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編制說明》_第1頁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編制說明》_第2頁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編制說明》_第3頁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編制說明》_第4頁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

(制訂)

編號:SATCM-2015-BZ(145)

編制說明

立項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項目負責部門:中華中醫藥學會

項目承擔單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項目工作組:丁櫻吳力群王俊宏白玉華

白曉紅馮曉純吳敏陳文霞

程燕魯艷芳秦艷虹閆永彬

鄭海濤韓姍姍

二〇一六年五月

1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

編制說明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項目于2014年12月由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立項,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承擔。按照《國中醫藥法監法標便函[2015]3號“關于

印發2015年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制制訂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華中醫藥

學會組織成立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專家指導組。經個人報名、兒科專家指導組協調后于

2015年2月底成立了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項目工作組。項目工作組按照統一要求,開展

了文獻研究、三輪專家問卷調查、專家論證會、同行征求意見、臨床評價(方法學質量評價、

臨床一致性評價)等工作,并在項目工作組多次系統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中醫臨床診療指

南編寫規則,完成了起草階段工作,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

的草案,包括:名稱、范圍、術語和定義、診斷、辨證、治療、預防和調護,以及參考文獻和

說明等部分。經專家指導組審核后,報中華中醫藥學會網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

在此基礎上,再形成送審稿。現就《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編制情

況作如下說明。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完成、協作單位

2014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國中醫藥法監法標便函[2014]31號“關于印發2014

年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中醫藥標準制訂項目工作任務實施方案的通知”》,立項開

展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項目制訂工作,其中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兒科項目27項(制訂

16項、修訂11項),包括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

屬醫院,項目負責人丁櫻。

本指南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并總體指導、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中華中醫藥學會組

織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訂專家總指導組及兒科專家指導組負責技術指導和項目執行督導。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為本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協作單位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

院、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天

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

學附屬新華醫院、湖北省中醫院。

(二)主要工作過程

2015年2月底在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組建了小兒細菌性痢疾(制

訂)項目工作組。隨即開展了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工作。2015年4月25~28日工作組全

體成員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全國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項目工作會,接受了此次中

醫臨床診療指南制訂和治未病標準項目的各階段實施技術方案培訓。2015年5月工作組在中

2

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填寫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

(制訂)項目任務書》,報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簽字蓋章批

準。2015年6至9月工作組完成了文獻研究、三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形成了文獻研究

總結、調查問卷分析總結、指南制訂草稿。2015年11月22日在鄭州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

了全國著名中醫兒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指南研究方法學、管理學等專家對草稿論證,會

后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初稿。2015年12月16日至2016

年1月10日項目工作組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等48家單位、73位同

行業專家發送初稿征求意見,返回后按照“循證”等原則,項目工作組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

決定是否采納并提出了理由,據此修改指南初稿形成了評價稿。2016年2月1~20日由兒科

專家指導組組織包括中醫兒科、中西醫結合兒科、文獻學、標準化等的4位專家進行指南方法

學的質量評價(AGREEⅡ工具)。2016年2月26日~4月30日項目工作組邀請11個三級甲

等醫院開展了200例臨床一致性評價,結合住院、門診病例從診斷、辨證、治療等方面與指南

進行比較,撰寫了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項目工作組認真討論了專家質量方法學評價和臨床一

致性評價反饋的意見,對評價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2016年5月形成了指南草案,經

專家指導組審核后報送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網上發布,全國征求意見后再次修改,形

成送審稿。

本次指南制訂的編制過程如下圖所示:

3

文獻研究

分析資料,撰寫文獻研究總結課題組研討,形成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

采用Delphi法征求相關專家意見課題組匯總分析討論專家意見,形成第二輪問卷

再次采用Delphi法征求相關專家意見課題組匯總分析討論專家意見,形成第三輪問卷

再次采用Delphi法征求相關專家意見課題組匯總分析討論專家意見,形成指南修訂草稿

召開專家論證會,征求修改意見再次修改,形成小兒細菌性痢疾指南修訂初稿

全國行業專家征求意見認真討論反饋意見,修改指南初稿成評價稿

經指導組審核后,開展臨床評價

認真討論臨床評價意見,修改完善形成指南草案

(方法學質量評價、臨床一致性評價)

