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云南省西疇縣二中2018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0分,共50分)1.2003年3月,美國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這表明美國是“冷戰”結束后()A.唯一的超級大國B.多極世界的一員C.歐盟外交的代表D.兩極世界的一極2.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許多國家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支持,并強調世界各國應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爭有賴于國際社會的合作②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障礙③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鏟除④恐怖主義依然是國際社會的公敵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3.下列事件最能集中反映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矛盾和斗爭的是()A.國會縱火案B.西班牙民族解放戰爭C.日本制造華北事變D.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4.1980年9月22日,伊朗士兵在德黑蘭舉行大規模游行并準備開赴兩伊戰爭前線。這場戰爭()①源于兩國宗教矛盾、領土爭端的激化②由伊朗首先挑起③初期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攻勢④伊朗始終處于被動狀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頭戴防毒面具在站崗的法國士兵,據此推測,該戰役可能是()A.馬恩河戰役B.索姆河戰役C.凡爾登戰役D.色當會戰6.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的形勢是()①雅爾塔會議召開②召開了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③法西斯集團開始解體④蘇德戰場轉入反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兩大戰場上取得了轉折性的勝利,這兩大戰場是()A.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B.中國戰場和蘇德戰場C.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D.蘇德戰場和北非戰場8.1970年2月,尼克松總統在對外政策報告中說:“我們朝著改善同北京的實際關系的方面采取我們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驟,那些肯定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符合亞洲的和平和穩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說這番話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國綜合國力強大B.美蘇爭霸中蘇攻美守C.中蘇兩國友好關系破裂D.美國開始調整對華政策9.下圖是一張美國二戰時期的一幅海報,上面有林肯《蓋茨堡演說》中的話:“決不讓那些死去的人們白白犧牲。”該海報最早可能出現于()A.慕尼黑協定簽字后B.德軍向英法發動進攻后C.蘇德戰爭爆發后D.日軍突襲珍珠港后10.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獨立和反對民族歧視的宣言,這是由于()A.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加入聯合國,使聯合國出現了新面貌B.美蘇爭霸的時代已結束C.美國不再操縱聯合國D.第三世界國家在聯合國中已占主導地位11.二戰后初期,一種新的國際關系格局——雅爾塔體制初具雛形。該體制()①基本上按照美蘇兩國的意志建立②違背了世界人民實現和平的愿望③體現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以合作來維護戰后和平的精神④打破了傳統的以歐洲大國均勢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20世紀30年代,美國推行“中立”政策的根源是()A.傳統孤立政策的深遠影響B.美國政治外交的需要C.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利益的驅使D.經濟危機嚴重削弱美國實力13.20世紀20年代,日本關東軍高級軍官石原莞爾提出:“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徑。”通過下列哪一事變,這個荒謬的看法變成了關東軍的侵略行徑()A.九一八事變B.納粹黨成為第一大黨C.七七事變D.“二二六”政變14.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是一場帝國主義性質的非正義戰爭,但就局部來看,有些國家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質。這些國家包括()①塞爾維亞②保加利亞③比利時④法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5.“阻止共產黨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二戰后美國在西歐實行的重要政策,最能體現此觀點的是()A.進行反蘇的輿論宣傳B.實施馬歇爾計劃C.建立北約組織D.實行軍事援助16.美國曾經引發了越南戰爭、朝鮮戰爭,但也曾為中東和平作出過努力,由此可見美國制定海外戰略的實質是()A.改變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B.維護美國的海外利益和國際地位C.阻止蘇聯的全球戰略攻勢D.穩定資本主義,打擊共產主義17.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巴爾干地區成為歐洲“火藥桶”的最主要原因是()A.該地區的民族矛盾長期尖銳存在B.有的巴爾干國家推行地區霸權主義C.奧匈帝國在該地區不斷地進行擴張D.歐洲列強紛紛插手巴爾干擴張勢力18.赫魯曉夫曾坦率地告訴美國記者:“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我們為和平而聯合起來,那么就不會有戰爭。”說明()①蘇聯想與美國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魯曉夫放棄競爭,爭取美國支持③美蘇消除了分歧和隔閡④美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③④19.伊拉克領導人認為發動對科威特戰爭的有利國際形勢是()A.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B.兩極格局解體,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C.兩極格局逐步解體,國際局勢動蕩D.中東和平取得很大進展20.進入21世紀,中東地區的戰爭依然不斷,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東地區正在一步步的邁向和平,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A.西方大國從中協調B.以色列的多次讓步C.巴以人民對和平的追求D.聯合國的總體控制21.下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次戰事的發生地。這一事件()A.改變了大戰爆發后美國的“中立”政策B.標志著盟國在太平洋戰場戰略轉折完成C.證明制空權已轉移到反法西斯盟國一邊D.