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技術指南本標準為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工作提供了技術指南,包括診斷目的與基本原則、診斷工作流程、能源利用診斷、能源效率診斷、工藝及系統診斷、主要用能設備診斷、能源管理診斷和節能潛力評估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的節能診斷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028工業余能資源評價方法GB/T10180工業鍋爐熱工性能試驗規程GB/T13234用能單位節能量計算方法GB/T13462電力變壓器經濟運行GB/T13471節電技術經濟效益計算與評價方法GB/T15316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T15587能源管理體系分階段實施指南GB/T15910熱力輸送系統節能監測GB/T15913風機機組與管網系統節能監測GB/T16664企業供配電系統節能監測方法GB/T16665空氣壓縮機組及供氣系統節能監測GB/T16666泵類液體輸送系統節能監測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8613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19065電加熱鍋爐系統經濟運行GB19153容積式空氣壓縮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577熱泵和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1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2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20052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4500工業鍋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25700復擺鄂式破碎機能耗指標GB/T26965圓錐破碎機能耗指標GB28381離心鼓風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T28398煤炭企業能源消費統計規范GB/T28749企業能量平衡網絡圖繪制方法2GB/T28750節能量測量和驗證技術通則GB/T28751企業能量平衡表編制方法GB29444煤炭井工開采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9445煤炭露天開采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T29453煤炭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29723.1煤礦主要工序能耗等級和限值第1部分:主要通風系統GB∕T29723.2煤礦主要工序能耗等級和限值第2部分:主排水系統GB∕T29723.3煤礦主要工序能耗等級和限值第3部分:空氣壓縮系統GB∕T29723.4煤礦主要工序能耗等級和限值第4部分:主提升帶式輸送系統GB∕T29723.5煤礦主要工序能耗等級和限值第5部分:主提升系統GB30253永磁同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0254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2030潛水電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32038照明工程節能監測方法GB/T32042煤炭行業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指南GB/T32045節能量測量和驗證實施指南GB/T33934錘式破碎機能耗指標GB/T33937硬巖反擊式破碎機能耗指標GB37485污水處理用潛水推流式攪拌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43866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檢查方法GB50015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T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197煤炭工業露天礦設計規范GB50215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417煤礦井下供配電設計規范GB50466煤炭工業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標準GB51053煤炭工業礦井節能設計規范GB51197煤炭工業露天礦節能設計規范GB51245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統一標準GB55015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DB14/T2392燃氣鍋爐能效指標與測試規則CJJ160公共浴場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JB/T14154污水處理用鼓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JB/T14164水環真空泵和水環壓縮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MT/T440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方法MT/T635礦井巷道通風摩擦阻力系數測定方法MT/T1000煤礦在用工業鍋爐節能監測方法和判定規則MT/T1001煤礦在用提升機節能監測方法和判定規則MT/T1002煤礦在用主排水系統節能監測方法和判定規則MT/T1070煤礦在用主提升帶式輸送機節能監測方法和判定規則MT/T1071煤礦在用主通風機裝置節能監測方法和判定規則NB/T10530滾筒采煤機節能技術方法NB/T10531.1懸臂式掘進機節能技術方法第1部分縱軸式掘進機3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煤炭生產企業coalproductionenterprises通過地下開掘巷道采掘煤炭或剝離地表土層挖掘煤炭的生產單位,不包括煤炭洗選加工。[來源:GB/T50562-2010,2.0.2和GB/T15663.4-2008,2.1,有修改]3.2節能診斷energydiagnosis對用能單位的用能工藝技術裝備、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體系開展的全面檢查、對比、評估的過程。