專家指導組集體審核后,報中華中醫藥根據網上征集意見,對指南草案再作整理、修改,

學會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形成送審稿上報

4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本指南的起草人員根據參與情況,分為主要起草人、參加起草人和咨詢認證專家,各人的

具體信息及所做工作見下表。

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學位職稱單位,職務承擔工作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

教授、主任附屬醫院兒科醫院《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

丁櫻學士

醫師,博導院長,全國名老中負責人。組織申報、實施、總結。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

教授、主任參加《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

閆永彬博士附屬醫院兒科五區

醫師,碩導訂)》起草、修改。

主任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參與文獻研究。參加《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

韓姍姍碩士住院醫師

附屬醫院兒科兒細菌性痢疾(修訂)》起草、修改,起草編制說明。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參與文獻研究。參加《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

鄭海濤碩士住院醫師

附屬醫院兒科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起草、修改,起草編制說明。

2.參加起草人

姓名學位職稱單位,職務承擔工作

教授、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兒科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王俊宏博士

醫師,博導主任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副教授、主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兒科

白玉華博士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任醫師主任

主任醫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白曉紅碩士

碩導任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馮曉純碩士教授,碩導長春中醫藥大學兒科主任

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教授、主任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閆永彬博士參與工作討論

醫師,碩導主任

教授、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

吳敏博士參與工作討論

醫師,博導院兒科主任

教授、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吳力群博士

醫師,碩導任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陳文霞博士主任醫師參與工作討論

副主任

教授、主任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秦艷虹碩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

醫師,碩導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主任醫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程燕學士

碩導科主任參加臨床一致性評價等

教授、主任

魯艷芳碩士湖北中醫藥大學兒科教研室主任參與工作討論,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碩導

5

3.咨詢認證專家

姓名學位職稱職務單位承擔工作

教授、主任

萬力生博士深圳市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碩導

教授、主任

馬融博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王仲易學士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同行征求意見

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參加專家論證會

王孟清博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教授、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原主任,全國名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王素梅學士

醫師,博導老中醫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

王雪峰博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原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副教授、副

孔勉學士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同行征求意見

主任醫師

教授、主任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主任,廣

艾軍博士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西區名中醫

教授、主任

葉進博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教授、主任

馮振娥學士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回醫中醫醫院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碩導

教授、主任

向希雄博士湖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碩導

劉曉鷹學士教授,博導湖北省中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閆慧敏學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

孫軼秋學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原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碩導

教授、主任

孫艷淑學士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臨床一致性評價

醫師

孫德仁學士主任醫師北京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同行征求意見

副教授、副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李敏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同行征求意見

副教授、副

李慧博士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同行征求意見

主任醫師

教授、主任

李小珊碩士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碩導

教授、主任

李新民博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6

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

李燕寧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主任醫師,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楊燕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

碩導同行征求意見

研究員、主

楊維華學士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任醫師

何平學士主任醫師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參加專家論證會

汪受傳碩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全國名老中醫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沈同學士研究員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同行征求意見

主任醫師,

宋桂華碩士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碩導

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張卉學士主任醫師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

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

張偉碩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碩導

教授、主任

張士卿碩士甘肅中醫藥大學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博導

張衛東學士主任醫師陜西省寶雞市中醫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

陳華碩士浙江中醫藥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碩導

陳秀珍碩士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同行征求意見

副教授、主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兒科教研

林甦學士任醫師,碩同行征求意見

室主任

主任醫師,

周正學士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碩導

孟牛安學士主任醫師安陽市中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

趙瓊博士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長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博導

趙穎學士主任醫師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副主任醫

趙鋆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兒科副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

趙霞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兒科實驗室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教授、主任

胡思源博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GCP中心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副教授、副

侯樹平碩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兒科教研室副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主任醫師,

7

碩導

教授、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俞景茂碩士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原主任,全國名老中醫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副主任醫

