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更【課程標準】了解中國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相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一、鐵路,更多的鐵路1.近代鐵路的起步(1)1881年,中國自建的第一條唐山開平至胥各莊鐵路建成通車。(2)1888年,宮廷專用鐵路落成。2.近代鐵路的發展(1)甲午斗爭以后,列強爭奪在華鐵路的修筑權。修鐵路成為中國人救亡圖存的劇烈愿望。(2)1909年,中國工程師詹天佑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3)到1911年,鐵路半數以上由外國修筑并限制,民國以后,各條商路修筑權收歸國有。但鐵路建設始終未入正軌。二、水運與航空1.水運(1)1872年,近代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標記著中國新式航運業的誕生。(2)1900年前后,民間興辦輪船航運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強聯手壓價、競爭排擠中艱難求生。2.航空:中國航空事業起步于1918年。當時附設在福建馬尾造船廠的海軍飛機工程處起先研制水上飛機。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設“籌辦航空事宜處”。此后十年間,航空事業獲得較快發展。三、從驛傳到郵政1.郵政(1)鴉片斗爭后,外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郵政代辦所”。(2)1896年,“大清郵政局”成立。(3)民國時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驛站。1920年,中國首次參與萬國郵聯大會,簽訂一系列相關國際郵政條約。2.電報、電信事業(1)1877年,福建巡撫在臺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成為中國自辦電報的開端。(2)民國時期戰亂頻仍,電報電信事業一度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30年頭狀況才發生變更。3.近代交通和通訊發展的意義(1)新式交通促進了經濟發展,變更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出行方式,還肯定程度地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大大增加,使異地傳輸更為便捷,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探討溝通1]中國近代修筑鐵路的主要動力是什么?主要障礙是什么?提示:近代化發展的需求和收回利權的愿望是中國近代修筑鐵路的主要動力。封建主義的阻撓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修筑鐵路的主要障礙。[探討溝通2]怎樣理解新式交通“肯定程度地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提示:近代新式交通之所以變更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主要是因為它干脆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從而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接觸了更多的新式事物,間接導致了小農意識的淡化,代之以開放、文明的新觀念。1.鐵路是隨著西方列強侵略傳到中國的,因而近代中國的鐵路都是外國人修建的。(×)2.輪船招商局是中國最早的輪船公司,標記著中國新式航運的誕生。(×)3.在興建鐵路問題上,義和團和清政府一些官員的看法基本一樣。(√)4.通訊工具的變遷和電訊事業的發展,徹底變更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主題一近代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材料一:甲午斗爭后,列強在中國瘋狂掠奪鐵路修筑權。到1911年,全國鐵路總長9292千米,其中半數以上由外國修筑并限制。材料二:一些閉塞地區的經濟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因鐵路而面貌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旺盛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學問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全部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現代化進程。材料三:1894年,孫中山曾大聲疾呼中國修建鐵路,1912年2月,孫中山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后致力于發展中國鐵路事業。請分析:1.依據材料一分析說明中國近代鐵路興建的特點,其后果是什么?2.結合所學學問及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國興建鐵路的影響。3.依據材料三,孫中山對修建鐵路有何主見?其主見能否實現,為什么?提示:1.特點:帝國主義瘋狂掠奪中國鐵路修筑權,在華修建的鐵路長度大大超過了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后果:一是帝國主義從中獲得了巨額利潤;二是限制了中國的交通命脈,便于它們進一步侵略中國。2.活躍了閉塞地區的經濟;推動了商業城鎮的發展;帶動了與鐵路有關的行業的發展;有利于學問、信息的流通傳播;但沖擊了傳統的交通運輸業及其從業人員的生活。3.主見:修建鐵路,大力發展鐵路事業,實現商業振興、民富國強。不能實現;因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列強侵略、政局動蕩、經濟凋敝、資金和技術缺乏。中國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特點及緣由。