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下列有關“宋朝書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朝書院教育中選用的教材與官學相似,但其人才培養的標準與官學大相徑庭B.宋朝書院教育是順應戰亂后文化教育亟待振興,以及思想傳播的需要而出現的C.宋朝書院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官私結合體制和私人講學為主要特點D.宋朝書院教育的教學內容能夠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機會獲得長足的發展2、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報》專門刊登了一篇題為《粵女學生之怪裝》的文章,稱她們“穿著猩紅襪褲,腳高不掩脛,后拖尾辮,招搖過市”。為此廣東教育司專門發出布告,下令整頓,稱“近來一種女子佻撻長襪猩紅,褲不掩脛,此在無知識者為之尚不足責,不謂人格尊貴之女學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當時A.新舊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學校教育尚未開啟近代化C.崇洋風氣已成為社會主流D.新文化運動促進女性解放3、17世紀,東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師患痛風被中國的艾灸治愈,他敏銳地注意到艾灸的價值,迅速收集有關資料并出版書籍,很快引發了艾灸在荷蘭、英國、德國等國的流行。中醫一度成為當時歐洲上流社會養生調理、治病診療的潮流之選。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東方知識豐富歐洲醫學研究B.人類文明的傳播具有互補性C.中國醫學居于世界領先地位D.宗教成為東西方交流的載體4、中國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財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為“義門”,引為社會楷模。例如婺州浦江縣(今屬浙江)的“義門鄭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傳”或“孝義傳”;元末農民起義軍攻占浦江時,相互告誡不得侵犯鄭氏家族。這一現象說明了()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會B.世家大族影響史書撰寫C.儒學發展增進文化認同D.社會風氣日益封閉保守5、有專家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異質文明之間,這些‘關系’依然嚴峻地關系著人類命運能否和諧共榮。”面對這些挑戰,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出新的中國風范是()A.兼濟天下B.和合共生C.為政以德D.天人合一6、下表為越南李朝、陳朝、梁朝(分黎初、莫朝、黎中興三階段)開科次數統計。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越南()。朝代李朝陳朝黎初莫朝黎中興1009—12251226—14001428—15271527—15921533—17891533—1789開科次數813302273考試內容儒道釋三教合一全部考儒學
A.科舉制度變化頻繁B.選官制度中國化程度加深C.官修隊伍急劇膨脹D.立國思想發生了根本改變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8、(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平遙古城遺產是由諸多文化要素構成的。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遙古城文化遺產要素構成。
。自然景觀。
要素。
人文景觀要素。
非物質文化要素。
黃土地;河流和農田等。
商業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地方手藝;宗教信仰和社會傳統等。
票號;店鋪。
文廟;武廟、城隍廟、清虛觀。
城墻;縣衙。
民居。
民居。
——根據高祥冠《平遙古城的原真性保護探討》一文中的相關圖示改編。
材料二平遙票號在創立之后的長達100多年的歷史中;以其雄厚的實力,一度執全國金融之牛耳。
——張桂泉《平遙古城》
材料三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觀要素和非物質文化要素在平遙古城遺產構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據所學知識,歸納平遙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平遙金融業的歷史地位。
(3)有人認為,平遙古城只是在票號方面獨樹一幟,其他要素在全國許多地方也有,因而這一文化遺產的特色有限。據材料一、三,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文化遺產完整性的角度,對這一看法進行評議。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已然則救之之道當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約而論之,西洋今日,業無論兵、農、工、商,治無論家、國、天下,蔑(無)一事焉不資于學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而服其為不可易也。——嚴復《救亡決論》(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親見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嚴復《與熊純如書》(1918年)(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嚴復對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態度及其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嚴復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是否符合當時的思想潮流并說明理由。
