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明朝法律明確規定,凡“戶婚、田土、斗毆、竊盜”等涉及基層民事關系、經濟糾紛、風俗教化等鄉里社會事務,都必須由里甲制中的鄉官處理解決,而不許徑直告官。這表明中國古代鄉里基層組織的特點是A.嚴密性B.獨立性C.靈活性D.創新性2、梁啟超在草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時指出“中國學人之大弊,治中學者則絕口不言西學,治西學者亦絕口不言中學二者相符,缺一不可。不講義理,絕無根底,則浮慕西學,必無心得”。能全面準確體現粱啟超辦學理念的是()A.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科技文化B.主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C.中學和西學融會貫通D.借助傳統文化宜傳西學3、總的來看,歷代行政區劃主要是第一級政區的變化很大。一級政區,秦漢為郡,漢末魏晉南北朝為州,唐末為道,宋代為路,元明清為省。造成這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農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B.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原則C.中央王朝為防止地方割據D.民族融合不斷發展的需要4、禹治水的傳說最早見于春秋時代的作品《詩經·商頌》,提到禹只有簡單幾句,沒說禹還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僅指黃河。但是在戰國成書的《尚書·禹貢》篇中,禹的貢獻就大多了,不僅治水,還劃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現這一變化主要原因是A.戰國時期考古發掘的成果B.實現統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認同得到了加強D.諸侯王問題得到解決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中,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視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婦女的政治地位B.從治“公民”到治“萬民”C.不斷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權向所有的人開放6、據統計,民國初年有312個政治性黨派,具有健全或具體政綱者不過35個,其中及“振興實業”與“普及教育”內容的各有10多個。由此可知當時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實業與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數黨派缺乏政治傾向D.社會各界投身于政治運動7、607年,隋煬帝下詔:“文武有職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舉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備。”兩年后,又下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驍壯超絕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詔令內容的變化反映出隋朝()A.官員選拔程序嚴謹B.強調選拔實用人才C.入仕途徑發生改變D.官員執政能力提升8、宋代的城市救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災荒民眾和本族成員,而是面向廣大的貧困民眾。朝廷不僅創建一系列專門性的城市救助機構,而且頒布了專門性的法律法規,如救助赤貧者有居養令,安置流浪人員有乞丐法,開展疾病救助有安濟法。由此可見,宋代的城市救助()A.堅持以人為本B.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C.法律體系完備D.具有較強的組織性和規范性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機制的沿襲與變革情況:。朝代。
特點。
地方。
沿革情況。
秦。
傳承開創。
郡縣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漢。
漢承秦制。
西漢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稱);
東漢:州;郡、縣。
漢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基礎上,漢武帝頒布(3)“_____”,_______。
東漢時“州”由監察區變為行政區;成為郡以上的一級政區。
隋。
承前啟后。
州;縣。
隋廢郡;由州直轄縣。
唐。
發展完善。
道;州、縣。
州的行政權力萎縮;
監察區“道”(4)________________。
10、中國古代的國家政治治理。
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其中治理國家的政治制度體系是共中的一個重耍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綱。(將字母分別填入相應空格中)
A.削弱地方權力與加強中央集權的地方官制。
B.選擇標準的演變與不斷制度化的趨勢。
C.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D.由官員兼任到設立專門機構的演變趨勢。
E;“家國一體”政治特點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綱中的“二”展開論述;可選擇下列哪三則材料?(選字母)
11、(一)官員的選拔。制度時期內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襲的制度,____世代壟斷高官薦舉功勞制春秋。
戰國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或依據____授予官職“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秦朝向官吏學習____而為官察舉制漢代含義察舉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漢武帝時期形成漢武帝時期內容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歲舉)和____(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內容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重點考察被舉者在鄉里的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然后推薦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歲舉)和____(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評價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評價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積____為官和____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此外,積____為官和____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九品中正制魏晉。
南北朝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豪強大族控制地方選人權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內容在各州、郡設置____、____,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內容在各州、郡設置____、____,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評價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____。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評價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____。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12、民族交融往往通過戰爭;和親、改革與管理、經濟交往等方式實現。按照這種分類;與下列事件對應,填寫在答題紙上(填寫序號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設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進藏⑤建立榷場⑥設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戰爭
和親
改革與管理
經濟交往