提示:(1)特點:①中國近代交通工具都是從外國傳入的,交通運輸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國限制。②鐵路、水運、航空都獲得肯定的發展,中國交通運輸業起先近代化。③交通工具地域發展不平衡,城市比鄉村發達。④各種交通工具同時并存。⑤起步晚,發展慢,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2)緣由: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主動興辦近代交通,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②中國政府的政策轉變及引導。③列強為了擴大在華利益,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限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④中國各地經濟發展嚴峻不平衡,這就確定了各地交通發展的不平衡。甲午斗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為何激烈爭奪在華鐵路修筑權?提示:甲午斗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方面加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另一方面在中國爭奪勢力范圍和強占租借地。列強之所以爭奪鐵路修筑權,除了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外,還可以通過他們限制的鐵路,延長和擴大他們的侵略勢力,鐵路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大動脈和擴張在華侵略勢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作用有哪些?提示:(1)加強國內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國內市場的形成。(2)鐵路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有利于打破舊的思想觀念,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3)中國發展自己的鐵路事業對于抵制外來經濟侵略起到了肯定的作用。(4)同時也短暫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與限制。中國近代水運業早于近代鐵路業,但發展比鐵路還要緩慢和艱難的緣由是什么?提示:(1)外國航運公司壟斷中國水上運輸。(2)中國近代航運以商辦為主,造船又以官辦為主,而用途以軍事須要為主。(3)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主題二近代中國通訊事業的發展材料一:竊泰西各國,越重洋數萬里來至中土,恃其輪船、鐵路之利,不啻出入戶庭;至于遣將調兵,處分軍事,雖懸隔山海,而如指掌,則尤以電報為之樞也。中國驛遞文報,羽檄交馳,人馬俱敝,遲速之數,霄壤懸殊。——《光緒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兩廣總督張樹聲奏》材料二:“具大神通,經緯縱橫。匪夷所思,慣傳消遞息,捷于影響。穿河貫漢,事更離奇,欲報平安,暗牽線索……縱萬里關山信不遲,笑魚箋雁帛,無斯火速……”請分析:1.結合所學學問及材料一,分析近代郵電事業興起的緣由是什么。2.材料一中,中西交通、通信技術的差距給近代前期的中國造成哪些不利影響?3.結合材料一、二,從中可以看出通訊出現什么特點?提示:1.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國外新技術的傳入。②國內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③軍事政治的須要。④政府政策的影響。2.①不利于抗擊外來侵略、維護國家平安。②不利于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3.傳達信息快捷和簡便。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提示:(1)近代交通、通訊工具變更顯著。在近代,西方獨創了輪船、火車、汽車、電報、電話,并傳入中國,從而使中國的交通、通訊方式發生了質的變更。(2)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彼此距離縮短,極大地促進了區域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溝通。(3)新式交通、通訊方式變更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出行方式,肯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4)交通近代化使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大大增加。它加強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溝通,接觸到西方在政治、經濟乃至思想領域中的先進事物,也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正確相識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發展與中國獨立之間的關系。提示:近代交通與通訊事業的發展看似只是技術進步的產物,與國家獨立自主沒有關系。但事實上,限制交通、通訊成為列強對中國限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不變更中國社會性質的狀況下,中國的交通和通訊事業就不能從根本上得以發展。怎樣辯證看待西方列強對中國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發展的影響?提示:從客觀上看,西方列強的舉動促進了中國交通、通訊方式的近代化,對于中國社會的進步,與國際接軌起到了肯定的主動作用。但是,在主觀上列強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便利在華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本質上是一種侵略活動。