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_第1頁
第一章-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_第2頁
第一章-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_第3頁
第一章-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_第4頁
第一章-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著作權與著作權法概述內容提要1著作權之概念

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2著作權法之作用3我國著作權法之發展4生活中的著作權著作權著作權之概念

著作權是指基于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作品所依法產生的權利。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是著作權法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是著作權法律關系指向的對象。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著作權是基于作品這一特定的對象而產生的權利著作權是基于作品這一特定的對象而產生的權利。沒有作品,就沒有著作權。著作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指的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個方面的內容,它基于作品的創作而產生。廣義的著作權除了包括狹義的著作權之外,還包括傳播者的權利,學理上稱為著作鄰接權,具體表現為表演者、錄制者和廣播組織基于傳播活動而依法享有的權利,它基于傳播活動而產生。著作權與版權我國《著作權法》第51條規定,著作權即版權。因此,在學理上,不少學者將著作權與版權交叉使用。從語源上看,二者均來自日本。盡管“版(板)”和“權”在日本屬本地詞,但將二者合為一詞卻是學者們在翻譯英語“copyright”時出現的。在我國,版權一詞早于著作權。清末,中國與西方列強談判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保護時,使用的術語是“版權”。但1910年制定《大清著作權律》時,卻用著作權之稱謂取代版權。其原因在于:一為避免主體混淆,二是為此權利對象能涵蓋所有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相同點1、都是私權2、都是智力成果3、都具有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的特點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的內容不同著作權保護的客體是作品,作品主要反映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用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工業產權的客體是具有創造性的產品和工藝作品及工商業標志,主要涉及物質產業部門用以促進物質生產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權力產生途徑不同著作權的產生一般實行“無手續原則”,作品一經完成即自動產生。專利權和商標權的產生則必須由特定的機構按法定程序進行必要的審查、核準,才能確認。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權利的獨占性程度不同著作權的獨占性程度較弱,不同作者獨立完成的相同或者近似的作品,允許有兩個以上的著作權。工業產權對相同的主題,只賦予一個法定的獨占權,排除相同的主體享有相同的權利。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的側重點不同著作權保護財產權和人身權,兩者同時構成著作權的重要支柱。專利權的價值側重于財產權,通常只在確認發明人或設計人時才涉及人身權。商標權不直接涉及人身權內容。著作權法的概念著作權法是調整作品在創作、傳播、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核心確認和保護作者的著作權。著作權法之概念廣義的著作權法包括著作權法、鄰接權法、各種相關法律規范以及相關的國際國家條約。從本質上講,著作權法屬于財產法,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行的著作權法律規范一部法律《著作權法》六部法規《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

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一、前著作權時期保護著作權的觀念始于作品的出版、印刷,印刷術和造紙術是其技術基礎。現代印刷術在英國應有誕生之后,民間流行的書籍、報刊逐漸增多。其中,有些書報的內容在當時的王室看來危及了政權的穩定,必須尋求一種控制這種言論的機制。這時,出版特權制度應運而生,它授予某些出版商出版書籍的特權,并將那些沒有獲得授權的出版商的出版行為置于違法的地位。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二、著作權形成和發展時期英王授予書商公會的壟斷特權引起了出版業內利益分配的不均,到17世紀末,這種矛盾浮出水面,未獲授權的出版商試圖動員各種力量改變這種圖書壟斷的現狀。英國議會于1709年通過了一部旨在鼓勵學習的法律,史稱《安娜女王法》。這部法律在以下三個方面是革命性的:其一,它承認作者是著作權保護的本源;其二,對作品給予有期限的保護。其三,權利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專有權從特權變成了私權。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三、國際條約框架下的著作權制度走向作為國內法的著作權法,具有嚴格的地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國境內,本國的作品無法在外國得到保護。一些國家開始尋求建立著作權國際保護體系,最終于1886年9月簽訂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伯爾尼公約》,1887年12月生效),為著作權的國際保護奠定了基礎。迄今為止,該公約共公修訂過七次,有130多個成員國。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其國內法無法達到《伯爾尼公約》的要求,于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于1952年9月在日內瓦通過了另一個著作權公約——《世界著作權公約》(1955年9月生效)。1994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在原來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通過了Trips協議,該協議對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著作權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為解決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給著作權制度帶來的沖擊,通過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這些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各國著作權制度的趨同性這些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各國著作權制度的趨同化進程,構成了著作權國際保護的重要依據。我國著作權制度的歷史有關出版法令的最早記載是唐文宗太和九年(830年)四川官員馮宿上呈朝廷的“請禁印時憲書疏”的奏文,要求禁止民間刻印日歷。在宋代的《東都事略》、《方輿勝覽》等文獻中都有關于“翻版禁令”、“出版特許令”等的記載。但這和現代著作權法律關系相去甚遠。我國著作權立法肇始于清末。鴉片戰爭以后,中西貿易擴大,知識產權糾紛問題凸現。西方列強試圖通過條約機制向中國推行知識產權制度。經過激烈的論爭和談判,1910年清政府制定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大清著作權律》。新中國建立之后,1950年在文化部的主持下通過了《關于改進和發展出版工作的決議》;1953年,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公布了《關于糾正任意翻印圖書現象的規定》;1957年,文化部出臺了《保障出版物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1958年,文化部發布了《關于文學和社會科學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草案);“文革”期間,著作權保護和稿酬制度基本不再存在。

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政策為知識產權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政治環境。1980年5月國家出版局頒布了《關于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1984年改名為《書籍稿酬試行規定》,承認了作者的出版權、改編權、匯編權和翻譯權等。1982年廣播電視部通過了第一個保護鄰接權的規章《錄音錄像制品管理暫行規定》。1986年的《民法總則》第一次將知識產權明確為民事權利。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我國又于2001年對《著作權法》進行了修訂,并隨之通過了《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我國著作權法的原則以維護作者權益為核心的原則協調著作權人、作品傳播者與社會公眾利益的原則有償使用作品的原則符合著作權國際保護基本準則的原則我國著作權法之作用作用一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作用二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作用三促進社會主義文化與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我國著作權法的效力一、對事的效力是指著作權法的調整對象和范圍。著作權法調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因作品的創作、權利歸屬、利用、管理和救濟等活動中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原則上,因作品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包括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部分行政關系均屬于著作權法的調整范圍。二、對人的效力

(一)國籍標準我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自創作完成之日起,不論是否發表,依照著作權法之規定享有著作權。在這里,國籍是連接點,只要具有中國國籍,盡管民事主體住在其他國家外國或地區,其作品也要作為中國國民的作品來保護。如果是共同作品,只要共同作者中有一個人具有中國國籍,就可以作為中國的作品。(二)地域標準——《著作權法》第二條1.在中國首次出版。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其作品如果在中國首次出版,就可以依照我國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2.在中國參加的國際籍條約的成員國首次出版。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3.負載協定或者條約上保護義務的文化成果。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三)時間效力《著作權法》自1991年6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