導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實現更大規模地聯合22.1940年12月,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時說:“過去兩年的經驗已無可懷疑地證明,任何國家都不能姑息納粹……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只有以徹底投降為代價才能與納粹和平。”下列哪個國家的史實證明了羅斯福的這一論斷()A.英國B.法國C.波蘭D.蘇聯23.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的主要目的在于()顯示強大的軍事實力B.配合德國和日本的侵略C.滿足人民的強烈要求D.搶占有利的戰略位置24.結合《美國的征兵廣告》,你認為美國參加一戰的原因有()①美國愛好和平,為正義而戰②美國為了賺取戰后的利益③如果協約國失敗,美國的大量投資將會化為烏有④戰爭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美國人的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我們今天用響亮的聲音對你們說:血和淚已經流夠了,夠了!我們無意報仇,我們對你們不懷怨恨。今天,我們正給和平一個機會……”已故以色列總理拉賓的這段講話()A.說明巴以之間的矛盾根本解決B.正式啟動了中東和平進程C.表達了所有以色列人的愿望D.表明他接受政治解決中東問題分卷II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材料二英國政府和俄國政府聲明,它們承認阿富汗的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并且同意,英國及英印商業和商人所既經取得或將來取得的一切權利,俄國商業和商人也同樣享受。——以上材料均摘自《國際條約集》請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時間的哪一條約?其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是指哪些國家?(2)材料二出自什么時間的哪一條約?它反映了這一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上述兩個條約所產生的主要影響。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隊的部署情況材料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雖然美國海軍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陸軍主力的使用始終受到歐洲戰場的限制。法國二戰史學者亨利·米歇爾寫道:“事實上,由于英國和美軍兵力不夠,唯一對日軍作戰的陸軍就是中國的陸軍了。”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國戰場問題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熟梅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軍和納粹的大規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完全切斷俄國同外界的聯系,瓜分埃及,切斷經過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線,難道不會是這樣嗎?”材料四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傷亡3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美國死亡40.5萬人;英國死亡37.5萬人。——以上材料摘自《世界近代現代史參考資料》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二可得出什么結論?(2)材料三中羅斯福設想了怎樣的結局?這一結局未能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四簡要評價中國的抗日戰爭。28.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材料一戰后經過了短短的20年,就爆發了新的世界大戰,再次把人類拖進了痛苦與災難的深淵。請回答:有人認為,二戰的爆發完全是由材料中三個戰爭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2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斯大林表示:“戰時,要保持團結并不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這一點誰都清楚。艱難的工作在戰后,那時,各種不同的利害關系往往會使盟國分裂。”——陳慶軍《世界近代現代史精要》材料二美國政府攻擊共產主義,認為它已經“成為世界上一切邪惡的根源。在任何地方發生的每一變動中,我們總能看到有‘莫斯科共產主義’在插手”。材料三美國總統杜魯門上臺后,曾經一再聲稱:“我們贏得的勝利把領導世界的持續重擔放到了美國人民的肩頭……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完成:(1)材料一中的“共同敵人”是什么?斯大林對美、蘇關系作出了怎樣的判斷?(2)依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初期美、蘇關系的特點及其原因。
云南省西疇縣二中2018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解答本題時應結合必修Ⅰ的相關內容進行思考。“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為其撇開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提供了條件,故A項符合題意。2.【答案】A【解析】許多國家支持,說明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的公敵,④正確;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可以看出①正確;本·拉登被擊斃不能說明恐怖主義的土壤被鏟除,恐怖主義不是全球化的主要障礙。故正確答案為A項。3.【答案】B【解析】所列的四個國家中,只有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爭中,體現了世界大國爭奪的焦點,各方勢力都滲入其中,有“小二戰”之稱。4.【答案】C【解析】兩伊戰爭首先由伊拉克挑起,雖然在戰爭初期伊拉克占領了伊朗大量領土,但伊拉克的攻勢沒有持續很久,雙方很快進入了相持階段。因此,②④的敘述不正確。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戰役特點的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攻克凡爾登,德國使用了毒氣彈。因此可判斷戰役可能是凡爾登戰役。答案為C。6.【答案】B【解析】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①是在1945年,可排除含①的A、C、D三項。7.【答案】A【解析】解題的關鍵是注意題目中的時間限制,蘇德戰場的轉折出現在1943年,中國戰場的轉折(大反攻)出現在1945年。8.【答案】B【解析】從1970年和尼克松以及“改善同北京的關系”,判斷考查的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時代背景。美國調整對中國和亞洲的政策,主要是為了服從其全球戰略的需要,集中力量到歐洲同蘇聯對抗。當時處于“文革”動亂時期,中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故A項錯誤;中蘇兩國友好關系的破裂發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D項是表現而不是原因。9.