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講練)(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講練)(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講練)(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講練)(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講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四科學探究題

目錄

考法01氫氧化鈉等是否變質的探究12

考法02反應后物質成分探究13

類型四其他類型的探究15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2考法01探究中和反應15

考法02其他探究17

類型一物質組成或成分的探究3

考法03定量探究19

考法01物質組成的探究3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21

考法02物質成分的探究4

知識點一科學探究題解題思路

類型二物質性質和反應規律的探究721

考法01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7知識點二猜想與假設22

考法02反應規律的探究8

知識點三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25

考法03物質性質的探究10

【題型歸納?命題預測】26

類型三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12

對于科學探究題,近年中考中關于物質組成及成分的探究是實驗探究的重點。主要通過分析一些新的

背景材料,對物質成分進行探究,包括固體混合物成分探究、溶液成分探究、氣體混合物成分探究等。有

關物質變化的探究,主要結合氫氧化鈉等的變質進行探究,包括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等。

有關物質性質的探究,主要對物質可能有的性質進行探究,如酸堿性、熱穩定性等。解答科學探究題需要

學生具備扎實的實驗操作基本知識,懂得操作的一般步驟和原理,熟悉相關物質的性質、制備原理和變化

規律。解答探究題還應具備整體、全局意識,即審題時要先統觀全局,逐字逐句把整個題審讀一遍,再細

致地讀懂每步要求,這樣答題時才不會丟分。

物質組成的探究

物質組成或成分的探究

物質成分的探究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物質性質的探究規律的探究

圖-物質性質的探究

物質組成的探究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物質成分的探究

驗探究中和反應

究其他類型的探究

其他探究

定量探究

r探究的基本過程

總體思路

實驗方案的評價

規律、性質類解題思路

真題冊析-規律探尋

類型一物質組成或成分的探究

考法01物質組成的探究

1.(2023?湖北武漢)分類回收塑料制品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研究課題。化學興趣小組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取氧

氣,并用燃燒法探究塑料的組成。

I、設計氧氣的發生裝圖

⑴圖1中儀器X的名稱為(填“集氣瓶”或“錐形瓶”)。

(2)圖2中鉗絲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實驗過程中,若觀察到安全管內液面上升,說明裝置內壓強

過大,此時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O

II、探究某塑料的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氫元素,可能還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種或兩種。該塑料充分燃燒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

氣外,還可能生成氯化氫氣體。取mg該塑料樣品與足量干燥的氧氣充分反應,用圖3所示裝置吸收生成的

氣體。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裝置乙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當氣體被充分吸收后,測得裝置甲、乙、丙的質

量在反應前后分別增加mig、m2g和m3g。(無水氯化鈣可作干燥劑,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甲、乙、丙、

丁中試劑均足量)

(3)裝置乙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說明該塑料含有氯元素。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4)該塑料樣品中氫元素的質量為(用代數式表示)。

(5)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標號)

A.該塑料中碳原子與氯原子的個數比為73m3:88m2

rnSm

B.若辛+m2+,;=in,則該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將裝置乙與丙互換,也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D.若去除裝置丁,則對測定氫元素的質量無影響

2.(2023?湖南株洲)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設計并進行實驗】

(1)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到火焰呈_____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

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_____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0

(2)實驗2(電解法):按圖進行電解水實驗。在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b為o

【實驗結論】

(3)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o

【拓展提升】

(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o

A.點燃純凈的氫氣會發生爆炸B.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冰塊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D.電解水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5)若電解水產生了m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g(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氧氣。

(6)水是一切生命體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

請提出條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o

考法02物質成分的探究

3.(2023?湖北襄陽)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學在幫助老師處理實驗室

固體廢棄物時,對其中一包固體廢棄物很感興趣,這包固體廢棄物可能由木炭粉、鐵粉、氧化銅、碳酸鉀、

硝酸領!、碳酸氫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以下科學探

究活動。

【查閱資料】NaHCCh的水溶液顯堿性;NaHCO3+NaOH=Na2CO3+H2O

【實驗探究】

步驟I: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濾液A和濾渣甲。

步驟H:向濾液A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B。

步驟III:取干燥后的濾渣甲用磁鐵完全吸引得到固體乙,稱量剩余濾渣,其質量為10g,然后向剩余濾渣中

加入一定量稀硫酸,無氣體產生,濾渣完全溶解,得到溶液C。

步驟IV:將固體乙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在低溫下干燥,得到干燥固體丙。

【實驗分析】

(1)若向濾液A中滴加少量無色酚酰試液,觀察到的現象是。

(2)步驟II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填化學式)。

(3)若向濾液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則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填化學式)。

