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甲卷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匯編
(全國甲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1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遺忘遺忘可能再終生
(信息丟失〉遺忘現不忘
材料二:
Tau蛋白、B-淀粉樣蛋白(AB)是老年性癡呆的病因。相關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一晚不睡覺,Tau
蛋白增加幅度超過50%,B-淀粉樣蛋白增加30%。當睡眠時間大于7小時,記憶損害相關的AB蛋白幾乎沒
有沉積。睡眠時間介于6-7小時之間,AB蛋白沉積明顯增加。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AB蛋白將以幾何倍
數增長。同時,35項不同研究、近萬人的數據分析表明,每天睡眠超過9個小時的人容易出現記憶衰退現
象。
研究結果表明,在清醒期,人體大腦中包括AB蛋白在內的代謝產物的胞外水平明顯增加;在睡眠期,
代謝產物從細胞外間隙中移除,不在大腦中堆積。可見,良好睡眠可促進癡呆蛋白等代謝產物的清除,對
于認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摘編自《睡眠不足與過多都會損傷記憶力》,《光明日報》2019年3月31日)
材料三:
近日,一則“19歲男孩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消息引起關注,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病例。
該患者在轉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兩年前,出現學習時難以集中精力的情況。隨著病程發展,記憶力迅
速下降,經常丟失物品,閱讀困難,反應緩慢,難以完成學業。
患者頭部MRI掃描顯示,雙側海馬體有與青少年不相稱的萎縮,符合國際公認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
準。該患者沒有家族遺傳病史,未檢測到其他引起記憶障礙的病因,如遺傳、感染和系統性疾病。專家推
測,年輕人患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例如焦慮抑郁、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或受環境
因素影響,如接觸重金屬化合物、污染水質等。
專家提醒,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記憶力。生活中偶爾忘記帶鑰匙、一時想不起某人名字,
并不算病理性健忘。良性健忘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糾正,不影響獨立生活。阿爾茨海默病的“忘”是惡性的,
會導致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自主生活困難。應對阿爾茨海默病,目前全世界尚無特效藥物,預防遠大于救
第1頁共14頁
治。
(摘編自《專家呼吁關注青少年記憶失常問題》,《科技日報》2023年2月10日)
材料四:
早在2009年,一項在上海市2200多名五年級學生中的調查發現,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往往成績更好;
2017年,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智利的學者分析了26項研究數據得出結論,身體活動可以提高學習能力,
尤其是在數學和閱讀方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人類腦計劃”研究發現,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神經細胞的數量,使大
腦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大。該現象可能源于一種叫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物質,有維持現有神經
細胞活力并促進新生神經細胞生長的功能。在大腦中,BDNF活躍在前額葉和海馬體區域。前額葉位于我們
的額頭后方,掌控著決策、注意力以及人格;海馬體位于我們大腦的顆葉深處,發揮長時記憶的形成及存
儲等重要功能。
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20至40分鐘的有氧運動能使血液中的BDNF增加約32虬所以,運動不但不
會影響學習成績,反而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敏、更專注,記東西更快、更牢。
(摘編自《快來圍觀:運動是這樣讓娃變聰明的》,《北京青年報》2023年4月25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外界信息輸入大腦產生瞬時記憶,被注意到后轉為短時記憶,經過多次重復后可形成長時記憶,并最終
成為永久記憶。
B.Tau蛋白、B-淀粉樣蛋白(AB)增加可能導致老年性癡呆,研究表明,Tau蛋白、B-土淀粉樣蛋白的
增加受睡眠時長影響。
C.海馬體的萎縮,是國際公認的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標準,這一疾病與家族遺傳病史,如遺傳、感染和系
統性疾病有關。
D.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神經細胞的數量,使大腦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大,從而提高工作、學習能力,尤
其是數學和閱讀能力。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體大腦中Tau蛋白和B-淀粉樣蛋白大幅增加,以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增加都是導致記
憶力衰退的主要因素。
B.專家認為,年輕人患阿爾茨海默病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例如飲食不均衡,或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接觸
重金屬化合物、污染水質等。
C.良性健忘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糾正,阿爾茨海默癥則屬于病理性健忘,目前全世界沒有特效藥物,預防遠
