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美國全權公使顧盛在《望廈條約》中塞進了12年后修約的條款。后來,當列強提出修約時,清朝君臣無不以“萬年和約”為辭,極力反對,謂“均應遵照舊約,斷難隨意更改”。在當時的清政府看來A.條約規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B.條約一旦締結雙方均應信守C.對新的條約關系必須持謹慎態度D.與列強修約就是給對方權益2、發展中國家又稱“第三世界”,是指原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獨立后建立的擁有完整主權的新興民族國家。這些國家取得獨立后,對內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A.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B.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C.反抗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D.繼續進行反封建斗爭3、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后,普魯士國王成為帝國皇帝,聯邦議會主席由普魯土國主任命的帝國首相擔任,帝國議會的397名議員中普魯士占236席,且多半是貴族地主出身。這表明當時的德國A.尚未確立起代議制度B.政治上的保守性消失C.與英國政體基本相同D.普魯士占據主導地位4、《庚子西狩叢談》記述:“先是直境義和團紛起,群信為天神下降。蓋民間感于歷來國恥,及各處教堂教士之蠻橫,排外之心甚熱,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憤,以故邑中有識士紳,亦洋洋樂道其事。”在此作者強調的是A.義和團發展壯大的社會基礎B.統治危機加深促進了民族民主意識覺醒C.義和團扶清滅洋的時代局限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義和團運動的關聯5、某大總統在就職中宣誓“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護國運動D.五四運動6、《查士丁尼法典》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這句話表明A.法律是治國的重要手段之一B.羅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據C.法律可以消除羅馬的社會矛盾D.羅馬法對歐洲乃至世界影響深遠7、列寧說:“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發生,只是因為受到沙皇政府極其野蠻的壓榨,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像俄國那樣嚴重地受到戰爭的磨難和痛苦。”列寧談及的“革命”是指A.十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C.巴黎公社革命D.二月革命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8、農業。

①冶鐵技術的出現,________開始使用,________得到推廣。

②水利灌溉工程紛紛興建;如芍陂;都江堰、鄭國渠等,農業生產率提高。

9、4世紀下半葉,________統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________后前秦政權崩潰10、唐朝滅亡:________年,________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11、洋務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12、辛亥革命的功績。

(1)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________。

(2)建立起________;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3)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

(5)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6)為________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你我共努力。

(1)明朝時____,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2)麥哲倫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____學說的正確。

(3)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____”的方針,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4)二戰結束后成立的____是當今國際社會最重要的世界性組織。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1917年11月,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使社會主義由理想轉變為現實。A.正確B.錯誤15、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的設立,率先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A.正確B.錯誤16、《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A.正確B.錯誤17、15至18世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是殖民擴張與掠奪和進行工業革命。A.正確B.錯誤18、克里斯提尼將地區部落改為血緣部落,并建立五百人議事會,實施陶片放逐法,進一步鏟除了貴族特權,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確立起來。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8分)19、中國古代國家對地方的治理不斷進步。材料一

為加強邊防,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節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安史之亂后,藩鎮“相望于內地”,“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喜則連衡(橫)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材料二為加強邊防,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節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安史之亂后,藩鎮“相望于內地”,“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喜則連衡(橫)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員監察地方等多項措施,“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宋太宗時,節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從此“無復領支郡者”。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行省官員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鎮守地方;凡行政號令和公文申稟,“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清朝前中期邊疆治理的主要措施中央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東北設立東北三將軍轄區,管轄奉天、吉林、黑龍江東南統一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西南中央政府冊封達賴、班禪;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明確中央對西藏的管轄權。西北先后平定準噶爾部及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在蒙古族地區設盟、旗兩級進行管理;設伊利將軍管理軍政事務。

(1)依據材料一;分別指出西周與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稱,并比較兩者內容上的不同。

(2)運用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材料二中唐;宋、元時期中央治理地方的措施并分析影響。

(3)依據材料三,概括清前中期國家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方式。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認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明太祖認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中國古代史資料庫(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己。成祖即位,特簡解絡、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材料三(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己。成祖即位,特簡解絡、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國定將實現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思考“孔子的公共倫理”,而不是抽象地復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明史》卷72《職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與秦朝相比;唐朝相權有何特點?

(2)據材料二;三分析;明太機廢除丞相的原因及明初采取的加強皇權的措施。

(3)結合一;二、三材料及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皇權和相權的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從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變趨勢?

(4)材料四所說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國初期的哪些政治制度中得以體現?“繼續思考‘孔子的公共倫理’,不是抽象地復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作者的此觀點說明了什么?材料四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國定將實現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思考“孔子的公共倫理”,而不是抽象地復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1題,共2分)21、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請回答:

(1)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什么?