(4)由以上實驗可知,原固體廢棄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填化學式)。

【拓展延伸】

(5)若固體乙和固體丙的質量相等且都為ag,則a的取值范圍為0

4.(2023?四川雅安)化學興趣小組課外實驗時,取出鎂條,發現久置的鎂條有一層灰黑色的“外衣”他們把

該鎂條放入試管中,倒入一定濃度的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試管壁發燙。同學們對此氣體成分產生了

興趣。

【提出問題】產生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MgCOs

(2)無水C11SO4遇水由白色變為藍色

【猜想假設】猜想一:應、CO2

猜想二:凡、CO,和水蒸氣

猜想三:凡、C0?、水蒸氣和HC1氣體

(1)猜想三中有HC1氣體的理由是o

【設計實驗】為檢測產生的氣體成分,同學們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部分固定裝置略去)

(2)B裝置中出現白色沉淀,證明產生的氣體中含有,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o

(3)C裝置的作用是o

(4)甲同學觀察到E裝置中無水CUSO4由白色變為藍色,于是得出結論:產生的氣體中一定含有H?。乙同學

對此提出質疑,理由是。

(5)若顛倒B裝置和C裝置的安裝順序,(填“能”或“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原因是。

【反思與評價】

(6)從安全角度考慮,你認為實驗時應注意0

5.(2023?山東濰坊)鎂被譽為“國防金屬”,在航空母艦、艦載機,導彈等武器中應用廣泛。某化學學習小

組觀察鎂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生大量無色氣體,同時有藍綠色不溶物和棕褐色不溶物生成。學習小組

對生成物展開以下探究:

【實驗一】探究無色氣體的成分

【查閱資料】部分鹽溶于水后,能與水分子作用解離出H+或OJ,使溶液顯酸性或堿性。

【作出猜想】根據文獻資料和元素守恒,對氣體成分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SO?;猜想2:。2;猜想3:。

【實驗探究】小組成員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扇聞導管口氣體的氣味無明顯氣味猜想1不成立

②_________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猜想2不成立

③用燃著的木條靠近肥皂泡肥皂泡破裂,燃燒,發出爆鳴聲猜想3成立

【深化探究】分別測量上述硫酸銅溶液和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硫酸鈉溶液的pH,發現硫酸銅溶液的pH=4,

硫酸鈉溶液的pH=7。

【結論】硫酸銅溶液顯酸性,是由_______(填微粒符號)與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果;金屬鎂能與溶液中的

H+反應生成H?。

【實驗二】探究藍綠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閱資料】堿式碳酸銅[CL(OH)2co31為綠色固體,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作出猜想】猜想1:CU(OH)2;猜想2:CU2(OH)2CO3;猜想3:Cu(0H)2^Cu2(0H)2C03.

【實驗探究】向藍綠色不溶物滴加足量稀硫酸,不溶物溶解,無氣泡產生。則猜想(填數字)錯誤。

小明同學結合初中所學知識,認為猜想1也不合理,理由是0

【查閱資料】某種堿式硫酸銅[CuKOH^S。/為藍綠色固體,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設計實驗】請你幫助小明設計方案,驗證藍綠色不溶物中含有Cu/OH)2s0,。簡述實驗操作及現象(可供

選擇的試劑:稀鹽酸,稀硫酸,BaC"溶液):。

【實驗三】探究棕褐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閱資料】

①棕褐色不溶物成分較為復雜,為Cu、CuO和C40中的不確定組成;

②C40不溶于水,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CU2O+H2SO4=CU+CUSO4+H2O。

