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培優增分一輪全國經典版考案專題十五 文言文閱讀考案一實詞_第1頁
高考語文培優增分一輪全國經典版考案專題十五 文言文閱讀考案一實詞_第2頁
高考語文培優增分一輪全國經典版考案專題十五 文言文閱讀考案一實詞_第3頁
高考語文培優增分一輪全國經典版考案專題十五 文言文閱讀考案一實詞_第4頁
高考語文培優增分一輪全國經典版考案專題十五 文言文閱讀考案一實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向一通假字例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李充嗣,字士修,內江人。給事中蕃孫也。登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戶部主事。以從父臨安為郎中,改刑部。坐累,謫岳州通判。久之,移隨州知州,擢陜西僉事,歷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舉治行卓異,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歲大饉,請發帑金移粟振之,時流民多聚開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資遣還鄉。初,鎮守中官廖堂黨于劉瑾,假進貢名,要求百端,繼者以為常。充嗣言:“近中官進貢,有古銅器、窯變盆、黃鷹、角鷹、錦雞、走狗諸物,皆借名科斂。外又有拜見銀、須知銀及侵扣驛傳快手月錢、河夫歇役之屬,無慮十余事,苛派動數十萬。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內抑買雜物,擅榷商賈貨利。乞嚴行禁絕。”詔但禁下人科取而已。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坐累,謫岳州通判謫:貶職B.累遷右副都御史累:多次C.請發帑金移粟振之振:振作D.假進貢名,要求百端假:假借答案C解析“振”應是通假字,通“賑”,賑濟、救濟的意思。參考譯文李充嗣,字士修,是內江人。是給事中李蕃的孫子。考中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初年,被授予戶部主事。因叔父李臨安是戶部郎中,改任刑部。受牽連定罪,被貶為岳州通判。很久后,又改任隨州知州,提升為陜西僉事,歷任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因政績顯著被舉薦,多次升遷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撫。年成大災,李充嗣請求撥發庫銀運來糧食賑濟災民,當時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開封,他命人煮粥給他們吃。過了一個月,又給錢遣送他們還鄉。當初,鎮守宦官廖堂與劉瑾結黨,假借進貢的名義,百般索求,接任者把此當作平常事。李充嗣說:“近來宦官進貢,有古銅器、窯變盆、黃鷹、角鷹、錦雞、獵狗等物,都是借名征收。另外又有拜見銀、須知銀以及侵占克扣驛站差役月錢、河工歇工錢之類,大約有十多種,苛酷攤派動輒幾十萬。他們左右辦事的人,又私自在境內賤買東西,擅自征收商人稅利。請求嚴行禁止。”朝廷下詔只是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罷了。含義“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謂通假,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通假字大致有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類。示例通用字“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現代一般認為“知”通“智”假借字“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的“蚤”,本義是跳蚤,因為它和“早晨”的“早”讀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義。“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義;“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系的,通假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沒有聯系的,課本為了方便起見,對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技法1.字義分析法。通假字與被通假字(本字)在字義上一般沒有關系。如果用A來解釋,A的詞義與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換成本字B來解釋就通順,那么可以考慮“A”通“B”。如《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中“景”如果理解成“景物”“景色”等都不通順,那么,可以考慮“景”可能是通假字。“景”通“影”。2.字音分析法。同音、近音通假的情況比較多,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讀音相同。再如“河曲智叟亡以應”中“亡”通“無”,屬于近音通假。再有就是變音通假,如“將軍身被堅執銳”中“被”通“披”就屬于變音通假。從字音角度分析,可以迅速辨別通假字。3.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與本字有著共同的聲符,或是本字的聲符,或是通假字的聲符。如《馬說》“食之不能盡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聲符。