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2024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63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下列物質和能量中,不屬于自然資源的是()A.鐵礦B.風能C.耕地D.石油2、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國家應積極()A.推廣節能減排活動B.發展重工業C.治理環境污染D.減少SO2的排放3、環境管理必須進行國際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①重大的環境問題;大都不是一個國家或局部地區造成的,而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影響的結果。

②有些環境問題在性質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③進行國際合作是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促進各國人民友誼的重要舉措。

④環境管理進行國際合作是各國優勢互補;揚長避短的必然要求。

⑤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4、下列關于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海洋資源都屬于可再生資源B.水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C.能源資源都屬于非可再生資源D.地下資源都屬于非可再生資源5、2019年是“綠盾”自然保區監督專項行動的第三年,覆蓋全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五大湖區5千米范圍內的部分自然保護地。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專項行動的意義()

①保護瀕危生物物種②保護自然本底③獲取更多的經濟價值④筑牢國家生態屏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將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屬于同一類的是()A.廢磚瓦、塑料袋B.廢銅爛鐵、過期藥品C.舊報紙、廢電池D.爛菜葉、果皮評卷人得分二、綜合題(共7題,共14分)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現代海洋牧場是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生態工程建設,修復或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并對生態、生物及漁業生產進行科學管理,實現海洋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材料二圖甲為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規劃示意圖,圖乙為某海洋牧場景觀圖。

(1)推測江蘇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較少的原因。

(2)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現代海洋牧場的建設;簡述其對國家安全的意義。

(3)近年來漁業資源衰退明顯,試分析導致漁業資源衰退的原因,并分析我國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可采取的措施。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蘇省泰州市目前正在構建“一區一帶、兩源三片”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區:泰州都市區;一帶:沿江綠色轉型發展帶;兩源:蜈蚣湖群生態源和溱湖生態源;三片:北部里下河、中部高沙土及南部沿江農業片區。泰州市是江蘇省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下圖為“泰州市2020年~2035年規劃圖”。

(1)依據泰州“三片區”農業規劃的差異;說明北部;中部、南部片區不同的農業區位條件。

(2)從“藏糧于地”的角度,簡述泰州市為鞏固全省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地位應采取的措施。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地盾是指前震旦紀或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大面積出露的地區,多巖漿巖、變質巖,它長期穩定隆起,遭受剝蝕,平面形態呈盾狀,在長期的地質。歷史中,地盾輪廓變化不大。地盾是指前震旦紀或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大面積出露的地區,多巖漿巖、變質巖,它長期穩定隆起,遭受剝蝕,平面形態呈盾狀,在長期的地質。歷史中,地盾輪廓變化不大。圖1為南美洲圭亞那地盾部分區域及金礦床(點)分布簡圖,圖2為甲城降水資料。

(1)該區域以____地形為主,從內、外力作用角度簡述該地形的成因____。

(2)說出甲城的降水特征;并從大氣環流的角度說明形成原因。

(3)歸納該區域金礦床(點)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材料二圖1為南美洲圭亞那地盾部分區域及金礦床(點)分布簡圖,圖2為甲城降水資料。1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光伏發電逐漸成為推動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2012~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快速增長,但由于光伏發電的自身特點,直接影響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產生了“棄光”現象,西部地區較為嚴重。這意味著需要儲能系統介入調節,以緩解電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導致的問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現已成為儲能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下圖示意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的空間格局。

(1)與西部地區相比;指出2020年東部地區光伏裝機量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2)說明導致嚴重“棄光”現象的原因。

(3)簡述發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意義。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川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該縣積極引進光伏發電,與當地風電開發形成“風光互補、輸蓄一體”的清潔能源體系,解決當地電力的季節分布與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但與此同時,風電場的建設,也可能給自然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破壞植被、產生噪聲污染、影響鳥類遷徙等。下圖為武川縣位置示意圖。

(1)簡述武川縣“風光互補;輸蓄一體”的能源體系對保障電力時空穩定性的影響。

(2)簡述武川縣能源基地的建設;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義。

(3)怎樣減小風電場的建設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請你提出一些解決措施。12、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甘孜藏族自治州(下圖)位于四川省西部,橫斷山脈的東南部,境內有鮮水河斷裂帶穿過。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020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發生2級以上地震379次。

(1)說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地震多發的原因。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3840~5249米,面積66.98萬公頃,濕地面積占27%,以淡水草本沼澤為主,多草甸和灌叢,是以高寒濕地及野生動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是藏野驢在四川省的最后庇護所。