【實驗探究】取少量棕褐色不溶物于試管中,滴加稀硫酸至過量,溶液變藍,試管底部有亮紅色固體。

【交流討論】對棕褐色不溶物成分的推測較多,以下為其中兩位同學的討論:甲同學認為一定有C40,乙

同學反對該觀點,認為沒有C40,而是(填化學式),也能產生上述實驗現象,理由是(結

合化學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類型二物質性質和反應規律的探究

考法01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1.(2023?青海)基于實驗事實進行證據推理及形成結論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Fe、

Cu、R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

【查閱教材】Fe的金屬活動性比Cu強

【討論】Fe、Cu、R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存在以下三種可能:

?Fe>Cu>R

②Fe>R>Cu

【實驗過程】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硫酸亞硫酸銅

鐵溶液溶液

11

a試管中__________

②正確

b試管中__________

R-金屬R-&

ab

【拓展研究】若用實驗證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可用鋅片和某種鹽溶液反應的方法。寫出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只寫一種)。

2.(2023?寧夏)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探究銅、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

【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并進行圖3所示實驗(實驗中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

20%稀硫酸20%稀硫酸20%稀硫酸

實驗I實驗II

【解釋與結論】

(1)實驗I中只有一支試管內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n中實驗現象是o

(3)上述實驗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由上述實驗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鋅、銅、銀。

【反思與交流】

(4)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寫出所用試劑即可)。

(5)某同學又取了金屬M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請你推測:金屬M(填“能”或

“不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拓展與延伸】

(6)同學們用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影

響因素,實驗記錄表: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鋅的形狀氫氣的體積(mL)

實驗編號

(均取20mL)(均取1g)(均收集3分鐘)

①20%鋅粒31.7

②20%鋅片50.9

③30%鋅粒61.7

④30%鋅片79.9

實驗①②對比說明;要比較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應選擇

的實驗編號是=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

考法02反應規律的探究

3.(2023?甘肅金昌)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稀鹽酸、碳酸鈉、Ba(OH)2溶液三種物質探究“復分解

反應發生的條件”,做了以下實驗。

稀鹽酸稀鹽酸Ba(0H)2溶液

(2)試管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0

(3)通過三組實驗,同學們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o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試管③反應后的物質過濾,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步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操作現象結論

步驟一:取試管③中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b溶液有______產生

猜想三正確

步驟二:靜置一段時間,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適量_____溶液有藍色沉淀產生

【反思拓展】通過探究實驗,同學們發現Ba(OH)2和NaOH化學性質相似,你認為Ba(OH)2的保存方

法是o

4.(2023?江西)興趣小組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進行探究,實驗方案如下:

【分析交流】

(1)方案A中紅磷燃燒的現象為,方案B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0兩個方案反應

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說明上述兩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發現問題】方案A中因有氧氣參加反應,故采用密閉裝置。但方案B中鐵與硫酸銅反應,反應物和生成

物都沒有氣體,為什么也要用密閉裝置呢?

(2)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再次實驗,并使用pH傳感器測定錐形瓶內溶液pH,其數據如下圖。分

析圖像可知,反應開始階段溶液的酸性逐漸(填“增強”或“減弱”),那么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又

0200040006000800010000

時間/s

【提出猜想】

猜想甲:硫酸銅溶液和鐵作用所致;

猜想乙:硫酸銅溶液和空氣作用所致;

猜想丙: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

【進行實驗】

(3)為驗證上述猜想,現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儲水配成4%的硫酸銅溶液、潔凈的鐵釘、pH

傳感器等,實驗過程如下表,請完成表格中①、②兩處填空。

實驗序號實驗1實驗2實驗3

橡膠塞=

橡膠塞一向

實驗內容物

4%的硫酸銅溶液三/油4%的硫酸銅溶液」

(部分儀器略去)4%的硫酸銅溶液R姓左T巫mL、聲鐵釘

5mL、,鐵釘5mL

實驗現象pH先減小后略增大pH略增大pH不變

實驗結論猜想_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4)通過以上探究活動,請分析方案B中用橡膠塞形成密閉裝置的原因可能是o

(5)蠟燭燃燒后固體質量減小,請設計實驗驗證該反應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寫出你的簡明方案:.

