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在內容與風格上具有不同特點,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A.階級出身不同B.生活背景不同C.思想性格不同D.藝術追求不同2、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地點是()A.陳B.大澤鄉C.巨鹿D.滎陽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A.北方人口大量南遷B.南方社會相對穩定C.自然條件優越D.水利設施興建4、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的有()

①統一文字②統一貨幣③統一度量衡④焚書坑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明達初中七年級某班同學在學習“商鞅變法”時,排練了形象生動的歷史課本劇:下面是四位同學模擬發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實的一項是A.小明:出生貴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襲B.小麗:努力種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紅:土地屬于私有,可以自由買賣D.小強:軍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6、清政府有效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新疆職能的是()A.澎湖巡檢司B.元宣政院C.伊犁將軍D.駐藏大臣7、《傷寒雜病論》至今仍是中醫學的重要典籍,這是哪位醫學家的成果?()A.華佗B.李時珍C.張仲景D.扁鵲8、以下人物中,堪稱中華民族民族英雄的是?①鄭成功?②戚繼光?③岳飛?④鄭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岳飛詩曰:“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這里“匈奴”是指()A.匈奴貴族B.契丹貴族C.黨項貴族D.女真貴族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征與代表,皇帝的決策直接關系到國運的興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沁園春.雪》【材料二】“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資治通鑒》【材料四】“玄燁是中華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他的統治時間不僅僅是最長的,而且也是最具活力的””他幼年登基,斗鰲拜、平三藩,親征雅克薩,創一代盛世。”【材料五】“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材料四中的“玄燁”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他所開創的盛世局面是什么?23根據材料五;回答軍機處的職能。

對外交往是國家之間文明的交流,對外交往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歷史證明,任何國家要發展,需要開放的對外政策,封閉、自守都是不可取的。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24唐朝時;中日交往頻繁,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請你分別舉出他們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11、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組織兩千多人,由英國海軍司令______率領。12、根據詩句寫出相關的人物名稱:

(1)軒轅湖畔步石梯;杏子葡萄豆角低。似是先皇勤教化,民風淳樸古風遺。______

(2)雙瞳四目讀千象;鳥獸蹄爪察印跡。奎星圜曲觀運勢,手握乾坤造句章。______

(3)樂師之祖韻之先,音樂鼻祖律起源。自成譜曲傳萬世,萬物之音蕩心間。______。13、______是北宋與遼和解相處的條約。14、1954年,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萬隆會議,提出______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15、秦朝長城的起止點。______16、歷史成語折射時代故事,彰顯古人智慧。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將下列故事與成語配對,并將序號填在相應橫線上。①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嬴政。荊軻見秦王時,假稱要向秦王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嬴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②秦楚兩大國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厲害所重,時而追隨秦國,時而追隨楚國。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條件下,各集團的態度動搖多次,反復無常的成語。③禹把全國劃為“九州”,并鑄造象征最高權力的“九鼎”。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中,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并派遣使者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④春秋爭霸中,越國曾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不忘戰敗之恥,發奮圖強,在室內懸掛苦膽,坐臥都要舔嘗,以激勵自己。勾踐經過長期準備,終于滅掉吳國,稱霸一時。⑤秦趙對戰,趙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效果卓著。秦軍散布廉頗要投降秦國的謠言,趙王上當。任用只會夸夸其談、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帶兵,趙國大敗。⑥公元前4世紀中期,魏國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直搗魏都大梁。魏軍回救,中齊軍埋伏,大敗而歸。⑦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時曾受楚國恩典,承諾晉楚交戰將退讓90里報恩。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相遇于城濮。晉軍避退,楚軍緊追不放。晉軍誘敵深入,迂回包抄,大敗楚軍。⑧公元前356年,秦國官員商鞅在咸陽城南門豎起一根木桿,并張貼告示:“將此木扛至北門,賞十金。”無人響應。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五十金”。后來,一名壯漢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扛木桿至北門,果然得到了賞賜。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1)臥薪嘗膽(2)紙上談兵(3)圖窮匕現(4)朝秦暮楚(5)退避三舍(6)城門立信(7)問鼎中原(8)圍魏救趙17、宋朝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__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18、他收復臺灣,打敗了盤踞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9、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在興慶稱皇帝,歷史上稱為“金國”。______(判斷對錯)20、小軒決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去黃帝陵。______(判斷對錯)21、漢武帝勵精圖治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局面。______(判斷對錯)22、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1000年的科學家是劉徽。23、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24、文成公主下嫁給尺帶珠丹,加強民族交流。______(判斷對錯)25、秦朝末年的黃巾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改錯題(共4題,共20分)26、1271年;成吉思汗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錯誤:__________________訂正:__________________27、公元前2070年禹的兒子啟建立了黃河流域的第一個國家--夏。______。(判斷對錯)28、明清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為了培養順從者,嚴格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大興文字獄,考試必須按照標準文體答題,不許考生隨意發揮。以上文字敘述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夏商西周社會以能力高低區分尊卑等級。