(2)說明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藏野驢庇護所的原因。道孚縣年均溫為8.2℃,年均降水量為633.6毫米。道孚藏寨位于鮮水河畔,房屋建筑以粗壯的圓木作為立柱,柱子上頂著大梁,大梁再頂椽子木作為基本骨架,形成完整、牢固的全木結構,建筑主體全由實木構成,墻外以土石包裹。下圖為建設中的道孚民居。

(3)從選址和建造兩方面,簡述道孚藏寨民居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新加坡著力建設“親生物城市”,賦予不同層次的生態空間以不同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功能,對現有的4處自然保護區進行嚴格的保護,并在其周邊建立自然公園作為居民休閑的主要空間,同時利用地理信息技術規劃、建成約170千米的自然道路(種植有特定喬木、灌木和草類)將各生態空間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和其他綠地為主的城市生態安全體系。下圖示意新加坡部分生態空間及自然道路的分布。

(1)簡述新加坡在自然保護區周邊建立的自然公園應具備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功能。

(2)說明自然道路在新加坡城市生態安全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規劃這些自然道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

(3)結合新加坡“親生物城市”建設經驗,闡述你的兩點感受。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詳解】

人類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并用于人類的生產、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為自然資源,故鐵礦、風能和石油是自然資源,但耕地是人類對土地的改造利用,所以耕地不是自然資源,故C符合題意。故選C。2、A【分析】【分析】

【詳解】

氣候變化與人類砍伐森林及排放CO?等有關。因此緩解氣候變化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活動;減少CO?的排放,積極植樹造林,A對。發展重工業會大大增加CO?的排放,B錯。治理環境污染只能是治標,節能減排才是治本,C錯。減少SO?的排放主要減少酸雨污染,而不是緩解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D錯。故選A。

【點睛】3、A【分析】【詳解】

目前重大環境問題,很多是由許多國家共同造成的,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其影響范圍跨國、跨地區乃至涉及全球,①②⑤正確;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促進各國人民友誼、各國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方式方法很多,不是環境管理必須進行國際合作的原因,③④錯。A正確。故選A。4、B【分析】【分析】

【詳解】

海洋中的石油;錳礦石都是非可再生資源;A錯誤;水資源通過水循環成為可再生資源,B正確;能源資源中有的屬于可再生資源(如水能、風能),有的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C錯誤;地下的地熱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D錯誤。故選B。

【點睛】5、C【分析】【詳解】

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存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能夠起到保護瀕危生物物種、生物多樣性的作用,①正確。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保護了自然的原本面貌和“本底”,②正確。自然保護區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以筑牢國家生態屏障,④正確。建設自然保護區并非為了獲取更多經濟價值,而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③錯誤。故選C。6、D【分析】【分析】

【詳解】

爛菜葉;果皮都屬于廚余垃圾;D正確;廢磚瓦屬于其他垃圾,塑料袋屬于可回收垃圾,A錯誤;廢銅爛鐵屬于可回收垃圾,過期藥品屬于有毒有害垃圾,B錯誤;舊報紙屬于可回收垃圾,廢電池屬于有毒有害垃圾,C錯誤。故選D。

【點睛】二、綜合題(共7題,共14分)7、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現代海洋牧場為背景材料;涉及江蘇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較少的原因;我國積極推進現代海洋牧場的建設對國家安全的意義、漁業資源衰退的原因及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采取的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1)

江蘇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較少的原因主要從海岸類型;水質等方面分析。江蘇省淮河下游泥沙含量大;歷史上黃河改道導致其海岸為淤泥質海岸,漁業資源較少;工農業發達,海水污染嚴重,水質條件不是太理想,不適合魚類生長與繁殖;海水也比較淺,魚類生長繁殖的空間較小。

(2)

建設現代海洋牧場對國家安全的意義主要從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耕地安全方面分析。建設現代海洋牧場可以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海洋牧場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增加漁業產值,魚類含有優質蛋白,發展海洋牧場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保障糧食安全;其他種類食物的比例增加,可以減輕我國耕地資源壓力。

(3)

我國漁業資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可以從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方面分析。由于社會經濟以及捕撈技術的發展;過度捕撈的現象頻繁出現;工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向海洋排放廢水,海水污染加劇。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的措施可結合存在的問題,從加強立法、防治海水污染、合理規劃、控制捕撈等方面分析。通過立法,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污染物達標排放,治理海洋環境污染;合理規劃管理;發展海洋科技;建立休漁區,規定休漁期,增殖放流,控制捕撈強度。

【點睛】【解析】(1)江蘇省沿海多淤泥質海岸;水質條件不太理想(或水污染嚴重);海水比較淺。

(2)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增加漁業產值,提供優質蛋白質,保障糧食安全;減輕我國耕地資源壓力。

