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本試卷共12頁。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強制闡釋的一個普遍表現是:偷換對象,變幻話語;借文本之名,闡本己之意;且將此意強加于文本,宣稱文本即為此意。如此闡釋,違反闡釋邏輯規則和闡釋倫理,其合法性當受質疑。筆者的態度是,闡釋是有對象的,對象是確定的,背離確定對象,闡釋的合法性立即消解。此即闡釋之為闡釋的邏輯前提。此前提非主觀任意規定,而為闡釋的本質和機理所決定。何謂闡釋?在漢語言境遇下,所謂闡釋、詮釋、解釋,均為漢語語法規則定義的偏正詞組。偏者在“闡”“詮”“解”,正者乃為“釋”。詞組中心為釋,釋什么?釋對象,或曰對象之釋。“闡”“詮”“解”輔以說明,釋者以什么方式或方法去釋。筆者曾論述,“闡”“詮”“解”,在文字構成及意會上,深刻表達了三者之間不同的目的論與方法論追索,表達了它們之間差別甚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此為中國傳統闡釋學思想和實踐反復證明。但無論怎樣區別,其三者目標皆集中于釋,以釋為中心,開展動作,達及目的,實踐“闡”“詮”“解”之過程。釋為何義?《說文》采部:“釋,解也。從采,取其分別物。”由此,釋與解互訓,釋為解,解為釋,且共“取其分別物”以釋以解。何為物?物者,對象也,乃此釋之物。此釋釋此物,為此物之釋,離開或背棄此物,則無此釋。解為何義?《說文》角部:“解,判也。從刀判牛角。”其義亦清晰,解,乃持刀分牛角,實在的對象之分,無牛不可言解,庖丁解牛是也。準此可判定,釋,乃對象之釋,無論是解,是詮,是闡,必落腳于對象,“以對象之義、對象之理、對象之質為對象,而闡,而詮,而解”。離開確定的對象,闡、詮、解皆失根據。有此基礎,我們可以論證闡釋對象的確定性意義。所謂闡釋對象,本當兩重蘊含:其一,對象或對象化的一般意義。對象是面對之象,是獨立于闡釋者之外的他物。唯有進入闡釋者視野,闡釋有了對象,闡釋才有展開和實現的可能。闡釋是對象的闡釋。其二,在合法性意義上,闡釋者與對象的關系是雙向的,互有義務與責任。對闡釋者而言,闡釋的對象是開放的,應當允許闡釋者任意闡釋;于對象而言,闡釋主體是有責任的,其責任就是,以此對象為標的,闡釋其他有的意義,當然是闡釋者自主感受和理解的他有的意義。離開確定對象,“王顧左右而言他”,無的而放關,就背離闡釋者的責任。用伽達默爾的話說,就是“所有正確的解釋都必須避免隨心所欲的偶發奇想和難以覺察的思想習慣的局限性,并且凝目直接注意‘事情本身’”。強制闡釋的偏誤與此關聯甚大。所謂“背離文本話語”,就是指闡釋離開確定對象,言說與對象無關的話語。此類闡釋,任意轉換對象,甚至消解對象,其言說均可照錄而無任何障礙。在闡釋學意義上,此類無確定對象之釋,已非釋之本義,不可稱釋。闡釋對象亦可分為兩類:一是,獨立于闡釋主體之外的自在之物,或為與主體意識毫無關聯的自然現象;或為與人的主體意識密切相關的精神現象,可稱之為外在對象。二是,闡釋主體自我,其心理,其意識,其反思,包括情感和意志,可稱為內在對象。兩種對象本質上完全不同,但對闡釋而言,皆為闡釋的對象。闡釋對象的存在,是客觀的、自然的,是闡釋借以生存并展開的可能基礎與條件。無論何種方式的闡釋,皆為確定對象之闡釋。強調闡釋的約束與規范,最基本的一點,是闡釋對象的確定。無確定對象,無闡釋可言。就文本的闡釋說,文本進入闡釋,闡釋得以展開,闡釋是對此文本的闡釋,而非對他文本的闡釋。離開對象文本,對此文本的闡釋非法。強制闡釋的經常性偏差與失誤在于,背離確定對象,言說與對象無關的話語,由此及彼,幾無關聯,不過是借對象上手,顧左右而言他,完全失去對此對象闡釋的價值與意義。譬如,海德格爾對梵高名作《一雙鞋子》的闡釋。海德格爾的闡釋極具感染力,深刻而煽情。但是,他的闡釋脫離了對象,其闡釋的不是鞋子,而是自我,是自我的意念與思想。如此闡釋,完全無需梵高的鞋子,其他任意器具,皆可鋪陳渲染類似話語。遠的不說,有史料證明,梵高曾經有七幅,甚至更多各類鞋子的畫作,2015年翻譯出版的《梵高傳》中,就收有梵高1887年的《一雙鞋子》。這雙鞋子表達了什么,觀者可以悟出什么,不在這里討論。我們的疑問是,可否將海德格爾關于那一雙鞋子的煽情闡釋,遷移至其他鞋子,作同樣的闡釋?如果可以,對梵高的其他作品,譬如靜物、女人、自畫像,是不是也可以作同樣的闡釋?很顯然,我們完全可以代他做到,任何有西方文藝理論訓練者皆可做到。借任意對象,煽情地闡釋當代西方各種各樣的理論,這是后現代闡釋方式的一般狡計,是當代“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最常見的手法。因為海德格爾不是闡釋鞋子,而是借鞋子闡釋自我,闡釋他存在主義的哲學,闡釋他獨有的深奧思想,且生成廣泛影響。所以我們同意,他對自我思想的闡釋是合法的。