其目標是為用能單位發現用能問題、查找節能潛力、提升能效和節能管理水平提供建議和參考。[來源:YS/T1693-2024,3.1]3.3全面節能診斷comprehensiveenergydiagnosis對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全過程和各環節進行節能診斷的活動。[來源:DB34/T3893-2021,3.2]3.4專項節能診斷specialenergydiagnosis為實現特定的節能診斷目標,針對用能單位的特定用能系統或用能設備,組織開展的節能診斷活動。[來源:DB34/T3893-2021,3.3]3.5節能潛力評估energypotentialevaluation在滿足安全和生產要求的前提下,從政策、經濟和技術等方面對可實現的節能潛力進行分析預測和綜合評估,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和改進計劃。3.6節能監測monitouringandtestingofenergysaving依據國家有關節約能源的法規(或行業、地方規定)和能源標準,對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的督察、檢查、測試和評價。[來源:GB/T15316-2024,3.3]4診斷目的與基本原則4.1診斷目的4.1.1識別煤炭生產企業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效率問題、浪費環節和改進潛力。4.1.2為煤炭生產企業提供科學、合理、可行的節能改造建議和方案。4.1.3幫助企業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企業能源成本。4.2基本原則4.2.1專業性。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需要配備采礦工程、能源動力、固定設備、電氣、暖通等專業力量和現場診斷能力,對企業節能潛力進行嚴謹判斷。4.2.2系統性。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需要從能源利用、能源效率、生產工藝、主要用能系統、主要用能設備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系統開展診斷挖潛并提出具體節能措施。44.2.3實操性。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提出的節能措施和節能項目建議應具有技術、經濟可行性,能夠直接指導企業節能改造計劃的制定和決策。4.2.4客觀性。煤炭生產企業節能診斷采用的資料、文件和數據要真實有效,診斷結論應客觀反映企業真實用能水平。5診斷工作流程5.1基本流程診斷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準備階段、調查監測階段、潛力診斷階段、潛力評估階段和報告編制階段。診斷工作流程見圖1。圖1診斷工作流程圖5.2工作準備階段5.2.1確定診斷范圍5.2.1.1根據診斷范圍的不同,煤炭生產企業的節能診斷包括全面節能診斷和專項節能診斷兩種類型。5.2.1.2井工煤礦的全面節能診斷應覆蓋生產全過程,包括主要生產系統和輔助生產系統。5a)井工煤礦主要生產系統包括開拓、掘進、回采、通風、排水、運輸、提升、壓風、瓦斯抽采b)井工煤礦輔助生產系統包括礦內機修、礦燈充電、生產照明、生產供水、井口浴室、生產采暖、井口選矸、滅火灌漿等。5.2.1.3露天煤礦的全面節能診斷應覆蓋生產全過程,包括主要生產系統和輔助生產系統。a)露天煤礦主要生產系統包括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疏干排水等。b)露天煤礦輔助生產系統包括礦內機修、生產照明、生產供水、公共浴室、建筑采暖通風等。5.2.1.4煤炭生產企業可結合診斷需求和能源消費實際情況自行確定診斷范圍,對指定的工序環節、用能系統、用能設備等開展專項診斷。5.2.1.5節能診斷的數據統計周期原則上為上一個自然年,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數據統計期的起止年月。5.2.2組建工作組5.2.2.1煤礦能源管理部門負責人牽頭組建工作組,工作組需由分管節能的企業負責人、能源管理部門負責人、能源管理部門骨干、能源管理或節能領域專家和其它相關生產技術人員組成。5.2.2.2工作組成員專業領域需覆蓋采礦工程、能源動力、固定設備、電氣、能源計量和能源管理等專業。5.2.2.3工作組成員需熟悉國家節能法規政策和相關標準要求,掌握節能診斷工作流程和方法內容。5.2.2.4煤礦分管節能的企業負責人有責任定期檢查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加強節能診斷工作的組織協調。5.2.2.5煤礦可以聘請節能領域專業團隊或者以能源合同管理的方式開展節能診斷工作。5.2.3制定工作計劃工作組應當結合診斷范圍和工作組成員專長,編制節能診斷工作計劃,明確診斷主要內容、任務分工及進度要求。5.2.4召開工作啟動會5.2.4.1工作組組織分管煤礦節能的企業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節能診斷工作啟動會,安排工作任務、明確具體分工和聯絡人。5.2.4.2工作組有責任在工作啟動會議中宣貫節能診斷意義,傳達保護企業商業秘密、保障數據和信息安全的自律要求。5.3調查監測階段5.3.1現場調查5.3.1.1現場調查宜結合診斷工作需要,調查內容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調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實地觀察、走訪座談、資料查閱、問卷調查等。5.3.1.2現場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基本概況、用能系統、用能設備、能源消費、能源管理、能源計量及統計、余熱資源利用和節能改造項目等方面。具體調查內容見附錄A。5.3.1.3煤炭生產企業開展專項節能診斷時,可結合診斷范圍和目的篩選調查內容。5.3.2節能監測65.3.2.1用能系統和設備的節能監測檢查、測試項目嚴格執行GB/T15316和相關節能監測國家標準,尚未制定國家標準的可按行業標準進行監測。5.3.2.2對于用電量占煤炭生產消費電量的比例大于10%的用能系統及其主要用能設備原則上應開展節能監測。5.3.2.3煤炭生產企業可根據用能系統和用能設備實際運行情況,選擇監測的具體對象。5.4潛力診斷階段結合診斷實際需求和范圍邊界,從能源利用診斷、能源效率診斷、工藝及系統診斷、主要用能設備診斷和能源管理診斷等方面診斷挖潛。5.5潛力評估階段分析診斷發現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節能潛力和改進機會、制定節能措施并對節能措施開展可行性論證。5.6報告編制階段5.6.1開展節能診斷應編制節能診斷報告,節能診斷報告包括診斷目的、診斷范圍、診斷方法、診斷內容和診斷結論等具體內容。5.6.2對于開展全面節能診斷,節能診斷報告編制大綱見附錄D。對于開展專項節能診斷,結合具體診斷范圍參照附錄D編制節能診斷報告。6能源利用診斷6.1能源利用診斷從用能變化、用能結構、能量平衡、余能利用和用能成本等方面開展。