(3)原因:過度捕撈、海洋污染加重等。措施:通過立法,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污染物達標排放,治理海洋環境污染;合理規劃管理;伏季休漁、增殖放流,控制捕撈強度。8、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泰州市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糧食安全;區域發展差異,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考查學生應用地理基本知識分析圖文材料的能力。

【詳解】

(1)農業生產存在區域差異主要是各片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導致的。北部里下河片區:地勢低洼;水域面積廣,宜發展優質水稻,兼顧特色水產養殖,發展生態休閑農業。中部高沙土片區:沙質土壤,蓄水能力差,水稻和旱作作物兼顧。南部沿江片區:離蘇錫常等發達城市近,靠近市場且市場廣闊,靠近江邊水源充足,宜發展蔬菜種植。

(2)要“藏糧于地”需要保證耕地面積,提高單產,故應減少對耕地的占用,遏制耕地“非農化”,管控耕地“非糧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應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保證穩產;受建設年限、投入水平、因災損毀等因素影響,部分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質量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需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已建高標準農田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根據自然資源稟賦、農業生產特征,因地制宜確定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重點內容,需要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根據農田防護需要,新建或修復農田防護林、岸坡防護、坡面防護、溝道治理工程,保障農田生產安全,推廣生態型改造措施,以生態脆弱農田為重點,因地制宜加強生態溝渠及其它耕地利用設施建設,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糧食質量;針對季風區的旱澇災害,完善里下河地區農業灌溉與排澇設施,提升沿江地區農田防洪排澇水平,促進穩產等。【解析】(1)北部:地勢低洼;水域面積廣;生態環境優美。中部:沙質土壤(高沙土),土質疏松,蓄水能力差。南部:靠近發達城市,市場廣闊。

(2)減少占用耕地,遏制耕地“非農化”,管控耕地“非糧化”;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保證穩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糧食質量;完善農業灌溉與排澇設施建設,提升農田防洪排澇水平,促進穩產等。

9、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南美洲圭亞那地盾部分區域及金礦床(點)分布簡圖”和區域降水資料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地形類型的判斷;地質作用過程、降水及其影響因素、點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金屬礦產的形成原因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從材料和圖文中獲取地理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地理問題的能力。

【詳解】

(1)該區域多河流源頭,材料信息表明,地盾長期穩定隆起,當地以圭亞那地盾為主,因此以高原地形為主。題意表明,該高原地形的成因應從內、外力作用角度進行分析敘述。材料信息表明,地盾多巖漿巖,因此該高原最初有大量巖漿侵入或噴出;地盾長期穩定隆起,即地殼抬升形成高原地形,圖中顯示,當地發育了多條河流,地表遭風化侵蝕,形成起伏明顯的高原地貌。

(2)甲城的降水特征應從圖2信息歸納說出,圖2顯示,甲城月降水量最少也在100mm左右,因此甲城年降水量豐富;各月降水量差異較大,降水季節變化明顯;5-8月和11-2月降水量明顯較多,一年中存在兩個雨季。題意表明,甲城的降水特征形成原因應從大氣環流的角度說明。圖中顯示,當地緯度大致在2°-6°N附近,緯度低,5-8月赤道低氣壓帶北移,當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容易成云致雨,因此降水豐富,形成雨季;11-2月,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當地東北信風影響,影響甲城的東北信風由海洋吹向大陸,溫暖濕潤,給當地帶來豐富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降水豐富,形成雨季。因此甲城降水豐富、降水季節變化大,一年中存在兩個雨季。

(3)該區域金礦床(點)的分布特點應根據圖1中信息進行歸納描述。圖中顯示,當地金礦床(點)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大多集中分布在斷裂帶附近呈條帶狀分布、部分金礦床(點)沿河流附近分布。金礦床(點)分布特點的成因主要從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方面進行分析。金礦原礦是巖漿活動中富集而形成,材料信息表明,地盾形成期間多巖漿活動,斷裂帶附近巖漿活動活躍,容易在熔巖涌入的通道富集形成金的原礦床;金的原礦遭受風化作用和河流侵蝕后,以碎塊形式被河流向下游地區搬運,在搬運途中因流速變化而在不同地段沉積形成沙金礦床或礦點。【解析】(1)高原巖漿侵入或噴出形成巖漿巖;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地殼抬升;長期隆起;遭風化侵蝕使地表剝蝕嚴重,起伏明顯。

(2)特征:年降水量較多;降水季節變化明顯;一年中存在兩個雨季。原因:緯度低;5~8月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11月~次年2月因氣壓帶風帶位置南移,受暖濕東北信風影響較強,降水多。