大于救治。
D.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存在于大腦顆葉深處海馬體區域,有維持現有神經細胞活力并促進新生神經細胞生
長的功能。
6.青少年應如何保持好自己的記憶力,請概括說明。(6分)
【答案】
第2頁共14頁
4.C5.C
6.①所學知識經常復習,形成長時記憶或永久記憶;
②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均衡;
③培養運動習慣,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
C.“這一疾病與家族遺傳病史,如遺傳、感染和系統性疾病有關”錯誤,“感染和系統性疾病”不屬于家族
遺傳疾病。
故選Co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
A."以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增加都是導致記憶力衰退的主要因素”錯誤,依據原文“該現象
可能源于一種叫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物質,有維持現有神經細胞活力并促進新生神經細胞生長
的功能”可知,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增加應該是有助于增強注意力。
B.”專家認為”錯誤,原文是“專家推測”。
D.“存在于大腦顆葉深處海馬體區域”錯誤,原文的表述是“在大腦中,BDNF活躍在前額葉和海馬體區域”。
是“活躍于”“前額葉和海馬體區域”。
故選Co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運用材料內容的能力。
依據材料一圖表可見,通過“重復”可將“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永久記憶”,據此可建議:所學
知識經常復習,形成長時記憶或永久記憶;
依據材料二“良好睡眠可促進癡呆蛋白等代謝產物的清除,對于認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材料三“年
輕人患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例如焦慮抑郁、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或受環境因素影
響,如接觸重金屬化合物、污染水質等”可建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均衡;
(全國甲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2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啟動六瓣紅大蒜、五葉齊大蔥、天鷹椒“三辣”喚醒計劃,實施稻漁綜合
種養增收計劃……近年來,天津市水稻主產區寶詆區以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為
牽引,積極做優做強水稻、“三辣”、水產養殖等特色種養業。為推動“文旅+農業”融合發展,寶垠區又先
第3頁共14頁
后建成了以“千年古渡”為主題的小辛碼頭村、以“漁事體驗”為特色的李宦莊村、以“生態林寨”為特
色的趙家灣村等旅游特色村。目前,寶詆區耕地面積有106.6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83.62萬畝,擁有天
津市最大水稻種植面積48萬畝的“小站稻”種植基地,稻漁立體種養面積超過27萬畝,農村一二三產業
融合發展成效顯著,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精神頭越來越足。2021年,寶城區農業總產值87.2億元,糧食
總產量68.5萬噸。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
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寶垠區用全國萬分之三的耕地,生產全國千分
之一的糧食,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貢獻著寶詆力量。
(摘編自陳建強、劉茜《端牢“中國飯碗”推動綠色發展》)
材料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國農業科技進步有
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種子。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
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比缃?,我國形成了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
基地為核心,以96個制種大縣和120個區域性基地為骨干的種業基地“國家隊”,國家級基地供種保障能
力提高到75%。節水小麥、優質水稻品種選育取得新突破,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有96%以上,保證了中國糧主
要用中國種。1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超過61%;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
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力保障糧食產量連年穩定
在1.3萬億斤以上。
(摘編自于文靜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材料三:
2012年,我國率先開展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至今已認定6批共13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1300多年前,浙江青田先民面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條件,創造了“以魚肥田、以稻養魚、魚糧共
存”的稻魚共生系統,形成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魚的景觀;浙江湖州?;~塘系統的先民修建水利工程
排澇防洪、將常年積水的洼地深挖變成魚塘,塘泥堆放在四周作為塘基,形成已有2500余年歷史的“塘中