[2017·海南省高三聯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賈直言,河朔舊族也,史失其地。父道沖,以藝待詔。代宗時,坐事賜鴆①,將死,直言紿其父曰:“當謝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輒取鴆代飲,迷而踣。明日,毒潰足而出,久乃蘇。帝憐之,減父死,俱流嶺南。直言由是躄②。后署李師道府屬。及師道不軌,提刀負棺入諫曰:“愿前死,不見城之破。”又畫縛載檻車狀而妻子系累者以獻,師道怒,囚之。劉悟既入,釋其禁,辟署義成府。后徙潞,亦隨府遷。劉承偕與悟不平,陰與張汶謀縛悟送闕下,以汶代節度。事泄,悟以兵圍承偕,殺小使,直言遽入責曰:“司空縱兵脅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③邪?它日復為軍中所指笑。”悟聞,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過,必爭,故悟能以臣節光明于朝。穆宗召為諫議大夫,群情灑然稱允。而悟固留,得聽。始,悟子從諫貴甚,見直言輒衣紫擁笏,以兵自衛。直言諫悟曰:“郎少年,毋使襲山東態,朝服可擅著邪?”悟死,從諫不發喪,召大將劉武德等矯悟遺言,與鄰道使共求襲位。直言入,讓曰:“父死不哭,何顏面見山東義士乎?”從諫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爾父提十二州地歸朝廷為功臣。然以張汶故,自謂不潔淋頭,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從諫起抱直言項哭曰:“計窮而然。”直言曰:“君何憂無土地,今脅朝廷,正速死耳。若從武德謀,吾見劉氏為元濟④矣。”從諫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攝留后,使從諫居喪。初,從諫惟鄆兵二千同謀。直言既折之,軍中遂安。大和九年卒,贈工部尚書。(選自《新唐書·賈直言傳》,有刪改)[注]①鴆(zhèn):毒酒。②躄(bì):腿瘸。③李司空:李師道。唐代叛將。④元濟:唐代叛將。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直言紿其父曰紿:欺騙B.使者少怠,輒取鴆代飲少:年青C.迷而踣踣:跌倒、倒地D.明日,毒潰足而出明日:第二天答案B解析少:通“稍”,稍微。2.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提刀負棺入諫曰負:拉、載B.陰與張汶謀縛悟送闕下陰:暗中、偷偷地C.直言遽入責曰遽:急忙、匆忙D.郎今日乃欲反邪邪:邪教答案D解析邪,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諫起抱直言項哭曰項:脖子B.直言入,讓曰讓:責備C.朝服可擅著邪著:著名D.軍中遂安遂:于是、就答案C解析著:通“著”,穿。參考譯文賈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書上沒有記載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的父親名道沖,以技藝待命供奉內廷。代宗時,父親因事獲罪被皇帝下令賜予毒酒自殺,將要飲下毒酒時,賈直言欺騙他的父親說:“應當拜謝一下四方神祗。”使者稍微一懈怠,賈直言就取過毒酒代替父親喝掉,接著昏迷而仆倒。第二天,毒氣從腳下泄出,很久才蘇醒過來。皇帝憐憫他,下令免除他父親的死罪,與賈直言一同流放到嶺南。賈直言因此跛腳。后來賈直言在李師道幕府中任職。當李師道圖謀不軌時,他提著刀載著棺材進去規勸說:“我愿意提前死去,也不愿意見到城池被攻破。”又畫了幅捆坐在檻車上的情形以及妻子兒女被捆綁起來的圖獻給李師道,李師道很生氣,囚禁了他。劉悟進城以后,把他釋放出來,征用他在義成節度使幕府中任職。后來劉悟遷到潞州,賈直言也隨府遷移。劉承偕與劉悟不和,暗中和張汶圖謀捆綁劉悟并送到京城,用張汶代任節度使。事情泄露后,劉悟帶兵包圍劉承偕,殺掉小使,賈直言急忙進去責備說:“司空放縱士兵脅迫天子的使者,這是想仿效李司空嗎?將來又要被軍中指點譏笑罷了。”劉悟聽到這話,感悟而后悔,就把劉承偕藏在家中沒有殺掉。劉悟每有過失,賈直言必定要與他爭辯,所以劉悟能以臣子的節操在朝廷中顯耀。穆宗下令召賈直言入朝任諫議大夫,民意欣然贊同。但是劉悟堅持挽留他,朝廷便聽從了劉悟。起初,劉悟的兒子劉從諫非常顯貴,去見賈直言時總要身穿紫衣手持笏板,帶上士兵保衛自己。賈直言規勸劉悟說:“令郎是少年,不要使他沿襲山東故態,朝服可以擅自穿著嗎?”劉悟死后,劉從諫不發喪,召集大將劉武德等謊稱劉悟遺言,和鄰近的各道使一起上表請求繼承父職。賈直言進去,責備他說:“父親死亡而不哭,有什么臉面去見山東的義士呢?”劉從諫說:“想反叛罷了。”賈直言仰面朝天哭著說:“你父親把十二個州的地盤還給朝廷而成為功臣。但是因為張汶的緣故,自稱是用臟東西淋頭,終于含羞而死。你如今卻想反叛嗎?”劉從諫起身抱住賈直言的脖子哭著說:“我是沒有辦法才這樣做的。”賈直言說:“你何必擔憂沒有土地,如今威脅朝廷,才是加速死亡啊。如果聽從劉武德的謀劃,我們將會看到劉氏變成吳元濟。”劉從諫拜謝說:“希望大夫救我。”賈直言于是就自己代理留后,讓劉從諫為父親守喪。當初,劉從諫軍中只有二千鄆兵與他同謀。賈直言說服了劉從諫,軍心于是又安定下來。大和九年賈直言去世,追贈工部尚書。考向二古今異義例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周淙,字彥廣,湖州長興人。父需,以進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學,宣和間以父任為郎,歷官至通判建康府。紹興三十年,金渝盟,邊事方興,帥守難其選,士夫亦憚行。首命淙守滁陽,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舊有并山水置寨自衛者,淙為立約束,結保伍。金主亮傾國犯邊,民賴以全活者不可勝計。除直秘閣,再任。