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第6章單元評估eq\o(\s\up7(作業時限:60分鐘作業滿分:100分),\s\do5())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全面二孩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以下有關敘述不合理的是(D)A.我國人口政策反映了人類種群數量變更規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種群的一面B.人口增長率比人口的年齡結構更加適合于對短期人口變更進行精確的計算C.醫療水平的改善而導致的壽命延長,是我國實行限制生育政策同時人口仍舊保持增長的一個重要緣由D.當一對夫妻平均生育兩個孩子時,我國人口總量就會保持穩定解析:當一對夫妻平均生育兩個孩子時,考慮到環境污染、傳染病等問題,人口還可能接著下降,D錯誤。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A.SO2是造成水體富養分化的主要物質之一B.Hg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對生物和人體造成危害C.我國的大氣污染屬于石油型污染D.水中N、P、K元素越多,對水生生物的生長越有利解析: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是造成水體富養分化的主要物質,與SO2無關;我國的大氣污染屬于煤煙型污染;水中N、P、K元素過多,最終會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3.南極冰藻是以硅藻為主的一大類藻類植物,長期生長在南極海冰區-2℃~4℃的環境中,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自1975年以來,磷蝦種群密度下降高達8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B.企鵝種群密度也會隨著磷蝦種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極冰藻、磷蝦、企鵝與該海冰區的其他生物組成群落D.-2℃~2℃范圍內,隨著溫度上升南極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解析:在肯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形成種群,南極冰藻不只包括一種生物,故不能組成一個種群;企鵝以磷蝦為食,其數量增多會導致磷蝦數量削減,磷蝦削減后又可導致企鵝數量削減,二者數量最終在肯定范圍內達到動態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聚集在肯定區域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南極冰藻的最適生長溫度是2℃,在-2℃~2℃范圍內,隨溫度上升,光合作用強度增大。4.到2050年,按16億人口人均年消費糧食600kg計算,中國共需糧食9.84億噸,須要每公頃產糧13.5噸,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同現在相比須要提高2.7倍才行。這個事實說明(B)A.達到這些指標是相當困難的B.限制人口和愛護耕地,對中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C.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將會同步提高D.2050年,中國糧食須要大量進口解析:人口的增長會給糧食等各種資源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限制人口的增長以及愛護耕地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對中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5.天鵝洲自然愛護區是為了實現麋鹿回來自然而建立起來的,愛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但沒有大型食肉動物。1993年以來,分三批從北京引進的94頭麋鹿,自由生活在愛護區內,完全以野生植物為食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2003年約為450頭,目前已經超過800頭,并形成了3個亞種群。但近年來,隨著人類在愛護區內的某些活動增加,麋鹿起先出現種群密度受制約的跡象。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A.愛護麋鹿的意義在于愛護基因的多樣性和物種的多樣性B.建立自然愛護區后,麋鹿的環境容納量就可以始終穩定不變C.麋鹿在愛護區內生活,沒有捕食者,食物足夠,因此沒有環境阻力D.由于出現生殖隔離,原來的一個麋鹿種群分化為三個亞種群解析:由于環境的變更,建立自然愛護區后,麋鹿的環境容納量也并非始終穩定不變;“隨著人類在愛護區內的某些活動增加,麋鹿起先出現種群密度受制約的跡象”,這個信息告知我們,麋鹿在愛護區內生活,同樣存在環境阻力。故選A。6.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C)A.限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B.限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要把安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目前我國人口太多,不行能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D.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總數達到峰值以后,將起先緩慢下降解析: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在不犧牲將來幾代人須要的狀況下,滿意我們這代人的須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長久而協調的發展”。正因我國人口較多,我們才必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也是我國的基本國策。7.下列關于環境污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D)A.環境污染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逼的唯一緣由B.水中N、P、K等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含量越多對水生植物生長越有利C.固體廢棄物是沒有運用價值的污染源D.環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遺傳病發病率上升的緣由之一解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逼,除了環境污染外,還有棲息地丟失、人類的捕殺等。水中N、P、K等含量過多,會造成水體富養分化,最終導致水質惡化,不利于水生生物生存。固體廢棄物具有肯定的運用價值。8.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愛護”的敘述,正確的是(D)A.地球上全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組成生物多樣性B.很多野生生物的運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晰,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間接價值C.建立植物園、動物園等措施屬于就地愛護D.愛護生物多樣性,并不反對對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解析:A項對生物多樣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態系統層面;B項間接價值應為潛在價值;C項措施為易地愛護。9.某城市的一塊荒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被改造成另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改造前后的一些變更見下表。據此作出的相關推斷中錯誤的是(D)A.改造增加了該區域的濕地面積B.改造后該區域的植物多樣性增加C.