(2)土地革命時期,鑒于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武裝斗爭一再失敗的教訓,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這一革命道路思想是什么?其主要內容是什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清朝官吏們不懂得條約是規定雙方權利義務的法律文件,在他們看來,與外國訂約就是給予對方權益,是單方面的讓予,如果再行修約,意味著還得繼續給予對方以新的權益,擔心失去更多的權益,極力反對修約,D正確,A錯誤;鴉片戰爭之后的清政府守約方針,主要是針對對方的,而且還有著暗地擺脫條約約束的明顯意圖,清帝國的君臣將接受條約視為羈縻外夷的權宜之計,故B錯誤;C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2、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新興民族獨立國家對內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獨立的發展民族經濟,走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A正確;治理污染問題不是主要任務,B排除;反抗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是對外層面,C排除;有些民族獨立國家是由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因此反封建的說法錯誤,D排除。故選A。3、D【分析】【分析】

【詳解】

“普魯士國王成為帝國皇帝,聯邦議會主席由普魯士國王任命的帝國首相擔任,帝國議會的397名議員中普魯士占236席,且多半是貴族地主出身”,表明普魯士在統一后的德國政治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D項正確;由材料可以看出,德國已建立起近代代議制,但存在很大的保守性和專制色彩,與英國政體明顯不同,故排除A、B、C三項。4、A【分析】【詳解】

試題解析:“亟愿臺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憤”,義和團發展壯大得到民眾的支持,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出西方國家的侵略,民族危機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故D項錯誤。5、A【分析】【詳解】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宣誓時孫中山表達了堅決推翻滿洲政府,建立民國的愿望和信心,故選擇A;二次革命發生于1913年,護國運動發生于1915年,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而“滿洲專制政府”已經于1912年2月12日結束統治,故排除BCD。6、A【分析】【詳解】

從材料中的“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等信息可以看出,這句話探討的是治理國家的手段,而法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故答案為A項;B項中的“唯一”說法絕對,排除;C項中的“消除”說法絕對,材料沒有涉及法律治理的實際效果,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羅馬法對歐洲和世界的影響,排除D項。7、D【分析】【詳解】

從材料“受到沙皇政府極其野蠻的壓榨”可知;當時俄國處在沙皇專制統治之下,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國狀況,故D項正確;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發生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時期,故AB項排除;C項是指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排除。

【點睛】

關鍵信息在于“受到沙皇政府極其野蠻的壓榨”。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8、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廣。【解析】鐵制農具牛耕9、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被擊敗于淝水。由于內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統治基礎脆弱,強大的前秦政權在淝水之戰后迅速崩潰。所以,①處為前秦,②處為淝水之戰。【解析】前秦淝水之戰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907朱溫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12、略

【分析】【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建立起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6)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解析】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共和政體民族資本主義13、略

【分析】【詳解】

第(1)問;明朝時的鄭和下西洋,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第(2)問;麥哲倫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第(3)問;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第(4)問,二戰結束后成立的聯合國是當今國際社會最重要的世界性組織。【解析】(1)鄭和下西洋。

(2)地圓。

(3)求同存異。

(4)聯合國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而不是沙皇的專制統治,以上說法錯誤。15、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故題干表述錯誤。16、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故題干說法錯誤。17、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15至18世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是殖民擴張與掠奪,與工業革命無關。工業革命始于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基本完成,所以題的表述是錯誤的。18、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克里斯提尼將血緣部落改為地區部落,進一步鏟除了貴族特權,故答案為錯誤。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8分)19、略

【分析】(1)

根據所學可得出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根據所學可從權力分配的原則;內容、影響等角度概括,可得出分封制以血緣關系為基礎,郡縣制按照地域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具有很強獨立性,中央對地方實行間接控制。郡縣長官由中央任命,實行直接有效控制。

(2)

唐朝:根據“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得出在邊防設置節度使;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削弱中央集權。宋朝:根據“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得出削奪節度使權力;設通判監督地方;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將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中央。這些措施強化了中央集權,但地方力量削弱,逐漸產生邊防壓力(形成強干弱枝局面。)元朝:根據“設立行省”得出設置行省,執掌地方經濟;軍事大權;行省長官由中央委派聽命于中央。元朝開創了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國家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

(3)

根據“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統一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中央政府冊封達賴、班禪;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明確中央對西藏的管轄權。”得出設置機構、冊封、武力平叛、頒布章程條例、因俗而治【解析】(1)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

分封制以血緣關系為基礎;郡縣制按照地域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具有很強獨立性,中央對地方實行間接控制。郡縣長官由中央任命,實行直接有效控制。

(2)唐朝:在邊防設置節度使;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削弱中央集權。

宋朝:削奪節度使權力;設通判監督地方;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將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中央。這些措施強化了中央集權,但地方力量削弱,逐漸產生邊防壓力(形成強干弱枝局面。)

元朝:設置行省;執掌地方經濟;軍事大權;行省長官由中央委派聽命于中央。元朝開創了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國家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

(3)設置機構、冊封、武力平叛、頒布章程條例、因俗而治20、略

【分析】【詳解】

(1)制度:依據材料一圖示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特點:依據所學從分化相權的角度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