孝宗受禪,王師進取虹縣,中原之民翕然來歸,扶老攜幼相屬于道。淙計口給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處以室廬,人人感悅。張浚視師,駐于都梁,見淙謀,輒稱嘆,且曰:“有急,公當與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謂“頭可斷,身不可去”。浚入朝,悉陳其狀,上嘉嘆不已,進直徽猷閣,帥維揚。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渝盟,邊事方興渝:背叛、違背B.淙為立約束,結保伍約束:束縛C.扶老攜幼相屬于道屬:連接D.浚入朝,悉陳其狀悉:全、都答案B解析約束:規定、紀律。“約束”是古今異義詞,在此語境中,應是名詞,而在現代漢語中,“約束”傾向于動詞,詞性發生了變化。參考譯文周淙,字彥廣,湖州長興人。父親周需,憑著考中進士開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周淙從小機警聰明,努力學習,宣和年間因為父親職任的關系做了皇帝的侍從官,歷任官職做到建康府通判。紹興三十年,金國背叛盟約,邊疆戰事正興起,(朝廷)選擇守帥官員很困難,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職)。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陽,周淙沒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淮、楚兩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設寨保衛自己的百姓,周淙給他們規定紀律,構建保伍組織。金國君主完顏亮發動全國兵力侵犯宋朝邊境,百姓依靠這些保全生命的不計其數。授官直秘閣,連任。孝宗接受禪位,宋朝軍隊進攻奪取虹縣,中原的百姓一致來歸順,扶老攜幼在路上絡繹不絕。周淙計算人口供給食物,用酒肉犒勞在路上的人,到達目的地的人提供房屋居住,人人感動高興。張浚視察部隊,駐扎在都梁,看到周淙的謀略,就稱贊嘆賞,并且說:“有緊急情況,您應該和我一同赴死。”周淙也感動奮發,甚至說“頭可斷,身體不可退卻”。張浚進入朝廷,全面陳述這些情況,皇帝稱贊嘆賞不停,進官直徽猷閣,維揚統帥。含義“古今異義”是指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中字形相同的詞語的意思不同的現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幾種。示例詞義擴大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古義:古代專指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詞義縮小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古義:求學的人,讀書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詞義轉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古義:外交使節。今義:出門時帶的包裹。詞義弱化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古義:盟約。今義:限制使不越出范圍。詞義強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古義:表示地位低,見識短淺。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感情色彩變化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古義:爪子和牙齒,中性詞。今義:惡勢力的幫兇,貶義詞。技法1.區分所給詞語是單純詞還是合成詞。古漢語中一般以單純詞為主,即一字一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以合成詞為主,即兩字一詞。如“璧有瑕,請指示王”中“指示”是兩個詞,“指”是“指出”的意思,“示”是“給(讓)……看”的意思。現代漢語中“指示”是一個詞,是“上級對下級的指導、命令或上級對下級的指導、命令的內容”。2.從感情色彩角度來分析是否有變化。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中“爪牙”是中性詞,而在現代漢語中傾向于貶義詞。3.從詞性角度辨析是否有變化。如“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中,“宣言”是“揚言”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是“宣告、聲明”的意思。既為動詞,也可為名詞,翻譯為一些國家、政黨或團體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4.從偏義復詞角度來分析。偏義復詞是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組合而成,但只表達其中一個詞的意義的雙音節詞。如“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中“作息”,偏指“作”(勞作),沒有“息”(休息)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作息”是一個詞,即“工作和休息”。[2017·安徽阜陽質檢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問題。鄭善果,鄭州滎澤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誠,周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討尉遲迥,力戰遇害。