13、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秦漢時期田賦秦朝“收泰半之賦”;漢高祖實行十五稅一的稅率,漢景帝改為三十稅一人頭稅秦朝的主要有口賦。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________稅秦朝的主要有口賦。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________稅徭役秦漢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種秦漢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種隋唐時期隋朝主要向民眾征收租調役唐朝實行________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實行________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宋朝征收兩稅,但________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各種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各種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與兩稅法,分別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稅糧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正統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________”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________”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開創郡縣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與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化,是中國省制的開端。A.正確B.錯誤15、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A.正確B.錯誤16、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是具有獨立主權的實體。A.正確B.錯誤17、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最高統治集團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A.正確B.錯誤18、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分別是開創雅典民主政治先河、雅典民主政治確立和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的標志。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3題,共15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貨幣演變的信息并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加以說明。(要求:信息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國”和“治國”的偉大實踐,形成了一套與西方“政黨政治”不同的“人民政治”的制度系統和政治文化。新中國的政治文明是與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西方政治文明不同的新的政治文明。它脈接于馬克思主義,又扎根于中國國情,不斷形成和完善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之中,并為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提供了充分證明。——摘編自徐俊忠《關于新中國政治文明與政治類型的思考——兼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定位》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新中國人民政治”提煉出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邏輯嚴密,條理清楚。)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武帝時期,司法部門在審理案件時,甚至會拋開國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決獄》進行審判。例如漢代一婦女改嫁,有官員認為¨夫死未葬,法無許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嚴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則依據《春秋》之義,指出“夫死無男,有更嫁之道”,這位婦女的行為符合儒家經典的義理,因而應判為無罪。材料二:“西漢元帝柔仁好儒,見先帝(漢宣帝,漢武帝曾孫)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從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請圍繞“儒與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古代治理國家時儒與法的運用確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論證。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4題,共12分)22、二戰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外交事業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表現之一。
(1)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對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鄰近周邊國家分別實行什么外交方針?
(2)70年代;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有利條件有哪些?
(3)為什么也是在70年代;中美關系恢復了正常化?
(4)舉兩個例子,表現我國在進入21世紀后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政治與經濟等事務?23、簡述羅馬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它的作用、影響及利弊得失。24、P41“史料閱讀”并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從《考試法》可以看出南京國民政府選拔應試人有何特點?此法有什么進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25、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詳解】
材料“都必須由里甲制中的鄉官處理解決,而不許徑直告官”體現的是明朝時期通過立法規定來保障地方的獨立性和自主性,B項正確;材料與嚴密性、靈活性及創新性的說法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2、C【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中梁啟超批評“治中學者則絕口不言西學,治西學者亦絕口不言中學”,主張中學和西學融會貫通,故選C項;梁啟超主張中學和西學融會貫通,A項不夠全面,排除A項;梁啟超主張中學和西學融會貫通,B項不夠全面,排除B項;梁啟超主張中學和西學融會貫通,而非信助傳統文化宣傳西學,排除D項。3、C【分析】【詳解】
一級政區面積和人口規模都較大,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從而威脅中央,故中央會想盡辦法來改變,C項正確;小農經濟具有封閉性與保守性,與政府管理的行政區變化影響不大,排除A項;直到元朝才采用犬牙交錯的形式,排除B項;民族融合不斷發展的需要與材料中的一級政區問題關聯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4、B【分析】材料中說到,《尚書?禹貢》是戰國時期的書,并沒有涉及到是戰國考古發掘的成果,排除A;依據題干中“還劃分了‘九州’和‘五服”’并結合戰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狀況可知,關于禹歷史功績記載的變化是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故B正確;民族文化認同得到加強在材料中也沒有體現,故C錯誤;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爭雄、戰爭頻繁,故D錯誤。5、C【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里斯提尼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伯里克利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期,因此三次改革都在不斷健全民主政治,C正確;古希臘雅典的婦女是沒有參政權的,A排除;B適合羅馬法的發展,排除;城邦的政權僅對成年男性公民開放,D排除。故選C。6、C【分析】【詳解】