施婉玲博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質控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姜之炎學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兒科主任

醫師,碩導參加專家論證會

教授、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袁斌博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主任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副主任醫

袁雪晶博士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同行征求意見

師、碩導

副教授、副

顧敏勇學士安徽省蕪湖市中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徐玲碩士江蘇省鹽城市中醫院兒科副主任

碩導同行征求意見

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徐金星學士主任醫師大慶市中醫醫院

臨床一致性評價

盛麗先學士主任醫師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

常克學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博導

副教授,碩

崔瑞琴博士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附屬回醫中醫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教授、主任

閻兆君博士山東省中醫院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醫師,博導

教授、主任

韓新民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學教研室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醫師,博導

副教授、主

甄小芳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科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任醫師

研究員,碩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中醫臨床文同行征求意見

虞舜博士

導獻研究室主任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教授、主任參加專家論證會

虞堅爾碩士上海市中醫醫院原院長,全國名老中醫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廖品東碩士教授、碩導成都中醫藥大學同行征求意見

教授、主任接受專家問卷調查

翟文生博士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副院長

醫師,博導同行征求意見

副教授、主

薛征博士任醫師,碩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同行征求意見

戴啟剛博士副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同行征求意見

二、指南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

8

(一)指南編制原則

本指南編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規范性”原則,按照“能夠為中醫行業內實際應用,

能被行業外廣泛接受和認可,并與國際診療指南接軌”的要求,采用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標準

化研究團隊研究形成的循證性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編制技術方法開展小兒細菌性痢疾指南(制訂)

的研究。

1.科學性

科學性是編制本指南的前提,也是保障指南質量的基礎。本指南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

科學性原則。

本團隊廣泛調查了國際形成循證指南證據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文獻研究法”、

“專家問卷調查法(Delphi法)”、“專家會議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證了診療指南的科

學性。

團隊制定了中醫循證指南研制的“文獻研究法”,包括“文獻檢索”、“文獻綜述”、“文獻

評價和證據等級的確定”3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文獻檢索”按國際通行要求方法進行,要求

查找古今中外與小兒細菌性痢疾的相關文獻;“文獻綜述”提出了保證指南研制質量的工作要

求,對其中的臨床文獻按不同類別提出了文獻評價方法并逐條文獻進行了評價評分;在“證據

等級的確定”這一環節,團隊自主開發了“中醫文獻依據分級及推薦級別”這一研制循證性中

醫指南的關鍵工具并付諸實施。

專家問卷調查采用國際廣泛應用的Delphi法為基礎加以改良,結合中醫藥行業的具體情

況,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調查專家遴選辦法、各輪問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數據處理的統

計分析方法,使之成為有效凝聚專家共識的方法。

按照團隊提出的“專家會議法”要求,邀請了以中醫兒科學專家為主,相關中醫與中西醫

結合學科專家、指南研究方法學與中醫文獻學專家、管理學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論證組召開專家

論證會,就項目工作組通過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形成的指南草稿,特別是其中存有爭議、

有待討論、商榷的內容,請專家們給出較客觀的和專業化的意見,形成本指南初稿。

2.實用性

本指南研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兒科小兒細菌性痢疾的臨床醫療行為,給臨床醫生推薦

可以實際應用的小兒細菌性痢疾診斷、中醫辨證和治療的策略與方法。即本指南要求適用于兒

科臨床,使臨床醫生全面了解相關知識、易于實際操作,能在中醫診治小兒細菌性痢疾的醫療

工作中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

在指南研制過程中,不僅查找了相關的中醫古籍論述、現代大量的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床

報道、國內外診療文獻、學術著作與教材等,將相關論述經文獻綜述形成的參評因子組成調查

問卷,調查了分布于全國各地區以中醫兒科臨床醫師為主的專家,集中他們的意見,再經過專

家論證和行業專家廣泛征求意見,將形成的評價稿邀請11個三級甲等醫院做了200例患兒的

臨床一致性評價,所有主要評價項目的一致性均達到73%以上。使本指南從研制過程到結果保

9

證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規范性

本指南在研制過程中,均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中華中醫藥學會、中

醫臨床診療指南制制訂專家總指導組及兒科專家指導組的要求,主要遵照《ZYYXH/T473-2015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制訂技術要求(試