考法03物質性質的探究

5.(2023?遼寧營口)學習完NaOH的性質后,某興趣小組對KOH的性質展開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KOH為白色固體,水溶液為無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室溫)

說明:“溶”表示該物質可溶于水,“不”表示該物質不溶于水。

□sot

33

【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同學們用KOH溶液進行了下列實驗:

⑴A實驗測得KOH溶液的pH7(填“>”"=”或“<”);

(2)B試管中的現象是

(3)C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為了證明二者發生反應,同學們又設計如下實驗:

滴加酚,溶液.加入X

__步驟I*_

步驟n

KOH溶液-0已

①步驟II中若觀察到,可證明C中發生了化學反應;

②試寫出步驟II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同學們猜測反應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選擇加以證明。

【得出結論】

(4)KOH與NaOH化學性質相似,原因是。

6.(2023?遼寧)在學習了酸、堿的性質后,為加深對酸和堿主要性質的認識,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

下實驗活動。

NaOH溶液稀硫酸10mL水+酚酸2mL稀鹽酸+酚獻

實驗活動一實驗活動二

(1)實驗活動一:

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產生,溶液仍為藍色。

寫出產生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繼續向試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蕩,觀察到藍色沉淀消失。

【實驗分析】

同學們對此時試管中溶液成分分析后認為:溶液中溶質一定有,可能有O

【實驗驗證】繼續向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觀察到,證明了可能存在的物質是存在的。

(2)實驗活動二:

同學們通過對比實驗,驗證了氫氧化鈣的性質。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0.1g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

粉末,分別加入10mL水和_____mL

試管甲中固體未完全溶解,試管乙

稀鹽酸,振蕩;再各滴入1?2滴酚酥氫氧化鈣的性質為_____

溶液。中固體完全溶解,溶液為無色

通過以上實驗,興趣小組同學們對酸、堿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類型三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考法01氫氧化鈉等是否變質的探究

1.(2023?遼寧阜新)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想檢驗實驗室內一瓶久置的NaOH固體是否變質。

【查閱資料】氯化領溶液呈中性

【提出問題】NaOH固體是否變質?

【猜想假設】

猜想一:沒有變質,成分全部為NaOH。

猜想二:發生變質,成分為(寫化學式)。猜想的依據是o

【實驗活動1】甲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NaOH樣品于試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猜想二正確

該實驗中一定發生的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o

【實驗活動2】乙組同學為了證明該NaOH樣品變質程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過量氯化鋼溶液至沉淀完全,過濾,取少許濾液于

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酰溶液,觀察到無色酚酸溶液,證明NaOH樣品發生了部分變質。

【實驗活動31丙組同學設計了新的實驗方案并利用乙組剩余的濾液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1)取少許濾液,滴加MgCb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2)取少許濾液,滴加CuSO4溶液既有白色沉淀又有藍色沉淀產生

(3)取少許濾液,通入CO2氣體產生白色沉淀

通過【實驗活動3】證明該NaOH樣品發生部分變質。

【總結提升】乙、丙兩組同學通過實驗證明NaOH樣品發生部分變質的共同思路是。

2.(2023?湖北鄂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了蓋上瓶蓋。對于該

瓶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

假設一:該溶液沒有變質;

假設二:該溶液部分變質;

假設三:該溶液全部變質。

為了驗證假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幫他們完善該探究過程。

查閱資料發現,Ba(NC)3)2溶液呈中性。

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步驟一:取少量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NO3)2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

溶液,振蕩

步驟二:取步驟一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

溶液變紅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

中,滴加酚配溶液

結論:假設二成立

反思一:氫氧化鈉溶液露置于空氣中易變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

反思二:步驟一中,滴加Ba(NC)3)2溶液過量的目的是o

考法02反應后物質成分探究

3.(2023?黑龍江綏化)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請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化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探究。

如圖所示,向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鋼溶液中,分別滴加稀鹽酸,A試管中有氣泡產生,B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待充分反應后,將兩支試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潔凈燒杯中,有氣泡和白色沉淀產生。

【提出問題】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1)猜想1:溶質為NaCl

猜想2:溶質為NaCl、BaCh

猜想3:溶質為o(填化學式)