(3)根據材料并結合當今時代,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10、材料一:奴隸貿易殘酷罪惡的奴隸貿易是建立在奴隸痛苦和犧牲基礎上的生命與金錢的交換。在擴張的過程中,羅馬人把大批戰俘和被征服地區的居民賣為奴隸,其中的建筑師和工程師參與了羅馬城建設,更多的奴隸則在大農莊、手工作坊、商業和銀行從事勞動。中世紀早期,歐洲奴隸人數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許多拜占廷人與斯拉夫人、諾曼人的奴隸結婚生子,巴爾干地區民族的復雜化由此開始。7世紀,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從中亞運來的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黑奴。——摘編自《古希臘羅馬奴隸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大西洋奴隸貿易統計表大西洋奴隸貿易統計表。時間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奴隸數量(個)0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資料來源-Trans-AtlanticSlaveTrade-Database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使國際貿易受到抑制,全球海運航線被嚴重破壞。西方人關于經濟的思考發生變化,非洲越來越被視為各種原材料的產地,也是工業制品的市場,而不再僅僅是奴隸的來源地。隨著對奴隸貿易的道德譴責日益增強,1804年起,丹麥、英國、智利、墨西哥等國相繼禁止了奴隸貿易。1815年維也納會議簽訂了《巴黎和約》,其補充條款對締約國廢除奴隸貿易做出規定。——摘編自《非洲現代史》等
(1)閱讀材料一,概括奴隸貿易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2)依據材料二,指出16-19世紀中期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說明導致變化的原因。11、下表為19世紀以來與美國相關的人口遷徙信息表,據此可知()。時間遷徙事件名稱出發地目的地涉及人口涉及人群15—19世紀奴隸貿易非洲西部美洲約1億黑色人種1630—1640年清教徒移民歐洲(以英國為主)北美殖民地約8萬白色人種18—19世紀西進運動美國東部美國西部約700萬世界各地移民
A.美國是當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區B.不同地區的移民自發到達美洲大陸C.人口的不斷增長推動美國領土擴張D.美國文化多元與人口遷徙密不可分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隨著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學界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如下表所示。
。
觀點內容。
學者1
絲綢之路不止一條;依據地理位置及其路線,可分為西北陸上“絲綢之路”;西南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學者2
絲綢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參與者有漢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鮮卑人等。除了以經商為主的商人;參與絲綢之路商品流通的還有僧侶,他們絕大多數并不以獲利為目標,而是以宗教傳播為己任。
學者3
三條絲綢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當然也與人文地理環境有關。海上絲路取代陸路,也正是這種環境發展的必然結果。
學者4
絲綢之路中的“絲綢”一詞;已不再是中外商業史上交流的商品“絲綢”之狹義,而是一個文化象征符號。所以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國與域外交流的一個“交通網絡”,包括商業;文化和民族遷徙交融這三大功能。
——摘編自耿昇《絲綢之路研究在中國》(1)依據材料一;指出任意兩位學者的觀點,概括史學界“絲綢之路”研究的主要特點。
材料二利瑪竇(左)與徐光啟(右)儒服畫像。
材料三大西洋陪臣利瑪竇謹奏臣本國極遠逖聞天朝聲教文物用是離本國;航海而來緣音譯未通,有同喑啞,僦居學習語言文字,淹留肇慶韶州二府十五年,頗知中國古先圣人之學,于凡經籍亦略誦記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徠四夷,遂奮志徑趨闕廷
——1601年利瑪竇給明神宗的上疏(2)材料二、三是否足以證明“利瑪竇推崇中華文化”這一觀點?簡要說明理由。(至少兩點依據)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4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摘編自何芳川、萬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話》請從上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中外關聯,史論結合)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昆曲,原稱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在明朝中期經過革新后,傳播到全國各地,形成了各種流派支脈,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戲曲,被譽為“近代百戲之祖”。材料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指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各種措施,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特別是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和振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目前對于昆曲的拯救與保護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主張昆曲應保持原生態形式,不能創新,應該把昆曲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錢完全供養起來,頤養天年。第二種主張創新,如果昆曲不能創新,那它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死亡,應該讓其豐滿羽翼,回到市場上飛翔。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請你選擇一種觀點加以說明。(只寫觀點沒有理由不得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1分)15、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6、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7、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分析】
【詳解】
書院推動了私學的發展;其人才培養的標準與官學須保持一致,否則它難以生存,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故選A;B;C、D三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