行)》以及已經頒布的各項相關標準、指南實施。所采用的技術方法,包括文獻檢索和文獻評

價方法、專家問卷調查方法、循證證據形成方法、專家論證會方法、專家質量方法學評價方法、

臨床一致性評價方法等,均按照國際比較公認,以及本團隊長期研究形成、為《ZYYXH/T473-2015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制訂技術要求(試

行)》所采納的方法進行。保證了本指南的研制方法,包括技術方法及形成的指南規格體例、

名詞術語、診療措施、語言文字等的規范性要求。

(二)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和論據

1.指南的主要內容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共有6個組成部分:范圍、術語和定

義、診斷、辨證、治療、預防和調護建議。

(1)范圍

(2)術語和定義

(3)診斷

——病史

——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

——需與小兒細菌性痢疾鑒別的病種

(4)辨證

(5)治療

——治療原則

——分證論治

——中成藥

——灌腸療法

——針灸療法

——穴位按摩療法

——穴位貼敷療法

——食療方法

(6)預防和調護

——預防

10

——調護

2.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

(1)文獻的收集和篩選

以網絡檢索為主,同時使用手工檢索。以“痢疾”“疫毒痢”“休息痢”“細菌性痢疾”“診

斷”“辨證”“治療”“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等作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萬方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檢

索年限從建庫到2016年4月,以“bacterialdysentery”“Diagnosis”“ChineseMedicine”

“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等作為關鍵詞,檢索MEDLINE、COCHRANE

圖書館、ClinicalTrial、美國國立指南庫(The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NGC)

等,檢索年限近25年內,選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性文獻作為評價對象,對于來自同一單

位同一時間段的研究和報道以及署名為同一作者的實質內容重復的研究和報道,則選擇其中一

篇作為目標文獻。手工檢索主要檢索診療指南、標準、規范、藥品說明書、專利說明書,以及

相關中西醫兒科教材、專著,同時注意搜集未公開發表的科研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灰

色文獻。

在基于文獻研究確定調查問卷,調查獲得最終結果后,以問卷結果確定的方劑、中成藥及

其他療法名,再進行一次檢索,以防止漏檢,并獲得高質量的證據。

制定一套明確的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閱讀符合標準的文獻。納入文獻

以各類規范及治療性研究為主。主要選擇:已發布的指南、規范、標準、診療方案及教材,最

新現代醫學診斷,隨機對照研究、半隨機對照研究、名老中醫專家經驗—準備納入調查問卷者

等。排除文獻為不足以影響臨床的理論探討,設計不好及寫作較差的臨床報道,非名老中醫的、

未取得廣泛共識的自擬方的臨床報道。

(2)文獻的評價和分級

采用相應方法,對不同類型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

隨機臨床試驗的評價結合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評價,選出采用改良Jadad量表評

分≥3分的文獻作為指南的證據。

非隨機臨床試驗的評價采用MINORS條目評分。評價指標共12條,每一條分為0~2分。

前8條針對無對照組的研究,最高分為16分;后4條與前8條一起針對有對照組的研究,最

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報道;1分表示報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報道了且提供了充分

的信息。選擇總分≥13分的文獻作為治療性建議證據。

Meta分析的評價采用AMSTAR量表進行文獻質量評價。每個條目評價結果可以分為“是”、

“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種,并給予計分,如“是”為1分,“否”、“不清楚”或“未

提及”為0分。總分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為低質量,5~8分為中等質量,9~

11分為高質量。選擇≥5分文獻為證據。

依據《ZYYXH/T473-2015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證據分

11

級及推薦強度參考依據”中的“汪受傳,虞舜,趙霞,戴啟剛,陳爭光,徐珊.循證性中醫臨

床診療指南研究的現狀與策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醫

文獻依據分級標準”對所搜集的文獻做出分級。

在文獻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循證證據的推薦建議。推薦強度標準參考依據采用2001年國