【驗證與探究】同學們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

(2)若有現象,則猜想2正確;若有現象,則猜想3

【歸納與總結】經實驗證明,猜想3正確。

(3)反思與評價同學們經過上述實驗,認為確定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除了要考慮生成物外,還要考

慮o

【探究活動二】制備與生產流程的探究。

鴇(W)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下圖是生產鴇的一種工業流程。

過量鹽酸適量氨水

H2

系列操作I_I

-----------HWO3IWI

已知:

①白鴇礦的主要成分是鴇酸鈣(CaWOQ,還含有CaO、SiCh等。

②碳在高溫條件下會與金屬鴇反應生成碳化鴇。

(4)操作3的名稱是o

(5)“酸浸”時適當升高溫度會提高浸出率,但溫度不宜太高,原因是o

(6)操作2所得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填化學式)。

(7)用氫氣還原W03可獲得高純度的鴇,此處不宜用焦炭代替氫氣的原因是0

4.(2023?四川樂山)碳酸鈉是生活中常用的鹽,其水溶液呈堿性。某同學在完成教材十一單元“碳酸鈉溶

液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后(如圖),對所得溶液溶質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稀鹽酸

碳酸鈉溶液

【反思討論】

⑴猜想I:溶質只有NaCl;

猜想II:溶質有NaCl和;

猜想III:溶質有NaCl和Na2CO3o

【實驗探究】

(2)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實驗1: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加入一小段鎂條。—猜想II不正確

實驗2: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CaCU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猜想_______正確

【反思討論】

(3)實驗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4)某同學認為只要實驗2中有白色沉淀產生,不需要實驗1就可以判斷猜想II不正確,其理由是-

(5)向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后的溶液中進行下列操作,其現象一定能證明碳酸鈉過量的是(填序號)。

a.加入少量酚麟溶液后,溶液呈紅色

b.繼續加入稀硫酸,產生氣泡

c.加入氫氧化鋼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鐵屑后無氣泡產生

類型四其他類型的探究

考法01探究中和反應

1.(2023?山東泰安)為深度學習酸、堿、鹽有關知識,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展了下列探究活動。

f燒瓶內溶液的pH

過量的困

稀鹽酸福采塞量息

形成圖像

氫氧化鈉N^-pH傳感器

溶液

(1)探究中和反應。

實驗開始后將注射器內的液體緩慢地全部注入燒瓶內,用pH傳感器測得燒瓶內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

①燒瓶內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②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質是(填化學式);

③下列試劑不能驗證反應到達c點的是(填字母序號)。

A.鋅粒B.硝酸銀溶液C.無色酚酸試液D.氧化鐵

⑵探究堿的性質。

氫氧化鈉溶液露置于空氣中容易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閱資料】

I.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II.氯化鈣溶液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為探究久置氫氧化鈉溶液的變質程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有______生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充分反應成Na2CO3,

②取步驟①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醐試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

【實驗結論】氫氧化鈉溶液(填“部分”或“全部”)變質。

【反思與評價】在上述實驗步驟①中,某同學提出可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氯化鈣溶液,你認為該方案是否

可行:(填“是”或“否”);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2.(2023?遼寧丹東)對于有明顯現象化學反應,可以通過觀察現象幫助我們判斷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對

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通過實現從“無現象”到“有現象”的轉化幫助判斷發生了化學反應。興趣小

組就此主題進行如下實驗,請幫助完成下列問題。

?

?

稀鹽酸麟

液甲組

溶液仍無色

-

滴有酚酬的1

NaOH溶液三溶液變色

[-:)-]乙組

圖二三

【探究活動一】探究NaOH溶液與CO2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如圖一所示。

(1)將膠頭滴管中的NaOH溶液滴入充滿CO2氣體的大試管內,無明顯現象;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

量稀鹽酸,觀察到,說明有新物質生成,證明NaOH溶液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探究過程中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寫出一個即可)。

【探究活動二】探究NaOH溶液與稀鹽酸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如圖二所示。

(2)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酚配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稀鹽酸開振蕩,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為

色,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

(3)同學們繼續探究(2)中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成分(不包括酚酬)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o

