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第4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選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第4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選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第4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選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第4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選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第4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選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第四節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學習目標]1.了解海洋空間利用的類型及海洋空間的特點。2.駕馭海洋交通和通訊的特點和現狀。3.駕馭人類造陸的方式。4.了解海底空間的特點及適合貯存的物品。5.海洋交通和通訊特點和現狀。(重難點)6.人類造陸的方式。(重點)一、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特點和意義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1.海洋環境的困難性和特殊性海上——多變的海洋氣象狀況及海水的運動。深海——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海水——強腐蝕性,海冰——強破壞性。2.海洋空間開發的艱難性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3.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優勢海洋空間廣袤,便于立體利用;地價便宜,不須要搬遷人口;海底隱藏性好,海中溫度、壓力比較穩定。4.海洋空間開發的意義對于緩解沿海地區人地沖突,開發海洋資源,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具有不行估量的價值。1.動畫片《藍貓調皮三千問》中關于海底探險的鏡頭中,多次出現藍貓和調皮頭戴頭盔探險的鏡頭。請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這些鏡頭的可信性。提示:深海探險要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海水還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因此,探海活動不僅須要氧氣,還要有其他設施來適應深海的環境,由此可見,這些鏡頭是不行信的。二、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1.海洋交通與通訊(1)特點:對海洋空間利用比較早,較為成熟。(2)海洋運輸要素:海港碼頭、運輸船舶和海上航道。(3)海峽和洲際運輸河是重要的海上運輸線。例如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而蘇伊士和巴拿馬運輸河對于縮短航程、提高海運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海洋運輸的主要工具,現代海洋船舶日趨大型化、專業化,不僅噸位大,而且速度快、續航實力強。(4)海洋交通與通訊的變更:從海面對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主要利用方式是建立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橋以及鋪設海底光纜等。2.圍海填海造陸(1)常見方式:利用堤壩將一片海疆與海洋隔開,并將堤內海水排出,形成封閉陸地→圍海造陸。在沿岸淺海水域,通過積累砂石、泥土和廢料建立陸地→填海造陸。(2)其他方式:有的人造陸地與海岸分別,稱為人工島。還有海上人工碼頭、海上工廠、海上作業平臺等方式。3.海底貯存(1)海底空間廣袤,水溫較低,溫度變更平緩,且遠離居民區,特殊適于存放石油、自然氣、炸藥等易燃易爆的危急品。(2)低溫缺氧的海底環境適于存放大米、小麥等易霉變、易腐爛的食品。2.臺灣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而且山區面積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很大。請問,能否實行填海造陸的方式在其東側大規模地供應生存空間?提示:填海造陸一般在淺海水域進行,臺灣島東側海底坡度較大,海疆深,大規模造陸的成本高。因此,尚不適合大規模地填海造陸。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犯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學生分組探究一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特點第1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哪幾部分?提示: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有哪些優勢?提示: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海洋空間廣袤,便于立體利用;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海底隱藏性好,海中溫度、壓力穩定等。3.開發利用海洋空間對人類有何意義?提示:開發利用海洋空間對于緩解沿海地區人地沖突、開發海洋資源、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具有重要意義。第2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育1.海洋空間資源的組成及其特點海洋不同于陸地,它的環境和生態條件有其困難性和特殊性。空間組成特點緣由海上不穩定,受外界影響大海洋氣象狀況多變,海水的運動海中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的要求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性大海底活動受限黑暗、高壓、低溫、缺氧2.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優勢和不足比較內容特點優勢海洋空間廣袤,便于立體開發;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海底隱藏性好,海中溫度、壓力穩定不足開發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也大第3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相比,其困難特殊主要表現在()A.海洋空間范圍廣B.海洋環境惡劣C.人類對海洋了解很少D.海洋能源密度低,開發利用技術要求高、難度大【思路點撥】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相比是一個新的探討環境,依據其特殊的位置及分布來進行分析其困難性的表現。B人類在近海和海洋表面活動要抗御狂風巨浪等多種海洋自然災難,深海活動要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再加之海水的腐蝕性和海冰的破壞性,所以海洋環境的突出特點是環境惡劣。學生分組探究二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第1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海洋運輸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嗎?提示:由于海上困難多變,且航道寬窄、海水深度變更較大,因此海洋運輸屬于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的運輸方式。