聞信息產品變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唯“買家”需求馬首是瞻。長此以往,忽視了多方求證、核查事實的基本功,難免出現漏洞;而一旦為了抓眼球不擇手段,記錄歷史、傳播價值等媒體責任更無從談起。(《表達當守正,修辭立其誠》)任務闡述:此則材料意在引導學生思辨看待自媒體時代的文風問題。不管在什么時代,持中守正、推陳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風。媒體人一方面應轉換“聲道”,掌握互聯網語言,強化互聯網思維。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頭當成傳播規律,盲目跟風。用各種招式吸引受眾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贏得讀者的,是權威的信息、理性的觀點、真誠的寫作?!靶揶o立其誠”,內容真實、情感真切、態度真誠,才是不可移易的競爭力。【課后任務】1.本文邏輯嚴密,語言嚴謹,準確,請賞析下列語句。(1)多年以來,人們強調主體性的重要,這是正確的。但是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2)揭示客觀真理確非容易,但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應該并非難事。然而,千百年來,由于世事的錯綜紛繁,說真話、講實話,卻是不容易做到的。人們常常把真實的思想感情隱藏起來。這是復雜的不正常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2.《修辭立其誠》強調為文為人要“真”,請結合課文的閱讀,聯系生活經驗和《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這句話,仿照第9段運用引證法,談談做人應當遵循“真誠”原則的必要。(引文解釋:只有對天下百姓的真誠,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樹立天下的根本法則,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參考答案:1.(1)議論文語言最忌片面性,絕對化,作者首先肯定了“強調主體性的重要”是正確的,接著用“但是”一轉,提出了“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的觀點,周全嚴謹,無懈可擊。(2)此段在句式上采用轉折句推進論述,層層遞進、仿若剝筍,論述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不容易做到的事實和原因。但下論斷時則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