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敘文閱讀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一、記敘文概念: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
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或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
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蘊涵在具體材料之中,通過對人、事、物的生動描寫
來表現。
二、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記敘文類別:
(-)按寫作內容分:
1、簡單記敘文:事件較簡單,線索和記敘方法比較單一,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
2、復雜記敘文:事件比較復雜,內容分支較多,采用綜合的表達方法,
如《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按寫作對象分:
(1)寫人類記敘文(2)敘事類記敘文(3)寫景類記敘文(4)狀物類
記敘文
四、記敘文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1、標題的含義:
先看標題的本義再思考深層含義。
深層含義包括:(1)引申義;(2)比喻義(3)象征義
2、標題的作用(好處):
(1)是文章的寫作對象,作者感情的出發點。
如:《回憶我的母親》、《昆明的雨》
(2)貫穿全文的線索。
如:《社戲》、《背影》
(3)概括文章內容。
如:《散步》、《阿長與山海經》
(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如:《再塑生命的人》、《白楊禮贊》
(5)設置懸念,引起閱讀興趣。
如:《紫藤蘿瀑布》、《美麗的顏色》
(6)一語雙關(比喻義、象征義)
如:《驛路梨花》、《變色龍》
【注意】: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
五、記敘文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
(-)開頭段的作用
內容上:
1、開篇點題,總領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或思考。
3、通過環境描寫渲染氣氛,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或揭示主題。
4、開篇寫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內容。
5、交代故事起因(或六要素),為下文作鋪墊。
6、概括介紹人物的性格品質(或事物特點),總領全篇。
7、概括介紹人物特點(或開篇寫景),與下文的某一內容形成對比(欲揚
先抑)。
8、以詩詞開篇,增加文采。
結構上:
1、開門見山,或開篇點題,
2、統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例:《濟南的冬天》中第①段為什么先寫北平、倫敦與熱帶?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
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
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
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
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參考答案】
1.內容上:用對比的手法,突出濟南的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突出濟
南冬天的溫情,直接抒發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2.結構上: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下文寫濟南的"山、水、天"作鋪墊。
例2:《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一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當
年那股灼人的熱浪。和我在一起的五個男孩子已經厭倦了玩彈珠,以及用透
鏡在干樹葉上燒洞的游戲,正在尋覓其他好玩的事。
【參考答案】
內容上:交代時間、地點及事件發生的起因。
結構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寫“爬懸崖"作鋪墊。
(二)中間段的作用:
內容上:
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②強調……,點明中心;
③(若為插敘段):補充說明……的內容;
@(若為環境描寫段):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展現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
結構上:
①承上啟下(或承接上文、開啟下文),使文章銜接緊湊,過渡自然;
②推動情節發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質等;
③為下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④照應標題(照應開頭、呼應結尾),使文章結構更完整或嚴謹。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第九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
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
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
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
蓮們!
【參考答案】
本文第9段為全文的過渡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段文字在全文中
既照應課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又為下文將去三味書屋提
前作了交代。
(三)結尾段的作用:
內容上:
①總結全文,使文章情節完整。
②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篇末點題、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③深化中心,升華主旨(情感)。
④含蓄地揭示主旨,引發讀者對文中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⑤戛然而止,意味深長,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回味無窮。
⑥結局出人意料,令人深思,給人警醒(啟示)。
⑦補敘?,補充與文章有關的內容,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
義重大
或人物影響深遠。
結構上:
①總結、收束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
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照應題目或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
③與前面的伏筆相照應。
例:《植樹的牧羊人》中的結尾段有什么作用?
