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課程標準素養解讀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相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1.從歷史說明角度相識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從時空觀念角度理解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的背景。3.從唯物史觀角度評價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地位和影響。學問點一文藝復興1.歷史條件(1)經濟基礎:十四五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階級基礎: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3)政治基礎: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建財寶,也追求現世的享樂。(4)文化基礎:意大利人能夠接觸到大量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存和文化典籍。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條件2.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3.思想(1)核心:人文主義,主見以人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要求確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主見①信仰宗教,但反對禁欲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②提倡追求自由、華蜜和物質享受。③激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④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學問。文藝復興并不反對宗教文藝復興的矛頭指向天主教會,反對教會扼殺人性,主見將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但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4.成就(1)文學領域——“文學三杰”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薄伽丘《十日談》,抨擊封建道德和教會禁欲思想但丁《神曲》,表達了對教會丑惡現象的憎惡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2)美術三杰①代表人物: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琪羅。②作品特點:依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類世界的細致視察,自由發揮;表現了超群的技藝;通過宗教題材呈現人性的美。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外衣的緣由(1)當時封建神學占統治地位,教會勢力浩大,不允許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臘羅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礎之上。(2)資產階級力氣弱小,還無力與封建神學正面沖突。5.傳播:16世紀以后,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6.影響(1)推動了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2)使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起先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學問點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藝復興使人們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劇烈。(2)16世紀,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3)羅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贖罪券。2.興起(1)序幕: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2)主見①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獲得挽救。②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干脆閱讀和說明《圣經》的權利。“因信稱義”與“因行稱義”的區分3.擴展(1)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2)主見:新教簡化了宗教儀式,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4.影響: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史料一“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醒悟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①。”——彼得·蓋伊《啟蒙運動》[解讀]①說明白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宣揚新思想的手段。[思索]依據史料分析文藝復興是如何宣揚人文主義思想的?【提示】利用宗教題材表現人文思想。史料二我的命運就是生活在變動的亂世風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詩)或許會猶如我們希望的那樣,在我身后活得許久,將會遇上一個更美妙的時代。遺忘的沉睡不會恒久延續,當黑暗②被驅散時,我們的后人會再次在先世純粹的光線照引下向前邁進。——彼特拉克《阿非利加》[解讀]史料二中②處的“黑暗”是指人民長期處于蒙昧狀態和對宗教的迷信中。[思索]彼特拉克的《阿非利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見?【提示】批判了封建教會的腐敗專制,表達了對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將來志向社會的憧憬。人文主義思想的內容、特點1.內容: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即提倡人性、反對神性,確定人的作用、價值,維護人的尊嚴,追求現世的華蜜,提倡特性的解放。2.特點(1)以人和自然為探討對象,確定人的價值和權利。(2)批判封建教會的禁欲主義,提倡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3)主見發揮人的聰慧才智和創建潛力,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看法。(4)重視科學實踐,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宗教改革史料一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須要教會的繁瑣儀式①。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路德選集》[解讀]①闡述了馬丁·路德的兩點主見。[思索]史料一體現了馬丁·路德怎樣的宗教改革主見?【提示】因信稱義。反對繁瑣的宗教儀式和教會搜刮錢財。史料二我們應當讓世俗政體在完全的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②,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馬丁·路德《致德意志貴族書》[解讀]②反映了世俗政體的地位。[思索]史料二闡述了馬丁·路德的什么宗教改革主見?【提示】世俗權力高于教會權力。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意義1.性質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2.