【點睛】2、A【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可知,粵女學生的著裝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大公報》和廣東教育司批評粵女學生的著裝反映了新舊文化交融中的矛盾,故A項正確;在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教育就已經開始近代化,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崇洋風氣已成為社會主流,故C項錯誤;新文化運動興起是在1915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3、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艾灸等中醫知識從中國傳入歐洲,使得歐洲醫學領域出現了崇尚中醫診療的風尚,豐富了歐洲醫學研究,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互補性,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出“領先世界”,排除C項;D項不是材料強調的重點,排除D項。故選A項。4、C【分析】【詳解】
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財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為“義門”,引為社會楷模,被列入官修史書,就連農民起義軍也對其進行保護。這一現象說明了這些“義門”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體現了人們對儒家思想的文化認同,C項正確;這不能體現大同社會,排除A項;世家大族影響史書撰寫是對材料的曲解,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社會風氣日益封閉保守,排除D項。故選C項。5、B【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21世紀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異質文明之間,這些‘關系’依然嚴峻地關系著人類命運能否和諧共榮。”,可以看出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出新的中國風范是和諧共榮,國際合作,共同生存與繁榮,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和諧共榮,和合共生,未涉及兼濟天下,為政以德以及天人合一,排除ACD項。故選B項。6、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越南李朝、陳朝、梁朝時期開科次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且考試內容從儒釋道轉向全部考儒學,選官方式和考試內容都借鑒了中國的科舉考試,B項正確;材料中都是越南的科舉考試概況,無法得出當時科舉制度變化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是開科次數與考試內容的變化,未涉及官僚隊伍的人數變化,排除C項;材料是越南王朝借鑒中國的科舉制度,無法得出其立國思想改變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8、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圖片以及文字史料分析史料并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問中第一小問從兩個方面回答;從材料一表格中自然景觀的角度從生態環境視角分析;非物質文化要素從社會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院落結構;建筑形式以及裝飾材料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2)中依據材料二中“平遙票號一度執全國金融之牛耳”的信息并結合所學從金融機構的角度概括作答;售或出租土地”,“獲得的資金用于商業或俄國的新興產業”“把資金投在國家債券或者鐵路;銀行和其他私人企業的有價證券”等關鍵信息來概括答案;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俄國農業生產關系和貴族階層的變化來分作答。
第(3)問屬于評述題;作答時圍繞題干小問依據材料進行評價,材料一是從單一要素的角度進行評價,材料三是從完整性的角度進行評價,材料中“最為完整”;“所有特征”這樣的說法過于夸大,過于絕對,有失真的一面。
考點:多姿多彩的中國古城和古村落·古色古香的平遙古城·構造及作用。【解析】(1)作用:自然景觀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態環境。
非物質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會基礎。
建筑特色:四合院;磚砌窯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磚結構窯洞);垂花門樓;雕飾窗欞等裝飾(或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剪紙窗花等裝飾)。
(2)歷史地位:日升昌票號是中國最早的私人金融機構(或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兩業務的金融機構);一度是近代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3)評議:從單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顯的;但諸多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尋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頗的。9、略
【分析】【詳解】
(1)不同態度:據材料一“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可知,1895年時,嚴復批判中國傳統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據材料二“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可知,1918年時,嚴復否定西方文明,主張回歸中國傳統文化。原因:據材料一“嚴復《救亡決論》(1895年)”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是戊戌變法時期,因此圍繞戊戌變法的背景分析嚴復肯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的原因。據材料二“嚴復《與熊純如書》(1918年)”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國內處于新文化運動時期,國外處于一戰時期,因此需分別從新文化運動和一戰兩方面分析嚴復否定西方文明,主張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因。