(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粉末粉末溶解,且猜想二成立

在交流匯報時,甲乙兩組同學表明,沒有按照圖二所示步驟進行操作,而是按照圖三所示,先在盛有氫氧

化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無明顯現象,再向試管中加入酚醐溶液,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現象,

得出了下列兩種結論:

圖三所示實驗實驗現象小組得出的結論

甲組實驗溶液仍為無色NaOH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乙組實驗溶液變為紅色NaOH與鹽酸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分析評價)

(4)甲組同學認為:溶液仍為無色,說明溶液不顯______性,進而證明不存在,得出了NaOH與稀鹽酸

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結論。

(5)同學們不同意乙組所得的實驗結論,原因是o

(6)小明建議,在乙組實驗所得溶液中繼續加入某種藥品,即可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可以選用的藥品有=

A.鋅粒B.稀鹽酸C.銅片

(7)探究活動二中,同學們都是從的角度來驗證化學反應的發生。

考法02其他探究

3.(2023?內蒙古呼和浩特)科學探究

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的果蔬中,對人體健康有多種益處。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C,需要從食物中獲得。

哪些果蔬維生素C含量較高?某興趣小組選取貓猴桃、梨、紫甘藍和黃瓜探究其維生素C含量高低。

資料卡片:

維生素C[C6H8。6],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易被氧化,能使紫紅色酸性高鋸酸鉀溶液褪色。

【實驗原理】維生素C能使酸性高銹酸鉀溶液褪色。

⑴維生素C越多,消耗的高錦酸鉀越(填“多”或“少”);

【實驗方案】步驟一:配制0.02%酸性高銃酸鉀溶液

(2)配制溶液時,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試劑瓶和。

步驟二:制作新鮮果蔬汁

分別取等質量的貓猴桃、梨、紫甘藍、黃瓜(可食用部分),切碎,加入等體積的水(果蔬中可食用部分

和水的質量比均為1:4),分別放入榨汁機榨出四種果蔬汁,用紗布過濾,濾液放入滴瓶備用。

步驟三:果蔬汁與0.02%酸性高鎰酸鉀溶液反應

(3)_(填操作和現象),記錄滴加新鮮果蔬汁滴數,重復實驗2?3次。

【數據記錄】

果蔬種類舜猴桃汁梨汁紫甘藍汁黃瓜汁

滴數/滴111312313533202020252726

平均滴數12332026

【實驗結論】

(4)_。

【反思與評價】查閱《食物營養成分速查表》數據,與本實驗結果基本一致,但還存在一定偏差。

(5)從實驗操作角度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引起誤差的是0

a.制作果蔬汁時,用到的水未煮沸并迅速冷卻

b.滴加果蔬汁時速度過快,沒有及時振蕩試管

c.滴加果蔬汁時液體滴在試管外面

從原理角度分析,果蔬是混合物,果蔬中除維生素C外,其他成分也可能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另外,

提供的四種果蔬新鮮程度也不一樣等。嚴謹求實、質疑審辯的科學態度讓本次實驗找到新的探究起點。

【生活應用】

(6)結合維生素C性質分析,果蔬怎么吃能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寫一條即可)。

資料:碘酒為碘5)的乙醇溶液;淀粉遇L變藍,在本實驗中作為指示劑,指示L是否存在。

【進行實驗】向燒杯A中加入一定體積的3%凡。2溶液、水和2mL1%淀粉溶液。

向燒杯B中加入一定體積的2%碘酒、水和2粒維生素C片,將兩只燒杯中的溶液混合,記錄混合后溶液由

無色變為藍色的時間。

燒杯A燒杯B

序號變色時間/s

耳。?溶液體積/mL溶液總體積/mL碘酒體積/mL溶液總體積/mL

①1032225595

②1032525193

③1032102539

④532525399

⑤203252578

說明:本實驗中,溶液總體積可看作是各液體的體積之和

【解釋與結論】

(1)112。2溶液中,溶質是;