判斷:______改正:______。評卷人得分五、列舉題(共1題,共3分)30、學習完本課你能列舉幾個出自歷史故事中的成語嗎?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分析】生活經歷不同;受各種思想熏陶程度不同,比如李白的思想中有儒家的安黎元,安社稷,安天下的思想,也有道家莊子遺世獨立的思想,也有游俠思想,他的風格就是浪漫主義的豪放飄逸;而杜甫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占了主要,詩風是現實主義的沉郁頓挫;白居易是儒釋道三家思想兼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的詩風格分前后兩期,以44歲貶謫為江州司馬為分界線,之前是兼濟思想,后來是獨善思想。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在內容與風格上具有不同特點的原因。2、B【分析】依據題干信息“陳勝;吳廣”;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在大澤鄉發動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秦末農民戰爭的知識點;應把握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的地點。

本題考查的是對秦末農民戰爭歷史知識的把握。【解析】B3、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區開發的主要原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躲避北方的戰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他們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是江南地區迅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故選A。

【解析】A4、B【分析】秦始皇滅掉六國;實現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不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故選:B。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正確認識秦始皇實行了的一系列的統一措施.

解答本題注意識記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解析】B5、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史實,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按軍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所以答案是A。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大變革的時代【解析】【答案】A6、C【分析】題目直接設問考查清政府有效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新疆職能的機構.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后;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故選C.

本題考查了伊利將軍的職責.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伊犁將軍的職責.【解析】C7、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張仲景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后世稱為“醫圣”。所以ABD不對,故選C。【解析】C8、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首先要明確民族英雄的定義,所謂的民族英雄,指的是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反對外來侵略或進行英勇抗爭,戚繼光在明朝中期,曾經率領戚家軍,抗擊倭寇,而倭寇指的是當時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盜。1661年3月,鄭成功擊敗荷蘭殖民者,迫使荷蘭侵略者,被稱為民族英雄。選項中岳飛是一個著名的抗金英雄。鄭和是一個著名的航海家。排除岳飛和鄭和。故選A。

【解析】A9、D【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遼由耶律阿保機于916年建立;960年北宋建立,西夏是黨項族首領元昊于1138年建立,出現遼;西夏、北宋和戰的局面;后受遼壓迫的女真族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起兵抗遼,并于1115年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金于1125年和北宋一起滅了遼國,1127年金滅掉北宋,同年趙構在臨安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出現西夏、金與南宋對峙的局面。金在南宋建立后不斷南下,遭到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等人率領的力量的阻擋,岳飛曾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了很多失地,后因南宋統治者和權臣的破壞而被迫班師。這里的笑談渴飲匈奴血,應指的是女真貴族的鮮血。故選D。

【解析】D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22本題考查了康熙帝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他所開創的盛世局面是康乾盛世。23本題考查了軍機處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它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根據材料五內容,可以判斷軍機處的職能是“承旨、出政”。24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相關史實。隋唐時期,日本派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回國后,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了政治改革。如這一時期來唐朝的空海、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中;鑒真是中國唐朝著名的僧人,應日本圣武天皇的約請,鑒真六次東渡,歷盡艱辛,終于在天寶十三年(754年)攜同弟子到達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鑒真不僅把律宗傳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繪畫等藝術也傳到了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鑒真和弟子創建的。佛殿樣式優美,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解析】22;康熙帝;康乾盛世。

23;“承旨、出政”

24;空海、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中任意一個;鑒真。

11、略

【分析】由所學知識得知: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

故答案為:西摩爾.

本題以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為切入點;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歷史史實的識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史實.【解析】西摩爾12、略

【分析】(1)根據詩句中提示信息“軒轅”結合課本所學;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署,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通,并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被稱為人文始祖.故詩中相關的人物是黃帝.

(2)根據詩句中“手握乾坤造句章”;結合課本所學理解意思,有文字可以寫成句子;文章.黃帝時期,倉頡曾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故詩中相關人物是倉頡.

(3)依據題干“樂師之祖韻之先”;相關人物是樂和韻的祖先,即在音樂方面做出貢獻的祖先.結合課本所學,黃帝時期,伶倫制作音律,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故詩中相關人物是伶倫.

故答案為:

(1)黃帝.

(2)倉頡.

(3)伶倫.