【答案】D【解析】圖中美國的國旗已殘缺不全,這表明美國的利益遭受到直接的損失,由此判斷D項應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10.【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歷史事實的深入理解能力,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支持民族獨立和反對民族歧視的宣言,是廣大亞非拉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并不意味著第三世界國家可以在聯合國占主導地位。B、C兩項不能正確反映歷史事實,是錯誤的,故正確選項為A項。11.【答案】C【解析】雅爾塔體制對維護戰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義、恢復和發展各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從總體上說,該體制符合世界人民實現和平的愿望,②的敘述不正確。12.【答案】C【解析】首先明確美國政府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其次要清楚“中立”政策屬于上層建筑,它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而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在美國社會經濟中占支配地位。13.【答案】A【解析】材料中“日本”和“滿蒙”是兩個關鍵信息,九一八事變使日軍占領了東北全境,故選A。B項納粹黨是德國政黨,C項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且是對華北的侵略,D項是日本內部的一次軍事政變。14.【答案】D【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抗擊奧匈帝國的侵略,比利時抗擊的是德國的侵略,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是出于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15.【答案】B【解析】二戰后,西歐經歷戰爭的打擊,百廢待興。美國首要的目標就是通過穩定西歐的資本主義來達到遏制共產主義的目的。16.【答案】B【解析】美國制定海外戰略都是為了維護和實現本國的國家利益。17.【答案】D【解析】本題旨在考查理解問題的能力。導致巴爾干地區矛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歐洲列強的插手。1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析能力。②③不符合史實,排除,從“如果……戰爭”可判斷①④正確。19.【答案】C【解析】伊拉克領導人認為隨著兩極格局的即將解體,中東地區原有的力量均勢失去平衡,正是自己建立地區霸權的有利時機。20.【答案】C【解析】本題關注的是中東地區的和平方向,雖然說這一地區戰爭不斷,但經過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正在朝著健康和平的方向發展,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民的努力與追求。21.【答案】D【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地理知識。著名的珍珠港即在瓦胡島上,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后,太平洋戰爭爆發,最終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D項為正確答案。美國改變“中立”政策,是在1941年3月,以《租借法案》的出臺為標志;B項指的是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22.【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顯示的時間(1938~1940年)內的有關史實進行判斷。材料所顯示的是:對納粹實行投降路線而被德國占領,符合條件的是法國。23.【答案】D【解析】埃塞俄比亞臨近紅海,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占領該地可以控制紅海南大門,加強在東地中海的勢力,意大利對侵占該國蓄謀已久。24.【答案】B【解析】美國是打著和平的幌子,因而應排除含①的選項。25.【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的“血和淚已經流夠了”“我們無意報仇”“給和平一個機會”可以看出拉賓已經接受政治解決中東問題。26.【答案】(1)時間:1882年。條約:《三國同盟條約》。國家:德國、奧匈帝國。(2)時間:1907年。條約:《英俄協約》。主要內容:調整英、俄兩國的殖民利益。(3)《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以德國為首的第一個歐洲大陸軍事同盟集團的形成,促使法、俄兩國日益接近;《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英、法、俄三國軍事同盟的最終成立,使歐洲正式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勢均力敵、相互對峙的局面。【解析】第(1)問可依據材料一中“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法國進攻”等信息進行判斷,應特別注意“奧地利”與“奧匈帝國”的區別;第(2)問中的“時間”“條約”可聯系材料二中“英國政府和俄國政府聲明”等信息進行思考,“主要內容”需要依據材料二的內容進行概括;第(3)問可結合所學知識分別進行說明,但應注意從直接影響和深遠影響等方面進行思考。27.【答案】(1)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主力始終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使其在太平洋戰場兵力不足。(2)中國如果放棄抗戰,日軍騰出兵力與德國法西斯夾擊配合,會使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形勢惡化。未出現的原因是在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堅持全民族抗戰,尤其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抗擊了大部分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戰,對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戰略配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應力分析及其計算方法》課件
- 河北省保定市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英語試卷(含解析無聽力音頻有聽力原文)
- 生態園招商合同協議
- 生物育種技術合同協議
- 球桌放在臺球廳合作協議書合同
- 白蘿卜銷售合同協議
- 物資代儲代銷合同協議
- 玻璃廠招聘合同協議
- 理化檢測服務合同協議
- 用工合同保險協議書范本
- 贊美詩歌1050首下載
- 上海市長寧區2022年高考英語一模試卷(含答案)
- 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理論知識測試試卷
- 土方工程量計算與平衡調配
- 16起觸電事故案例分析
- 煤礦班組安全文化建設(課堂PPT)
- 額定電壓35kV及以下電力電纜技術規范
- 各種配電箱接線系統圖25024
- 小升初自我介紹、幼升小學生個人簡歷、兒童簡歷word模板
- 童年歌詞拼音版
- 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詞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