改造后該區域的小氣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人們供應豐富的生產和生活物質解析:據題表可知,改造后的優勢種由旱生植物變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濕地的面積應當增加了。改造后植物種類增加,多樣性程度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氣候會有所改善。但是,增加的植物種類尤其是優勢種并非經濟作物,所以并未供應生產和生活物質。10.下列有關含有氮、磷的污水對水生生物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C)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礙藻類的生長和繁殖,進而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礙藻類的生長和繁殖,但有利于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進藻類植物的大量繁殖,但會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進藻類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解析:由于氮、磷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所以含有氮、磷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海洋中,會使水體中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含氧量削減,進而被厭氧的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等有毒氣體,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1.下列關于愛護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中錯誤的是(B)A.愛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學意義主要表現在維持生物圈的自動調整實力B.建立自然愛護區是愛護生物多樣性的唯一措施C.人類應限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模式、道德準則和消費觀念D.必需重新諦視和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析:建立自然愛護區是愛護生物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措施。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地球上全部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B.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D.愛護野生生物資源是愛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解析:A敘述不全面,一方面漏了微生物,另一方面還有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3.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C)A.通過生物技術手段,轉化淀粉生產可再生能源B.運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保證糧食穩產C.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D.大力開墾濕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解析:淀粉無法生產可再生能源;農藥治蟲會造成污染;開墾濕地破壞生態環境;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是最合理的。故選C。14.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其子孫后代共有的珍貴財寶,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C)A.基因重組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緣由之一B.生物的多樣性歸根究竟是由DNA的多樣性確定的C.外來物種的入侵是我國生物多樣性削減的主要緣由D.建立自然愛護區和大熊貓培育中心,都是愛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解析:外來物種的入侵是我國生物多樣性削減的一個緣由,但它不是主要緣由。主要緣由是生物生存環境的變更和破壞,對生物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環境污染等。15.人具有較強的能動性,能夠依據自己的意志來變更自然的面貌。下列關于人類活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為了人類的發展,人類應想方設法改造自然B.集體力氣大于個體力氣之和,故應大力增加人口數量C.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以放心大膽運用D.人類的活動應在兼顧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適當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解析: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可再生資源是有限的,若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那只能是使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最終人類無法正常生存下去。因此人類在改造自然界時,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長久而協調的發展。16.對警惕地球變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D)A.地球變暖將是一場災難,將導致海平面上升B.為防止氣候變暖,人類應盡量削減CO2的排放量C.為防止氣候變暖,人類應盡可能植樹造林,愛護植被D.熱帶雨林極大擴張,有利于海水的升溫解析:熱帶雨林擴張,植被增多,溫室效應減緩,溫度降低,那么海水不行能升溫,故D不正確。17.下列不屬于通過愛護瀕危物種來愛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的是(C)A.試驗室保存物種的基因庫B.實施細胞核移植并進行胚胎移植C.適時、適量地開發利用瀕危物種的資源D.建立自然愛護區,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解析:對于瀕危物種須要進行特地的愛護,禁止捕獵和買賣,愛護措施主要有就地愛護和易地愛護,愛護物種的基因庫、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也是重要的愛護措施。18.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由科技含量較低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代農業雖然產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了嚴峻的環境污染,因此我國政府正大力推廣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態農業。下列關于生態農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A.生態農業系統中食物鏈和養分級越多,在能量流淌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生態農業系統的反抗力穩定性比現代農業的高C.生態農業系統設計的指導原則是實現生態系統的能量和物質的多級利用D.生態農業系統屬于人工生態系統,人的作用特別突出解析:生態農業系統中食物鏈和養分級越多,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越多,在傳遞過程中消耗的部分也越多。19.