但是,他將對本己思想的闡釋強加于梵高的鞋子,并不是對鞋子本身的闡釋,對梵高和梵高的作品而言,海德格爾的闡釋非法。如此,我們可以說,海德格爾闡釋的鞋子不是梵高的鞋子,而是海德格爾自己思想的“鞋子”。妻妻(摘編自張江《再論強制闡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闡釋、詮釋、解釋,雖然三者之間存在差別,但都是把文本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展開的一種文學活動。B.闡釋對象一旦確定,應該允許闡釋者以對象為標的,根據自主感受和個人的需要,任意闡釋。C.“背離文本話語”,指闡釋者以文本為幌子,轉移闡釋對象,言說與闡釋對象毫不相干的話語。D.闡釋對象分為外在對象與內在對象兩類,它們都是自然的客觀存在的闡釋的對象。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強制闡釋”有可能是筆者提出的一個概念,針對的是西方文學評論中…種脫離文本對象而進行闡釋的現象提出來的。B.文中對一些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從源頭上厘清了“闡釋”具有的本質特征,為立論奠定了說理的基礎。C.闡釋對象與闡釋者之間具有義務與責任。闡釋對象提供闡釋基礎與條件,闡釋者挖掘出闡釋對象的附加意義。D.海德格爾的闡釋方式是典型的“強制闡釋”的例子,筆者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提醒評論者警惕其泛濫。3.下列選項屬于材料中提出的“強制闡釋”的一項是(3分)A.《荷塘月色》作者“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之一來自于家庭生活的困擾。B.對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蘇軾認為它歌詠的對象就是“錦瑟”。C.對《愚公移山》的閱讀,有人提出“愚公何必移山呢?把房子移到山外”。D.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一詩,描繪了一幅無人的圖畫,抒發了隱逸心態。4.相對于“強制闡釋”這個概念,另有一個概念叫做“本體闡釋”。請你根據材料內容,對“本體闡釋”的內涵作出概括。(4分)5.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藝批評是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請你審視材料中海德格爾對《一雙鞋子》的闡釋,談談對我們當今的“文學闡釋”有哪些警示。(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材料一:窗外,一本芭蕉劉新昌入夏,雨水便多了起來。一日上午,在朋友家門前的大石榴樹下烹茶煮酒,談天說地,好不快活。歡快的語言你來我往,就如頭頂盛開的石榴花,噼里啪啦,忽然這個枝頭炸開一朵,那個枝頭炸開一朵,綻放的全是紅艷艷、香噴噴的開心往事。真是天好、景好、人好、心情好。可沒想到,中午時分,忽然下起了雨,稀里嘩啦,動靜還不小,我們倆只得撤到屋內。朋友住的房子是座老宅子,白墻灰瓦木軒窗,亭臺軒榭長回廊,頗有蘇州園林的味道。庭院中,梔子含苞待放,修竹疏影橫斜,薔薇爭芳吐艷,墻角一叢芭蕉,滿枝滿樹,透著瑩瑩碧綠,過雨生涼。我和朋友來到書房,正好芭蕉葉從軒窗外斜逸進來,我看見窗外雨打蕉葉,搖曳婆娑,滴答有聲。忽然覺得,它就像一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古代女子,探著頭,靜靜地打量著這個世界,靜靜地面對著世間的風雨,不悲戚,不念叨。它是那么寂靜含蓄,那么靜氣安然,靜靜地生,靜靜地活,靜靜地在俗世的煙火里,固守著那份綠意盎然。如此堅韌豁達地度過一生,是何等不易。莫名想起《聊齋志異》里那個叫翩翩的仙女,是她用芭蕉葉縫制成錦衣給淪為乞丐的羅子浮穿,是她用溫暖的愛將浪蕩公子感化。可羅公子最后還是要走,她心痛,她落淚,但她還是用樹葉剪了匹驢子送他回家,這樣安然純善的女子,在仙界也沒有幾個吧。朋友見我發呆,笑著問:“想什么呢?”我尷尬地笑笑,把思緒收了回來,抬頭看見墻上掛著一幅老樹的畫作。畫里,一個少女面對著窗外的芭蕉,手撫云鬢,倚靠在藤椅上,不悲不喜。老樹的題詩頗有韻味:“無事才好自處,有情怎能寂寥。案頭幾枝新竹,窗外一本芭蕉。”“為何是一本芭蕉?不應是一叢或一棵嗎?”我問朋友。“讀過李益的《逢歸信偶寄》嗎?‘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古時候缺紙,芭蕉葉可以當宣紙寫字,一葉寫滿了再寫一葉,摞在一起不就是一本嗎?