(2)不符合。理由:結合新文化運動時期及其后的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據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向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態度相對保守,不符合當時的思想潮流。
(3)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可以持完全背定的態度,從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對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擴大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進行思考;也可以主張既需要繼承,也需要發展,繼承的是傳統文化的精華需要剔除其糟;發展則是要借鑒其他地區的優秀文化,即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等。【解析】(1)材料一批判中國傳統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張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維新變法時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新文化運動時期,對社會現狀不滿,一戰又使其對西方文明失望。
(2)與當時的思想主流不符。理由: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向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態度相對保守。
(3)答案示例: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繼承,也要反思;要增強文化自信;對于傳統文化如何揚棄,既要放到具體時空予以具體分析,也要在一個長時段內加以總體評判。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羅馬人把大批戰俘和被征服地區的居民賣為奴隸;其中的建筑師和工程師參與了羅馬城建設”得出奴隸貿易為古代城市建設;經濟各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支持;根據“中世紀早期,歐洲奴隸人數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許多拜占廷人與斯拉夫人、諾曼人的奴隸結婚生子,巴爾干地區民族的復雜化由此開始。”得出奴隸貿易下的人口流動和遷徙,推動了歐、亞、非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人口結構的改變和民族融合;根據“7世紀,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從中亞運來的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黑奴。”得出奴隸貿易對奴隸造成巨大的傷害,體現了古代社會野蠻的一面。
(2)從表格中1525年-1800年奴隸數量可得出,16-19世紀初,大西洋奴隸貿易興起并整體呈增長趨勢。原因:根據所學,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角度、三角貿易的影響角度分析。從材料中1800年-1846年奴隸的數量下降可得出,從19世紀前期,大西洋奴隸貿易整體呈下滑趨勢。原因:根據所學,從工業革命的影響角度概括,得出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需要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對奴隸的需求減少;根據“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使國際貿易受到抑制,全球海運航線被嚴重破壞。”得出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一度影響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運輸;根據所學,從思想角度概括可得出。自由、平等思想的廣泛傳播,奴隸制受到譴責;根據所學,從民族獨立運動的角度概括,可得出歐洲及獨立后的拉美各國相繼廢除奴隸貿易;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簽訂了《巴黎和約》,其補充條款對締約國廢除奴隸貿易做出規定。”可得出歐洲國家以國際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動奴隸貿易的廢止。從1846年-1860年奴隸數量可得出,19世紀中期,大西洋奴隸貿易略有增長,仍保持一定規模。原因:根據所學可得出美國南部及部分國家仍繼續實行奴隸制。【解析】(1)奴隸貿易為古代城市建設;經濟各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支持;奴隸貿易下的人口流動和遷徙;推動了歐、亞、非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人口結構的改變和民族融合;奴隸貿易對奴隸造成巨大的傷害,體現了古代社會野蠻的一面。
(2)16-19世紀初;大西洋奴隸貿易興起并整體呈增長趨勢。原因:伴隨著新航路開辟,西歐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經營種植園;礦山等,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歐洲商人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在“三角貿易”持續過程中,大西洋奴隸貿易整體呈增長趨勢。
19世紀前期;大西洋奴隸貿易整體呈下滑趨勢。原因: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需要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對奴隸的需求減少;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一度影響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運輸;自由;平等思想的廣泛傳播,奴隸制受到譴責;歐洲及獨立后的拉美各國相繼廢除奴隸貿易;歐洲國家以國際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動奴隸貿易的廢止。
19世紀中期,大西洋奴隸貿易略有增長,仍保持一定規模。原因:美國南部及部分國家仍繼續實行奴隸制。11、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遷入美國的人口在人種上和文化上呈現出多元的特征,說明美國文化多元與人口遷徙密不可分,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洲是當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區而不是美國,排除A項;根據表格中“奴隸貿易”可知移民并非都是自發,排除B項;美國人口的增長與領土擴張沒有必然的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12、略