6.2依據各能源品種月度與年度統計報表等資料,結合必要時進行的現場抽檢,核定煤炭生產企業能源消費構成及各能源品種消費量,計算綜合能耗,分析近三年各能源消費實物量和綜合能耗變化。6.3分析近三年各能源品種能源消費量占綜合能源消費量的比例、主要用能工序耗電量占總消費電量的比例、主要用熱環節用熱量占總消費熱量的比例、主要用油環節燃油使用量占燃油總消費量的比例。6.4按照GB/T28751和GB/T28749,統計煤炭生產企業上一年能源消費情況,編制能量平衡表,繪制能量平衡網絡圖,識別主要次級用能單位,分析煤炭生產企業能量平衡關系和能源損失比例,從能源采購、轉換、輸送、終端利用等環節分析能源利用的合理性。6.5參照GB/T1028,結合必要時的現場核查,分析煤炭生產企業能源損失及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情況。6.6核算煤炭生產企業上一年生產成本中化石燃料、電力、熱力等各項能源成本及占比,計算單位產品能源成本,分析能源成本的組成結構。7能源效率診斷7.1能源效率診斷從單位產品能耗、工序能耗和設備能效三個方面開展。7.2井工煤礦按照GB29444核算上一年度單位產品能耗,露天煤礦按照GB29445核算上一年度單位產品能耗。7.3井工煤礦需要判斷主要通風機系統、主排水系統、空氣壓縮系統、提升用帶式輸送機系統、礦井提升機系統的工序能耗指標等級。7.4露天煤礦需要判斷穿爆工序、采裝工序、破碎站、卡車運輸環節、帶式輸送機運輸環節、排土工序和排水工序的單位能耗水平。77.5井工煤礦重點對通風、提升、排水、空氣壓縮、瓦斯抽放等主要生產設備及采暖鍋爐、熱泵、冷水機組、電力變壓器、電動機、水泵、污水處理設備等輔助配套設備,開展設備能效評價。7.6露天煤礦重點對破碎設備、排水設備、空氣壓縮設備、采暖與空氣調節設備、電力變壓器、電動機等生產及輔助配套設備,開展設備能效評價。7.7優先依據設備能效標識,判定設備能效等級。沒有能效標識的設備,依據已發布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判定設備能效等級。7.8對于采掘設備、運輸設備、瓦斯發電設備等沒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的設備,可采取類比分析法或專家判斷法,評價能效水平。8工藝及系統診斷8.1井工煤礦8.1.1采掘系統8.1.1.1采掘系統從評估開采工藝、工作面回采率、巷道布置、大采區規劃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1.2定期分析矸石帶煤量,結合煤層開采條件變化情況,評估開采工藝的改進潛力。8.1.1.3根據煤層賦存條件,評估通過減少小煤柱留設寬度、及時調整采高、工作面兩順槽低洼處超前起底等措施提高工作面回采率的改進潛力。8.1.1.4統計采區萬噸掘進率,結合煤層賦存情況、開拓方式及采煤方法等條件,評估煤礦掘進效果,分析回采巷道沿空掘巷或沿空留巷布置的改進潛力。8.1.1.5從巷道聯合布置、優先全煤層布局、優化順槽聯巷間距、避開應力集中帶等方面,評估采掘布局的優化空間,分析減少巷道掘進工程量的改進潛力。8.1.1.6根據準備巷道走向和長度,評估規劃大采區、大工作面的可能性。8.1.2運輸系統8.1.2.1運輸系統從系統運輸效率、運輸能力、運行控制、智能化、調度安排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2.2統計帶式輸送機的單位時間輸送物料量,以及礦用機車、無軌膠輪車、單軌吊車、架空乘人裝置等礦井運輸設備的滿載率,分析運輸系統的運輸效率。8.1.2.3調查采區煤倉和井底煤倉設置情況,結合礦井生產能力,評估設置緩沖煤倉以提高運輸效率和能力的改進潛力。8.1.2.4調查帶式輸送機的運行控制方式,結合工作面開采時間和帶式輸送機運輸時間,分析其啟停、運行的合理性。8.1.2.5調查運輸系統的智能控制情況,分析通過智能傳感、智能控制提升運輸系統運行效率的改進潛力。8.1.2.6分析運輸系統工作調度安排和運輸線路設計的合理性,調查空載和未滿載運行頻次、情景和原因,分析輔助連續運輸的改進潛力。8.1.3提升系統8.1.3.1提升系統從工序能耗水平、系統運行效率、調度安排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3.2評估提升用帶式輸送機系統、礦井提升機或礦井提升絞車系統的工序能耗水平,工序能耗指標等級判定按照GB/T29723.4和GB/T29723.5進行。8.1.3.3統計提升用帶式輸送機系統的單位時間輸送物料量和礦井提升機、礦井提升絞車系統的一次提升平均載重量,分析提升系統運行效率。88.1.3.4分析提升系統調度合理性,調查空載和未滿載運行的頻次、情景和原因。8.1.4通風系統8.1.4.1通風系統從工序能耗水平、風量供需匹配、通風阻力分析、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4.2評估主要通風機系統的工序能耗水平,工序能耗指標等級判定按照GB/T29723.1進行。8.1.4.3結合礦井配風計劃,分析巷道實際風壓、風速、瓦斯濃度等環境參數,評估風量供需匹配性。8.1.4.4開展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掌握通風系統阻力分布情況,測定方法按照MT/T440和MT/T635執行。針對測定通風阻力較大區段和地點開展雜物堆積、漏風情況調查,梳理閑置和廢棄巷道的封閉情況。8.1.4.5開展通風系統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5913進行。8.1.5排水系統8.1.5.1排水系統從工序能耗水平、清污分流、系統設計、系統維護、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5.2評估主排水系統的工序能耗水平,工序能耗指標等級判定按照GB/T29723.2進行。8.1.5.3調查礦井涌水來源,分析礦井水構成及變化趨勢,評估礦井水井下清污分流的改進潛力。8.1.5.4調查排水管路的長度、管徑以及閥門、管路附件設置情況,統計無底閥排水系統應用情況,分析排水系統設計合理性和改進潛力。8.1.5.5檢查排水系統日常維護、巡檢落實情況和水倉結垢定期清理效果。8.1.5.6開展排水系統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MT/T1002和GB/T16666進行。8.1.6空氣壓縮系統8.1.6.1空氣壓縮系統從工序能耗水平、壓風供需匹配、供氣管線設計、冷卻裝置效果、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6.2評估空氣壓縮系統的工序能耗水平,工序能耗指標等級判定按照GB/T29723.3進行。8.1.6.3調查供氣和調節方式,結合礦井供氣需求,分析壓風供需匹配性和系統調節合理性。8.1.6.4調查地面空壓機站與礦井主要用風點的相對位置,分析供氣管線長度、管徑設置合理性。8.1.6.5核查空氣壓縮系統冷卻裝置運行工況,評估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8.1.6.6開展空氣壓縮系統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6665進行。