際感染論壇(ISF)提出的Delphi法推薦級別分級標準。將形成推薦建議的證據來源列入參考

文獻。

(3)文獻研究

采用臨床流行病學評價文獻質量的原則和方法,對文獻質量進行評估,選取質量較高、技

術先進、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臨床文獻資料作為循證證據的主要來源,撰寫文獻研究總結。

(4)問卷調查

項目工作組在《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2012版基礎上,根據文獻研

究總結研討后,采用Delphi法,撰寫專家調查問卷,向按標準遴選出的專家作三輪問卷調查。

專家遴選的標準:對本病種擅長的臨床專家,包括部分中醫文獻研究學者在內,精通本學科的

業務,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級職稱和長期臨床工作經驗、有興趣和能夠堅持完成數輪專家

調查,遴選專家時同時考慮到專家分布的地域性。他們是:丁櫻、王孟清、王俊宏、王素梅、

白玉華、白曉紅、馮曉純、劉曉鷹、閆慧敏、李敏、李小珊、李燕寧、楊燕、吳力群、何平、

汪受傳、宋桂華、張卉、張偉、張士卿、張衛東、陳華、周正、孟牛安、趙瓊、侯樹平、俞景

茂、姜之炎、秦艷虹、袁斌、徐玲、徐金星、盛麗先、常克、崔瑞琴、閻兆君、程燕、魯艷芳、

甄小芳、翟文生。三輪分別收回31、37、36份反饋答卷。

對專家答卷的統計分析,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主要從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均數x、等

級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變異系數CV)進行評價,按照數理統計結果

分析匯總專家意見,由第一輪調查問卷形成第二輪調查問卷,由第二輪調查問卷形成第三輪調

查問卷再總結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草稿。

(5)專家論證會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草稿完成后,于2015年11月22日,

邀請了全國著名中醫兒科、中西醫結合兒科、文獻研究、標準化、中醫管理等專家召開專家論

證會,他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洪凈司長;論證會專家組組長:汪受傳教授;專

家:丁櫻、萬力生、王仲易、王孟清、王俊宏、馮曉純、向希雄、閆永彬、杜春雁、李敏、吳

力群、吳麗萍、張偉、陳華、尚莉麗、趙霞、胡天成、姜之炎、彭玉、虞堅爾、熊磊。會議就

工作組提出的指南草稿和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對其中的技術內容進行充分論證,對草稿提出

了進一步修改的意見。工作組匯總專家論證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

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初稿并報送兒科專家指導組。

(6)同行征求意見

兒科專家指導組于2015年12月16日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與

12

指南相關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和重點學科建設單位、承

擔過與指南相關的國家和行業中醫藥科研項目并獲得各級獎勵的單位、參加過小兒細菌性痢疾

診療指南制訂工作的單位、參加過與指南相關的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制定的單位、與指南相關

的學術團體的成員單位,以及對本病有研究的專家,共48家單位、73位專家發送了“中醫兒

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初稿及征求意見表。至2016年1月10日征求意見

截止期,共收到回復47份,提出意見106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逐條討論了專

家們的意見,提出了采納、不采納的意見及理由,以之為依據,對指南進行修改,形成了“中

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評價稿。

(7)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兒科專家指導組于2016年2月1~20日邀請包括中醫兒科、中西醫結合兒科、文獻學、

標準化等專業的4位專家,應用AGREEⅡ工具對“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

訂)”評價稿進行指南方法學的質量評價。“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

評價稿方法學質量評價組汪受傳、虞舜、李燕寧、王孟清4位專家對指南總體質量的評分均為

7分,4位專家均表示“愿意推薦使用該指南”。兒科專家指導組將方法學質量評價專家返回的

“小兒細菌性痢疾臨床指南研究與評估表”轉交項目工作組,匯總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

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總結”。

(8)臨床一致性評價

項目工作組于2016年2月26日至4月30日開展了臨床一致性評價。采用病例調查分析

方法,在專家指導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1個醫療機構作為評價單位,開展符合指南疾