本題以三句詩句圖片為切入點;考查的是黃帝;倉頡、伶倫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黃帝、倉頡、伶倫的貢獻.【解析】黃帝;倉頡;伶倫13、略

【分析】宋真宗時(1004年);遼大舉進攻北宋,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第二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故答案為:

澶淵之盟。

本題考查了澶淵之盟簽訂雙方。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澶淵之盟簽訂雙方。【解析】澶淵之盟14、略

【分析】本題考查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解析】求同存異。

15、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分析】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并讓蒙恬負責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

故答案為: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本題主要考查秦朝長城。識記秦朝長城的起止點。秦朝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析】西起臨洮、東到遼東16、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臥薪嘗膽。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末年,出現了吳越爭霸的局面。在吳王夫差時,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稱臣。夫差強迫勾踐赴吳國為其駕車養馬,打掃宮室。勾踐遭恥辱后,三年后回國立志雪恥,發憤圖強,在室內懸掛苦膽,坐臥都要舔嘗,睡覺睡在柴薪上,以此明志,最后滅吳雪恥,并問鼎中原,稱霸一時。(2)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成語紙上談兵就出自該戰役。從此之后,東方各國再也無力抵擋秦軍的強大攻勢。(3)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圖窮匕見。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后,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于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愿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里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等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后面。秦舞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并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里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但是,荊軻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于是兩人繞著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并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后,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4)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朝秦暮楚。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原則。亦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從地域上來說,以韓、趙、魏為主,從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條縱線,東抗齊或西抗秦是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東西連成一條橫線,進攻其他弱國是為“連橫”。秦國在戰國后期通過變法逐漸強盛,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而東方六國為抗擊秦的攻勢,曾一度“合縱”攻秦,使秦國受挫,放棄了一些占領地。但“合縱”卻不能善始善終,最終被秦的“連橫”政策各個擊破。“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時而追隨秦,時而又追隨楚,反復無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朝秦暮楚”故事的由來。(5)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退避三舍。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一個霸主。他曾長年在外流亡,比較了解民間疾苦。做國君以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晉國很快成為北方一大強國。那時南方的楚國勢力已發展到黃河流域。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打敗楚軍,奠定了晉文公的霸業。(6)本小題考查的是城門立信。城門立信也叫徒木立信。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開展變法,新法公布以后,為了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都城南門立了木頭,張榜公布說誰要是搬到北門就賞十金。很多人看到后都議論紛紛,不敢相信。商鞅就增加賞金到五十金。這時候,有一個年輕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木頭搬了過去。結果可想而知,那位年輕人輕而易舉就獲得了五十金。于是商鞅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人民的心中樹立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威信,最終使得變法措施很好地得到落實。(7)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問鼎中原。問鼎中原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8)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圍魏救趙。戰國初年,晉國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稍后齊國大夫田氏族,取代原來的國君,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國間的戰爭更為頻繁,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歷史上有名的戰役。而圍魏救趙就出自桂陵之戰。公元前4世紀中期,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采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在桂陵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后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春秋戰國的紛爭;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大變革的時代【解析】【答案】(1)④;(2)⑤;(3)①;(4)②;(5)⑦;(6)⑧;(7)③;(8)⑥17、略

【分析】本題考查宋代海外貿易發展的相關知識。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還在廣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貿易。宋代海外貿易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故填:市舶司。【解析】市舶司。18、畢昇【分析】(1)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先用黏土制成小方塊,再刻單字,用火燒成陶字后排版印刷,效率很高。

(2)1561年;倭寇大舉進犯浙江,威繼光率軍英勇作戰,在臺州九戰九捷,先后殲滅倭寇10000多人,燒毀倭船無數,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

(3)明末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跨海作戰,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故答案為:

(1)畢昇。

(2)戚繼光。

(3)鄭成功。

本題考查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解析】【小題1】畢昇【小題2】戚繼光【小題3】鄭成功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9、×【分析】據所學知;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歷史上稱為西夏。

故答案為:

×。

本題以“黨項族首領元昊在興慶稱皇帝”為切入點;考查西夏建立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遼宋夏金時期的政權并立。【解析】×20、√【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等,他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先河,在鑄造中華文明的歷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后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小軒決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去黃帝陵。

故答案為:√。

本題以“人文初祖”為切入點;考查黃帝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有關黃帝的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解析】√21、×【分析】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帝以身作則,在位20多年,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故題干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解析】×22、×【分析】【分析】這是基礎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歷史知識儲備不難得出正確答案。【點評】本題是對祖沖之的主要成就的考查。23、×【分析】本題考查墨家的創始人。依據所學,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張是“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故:錯誤。【解析】F24、×【分析】唐朝和吐蕃的關系密切;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不是文成公主。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知道金城公主入吐蕃后,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