8.1.7瓦斯抽采系統8.1.7.1瓦斯抽采系統從抽采效果、管路敷設方式、冷卻裝置效果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1.7.2調查瓦斯抽采管路的漏氣和積水情況,結合地面抽采站的瓦斯氣體濃度、流量和壓力測定結果,評估瓦斯抽采效果。8.1.7.3調查瓦斯抽采管路敷設方式,評估管路敷設長度和彎頭數量設置合理性,分析順直敷設或垂直鉆孔敷設的改進潛力。8.1.7.4核查瓦斯抽采系統冷卻裝置運行工況,評估真空泵冷卻水冷卻效果。8.1.8電氣系統8.1.8.1供配電系統供配電系統從系統設計、新能源利用、智能配電、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分析礦井供電、配電電壓以及供配電線路、主變電所的設計是否滿足GB51053有關規定。b)分析瓦斯發電及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的自發自用潛力,評估儲能設施的建設條件。9c)調查礦井智能配電系統建設情況,分析變電所(站)無人值守的改進潛力。d)開展供配電系統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6664進行。8.1.8.2電能質量調查礦井無功補償和諧波治理方式,分析是否滿足GB51053有關規定。8.1.8.3照明系統照明系統從照明地點、照度和功率密度、控制方式、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檢查井下照明設置地點是否滿足GB50417有關規定。b)檢查井下固定照明的照度是否滿足GB50215有關規定;建筑室內的照明功率密度是否滿足GB/T50034有關規定。c)調查照明控制方式,評估時控、光控、聲控、集中分組控制等節能控制方式的改進潛力。d)開展照明工程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32038進行。8.1.9用熱制冷系統8.1.9.1井筒保溫井筒保溫系統從能耗水平、換熱方式、調節能力、防水保溫措施、余熱資源利用、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評估井筒保溫的實際運行效果,計算系統提供單位熱量能耗,分析系統能耗水平。b)評估井筒保溫換熱方式的合理性,分析提高換熱效率的潛力。c)調查井筒保溫的自動調溫能力,初寒期和末寒期供熱設備啟停控制情況。d)檢查井筒保溫熱風道是否采取防水和保溫措施。e)分析回收瓦斯發電機組余熱、礦井回風余熱、乏風氧化余熱、空壓機余熱、礦井水余熱、洗浴廢水余熱和瓦斯抽采泵循環水余熱等余熱資源用于井筒保溫的潛力。f)開展供熱管道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5910進行。8.1.9.2建筑供暖制冷建筑供暖制冷系統從冷/熱源選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管網布置保溫、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分析建筑熱源選取與GB/T50466、GB51245相關規定的符合性,評估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熱資源用于建筑供暖的潛力。b)分析建筑冷源選取與GB/T50466、GB51245相關規定的符合性,評估可再生能源、余能資源利用的潛力。c)檢查建筑物外墻、屋面隔熱性能和外窗、透光幕墻的氣密性,分析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是否滿足GB55015有關規定。d)調查室外管網布置、管道敷設方式、管道保溫材料和介質溫度,分析是否滿足GB/T50466有關規定,檢查建筑物供暖管道供暖季前的巡檢和保溫層修復情況。e)開展供熱管道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5910進行。8.1.9.3洗浴用熱洗浴用熱系統從能耗水平、節水器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熱資源利用、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按照GB50015和CJJ160核算洗浴用熱負荷,評估洗浴用熱能耗水平。b)調查自動感應噴淋裝置等節水器具配置和使用情況,分析提高節水器具配備率的潛力。c)評估可再生能源和余熱資源用于洗浴用熱的潛力。d)開展供熱管道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5910進行。8.1.10其他系統8.1.10.1礦內機修調查機電設備的返修率和工藝損耗情況,評估礦區和周邊社會機修資源的利用潛力。8.1.10.2礦燈充電結合設備標識或數據手冊,分析礦燈實際充電電壓和充電時間控制是否合理。8.1.10.3滅火灌漿調查制氮站與制漿站的布置位置,分析減少管路長度、優化布置方式的改進潛力。8.1.10.4地面生產運輸對于井口篩分選矸,結合井口受煤倉容量,分析篩分設備處理能力與帶式輸送機運輸能力的匹配性;對于帶式輸送機棧橋,分析變頻調速的改進潛力。8.1.10.5生產供水調查供水水源,分析處理后的礦井水、生活污水回用于礦井生產用水的潛力。8.1.10.6礦井水處理礦井水處理系統從調節能力、預沉和混凝效果、能耗水平、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診斷。a)分析水倉容積、排水泵排水能力與礦井水處理系統處理規模、調節池容積的適配性。b)開展礦井水沉降試驗,識別預沉調節單元水力停留和固液分離效果,分析降低混凝加藥前進水懸浮物含量的方法。c)根據加藥量和懸浮物去除情況,判斷藥劑混凝效果,從優化藥劑、改變混凝程序、調整加藥量等方面評估提高懸浮物去除率的空間。d)評估礦井水處理系統單位水處理能耗水平,與同行業領先或能效先進水平進行對比,評估提升空間。e)根據礦井水處理系統進出水水質、水溫和水量,分析礦井水綜合利用和余熱利用途徑。8.1.10.7污水處理污水處理系統從調節能力、處理工藝、能耗水平、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診斷。a)結合GB51053有關規定,分析污水處理系統的調節池容積與日處理能力之間的匹配性。b)分析污水來源和進出水水質,結合各處理單元實際運行情況評估污水處理工藝的合理性和節能優化的空間。c)評估污水處理系統單位水處理能耗水平,與同行業領先或能效先進水平進行對比,評估提升空間。d)根據污水處理系統進出水水質、水溫和水量,分析污水余熱利用和污水處理后綜合利用途徑。8.2露天煤礦8.2.1穿爆工程8.2.1.1穿爆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爆破質量、爆破方式、設備能力匹配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1.2評估穿爆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1.3調查鉆機鉆孔直徑、行距、孔距、深度、起爆順序、炸藥類型、裝藥結構、裝藥量等爆破參數,結合爆破后的礦巖塊度(最長邊尺寸、大塊率)和礦巖體形狀(爆堆高度、爆堆寬度和形狀),分析爆破質量與后續作業需求的適配性。