病診斷的住院病例和門診病例調查,要求保證病例數據的可溯源性。評價單位均為三級甲等醫

院,同時包括不同類別、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病例選取時間范圍原則上為近1年內,病例總數

200例并符合統計學要求。

項目工作組對病例調查表和各單位一致性測試報告做了匯總統計,中醫診斷、西醫診斷一

致率均為100%,辨證分類中的證候分類、證候診斷依據、治則的一致率均為99.5%,主方、主

要藥物組成與用法的一致率均為74%,中成藥、其他治法的一致率為46%、49%,預防與調護

一致率為97%,說明評價稿與目前中醫臨床對于小兒細菌性痢疾的認識與處理一致性高,符合

臨床實踐。同時對不一致的原因進行了討論與分析,中成藥及其他治法的一致性較低與各單位

的臨床處理習慣有較大關系。項目工作組總結臨床一致性評價結果,撰寫了“中醫兒科臨床診

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

項目工作組根據“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方法學專家質量評價

總結”和“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認真研討,

修改、補充有關材料,形成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草案,報送

中華中醫藥學會。

3.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依據

13

小兒細菌性痢疾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訂各階段的程序、技術方法及要求符合

《ZYYXH/T473-2015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指南

制制訂技術要求(試行)》的規定。

所有的名詞術語要求規范,中醫藥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中國國家標準(已有國際標準者按

國際標準),西醫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國際標準或中國標準。其他科技術語、名詞及名稱采用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委員會公布的名詞。中藥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為準,

藥典未收載者,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本草》正名為準。方劑名稱以《中醫方劑

大辭典》為準。計量單位按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及GB3100-3102-86《量和單位》執行,單位名稱用國際通用符號表示。數字用法按國家語言

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1987年公布的《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

三、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本項目工作組研究形成的《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與現行法律、

法規和強制性標準沒有沖突,并且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已有的國際、國內標準,使文本內容

符合規范,言之有據。

四、重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本指南文獻研究完成后,制訂了專家調查問卷,采用三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征求專

家意見,三輪分別收回31、37、36份專家反饋的答卷。專家們基本認可問卷中的內容,對一

些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根據專家修改意見,課題組再查找文獻,并結合相應領域專家

意見,對文稿進行了修改。形成的指南草稿經專家論證會論證,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

修改,形成的修改稿再送專家指導組論證,經指導組審修形成初稿。項目工作組向中醫藥標準

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等48家單位、73位專家發送了征求意見材料。至征求意見截

止期,共收到回復47份,提出意見106條。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討論了提出的

所有意見,確定是否采納及其理由,然后對指南初稿進行修改,形成了評價稿,再開展了指南

方法學質量評價和臨床一致性評價,根據專家們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研討,采納,進一步修改

完善形成了指南草案。現將專家們的意見及處理經過和依據匯總如下。

1.Delphi法專家意見集成

三輪專家調查對指南制訂問卷內容基本認可,但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修改意見:

(1)中醫病名太繁雜,宜從簡,取疫痢、疫毒痢、噤口痢、久痢、休息痢等即可。

(2)寒濕痢中,兼表證和未兼表證不應分開,再加減中說明即可,否則有重復。

(3)發病年齡3歲以上的多

(4)細菌的血清分型臨床意義不大。

(5)鑒別診斷增加致病性大腸桿菌侵襲性,沙門氏菌感染性腸炎

(6)增加陽虛熱戀證

(7)指南中的用方不宜選擇這樣多,尤其是些大家不熟悉的方藥,會把方證搞亂

14

(8)中醫稱“疫毒痢”,“疫痢”,“時疫痢”,“休息痢”,應增加“特異性核酸檢測”項目。

(9)疾病分期:急性痢疾、中毒型痢疾、慢性痢疾

(10)細菌性痢疾的病原學方面應力求簡單扼要,病原體為痢疾桿菌,屬腸桿菌的志賀菌

屬。志賀菌屬分成A、B、C、D四群,A群為痢疾志賀菌,B群為褔氏志賀菌,C群也稱鮑氏

志賀菌,D群也叫宋內志賀菌。我國多數為褔氏志賀菌。

(11)本指南是中醫疾病指南,建議側重于中醫內容部分,因為西醫已經有比較詳細的指

南。

(12)痢疾的證侯分類建議化繁為簡。以利于臨床操作:可以參照《實用中醫兒科學(第

二版)》。

(13)建議小兒痢疾兼表證不要單獨論述,使整個指南內容分散,容易產生分歧。例如輕

型痢疾兼表證,那么臨床分熱重兼表、濕重兼表、寒濕表證,其治療原則及選用方劑是不同的。

可以放在每一個證侯里面論述。

(14)疾病概述、1.發病情況”中的西醫病因建議表述為“病原是痢疾桿菌,包括志賀菌、

福氏菌、鮑氏菌、宋內菌,其中以福氏痢疾桿菌較多見。”

(15)濕熱痢辨證濕重于熱加舌苔淡黃膩,熱重于濕加舌苔黃膩。寒濕痢初期兼表證加舌

苔白膩

(16)休息痢時,酸類食品應多攝入

(17)西醫診斷分型很詳細,但中醫診斷治療似乎與之不匹配。客觀地講,中醫對輕型、

普通型及慢性菌痢療效肯定,對重型及中毒性痢疾則需要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這一點應明確

告知。

(18)可以利用抗原抗體的免疫學檢測方法檢測痢疾桿菌

(19)發作嚴重者應適當禁食,搞好糞便管理

(20)建議分型不宜過細,如濕熱痢、濕重于熱、熱重于濕合為濕熱痢一個證型即可,濕

重于熱、熱重于濕可在用藥加減中體現區別。

(21)診斷分型最好精簡好操作,建議將重型與中毒性合并,臨床好操作。將休克型、腦

型、肺型、混合型合并為休克型,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大同小異,不宜過于繁瑣。

專家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大部分都被采納。

2.專家論證會

2015年11月22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

訂)》(草稿)專家論證會。出席會議的有中華中醫藥學會洪凈副秘書長,相關專業專家丁櫻、

萬力生、王仲易、王孟清、王俊宏、馮曉純、向希雄、閆永彬、杜春雁、李敏、吳力群、吳麗

萍、汪受傳、張偉、陳華、尚莉麗、趙霞、胡天成、姜之炎、彭玉、虞堅爾、熊磊。小兒細菌

性痢疾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訂項目工作組組長丁櫻教授向各位專家匯報了本工作組的工作情

況,項目工作組秘書閆永彬向各位專家匯報了《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

15

訂)》草稿的內容,以及需提請專家組重點討論的問題。會議對于《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

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草稿)進行認真的論證。會議上專家們積極發言。他們總體上對項

目工作組提交的草稿給予了肯定,認為草稿已比較成熟,可以作為此次指南制訂文本的基礎。

對于草稿中的若干具體內容,專家們通過討論基本上達成共識,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修改意見。

詳見附件1:《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草稿)專家論證會會議

紀要

3.行業專家征求意見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項目工作組在將文獻研究總結、各輪專

家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總結材料、指南草稿、專家論證會紀要、指南初稿五項材料報兒科專家指

導組審核后,于2015年12月16日向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與指南相

關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和重點學科建設單位、承擔過與

指南相關的國家和行業中醫藥科研項目并獲得各級獎勵的單位、參加過待制訂指南制制訂工作

的單位、參加過與指南相關的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制定的單位、與指南相關的學術團體的成員

單位48家、73位專家發送了征求意見材料。至2016年1月10日征求意見截止期,共收到回

復47份,提出意見106條。

項目工作組按照“循證”等原則,討論了提出的所有意見,除其中“同意”意見7條外,

采納及部分采納意見66條,未采納意見33條,并一一提出了理由。

詳見附件2:《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細菌性痢疾(制訂)》(初稿)同行征求意見總

4.指南方法學質量評價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經開展項目工作組組建、文獻研究、專家問卷

調查、指南起草、專家論證會、指南同行征求意見等工作后,由兒科專家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