江蘇省徐州市多年來圍繞“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生態效應漸漸顯現。下列有關該生態工程的分析評價不合理的是(D)A.使物種多樣性程度顯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組成更為困難C.使生態系統的類型更為多樣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解析:生態建設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豐富度,使群落結構困難,增加生態系統的類型,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態功能),但不肯定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A、B、C項正確,D項錯誤。20.下列關于江蘇省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務的敘述,錯誤的是(B)A.互花米草原產美洲,引入到江蘇沿海等地種植后快速擴散并變更了灘涂生物多樣性,屬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原產美洲,經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區后快速擴散,對農田有肯定危害,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不屬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產我國,但后來在國內絕跡,從歐洲引入并在大豐境內建立自然愛護區實行遷地愛護D.丹頂鶴在我國東北等地繁殖,遷徙到江蘇沿海灘涂越冬,在鹽城建立自然愛護區實行就地愛護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肯定危害的現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蘇沿海等地后,在與本地物種的競爭中占優勢,使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威逼,A項正確;小龍蝦由日本引入后,在與本地生物的競爭中占優勢而大量繁殖并快速擴散,屬于生物入侵,B項錯誤;麋鹿原產我國,在國內絕跡后,從歐洲引入并在大豐境內建立自然愛護區愛護起來,屬于遷地愛護,C項正確;鹽城的丹頂鶴自然愛護區是在其越冬地進行的就地愛護,D項正確。2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D)A.調查某片樹林中的一種鳥的種群密度,須要采納樣方估算的方法B.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困難,生態系統復原力穩定性就越強C.植物通過花香和艷麗的顏色吸引昆蟲傳粉體現了信息能調整生物的種間關系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解析:調查某片樹林中的一種鳥的種群密度,常采納標記重捕法,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困難,生態系統反抗力穩定性就越強,復原力穩定性越弱,B錯誤;植物通過花香和艷麗的顏色吸引昆蟲傳粉體現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C錯誤;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D正確。22.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A.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保證B.各種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大量引進國外物種是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樹種的自然林比單一樹種的人工林更簡單被病蟲害毀滅解析: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生態系統,因而物種多樣性有賴于生態系統多樣性;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很可能引起外來物種入侵現象,引發生態危機,破壞生物多樣性;混合樹種的自然林可以吸引更多的捕食性鳥類和其他天敵物種,生物種類多,反抗力穩定性強,不易遭遇病蟲害毀滅。23.(多選)將江蘇某地當年收獲的小麥秸稈剪成小段,于7月20日起先分別進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種方式的處理,3次重復,每隔15天檢測一次秸稈腐解殘留量,結果見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B)A.秸稈還田后翻耕土埋應是利用秸稈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氣和水分條件有利于多種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C.假如將處理起先時間提早30天,則3條曲線的位置將呈現上移趨勢D.從堆放、水泡2條曲線可以推想好氧性微生物分解實力高于厭氧性微生物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相關學問。從環境條件分析,露天堆放會導致水分不足,水泡處理睬導致氧氣不足,土埋處理時空氣和水分條件較有利于多種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故秸稈還田后翻耕土埋應是利用秸稈的合理方法;假如將處理起先時間提早30天,因氣溫較高,微生物分解活動增加,則3條曲線的位置將呈現下移趨勢;從堆放、水泡2條曲線可推想好氧性微生物分解實力低于厭氧性微生物。24.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有降低的趨勢,對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B)A.棲息地總量削減和棲息地多樣性降低是重要緣由B.棲息地破裂化造成小種群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C.這種變更是由于新物種產生量少于現有物種滅亡量D.過度的人為干擾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學問。棲息地的破壞和丟失是導致物種瀕危和絕滅的重要緣由,故A正確;小種群不利于對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故B錯;新物種產生須要較長時間,故C正確;人類不恰當地活動,如過度放牧、亂捕濫獵等會超誕生態系統的自動調整實力,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故D正確。25.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愛護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B)A.禁止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是愛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原則B.建立自然愛護區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愛護C.濕地在蓄洪防旱、調整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的結果解析: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是愛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原則;濕地在蓄洪防旱、調整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的結果。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8分)回答下列關于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問題:(1)紅樹林具有調整氣候、愛護海岸的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這種作用所具有的價值屬于間接(填“間接”或“潛在”)價值。(2)某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如圖所示。