【分析】【詳解】
(1)觀點:學者1:根據材料“絲綢之路不止一條;依據地理位置及其路線,可分為西北陸上‘絲綢之路’;西南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可知,絲路位置和路線多樣;學者2:根據材料“絲綢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參與者有漢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鮮卑人等。除了以經商為主的商人,參與絲綢之路商品流通的還有僧侶,他們絕大多數并不以獲利為目標,而是以宗教傳播為己任”可以得出,絲路上交流的人員和功能繁多;學者3:根據材料“三條絲綢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當然也與人文地理環境有關。海上絲路取代陸路,也正是這種環境發展的必然結果”可知,絲路發展的原因多樣;學者4:根據材料“而是一個文化象征符號。所以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國與域外交流的一個‘交通網絡’,包括商業、文化和民族遷徙交融這三大功能”可知,絲路功能多樣。特點:根據材料中四種觀點可以得出,關于絲綢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開放的;從研究的側重點來分析,多種觀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存在多元多樣性;從研究的內容分析,研究者之間既有爭鳴,也有借鑒,百家爭鳴促進了學術進步。
(2)觀點:根據材料中利瑪竇的事跡以及其上疏內容可知,雖然利瑪竇的上疏和他的畫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中華文明的態度,但仍不足以證明“利瑪竇推崇中華文化”這一觀點。理由:從不同角度分析,以利瑪竇來中國的目的為切入點為例,利瑪竇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夠支持他的傳教活動,為博取明神宗好感,對中華文明可能會多一些溢美之詞。【解析】(1)觀點:
學者1:絲路位置和路線多樣;
學者2:絲路上交流的人員和功能繁多;
學者3:絲路發展的原因多樣;
學者4:絲路功能多樣。
特點:關于絲綢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開放的;多種觀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存在多元多樣性;研究者之間既有爭鳴,也有借鑒,百家爭鳴促進了學術進步。
(2)觀點:雖然利瑪竇的上疏和他的畫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中華文明的態度,但仍不足以證明“利瑪竇推崇中華文化”這一觀點。
理由:角度1:利瑪竇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夠支持他的傳教活動,為博取明神宗好感,對中華文明可能會多一些溢美之詞。
角度2:即使利瑪竇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實想法;也是一個孤證,“孤證不立”是歷史學科的一個重要原則,還需其他相關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證。
角度3:利瑪竇儒服畫像是藝術作品,其證明力有限。(兩點依據)四、論述題(共2題,共4分)13、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答此類試題,首先,結合材料信息歸納論題。結合表格信息可得出唐宋元時期中國科技文化西傳并影響深遠這一論題,或新航路開啟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與碰撞,或中西文化交流出現三次高潮等。然后,結合所學史實從該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進行闡述。【解析】示例。
論題:唐宋元時期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闡述:唐宋元時期,我國農耕文明高度發達,實行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政策;中國“四大發明”在這一時期先后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解放運動;這一時期,來華的西方人員人數眾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進入迅猛發展的時期。14、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對于昆曲拯救與保護的兩種不同觀點可任選其一展開闡述。如果選擇觀點一,可以從昆曲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的角度展開闡述。如果選擇觀點二,可以從昆曲衰敗的原因和革新創新的角度展開闡述。【解析】參考觀點一:昆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首先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實性。另外,昆曲是我國現存最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縮放繪圖儀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真空電子器件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船用救生衣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厚鋼板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公司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解析答案
- 科技企業薪酬福利設計的新趨勢-全面剖析
- 2025年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合作協議書
- 量子光學與超分辨成像的結合-全面剖析
- 幸福與壓力的動態平衡機制-全面剖析
- 維修行業人才培訓體系優化-全面剖析
- 供應商的準入管理
-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高考模擬(調研卷)(四)數學試題
- 2025年新高考歷史模擬試卷2(含答案解析)
- 新媒體技術應用 課件 5.1.1易企秀如何制作H5
- 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帽
- 【高考真題】2022年新高考物理真題試卷-河北卷(含答案)
- 社保系統保密培訓
- 急診一科一品一特色護理
- 物流行業招聘流程及人員配置
- 液化氣充裝站建站可行性研究報告
-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