每當我想到這位老人,他靠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把這片荒漠變成了綠
洲,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這樣一件事,需
要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無私,我就從心底里,對這位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普
通的農民,感到無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參考答案】
L內容上:高度贊揚了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幾十年的堅持,老人把永恒的
精神和肉體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創造了偉大事業,使得生存下來的人們過上
了無比幸福的生活。
2.結構上:首尾呼應。和文章開頭"何為好人"遙相。呼應。
六、記敘文中的人物描寫及作用
(一)、人物描寫方式
(1)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對人物的體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
著、體形、姿態等)進行的描寫。
如:《列夫?托爾斯泰》):描述人的身材、容貌、衣著、打扮以及儀態
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
況;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爰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2)神態描寫: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的刻畫(與外貌描寫是有區別的)。
如:《再塑生命的人》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
作用: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質,突出文章
中心;使描寫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3)語言描寫:對人物的個性化的獨白(自言自語)或對話(與別人交
談)進行的描寫。
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對人物的獨白、對話或幾個人物談話的具
體描寫。
作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種(些)性格
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能推動故事的發展。
(4)動作描寫(行動描寫):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進行的描寫。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雪天捕鳥”的動詞運用。
作用:顯示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表現變化的姿勢、感情或者
態度,創造生動的畫面和活躍的場景等。
(5)心理描寫: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
思想斗爭等)進行的描寫。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文章中心,表明人物的
品質和情感。
答題模板:運用了(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
象地)寫出了……的情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刻畫了……(人物形象)。
(二)、根據描寫角度劃分。
刻畫人物形象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1)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即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
心理等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
作用:寫出(或表現)人物特點(如:性格、心理、情感等),給人直
接、真實、具體的感受。
(2)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
主人公,從登場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寫出未登場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題更加深刻、含蓄。
(3)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
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即人物描寫、環境描寫
和場景描寫)之中。
作用: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感情,
點明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的重要方法。
七、記敘文中的環境描寫及作用
環境描寫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背景;
(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動情節的發展;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首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
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八、記敘文的表現手法及作用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對比、象征、襯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欲揚先抑、諷刺、夸張、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想象、聯想等。
1,對比手法:在文章的主體結構或主要內容中,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
盾的雙方,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
系,即為對比的手法。對比能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
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2.象征手法: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體的、形象的事物,來暗示特定的事
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手法能使抽象的思想感情
形象化,使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
3.欲揚先抑(先抑后揚):這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揚"褒揚、抬高;
"抑"按下、貶低。作者欲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
從相反的貶義處落筆。欲揚先抑手法顯示了一種變化的節奏美,使文章情節
曲折動人,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可以為表情達意蓄勢,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使情感表達更加充沛;能造成鮮明對比,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如果在文末
出現"揚",還可以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
4.諷刺手法:是人們針對社會生活中不合理的、錯誤的或者腐朽的人或
事,用譏諷、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達到貶斥、否定、批判的
目的。可以使語言辛辣幽默,加強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5.夸張手法:夸張是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
物,強化感情。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6.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
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
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7.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或環境的渲染,來抒
發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襯托手法: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別的事物