因此古代芭蕉不叫一棵、一樹,叫一本。“相傳,懷素自幼喜歡書法,且聰穎好學,因為買不起紙,他便在寺院附近種了一萬棵芭蕉。芭蕉長大后,他摘下芭蕉葉,鋪在桌上臨摹揮毫。由于他寫得又多又快,老芭蕉葉被剝光了,小葉又不舍得摘,于是干脆帶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他的努力和堅持,最終成就了他的偉大。”但愿你心中擁有那窗外的一本芭蕉。(摘編自《北京青年報》2018年5月15日)材料二:窗外,一本芭蕉芭蕉給我的印象一直是江南的、宋詞的、文藝的。北方鄉村,玉米是最高的、葉子最寬大的草本植物,卻不知道芭蕉也是草木芭蕉的葉子知一面席子,每一面都舒展得比人高,我一件曳地長裙也用不完,真樣的一株草多么震撼。它的葉子如碧綠的水袖,如風中的舞者,往書生前前一鋪,往仕女樓閣一伸,雨來蓬蓬風來瀟瀟。蔣坦在芭蕉葉上題句:“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蕭蕭!晚也蕭蕭!”其妻伏芙見了,提筆于葉上續書:“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宜詩、宜畫、宜窗。“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鄭板橋《詠芭燕》:“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救風雨怨秋聲”。齊白石畫芭蕉,題詩芭蕉畫:留得窗前破葉,風光已是殘秋,一年無厭夜雨,白了多少人頭。這頗得金農題畫詩之妙:綠得僧窗夢不成,芭蕉偏向短墻生。秋來葉上無情雨,白了人頭是秋生。蕉窗聽雨、蕉窗綠煙,芭蕉與中國門窗是絕配。扇形窗、月亮門、冰裂紋,搭配芭蕉的綠袖子,紅窗欞,綠蕉葉,線性的窗格、面型的蕉葉,色彩與造型的對比美,攝人心神。芭蕉,是江南園林的神韻和底色,是芭蕉的綠,根植于江南才子的詩思,才催生了宋詞。書寫“雨打芭蕉”的詩文,可謂車載斗量,沈周的《聽蕉記》,最為有名。“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然蕉何嘗有聲,聲假雨也。雨不集,則蕉亦默默景植;蕉不虛,雨亦不能使之為聲。蕉雨固相能也,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聲與耳又相能想入也。迨若匝匝插插,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諷堂,如漁鳴榔,如珠傾,如馬驤,得而象之,又屬聽者之妙也。長洲胡日之種蕉于庭,以伺雨,號“聽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動靜之機者歟?”這篇精短文字由聽覺旋轉視覺,先聽然后思,以物模情,形象細膩;虛實相映、意蘊獨特、顯然,如此的雨打芭蕉,因了音樂性,已升華成哲學般抽象、建筑般凝固的音樂了。芭蕉風韻,來自于獨特的江南文化意象——“雨打芭蕉”;那清涼而叩打蕉葉的聲音,天籟般的聲音,融合才子佳人的浪漫情致,韻味悠長,不知究竟有多久時間了,一直滴滴答答,在敲打中國,更在敲擊華夏文化人的神經。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夏日,一株芭蕉會讓你生如浸井水的感覺,抑或給你身入綠林野山之感。芭蕉清、涼、雅,芭蕉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一卷——蕉葉本來就是書頁般厚薄的。夏日的涼風,蕉林的蔭涼,古詩詞的意境,不同樣可從片片蕉葉般的書卷中來嗎?(改編自《叢樺的百草園》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則材料的標題相同,預示了寫作者的寫作目的相同,選擇的寫作對象一致。B.兩則材料都將“芭蕉”作為抒發情感的對象,文本的線索構成具有趨同性。C.兩則材料抒發感情的側重點不相同:材料一側重人生態度,材料二側重文化意蘊。D.兩則材料的文本結構具有總分總的特點,材料一以順承方式呈現,材料二以并列方式呈現。7.關于材料二中“雨打芭蕉”的相關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沈周的《聽蕉記》,敘寫作者聽到雨打芭蕉時的精致細膩的感官品味,形象生動,虛實相映,意蘊獨特。B.沈周的《聽蕉記》,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只是以文字而造就的種種音樂效果,還在于那超越表層描述的哲學思考。C.長洲人胡日之將芭蕉種在庭院等著下雨,以“聽蕉”作為自己的別號,就是受到沈周關于雨打芭蕉描寫的影響。D.“雨打芭蕉”作為一種富于韻味的自然情景,經過文人雅士的渲染,成為傳統文化中具有音樂美的典型篇章。