(2)①②③的目的是o

(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0

(4)①中,若將碘酒體積改為1mL,則混合后溶液變色時間(填“>”或“〈”或“=”)595s。

【繼續實驗】

(5)補做實驗證明了維生素C用量對混合后溶液變色時間也有影響。實驗方案:向燒杯A中加入

20mL3%應。2溶液、10mL水、2mL1%淀粉溶液,。

(6)同學們進一步證明了I?與維生素C能發生反應,實驗是向燒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

維生素C片,實驗過程中觀察到O

考法03定量探究

5.(2023?黑龍江綏化)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Ch、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個

實驗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定性探究】樣品成分驗證。

(1)請完善下面的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步驟一:取適量樣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有一—產生樣品中含有NaHCOs

步驟二:取步驟一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有一—產生樣品中含有NaCl

【定量探究】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設計實驗】裝置圖如下:

【進行實驗】

已知:裝置B、C、D中藥品均足量。

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加入ag樣品于錐形瓶中

②打開Ki,通一段時間氮氣后,稱量裝置B、C的質量分別是aig和a2g,記錄數據。

③關閉Ki,打開K2,向錐形瓶中緩慢注入足量稀硫酸,關閉K?

④待錐形瓶中無氣泡產生時...關閉Ki。第二次稱量裝置B、C的質量分別是a3g和a4g,記錄數據。

【分析討論】

(2)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裝置D的作用是o

(4)將④中省略號處的操作補充完整_____o

(5)如果沒有步驟②中通一段時間N2的操作,會使測得NaHCOs的質量分數(選填"偏大”“偏小”或“無

影響”)。

【得出結論】

(6)樣品中NaHCCh的質量分數是(用含有相關字母的式子表示)。

6.(2023?湖北武漢)分類回收塑料制品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研究課題。化學興趣小組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取氧

氣,并用燃燒法探究塑料的組成。

⑴圖1中儀器X的名稱為(填“集氣瓶”或“錐形瓶”)。

(2)圖2中柏絲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實驗過程中,若觀察到安全管內液面上升,說明裝置內壓強

過大,此時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II、探究某塑料的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氫元素,可能還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種或兩種。該塑料充分燃燒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

氣外,還可能生成氯化氫氣體。取mg該塑料樣品與足量干燥的氧氣充分反應,用圖3所示裝置吸收生成的

氣體。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裝置乙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當氣體被充分吸收后,測得裝置甲、乙、丙的質

量在反應前后分別增加mig、m2g和m3g。(無水氯化鈣可作干燥劑,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甲、乙、丙、

丁中試劑均足量)

無水

圖3

⑶裝置乙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說明該塑料含有氯元素。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4)該塑料樣品中氫元素的質量為(用代數式表示)。

(5)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填標號)

A.該塑料中碳原子與氯原子的個數比為73m3:88m2

B.若m+m2+磬=m,則該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將裝置乙與丙互換,也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D.若去除裝置丁,則對測定氫元素的質量無影響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

知識點一科學探究題解題思路

1.科學探究題的結構思維模式

驗證猜想

根據實驗現象和結論

2.注意實驗操作(加入某種試劑、對藥品進行加熱等)、實驗現象(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溶液顏色變化

等)、實驗結論(有無某種物質、猜想是否正確等)之間的對應關系:

產生推導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1~彳“驗證|

反推

3.實驗方案的評價

原則①目的明確;②實驗方法簡便,現象明顯;③操作安全可靠;④推斷完整嚴密;⑤綠色環保

實驗原理:①所選藥品是否可行;②反應是否易于控制;③所用藥品是否安全(是否易燃、易

評價爆、有毒等);④反應是否會污染環境;⑤藥品的價格與產出比等(是否節約試劑、降低成本

角度和提高產品質量等)

實驗裝置:①操作是否簡便;②能否節約藥品;③繼續添加藥品的難易程度(是否能連續反應);

④是否安全(是否會發生爆炸)

實驗操作:主要是對操作的先后順序及實驗步驟是否完善等的評價

實驗結果:主要是對現象得出結論的評價,一般是看結論是否正確、全面,依據實驗操作和現

象能否得出結論等

知識點二猜想與假設

1.反應后物質成分的猜想

,-a

t"與與反應的化學力官式

金折量理1

I-小?聽■可與充相長臾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