養魚、基上種桑、桑葉飼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本G色循環生態模式;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
田系統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貫穿其中的生態布局……我國18
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幾乎涉及農林牧漁各產業,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系統,帶來的農產品品牌增值在
10%?30%,在解決當地吃飯問題的同時又吸引一部分人返鄉就業,增強了農民的自豪感。
(摘編自陳晨《農業文化遺產:今天如何更閃光》)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種植--------------------------------目標----------
人|“一三辣”喚醒計血產斗六瓣紅大蒜、五葉齊大蔥、天鷹椒產臼做優做強
B.|種業基地“國曲―盧幺[三大國家級育制種畫也曳提高供種保障能力
C浙江青田先民稻魚共生系統九山半水半分田
第4頁共14頁
D.|哈尼稻作梯田藐產工[而也資源白殳|因地制宜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寶詆區用全國萬分之三耕地生產全國千分之一的糧食,當地農民的收入與幸福感越來越高,這使寶詆
區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領頭羊。
B.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關涉國家安全,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的高覆蓋率,保障了我國糧食產
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C.為更好地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國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與浙江湖州都應采用寶詆區的方
式,將“文旅”與“農業”有機結合。
D.從我國18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觀,也能看到綿延不絕、
燦爛輝煌的中華農業文明。
6.我國維護糧食安全有哪些舉措?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6分)
【答案】
4C5.D
6.①以積極的態度推動科技創新,把握核心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②以靈活的思維因地制宜,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③以傳承農耕文化的思維構建綠色循環生態系
統,更好地維護糧食安全。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能力。
C.“九山半水半分田”不是稻魚共生系統的“特色”,而是浙江當時的“地理條件”。
故選Co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當地農民的收入與幸福感越來越高,這使寶詆區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領頭羊”于文無據,材料
一是說“寶詆區用全國萬分之三的耕地,生產全國千分之一的糧食,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貢獻著寶垠
力量”。
B.“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的高覆蓋率,保障了我國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錯,材料二是說
“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力保障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L3萬億斤以上”,可見,不是“農作物良種的高覆蓋
率”。
C.“我國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與浙江湖州都應采用寶地區的方式”于文無據,材料二“如今,我國形成
了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為核心”和材料三“浙江湖州……形成……綠色循環生態模
式”都沒有提到采用寶垠區的方式。
故選Do
第5頁共14頁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結合材料二“1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超過61%;小麥、玉米、水稻三大
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力保障糧食產量連年穩
定在L3萬億斤以上”可知,以積極的態度推動科技創新,把握核心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②結合“1300多年前,浙江青田先民面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條件,創造了‘以魚肥田、以稻養魚、
魚糧共存’的稻魚共生系統,形成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魚的景觀”“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充分利用
山地資源,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貫穿其中的生態布局”可知,以靈活的思維因地
制宜,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③結合“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的先民修建水利工程排澇防洪、將常年積水的洼地深挖變成魚塘,塘泥堆
放在四周作為塘基,形成已有2500余年歷史的'塘中養魚、基上種桑、桑葉飼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
塘泥壅?!本G色循環生態模式'可知,以傳承農耕文化的思維構建綠色循環生態系統,更好地維護糧食安
全。