8.自古及今,人們不斷豐富“芭蕉”具有的內蘊。請結合兩則材料,用短語進行簡要概括。(4分)9.請根據散文抒情的基本知識,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表達對“芭蕉”具有的感情。(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材料一: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于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關起取齊女為孌,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余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于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節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材料二:吳子曰:“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不和于陳,不可以進戰;不和于戰,不可以決勝。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謀,必告于祖廟,啟于元龜,參之天時,吉乃后舉。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與之難,則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矣。”(節選自《吳子兵法·圖國》)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起[A]乃之魯B學兵法C以事魯君D魯君疑之E起殺妻[F]以求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就,成全,與《勸學》“金就礪則利”的“就”意思不同。B.薄,輕視,與《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的“薄”意思相同。C.“學兵法以事魯君”與《歸去來兮辭》“木欣欣以向榮”的“以”用法相同。D.謝,推辭,與《孔雀東南飛》“阿母謝媒人”的“謝”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吳起善于用兵,娶的妻子是齊國人。齊國攻打魯國的時候,魯國國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又懷疑他。于是吳起殺妻以表明忠心。B.吳起做主將的時候,吃穿住行都和士兵一樣同甘共苦,廉潔不貪,待人公平,關心士卒,深得將士們得喜愛。C.吳起認為,一個君主想要治理好國家,應該教育百姓親近百姓。如果國家之間關系不好,軍隊內部關系不好,都適宜打仗。D.吳起認為,一個國家準備打仗,就要謀劃正確,取得祖先的庇護,選擇吉日。同時,要做到讓百姓愿意為國捐軀,就要愛護百姓。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4分)(2)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4分)14.吳起在歷史上的評價存在很大爭議,既有正面評價也有負面評價。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秋懷示黃預(宋)陳師道窗鳴風歷耳,道壞草侵衣。月到千家靜,林昏一鳥歸。冥冥塵外趣,稍稍眼中稀。送老【注】須公等,秋棋未解圍。【注】送老,指養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詩歌開頭兩句,通過描寫秋風秋草秋徑,渲染出“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氛圍。B.詩歌描寫秋景,視野開闊,景物轉換隨時空變化,具有“寫意畫”的趣味。C.詩人與黃預是志趣相投的友人,希望友人能夠等待自己和自己一起養老。D.詩人寫景,抽象出秋景的整體畫面并表明自己對“塵外”的態度。16.詩歌通過對秋天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秋懷”之意。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情懷”。(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議論喜用對比。