8.2.1.4在滿足安全和生產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利用壓渣、起爆、預裂等節能爆破方式的改進潛力。8.2.1.5調查采區采掘工作線長度和分區作業情況,評估穿孔設備的數量和能力與采掘設備的匹配性。8.2.2采剝工程8.2.2.1采剝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資源回收率、開采工藝、開采程序、剝采比、工作幫坡角設置、調度機制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2.2評估采剝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2.3根據煤層賦存條件,評估開采工藝優化、減少煤巖混雜、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改進潛力。8.2.2.4結合礦區實際條件,評估間斷工藝調整為半連續或連續工藝的潛力。8.2.2.5評估采用垂直走向布置工作線沿走向推進的可行性。8.2.2.6根據礦區巖性和自卸卡車線型尺寸,在保證卡車安全行駛和采場邊坡穩定的前提下,評估通過壓縮端幫運輸和保安平臺寬度以降低生產剝采比、縮短運距的可行性。8.2.2.7分析生產剝采比變化和工作幫坡角設置的合理性。8.2.2.8摸底工作面開采機械和設備的調度機制,分析工作面之間開采機械和設備調度使用的合理性。8.2.3破碎工程8.2.3.1破碎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破碎站布置、生產能力匹配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3.2評估破碎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3.3調查破碎站布置是否靠近采裝工作面、是否可以根據采裝工作面位置變動。8.2.3.4評估破碎站生產能力與生產要求、破碎站生產能力與后端帶式輸送機運輸能力、破碎站受料倉容積與運輸車輛能力的匹配性。8.2.4內部運輸8.2.4.1內部運輸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總平面布置、運輸方式和路線、調度方式、日常養護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4.2評估內部運輸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4.3結合礦區總平面布置的功能分區,調查各分區之間的運輸距離和高程落差,評估各功能分區布局的合理性。8.2.4.4調查不同等級道路的數量、坡度、車流密度、路面坡度和材質,分析運輸方式和運輸線路規劃的合理性。8.2.4.5調查內部運輸的調度方式,分析調度自動化的改進潛力。8.2.4.6檢查道路養護設備配備、使用以及道路破損修復情況。8.2.5排土工程8.2.5.1排土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排土距離、排土路線、排土臺階高度、排土位置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5.2評估排土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5.3評估利用鄰近分區采空區就近排土等措施以縮短排土距離的可行性。8.2.5.4調查排土轉載點設置情況,分析排土路線的優化空間。8.2.5.5分析排土場排土臺階高度設置的合理性。8.2.5.6采用卡車運輸-推土機方式的,調查卡車是否靠近排土工作面邊緣排土。8.2.6防排水工程8.2.6.1防排水工程從單位能耗水平、排水方式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8.2.6.2評估防排水工程的單位能耗水平,能耗指標參照GB51197執行。8.2.6.3結合地形高差條件,評估采掘場和排土場地面排水方式的合理性,分析自流排水、分段截流排水的改進潛力。8.2.7電氣系統8.2.7.1供配電系統供配電系統從系統設計、新能源利用、智能配電、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分析煤礦供電、配電電壓以及主變電所的設計是否滿足GB51197有關規定。b)分析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的利用潛力。c)調查智能配電系統建設情況,分析變電所(站)無人值守的改進潛力。d)開展供配電系統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16664進行。8.2.7.2電能質量調查煤礦無功補償和諧波治理方式,分析是否滿足GB51197有關規定。8.2.7.3照明系統照明系統從建筑物照明功率密度、控制方式、節能監測等方面進行診斷。a)分析建筑物照明是否滿足GB/T50034有關規定。b)調查照明控制方式,評估時控、光控、聲控、集中分組控制等節能控制方式的改進潛力。c)開展照明工程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GB/T32038進行。8.2.8用熱制冷系統8.2.8.1建筑供暖制冷參照8.1.9.2執行。8.2.8.2洗浴用熱參照8.1.9.3執行。8.2.9其他系統8.2.9.1礦內機修調查機電設備的返修率和工藝損耗情況,評估礦區和周邊社會機修資源的利用潛力。8.2.9.2生產供水調查煤礦生產用水水源,分析處理后的采掘場排水、疏干水、生活污水等回用于生產用水的潛力。8.2.9.3污廢水處理污廢水處理系統從設計規模、調節能力、能耗水平、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診斷。a)結合采掘場排水和疏干水的水量、水質,分析與污廢水處理系統處理規模的匹配性。b)根據污廢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量變化情況和調節池容積,評估提高系統水量、水質調節能力的有效途徑。c)評估污廢水處理系統單位水處理能耗水平,分析工藝和系統的節能空間。d)根據污廢水處理系統出水水質和水量,分析污廢水處理后綜合利用途徑。9主要用能設備診斷9.1通用方法9.1.1對照設備能效標準、管理部門頒布的用能設備能效準入水平等,結合必要時進行的現場核檢,分析評估落后設備淘汰情況。9.1.2根據設備使用年限,結合必要時進行的性能測試,核查在用設備中老舊設備使用情況。9.1.3根據設備清單、節能技術應用及改造項目清單等資料,對照國家發布的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清單等文件,評估先進節能技術、裝備的應用情況。9.1.4統計分析主要用能設備的故障率,檢查設備日常維護、檢修制度開展情況。9.2井工煤礦9.2.1采掘設備9.2.1.1采掘設備重點開展采煤機、掘進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乳化液泵站、鉆機等設備的節能診斷。9.2.1.2分析采掘設備的歷史運行數據,了解設備運行狀態和能耗變化規律,評估設備選型與煤層賦存條件和生產需求的匹配性。