民國初年政黨數量較多,但是有明確政治綱領的政黨數量較少,而且很多黨派帶有“振興實業”與“普及教育”,這說明民國初年多數黨派缺乏政治傾向,C正確;A不符合史實,排除;B中的“深入民心”不符合史實,排除B;材料中沒有體現出社會各界的態度,排除D。7、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驍壯超絕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在文官以及武官的選拔方面,注重選拔一些實用人才,不必都通過科舉,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選拔程序,排除A項;C項與材料無從體現,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執政能力的提高,排除D項。故選B項。8、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的城市救助有專門的救助機構,也有專門的救助法律,這說明其組織性和規范性較強,D項正確;“以人為本”屬于現代的價值觀念,宋代并沒有,排除A項;宋代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完備,排除B項;“法律體系完備”都夸大了宋代的城市救助機構活動,排除C三項。故選D項。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國并行制;推行郡國并行制,使中央集權受到威脅,最終引發了七國之亂;后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強化了中央集權;唐朝時期州的行政權力萎縮,監察區“道”逐漸演變為行政區,權力擴大。【解析】郡國并行制推行郡國并行制,使中央集權受到威脅“推恩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逐漸演變為行政區,權力擴大。10、略
【分析】【詳解】
(1)一;貴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時期的政治體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國一體”特點,所以1)應填E;二、根據材料中的皇權加強、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這里強調的是中央集權,所以二出應填C;且2)處應填A;三、標題是選官制度的演變,而中國的選官制度的標準經歷了從血緣到德才、門第和才學的演變,且不斷制度化,所以1)處應填B;四、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在封建社會初期往往由官員兼任,隨著歷史發展,后來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監察,所以1)處應填D。
(2)根據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圖“,反映的是秦代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有關,故B項正確;“清掣簽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強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有關,故C項正確;都護府是漢、唐時期中原王朝為監護邊境各族而設置的軍事機構,有利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故E項正確;“清民間匾額”反映的是科舉制的發展,與君主專制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無關,故A項錯誤;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歷史,當時還未產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故D項錯誤。【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1、略
【分析】【詳解】
①結合所學可知;西周至春秋實行官位世襲的制度,貴族世代壟斷高官;
②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為薦舉功勞制,即舉薦有才能的人為官,或依據軍功大小授予官職;
③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官員選拔制度,即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
④⑤結合所學可知;漢代實行察舉制,察舉指先考察而后推舉;
⑥⑦結合所學可知;察舉制分常科(歲舉)和特科(無固定時間)常科為歲舉,有人數規定,有具體標準,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體標準但無固定時間,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等;
⑧⑨結合所學可知;積功勞為官和征辟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
⑩??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設置資品、大中正,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獲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結合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后來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解析】貴族軍功大小律令考察推舉常科特科功勞征辟資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權12、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征伐匈奴屬于戰爭方式;文成公主進藏屬于和親方式;設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設宣政院屬于改革與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場屬于經濟交往的方式。【解析】戰爭:①征伐匈奴;和親:④文成公主進藏;改革與管理:②設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設宣政院;經濟交往:⑤建立榷場。13、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朝的分口賦;算賦。漢朝還征收財產稅。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租庸調制,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兩稅法,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倍。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正統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康熙帝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解析】財產租庸調兩稅法附加稅募役法金花銀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B【分析】【詳解】
郡縣制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并非秦朝開創,故該說法錯誤。15、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這就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為此,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所以材料說法正確。16、B【分析】【詳解】
特別行政區與民族區域自治區都是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遵循憲法的前提下實施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離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故該說法錯誤。17、B【分析】【分析】