比如荀子的《勸學》中將螃蟹的“”與蚯蚓的“”相對照,強調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2)“滄海”經常出現在唐宋詩文中: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或展現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離情別緒等,如“,”。(3)中國人將“龍”視為文明象征、精神圖騰。請寫出含有“龍”的古詩詞:“,。”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從太空俯瞰地球,那A的蔚藍是海洋的顏色。海洋覆蓋了地球71%的面積,孕育了地球的生命,滋養了萬物的生長,也塑造了人類的文明。海洋的慷慨依賴于其平衡穩定的生態系統。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海洋生態系統也遭受到了B的傷害。圍海造陸、海景開發使海洋自然岸線被大量占用、損壞,沿海生態系統日漸破碎;塑料垃圾、污染廢水順著河水流入海洋,海洋水質不斷惡化;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數量銳減,海洋生物多樣性喪失程度加劇……海洋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和條件,(甲)。近年來,①我國科學開展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②嚴守并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③完善海洋保護地,④讓海洋修養生息,⑤免受人為干擾。如今,絕大多數的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都已經納入保護范圍。通過重點海域休漁、增殖放流等手段和措施對海洋生物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中華白海豚、海龜、珊瑚、斑海豹等重點保護物種種群數量穩定向好。(乙),《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3年,我國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175個,覆蓋沿海11個省(區、市),累計投入中央財政資金252.58億元,帶動全國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近1680公里、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受全球氣候變化等影響,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面臨更多新的挑戰。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系統仍需持之以恒,不斷深入推進。心中有數,才能C。要持續加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現狀調查評估,摸清海洋生物多樣性本底。同時,及時掌握海洋動態變化趨勢,識別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安全的風險因素,提前做好防范。對于已經實施和正在實施的海洋生態修復項目,要強化全過程跟蹤監測、效果評估以及后期管護,保障修復的成效。18.請在文中畫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請仿照文中第一段畫長橫線的句子,以“草原”為描寫對象,寫四句話。要求:語意完整,表達流暢。(4分)20.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具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說明。(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搬用語言文字運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根據……個人的需要”錯,說法違背原文。)2.C(“闡釋對象的附加意義”錯誤,原文強調的恰恰是闡釋對象的本來意義。)3.C(A、B、D選項都是依據文本的闡釋,C選項是脫離文本的自我主觀臆斷的闡釋,即“強制闡釋”。)4.