9.2.1.3評估采掘設備智能控制水平,調查采煤機、掘進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是否具備根據負荷變化調整工作參數能力,分析提升空間。9.2.1.4對于采煤機,調查牽引系統運行控制方式,分析變頻調速的改進潛力;評估機械傳動系統的傳動效率,分析永磁電機的改進潛力;參照NB/T10530分析設備節能提升空間。9.2.1.5對于掘進機,統計設備空轉時間,分析設備利用效率;調查動力變壓器的種類和負荷率,分析節能型變壓器的改進潛力;參照NB/T10531.1分析設備節能提升空間。9.2.1.6對于乳化液泵站,調查設備啟動、傳動方式,評估是否具備變頻調速、軟啟動的能力,以及是否可以根據管路內壓力變化情況,控制乳化液泵站電動機的運轉速度。9.2.1.7對于鉆機,調查設備驅動方式,分析通過電控系統控制聯合驅動鉆機的改進潛力。9.2.2運輸設備9.2.2.1運輸設備重點開展主運輸和輔助運輸設備的節能診斷,具體包括帶式輸送機以及礦用機車、無軌膠輪車、單軌吊車、架空乘人裝置等礦井運輸設備。9.2.2.2對于帶式輸送機,調查設備啟動、傳動方式,評估是否具備變頻調速能力。9.2.2.3對于礦用機車、無軌膠輪車、單軌吊車、架空乘人裝置等運輸車輛和機械,調查其驅動方式,分析電力驅動占比情況,分析連續運輸的改進潛力。9.2.3提升設備9.2.3.1提升設備重點開展提升用帶式輸送機、礦井提升機和礦井提升絞車等設備的節能診斷。9.2.3.2對于提升用帶式輸送機,調查其啟動、傳動方式,評估是否具備變頻調速能力,分析永磁電機直驅的改進潛力。9.2.3.3對于礦井提升機和礦井提升絞車,調查設備與電動機的聯接方式,分析直聯方式的改進潛力;評估提升容器容積利用和輕質化材質使用情況。9.2.3.4開展提升用帶式輸送機、礦井提升機和礦井提升絞車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MT/T1070和MT/T1001進行。9.2.4通風設備9.2.4.1通風設備重點開展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通風機附屬裝置等設備的節能診斷。9.2.4.2對于主要通風機,統計風量、風壓、電動機軸功率、傳動裝置效率等設備實際運行參數,評估實際工況效率是否在合理工作范圍;調查設備啟動、傳動方式,評估是否具備自動調風能力;調查主要通風機與電動機的聯接方式,分析直聯方式的改進潛力。9.2.4.3對于局部通風機,從設備運行效率、調節方式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9.2.4.4對于通風機附屬裝置,對設施運行效果進行節能診斷。9.2.4.5開展煤礦主通風機裝置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MT/T1071進行。9.2.4.6通風機按照GB19761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5排水設備9.2.5.1排水設備重點開展主要排水設備的節能診斷,具體包括主排水泵、采區排水泵等。9.2.5.2對于主排水泵,調查設備實際運行參數,分析實際運行效率是否在合理工作范圍;調查設備的使用環境,包括進口管道是否通暢、環境溫度、泵液體溫度等,評估設備運行效果。9.2.5.3對于采區排水泵,從設備運行效率、控制方式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9.2.5.4離心泵按照GB19762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節能評價值,評估設備能效水平;潛水泵按照GB32030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6空氣壓縮設備9.2.6.1空氣壓縮設備重點開展空氣壓縮機的節能診斷。9.2.6.2調查空氣壓縮機啟動、運轉方式,是否具備變頻調速能力。9.2.6.3調查空氣壓縮設備進氣溫度、機組溫度、出口壓力等參數,評估空氣壓縮機運行效果。9.2.6.4容積式空氣壓縮機按照GB19153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7瓦斯抽采設備9.2.7.1瓦斯抽采設備重點開展水環真空泵的節能診斷。9.2.7.2檢查水環真空泵的流量和真空度是否在銘牌標定范圍,調查真空泵與電機傳動方式、冷卻水冷卻方式,評估配套減速器傳動效率。9.2.7.3調查水環真空泵啟動、傳動方式,評估是否具備變頻調速能力。9.2.7.4水環真空泵按照JB/T14164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8電氣設備9.2.8.1供配電設備供配電設備重點開展變壓器、無功補償裝置、新能源發電設備、線纜等設備的節能診斷。a)調查變壓器的平均負載率,評估變壓器經濟運行狀況,評價指標和方法按照GB/T13462進行。b)評估無功補償裝置能耗水平,分析節能型無功補償裝置改進潛力。c)分析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設備的發電利用率,評估設備可靠性和效率水平。d)結合GB51053有關規定,評估線纜選型合理性。e)電力變壓器按照GB20052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8.2電動機電動機從能效水平、選型合理性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a)根據GB18613、GB30253和GB30254評估電動機能效水平,分析是否存在未達到強制性能效標準、管理部門頒布電動機能效準入水平規定的情況。b)評估電動機功率是否在其經濟運行范圍內,結合GB51053有關規定,評估設備選型合理性。9.2.8.3照明設備結合GB50215、GB51245、GB/T50034有關規定,評估照明設備選型合理性。9.2.9供熱和制冷設備9.2.9.1供熱和制冷設備重點開展鍋爐、熱風爐、熱泵機組、空調等設備的節能診斷。9.2.9.2調查熱風爐、熱泵機組等供熱設備的智能控制情況,在初寒期和末寒期是否根據室外溫度自動控制設備工作臺數、調節運行負荷。9.2.9.3分析建筑供暖機組的能效水平和溫度調控裝置是否滿足GB55015有關規定。9.2.9.4分析制冷設備的制冷性能系數或能效比是否滿足GB51245和GB19577有關規定。9.2.9.5按照GB/T10180和GB/T19065給出方法測試電鍋爐熱效率,判斷電鍋爐運行工況。9.2.9.6按照GB/T10180和DB14/T2392給出方法測試燃氣鍋爐效率,判斷燃氣鍋爐運行工況。9.2.9.7開展煤礦在用工業鍋爐的節能監測和檢查,監測和評價方法按照MT/T1000進行。9.2.9.8鍋爐按照GB24500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9.9熱泵和冷水機組按照GB19577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空調設備通過能效標識判定能效水平。