作陪村,這種“烘云托月”的表現手法就是襯托。用類似的事物作陪襯叫正
襯,用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叫反襯。
9.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過樸實無華的寫法,把內心活動和情
感直接抒發出來,極具感染力。
(二)常見的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伏筆、前后照應、
鋪墊、懸念、承上啟下、首尾呼應、順敘、倒敘、插敘等。
L伏筆、鋪墊: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埋下
伏筆后,后邊一定要有照應。在高潮出現之前,以環境、情緒、氣氛等描寫
蓄勢,可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
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2.開門見山、卒章顯志:①開門見山:文章起筆就介紹與內容有關的人、
事、物、原因、目的等,這樣的入題簡潔明快,讓人一目了然。②卒章顯志:
作者在結尾收攏筆勢,對前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明確的點示,用精練的
語言把文中所寫人、事、物的精髓揭示出來。
3.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是內容、結構上的過渡。①由一件事
轉到另一件事情時需要過渡;②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③倒敘轉
入順敘時需要過渡;④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4.前后呼應:前后呼應是文章照應方法的一種。所謂照應,是指對伏筆以
及文章前邊的內容以至標題作必要的回應。前有伏筆,后有照應,可以使內
容更為完整,結構更為緊密。
5.卒章顯志: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構思美,具有畫龍點睛的作
用,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6.倒敘手法: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結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
的開頭,逆事件發展的順序敘述,倒敘可以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一一造成懸
念,吸引讀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題。
7.插敘手法:在原定敘述線索的適當的地方,插入某些情況的介紹,交代
某些關系,或對某些矛盾作側面說明,以使文章的情節更加完整,便于讀者
把握文章的結構,增進讀者對人物事件發展的了解。這種中斷或停止,也適
應讀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張有弛,活潑輕松,便于全面刻畫人物形象,使人
物形象更加豐滿完整,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
九、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四種。
(1)順敘
按事情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寫。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順敘一般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是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時間(當天下午一天黑一當天夜里一第二
天黎明一第二天下午兩點一兩點以后)的推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
程。
二是以地點的轉換為順序。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從作者到東京開始寫起,再寫到仙臺后與藤
野先生相處中的幾件事,最后寫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系為序。
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作者用三個事例,從三個方面歌頌了志愿軍
的高貴品質。第一個事例重在表現志愿軍戰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第二個事
例表現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熱爰,第三個事例則展示了志愿軍崇高的精神境
界。這三個事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告訴讀者,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
在敘述一個事例時,由于時間變化與空間地點的轉換順序往往是一致的,
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幾種順敘的方法兼而有之。《老山界》中不僅有時
間順敘,也有空間順敘。
(2)倒敘
先寫結果,然后按照時間先后來寫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使文章有波瀾,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
的生動性。
如:《回憶我的母親》使用倒敘方法,文章開頭交代了事件的結局后,
接著轉回到事件的開頭,從起因寫起;在敘述完事件的經過后,還回到結局
上來,這樣首尾相合、結構完整、首尾呼應。
(3)插敘
敘事時中斷敘述,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補充交代……內容,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內容更充實,人物形象更
豐滿,中心更突出。
魯迅的《故鄉》中,母親和"我"提到閏土時,接著插入了一段30年前
“我"與少年閏土交往的故事,刻畫了少年閏土活潑天真、機智勇敢的形象。
這與眼前見到的閏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中的這段插敘不僅更加立體地展
現了閏土多面的形象,使人物更加豐滿;閏土前后形象的反差也會讓讀者思
考閏土經歷了什么,當時的社會對閏土有什么影響,從而思考作品更深刻的
內涵和主題。
(4)補敘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兩三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
些簡單的補充交代。
作用: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造成懸念,敘事波瀾,深化主旨,
造成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
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看到這里,讀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販棗客
商喝得,為何楊志等人就喝不得。這時,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吳用、晁蓋
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紹了使用障眼法、當面吃酒以瓢下藥的經過。這樣,通
過補敘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見,補敘實際上是在敘述時,故意"藏"
去若干片斷,到后面適當的地方再把這些片斷"亮"出來,使讀者恍然大悟。
通過這一"藏"一"亮",造成敘事的波瀾。
十、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①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描述。如《背影》《社戲》
《紫藤羅瀑布》。
(小說中的"我"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經過藝術加工的,是虛構的,
不是作者本人。)
作用:親切自然,真實可信,便于表達思想感情。
②第二人稱:以"你""你們"展開描述。如:《傅雷家書》《你是人
間的四月天》。
第二人稱:以"你""你們”展開描述。
作用:好像是面對面的娓娓而談,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便于抒情,
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③第三人稱:以"他""他們"展開描述,作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將
人物經歷、事件經過告訴讀者。如:《孤獨之旅》《孔乙己》。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形式靈活自由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十一、記敘文中常見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表達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寫作方法,以及這種方法所表現出來的語言
形式特點,主要有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五種。其作用如下:
(1)記敘:使文章敘事條理清晰,能清楚地呈現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
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
(2)說明: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具體的事物客觀、清楚地呈現出來,
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等解釋、說明得清楚明白,讓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3)議論:使文章內容深刻,點明中心,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4)抒情:表達作者某種強烈的主觀情感,渲染環境氣氛,表現人物性
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引起讀者共鳴,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
達方式。它主要包括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神態描寫)、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場面描寫等。
【注】:在記敘文中,常常采用綜合表達的方式,主要是記敘,輔之以描
寫、說明、議論和抒情。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通常起點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十二、記敘文的線索及作用:
(1)含義: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聯下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
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
(2)線索設置的方式:以實物為線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為線
索,以事件為線索,以時間為線索,以地點為線索,以思想感情為線索。
如:①以人物為線索:如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②以事件為線索:如莫懷戚《散步》。
③以實物為線索:如賈平凹《一顆小桃樹》。
④以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如魏巍《我的老師》。
⑤以時間推移為線索:如茨威格《偉大的悲劇》。
⑥以空間地點的轉變為線索:如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注】:有的文章不止一條線索。如《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兩條線索。
明線索是"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索是魯迅的爰國主義思想感情。
(3)線索的作用:
①明線: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使結構完整、嚴謹。
②暗線:與明線共同貫穿全文,也為情感抒發提供切入點。
③雙重線索:兩條線索相輔相成,既處處相關聯,又看似毫無關系。主要
形式有:虛實結合、縱橫交叉、一主一次、平行發展等。
找線索的關鍵點:
①文章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④作者
的思想感情(變化);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⑥明顯的時間或空間標志等
等。
十三、賞析語句的方法及角度:
方法:手+術+內+情
(手法、角度)(固定術語)(句子內容)(思想感情)
語言表述:這句話運用了……(修辭或寫作手法),……地寫出了……的內
容,抒發了(表現了)……的思想感情。
賞析角度:
1.從修辭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表達效果。
例如:比喻: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比作……,生動形
象地寫出了……,表達了……。
再如:反語:這個句子運用了反語修辭手法,強烈地諷刺、否定了……,
表達了(抒發了)作者……
2.從煉字、詞的角度:詞語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
3.從環境描寫的角度: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4.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屬于什么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
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再分析作用。
5.從觀察描寫的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方面。
6.從正、側面描寫的角度。
7.從句式特點:是否是特殊句式,如設問、反問、祈使句、感嘆句。
十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方法】:
1.從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現人物品質、性格的詞語進行分析;
2、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3、通過肖像、神態、動作、語言、心理和其他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分析人
物形象:
①肖像描寫可以表現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
的性格特征。
②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具體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心理描寫用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
④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環境等方面所做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征
是細微之處見精神。
4.抓住對人物的直接評論性語言或側面烘托性語言進行分析。注意分析
的條理性。
5.聯系文章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進行綜合提煉概括。
十五、記敘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一)比喻:
分類:
1.明喻: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詞。
2.暗喻:是用"是、成為、等于"等比喻詞。
3.借喻: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
判斷依據:明喻、暗喻看比喻詞,看本體、喻體有沒有相似點。借喻看
有沒有相似點。
作用:生動形象地描寫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還可
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
(二)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感情、動作、狀態和語言等的修辭手
法。
判斷依據:把物當作人來寫。只要描寫或敘述的事物中包含只有人才能
做出的事,就是擬人。
作用:賦予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事物人格化、具體化,
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害補償協議書
- 水果店招聘合同協議書
- 簽訂兼職協議書
- 家庭人口多建房協議書
- 紅木轉讓協議書
- 花卉擺租協議書
- 和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
- 塑料破碎廠合伙協議書
- 擁有土地使用權協議書
- 美國救援協議書
- 數據備份與恢復技巧試題及答案
- 高級審計師考試關注熱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建筑《主體結構及裝飾裝修》考試習題庫(濃縮500題)
- 慈善專項捐贈協議書
- 2025年高考數學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演練(上海專用)專題06數列(九大題型)(原卷版+解析)
- 2025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高校畢業生32人四(本科及以上學歷)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1章 整式的乘法(單元測試)(原卷)2024-2025學年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高中數學知識競賽》課件
- 2025-2030年中國城市燃氣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4部分:堤防與河道整治工程
- 2025年4月版安全法律法規標準文件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