善果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詔令襲其官爵。家人以其嬰孺,弗之告也,受冊悲慟,觀者莫不為之流涕。隋開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業中,累轉魯郡太守。善果篤慎,事親至孝。母崔氏賢明,曉于政道,每善果理務,崔氏嘗于閣內聽之。若處事不允,母則不與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終日不敢食。崔氏謂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繼父之心。自童子承襲茅土,今位至方伯,豈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內則墜爾家風,或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婦也,有慈無威,使汝不知教訓,以負清忠之業,吾死之日,亦何面目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勵己為清吏,所在有政績,百姓懷之。及朝京師,煬帝以其居官儉約,在政嚴明,與武威太守樊子蓋者為天下第一。從幸江都。宇文化及弒逆,署為民部尚書,隨化及至遼城。淮安王李神通圍化及,善果為化及守御督戰,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還,竇建德進軍克之。建德將王琮獲善果。誚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為弒君之賊殉命苦戰而傷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殺,偽中書令宋正本馳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于京師,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東宮,數進忠言,多所匡諫。未幾,檢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績。尋坐事免。及山東平,持節為招撫大使,坐選舉不平除名。后歷禮部、刑部二尚書。貞觀元年,出為岐州刺史,復以公事免。三年,起為江州刺史,卒。(選自《舊唐書·鄭善果傳》,有刪改)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崔氏嘗于閣內聽之嘗:曾經B.崔氏謂之曰謂:對……說C.觀者莫不為之流涕涕:鼻涕D.自童子承襲茅土茅土:代指分封的土地答案C解析涕:眼淚。此詞是古今異義詞,古義為“眼淚”,現代漢語中一般為“鼻涕”的意思。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內則墜爾家風爾:你B.吾亦望汝繼父之心繼父:生母再婚后的丈夫C.從幸江都幸:古以皇帝到某地為幸,此處有“巡游”意D.誚之曰誚:譏諷答案B解析繼父:繼承父親。繼父在語境中為兩個詞,不能以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習慣認為是一個詞。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出為岐州刺史出:京官外調地方B.或亡官爵亡:丟掉、失去C.高祖遇之甚厚遇:對待D.及山東平,持節為招撫大使山東:山東省答案D解析山東:崤山以東。古今異義詞。與現在的“山東省”不是一個概念。參考譯文鄭善果,是鄭州滎澤人。祖父名孝穆,西魏時任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親名誠,在周朝任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年,討伐尉遲迥,奮力作戰陣亡。鄭善果九歲時,因為父親為王事而死,皇帝下詔讓他承襲父親的爵位。家人因他年幼,沒有告訴他父親的死訊,受冊封時悲痛欲絕,看到的人沒有不為他流淚的。隋朝開皇初年,改封為武德郡公,擔任沂州刺史。大業年間,多次轉任后做魯郡太守。鄭善果忠誠謹慎,侍奉母親非常孝順。他的母親崔氏賢惠明理,懂得處理事務的方法,每次鄭善果處理政務,她都在官署旁邊的小門里聽著。如果鄭善果處理事情不公平,她就不和兒子說話,鄭善果就跪在母親床前,一天都不敢吃飯。崔氏對他說:“你死去的父親做官時清廉恭謹,從來不過問家事,以身報國,最后(為國)死去。我也希望你能繼承你父親的心志。你幼年時就承襲了你父親分封的土地,如今官位做到地方長官,難道這是你自身的功勞所能達到的嗎?怎能不想想這些而隨便發怒,對內敗壞了家風,甚至失去官職爵位;對外則損害了天子的法令,招來罪過。我只是一個寡婦罷了,只有慈愛卻沒有威嚴,使你不知道教導訓誡,怎么可以擔負忠臣留下的事業呢?我死了以后,又有什么面目在地下去侍奉你的父親呢?”鄭善果從此就勉勵自己去做清官,所在的地方都有政績,百姓都懷念他。等到他到京城朝見皇帝時,煬帝認為他為官有節制,掌管政事嚴肅公正、賞罰分明,與武威太守樊子蓋在官吏考核中并列天下第一。鄭善果跟從煬帝游江都。等到宇文化及殺害煬帝的時候,讓他代理民部尚書,跟隨宇文化及來到遼城。淮安王李神通圍困宇文化及,鄭善果替宇文化及督戰防守抵御,被亂箭射中。等到李神通退兵回去,竇建德帶領軍隊打敗了宇文化及。竇建德的將領王琮抓獲鄭善果。王琮譏諷他說:“你是隋朝的大臣,為什么要替殺害國君的賊子拼死苦戰還受這樣的重傷呢?”鄭善果深感羞愧,想要自殺,偽中書令宋正本跑去阻止救下了他。鄭善果于是逃奔到相州。李神通將他送到京城,唐高祖給他的待遇非常優厚,任命他為太子左庶子。鄭善果在東宮任職,多次向太子進獻忠言,大多是匡正諫諍的言語。不久,升任檢校大理卿。他端正自己,奉公守法,多有好的政績。不久因事獲罪被免官。等到崤山以東地區平定,持節做了招撫大使,因為選拔舉薦不公平獲罪被除去名籍。后來歷任禮部尚書、刑部尚書。貞觀元年,出京任岐州刺史,又因為公事免職。貞觀三年,被起用做江州刺史,去世。