意義(1)政治上,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2)經濟上,加速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思想上,打破天主教會的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促進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化事業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點及關系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相同點背景都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性質都是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的斗爭影響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旺盛,都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對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同點范圍首先從意大利起先,主要在文化思想領域里開展和進行首先從德國起先,它是一場社會各階層都參與的社會運動形式“復興”古典文化宗教“異端”人物學問分子為主各階層民眾影響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成功和發綻開拓了道路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為西歐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開拓了道路關系文藝復興是宗教改革的理論打算,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實踐和深化[課堂小結]時空坐標答題術語1.十四五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其實質是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2.16世紀,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歐洲出現了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它是對西歐基督教神權統治的批判和否定,進一步傳播了人文主義,動搖了羅馬教會的統治。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是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與思想自由。1.“人是能夠為所欲為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華蜜”等言論出現的共同背景是()A.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B.英國工業革命興起C.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D.一戰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A[材料信息反映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該思想是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的產物。故選A項。]2.14-17世紀,來自古希臘、古羅馬的靈感謝發了文學、藝術和學問的變革。這場從意大利興起并快速傳遍歐洲的變革是()A.宗教改革 B.文藝復興C.啟蒙運動 D.科學革命B[由“14-17世紀”“來自古希臘、古羅馬的靈感”“從意大利興起并快速傳遍歐洲”等信息可知,這場變革是文藝復興,故選B項。]3.人文主義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核心是()A.起先以人作為學術探討的核心B.反對宗教神權對人性的束縛C.主見以世俗政權取代神權統治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權威B[在古希臘人文主義興起,人起先作為學術探討的核心,所以A項不正確;主見世俗權力取代神權統治是在宗教改革時期,所以C項不正確;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權威,是在啟蒙運動時期,所以D項不正確。故選B項。]4.高舉著“人文主義”旗幟,有人說:“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說:“我創建了我自己。”還有人說:“我幾乎情愿再年輕幾歲,這是因為我信任在最近的將來一個黃金時代就要來臨。”上述言論旨在表達()A.人起先從神靈和自然的限制下覺醒B.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C.把人從專制和等級的藩籬中解放出來D.依靠情感復原人類本善的本性B[材料“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創建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種體現,使人漸漸從宗教神學束縛中擺脫出來,故選B項;材料不能確定為人類從神靈和自然的限制下起先覺醒的標記,解除A項;專制等級更多強調外在的束縛,“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創建了我自己”更多強調精神領域的束縛,解除C項;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義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惡,解除D項。]5.某影片講解并描述了16世紀“他”與天主教的故事,“他”發出的宗教改革的呼聲從德國起先。影片中的“他”是()A.莎士比亞 B.加爾文C.馬丁·路德 D.康德C[1517年,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論綱”,從今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選C項。]6.馬克思在談到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說:“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鎖,但是給人們的心靈套上了枷鎖。”材料中的后一個“枷鎖”是指()A.封建統治 B.人文主義C.天主教會 D.宗教思想D[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竭力反對天主教會的權威和專橫,即“打破了外在的枷鎖”;同時,他的宗教思想和主見又引發了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發生了分化,即“給人們的心靈套上了枷鎖”,形成了路德教、加爾文教等新教派,故D項正確。]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主教會把從事商業貿易和發財致富說成墮落行為,這種輕商思想與當時商品貨幣關系蓬勃發展的趨勢南轅北轍。1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意志榨取的財寶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稅額的21倍。天主教會宣稱,人若要得救,必需以教會為中介。——摘編自[美]約翰·巴克勒《西方社會史》等著作材料二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只有圣經”,破除教皇、修士等階層的特權;他的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經》的德譯本,這無疑使任何識字的德意志人都有可能親自學習《圣經》,這項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是德意志語言史和文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對教化和白話的重視也助長了地方語言的廣泛運用。以語言作為根本的民族意識漸漸形成,現代民族主義國家也應運而生。(1)依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和思想方面歸納羅馬教廷與德意志社會的沖突。(2)依據材料二概括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見,分析馬丁·路德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滾針操作流程護理
-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
- 避孕藥知識培訓課件下載
- 物聯網行業分析24
- 移動互聯網技術產業進展與發展趨勢講義
- 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3月高三適應性考試(一)語文試題含解析
-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數字移動通信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中醫藥大學《口腔頜面外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水資源利用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環境監測考試知識點總結
- 爵士音樂 完整版課件
- DB62∕T 3159-2019 高延性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
- 嘉興華雯化工 - 201604
- 冀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第8章 8.2.1 冪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及年度評價報告(模板)
- 計算機輔助設計(Protel平臺)繪圖員級試卷1
- 除法口訣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河北省城市建設用地性質和容積率調整管理規定---精品資料
- 講課實錄-洛書時間數字分析法
- 施工質量月報(樣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