①以文本為核心(脫離對象的闡釋違反規則);②以對象之義、對象之理、對象之質為對象,而闡、而詮、而釋(闡釋以文本為依據);③闡釋者自主感受和理解的其他意義必須是闡釋對象所具有的,而不是強加的;④拒絕以文本為幌子,闡述自己的思想(海德格爾闡釋的鞋子不是梵高的鞋子,而是海德格爾自己思想的“鞋子”)。(每點1分,共4分)5.①文學闡釋不能脫離闡釋對象(脫離闡釋對象,無闡釋可言);②文學闡釋不能借闡釋對象之名,鋪陳自我意念何觀點而與闡釋對象無關;③文學闡釋不能失去對“這一雙鞋子”的闡釋而成為其他任意器具的標簽;④文學闡釋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闡釋對象身上;⑤文學闡釋不能借用后現代闡釋方式的一般狡計。(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給滿分,共6分。意思相符即可)6.C(A項“寫作目的相同”錯,材料一抒發的是人生態度,材料二書寫的是文化感受。B項“線索構成具有趨同性”錯,材料一是依據芭蕉展開的聯想,以兩人相聚的生活場景為主線;材料二是以芭蕉具有的文化意義為主線,建立起意義之間的聯系。D項“總分總”錯,材料一是按照兩人相處的時間順序展開,材料二是分總關系。)7.C(領悟了動與靜的機理。)8.惆悵清寂(孤獨憂愁)、相思之苦(離情別緒),藝術之美(文藝之美、音樂之美、建筑之美)、靜氣豁達(安然純善、堅韌持久)。(四個點,每點1分。共4分。答“更深露重”不給分。)9.從敘事方式和抒情方式兩個層面展開思考,選擇三個切入點。事中含情(以事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示例】事中含情(以事抒情):材料一中我和朋友相聚談天說地中圍繞“芭蕉”的對話,蘊含作者對人生靜氣豁達、安然純善的感懷。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材料二中對“雨打芭蕉”的文化意象的抒發,表達作者對人間美好事物的強列追求和精神上的美好享受。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兩個材料都借“芭蕉”這一物象,寄托作者復雜而豐富的情感,如惆悵清寂(孤獨憂愁)、相思之苦(離情別緒)、藝術享受與追求、靜氣豁達(安然純善、堅韌持久)。(考生答案理據結合,具有條理性即可給分。從三個切入點展開分析,一個切入點2分,共6分。)10.BDE(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11.C(第一個“以”表承接關系,第二個“以”表修飾關系。)12.C(原文表達的意思是“國內意志不統一,軍隊內部不團結,不可以出兵打仗”。C項曲解了原文意思。)13.(1)況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國。(4分。大意1分,“且”“而”“用”各1分)(2)因此,英明的君主,準備用他的民眾去作戰的時候,必先搞好團結然后才進行戰爭。(4分。大意1分,“是以”“和”“造”各1分)14.正面評價:軍事家,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政治家,具有治國思想和理念;負面評價:殺妻求將、母喪不歸、濫殺謗己者、貪而好色。(5分,答出一點給1分)15.C(“公等”是“你們這些人”的意思。文意是:和你們這些人一起養老。)16.①超脫世俗。詩人對于塵世的樂趣,表現出疏離的心理。②追求寧靜。秋天的清冷安靜,帶來的是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春季學期國家開放大學專科《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一平臺在線形考(作業1至4)試題及答案
- 企業員工技能培訓體系
- 【MOOC期末】《大學物理I力學、相對論、電磁學》(北京交通大學)期末考試慕課答案
- 醫院運輸工作培訓
- 路燈維修管理合同協議
- 辣椒種植收購合同協議
- 水池修建協議書
- 車間沖床機械歸屬合同協議
- 車輛保險轉讓合同協議
- 路政移栽樹木合同協議
- 西昌旅游資源介紹課件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 健康體檢的重大意義共35張課件
- 重大活動公共衛生安全監督保障課件
- 監控施工報價單
- 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 餐飲油煙污染防治承諾書
- GB∕T 13554-2020 高效空氣過濾器
- 客戶性格色彩分析
- 幼兒園環境創設評分表
- 單位換算練習題 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