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說明_第1頁
SLT-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說明_第2頁
SLT-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說明_第3頁
SLT-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說明_第4頁
SLT-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3《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送審稿□報批稿)制定說明主編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簽章)主持機構:水利部水文司(簽章)2024年10月21日

制定說明一、工作簡況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水利事業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對水文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嚴格的要求。水文設施作為開展水文監測工作的核心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文纜道設計規范》自2014年發布以來,《水位觀測平臺技術標準》自2007年頒布以來,均在指導和規范水文纜道及水位觀測平臺的設計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現代水文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特別是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日新月異,水文纜道、水位觀測平臺等水文設施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與變革。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確保設計規范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現亟需對現有的水文監測設施相關規范進行修訂與完善。根據《水規總院關于報送水利水電工程技術標準規程規范修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等18項)前期工作項目任務書審查意見的報告》(水總計〔2023〕188號)的要求,長江委水文局于2023年9月會同黃委水文局、南京水利自動化研究所、河北省水文勘測研究中心、深圳市水文水質中心等單位開展了《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修訂工作。長江委水文局作為規范制修訂的主編單位,按照水利部要求,明確了規范修訂原則,迅速成立編制組,制定修訂計劃,起草完成修訂工作大綱、規范修訂初稿等工作。2023年9月14日,規范修訂工作大綱討論會在安徽合肥召開。與會專家深入分析研討規范修訂目的、適用范圍、章節結構,確定了規范修訂需求和方向。主編單位建立編寫組工作群,按照責任分工,適時組織編寫組人員討論修編技術問題,確保各個節點工作按時保質完成。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編制單位領導及主要起草人,積極與水文纜道設計、水位觀測平臺設計相關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廣泛收集對修訂工作的建議和意見,認真梳理并總結分析,起草《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編制工作大綱,編完成初稿。2024年6月27日,《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定》修訂工作大綱審查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召開。水利部國科司、水利部水文司、中國水利學會、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長江委科技委、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海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遼寧省河庫管理服務中心(遼寧省水文局)、湖北省水文水資源中心、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及標準編制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與會專家聽取了編寫組的匯報,仔細審閱了編制工作大綱,圍繞標準修訂目的、修訂內容、框架結構、編寫人員分工及進度、與現有標準協調性等方面進行了技術咨詢和審查,形成審查意見。會后,根據各章節特點,結合編寫組人員特長,按章節內容分工到人,開始規范修訂工作。修訂過程中,主編單位適時組織編寫組人員討論修編技術問題,確保各個節點工作按時按質完成。2024年7月30日,完成修訂稿匯稿后,規范修訂工作內部討論會在武漢召開。編制組逐條分析各方意見和建議,經充分討論后提出了詳細的修改意見,對下一步修訂工作如何開展進行了具體安排。2024年10月,主要起草人員經過反復的討論、溝通、交互審查、修訂、統稿形成《水文監測設施設》(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及來源依據(一)主要內容及變化本規范是根據《水規總院關于報送水利水電工程技術標準規程規范修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等18項)前期工作項目任務書審查意見的報告》(水總計〔2023〕188號)的要求,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會同有關單位,合并《水文纜道設計規范》(SL622-2014)與《水位觀測平臺技術標準》(SL384-2007),名稱修改為《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本規范共分5章和3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1總則2術語3基本要求3.1設計查勘 3.2設計標準 3.3抗震和防雷設計4水位觀測設計平臺 4.1一般規定 4.2平臺布置形式、類型與選擇 4.3平臺設計要求4.4直立型平臺設計4.5懸臂型平臺設計4.6其它類型平臺設計5水文纜道設計 5.1纜道結構及布設 5.2纜道索和滑輪設計 5.3塔架(柱)與基礎設計 5.4纜道絞車設計 5.5測控系統設計 附表A水位觀測平臺荷載及計算附表B水文纜道荷載及計算附表C水文纜道主索直徑選用表本規范與SL622-2014和SL384-2007相比,除合并后結構調整和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1.加入雷達波測流纜道內容,包括雷達波纜道形式、布設方案設計要求等。2.對于纜道測驗環境也做了多項要求:包括斷面通視環境、纜道測驗時對于周圍行人環境的要求、纜道安全等。3.新增拉偏、多跨、雷達測驗纜道內容;完善了全自動纜道的設計要求4.新增網絡遠程智能控制系統(裝置)設計內容及網絡要求。5.總結各項基礎建設的安全系數標準,如:承載索、工作索、各類纜道塔架(柱)及其他安全構件的安全系數標準。修編后《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共5章14節,結構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切實新階段要求,技術要求更加符合高質量發展需要。(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SL/T1-2024水利技術標準編寫規程GB/T20118一般用途鋼絲繩GB50009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7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T50095水文基本術語和符號標準GB50127架空索道工程技術規范GB50135高聳結構設計標準GB/T50138水位觀測標準GB50179河流流量測驗規范GB50223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SL/T276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SL360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SL443水文纜道測驗規范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JTGD60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三、國內外相關標準對比分析本次納入的水文監測新設施設計內容,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大江大河、中小河流等水文監測項目,開展了智能遠程纜道、雷達纜道等水文監測設施研究和示范應用,這些先進、可靠、成熟的技術和方法被納入。此外,《河流流量測驗規范》《水位觀測標準》《水文纜道測驗規范》的有關測驗標準及《雷達水位計》、《水位測量儀器》以及《超聲波水位計》等新的測量儀器國家和行業標準陸續推出,這些標準的相關先進成熟的成果被參考納入到標準修訂工作中。本次編制的《水文監測設施設計規范》為行業標準,其主體《水文纜道設計規范》于2014年12月10日實施,《水位觀測平臺技術標準》于2007年10月14日實施,頒布以來廣泛應用于水利行業水文纜道和水位平臺的設計建造。在近年來,與水文監測設施設計相關新標準和規范相繼頒布實施,本次《水文監測設施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