考向三一詞多義例3[2017·江蘇高考]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先生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朱文正公提學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之跡、死節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性質直,不飾容止,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其行,竊聞于趨庭之日久矣。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后之君子。(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助書賈鬻書于市鬻:賣B.先生往謁謁:拜見C.稱之不置置:置辦D.尚欲揚榷而陳之陳:陳述答案C解析“置”在此處為“放棄”的意思。參考譯文先生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非常好學。貧困沒有錢買書,就幫助書商在街上賣書,趁機把經史百家的經典書籍都讀遍了,而且他有過目不忘的才能。朱文正擔任浙江提學,先生前去拜訪他,回答敘述揚州割據的現狀和為氣節而死的人。寫了三千字的《廣陵對》,廣泛地綜合古今之事,這篇文章可以成為天下奇文了。先生性格質樸耿直,不修飾自己的衣著、舉止。痛恨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陰陽禁忌、佛教、道教那些神怪的學說,不遺余力地駁斥它們。但是一旦遇到美好的行為,好的文章和詩句,就稱頌有加不愿放棄。先生,是我父親非常推崇佩服的一個人。他的學問,他的品行,私下聽聞父親的教誨很久了。我雖然不擅長寫文章,還是想約略舉其大概,扼要陳述他的事跡,來告訴后輩君子。含義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是一個普遍現象,即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示例謝(1)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并序》)推辭,謝絕(2)乃令張良留謝(《鴻門宴》)辭謝(3)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道歉,認錯(4)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道謝(5)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并序》)告訴,勸誡續表技法1.代入法。將所給義項帶入各自的語境中,如解釋通順就是正確的義項。2.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斷。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自然不同,語境對理解一詞多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中,“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3.根據句子結構來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對仗的比較多,可以根據句式的這一特點來進行分析。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從句式角度看,屬于對仗。“忠”和“賢”同義,那么,“用”和“以”也應是同義,同是動詞“任用、重用”的意思。4.聯系課文內容推斷。考查的實詞一般都會在課文中出現過,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來進行聯想、推斷。如“使老弱女子乘城”與《氓》“乘彼垝垣”中,兩個“乘”的意思都是“登上”的意思。5.聯想成語推斷。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詞在意義和用法上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可借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如“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中的“速”字,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6.辨析詞性推斷。根據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如“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一句中,“據”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應是名詞,據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7.從通假字角度來推斷。在本義和引申義都解釋不通的情況下,可考慮是否從通假字的角度來推斷。如“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說也”一句,“說”若按照“陳述、訴說”“說法、主張”“勸說”等意思解釋,顯然文意不通,由“眾說”的搭配,可以從通假角度考慮,根據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點推斷“說”通“悅”,意思是“高興”。[2017·湖南長沙一中、師大附中等六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問題。