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_第1頁
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_第2頁
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_第3頁
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_第4頁
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項重要指標組成作用、指標解讀和關聯臨床疾病總結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藥或停藥、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愈的常用指標。掌握閱讀大方向首先,看到一堆數字和專業醫學名詞不必害怕,因為我們不需要明確知道每個指標的具體參考值。

建議通過看化驗單上的箭頭,來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健康問題,比如“↑”表示超出參考值范圍,“↓”表示低于參考值范圍,沒有箭頭說明指標在參考值范圍內。

這樣就可以從一張看似毫無頭緒的化驗單中迅速找準異常值,如果一整張化驗單上沒有一個箭頭,就不用擔心了。各細胞組成和作用如果把血液和抗凝劑混合、離心,就可以看到血細胞和血漿是分開的,中上層的淡黃色液體是血漿,下層深紅色的是紅細胞,兩者之間的就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在血液中,紅細胞占45%,血漿占55%左右,白細胞和血小板只占總容積的0.15%~1%。

血漿的基本成分有水、多種電解質、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氣體、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和血漿蛋白(比如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三類)。

檢查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相關數值,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各類細胞的組成和作用。

白細胞白細胞(WBC)其實是5種細胞的總稱,主要包括單核細胞(MONO)、中性粒細胞(NEUT)、淋巴細胞(LYMPH)、嗜酸性粒細胞(EOS)、嗜堿性粒細胞(BASO)。

白細胞是身體的衛士,當細菌或病毒襲擊人體時,白細胞就會首先沖上去和致病菌打仗,保衛身體。

具體來說,當人體被細菌偷襲時,身體就會快速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派遣它們到患病的地方上陣殺敵。在血常規報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大多可以認定是細菌感染。

如果確定是細菌感染,一般會用到抗生素治療,比如頭孢克洛、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氨芐、紅霉素和萬古霉素等。

如果被病毒感染了,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就會立馬跑出來識別這些搗蛋分子,然后把它們包裹起來消滅掉,并且還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下次就能一次性直接消滅相同的病毒了。

打仗總需要兵馬,所以當我們體內的淋巴細胞數量變多時,就證明淋巴細胞正在與病毒戰斗。

一般初步判斷是否是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會偏高,反而中性粒細胞會降低。

如果確定是病毒感染,一般會用到抗病毒藥物治療,比如阿昔洛韋、干擾素、阿德福韋、拉米夫定、奈非那韋、地拉韋啶和奈韋拉平等。

那白細胞的箭頭都向下(↓)是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白細胞的總數下降,意味著身體抵抗力變差,常見原因有:病毒、寄生蟲感染;過敏、中毒;服用影響白細胞的藥物,比如治療甲亢的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腫瘤藥物;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低增生白血病等。

紅細胞

紅細胞可以看作是身體的“快遞員”,負責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給人體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而實現這一功能主要依靠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HGB)。

在血常規里,除了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外,這幾項也和紅細胞相關: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其實我們只需要看血紅蛋白和紅細胞這兩項的箭頭就可以。

簡單來說,如果血紅蛋白濃度“↑”,提示可能出現了缺氧、失水、大面積燒傷、紅細胞增多癥等情況,比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原病、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以及某些腫瘤如腎癌等。

如果血紅蛋白含量顯示“↓”,提示可能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貧血,比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貧血的類型有很多,具體要分辨是哪種類型,一般需要通過其他幾項相關指標和骨髓檢查來確診。

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作用可以簡單理解為“止血劑”,因為血小板不僅對毛細血管有營養和支持作用,還可以通過黏附、聚集與釋放反應,在傷口處形成白色血栓,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而且血小板還會參與多種凝血因子的激活、釋放血小板收縮蛋白,使纖維蛋白網發生退縮,促進血液凝固。

因此,血小板減少可能和血液疾病有關,比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急性白血病、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

血小板增多也可能和急性失血性貧血、脾摘除術后、骨折后、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霍奇金淋巴瘤、惡性腫瘤早期、潰瘍性結腸炎等有關。小結

知道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這三類血液細胞的主要工作職能,我們就更有利于了解,在相應的指標后面出現箭頭,具體代表有什么潛在健康問題。

血常規檢查可以初步了解當下的身體情況,一個指標或者一個癥狀背后可能藏著許多不同的原因,不能單看血常規結果(不是診斷疾病的唯一依據),還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有箭頭≠有問題,血常規檢查出現臨界值的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因為每種類型的細胞,其正常參考范圍和比例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有不同,而不是籠統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