【詳解】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現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諸侯擁有很大的實權,故最高統治集團并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18、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里斯提尼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期。因此題干表述正確。四、論述題(共3題,共15分)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及描述和闡釋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根據題目要求首先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貨幣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貨幣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貨幣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等信息。然后對所提取信息從為什么這樣演變,演變會怎么樣進行說明。【解析】信息1: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說明: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制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信息2: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說明:從商朝銅貝出現后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蟻鼻錢)。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信息3: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說明: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24銖為一兩)。唐高祖時期,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此后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國通寶”。
信息4: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演變說明:北宋時,由于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鑄造鐵錢。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銅錢、鐵錢笨重且攜帶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商品經濟發達的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它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演變的重要標志。北宋出現的“交子”,不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20、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題,主題為“新中國人民政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小論文的大概方向是梳理新中國成立之后人民政治的發展和完善過程的,因此小論文的論題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斷完善人民政治”,而人民政治發展完善的重要保障便是法律的制定,所以小論文的論題也可以是“新中國憲法的制定和完善彰顯了人民政治”。然后,以臨時憲法《共同綱領》、1954年頒布的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改革開放后修訂憲法、“依法治國”被寫入憲法等例子為論據,來論證新中國憲法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彰顯了人民政治。【解析】示例一。
論題:新中國憲法的制定和完善彰顯了人民政治。闡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并頒布《共同綱領》,規定實行人民民主專政,該綱領具有臨時憲法性質。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憲法依據。改革開放后,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與推動,黨和政府的有力領導以及國力增強,各種保障條件逐漸具備,于1982年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999年,“依法治國”被寫入憲法。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保障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以及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
示例二。
論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斷完善人民政治。闡述:略。
(“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司法部門在審理案件時;甚至會拋開國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決獄》進行審判”;“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可得出論點是儒家與法家思想在不同時期對國家興盛的重要性的論點。論證此論點需要結合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用法家思想紛紛到達富國強兵的效果、在和平時期,一昧的使用法家思想,會破壞生產力,這一時期就需要利用儒家思想來穩定社會生產,進而達到國家興盛的目的。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變,題型為論述題,解題關鍵在于對論點的準確提煉,通過相關史實論述論點的合理性,結合相關知識作答即可。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變,試題難度一般,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和相關知識的準確把握。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變化都是為統治者服務的。【解析】論點:儒家與法家思想在不同時期對國家興盛的重要性。
論證: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割據混戰,這一時期如何富國強兵,完成國家統一稱為各國國君的主要愿望,法家思想適應統治者富國強兵的要求,稱為當時最受統治者歡迎的思想主張,魏國通過李悝變法進而稱為當時的霸主,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最終在群雄逐鹿中扛起了統一的大旗。但是秦統一六國后,繼續推行法家思想,實行嚴刑酷法,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到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了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以傳統儒學為基礎,陰陽五行為框架,柔和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儒學體系。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通過思想上的統一,進而達到了政治上的統一,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思想基礎。五、簡答題(共4題,共12分)22、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所學可得出主要有“打掃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結合所學可得出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3)根據所學要得出中蘇關系惡化;美蘇爭霸,美國處于不利地位。兩國關系正常化符合兩國共同的國家利益。
(4)根據所學可得出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會議等。【解析】(1)“打掃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和平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授權合同協議書(以此為準)
- 生物制藥公司合同協議
- 用工合用工合同協議
- 珠寶個人買賣合同協議
- 環保鋼帶箱采購合同協議
- 鹽水鵝供銷合同協議
- 甲級木質門銷售合同協議
- 甲乙雙方協議終止合同
- 電解液采購合同協議
- 電器組裝采購合同協議
- 2024年中國郵政航空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物流成本管理 第4版》各章思考題及習題答案
- 帶式輸送機計算
- 一次性保潔合同空白范本范本正規范本(通用版)
- 造口護理技術操作評分標準
- 焊縫超聲波探傷報告
-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題物理試卷
- GB/T 6451-2023油浸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
- 幼兒園中班繪本《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課件
- 園林植物識別-藤本植物的識別
- 醫院廉潔行醫廉政教育專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