圖中A是一種氣體,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頭表示碳流淌的方向。圖中A表示大氣中CO2庫,生物成分E表示生產者。生物成分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級消費者。解析:(1)紅樹林對生態系統有重要調整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也叫生態功能)。(2)分析圖示可知,E與A之間為雙向箭頭,A處箭頭多指向A,說明A是大氣中CO2庫,E是生產者;C以E為食,是初級消費者,B是次級消費者,D是三級消費者;各種生物都有箭頭指向F,說明F能將生物群落的有機碳分解為CO2釋放到大氣中,故F是分解者。27.(8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點采集并測定水樣,結果表明,各采樣點無機氮濃度相近,而無機磷濃度差異較大。按無機磷濃度由低到高的依次,繪制各采樣點對應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密度曲線,結果如下圖。據圖回答:(1)磷元素進入浮游植物細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成為細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細胞內,磷元素通過參加反應(寫反應式),保持細胞內ATP含量的相對穩定。(2)分析發覺,P1、P2采樣點浮游植物種類差別特別明顯,從進化角度分析,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3)無機磷濃度高于P1的采樣點,浮游動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樣點低,下列有關其緣由的分析,不行能的是B(單選)。A.可被浮游動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種類較少B.水體溶解氧較高C.浮游動物的捕食者數量較多D.水體有害物質濃度較高(4)請用箭頭補充完成該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圖。解析:本題以河流污染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實力和獲得信息的實力。(1)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組成磷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組成ADP和ATP的必需元素,細胞通過ATP和ADP的相互轉化保持細胞內ATP含量的相對穩定,二者相互轉化的反應式為:(2)由圖示信息知,由于P1和P2采樣點環境條件不同,導致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其結果是浮游植物種類差別明顯。(3)無機磷濃度高于P1的采樣點,浮游動物的密度較P1采樣點的低,其可能的緣由有:可被浮游動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削減,浮游動物的天敵數量較多,水體污染嚴峻等。P2采樣點無機磷濃度高,使水體發生富養分化,污染嚴峻,水體溶解氧較低。(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過生物間的捕食關系沿食物鏈流淌,同時每一養分級的生物體內的氮元素也會隨排泄物或遺體等流向分解者。28.(10分)從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樣性的緣由不同。(1)從分子水平看,性狀具有多樣性的干脆緣由是蛋白質的多樣性;根本緣由是DNA上基因的多樣性。(2)從變異的來源看,生物性狀具有多樣性主要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3)從進化角度看,生物性狀多樣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4)從整個生物圈來看,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分布著不同類型的群落,這反映了生態系統水平的多樣性。(5)愛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在基因(遺傳)、物種、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實行愛護戰略和愛護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就地愛護,即建立自然愛護區。但對一些珍稀、瀕危、繁殖實力很差的動物,如大熊貓,還需另外采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手段進行挽救。解析:(1)生物性狀的詳細體現者是蛋白質,所以性狀表現多樣性的干脆緣由就是蛋白質種類的多樣性,而蛋白質的合成是由DNA上的基因限制的,所以生物多樣性的根本緣由就是DNA上基因的多樣性。(2)生物性狀的多樣性與變異有關,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3)現存的每種生物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因此,生物多樣性產生的緣由從進化角度看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種多樣的環境對生物進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4)從生物圈來看,生物群落與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是生態系統,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分布著不同類型的群落,構成不同的生態系統,反映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5)基因、物種、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所以愛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從這三個層次上加以愛護。無論哪個層次的愛護,最有效的手段都是就地愛護,即建立自然愛護區。29.(8分)某地為解決生活污水(以有機物為主)的凈化問題,而建立了一個人工濕地,該人工濕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蘆葦、荷花、藻類、輪蟲以及人工放養的魚和鴨等。如圖為該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圖解,請據圖回答問題:(1)流經該人工濕地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光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2)圖中的A、B、D共同構成了生物群落,碳在①②兩個過程中分別主要以二氧化碳、有機物形式進行傳遞。(3)魚類屬于圖中的D(填字母),我們常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魚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化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8交通安全日課件
- 2025年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剖腹產后護理查房
- 230個成語典故230個歷史人物
- 自身免疫性肝炎護理常規
- a-letter-home課件教學課件
- H3C新員工文化培訓報到指引(201607期)
- 第十章痰液檢查課件
- 《融媒體實務》教學課件(全)
- 牛津譯林版六年級下冊英語期中檢測試卷+答案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認識洗衣機》
- 熱力管道裝置工程施工記錄表
- 特殊過程焊接工藝確認
- GB/T 8411.3-2009陶瓷和玻璃絕緣材料第3部分:材料性能
- GB/T 4857.17-2017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17部分:編制性能試驗大綱的通用規則
- “兩區三廠”專項施工方案
- 汽車消聲器設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