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_第1頁
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_第2頁
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_第3頁
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_第4頁
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docx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百家姓故事311:桑姓,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2020-09-2120:00關注桑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少昊時代。桑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五十三位。得姓始祖神農妻桑氏、少昊帝、公孫枝、桑國。姓氏源流源流一源于神農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神農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毕鄠鳎褶r氏娶了桑氏之女(桑水氏即聽訞)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后代中即有人以桑為姓氏,稱桑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源流二源于己姓,出自窮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譜》《萬姓統譜》等記載:“黃帝裔孫少昊窮桑氏之子孫以桑為氏?!备F桑氏,即少昊,己姓,名摯,字青陽,號金天氏,是遠古時期東夷族的部落聯盟首領,后人為了有別于太昊氏,故稱其為少昊、或少暭。因其在窮桑登上了帝位并都于窮桑,故又稱窮桑氏。在少昊的后裔子孫中,又一部分族人以地名稱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后來省文簡化為單姓桑氏、窮氏。桑氏族人大多尊少昊為得姓始祖。源流三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公族公孫枝,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根據《姓苑》記載:“秦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贝呵飼r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在秦穆公執政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最著名的貢獻,就是向秦穆公薦舉了原虞國的大夫虞奚。在公孫枝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子桑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桑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桑氏正宗。源流四源于姒姓,出自戰國時期古桑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考》記載,春秋時期有個古桑國,亦稱桑干國(今山東陵縣),是依附于魯國的一個小諸侯國,國君為大禹的后裔子孫,史書甚少記載。在戰國后期的周郝王十年(前305年),桑君起而反抗秦國統治,因此被秦昭襄王破國,桑君被誅。在桑國滅亡后,其王族子孫以及國人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桑氏,世代相傳至今。源流五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桑果爾氏,亦稱索羅噶爾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olongarHala。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桑果爾氏多冠漢姓為桑氏、索氏、羅氏、爾氏等。源流六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源流七源于彝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彝族桑氏,源出古老的食桑氏部落,就是在史籍《山海經·海經·大荒南經》中記載的“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弓射黃蛇,名曰蜮人。”“蜮”,就是傳說中的“含沙射影”,“蜮人”,就是指“南蠻彝”;而“桑姓”在史籍《御覽·南蠻六》中注釋為“食?!?,實際上就是古代彝族的先民之一,統稱食桑氏,早年分布在蜮山(今湖北宜都宋山)。在明朝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該部落頭人流改為漢姓桑氏,其后裔子孫及其部分族人隨稱桑氏,世代相傳至今。遷徙分布歷史上桑姓的遷徙與分布宋朝時,桑姓大約有4萬5千人,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陜西、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等地。陜西為桑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桑姓總人口的43%。明朝時,桑姓人口急劇減少,大約有1萬4千人,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河南、浙江、河北、安徽、山西,這六省大約占桑姓總人口的93%。江蘇為桑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桑姓總人口的43%。當代桑姓的分布與圖譜當代桑姓的人口大約有25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15%,排在第二百五十三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桑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黑龍江、安徽、江蘇、山西、山東、河北,這八省大約占桑姓總人口的64%。河南為當代桑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桑姓總人口的20%。桑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河南、山東大部、江蘇北部、安徽西部和北部、江西北部、鄂陜大部、重慶北部、四川中部、甘肅東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東北、遼吉大部、黑龍江、內蒙古東北、新疆西北,云南西南,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有的達到0.2%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4.9%,居住了大約62%的桑姓人群。在蘇皖贛中部、湖北北部、川渝大部、云南中部、貴州西南和北端、甘肅東南和中部、寧夏大部、內蒙古中部、陜晉北部、冀京大部、天津、山東北端、遼寧東北、吉林東南,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一0.06%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7.2%,居住了大約22%的桑姓人群。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鄉桑寨,始于南宋末年。有桑姓300多人,被奉為山東東部、南部及江蘇東部、北部桑姓的發源地。據郯城縣志記載,南宋末,桑姓來此立村,得名桑寨??ね锰柨ね幽峡ぃ呵爻瘯r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后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黎陽郡:西漢高祖年間設黎陽縣,屬冀州魏郡,這是??h設縣之始,治所在大伾山東北。王莽時改名黎蒸,東漢恢復黎陽縣名。東晉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陽郡,轄黎陽縣。東晉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屬黎陽郡,黎陽縣屬汲郡。北魏孝昌年間(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陽郡,轄黎陽縣。東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間置黎州,轄黎陽郡。北齊廢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復置黎州,轄黎陽郡。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陽郡并廢,黎陽縣屬衛州。隋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轄黎陽縣。隋大業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廢黎州,黎陽縣屬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總管府,轄殷、衛、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總管府,黎州屬相州都督府。唐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廢黎州,黎陽縣屬衛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軍,治所在今大伾山與紫金山之間,轄黎陽縣。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軍,治所遷至浮丘山西。宋熙寧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廢軍,黎陽縣屬衛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復置通利軍,轄黎陽縣。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軍升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巔,轄黎陽縣。金國皇統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復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農歷4月,降州為縣,始稱浚縣,治所遷至浮丘山東北平坡。清朝順治元年(甲申,)??h屬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屬衛輝府。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廢府設道,??h屬河北道。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廢道改行署。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屬第十三行署。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h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冀魯豫邊區行署。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國浚縣政府改屬第四行署。民國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縣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h民主政府改為??h人民政府,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12月1日,浚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58年4月18日,撤銷安陽專區,??h劃歸新鄉專區。1961年12月19日,恢復安陽專屬,??h歸安陽專署。1970年安陽專區改為安陽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安陽地區,改設安陽、濮陽兩個市???h屬安陽市。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準將??h劃歸鶴壁市。1986年,??h轄十鄉一鎮,即城關鄉、善堂鄉、王莊鄉、屯子鄉、白寺鄉、鉅橋鄉、大賚店鄉、衛賢鄉、小河鄉、新鎮鄉和城關鎮。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廳批復,撤銷善堂鄉、大賚店鄉,設立善堂鎮、大賚店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撤銷新鎮鄉、小河鄉,設立新鎮鎮、小河鎮。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準,將浚縣大賚店鎮劃入鶴壁市郊區。1997年12月29日,屯子鄉撤鄉建鎮。1998年10月8日,鉅橋鄉撤鄉建鎮。2000年末,??h轄六鎮四鄉,即城關鎮、善堂鎮、屯子鎮、鉅橋鎮、新鎮鎮、小河鎮和城關鄉、王莊鄉、白寺鄉、衛賢鄉。堂號河南堂、黎陽堂:以望立堂?;匆硖茫好鞒臅r候,桑世杰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樞密堂:同淮翼堂。永順堂:道光進士桑春榮一支。鐵硯堂:鐵硯堂、穿硯堂、磨硯堂均屬于一支,都是奉桑維翰為先祖,取桑維翰“鐵硯磨穿”、立志不移的典故。典源:《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晉臣傳·桑維翰〉桑維翰字國僑,河南人也。為人丑怪,身短而面長,常臨鑒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箍挥兄居诠o。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埂竼省雇簟H擞袆衿洳槐嘏e進士,可以從佗求仕者,維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