(全國甲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3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是一個具有濃烈“鄉土”味的國家。每一個個體,不需要縱向上溯得太遠,也不需要橫向擴展得
太開,你就能夠發現自己與鄉村之間的息息關聯。“鄉村”,作為中國現代化的蓄水池和穩定器,構成了整
個社會的底色,也成為了絕大多數人安放心靈的精神家園。進入21世紀前后,中國鄉村社會出現了巨變,
可謂“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概括來看,這種巨變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治理之變。2006年取消了延續千年的農業稅,而且還大規模地向農村進行財政轉移支付,
目前國家財政每年向農村的轉移支付規模超過萬億。取消農業稅和國家向農村大規模輸入資源,極大地改
善了國家與農民的關系,之前基于稅費收取所形成的鄉村治理體制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第二個層面是村莊基礎結構之變。進入新世紀前后,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之前相對封閉且
穩定的村莊邊界大開,村莊社會結構迅速改變。村莊社會結構的改變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現代化,器物層面
的現代化推動了經濟、制度和觀念等現代性巨變。在現代性的沖擊下,傳統鄉村社會中的諸多基礎性結構,
如宗族等地緣與血緣共同體及村莊內生秩序機制和地方性規范隨之解體。
第三個層面是價值之變。傳統中國農民有著強烈的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觀念,“生兒子、娶媳婦、抱
孫子”成為農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紀末,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農民的生育觀念都已改變,傳宗接代
的觀念大為淡化。一旦“傳宗接代”這個千年以來一直支撐農民人生意義的價值失落,農民安身立命的基
礎就會出現變化。
發生在世紀之交的以上三層巨變都可以看作是現代化建設的成果?,F代化不只是工業化,而且是現代
的組織方式與思維觀念對傳統的替代。鄉村社會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內生為主變成國家基層政權建設的組成
第6頁共14頁
部分,外生秩序逐漸代替了內生秩序。
(摘編自賀雪峰《我們所看到的鄉土中國》)
材料二: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在“江村經濟”和“祿村農田”的“微觀社會學”研究基礎上提煉出的一個理
想型概念。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
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費孝通構建的鄉土中國理論,實際就是為了回答“中國鄉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什么”這一問題,而對
此問題的回答是:“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因此,鄉土中國即指中國基層鄉村社會的基本性
質是鄉土性的,確切地說,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鄉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鄉土性的。
從歷史變遷的經驗事實看,從20世紀40年代到今天,中國鄉村社會已經經歷了四次重大的歷史變遷,
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場轉型。如今,鄉村社會的“鄉土本色”逐漸淡去,后鄉土性色彩越來越明顯。
“后鄉土中國”是對“鄉土中國”理論的發展,是對當下中國鄉村社會的基本性質的理論概括和解釋。
用后鄉土性來概括和解釋當下的中國鄉村社會,是要說明在現代化的大趨勢下,中國鄉村社會具有著自己
的一些特質。正是這些特質,使得鄉村變遷與社會現代化并行相隨,而非被現代化所取代。
變遷之后的鄉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現在村落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開放后,鄉村人口
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為“流動的村莊”和“空巢社會”。由此看來,如今的鄉村社會,雖然村
落共同體依然存在和延續,但共同體內的主體構成以及主體的社會行動都已發生了實質性的變遷。
后鄉土社會的另一個重要變遷就是農戶生計模式的轉型,盡管在鄉村發展進程中,農業經濟與糧食生
產也在不斷增長和發展,但是對于多數農戶而言,農業卻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生計模式。多數農戶的生計模
式屬于農業+副業的兼業模式,而且越來越多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與生活來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經營,
從農業收入在農戶總收入中所占比例來看,較多農戶的主業其實已從農業轉型為非農業。
鄉土文化在與現代性文化的交匯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識、規范和
價值系統,隨著現代性文化不斷向鄉土社會的滲透,村民生活方式從單一的村落生活邁向鄉一一城兩棲生
活,社會經濟的轉型驅動著鄉土文化的變遷。
(摘編自陸益龍《后鄉土中國的基本問題及其出路》)
材料三: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要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在農村、農業、農民
上多下“繡花功夫”,依靠“新”助推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顯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
是城市環境好,要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讓農村也美起來,這就需要包裝鄉村,美化鄉村,打