韓晉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為童子時,日誦書數千言。長以《五經》中第,歷肥鄉嘉興主薄、安肅軍司法參軍、平城令、大理詳斷、審刑詳議官,通判應天府,知同州、壽州,奏課第一,擢刑部郎中。元祐初,知明州,兩浙轉運使差役法復行,諸道處畫多倉卒失敘,獨晉卿視民所宜而不戾法指。入為大理少卿,遷卿。晉卿自仁宗朝已典訟臬,時朝廷有疑議,輒下公卿雜議。開封民爭鶉殺人,王安石以為盜拒捕斗而死,殺之無罪,晉卿曰:“是斗殺也。”登州婦人謀殺夫,郡守許遵執為按問,安石復主之,晉卿曰:“當死。”事久不決,爭論盈庭,終持之不肯變,由是知名。元豐置大理獄,多內庭所付,晉卿持平考核,無所上下。神宗稱其才,每讞獄雖明,若事連貴要、屢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嘗被詔按治寧州獄,循故事當入對,晉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豈應刺候主意,輕重其心乎?”受命即行。諸州請讞大辟,執政惡其多,將劾不應讞者。晉卿曰:“聽斷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茍讞而獲譴,后不來矣。”議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決。晉卿言:“可疑可矜者許上請,祖宗之制也。四海萬里,必須系以聽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說,故士大夫間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卒于官。(選自《宋史·韓晉卿傳》)7.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擢刑部郎中擢:提拔B.輒下公卿雜議輒:就C.安石復主之主:主持(審問)D.爭論盈庭盈:增長答案D解析盈:滿。此處指爭論不休。借助成語聯想法可推測其意。如“熱淚盈眶”,“盈”是“充滿”的意思。8.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是知名是:這B.神宗稱其才稱:稱贊C.嘗被詔按治寧州獄獄:監獄D.循故事當入對故事:舊制答案C解析獄:案件。借助代入法,可推斷不合語境。“獄”的確有“監獄”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還有“案件”之意。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執政惡其多惡:厭惡B.茍讞而獲譴茍:如果C.可疑可矜者許上請矜:夸耀D.不以法家名之名:命名答案C解析矜:憐憫、憐惜。“矜”確有“夸耀”的意思,如“自矜功伐”,但在此語境中應為“憐憫,憐惜”。參考譯文韓晉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在做童生時期,每日誦書數千言。以擅長《五經》考中進士,歷任肥鄉嘉興主薄、安肅軍司法參軍、平城令、大理詳斷、審刑詳議官,應天府通判,同州知府、壽州知府,考核政績上報朝廷獲得第一名,升任刑部郎中。元祐初年,韓晉卿擔任明州知州,兩浙轉運使差役法重新施行,各地的計劃多倉促而行、次序混亂,唯獨韓晉卿能以百姓便利為重而又不違反法度。入朝為大理少卿,升為卿。韓晉卿自仁宗時就已主持司法,當時朝廷如有疑義,就交付公卿共同評議。開封有百姓為爭鶴鶉而殺人,王安石認為是強盜拒捕爭斗而死,殺之無罪,韓晉卿說:“這是斗毆殺人。”登州有個婦人謀殺了丈夫,郡守許遵負責審理此案,王安石又主持審理,韓晉卿說:“應當判死罪。”此事長期不能判決,滿朝大臣為此爭論不休,韓晉卿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因此而聞名。元豐年間設大理獄案,多由內廷交付,韓晉卿主持公正加以審核,不分上下一視同仁。神宗稱贊他的才干,每當案情雖然明確,如果事關權貴顯要、屢審不能定案的,必將其交付韓晉卿審理。曾經受詔命審理寧州獄案,按照慣例應當入宮回答皇上的提問,韓晉卿說:“奉旨行事,法律具在,豈能探詢君主的心意,影響心里的判斷呢?”接受詔命就立即執行。各州將判死刑的案件上報,主管的人厭惡其數量太多,將要彈劾把不應上報的案件上報的人。韓晉卿說:“聽訟斷獄以求使人活命,是最大的仁慈恩德。如果將案情上報而獲罪,以后就不來報告了。”議論的人又打算援引唐朝當時覆奏的制度,命令把國內可能判死的案件全部上奏判決。韓晉卿說:“案情可疑令人同情者允許上報請示,是祖宗的制度。但如果天下的犯人,都必須囚禁起來等候朝廷的命令,恐怕今后死在獄中的人要比服罪的人多了。”朝廷對其所說的都予以施行,士大夫都推許他的忠厚,不稱其為法家。(后韓晉卿)死于官任上。考向四詞類活用例4[2017·山東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問題。謝貞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主簿。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至德三年,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貞累啟固辭,敕報曰:“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還府也。”貞哀毀羸瘠,終不能之官舍。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隸蟲篆工:擅長C.唯貞與卓獨不坐坐:受株連而獲罪D.貞累啟固辭啟:稟告答案A解析“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書王筠驚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句中“奇”是形容詞作意動,是“以……為奇”或“認為……不一般、驚奇”的意思。