哪些因素影響中國近代通訊事業的發展?提示:(1)西方列強侵略的須要。(2)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3)中國是封建落后國家,科學技術落后,經濟實力薄弱。(4)政府政策的支持,思想意識的影響。(5)人們思想不斷解放,加深了對通訊業作用的相識。題組一交通事業的發展1.中國近代交通工具不斷進步。下列不屬于交通領域變更趨勢的是(B)A.從國外傳入走向自主制造B.從封閉保守走向便利平民C.向海陸空立體發展D.向機械牽引力演進解析:從國外傳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輪船從國外傳入,1865年中國建成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故A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解除;中國傳統交通工具不能體現出封閉保守,故B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中國近代交通工具有陸上的火車、電車、汽車,海上的輪船,空中的飛機等,整體向海陸空立體發展,故C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解除;中國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機械牽引力,故D項說法正確,不合題意,解除。2.張謇為激勵自己的愛國熱忱,發誓肯定要親自乘坐一次在中國政府自己修筑的鐵路上奔馳的火車,他的愿望最早可能實現于(B)A.19世紀70年頭 B.19世紀80年頭C.19世紀末 D.20世紀初解析:中國人自己修建鐵路是從19世紀80年頭初修建唐胥鐵路起先的。3.下圖是吳淞鐵路公司于1876年發行的“鐵路火輪車”招貼畫。據記載,當“火輪車”通車時,人們紛紛涌來,爭相乘坐。圖文材料說明(C)A.近代交通工具首現中國B.國人觀念發生徹底變更C.鐵路火車影響人們生活D.廣告公司廣攬旅游業務解析:近代交通工具首現中國是在鴉片斗爭后,故A項錯誤;人們紛紛乘坐火車,表明國人的觀念發生變更,但不是徹底變更,故B項錯誤;人們紛紛乘坐火車,表明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所變更,鐵路火車影響了人們生活,故C項正確;廣告公司廣攬旅游業務材料沒有涉及到,故D項錯誤。4.19世紀70年頭已經在中國出現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A)A.輪船B.飛機C.汽車D.馬車解析:鴉片斗爭后輪船起先進入中國,19世紀70年頭,洋務運動創辦輪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強壟斷中國江河運輸業的局面,故A項正確;飛機、汽車都是20世紀初才在中國出現的,故B、C兩項錯誤;馬車屬于中國傳統的交通工具,故D項錯誤。5.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蔣村的小地主,從蔣村坐木船到寧波要花三天兩夜,從寧波乘輪船到上海,路雖然遠十倍,但一夜之間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來要自己的兒子離開私塾到教會學校讀書,學習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D)A.近代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B.上海與浙江等周邊地區的交通特別發達C.西方工業品的輸入影響到民眾生活習俗D.交通工具的進步推動人的思想觀念轉變解析: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輪船的快速,轉變觀點要求兒子不再考科舉,而是到教會學校學習西方制造,故D項正確。6.1890年,清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吏這樣感慨道:“任載之重如此,腳費之輕如彼,果能各處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淺鮮。”該官吏感嘆的交通運輸方式是(A)A.火車B.輪船C.汽車D.飛機解析:依據材料“1890年”“載重”“各處仿行”等關鍵信息,可以推斷這個清朝小吏感嘆的是火車,故A項正確;從“各處仿行”可解除B項;汽車是20世紀初才進入上海等大城市的,飛機在20世紀初才獨創出來,故C、D兩項錯誤。題組二通訊事業的發展7.“上海之有德律風,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直立木桿,上系鉛線,線條與電報無異,惟其中機括不同。傳遞方法,只須向線端傳語,無異一室晤言?!痹摬牧戏从车氖?C)A.電報的傳入B.電燈的傳入C.電話的傳入D.英語的傳入解析:依據“向線端傳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通信工具,故可解除B、D兩項;依據材料可知,這種工具“與電報無異”,故非電報,可解除A項,故選C項。8.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謠:“破戲臺,爛秀才,小足板子洋煙袋;火車站,德律風(指電話),大足板子畢業生?!边@反映出當地(B)①文化教化日趨衰落②思想觀念有了變更③生活方式發生變更④傳統習俗受到沖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通過歌謠中“洋煙袋”“火車站,德律風(指電話)”可知,反映當時山西人有抽洋煙的習慣和乘坐火車及運用電話等新式交通與通訊工具,說明當時山西的傳統習俗受到了沖擊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極大的變更,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更,故②③④正確?!按笞惆遄赢厴I生”反映當時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經放足,學習新式文化了,說明文化教化不是日漸衰落,而是有所進步,故①錯誤。9.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