造“新農村”,才能夠讓鄉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新”思維、新改變,助推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
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第7頁共14頁
(摘編自中新網陳紅《鄉村振興要靠“新”》)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村”構成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底色,即使是現代化的今天,也依然是絕大多數人安放心靈的精神家園。
B.“鄉土中國”是指過去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它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對中
國傳統鄉村社會具體而生動的描述。
C.“后鄉土中國”是基于鄉土中國理論和中國鄉村轉型與發展經驗而提煉出的一個概念,是對當下中國鄉
村社會的基本性質的理論概括和解釋。
D.在現代化的大趨勢下,當下中國鄉村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并行相隨,鄉村社會的自有特質越來越不明
顯。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入新時代,絕大多數農民安身立命的基礎出現了變化,農民的生育觀念也隨之改變,原本傳宗接代的
觀念大為淡化。
B.在現代性的沖擊下,傳統鄉村社會中的宗族等地緣與血緣共同體及村莊內生秩序機制和地方性規范隨之
解體,這體現了村莊基礎結構之變。
C.鄉土文化在與現代性文化的交匯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比如村民的生活方式從單一的村落生活邁向
鄉一一城兩棲生活,這其中體現了鄉土文化的變遷。
D.美化鄉村環境能夠讓鄉村更具魅力,更能吸引人們從城市向鄉村流動,從而形成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6.某市高中學校準備聯合開展關于“鄉土文化”的主題研習活動,作為學校代表,小民想就上述三則材料
做成一個演示文稿,準備在活動中做匯報。請你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為小民撰寫一份發言提綱。(6分)
【答案】
4.B5.A
6.①中國鄉村社會在現代化建設的影響下出現了三個層面的巨變,分別是治理之變、村莊基礎結構之變和
價值之變。
②“后鄉土中國”的特征有兩個:一是鄉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為“流動的村莊”和“空
巢村莊”;二是農戶生計模式轉變為農業兼副業的兼業模式。
③鄉村振興要靠“新”,要用新思維、新改變助推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打造
有魅力的新農村。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是對中國傳統鄉村社會具體而生動的描述”與文意不符,根據材料二“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
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
知,”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
故選B。
第8頁共14頁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A.“絕大多數農民安身立命的基礎出現了變化,農民的生育觀念也隨之改變”因果倒置,根據材料一“一
旦‘傳宗接代'這個千年以來一直支撐農民人生意義的價值失落,農民安身立命的基礎就會出現變化”可
知,是生育觀念的變化影響了農民安身立命的基礎變化。
故選Ao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由材料一“中國鄉村社會出現了巨變”“第一個層面是治理之變”“第二個層面是村莊基礎結構之變”“第三
個層面是價值之變”可知,中國鄉村社會在現代化建設的影響下出現了三個層面的巨變,分別是治理之變、
村莊基礎結構之變和價值之變。
由材料二“'后鄉土中國'是對‘鄉土中國’理論的發展,是對當下中國鄉村社會的基本性質的理論概括和
解釋”“在改革開放后,鄉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為‘流動的村莊’和‘空巢社會’”“多
數農戶的生計模式屬于農業+副業的兼業模式”可知,“后鄉土中國”的特征有兩個:一是鄉村人口大量向
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為“流動的村莊”和“空巢村莊”;二是農戶生計模式轉變為農業兼副業的兼業
模式。
由材料三“需要在農村、農業、農民上多下‘繡花功夫’,依靠‘新'助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就是要以
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可知,鄉
村振興要靠“新”,要用新思維、新改變助推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打造有魅
力的新農村。
(全國甲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4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樹木如何經由根部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有時候可以在一些斜坡步道上觀察到,那里的土壤因雨水侵
蝕而流失,地底的根系相對也容易暴露出來??茖W家已經在哈茨山區證實,樹木的根部確實是一種錯綜交
織的系統,而這系統可以把同一個樹種以及一個樹群里的大部分個體結合起來。樹木間營養物質的交換、
緊急狀況下的鄰里互助似乎都已經是既定規則,由此我們可以認定森林是一種超生物體,也就是類似蟻窩
的構成物。
但樹木為何如此社會化,為何明知會助長彼此間的競爭,卻還是要與同類共享養分?理由很單純,獨
木不成林,獨樹無法制造出同一區域內穩定均衡的氣候,也會受到風吹雨打而無所依怙。反之,許多樹木
則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可以緩和酷暑與嚴寒,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濕潤的空氣,在這樣的環境中
樹木能在呵護中成長,而且能夠活得很久。
所以,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樹木必須不計代價地維持完整的共同體,如果所有個體都只會獨善其身,