參考譯文謝貞八歲時,曾經寫作了《春日閑居》一首五言詩,堂舅尚書王筠驚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十三歲時,謝貞大致通曉了《五經》的要義,尤其擅長《左氏傳》,擅長草書、隸書、蟲篆書。等到始興王陳叔陵擔任揚州刺史時,推薦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征召謝貞做主簿。謝貞揣度叔陵將會有叛逆之心,于是就和阮卓自動疏遠他,每當有宴會交游,總是以患病為借口推辭,不曾參與。叔陵向來欽佩看重他,沒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駕崩,叔陵叛逆作亂,叔陵府中的很多屬官先后受到牽連而被拘捕,唯獨謝貞和阮卓沒有獲罪。至德三年,謝貞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不久,朝廷下詔讓他回來任原職。(謝貞)多次上奏堅決推辭,朝廷答復說:“雖然知道你內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喪的禮節有理由改變,)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職。”謝貞因哀傷過度身體瘦弱,最終也沒能到官府任職。含義詞類活用是指甲類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征,并進而產生出某一新的意義這樣一類語法現象。示例名詞的活用“左右欲刃相如”中“刃”(名詞作動詞,殺)動詞的活用“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中“收藏”“經營”(“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收藏、經營的東西)形容詞活用“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中“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名詞作狀語“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中“弩”(名詞作狀語,用弩弓)使動用法“反欲斗兩主”中“斗”(使動用法,使……相斗)意動用法“單于壯其節”中“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認為……壯)續表技法4.名詞與“所”組合,名詞活用作動詞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句中的“所罾”中的“罾”,它的原意是“方形的魚網”,由于與“所”組合了,因此,活用作了動詞,應該翻譯成“捕撈”。5.名詞的前后有“而”連接,名詞活用作動詞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句中第一個“惑”就屬于這種情況。“惑”原本是名詞,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須翻譯成“有了疑惑”。6.名詞在句中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名詞活用作動詞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采草藥》)句中的“花”就應該譯為“開花”,因為它處在了謂語的位置上。7.名詞與“者”組合,名詞活用作動詞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句中的“冠”與“者”組合而活用作動詞,譯成“行過加冠禮”。[2018·南陽市高三期末測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問題。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徽少與母居,盡力孝養。及長,好經史。性審慎,不妄交游。文帝與語,奇之,以徽為記室參軍,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時軍國草創,幕府務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大統初,進爵為侯,十年,遷給事黃門侍郎。先是,東陽王元榮為瓜州刺史,其女婿劉彥隨焉。及榮死,瓜州首望表榮子康為刺史,彥遂殺康而取其位。屬四方多難,朝廷不遑問罪,因授彥刺史。頻征不奉詔,又南通吐谷渾,將圖叛逆。文帝難于動眾,欲以權略致之,乃以徽為河西大使,密令圖彥。徽輕以五十騎行,既至,止于賓館。彥見徽單使,不以為疑。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以揣其意,彥不從。徽又使贊成其住計,彥便從之,遂來至館。徽先與瓜州豪右密謀執彥,遂叱而縛之。彥辭無罪,徽數之曰:“君無尺寸之功,濫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但受詔之日,本令相送歸闕,所恨不得即申明罰,以謝邊遠耳。”于是宣詔慰勞吏人及彥所部,復云大軍續至,城內無敢動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牘無大小皆親自省覽,以是事無稽滯,吏不得為奸。后雖歷公卿,此志不懈。出為襄州刺史。時南方初附,舊俗官人皆通餉遺。徽性廉慎,乃畫楊震①像于寢室以自戒。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里不絕。徽自以無德于人,慨然懷愧,因賦詩,題于清水亭。長幼聞之,皆競來就讀,遞相謂曰:“此是申使君手跡。”并寫誦之。(節選自《北史·申徽傳》)[注]①楊震是東漢名臣,他到東萊任太守時經過昌邑,曾受他推薦的昌邑令王密深夜來訪,以黃金十斤相贈,并說“暮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