(3)分布特點:分布廣泛、數量眾多,集中分布在斷裂帶附近、多分布在河流附近。成因:地盾形成期間多巖漿活動,斷裂帶是含金熔巖涌入的良好通道,遭受長期侵蝕后在河谷地帶出露或搬運沉積而成。10、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的空間格局圖為載體;主要涉及光伏裝機的特點,“棄光”的原因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基本技能。

【詳解】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2020年東西部裝機總量大體相當;分布式和集中式均有分布,且分布式占比高。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東部由于經濟發達,城市密集,土地資源有限,更適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輻射受天氣等影響,存在間歇性(不穩定)特征,會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發電高峰時,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電力供給和需求分布不平衡,區域(西北)新能源裝機大,西部地區經濟落后,用電需求較少;電網的跨區域輸電能力有限。

(3)根據上題分析,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輻射受天氣等影響,存在間歇性(不穩定)特征,會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可降低了光伏發電間歇性(不穩定)對電網的不利影響;壓縮空氣受地理條件限制小,成本低,可推廣;緩解電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導致的問題,保證國家能源安全。【解析】(1)特點:裝機總量大體相當;分布式和集中式均有分布;且分布式占比高。原因: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土地資源有限,更適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

(2)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不穩定)特征;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發電高峰時,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電力供給和需求分布不平衡,區域(西北)新能源裝機大,用電需求較少;電網輸電能力有限。

(3)降低了光伏發電間歇性(不穩定)對電網的不利影響;壓縮空氣受地理條件限制小,成本低,可推廣;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保證國家能源安全。11、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武川縣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風力發電廠建設對國家能源安全的意義及其對地理地理環境的影響;措施等相關知識。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

(1)武川縣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季節大風天氣多;鄰近冬季風的源地,風力強勁;位于陰山的山口位置,受狹管效應影響,冬季風能資源豐富;全年降水少,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但風能;太陽能的穩定性較差,可以進行錯峰互補,使電力輸出更穩定可靠;武川能源開發多,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能源消費需求較少,烏蘭察布和呼和浩特能源開發少,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對能源消費的需求較多,可以進行跨區域輸電,穩定空間供需差異。

(2)武川縣能源基地的建設;以風能;太陽能為主,可以擴大新能源的供應;提供穩定清潔的能源,提高國家能源自給比重;,優化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輕大氣環境污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3)風能發電有一定的噪聲污染,因此,風電場選址時,應盡量選在人煙稀少處,減少噪聲對附近居民生活的影響;通過技術革新,不斷提高風能發電技術,降低風力發電機的噪聲;風能發電機的扇葉對空中行的鳥類會造成一定影響,選址時,要盡量避開鳥類的棲息地和遷徙路線;施工建設對風電場的植被有一定的破壞,要注意對植被的保護和恢復。【解析】(1)冬季風力強;夏季太陽輻射強;可以進行錯峰互補;武川能源開發多,消費需求較少,烏蘭察布和呼和浩特能源開發少,消費需求較多,可以進行跨區域輸電,穩定空間供需差異。

(2)擴大新能源的供應;提高國家能源自給比重;調整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3)風電場選址時,應盡量選在人煙稀少處,以降低噪聲對附近居民的影響;通過技術革新,降低風力發電機的噪聲;選址時,要盡量避開鳥類的棲息地和遷徙路線;施工建設時應注意對植被的保護和恢復。1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板塊構造學說;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域文化差異及形成的原因、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

【詳解】

(1)結合材料“甘孜藏族自治州(下圖)位于四川省西部,橫斷山脈的東南部,境內有鮮水河斷裂帶穿過”可以看出,甘孜州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同時境內有斷裂帶穿過,地質構造復雜,易多地震。

(2)結合材料分析,“海拔3840~5249米”,海拔高,高寒環境,適宜野驢生存;“以淡水草本沼澤為主,多草甸和灌叢”,草本植被多,對于藏野驢來說,食物充足;“面積66.98萬公頃,濕地面積占27%”,濕地面積廣,藏野驢水源充足;作為國家級保護區,有政策保護,人類活動受限制,活動少,干擾小。

(3)“道孚藏寨位于鮮水河畔”可以看出,選址上靠近河流,便于取水,同時河畔以堆積地貌為主,地勢平坦,便于房屋建設等。建造上,“房屋建筑以粗壯的圓木作為立柱,柱子上頂著大梁,大梁再頂椽子木作為基本骨架,形成完整、牢固的全木結構,建筑主體全由實木構成,墻外以土石包裹”,以木材、石材、泥土為主要原料,就地取材,可以最大限度節約物力人力;當地位于斷裂帶,地震多發,全木整體結構,抗震性強;道孚縣年均溫為8.2℃,需要避寒,全木建造外加土石包裹,保溫舒適等。【解析】(1)甘孜州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有斷裂帶,地質構造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