其中會有許多無法存活下來。不斷有樹木死去的結果會使樹冠層出現許多空隙,從這里風暴更容易侵入森
第9頁共14頁
林,并造成更多樹木倒下;夏天的暑氣也更容易逼近地面,使土壤變得干燥。所有的樹木都必須承受這些
后果。因此,每棵樹木對于整個共同體而言都彌足珍貴,也都值得盡可能長久地存活。為此,樹木甚至會
集體幫助生病的個體,供給其養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來。反之亦然,曾經伸出援手的樹,現在也需要協
助。這些有著粗壯銀灰色樹干的山毛樟樹,讓我聯想到一群大象:它們同樣也擅長照顧同伴,也會扶持病
者和弱者,直到它們有能力重新站起來,若非不得已,甚至不愿拋下死去的親人。
雖說每棵樹都是共陰體里的一分子,但其中顯然有程度之分。大部分的樹樁會在幾十年內化為腐殖質
(對樹木而言這算是非??斓模?,只有極少數的樹樁歷經數百年氣息猶存。為何情況會如此不同?難道樹木
間也存在階級社會?似乎是如此,只不過“階級”一詞還不夠精準。那更像是以親密程度或喜愛程度來決
定同伴間是否樂意相助的社會。對于這點,我們只要抬頭觀察一下樹冠層就能夠理解。
一般樹木都會盡量擴展自己的枝干,直到碰觸到同樣高度的其他樹木的枝丫末端為止,它們無法繼續
伸展,因為有較好空氣與光線的生長空間已經被捷足先登??v然如此,那里所有的枝干都發展得這般孔武
有力,讓我們不禁要想:上面的生存競爭該有多激烈!相反地,真正的樹木朋友從一開始,就會注意不向
彼此伸出太具威脅性的手臂,它們并不想從對方那里奪走什么,因此樹冠層只會向外圍一一朝著“非我族
類”的方向延伸。透過根部,這些朋友是如此唇齒相依,甚至有時候會一起死去。這種不間斷地向殘樁雪
中送炭的友誼,一般只存在于天然林里,不過或許所有的樹種都存在這種現象。因為除了山毛樟樹,我也
曾在橡樹、冷杉、云杉、花旗松等樹木旁邊觀察到這種活了很久的殘樁。然而在人造森林里,就像中歐地
區大部分的針葉林,樹木明顯只是頂著同樣物種名稱的“街頭游童”,它們的根在種植時就已經永久損壞,
要建構共同的網絡顯然是不可能了。這種森林的樹木通常就像獨行俠,因此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反正它
們多半也沒機會變老,依據樹種的不同,大約在一百年內,其樹干就會被認定可以砍伐了。
(摘編自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鐘寶珍譯)
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樹木根部錯綜交織的系統,把樹群里的個體全都結合起來,進行營養物質的交換和鄰里的互助。
B.只有極少數的樹樁歷經數百年氣息猶存,那是因為它們生存在一個更加樂意相助的樹木的社會里。
C.一般樹木都會盡量擴展自己的枝干,但它們從一開始,就會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脅性的手臂。
D.人造森林的樹木,由于根部無法建構共同的網絡,因此它們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也沒有機會變老。
5.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陳述觀點時使用“一般”“或許”“大約”等詞語,體現了文章用語的嚴謹。
B.第二段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文章的內容更準確、更科學,也更具說服力。
C.第五段“街頭游童”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這種用法與第四段中“階級”的引號用法相同。
D.父章使用多種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樹木要維持完整的共同體的重要性。
6.這篇文章介紹了樹的生命秘密,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6分)
【答案】
4.B5.C
6.①“明知會助長彼此間的競爭,卻還是要與同類共享養分”,這告訴我們在競爭中也要學會互相幫助。
第10頁共14頁
②“許多樹木則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在這樣的環境中樹木能在呵護中成長”,這啟示我們團體對個體的
重要性,在良好的團體中人能更好地成長。③“每棵樹木對于整個共同體而言都彌足珍貴”“樹木甚至會集
體幫助生病的個體”,啟示我們不能忽略團體中的任何一個人,對于弱者要多給予關心與幫助。④“這種森
林的樹木通常就像獨行俠,因此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啟示我們在團體中要多溝通交流,才能走出困境,
行走得更遠。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把樹群里的個體全都結合起來”表述絕對化,文中是說這系統可以把同一個樹種以及一個樹群里的“大
部分”個體結合起來。
C.“一般樹木”范圍擴大,原文是說“真正的樹木朋友”,而不是“一般樹木”。
D.“也沒有機會變老”以偏概全,文中說它們“多半”也沒機會變老。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內容的辨析和對說明方法、標點符號的判斷能力。
C.“街頭游童”使用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階級”使用的引號表示突出強調,兩者用法不同。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第二段“但樹木為何如此社會化,為何明知會助長彼此間的競爭,卻還是要與同類共享養分?理由很單
純,獨木不成林,獨樹無法制造出同一區域內穩定均衡的氣候,也會受到風吹雨打而無所依怙……”,”明
知會助長彼此間的競爭,卻還是要與同類共享養分”,樹木尚且懂得共生合作,這告訴我們在競爭中也要學
會互相幫助。
②第二段“許多樹木則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可以緩和酷暑與嚴寒,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濕潤的空
氣,在這樣的環境中樹木能在呵護中成長,而且能夠活得很久”,“許多樹木則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在這
樣的環境中樹木能在呵護中成長”,這啟示我們團體對個體的重要性,在良好的團體中人能更好地成長。
③第三段“每棵樹木對于整個共同體而言都彌足珍貴,也都值得盡可能長久地存活。為此,樹木甚至會集
體幫助生病的個體,供給其養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來”,“每棵樹木對于整個共同體而言都彌足珍貴”“樹