2.目前,海洋交通與通訊,已經從海面對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利用方式有哪些?提示:建立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橋以及鋪設海底光纜等。3.人工造陸主要有哪些類型?兩者有何異同?提示:包括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兩種。兩者的相同點表現在都要選擇淺海水域。不同點有:圍海造陸須要修建堤壩,并將海水排出;填海造陸是通過積累砂石、泥土等使該區域高于四周水面。第2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育1.海洋交通與通訊(1)海洋運輸要素組成要素特點海港是船舶的停靠地、海運貨物的集散地,也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重要場所海上航道海洋運輸的通道,很多重要海峽和運輸河更是重要航道運輸船舶海洋運輸的主要工具,船只日趨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遠途化(2)海洋運輸的優缺點優點海洋運輸是目前全部現代運輸方式中價格最低廉、運量最大的,因而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運輸方式缺點由于海上氣象困難多變,且航道寬窄、海水深度變更較大,因此海洋運輸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3)海洋交通與通訊的發展趨勢2.圍海造陸與填海造陸圍海造陸填海造陸不同須要修建堤壩,并將海水排出通過積累砂石、泥土等使該區域高于四周水面相同都要選擇淺海水域,這樣施工難度小,耗費資金少,并且兩種方式都要面臨海洋氣象多變和海水運動等實際困難圍海造陸可能出現的問題圍海造陸變更了原有的海洋環境和海岸環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棲息地,面臨滅亡,使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受到威逼;圍海造陸發展農業的地區出現土壤鹽漬化現象,土地退化嚴峻;圍海造陸使下墊面性質發生變更等。總之,圍海造陸使局部地區整體環境發生根本變更,并有可能使整體環境出現退化,影響人類的生存發展。第3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總部位于江蘇徐州(約34°N,117°E)的某企業承接了甲國(下圖)價值7.446億美元的工程機械訂單。據此完成(1)~(2)題。(1)甲國位于()A.歐洲 B.非洲C.北美洲 D.南美洲(2)該批產品運往甲國,最近的海上航線需經()A.好望角 B.蘇伊士運輸河C.巴拿馬運輸河 D.麥哲倫海峽【思路點撥】由經緯度可確定地理位置,由經度相對位置確定大圓劣弧,進而確定航線。解析:第(1)題,甲國大部分處于60°W~70°W、0°~10°N,說明該國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選D。第(2)題,徐州的產品運往甲國首都,最短海上航線為太平洋—巴拿馬運輸河—加勒比海,巴拿馬運輸河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故選C。答案:(1)D(2)C先思索再核對答案教材第63頁(上)思索【答案】1.海洋環境和生態條件困難、特殊。不同海洋空間其特點不同:海上氣象困難多變,海水運動具有常常性和不穩定性,深海黑暗、高壓、低溫、缺氧。另外海水腐蝕性強;海冰破壞性大。因此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具有高技術難度、高資金投入和高風險的特點。2.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可以緩解沿海地區人地沖突,利于更好地開發海洋資源,對陸地經濟的發展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也有利于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因此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意義重大。教材第63頁(下)思索【答案】回答此題可以結合教材第63頁供應的“世界主要海運航線”圖,查找幾個重要海上通道,由此視察所經航線,如經過蘇伊士運輸河的航線向北可到達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到大西洋、可到達歐洲南部和西部并經過英吉利海峽到達北海,到達北歐各國家,向南經過紅海、曼德海峽到達阿拉伯海、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太平洋,沿途可到達南亞、東南亞、東亞各國另外可以了解石油運輸線路,從波斯灣動身,經霍爾木茲海峽到達阿拉伯海,向東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太平洋,沿途可到達南亞、東南亞、東亞各國,向西可走蘇伊士運輸河的航線,也可以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達大西洋,到達歐洲各國,也可以橫穿大西洋到達彼岸的北美國家。續表教材第66頁思索【答案】造陸變更了原有的海洋環境和海岸環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其棲息地,因此面臨滅亡,使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受到威逼;造陸發展農業的地區出現土壤鹽漬化現象,土地退化嚴峻;造陸使下墊面性質發生變更等。總之,造陸使局部地區整體環境發生根本變更,有可能使整體環境出現退化,影響人類的生存發展。1.下列屬于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優點的是()①海洋空間廣袤,便于立體利用②資金投入大,風險也大③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④海底隱藏性能好,海中溫度、壓力比較穩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B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也大,為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缺點。海洋空間廣袤,便于立體利用;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海底隱藏性能好,海中溫度、壓力比較穩定,為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優點。2.連接目前世界兩個最大工業地帶的海洋運輸航線是()A.歐亞澳航線 B.巴拿馬航線C.北大西洋航線 D.北太平洋航線C世界上兩個最大工業地帶是西歐和北美洲(美國),它們之間是大西洋,連接這兩個工業地帶的海洋運輸航線是北大西洋航線。3.讀某區域簡圖,完成下列問題。(1)A、B兩處海水鹽度較高的是,緣由是。(2)我國從P國進口優質鐵礦過程中,主要利用了海洋資源。(3)Q處某島國即將被海水沉沒,這里的海疆將屬于,海底將成為,均為全人類共享財產。(4)簡要分析D沿海地區沒有形成大鹽場的自然緣由。解析:第(1)題,AB兩處海水鹽度凹凸主要取決于蒸發量和降水量的對比關系,A處位于副熱帶海區,蒸發量大于降水量,鹽度高。第(2)題,海洋運輸利用的是海洋空間資源。第(3)題,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都是從領海基準線算起的,假如海島被海水沉沒,且四周沒有陸地的話,原海疆將成為公海。第(4)題,晴天多和大面積的泥質海灘有利于大鹽場的形成。答案:(1)AA位于副熱帶海區,降水少,蒸發旺盛(2)空間(3)公海國際海底區域(4)地形坎坷,缺乏大面積泥質海灘;降水豐富,陰雨天多,不利于海水蒸發4.讀“海南省的部分圖”,完成下列問題。(1)鶯歌海鹽場是我國主要鹽場之一,從海水中獲得海鹽的主要方式是;分析鶯歌海鹽場形成的緣由。(2)海南島四周海洋空間非常廣袤,與海上活動相比,深海活動面臨哪些問題?(3)隨著海南省的發展,向海洋要陸地成為必定。人類“造陸”的主要方式有和兩種,二者的主要區分是什么?(4)海底倉庫是將來海南省儲存物品的方式之一。與陸地環境相比,海底貯存具有哪些優點?解析:第(1)題,鹽田法是從海水中獲得海鹽的主要方式。與氣候、地形和海岸性質有關。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