9.2.10其他設備9.2.10.1對于礦內機修使用的機床等設備,從設備運行狀態、刀具磨損狀態、加工條件控制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9.2.10.2對于礦燈充電器(柜),從充電功率調節、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進行節能診斷。9.2.10.3對于防滅火使用的注氮、灌漿設備,重點診斷設備的效率水平。9.2.10.4對于井口篩分設備,重點診斷設備的分選效率水平。9.2.10.5對于生產供水設備,重點診斷配套水泵的運行控制方式,分析恒壓變頻供水的改進潛力。9.2.10.6對于礦井水和污水處理設備,診斷設備閑置運行和無效耗能現象,分析智能化精準控制的改進潛力;配套的水泵、鼓風機、空壓機、攪拌機,調查其啟停和運行機制,判斷設備運行時間和運行控制方式的合理性,分析自動啟停、變頻調速的改進潛力。9.2.10.7鼓風機按照GB28381、JB/T14154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2.10.8攪拌機按照GB37485給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級,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3露天煤礦9.3.1機電設備9.3.1.1露天煤礦機電設備診斷對象包括鉆機、電鏟、破碎機、帶式輸送機、水泵、變壓器、采暖與空氣調節設備、污廢水處理設備和照明設備等。9.3.1.2結合工程經驗判斷,使用鉆機型號與巖層厚度、硬度的匹配性和鉆探方法的合理性,分析提升設備使用效率的改進潛力。9.3.1.3分析電鏟提升機電機利用永磁直驅電機等提升作業和傳動效率的改進潛力。9.3.1.4調查破碎機與帶式輸送機的控制方式,評估帶式輸送機采用變頻調速、破碎機與帶式輸送機聯動作業等減少設備空轉運行時間的有效途徑。9.3.1.5結合雨季排水實際效果,分析排水泵的揚程、流量與排水需求的匹配性,分析防排水設備選型的合理性。9.3.1.6調查主變壓器的平均負載率,參照GB/T13462評估變壓器經濟運行狀況。9.3.1.7結合GB50197、GB51197有關規定,分析采暖與空氣調節設備的選型合理性。9.3.1.8調查污廢水處理系統中各類泵組和壓濾設備的運行控制方式,分析應用變頻控制的改進潛力。9.3.1.9結合GB51245、GB/T50034有關規定,評估照明設備選型合理性。9.3.1.10破碎機按照GB/T33934、GB/T26965、GB/T25700、GB/T33937給出的能耗指標,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3.1.11水泵按照GB32030和GB19762給出的能效限定值,評估設備能效水平。9.3.2燃油設備9.3.2.1露天煤礦燃油設備診斷對象包括自卸卡車、液壓挖掘機、裝載機、履帶推土機、平路機、叉車和指揮車輛等。9.3.2.2核實各工作面自卸卡車自重與額定載重、單斗挖掘機勺斗載重量的比值,評估自卸卡車選型、車鏟匹配的合理性,提高裝車質量,減少待裝時間的潛力。9.3.2.3結合液壓挖掘機、裝載機、履帶推土機、平路機、壓路機、叉車等設備銘牌參數,分析燃油機械燃油消耗情況,淘汰高油耗設備、選用節能設備。9.3.2.4定期調查運輸車輛和輔助設備的作業量、燃油消耗量、平均運距、平均高差和坡度,計算各隊組運輸車輛和輔助設備的燃油立方米單耗和燃油立方米公里單耗,評估運輸車輛運行狀態。9.3.2.5結合礦區條件和生產實際,分析自卸燃油卡車替換為新能源礦用卡車的改進潛力。9.3.2.6調查自卸卡車、裝載機、膠輪輔助設備交接班位置和加油位置,根據開采進度評估開采中心與撬裝式加油站的位置和距離關系,適時調整加油站位置,縮短加油距離。9.3.2.7調查指揮車輛使用和管理制度,評估調配、車輛使用的合理性。9.3.2.8根據駕駛員日常操作表現和參加培訓情況,評估駕駛員的操作技能和水平。10能源管理診斷10.1依據企業提供的組織結構圖、崗位職責和聘任文件等資料,結合必要時的現場尋訪,參照GB/T32042進行企業能源管理部門設立和責任劃分、能源管理崗位設置和人員配備等情況的檢查。10.2依據企業提供的能源管理制度、標準化文件和各類規范化文件,結合必要時的現場尋訪,參照GB/T15587和GB/T32042,檢查企業在能源計量、統計、考核、對標等方面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及相關標準化和規范化文件的建立及執行情況。10.3依據企業提供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清單、能源計量網絡圖、計量臺賬等文件資料,結合必要時的現場抽檢,參照GB17167、GB/T29453和GB/T43866,檢查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情況。10.4依據企業提供的各能源品種、成本報表等資料,結合必要時進行的現場抽檢,參照GB/T28398,檢查企業的用能數據監測、采集、匯總、上報的方式和渠道,評估企業能源消費統計情況。10.5結合必要時的現場尋訪,核查企業能耗數據的采集和監測情況,評估企業能源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10.6依據企業提供的宣傳手冊、活動策劃、培訓記錄等資料,結合必要時的現場尋訪,核查企業開展節能宣傳教育活動、組織能源計量/統計/管理/設備操作等崗前和崗位培訓的情況。10.7依據企業提供的能源審計報告、節能評估報告或節能規劃,核查企業提出的節能措施落實情況。10.8結合企業日常能源消費指標分解、利用狀況分析、目標考評和獎懲制度實施情況,核查企業能源消費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評估企業節能考核的實際執行效果。11節能潛力評估11.1問題分析11.1.1能源利用采用問題切入法、能源因素法、專家經驗法等方法,客觀分析企業能源利用現狀存在問題,識別主要耗能和用能浪費環節。11.1.2能源效率11.1.2.1分析煤炭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與行業平均及先進水平的差距,剖析單位產品能耗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11.1.2.2分析煤炭生產企業工序能耗指標與一級能耗指標的差距,剖析工序能耗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11.1.2.3分析主要用能設備能效等級與先進水平或節能水平的差距,客觀剖析設備能效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11.1.3工藝及系統11.1.3.1借鑒先進企業生產實踐經驗,結合煤層賦存實際情況,從資源回收、生產效率、開采程序、總圖布置等方面評估各系統工藝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11.1.3.2通過分析各用能系統的運行要求,從設計、運行、控制等方面剖析系統的運行狀況,識別優化改進環節。11.1.3.3在核算系統工序能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負荷和負載情況,評估系統運行效率是否在經濟合理區間。