木甚至會集體幫助生病的個體”,個體對于團體而言很重要,對個體忽視,可能會給團隊帶來災難,啟示我
們不能忽略團體中的任何一個人,對于弱者要多給予關心與幫助。
④最后一段“然而在人造森林里……這種森林的樹木通常就像獨行俠,因此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這種
森林的樹木通常就像獨行俠,因此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啟示我們在團體中要多溝通交流,才能走出困境,
行走得更遠。
(全國甲卷)2024年高考語文考錢終極押題模擬卷5
第11頁共14頁
(-)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博物繪畫在中國古已有之,我們的祖先很早便以繪畫的形式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動植物。五代宮廷畫
家黃筌所繪《寫生珍禽圖》頗具藝術表現力,畫家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清代
蔣廷錫所繪《塞外花卉圖》中,記錄下他在塞外觀察到的66種野生花卉。這兩幅繪畫看似只是個例,人們
印象中更多的是重視筆墨的梅蘭竹菊等題材的寫意之作,但在傳世的大量繪畫作品中仍不乏博物繪畫,它
們還有待于人們深入發掘。
中國博物繪畫在20世紀初才真正走向獨立發展,伴隨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科學性的博物繪畫逐漸為
國人所熟知。這類服務于科學研究的繪畫被應用于我國自然科學等研究領域,其中創始性的代表畫家是馮
澄如。他在20世紀前期繪制了中國最早一批生物科學繪圖,并創新性地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西方科學繪
圖形式相融合。新中國成立后,這類博物繪畫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從中央到地方的生物資源普查以及
動植物志書的編纂推動了生物科學繪圖的發展,這類博物繪畫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有史以來的
最高水平,代表性的成果便是歷經半個多世紀陸續出版的《中國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兩套叢書匯集
了眾多畫家的數萬幅作品,由此逐漸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生物科學繪畫風格。
(摘編自王釗《圖繪自然:博物繪畫在中國》)
材料二:
博物繪畫是科學與美學、自然與人文完美的融合。博物繪畫之美表現在如下維度:一是客觀精確之美。
一幅博物繪畫創作需要長時間的辛勞與耐心,也成就了其精確細致。博物畫家利爾畫一只鸚鵡有時就需要3
個月的時間,需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其特征和情貌。二是色彩斑斕之美。博物繪畫還原了大自然最為豐富的
色彩。博物學家費迪南德?鮑爾的色卡僅綠色就有200多個,紅色、藍色等也有100多個,以展現描繪對
象顏色細微的變化。三是復合疊加之美。博物繪畫中,為了節省成本,無奈將同一種動物畫在一幅畫中,
比如一幅博物繪畫將不同種類的蝴蝶畫在一起,展現出令人炫目的效果。有的甚至將不同類的動物放在一
起,比如梅里安把蛇、青蛙和蛾子放在一起,講羽化成蝶的故事,用空間表現時間,有哲學的意味和情趣,
真正把讀者帶入了大自然奇妙的情境之中。
(摘編自張文靜《訪中央編譯局薛曉源:領略博物繪畫精細渾厚之美》)
材料三:
博物學繪圖在教學、科研中起到很好的輔助和支撐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環節。其一,博物學繪圖是一
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和手段,只有博物學繪圖才能達到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統一。其二,植物界中,不同類群
的植物形態結構和大小千差萬別。從植物的細胞結構(微觀),到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直至復雜的植物群
落、景觀生態(宏觀)均可以通過博物學繪圖的技巧來真實地表達出來。
攝影很難充分表現植物的主要特征(如:葉脈走向、葉緣鋸齒形態、花的內部組織結構等特性)。光線
與拍攝角度對物體的影響一一由于照片受到光線和拍攝角度的限制,有時不能清楚地表現某些植物分類特
征(繪圖可以表現細節)。博物學繪圖可以通過對物體各部分細節的描繪,正確細致反映植物的花朵、果實、
第12頁共14頁
根、莖、葉等部位和形態特征。
(摘編自胡冬梅《博物學繪圖的歷史使命》)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筌所繪《寫生珍禽圖》證明我國五代開始有博物繪畫,只不過當時并未獨立發展,博物繪畫直到20
世紀初才走向獨立。
B.中國博物繪畫的發展,與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和國家對生物資源的普查、動植物志書的編纂有著密不可
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度假酒店租賃合同
- 建立小學國防教育合作機制計劃
- 2025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培訓計劃
- 教師假期心理健康維護心得體會
- 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激勵機制設計心得體會
- 電力行業招標代理流程及其優化
- 城市管理干部培訓心得體會
- 教育機構質量保證承諾書范文
- 基礎教育數學復習計劃的最佳實踐
- 電力行業資料員的工作職責與規范
- CISP-PTE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學校崗位安全手冊指南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黑吉遼蒙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醫院文化節活動策劃
- 部隊防雷電暴雨安全知識
- 2025年消防文員類面試題及答案
- 重慶市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 船舶駕駛培訓虛擬場景構建-深度研究
- 手術患者預防跌倒
- 《特斯拉汽車供應鏈管理》課件
- 清華-市場營銷學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