11.1.3.4在調查煤炭生產企業可再生能源和余能資源利用基礎上,識別用能優化改進空間。11.1.4主要用能設備11.1.4.1根據落后和老舊設備核查結果,分析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應用存在的差距,發現企業在設備淘汰和升級改造方面的問題。11.1.4.2根據主要用能設備清單、運行記錄及歷史能效測試報告等資料,結合必要時進行的節能監測和運行情況檢查,剖析主要用能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11.1.4.3通過分析燃油設備油耗水平,剖析燃油設備在設備選型、設備使用和設備保養等方面存在的11.1.5能源管理分析煤炭生產企業在能源管理組織機構和職責落實、能源管理制度建設和執行、能源計量器具配置和檢定、節能宣傳培訓情況、能耗目標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11.2潛力分析11.2.1對企業在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工藝及系統、主要用能設備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進行核實、跟蹤和驗證。11.2.2針對診斷發現的主要問題,識別節能改進的機會和途徑,同時結合煤礦生產實際判斷節能改進的條件和必要性,提出可操作的節能潛力和改進途徑。節能改進建議見附錄B和附錄C。11.3措施制定11.3.1針對可實現的節能潛力和改進途徑,借鑒行業經驗和專家意見,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具體節能措施.11.3.2分類匯總節能措施,提出節能改造項目建議,項目建議具體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內容、預計總投資、預期節能效果、預期經濟效益和實施建議。11.4可行性論證11.4.1技術性能評價分析節能措施的技術原理,借鑒同類可比技術應用案例效果,評價技術適用性、技術先進性和技術成熟度等。11.4.2節能效果計算依據GB/T13234、GB/T28750和GB/T32045,核算節能措施實施后產生的節能量、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下降率等指標。11.4.3經濟效益評價依據GB/T13471,核算節能措施的投資回收期、內部收益率和單位節能量投資強度,評價節能措施實施的經濟效益。原則上投資回收期宜不超過5年。(資料性)現場調查內容A.1企業基本情況調查包括但不限于投產時間、核定生產能力、井田面積、主要可采煤層、煤層開采順序、現狀開采水平標高、采區(盤區)劃分和接替、上一年原煤產量、上一年矸石量或剝采量、采掘或剝采進度計劃、瓦斯等級、煤礦智能化等級等。A.2用能系統調查調查診斷范圍內主要用能系統的組成、布置、工藝、運行、控制和管理情況。A.3用能設備調查A.3.1機電設備調查利用煤礦機電設備臺賬,開展必要的現場排查,對額定功率≥50kW的主要用能設備開展摸底調查,主要調查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使用地點、額定功率、功率因素、需要系數、已使用年限和能效等級A.3.2燃油設備調查利用燃油設備臺賬,開展必要的現場排查,主要調查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使用地點、發動機功率、載重能力、出廠日期和年行駛里程等。A.3.3供熱設備調查利用供熱設備臺賬,開展必要的現場排查,主要調查設備名稱、型號、數量、安裝位置、額定功率、配套風機電機額定功率、額定風量、出廠日期和能效等級等。A.4能源消費調查依據煤礦提供的各能源品種、成本報表等資料,結合必要時進行的現場抽檢,核定煤礦能源消費構成、各能源品種消費實物量和能源成本占比。煤礦外包工程能源消費應納入煤礦能源消費統計范疇。能源消費調查內容包括:a)電力消費情況:調查近三年煤礦主要生產、輔助生產和其他工業生產的消費電量。b)熱力消費情況:調查煤礦建筑供暖、洗浴用熱和井筒保溫的供熱方式、供熱量和相關參數。c)液態燃料消費情況:井工煤礦主要調查近三年消耗燃料類別、燃料使用部門和使用量;露天煤礦主要調查近三年礦用運輸卡車運輸量、運距、高差、坡度和油耗。d)氣態燃料消費情況:調查近三年消耗燃料類別、燃料消耗量和低位發熱量。A.5能源管理調查A.5.1能源管理目標和方針調查近五年規劃期間節能年度目標、能源管理方針和能源管理目標。A.5.2能源管理機構和職責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激光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地位試題及答案
- 激光工程師考試備考新觀念試題及答案
- 快速提升專利代理人考試能力的試題及答案
- 藥物療法與生活方式干預試題及答案
- 確立護士資格證考試目標的試題及答案
- 精確復習衛生管理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學科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劑學考試的特色設計與試題及答案
- 福建專版2024春九年級歷史下冊第6單元冷戰結束后的世界第20課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知能演練提升新人教版
- 自我評估的花藝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 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農行反洗錢與制裁合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大全-上下
- 養老院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2024
- 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結項鑒定審批書
- 2025年中國中壓變頻器市場競爭策略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2030直銷銀行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03月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北京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公開招聘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考點剖析附解題思路及答案詳解
- 百師聯盟2025屆高三一輪復習聯考(五)政治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四川長寧縣國恒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蕪湖城市園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